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经典阅读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经典阅读理解范文1
网络的便利对于整个社会的冲击是巨大的,尤其是网络文学作品的出现全面改变了大家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同时网络新名词的出现也对语文教学造成巨大冲击,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一、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其成因
1.重分数轻技能,语文教学需要回归基础
多年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套路教育,阅读理解有通用的解题思路:说明文怎样作答,议论文怎样总结和分析,记叙文怎样延伸等一系列套路性问答把学生对于文学的理解局限于问答的层面,忽视了对于作品本身的欣赏和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回答问题时可以写得华丽流畅,可是进行文章阅读时却结结巴巴,很多字词甚至都不认识、不理解,更谈不上与作者进行对话,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需要回归本源,重视对字、词、句、段、篇章的阅读和理解。
2.对于名著及经典文学作品缺乏必要的欣赏
近年来,我国人民的阅读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把经典文学作品放在特价促销的窗口,依然无人问津,更有很多图书馆因此倒闭关门。相反的是习题集,课本配套练习册以及青春书一直遥遥领先排行榜,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家长的选择影响孩子的购买趋势,很多家长本身不热爱阅读,对于文学作品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孩子对于他们也就相应的缺乏认知;其次,教师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教学任务大多推荐给学生很多习题册,把学生的阅读时间压缩成练习时间;最后,网络的冲击影响了读物的销售,相对于时下流行的速食型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更多的时候辞藻没有那么华丽,剧情也没有那么容易进入,这就加剧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疏离。
二、新课标下呼唤更加全面的语文素养教育
1.稳抓基础,重视能力提升
语文教育说到底还是字词句的推敲和整合,我们日常也可以意识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看似平常的词句置于不同的环境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记得看过一个笑话,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时问“方便”是什么意思,老师说方便就是便捷的意思,例如,方便袋,方便面。一次他和朋友一起出去,席间朋友说去方便一下,他很疑惑地跟过去,结果是去厕所,他知道了方便是这个意思;还有一次一个美女说“你方便的时候去请你吃个饭”,这个外国人当时吓得不得了,方便的时候怎么吃得下饭。其实一词多义在汉语中十分常见,细细研究就会发现汉语的无穷魅力,尤其是很多古今异义的词汇和短语,用现代意义去解释非常枯燥,可是放置于古代又是另一番境地,别有洞天,这也是很多文学家热衷于研究古文的妙趣所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发音和拼读之外,多给学生解释一些字词的意思和引申义,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查阅字典、词典的良好习惯,对于夯实语文基础作用巨大。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除了通过阅读测验可以完成考试之外,阅读还是我们从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又分为精读和略读,通过略读我们可以粗略地掌握文章的大意,确定需要精读的段落。如学生非常喜爱的网络小说,既然我们限制不管用,就可以推荐他们这样去阅读,粗略快速地阅读以节省时间,此外,很多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或者心理描写都非常的细腻生动,学生如果能够借鉴会大有裨益。而对于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桥段我们可以推荐学生采用精读的阅读方式,通过反复阅读体味文章字里行间作者的真情实感。此外,阅读还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如很多科技类文章用词严谨,结构考究,都是不可多得的学习佳作,通过对这类文章的阅读,学生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科技知识,掌握先进的科研方式,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都很有帮助。此外,学生以后参加工作或者后续学习也需要通过阅读不断获得新知识,因此,阅读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原动力。
3.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观念
对于人文价值观,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很高的话题,离中学生非常遥远,其实这个范围非常广泛,小到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大到对于家国的深深眷恋,这些都是人文观念的重要体现。现在的独生子女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私念太重,不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以至于走向社会之后一旦碰到问题就产生轻生、危害他人等社会影响恶劣的事件,因此通过语文教学唤起学生心底对于爱和尊重的认知也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很多经典文学作品中对于爱的阐释非常具体而深刻,学生学习之后可以体味得更加具体而深刻。如中学教材中的经典之作《背影》,里面对于父爱的阐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感动在心中涌现。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更加广泛而具体,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言,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与学生一起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李伟.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 2016(26).
高中语文经典阅读理解范文2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阅读课 民族地区 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75-02
在新课改下,高中生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与发展的重要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从高考全全国卷来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研读词阅读及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而且包括在写作在内,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综合能力占比相当大。而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及民族传统教育的需要,汉语言阅读往往又是弱项,笔者从民族地区双语学生的角度,就高中阅读课开展从教学设计、教学手段、阅读能力培养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立足学情,重视高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对于民族地区学生而言,其汉语言及基础相对较差,而且一般阅读课都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针对这种现实条件,高中教师要重视阅读课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表达、民族习惯、等特点,把教学重点、难点及阅读要求、目标渗透到教学设计中,使学生一方面从自己熟悉的角度来阅读理解课文,另一方面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到阅读课的教学中。尽管相对于汉族地区,民族地区如、新疆等地高中生的阅读课要求较低,但不能因此把学生当做小学生来教。因为从智力发展角度来看,语言能力与阅读理解尽管关系密切,但也不能完全等同,不能因民族地区学生汉语能力较差而不重视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要结合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转变,通过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以积累文字为基础,以阅读理解为核心开展教学。笔者要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中,汉语言教学按学生学情来讲授,而阅读理解却按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来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阅读课来学习汉语及其发展,把母语习惯与汉语习惯进行一定的转化;另一方面阅读理解又具有较强的思维思考难度,有利于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因此,合理的阅读课教学设计有助于高中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阅读课教学手段。
俗语有言: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合理的教学设计,就意味着高中阅读课取得了开门红,但要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就要教学手段加以保障。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网络信息等成为了阅读课开展的重要手段。如经典故事《花木兰》,通过将其改编为英语动画,就成了英语教学的好帮手,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高中阅读课也要借助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在民族地区对双语学生开展阅读课教学,使学生更好从民族角度来理解阅读课文内容。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开展阅读课教学,这本身就是对阅读课文进行民族化改造的过程。通过将课文与民族地区类似或相近的内容进行对比,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好的阅读理解课文,从而达到阅读课教学的目标。不仅如此,高中阅读课还可以通过央视科教频道的文化节目,将阅读课放在更符合民族文化的节目中,从而有效沟通民族性与普遍性。用学生熟悉的故事与高中阅读课内容结合,并以多媒体信息手段加以处理,既能加深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又能以此来引导学生走出民族局限,更快地融入到社会飞速发展进程中。
三、学以致用,重视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高中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为学生学习、发展服务,换言之是提高民族地区高中生语文交际、沟通能力,而这又要依赖性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才能体现语文阅读课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通过阅读课所形成的能力应用,来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是快速提高民族地区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语言学习有共同的规律,最根本就在于学以致用。在民族地区,只有把语文交际沟通能力与阅读课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
笔者在阅读课教学中,重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每节课结束之后,都会让学生用汉语来进行复述。这一方面锻炼了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有助于其更好地用汉语流利表达;另一方面通过复述来检测学生阅读课学习的情况,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情况。而每周又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把本周的阅读课内容进行串联复述,查看阅读能力的提高情况,从而摸清学生学习情况,为后面阅读课开展奠定基础。在反复的应用与练习中,学生的进步是明显的,其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语文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综上所述,对待民族地区的双语学生,高中阅读课教学有结合新课改理念与新课标要求,从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进程与难度,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联接双语学生的民族性,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最终要通过学以致用的方式,把阅读内容与交际沟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并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樊九和.高中语文课堂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巧妙结合[J].长江丛刊.2016(25)
高中语文经典阅读理解范文3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学生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可以深入分析作者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张扬自身个性,获取知识,自主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自身语文素质。然而我国当代的阅读教师受高考影响,多存在“填鸭式教学”“教学机械化”等问题,极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育,为改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进行了关于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批注式教学 阅读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所谓批注式阅读就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自主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加以标注的阅读方法。将批注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
一、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意义
批注式阅读可以看作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重要性如下。
(一)促进学生的互动学习
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受标准答案影响颇深,学生为求高分,争取向标准答案靠拢,从而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独特理解,教师为提高学生阅读得分率,压缩学生的自我发挥空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标注式阅读注重的是一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它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学生与学习间的互动,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学生与书本建立的互动,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高中批注式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时高度集中注意力,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课外知识,正如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的结合,有助于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对语文和写作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写作技巧,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
(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是一门以语言形式机构向人的心理结构迁移的应用型学科,阅读和表达在语文教学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通过在阅读过程中作批注,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文本阅读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应用方法
(一)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初期,教师要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例如收集材料,文本预习等,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独立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从简单的优美语句摘抄做起,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例如,在阅读《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学生通过诵读全文就会被文章中浓郁的悲愤所感动,教师应该布置学生查找文章背景的任务,以任务和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这篇文章中出现了很多经典语句,例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到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会愤然而起”等,这些句子都颇具深意,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充满着语句和情感上的矛盾,例如“为什么说真的猛士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要说‘呜呼,我说不出话’”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种矛盾,并思考起原因,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对那个时代的理解。
(二)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
教师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还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全班同学中,合理设置小组,利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组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为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时出现流于形式,效率低下的情况,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及时把握学习进度和学生学习状态,在课后更是要加强与学生们的交流和沟通,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在阅读训练中遇到的难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足够的人文关怀,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不同时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循序渐进,鼓励学生在持续的学习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学习深度的加深,学生的见识得到扩展,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点,学生可以进行联想式思维,充分考虑到文章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以全面而深刻的眼光来看待文章,理解文章,从而深化自己的思想,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阅读诗歌类文章时,学生可以先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样一类较为浅显简单的诗歌,培养自身对于诗歌的热爱和兴趣,之后学生可以再阅读《雨巷》、《等你,在雨中》《断章》等意境深远,含蓄婉约,意味无穷的朦胧诗歌。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夯实学生阅读基础,配以科学规划的学习计划,可以将批注式阅读的优越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批注式阅读法,使得文章内涵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加深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多种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应用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邹小娟.批注式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外语文,2016(11)
高中语文经典阅读理解范文4
关键字:诵读;语文;教学
一、诵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读书就是把文章读到熟,读到懂,直到理解其中的内涵。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一文中指出:“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要养成熟极如流的看文言的习惯,非先熟读若干篇文言不可。”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诵读诗书的重要性。我们现在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大纲要求的文言文和诗句,都是要熟记于心的,并且可以理解并且运用于生活当中去的。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重要的方法,这些课本上的名言名句都是文化的精髓,所以教学大纲才会要求考生去诵写这些名句。一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二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根据每个人的记忆情况不同,我们要随时加强复习,诵读这些名言名句。
高三语文教学主要是高考的备考复习,首先就是根据大纲的要求梳理知识点,我们可以利用早读的时间诵读这些文言文和诗句,利用课下的时间默写这些难记的生词。由于现代文太多,我们不可能每篇都熟记于心,我们要按教师的要求,把一些优美的句子熟记于心,在我们写作文或是教其他的一些题型中,我们可以套用这些优美的例句。还有课外的一些优美的例句,在我们不忙碌的时候也要诵读一些,这也是为我们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平时我们要按教师的要求,诵读一些好的例文,文学常识和优美的诗句,因为诵读是我们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二、不同的阶段,诵读的目的不同
诵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讲现代文和文言文诗句需要它,讲阅读理解练习时需要它,甚至语文课外读物中也缺不了它的身影。特级教师钱梦龙在谈语文教学时说:“老师特别重视诵读的作用,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熟读和背诵又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这就为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见1997年4月《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可见钱梦龙老师十分重视诵读对语文教学的作用。但是不同的人诵读的情况也不同,有的人机械地阅读,不知道这个诗歌或是这篇现代文是什么意思,只管一味地去阅读,大声地阅读,完了,问他什么意思或是有什么感受,他只会说,我什么感觉也没有,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感情。我们大多数的学生是理解地去读,就是能搞清楚这些基本的内容,但是还达不到完全理解,需要教师详细地讲解之后,才可以明白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感情和写作目的。最高的境界是审美地读,我们大多数的高中生还达不到这个境界。
随着我们知识的增多,阅历的增多,我们持之以恒地理解地诵读,最终会达到审美地诵读。最终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有机会的话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子孙们。而不是为了高考的目的去诵读一点文言文和诗句,或者是诵读一些好的名言名句、文学常识什么的。但是为了高考我们也要努力理解地诵读一些东西。为了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我们的文化气质,光靠理解地诵读也是不行的,还需要我们审美地去诵读这些文化的精髓。
三、诵读对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精髓。青少年时期是“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最佳时代。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也是青少年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打好学生的语言文学功底,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获得提升,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优秀的文化精髓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涤荡心胸,更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诵读这些优秀的文化知识可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了解中华经典诗歌的丰富内涵,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诵读这些优秀的文化知识也可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经典诗文中承载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观念,对于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指导作用。通过诵读这些国学经典,让这些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使中华民族的文化永远发扬光大。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多种的教学方法,例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拓宽,能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不仅仅只是一味地诵读,我们也要时不时地让学生写一下这些诵读完的优美诗句。重视诵读并且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因地适宜地教导学生,能够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但是我们也要重视诵读的作用,诵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熏陶学生的性情,也可以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代扬光大,使这些精神的熏陶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们。作为高中的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使诵读这项优秀的教学方法继续传承下去,使我们的教学质量节节开花。
参考文献:
1.童志斌,《对诵读法的新认识》[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
2.郑飞艺,《诵读的教学原理》[J],《语文学习》,2002
3.吴永军,《关于语文新课程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语文建设》,2002
4.李克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施仲谋,《语文能力测试与比较》[M],语文出版社,1996
高中语文经典阅读理解范文5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中等成绩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由于高中课程的难度加大,不少学生很不适应,学习很吃力。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学习就是其中的困难之一。
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考题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加上学生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考出来的分数当然不会很理想。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到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工作需要通盘考虑。我们高中现在现在使用的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分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要求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搞好教学工作的衔接很重要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这是因为不少初中时语文学得不错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尤其是一学期后即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教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如:考前才背书,看课文,记解释等。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考题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加上学生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考出来的分数当然不会很理想。在近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到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认真分析高一学生学习语文困难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对初、高中语文教师来说都很有必要。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策
1.明确初高中课程标准的不同要 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
2.语文教师要有整体观念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
3.做好语文学习方法的衔接.古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决不能单靠教师。到了高中,学生除了课文学习,还有相应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学生实现由“扶”到“放”的转换。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其次,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学会积累式阅读,教师应积极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同时,还以课文所负载的语文知识点和规律为依据,在《语文读本》《外国文学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欣赏》等课外读物中,有意识地选择同类型阅读材料,训练所学的语文技巧。
高中必修课体系安排,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三大版块,每一版块都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并确定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古代诗文作品在全套教科书中的比例,约占45%,古代诗人的选目以传统经典名篇为主,也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新选了一些古代优秀作品”,如韩愈《师说》、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等。其次,在练习的安排上,设计了“研讨与练习,精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至三道题。这些题目一般首先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然后是文章写法上的,或最具特色的或结构上的,帮助学生从结构上把握全文,学习写作方法;第三个主要是语言方面,如一些精彩语句的品味,文言文有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练习,重在积累,帮助学生领悟语言魅力,掌握驾驭语言的能力;最后一个是开放性,拓展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及时的鼓励,是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在起始阶段,将指导的重点放在预习、复习这两环节。
1.预习方面:
高中语文经典阅读理解范文6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能力; 教学策略
【Abstract】Reading ability is the language ability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factor, since, key of Chines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is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reading comprehension i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the very important questions, the score is large, candidates for the integrated use of language ability and thinking ability of a test.
【Key words】High school Chinese; reading ability; teach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150-02
大量阅读、广泛涉猎语文,是怡养性灵、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从而实现语文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其作用已属不争。但阅读是一个综合的内化过程,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行为习惯对阅读效果至关重要。如何调控学生思维及行为,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呢?
1 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战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课堂上所进行的阅读教学,学生是直接进行阅读活动的主体,学生既能同时接受教师和阅读文本发来的信息,又是信息的输出者。教师要注意遵循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尽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1.1 采取互动的课堂阅读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活动的主动权和活动空间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互动式的课堂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课堂阅读教学的特点,那就是通过建构互动的思维活动空间,充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体验到通过阅读所获得的情感。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互动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把“渔”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展示出学习的主体性,并逐渐学会去获取“鱼”。
1.2 充分利用教材,加强语文活动 教科书中的每一单元都有一些“语文活动”,可以利用活动引起阅读,以阅读辅助语文活动的进行,用以消除纯粹进行“阅读”所产生的单调感。可以通过设置“认识自我”“体验情感”“关注社会”等主题活动,使阅读的信息和主体状态互相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演讲和写作的知识准备,让学生学会阅读和积累,提高阅读效能。
2 拓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高中语文新课标规定了高中阶段课外阅读的量化指标是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因此,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都应该贯穿阅读名著,并且与课内教学同步进行。
2.1 推荐阅读的书籍,制定好读书计划。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认识并积累社会生活的各种知识,学习前人的经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淀语言,为写作奠定基础,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但是,课外书籍数量繁多,层次不一,并非阅读每一本书对学生都是有益的。如果中学生只是凭借个人的爱好去读,或者是遇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不加选择,没有计划和系统性,那么这样的阅读效率是不会高的,甚至有时候还是有害的。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籍,帮助学生制定好读书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教师要安排学生在教师大的阅读计划的框架之下设计好个人的阅读计划。长期坚持下去,让学生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2.2 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名著的内容大多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篇幅又长,加上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所以,让学生坚持读完读懂名著并非易事。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读书心态,想办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比如可以通过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3 善作读书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逐步形成鉴赏能力。
学生的认知水平很有限,况且,坚持读书也并非充满趣味的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之感。而且,若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看书,收效可能不大,所以,教师必须制定具体的指导计划,引导学生更好地在书海中遨游。古往今来,善于读书的人其实都很讲究读书方法,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苏轼抄《汉书》,朱熹“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于彼。”又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做摘抄等等。在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做摘抄,我规定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精美的笔记本,然后指导他们摘抄、配画、排版,把摘抄本做得让人爱不释手,这就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还能动动手,使读书活动变得丰富。正确的读书方法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从而体会更多的阅读成功感。还可以指导学生圈、点、色、画,眉批旁注等,加深印象;还可指导学生阅读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特别是小说,散文等文体阅读。
3 硬背
背诵是阅读的延伸和强化,作用不可低估。梁衡曾说:“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由此说,“死记硬背”也不失为一条学好语文、增加底蕴的终南捷径。
3.1 选准章段。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大纲中推荐背诵的古诗词,必背不疑,一字一词不差毫厘,标点符号也不例外。写景状物文辞优美的、人性文气久揣不透的、富含深刻人生哲理的语段也要背下来。
3.2 背书如吞。理解的要背,不理解的也要背,要尽可能多地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性篇章和优秀时文,让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地吃下去,沉积到他们的记忆中去。至于意境主题之类的东西,学生大致了解即可,尽管学生对此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这是必然的,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那些东西就会像堆积的冰块一样渐渐融化,形成汩汩小溪,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