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范文1
关键词:制造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微电子等先进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正实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我国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之后,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信息化已逐步成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这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当属制造业。信息技术给制造业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化,它贯穿于一个制造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各项活动。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从设计和生产的角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落后的传统技术,实现设计和生产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管理决策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市场销售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企业内外信息和知识资源,实现市场销售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1-2]。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实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
1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历程开始起步,企业计算机从单项应用向综合应用发展;80年代初,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开始发展。自十五大以来,中央对信息化及制造企业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项目。十六大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跟随信息化的浪潮发展至今,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现今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85%,占全国GDP的36%左右。
2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制造企业信息建设投资不足,信息化人才匮乏
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据调查,2008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总额达到了437亿元,2009年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投资总额已达到514亿元,较2008年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提高17.6%。与此同时,我国制造型企业对信息化人才引进有所提高,2009年企业对信息人才的引进较2008年提高23.7%。但从国家重点制造企业来看,70.5%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少,外部资金来源不足,难以为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后期发展提供后续资金,导致信息化不完全。制造企业缺少信息化人才仍然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调查表明,80.6%的制造企业缺少信息化人员,即使是国家重点制造企业,仍有62.3%缺少信息人才。
2.2制造企业信息意识薄弱,认知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化的意识和认知程度逐渐提高。调查显示,我国制造企业每100人计算机拥有量由2008年的28.8台提高到2009年的32.3台,增长12.2%;此外设立CIO的制造企业也有所提高,由2008的39.9%提高到2009年的43.1%,增长8.0%。但是,制造企业对信息意识的薄弱依然是制约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因素。调查显示,制造企业自发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不超过29%,50.1%的制造企业对信息科学技术知识表现为短缺。较多数制造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系统观,未认识到信息化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部分制造企业对信息化持观望态度,怀疑信息化的效益和可实施性,担心会破坏原有的系统体系,导致企业无法继续运营;少数制造企业把信息化理解为简单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远工程。
2.3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深入,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了一定的提高,管理体系也有了一定的完善。从内部局域网的使用来看,建立内部局域网的制造企业由2008年的48.6%增加到2009年的52.1%,增长7.2%;从ERP管理软件的使用来看,2009年比2008年增长了10.5%。但是,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深入。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网上查询(73.2%)、信息(71.4%)等一些基本计算机操作上。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下转第36页)
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范文2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现代化发展。例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明确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发展战略[1];国家大力投资于电力、通信线路,扩大电讯容量,加强对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设备、数字程控、远程通讯的投入等。同时,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增加效益。各种企业根据行业特色、具体运作状况,均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据国家经贸委对2000年IT投入最大的100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80%以上的企业设立了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总裁或副总经理[2].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第3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第3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信息化服务作为新型产业也应运产生了,同时,也吸引了民间风险资金的进入。
2、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生产经营特点,如工序复杂、动态性强、资料档案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等,建筑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整合企业资源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3],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2)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3)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
(4)建筑企业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5)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效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美国的PC机的深度使用率为38%,而中国只有6%[4].
(6)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
3、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我国信息化建设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银行、税收等金融管理体制、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等的联网信息化建设。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与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4、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一方面产品的应用工作。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
(1)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2)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首先应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有: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3)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关系到人员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便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4)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所以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的目标。
5、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方面,如单机操作文档处理、数据计算,未能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进行整体化管理控制。建筑业在继续加大对信息化的投资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建设和应用的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第三方信息公司的力量,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实现建筑企业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金达仁。我国企业信息化渐入佳境[OL].人民网,2003-05-14.
[2]安筱鹏,王厚芹。中国企业信息化回顾与展望[N].中国计算机报,2003-02-26.
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范文3
关键词制造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对策
AbstractManufacturing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while the information is the key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refore, researching informa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s very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e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were analyzed,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formaiz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微电子等先进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正实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我国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之后,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信息化已逐步成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这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当属制造业。信息技术给制造业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化,它贯穿于一个制造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各项活动。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从设计和生产的角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落后的传统技术,实现设计和生产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管理决策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市场销售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企业内外信息和知识资源,实现市场销售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1-2]。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实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
1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历程开始起步,企业计算机从单项应用向综合应用发展;80年代初,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开始发展。自十五大以来,中央对信息化及制造企业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项目。十六大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跟随信息化的浪潮发展至今,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现今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85%,占全国GDP的36%左右。
2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制造企业信息建设投资不足,信息化人才匮乏
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据调查,2008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总额达到了437亿元,2009年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投资总额已达到514亿元,较2008年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提高17.6%。与此同时,我国制造型企业对信息化人才引进有所提高,2009年企业对信息人才的引进较2008年提高23.7%。但从国家重点制造企业来看,70.5%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少,外部资金来源不足,难以为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后期发展提供后续资金,导致信息化不完全。制造企业缺少信息化人才仍然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调查表明,80.6%的制造企业缺少信息化人员,即使是国家重点制造企业,仍有62.3%缺少信息人才。
2.2制造企业信息意识薄弱,认知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化的意识和认知程度逐渐提高。调查显示,我国制造企业每100人计算机拥有量由2008年的28.8台提高到2009年的32.3台,增长12.2%;此外设立CIO的制造企业也有所提高,由2008的39.9%提高到2009年的43.1%,增长8.0%。但是,制造企业对信息意识的薄弱依然是制约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因素。调查显示,制造企业自发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不超过29%,50.1%的制造企业对信息科学技术知识表现为短缺。较多数制造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系统观,未认识到信息化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部分制造企业对信息化持观望态度,怀疑信息化的效益和可实施性,担心会破坏原有的系统体系,导致企业无法继续运营;少数制造企业把信息化理解为简单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远工程。
2.3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深入,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了一定的提高,管理体系也有了一定的完善。从内部局域网的使用来看,建立内部局域网的制造企业由2008年的48.6%增加到2009年的52.1%,增长7.2%;从ERP管理软件的使用来看,2009年比2008年增长了10.5%。但是,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深入。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网上查询(73.2%)、信息(71.4%)等一些基本计算机操作上。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下转第36页)
(上接第34页)
度还相当有限,如CAD,相当一部分企业停留在图上,三维CAD、仿真设计等应用很少。部分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重视远高于管理。就整个制造业来说,ERP管理软件普及率仅为10.4%。一个企业的管理系统涉及财务管理、库存管理、人事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等信息系统,但是大多数制造企业只能拥有1~2个层面的管理系统,或者不能将其中的每个分项管理系统融合到一起,造成了信息孤岛。
3发展对策
3.1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培养信息化人才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制造企业自身应该利用各种渠道融资,包括市场筹资、银行间接融资、引进外资等,同时要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政府要加大财政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入,还应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对制造企业给予大力的扶持。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效率,制造企业还应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制造企业可设立专门的信息化部门,用于引进信息化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大培训企业员工[3],根据不同层次员工对信息化的需要,制订不同的培训方式及内容,分开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3.2加强宣传,提升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
政府要把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加以规划,确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目标、重点、技术规范等,培育一批典型并推广其经验。多数制造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准确全面,政府有义务帮助这些企业重新认识信息化。企业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更应提升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制造企业信息化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如果没有全员信息意识的提高、思想观念的彻底解放,实施信息化只能是虎头蛇尾,难免夭折。作为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更应该提升制造企业信息化意识以及信息技术对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作用的认识。
3.3广泛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完善管理体系
制造企业要广泛深入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全局来看,制造业要增加内部局域网的使用率;就单个制造企业而言,应扩大局域网的覆盖范围。此外,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技术,不应只停留在图上,三维CAD、仿真设计等应灵活使用。同时,制造企业要完善管理体系[4]。应广泛使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如ERP等,以实现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搭建先进的管理平台,如“6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 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满足企业长远发展壮大的需求。
4参考文献
[1] 陆清华.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2] 付睿臣,毕克新.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建设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 ,2009(9):378-379.
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范文4
关键词:建筑企业信息化 现状战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监着许多问题。
(1)广度不深。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不平衡。目前较为全面采用信息化技术仅限于特级、一级等一些大的建筑队企业,这些建筑企业建立了互联网,在办公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招投标等方面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信息技术。但大多数建筑企业普遍重视生产经营,忙于发展,对实施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缺乏紧迫感。
(2)深度不够。很多已经购置微机的企业,都以单机操作为主,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利用网络资源来加强企业与外部市场的沟通或对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各企业组织管理体系进行整合,也没有借肋网络开展商务活动,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特别是对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度低,在企业管理上收效甚微。
(3)建筑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较差。突出表现在人员文化素质低及装备差上,尤其是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无法开发满足本企业个性化要求的软件。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有些企业经济实力弱,资金不足,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同时管理不规范,也使信息化方案难以见到成效。
(4)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5)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一方面表现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
二、政府及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一) 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经过 20 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现代化发展;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政府立法保障。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关键要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与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二)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一个必要的选择,并成为企业本身的自觉行为。且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现在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都希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充分开发、利用和管理所需的信息资源,建立各种信息系统,实现招标、采购、建设、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以提高企业动作效率,降低成本,创造利润,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1)信息化建设结合企业基础管理。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素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水平为主导,不能搞花架子,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融合。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的管理方式、生产经营方式、企业组织的改革、改造结合起来。与本企业管理荼融合得越紧密,就越能发挥“加速”作用,实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接受并采用更加先进、与国际惯例更加吻合的管理思想和生产经营方式,实现 对传统管理和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和改善各项基础管理荼,推动管理创新。
(2)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技术、资金密集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雄厚的资金和人才支持,难以一步到位,必须分阶段逐步实施。为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整体效益的发挥,要制定整体的规划,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在硬件和软件的选择上,既要满足企业现实需要,又要有较好的拓展性和兼容性,避免以后升级发展时,增加投资负担。分布实施就是要找准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要,从影响建设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实施重点突破,以重要程度为序,建立一些子系统,循序渐进,逐步做到企业内部数据库的高度共享和集成,最终达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
(3)建立适合本企业需要的信息系统。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由单机操作向网络化发展,把一个个信息孤岛连接起来。根据建筑业的特点建筑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应基于网络和大型后台数据库,系统要做好整体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要根据本企业 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信息的子系统应由合同、预算、物质、人力档案、查询等死气沉沉 成,各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信息共享,保持内部信息畅通。同时要有选择的与外部信息连接,有效利用外部信息资源。
(4)要保障企业内部信息安全。信息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必须保障信息的安全,防止本企业商业机密外泄,损害企业利益。信息安全可以从管理管理、技术上予以保障。要通过建立企业信息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完善安全的密码体系,采用多种的与外部信息系统连接,有效利用外部信息资源。
(5)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培训。为信息化建设培养人才,建设企业管理系统,人的因素是关键。信息技术无论多么先进,如果没有人的介入,其作用无从发挥。信息化建设要求具体实施的企业具有全新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知识结构。目前,绝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员工不能适应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要把加强培训作为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项基础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对职工进行观念培训和业务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加强全员性计算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培训,尤其要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以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三、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范文5
关键词:建筑经营管理 信息化建设 措施
目前,国外大型跨国建筑公司从工程项目招投标、施工过程管理,直至竣工资料备案,无一例外都是采用信息化管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建筑企业面监的市场竞争不仅来自国内,还来自技术和资金都占有极大优势的国外同行。因此,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建筑企业向智能型、管理型转化,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已迫在眉睫。
1.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及意义
当前,信息化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要加速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辅助决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借肋信息化手段建立起信息存储、管理、交流的平台,即知识管理的平台实现了跨地域的同步交流与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随时提供处在不同地区的工程的进度、安全、质量和材料购销情况,及时收集、追踪业主信息,减少了人工统计数据的片面性和误差,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地获得需要的数据,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理性、科学性及快速反应能力。
(2)再造管理流程。企业是通过环环相扣的业务流程,把工程产品和服务变现成资金,在同等的人、财、物投入的情况下,不同的业务变现成资金,在同等的人、财、物投入的情况下,不同的业务流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传统的组织结构为公司-分公司-施工队-项目部,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等弊端。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利用成熟系统所蕴涵的先进管理理念,对企业 进行业务流程的梳理乃至变革,将有效促进企业组织管理的优化。如目前很多先进的建筑企业推行由一个企业总部+若干直属项目部的结构,这其间,信息化系统将取代原来分公司及中层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减少了管理层次,缩短了管理流程。快捷的信息传递,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2.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IT)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信息化不光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在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行业当中,IT技术的应用目前还主要停留在表层。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是今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把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好,对我国建筑企业提升建筑业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传统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深远意义。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监着许多问题。
(1)广度不深。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不平衡。目前较为全面采用信息化技术仅限于特级、一级等一些大的建筑队企业,这些建筑企业建立了互联网,在办公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招投标等方面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信息技术。但大多数建筑企业普遍重视生产经营,忙于发展,对实施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缺乏紧迫感。
(2)深度不够。很多已经购置微机的企业,都以单机操作为主,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利用网络资源来加强企业与外部市场的沟通或对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各企业组织管理体系进行整合,也没有借肋网络开展商务活动,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特别是对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度低,在企业管理上收效甚微。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效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美国的 PC 机的深度使用率为 38%,而中国只有 6%。
3.政府及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一) 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经过 20 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现代化发展;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
(2)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银行、税收等金融管理体制、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等的联网信息化建设。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
(二)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市场全球化的浪潮势不可挡,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将面对来自发达国家企业的激烈竞争,我国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高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已不再是口号,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一个必要的选择,并成为企业本身的自觉行为。且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现在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都希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充分开发、利用和管理所需的信息资源。
(1)信息化建设结合企业基础管理。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素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水平为主导,不能搞花架子,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融合。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的管理方式、生产经营方式、企业组织的改革、改造结合起来。与本企业管理荼融合得越紧密,就越能发挥“加速”作用,实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2)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技术、资金密集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雄厚的资金和人才支持,难以一步到位,必须分阶段逐步实施。为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整体效益的发挥,要制定整体的规划,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在硬件和软件的选择上,既要满足企业现实需要,又要有较好的拓展性和兼容性,避免以后升级发展时,增加投资负担。分布实施就是要找准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要,从影响建设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实施重点突破,以重要程度为序,建立一些子系统,循序渐进,逐步做到企业内部数据库的高度共享和集成,最终达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
4.结束语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信息化的建设不仅是硬件的建设,战略就意味着对企业中的本身的某些问题作出战略性的选择,我们的管理者应该去专注哪些,应该去重视什么样的活动,如何运用好这都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该去考虑的问题。只有切实解决好企业资质等级、领导认知水平、经营模式、信息化人才、资金投入、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及对信息化管理力度等影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才能实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总体提高。才能使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治国. 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6 .)
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范文6
我刚参加工作就开始独立负责一个大型机关的电算化建设项目,从此便与信息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和体验信息化对公司财务、经营管理所起的作用,以及如何让信息化更有效地为企业服务。现在将自己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与同行共享,欢迎批评指正。
企业信息化的几个浪潮
回顾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浪潮。每一个浪潮来临的时候,都有许多企业紧随着采取行动。长江前浪推后浪,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同一时点都在同一个浪潮上。现阶段,这几个浪潮在不同的企业同时存在着。
第一个浪潮:单人操作的解放运动――业务操作的电子化
这个阶段其实就是将日常手工事务性工作转变为机器工作。这个浪潮以会计电算化、办公软件的应用为代表。当时的会计电算化基本上是将原先手工做账的每一个步骤原封不动地照搬上去,即使多余也在所不惜,可能现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会计人员使用软件时,是无法理解为什么财务软件会并存对账和试算功能,而且均来源于同一数据,为什么还需要再运算一次以核对总账与明细是否相符。
第二个浪潮:多人操作的解放运动――业务流程信息化
这个浪潮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有的企业收获颇丰,也有的企业损失惨重。这个阶段以ERP概念的风行为代表,同时还有CRM、SCM等。也就是利用IT技术将企业管理流程电子化,以提高管理效率。当时许多企业错误地认为上了ERP不但显示企业实力,同时只要是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ERP都能够解决。
第三个浪潮:管理者的解放运动――知识管理信息化
该浪潮强调实现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的结合,以KM、协同、门户等为代表。其特点是让合适的角色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景获取合适的知识和资源,系统推动企业管理生态的建立,对环境变化做出灵活反应。
第四个浪潮:老板的解放运动――业务决策智能化
该浪潮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企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智能地创造、挖掘新知识用于业务决策、日常管理等,形成自组织、自学习、自进货的企业管理体制。
诸侯并存、条块分割的企业信息化
(一)企业信息化现状
虽然没有系统地去做市场调查统计,但是根据的了解,多次浪潮之后,留给企业的是诸侯并存、条块分割的企业信息化现状。
除了少数大公司部署统一的ERP软件外,多数公司的情况是企业财务部门用的财务软件、销售部门用的是另一家公司的CRM系统、产品部门可能用的某家公司的MRP系统、人力资源部门用的则是某人力资源专业开发系统或者用EXCEL等、行政部门用的可能又是行政方面的系统、办公系统可能用的又是某家公司的OA软件……
按这种情况来估计,每家公司至少使用三到五家不同软件供应商的产品,而不同软件供应商的系统架构不完全相同,凭借某方面的专业优势成为占领信息化市场一方诸侯。
(二)造成现状的原因分析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单是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还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有关,也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来演示一下目前企业信息化现状形成的必然性。
1.实例
一个最简单的企业组织结构也会由四个部门组成:销售部、采购部、行政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假设这几个部门均处于原始的手工作业状态,部门间以及部门内的信息沟通非常落后,导致企业面临着生存的问题。
假设现在公司决定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改变公司的现状。简单来讲,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应用IT技术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增收减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正常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寻找软件公司去定制开发或者购买现成的软件,然后在各个部门实施。
2.企业外部因素分析
由于定制开发成本很高而且风险很大,一般情况下会首先选择购买成型软件使用。那么企业将会面临着什么样的软件市场呢?
在信息化之初,财务软件是主流,企业肯定首先购买财务软件来减轻财务部的繁重工作量。随着财务软件的流行,许多软件公司开始意识到专注于某一领域,将其做精做专,成功的机会更大。于是CRM、HR、SCM等专注于不同领域的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企业的销售部门肯定会选择一个最专业做CRM系统公司的产品,人力资源部肯定会选择一个最专业做HR系统公司的产品……
这种整体大环境使诸侯并存、条块分割的信息化局面成为必然。
3.企业内部因素分析
除了外部因素外,企业内部因素也非常关键,因为即使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信息化非常成功的公司也不少。即使各个系统的软件在公司的各个部门中诸侯并存,同样可以避免条块分割的局面出现。
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企业内部缺乏合适的项目负责人,这个负责人可以决定项目的成败。但是如果想较好地完成这项工作,首先,这个人在公司的位置必须较高,这样他说的话才会有份量并且能够起到作用;其次,这个人必须对公司现有的财务流程、业务流程以及内部工作流程非常熟悉和了解,同时有权利和能力对这些部门的工作流程进行修改和优化;再次,这个人必须对IT技术非常熟悉,至少需要达到普通IT工程师的水平,只有这样他才能够理解技术上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操作,同时他才有可能将公司的要求转变成IT技术的语言,以让IT技术人员能够准确的理解和执行。以上三个条件缺少其一,必然会在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把控上有所欠缺。但符合这样条件的人员,不用说在公司内部,即使公司外部也很少。
另一方面,改变每个人工作习惯的艰巨性。企业信息化与其说是改变企业的工作流程,还不如说是改变人的工作习惯。这方面的阻力许多企业考虑得都不充分。试想一下,自己想改变自己某个工作习惯都是极其困难的,何况是改变那么多人的工作习惯呢?
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诸侯并存、条块分割的企业信息化现状有其必然性,那么该现状对于企业竞争力是增强还是减弱了呢?这种局面是不是无法改变?
1.企业信息化现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从纵向的角度来分析,也就是历史地看一个企业,企业内部任何一个部门的信息化,都会较大地提高本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例如大家最熟悉的财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从横向的角度来分析,也就是从外部竞争的角度来看,谁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化工具,谁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反之,即使内部提高了效率,也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2.走出条块分割,实现信息共享和无障碍思考
面对目前的现状对企业竞争力造成的负面影响,企业信息化如何走出现状,使企业能够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胜出呢?
可能会有两种途径:请霸主和设盟主。企业通过以前信息化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再加上目前软件市场的成熟,请来一位霸主,将其他诸侯赶出各自部门,统一使用一个系统。但是这样做的风险极大,不仅投入大,风险高,而且还需要再次改变人的习惯。这个成本也是很难估计的,是否会成功也存在着很多未知数。
如果通过请霸主的方式很难实现,那么可能就需要通过找盟主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了。也就是在不改变目前各部门工作流程和业务系统的情况下,更好地提高企业的信息整合能力和各部门间的沟通能力。那么企业内部谁将会承担带头人的职责呢?
3. 财务人员的历史任务
正如几年前财务人员担当起企业信息化的排头兵一样,现在这样的任务又将会毫无疑问地落到财务人员的身上, 而且也只有财务人员能够较好承担起这样的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以及社会需求的提高。
不知大家是否意识到,无论是企业对财务人员的招聘要求还是相关文章对财务人员必备素质的讨论,较之前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财务人员仅仅精通财务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财务人员还需要懂业务、懂经营、懂管理、懂IT技术等。同时作为职场中的财务人员,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积极扩展这些知识和技能。
第二,财务部在企业中的特殊位置。
企业的各个部门中唯有财务部能够接触到企业的所有部门,财务部是企业各个部门的联接纽带,也是各个部门中比较中立的部门。财务部门的建议通常会站在整个企业利益的角度,而没有部门内部利益考虑的限制,所提出的变革方案较容易得到各部门的支持。
第三,财务系统在企业整个信息化中的地位。
在企业的所有系统中,财务系统基本上是专业性最强也是最复杂的系统,也是企业信息量最大的一个系统。那么,在整合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让财务系统这个大诸侯作为盟主去协调其他各路诸侯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