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学的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学的重点范文1
【关键词】电视活动营销;经济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媒体市场化的探索与实践也形式多样。在种种改革和实践当中,活动营销无疑是媒体市场化行为的典型举措。如: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同一首歌・走进系列;湖南卫视主办的金鹰电视艺术节、超级女生;旅游卫视主办的“打的到伦敦”、“打的到埃及”跨国旅行活动;深圳电视台甚至把2004年定位为“活动营销年”,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当前中国电视媒体已进入了活动营销的时代。
活动营销的英文原为Event Marketing,中文翻译为事件营销或活动营销,指企业整合自身的资源,通过借用社会关注焦点,策划富有创意的活动或事件,使之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议题,因而吸引媒体的报道和消费者的参与,进而达到提升企业形象以及销售产品的目的。 其概念来源于市场营销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营销的观念也由原来的以生产-销售为中心的观念为主转变为以市场-社会为中心的营销观念为主,主张将企业利润、消费需求与社会福利三者统一起来。活动营销一是其关注社会热点,策划公众活动,从而给公众提品物质收益、经济收益之外的社会效益和精神收益;二是大众媒体和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提供了产品和品牌宣传的互动渠道和调查反馈机会。通过活动营销,企业不但实现了产品销售目的,而且提高了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从而有效的将企业利润、消费需求和社会福利三者有效的统一起来,从而使活动营销成为现代企业主流的营销方式。
对于媒体活动营销的定义,笔者认为:媒体活动营销是指媒体根据企业和受众的需求,凭借其渠道优势和传播优势,举办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主题活动,满足公众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从而促进企业与媒体产品销售,提升企业与媒体品牌价值。
本文以电视媒体活动营销为例对此进行基本的经济学分析:
一、供给需求分析
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模型是供给一需求模型,提供需求的买方和提供供给的卖方是构成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而需求从本质上来讲是受预算约束的主观偏好和客观能力的统一,是市场形成的原动力。
首先,在现代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海量广告面前,企业表现出以下需求:一是企业有不断降低营销成本,更直接的到达目标受众的需求;二是企业有摆脱单纯广告营销所造成的疲劳效应,寻求更具备影响力的营销方式的需求:三是企业比以前更需要大众媒体的支持和评价,寻求与大众媒体更健康的互动关系,而非单纯的广告买卖关系的需求。
其次,随着电视产业的改革深入,利润在电视决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视媒体在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驱动之下,面对行业内竞争与盈利目标也具有突破媒体节目同质化的桎梏,在独家新闻成为传说的情况下通过“独家活动”实现差异化战略,扩大影响力,提高收视率的需求。也具有通过举办活动带来的经济活动增加经济收入,减少活动成本的需求。
从需求方我们可以发现,企业需要更经济、更有影响力的产品和品牌宣传方式,虽然可以通过自己主办活动实现,但是如果无法吸引大众媒体的参与,效果将微乎其微,因此企业的这种被动位置使得活动营销的风险较大,性价比不高。受众需要更节约、更大信息量的信息获得方式,虽然可以通过人际传播方式或广告传播获得,但是受经验信息的局限性、个人偏好的差异性、商家盈利本质等因素影响,使得其决策依据具有巨大的波动性和随机性。我们看到企业受盈利本质的制约缺乏公信力,受众由于个人偏好和资本限制缺乏影响力,而这两者恰恰是媒体的长处,因此媒体所具有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使其成为唯一合格的供给方。例如:在美国企业投放在电视上的广告只占其营销费用11%-12%,但是在活动营销方面的投放占到了42%左右,即其在活动营销方面的投入是电视广告投入的3.8倍左右。
二、成本一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是经济学中最核心的内容,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一般而言可以通过提高收益和降低成本两种方式来实现。对现代企业来讲,交易成本中的寻找和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成为比较重要的成本,广告费用就是其具体体现。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越来越依靠大众媒体来降低寻找和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从而降低总成本。然而,随着媒体增多,信息过载,使得企业单纯的广告策略的成本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差。例如:乐百氏公司的纯净水广告一27层净化,简单、易记,开门见山地传达了产品的独特卖点,是全国红棉杯广告大赛金奖作品,堪称中国理性广告诉求的经典之作。事实上,就是这条普遍被看好的广告,乐百氏在1997年5―7月仅仅3个月内在上海地区花了560万元高额投入电视广告,立即进行的调查结果却显示,只有7.2%的人在不提示的情况下能回忆起“27层净化”。可见单纯运用重金打造广告的模式在当今媒体信息过载的时代已经收效甚微,所以运用传播理论,举办吸引媒体和受众的活动来降低交易成本成为有效的办法。企业之所以选择活动营销,是根据现在大众媒体频道增多,观众兴趣分化,广告有效影响力降低,覆盖成本增大的形势进行的有效调整。在现代媒体由原来的搜寻信息、信息功能向整合信息、选择信息的功能扩展与转化过程中,通过具有特定主题的活动来实现的信息集中和整合可以使得受众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利用信息的有效性大大增强。
对于媒体生产信息来讲,信息生产成本是信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材料,消耗的物质材料,投入的劳动量及信息流通费用构成。那么通过活动的费用赞助和实物赞助可以大大降低媒体生产成本,甚至通过准确定位可以实现除人力资源外的“零成本”。至于收益首先活动可以提升广告收买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使得企业广告费用投放集中,对于活动产生的冠名权、套播权等稀缺资源形成竞争,产生超额利润;通过现代通信手段满足受众沟通需求,从而获得互动收入;而且可以扩大产品线,形成产业链,获得衍生收入;还有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成为产业变革的催化剂,实现额外收入。
三、盈利方式分析
信息产品消费的特殊性决定电视产品的盈利模式必然是一个间接模式,公共电视无法对所提供的新闻和娱乐节目直接收费,但是其集聚的受众的注意力以及潜在的消费力,可以使得企业和广告商来购买,从而获得利润,这也构成了媒体的特殊盈利模式。传统媒体盈利模式的这种被动性和间接性使得媒体过分依赖广告所带来的利润,利润来源局限于媒体的资源之内;电视媒体不
同时段经济价值的不平衡使得利润大部分来自于主要频道黄金时段的“单点盈利”,导致频道资源的大量闲置、开发不充分;而且随着网络全天候新闻和即时RSS新闻的分流,使得未来电视媒体频道价值面临危机。
电视活动营销的直接性、互动性和目标性不但可以提高媒体内部资源的开发程度,实现体内增值,而且可以突破媒体资源限制实现体外增值,从而提升媒体的盈利水平。
首先我们通过分析可知,电视运营的黄金时间之所以存在,其本质是传统社会中长期形成人们生理因素和生活节奏所决定的;之所以珍贵,是隐藏在时间后的公众注意力所可能带来的购买力使得其具有了经济价值。因此可以认为,黄金时段虽然已形成共识,但不是绝对固定的,而是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文化认知、消费倾向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着,所以在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生活节奏多样化,消费倾向多层化的今天,通过人为的方式在具有宏观集中的黄金时间之外创造出微观集中的白银时间是可行的。面向特定受众、具有特殊价值的主题活动正是迅速形成这种白银时间的有效手段,通过活动定位不同生活习惯、收视偏好的目标受众、开展具有“互动性、竞争性、激励性”的主题活动,用互动参与、成功期望和物质、精神激励提升垃圾时间的含金量来实现集中增值,实现点增值。而且活动的展开本身是一个过程,其不但提供点上的价值集中,而且提供线上的收视集中,其持续进行的赛程、评选过程不断制造动态新闻与焦点事件,从而紧紧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形成固定的收视约定与进程关注,从而为稳定的收视群和盈利收入提供保障,实现线增值。例如超级女生从4月22日开始的长沙赛区海选,到最后9月29日总决赛,持续5个月之久,再加上前期的宣传推广和后期的总结回顾,长达半年之多,凤凰卫视的千禧之旅持续120天,两极之旅持续240天。况且通过优秀的活动节目,清晰的受众还可以提升黄金时段的竞争能力,从而实现对同时段不同媒体的节目的有效竞争。那么湖南卫视的实践就表明了这点,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的收视率远远超过了央视的同类节目,收视率也超过同时段节目,该节目的广告价格一度也达到了15秒11.5万元,超过了央视的最高纪录。
其次活动可以突破频道资源限制实现体外增值。通过活动所需要的城市、路线、场所、设备、服饰、食品、通讯器材等等都可成为媒体可资经营的资源,通过选择提供商的途径获得赞助收入、置入性广告有效降低媒体活动成本,实现体外增值,这是最基本的突破方式。而且恰当选择的活动地点可实现企业和媒体面对特定城市或地区的营销战略,把’频道收视’延伸到户外,媒体和企业的品牌直接面对现场观众和沿途观众,从而提高收视范围和认知程度、突破卫视落地限制,吸引当地企业的广告资源,从战略上获得体外增值。况且对于上市媒体和企业来讲,通过活动产生的效益可以使得媒体的股票产生升值,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四、品牌分析
现代媒体广告已经进入“品牌营销”时代。“现代企业购买的不仅仅广告时段本身,而更多是其所依附的节目和媒体品牌,因为由节目品牌、栏目品牌、频道品牌汇聚而成的媒体整体品牌,能够为企业的品牌传播带来更高的附加价值。”品牌有表明商品质量的功能,消费者经常希望通过商标寻找商品的稳定质量,认为贴有同样商标的相同商品的价值和质量的信用担保。凤凰卫视老总刘长乐认为:“知名媒体和知名品牌之间存在一种交互传播的关系,凤凰在宣传知名品牌的同时,知名品牌也在宣传凤凰。”
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与媒体活动品牌的关联,从而使得受众从对媒体活动的形成的固有印象延伸到企业品牌,对媒体活动所倡导的精神认同延伸到企业文化的欣赏,对媒体活动质量的信任延伸到企业的产品信任,从而促进对企业品牌乃至企业产品的认同和信任。而且一次次的赞助活动不断给仅仅具有商品标志意味的企业品牌赋予实体内容和文化内涵,也更容易获得受众的直观理解和认同。比如在凤凰卫视主办历次驾车旅行活动中,其使用越野车辆的品牌向来是观众注意的重点。因为普通受众在观看中间就会意识到,这种活动历时数百天,跨越几万里,各种类型气候、各国路况对车辆本身质量就是巨大的考验,况且很多是无人区和局势紧张地区,那么车辆质量对于人员的安全和节目的顺利播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凤凰的选择肯定是慎之又慎,观众由于对凤凰卫视判断和选择的信任延伸到企业,从而不但凤凰使用的“开拓者”越野车销售量大增,甚至夸张到其后备厢所携带的塑料油桶都成为众多汽车爱好者追捧购买的对象。
对于媒体来讲,通过活动亦可给媒体自身的品牌形象提供内容支持和内涵赋予,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从而提升广告客户的投资价值。活动赞助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在受众中的既有印象也会传递给媒体品牌,而且活动品牌是媒体多品牌战略实现的有效途径。通过针对不同受众、不同行业的主题活动不但使得活动成为行业标准建立和公正评判的依据,而且为媒体突破品牌受自身性质的限制,介入相应行、实现多元化经营提供基础。
五、风险分析
任何市场行为都在获取价值的同时存在风险,媒体活动营销也不例外。传统的媒体盈利模式在现代媒体的扩张与市场化的步伐的压力下,对广告的依赖性,尤其是特定行业的依赖性增大,从而带来盈利性风险的加大。然而媒体通过活动,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可以将企业原本分散于各个媒体的广告资金投放集中化,形成规模效益,增强盈利的稳定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媒体的成本,避免了恶性竞争。采取这种方式,媒体仅仅通过几个合作企业的长期合同就可以维持盈利,从而降低广告受行业兴衰和政策调节的风险,而且活动所带来的其他方面的增值也会降低对于单纯广告盈利的依靠,从而降低风险。
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媒体产品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相对于普通产品而言具有的巨大的外部效应,其产生的外部成本或收益遍及所有社会成员。成功的媒体活动营销可以产生正向外部效应,带来外部收益。而如果活动营销选择的合作企业如果出现经济问题或对社会危害的行为,那么对于具有关联性的媒体会产生公信力和品牌的危害,或者媒体由于过分注重盈利丧失媒体的公正性和公信力,从而对社会造成危害,从而成为媒体的外部成本。媒体活动的这种外部经济性是影响媒体活动风险的特殊因素,其既可以增强媒体风险,也可以降低媒体风险。所以在此媒体在举办活动时要认真考虑这种外部性经济的存在,要以公信力为中心,将盈利原则和社会公正有效界定,与企业和受众有效合作、沟通,将媒体活动的风险降至最低。
综上所述,中国电视媒体活动营销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企业需求、受众需求和媒体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是有效降低企业宣传成本、受众信息成本和媒体制作成本,提高企业、受众和媒体三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媒体面对市场化、产业化盈利方式的转化与扩展,实现与企业的品牌融合和渠道融合,有效控制盈利风险和外部成本的重要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王 琳(1978-)男,汉族,山西长子人,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4级硕士生
罗 忆(1960-)男,满族,北京人,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的重点范文2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85-03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巧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目的。
一、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敢想
世界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开始的,牛顿从苹果落地联想到万有引力,从而揭开了宇宙的秘密。从某种意义上讲,想比做更重要,思维是数学的体操!所以,我们要为学生积极创设思考的宽松教学氛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设独立思考的氛围,使课堂充满新意,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复数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已知x+=1,求x2+。学生很快得出答案:-1。此时教师适时点拨:x2≥0,≥0,那么x2+的值怎么会是负数呢?至此引出复数的概念便水到渠成了,学生学习的内在热情和激情也被点燃了,概念的“孵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再举一例,在进行“函数的单调性”概念教学时,先用多媒体示意了一些波动较多的曲线,然后结合图像特征,设置问题组:
提问1:这些函数的图像有何特征?
提问2:图像上升时,你能用我们的数学语言x和y来刻画这一现象吗?
提问3:图像下降时,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又应该怎样刻画呢?
提问4: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随x的增大而减小,你能用数学符号来描述吗?最后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得出“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概念。
老师还可以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让学生从同一问题出发,寻找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去解决同一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敢问
鼓励学生提问,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如果学生能够对某一概念、某一知识提出问题,那么说明他已经会思考了,而且对这一事物感兴趣了。我们知道强烈的兴趣是种巨大的动力,会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所以我们在平时一定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不是轻易地去否定他的问题的价值。
笔者在参加市级公开课展示活动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由于高中导数的研究仅局限于连续函数,所以在利用导数的正负来判断原函数的单调性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正负的关系是:在某个区间(a,b)内,如果f ′(x)>0,那么函数y=f(x)在这个区间内是单调递增;但是反过来,如果函数y=f(x)在这个区间内是单调递增,那么f′(x)≥0。为什么反过来要填上一个等号呢,否则就会漏解?执教的这位年轻老师轻描淡写来了一句:“你记住这样做就行了。”殊不知,没能正确给学生解释清这个问题,下次遇到不连续函数分式函数,这样做就错了,等号是取不到的,要舍去。所以要和学生讲清楚,因为高中遇到的函数多是连续函数,只有连续函数才一定要加等号!
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搞透彻!这样学生才会重视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且养成一个良好的问问题的习惯,如果每次学生的问题都不能从老师那儿得到满意的答案,那么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三、巧设主题问题,让学生敢说
把自己的新发现、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想等告诉别人,让别人来进行辨析,能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错误和漏洞,以便及时修正和完善,在与别人的交流讨论中,有时还会使自己获得意外的信息和灵感。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说过:“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教师在课堂中应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认识冲突的火花,然后有针对性地启发,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积极发言,热烈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是激发学生课堂上说的一个重要途径。
笔者在执教“基本不等式”这节课中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引入:大家在物理学中已经学习了杠杆原理,可知一台标准天平的两臂必须等长。有一天阿基米德到一家首饰店给妻子买金首饰,他仔细观察了店里用来称金首饰的天平两臂明显不一样长。假设你是阿基米德,你是希望伙计把金首饰放在相对稍长一端的盘子里,还是相对稍短一端的盘子里称量呢?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发言非常踊跃:
学生甲:放在相对稍短一端的盘子里。根据杠杆原理,此时砝码读数应该较小。
老师:大家都很棒!和阿基米德想的一样!但是伙计还是把金首饰放在了相对稍长一端的盘子里称量出质量为a。
学生乙:要求伙计换另一端再称一次不就行了!
老师:阿基米德也是这么要求的,伙计勉为其难地换过来后称量出质量为b。那么,请问金首饰的实际质量是多少?
学生丙:也不难啊,再找一台标准天平称一次不就行了!
老师:阿基米德觉得不能再被糊弄了,他准确给出了实际质量。同学们知道是多少吗?
学生丁:应该是吧?
老师:你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丁:取平均数嘛。当然,我猜的。
老师:不错的思路,猜想也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思维方式。但是,在猜想以后要是能再验证一下更好了。
学生戊:我来!可以利用杠杆原理得出金首饰的实际质量是。
老师:答案正确!请你到台上来给大家讲讲。
学生讲解:(略)
教师小结:刚才有同学猜想得到的结果是,但正确答案是。这样看来猜想是不可靠的。那么可靠的结论是什么呢?一般地,对于非负实数a,b称为a,b的算术平均数,为的a,b几何平均数。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何呢?大家发挥想象力再来大胆猜想一下。
学生:……
教师:……
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进行这样的情境设计。把知识分层、连续地设置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以学生为主体,让其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借助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去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大家讨论的过程中去探讨,去辨析,真理越辩越明!即使有的同学说错了,但大家追求真理的欲望愈发强烈了。
参考文献:
[1]郑秀谊.让自主探究走进数学课堂[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10).
[2]宋国萍.创新――数学教学中的永恒话题[J].现代交际,2012,(02).
[3]缪本香.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J].考试周刊,2012,(51).
经济学的重点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景导入;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198-01
数学教学是一种思维的教育,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对于一种思维过程的引进和吸收。俗话说得好:良好地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导入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一个好的情境导入可以创设良好地课堂开端,一下子拉近了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习内容以及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地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思考、学习的状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和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可以有效的明确学生的学习思维好学习目标,从而真正实现知识上的理解和能力上的提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基础知识是未知的,对于在生活中的运用更是迷茫,是“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如果按照“存在问题—问题解决—应用问题”的思路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即“情景导入”来改变以往的“注入式”模式,设计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情景”,提出带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动手、动脑,能够引导他们学会应用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探索这些问题,进而形成理性认识,运用“问题解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情景”的设置是否具有趣味和魅力,是否能确实激发对于本节“基础知识”的探究,这就需要作充分的思考。
一、导入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生产实际
在现代教育信息畅通的大前提下,教师应用心去挖贴近学生生活的,但又具有一定代表的实际问题,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问题,不仅能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又能形象再现数学趣味的情景,比如引进“抛物线”,投篮球时篮球的行进路线,这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或许从未考虑过这与数学有关系,这就激发学生对于自己行为的科学解释的欲望(石拱桥的桥洞),从而使课堂生动有趣,体现了数学的实践性和自然性。
二、导入要直观,切记绕弯设难疑
学生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一般是从感知入手的,直观感觉是获得感性认识,建立概念,等待解决的常用手段,数学的许多知识就是通过直接从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中反映出来的(比如说公理的存在),学习这类问题,创设直观情景,学生易接受,易体会概念的内涵性。比如说轴对称图形,可以展示许多生活中的实物,如双耳酒杯,六角螺母等,通过平面图形的对比展示,学生会体会到“对称”的意义,这对于学生接触问题的实质有了信心,有了解决问题的意向。
三、导入要有目的性
情境导入无论从学生的情感,还是知识的准备上都要为后面新课内容的学习服务。我有幸听过很多赛课、展示课以及汇报课等,其中有些课在导入方面看似新颖,学生也很容易调动起来。但为什么这样导入?、这样导入的目的是什么?、出调动学生外,能否很好地为本节课的内容服务?对于这些,我们要更深入地去思考,不能导致与新课讲解脱节。如,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正日新月异,尤其是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划开了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有资料表明,“神舟五号”在椭圆形轨道上环绕地球14周,历时21小时,你们知道“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需要多少分钟吗?2周?3周呢?……n周呢?这样既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又能使学生快速进入数学思考状态。
四、导入要有趣味性
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那么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被摆到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趣味性问题的提出就成了新课导入到关键。例如在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节内容时,由于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玩性十足的孩子,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运用经典的小故事或贴近生活的小事例能让学生在玩中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导入: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古时候,在一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就说:“那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2粒,第2格放4粒,第3格放8粒,然后是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五、导入要具有简洁性
听过很多老师的课,有些老师一味的求新、求异、求奇再整堂课中花大量的时间和篇幅去导入,我认为是不可取的。情境导入是为新知学习做准备的,不能喧宾夺主。教学中要准确的定位情境导入环节的教学,一般时间在3~5分钟较为适宜。
六、导入要具有轻松的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知欲
经济学的重点范文4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如何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突破教材中的难点,是我们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从事初中数学教学近二十年来,教学后反思,反思后教学。现就以下几方面初浅的认识与同行共勉。
一、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简化学生思维的步骤
案例1:把下面的式子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8+(-4)-(+10)-(-7)+(+6)
教材是分为两步:(1)把减法转化为加法:-8+(-4)-(+10)-(-7)+(+6)
(2)省略括号和它前面的“+”:-8-4-10+7+6
思考:是不是可以一步完成呢?
(1) 给学生“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这个结论(就是看括号里面数的符号和括号前面的符号)。让学生思考,有学生可能就会问“为什么?”
(2) 引导学生找出依据:我们知道+(-4)表示什么?-(-7)又表示什么?(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括号前的“+”表示这个数的本身,“-”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
根据一个数的本身和相反数的意义就可以一步完成: -8+(-4)-(+10)-(-7)+(+6)=-8-4-10+7+6
案例2: 有理数a、b在数轴上如图所示:比较a、b、-a、-b的大小。
方法一:先确定-a、-b的正负,再比较绝对值,这样很抽象。
方法二:在数轴上表示出-a、-b,然后运用数轴是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进行。
案例3:去括号:-(-a-b+c)+(-a+2b-3c)
教材上是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要求学生按法则来去掉括号。
其实这里也可以按一个数的本身和相反数的意义来去括号,把整个括号看作一个整体,对它的每一项取本身或相反数。
二、建立模型,让学生轻松理解几何概念
在“三线八角”的教学中,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图形中认识这几种角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模型。
案例如下:
∠1和∠2是同位角,从这两个角的顶点在图上描出它们的边会得出图(2),引导学生观察像个什么字母的变形,从而总结出一对同位角的边组成的图形是“F”形或它的变形。用同样的方法描出一对内错角(∠2和∠4)和一对同旁内角(∠2和∠3)的边会得到图(3)和图(4)。进一步总结出一对内错角的边组成的图形是“Z”形和“U”形或它们的变形。这样即使图形再复杂,学生也能识别出来的。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克服解题过程中的易错点
案例1:把多项式按字母x降幂排列5x3y-y4+2xy2-x4
易错点:(1)弄不清没有x的项的指数到底是多少 (这个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
(2)字母y应该怎么处理。(排列时不能改变每一项的大小)
(3)在排列时,总忘了把每一项前面的“+”“-”号带走。
这里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把学生“背着书包站队列”作为一个列子,在重新调整每个人的位置时,是按个子的高矮(由高互低或由低到高),并且每个同学到新的位置时必须背走自己的书包。就是告诉学生按字母x的指数由低到高排列,每一项到新的位置时,要把y和它前面的“+”“-”号带走。
案例2:初中生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时。在坐标系中找出点的坐标,初学时有些学生容易写错横纵坐标的位置,这时可以模仿书写汉字时的笔顺让学生记住 “先横后竖”。(先写横坐标,后写纵坐标。)
四、恰当运用“视而不见”,帮助学生分解几何图形
案例1:已知,如图∠1=∠2,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BAD与∠ABC互补,又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1)看∠1、∠2的边得到。
(2)只看∠BAD和∠ABC的边得到。
这样,就将对解题有用有图形分解出来了。
告诉学生只看与已知的两个角有关的线,其余的线看见了也当作没看见,把图形分解出来,从而作出正确的判定。
案例2:在七年级上期教学画垂线时,单纯地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学生感觉不难,如果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画对边的垂线,就困难了。
如:在ABC中,过点A画BC边上的垂线。
这时可以让学生弄清:(1)是过哪一点画 (2)到底是画哪一条直线的垂线
然后在三角形中就只看一个点和一条直线,其余的两条线就不看。这样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五、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
案例1:(1)一个有理数数的平方总是正数;
(2)若|a|=-a,则a
(“数0很调皮,随时骗我们”, “两面派”。)
案例2:讲相反数和倒数时(相反反符号,倒数倒身段)
案例3:讲|a|和a平方的算术平方根 时(正则直出,负则反出)
案例4:讲完全平方公式时:(平方项在两边,乘积的2倍在中间)
六、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恰当运用于练习中
经济学的重点范文5
关键词:经济危机;宏观政策;消费者心理
中图分类号:F0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3-0074-02
一、“经济惯性”存在的缺陷
由美国而始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影响仍在深入,世界各国为应对危机尽施浑身解数。
广大遭受次贷危机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国家的经济领域正在呈现出一种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之间的角力。应当承认这种宏观调控逆市而动的反向操作,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革命”始,就被认为是完全正确乃至天经地义的。不同的是最初人们认为经济形式多取决于一种类似于经济公式化的完全客观的规律,而近些年来人们考察经济形式及采取应对措施时,加入了“消费者心理”这一参考因素。
早期,人们认为采取一定的宏观政策,理论上讲,经济就一定会按照预期的方向运行(至少是有像该方向运行的趋势)。这就好比一个简单的物理学模型,一个物体在惯性(比如经济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一种力的完全作用下)作用下保持运动状态(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保持经济运行方向的不变)不变。而在另一个方向完全相反的力(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宏观调空)的作用下,一定会在该方向上减小速度,或向着完全相反的方向运行。施力者希望籍第二种力,能控制物体在一维空间(可以理解为只有前后两个方向的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但是很可惜,我们的经济形式具有客观性,但又不是完全公式化的客观性,更不是在一维空间静态运行。
二、主管消费者心理因素的用作
我国过去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领域我们还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不足。若用天生制度缺陷的“看得见的手”,去干预尚在发育之中、调节机制尚不健全的“市场经济”,这就是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的难点所在。因此,我国目前的宏观调控不仅要求有更高超的调控技巧,而且需要对宏观调控体系本身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由于在成熟的市场经济里,对经济的调节大多是由市场机制来完成的,但是由于我国自身特殊因素,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却有诸多难点与缺陷。其具体情况主要体现在:主观性的消费者心理因素对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述物理学模型的缺陷是,如果把实验放在一个球面上,相反方向的力就有可能把物体沿球面的切线推出去而不是沿原路返回。这个例子意在告诉人们我们所说的传统模型有它存在的条件和制约这些规律发挥效力的外部因素。翻译成经济学语言,就是,我们的宏观调控手段是通过消费者心理对经济的预期而间接对市场起作用的。缺失了消费者心理这一环节,“看的见的手”就失去了它的工具。
近些年来人们从危机中总结教训,逐步在评估经济态势时加入了消费者心理这一量化因素。但是对于影响消费者心理的因素似乎考虑的仍显呆板。而传统的宏观调控手段在面对当代的经济问题时;特别是在本次全球经济危机中的表现,尚不令人满意。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不是力度不足就是“枉杀无辜”;显然缺乏针对性!
以利率这一金融杠杆为例,传统的经济学观点认为,在经济过热时,通过提高利率,实行收缩性的金融政策;进而达到影响消费者心理的目的。然而,面对高涨的经济形势,和空前的经济热情,投资者在股市,楼市和其他投资领域的收益预期要远高于银行利息提高所带来的收益。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提高利率,减征利息税不但难以釜底抽薪,甚至不能扬汤止沸。而另一个金融调空工具,银行准备金率的提高则是一把危险的“牛刀”,它在抑制对相关过热行业放贷的同时,也卡紧了广大急需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的脖子。这对经济的健康发展显然是不利的,也不是决策者所期望看到的。
我国的货币政策从1994年提出适度从紧,到去年下半年转为适当放松,这是政府在市场需求不旺,启动难度较大的背景下扩大内需的又一个重要举措。一般说来,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存贷款利率,以增加货币投放,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可以起到刺激投资的作用。同样道理,在经济下行时,为刺激经济发展,各国广泛采取降息策略。这对于贷款企业自然是好消息,但对于广大消费者则未必能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原因在于消费者的心理是主观的,它具有自主判断的特点。经济学理论中常常将消费者假定为所谓的“理性消费者”既往往对经济调控举措采取决策者所希望的正面回应;而事实则是在经济陷入衰退时,随着降息举措的不断推出,消费者会感到经济形式的日益严峻,出于避险的需要,消费者会节制消费,而将资金存入银行。于是就会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消费者买涨不买跌,利息下降而存款不降(正如1997年金融危机后,我们所经历的一样。)。这句
话的进一步意思是,降息的作用没有显现。
三、结论
以上所阐述的观点中只在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事实不断证明,一刀切的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纷繁复杂的当代经济生活。从上面的前一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贷款利率,准备金率的上调确实能够对货币回笼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但是由此而来的负面效应是广大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并且深度依靠信贷支持的中小企业则处境艰难。所以宏观调空的手段方式应在更贴近实际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得不承认,在金融工具的运用上,发展中国家金融创新能力不够,所以应当在考虑全面影响的同时,更要有针对性。
第二,我们在运用经济理论解决经济问题,特别是采取宏观调控熨平经济波动的时候,消费者心理会对宏观经济举措,特别是对有关刺激消费的措施会有重要影响,消费者心理,不仅是企业营销所考虑的事情,同样也应被行政当局作为一种危机公关的手段,与经济政策共同发挥对整体经济的调控作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变则通,不变则不通。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距今已有200多年了;卡尔.马克思发表《资本论》距今已经有150多年了;“凯恩斯革命”至今已过去了大半个世纪.......哲学中事物不断发展的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学理论与宏观调控的方式、手段,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去年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从原来的适度从紧,开始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的货币政策。从实际经济运行的状况来看,尽管宏观经济政策的这种适时调整,对刺激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已经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勿庸讳言,目前这种政策调整所显现出来的效果,与政府当初调整政策的预期目标仍还有一段距离。因此,下一步如何进一步调整策略,实现政府的预期,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参考文献:
经济学的重点范文6
一、简化含源电路的两个基本工具
1.戴维南定理
一个由独立源、线性电阻、线性受控源组成的二端网络,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电阻串联的二端网络等效(事实上,也可等效为“电流源和电阻并联的的二端网络”这就是诺顿定理).
2.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在任一时刻流入电路中某一节点的电流强度的总和,等于从该点流出的电流强度的总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在电路中任取一闭合回路,并规定正的绕行方向,其中电动势的代数和等于各部分电阻(在交流电路中为阻抗)与电流强度乘积的代数和.
二、含源电路的简化和计算
1.利用戴维南定理
应用方法其等效电路电压源的电动势等于网络的开路电压,其串联电阻等于从端钮看进去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为零值(可看做将电源短路,只保留内阻)时的等效电阻.
例1在如图1甲所示电路中,电源ε=1.4 V,内阻不计,R1=R4=2 Ω,R2=R3=R5=1 Ω,试用戴维南定理求通过电阻R5的电流.
分析与解用戴维南定理的目的是将电源系统或与电源相关联的部分电路等效为一个电源,然后直接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此电路中的电源只有一个,我们可以采用后一种思路,将除R5之外的电阻均看成“与电源相关联的”部分,将电路做“拓扑”变换为图1乙图,这时候,P、Q两点可看成“新电源”的两极,设新电源的电动势为ε′,内阻为r′,则
r′=R1∥R2+R3∥R4=43 Ω,
ε′为P、Q开路时的电压,开路时,R1的电流I1和R3中电流I3相等,I1=I3=ε(R1+R2)∥(R3+R4)・12=715 A,令“老电源”的负极接地,则UP=I1R2=715 V,UQ=I3R4=1415 V,所以ε′=UQP=715 V.
最后将电路演化为图1丙,通过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R5中电流大小为0.20 A,方向(在甲图中)向上.
2.利用基尔霍夫定律
应用方法利用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解题,首先必须确定独立方程的个数: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独立方程个数为节点总数减一;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独立方程个数则为独立回路的个数.而且,独立回路的个数m应该这样计算:m=p-n+1.
其中p为支路数目(不同电流值的数目),n为节点个数.譬如,在图2所示的三个电路中,m应该这样计算:
甲图,p=3,n=2,m=3-2+1=2;
乙图,p=6,n=4,m=6-4+1=3;
丙图,p=8,n=5,m=8-5+1=4.
以上的数目也就是三个电路中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列出的独立方程个数.
例2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ε1=32 V,ε2=24 V,两电源的内阻均不计,R1=5 Ω,R2=6 Ω,R3=54 Ω,求各支路中的电流.
分析与解这是一个基尔霍夫定律的基本应用,第一定律的方程个数为n-1=1,第二方程的个数为p-n+1=2.
由第一定律得:I3=I1+I2①
由第二定律得:
左回路ε1-ε2=I1R1-I2R2②
右回路ε2=I2R2+I3R3③
代入数字后,从这三个方程不难解出:
I1=1.0 A,I2=-0.5 A,I3=0.5 A.
这里I2的负号表明实际电流方向和假定方向相反.
R1的电流大小为1.0 A,方向向上,R2的电流大小为0.5 A,方向向下,R3的电流大小为0.5 A,方向向下.
例3用基尔霍夫定律解图1甲所示电路中R5的电流(所有已知条件不变).
分析与解此电路p=6,n=4,故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方程个数为3,第二定律方程个数为3.
为了方便,将独立回路编号为Ⅰ、Ⅱ和Ⅲ,电流只设了三个未知量I1、I2和I3,其它三个电流则直接用三个第一定律方程表达出来,如图4所示.这样我们只需解三个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方程就可以了.
对Ⅰ回路,有I2R1+I1R5-I3R3=0,
即2I2+1I1-1I3=0①
对Ⅱ回路,有(I2-I1)R2-(I1+I3)R4-I1R5=0,
即1(I2-I1)-2(I1+I3)-1I1=0②
对Ⅲ回路,有ε=I3R3+(I1+I3)R4,
即1.4=1I3+2(I1+I3)③
解①②③式不难得出
I1=-0.2 A.(I2=0.4 A,I3=0.6 A)
例4求解图5所示电路中流过30 Ω电阻的电流.
分析与解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方程2个,已在图中体现.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方程3个,分别为:
对Ⅰ回路,有100=(I2-I1)・10+I2・10①
对Ⅱ回路,有40=I2・10+I1・30-I3・10②
对Ⅲ回路,有100=I3・10+(I1+I3)・10③
解①②③式不难得出I1=1.0 A (I2=5.5 A,I3=4.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