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生物教学 探究

一、生物新课标的主体是探究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我们要以探究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面对疑问不是教师的答案,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查阅资料、合作学习,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保证探究课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特别是对实验设计的准确性会逐步加强。

喜欢探究是中学生的天性,利用这一天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创生物教学的新局面。生物课中许多实验,探究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准备。学生自己准备这些材料即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实验、探究过程的理解,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适应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教学

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要适应新课标要求。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片面重视继承性、接受性的做法,完全废除注入式教学,采取问题式教学,给学生做好榜样。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广开思路,探索求异,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和“权威理论”敢于持怀疑、分析、批判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盲从,同时不过于牵制学生的思路或用自己的思路取代学生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完全摆脱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思维习惯。充分发挥民主、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师生关系融洽,为学生大胆提问提供外界条件。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教育观念,研究性课题在生物课本中的出现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产物,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如何用智慧的钥匙去开启知识大门的能力,决不是机械地传授教材知识,更不能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机器。研究性学习能够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充分运用课本中提供的研究性课题,真正发挥其作用,让学生逐步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

2.教法上要适应新课标要求,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学中应从教学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

3.教会学生在学法上适应新课标要求,加强合作学习。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教学是否能真正交给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法指导是关键。学习活动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而思维则是学生学习中主要的智力活动,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从培养能力的素质出发,确立明确的素质教育目标;另一方面,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学会正确思维,这就要我们改“灌输式”、“填鸭式”为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活动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要有所突破,而学习方式的突破关键一项就是教师应大力推进探究民生教学,这不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也是新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征。探究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形成新的师生关系,即改变过去“灌输知识”为“问题探究”。在探究中使学生亲自经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4.对学生评价适应新课标要求,不仅要对学生获得的知识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

对学生获得的知识进行评价,也就是要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必要的检测,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和缺陷,并能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促进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就是要评价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以及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生观点;评价对学习过程中的质疑、求实、创新和科学态度。

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2

【关键词】校本实验课程 研究 开发 有效途径 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59-01

《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学科的阐述中有这样两句话:“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对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科教学中作出了明确的定位。实验教学是生物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生物学科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当前生物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

生物课程资源是指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生物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与场所。具体说来就是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

1.研究与开发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价值与意义

由于生物学科的独特性,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同时又具鲜明的地域性,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正是要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而独特的教学资源,来更好地为初中生物教学服务。《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广泛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是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自然界更是生物学教学的天然实验室,依靠自然界可以开展许多科学探究活动。”我们生物校本实验课程本着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分析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1.1“激活”课堂

可以帮助师生超越狭隘的教材内容,让学校、社会和自然的教育素材以及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

1.2体现新课改理念

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生物探究实验课能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通过简单易懂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

1.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可以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实践的真谛,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明显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由于生物实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较符合中学生的特点。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又是推动人进行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关键。

1.4开拓教师的教育视野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的研究与开发校本实验课程。生物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开发出适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的校本实验课程,能够弥补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不足,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的生物校本实验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与开发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初中生物,亲身体验科学、技术和社会。校本课程开发正是以国家及地方制定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生物校本实验课程是运用生物学科为主要知识,辅以其他基础学科知识进行的有关观察、考察、种养、实验、研究等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课程。对于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健康成长,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就必须面向社会,面向自然,超越书本,超越课堂,将我们的视线投向更广阔的空间。

2.1以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课程素材

淮安地处我国北方南端,南北气候、文化的过渡地带, 淮安是物产富饶的淮河明珠。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泽湖, 东有盛产鱼虾蟹的高邮湖、白马湖。土地资源类型比较丰富,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类,面积较大。其中水域面积达31.26万公顷。园林众多,有比较著名的铁山寺森林公园,第一山公园 ,钵池山公园 ,清宴园等园林,这些资源可作为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及鸟类的调查等实验课程的最好素材。

2.2充分挖掘当地动植物资源

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就是要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选取本地最佳的实验材料,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对部分课本实验进行替代或补充,开发出一系列颇具地方特色的校本实验课程。

3.研究与开发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实施过程

基于以上的认识,对于生物校本实验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必须立足课本,密切联系本地资源和特点,这样才能开发出富有鲜明特色的校本实验课程。在研究和开发校本实验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本着这样的原则,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来推进:

3.1梳理教材,选择可供开发的校本实验课题项目

首先对初中生物4册教材中实验进行分类和整理,逐一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将能够作为校本实验课题进一步开发的实验挑选出来,深入研究,进行改造和加工,使实验能够更好地利用本地区的资源。

3.2联系实际,研究可供校本实验利用的本土资源

联系淮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根据不同的实验课题,选择能够利用的,同时又比较便利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激发兴趣;探究实验;多元评价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教育背景下,生物学科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老师需要不断反思,学习新课改的教育思想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促进初中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发展。下面,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性的生物实验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讨论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学习动机与外在学习动机,其中,兴趣属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只有学生对生物有了兴趣,他们才可能主动思考生物知识,主动学习探究生物知识的方法。激发初中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是新课标所提出的一项教学任务。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当作教学的重点与基础。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生物学习情境,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建立平等、和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屋及乌”,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再者,教师要以生为本,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将生物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在“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课中,我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全校范围内展开调查,了解校园内所有生物的生存状况,登记每一种生物并制作生物标本。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很多学生表示,他们并不认识很多在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因此,这个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了解生物无时无刻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当学生遇到无法鉴定种类的植物时,可以向教师请教,如果教师也无法回答,他们就需要到花鸟市场或向有关专家请教。

二、开展探究性的生物实验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验是生物学家探究生物的最主要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开展探究性的生物实验,让初中生掌握科学的生物学习方式。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操作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能够大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后,依然能够学习生物。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中,我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勤洗手吗?”学生回答:“为了洗掉手上的细菌。”我问:“你们看到过细菌吗?”学生回答:“没有。”我再接着问:“细菌属于微生物,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这些微生物呢?”然后,我让学生展开预习,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知识。接着,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课堂上利用显微镜,观察一些植物细胞。在实验中,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看到物像,我让其中一名学生讲述他们是如何操作显微镜观察物像的。然后,指出他们的问题,并让一些能够成功观察物像的同学讲述他们的操作步骤。在实验开始之前,我并没有将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现象告知学生,所有的实验结果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出来的。

三、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制定了多元的课程目标,突出学科的完整性。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就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初中生的多维发展。《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上述“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的评价中,我并非只评价学生是否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还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否爱护显微镜、是否对一些实验能力较低的同学施予帮助、是否能够使用生物语言正确表述实验过程等。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对初中生物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师生要通力合作,不断促进生物课堂的健康发展。教师要激发初中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前提;开展探究性的生物实验,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思维;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提高初中生的生物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62-01

一、初中的生物教学现状

初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知识层次以“知其然”为主,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职业选择或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

而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时可能还存在一些小学学习遗留下的生物学前科学概念(是指个体所拥有的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例证与科学概念不尽一致的生物学概念)例如,“鲸鱼是鱼”、“无花果无花而结果”“粪便是排泄物”等等错误的认识,这都需要教师明晰初中生生物学前科学概念的来源,提高生物学概念教学水平,帮助学生纠正过来。

摆在初中生物教师面前的情况则是:初中生物只在初一初二两个学年开设,那么学生即使在七、八年级生物学知识学得较好,但经过九年级生物课程空挡的阶段。再加上初中生物以结业考试作为衡量标准,在学生看来能及格就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是理解能力还不强,大部分学生短时间内想掌握知识就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之后的遗忘率显然很高。当学生进入高中后,再次接触系统化、理论化的生物知识时,若没有初中知识夯实的做铺垫,其中专业、深奥、陌生的词汇使他们徘徊在生物的大门之外不敢进入,这不仅加重了高中生物教师的负担,更加重了学生学习生物的负担。

二、为何生物学科如此重要却不够受学生重视

我们知道生物作为新兴学科,发展迅速,与人类社会联系紧密,与我们日后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它不够受重视的原因有三:

1、在各科考试中生物学科所占分值并不高。

2、课堂教学时间常被其他学科占用,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3、教师自身重视程度不够。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视野不能只局限于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更应重视该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水平,注重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和高中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一下是笔者认为对初中生物教学可以改进的几点:

三、初中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上可改进的几个方面

初中阶段就要有意识的系统化的从培养兴趣和能力、知识体系、课堂活动、实验操作等几个方面让学生打好基础,提升能力。

1、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人生存于自然界之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同时也通过利用生物学知识来改造自然界。生物在众多学科之中,趣味性及实用性极高。但学生在课堂上却容易走神、睡觉或者做作业的原因就是教师在上课时照本宣科,学生从中无法体会到学习生物的趣味性及实用性,还不如写写作业来得有用。这里的趣味性并不仅仅指语言上的幽默,更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对知识点本身进行二次加工再用于教学。例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相关内容,在初高中都是生物学的重点内容,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却差异很大。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将抽象的染色体、基因等概念具体化,这里教师就可利用铁丝、耳机线等模型,增加课堂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这么有趣的教学活动怎么能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呢?

2、注重核心概念教学,有意识与学生一起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美国课程专家埃里克森(Erickson)认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笔者认为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汇总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种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从这些大量的事实性知识中理解抽提出这些核心概念。例如,《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个单元中,教学目标设定为“能指认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说出各种部分的名称”和“理解植物由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发挥不同的功能”显然后者强调植物的每一个部位由于其结构不同而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和功能,是学生的认知不是只停留于表面的事实性知识,而更深入挖掘生物学现象的本质。核心概念重于理解而非背诵,建立核心概念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有序的知识网络体系,这样所学到的知识不是单独、分散的,是相互紧密联系,更有利于长久记忆。

3、注意联系人物史、生物史进行教学

例如,学习《生物进化的原因》这节时,达尔文和他的进化思想就可以侧重讲解。学生不仅要学习生物知识本身,了解科学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也同样重要。而且该阶段学生喜欢听故事,既要讲达尔文的成长,也要说出进化论的成长。一个理论的诞生,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达尔文自身的严谨及前辈们、同伴们的帮助必不可少,这给学生在精神上的鼓励作用是相当大的,可以提高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能力和学习知识本身的主动性。

4、结合高中教材,多设置开放性问题

初中生在这个阶段对于知识的吸收是超过我们想象的,初中生物教师应结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和需要层次,适当增加课外知识扩充。

总之,初中生物学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不仅要修正小学学习中形成的前科学概念,又是高中生物学知识的基础,虽然有许多问题摆在眼前,但初中生物教师要及时了解高中生物学要求,跟进最新的生物学发展,提高自我的教学技能,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多了解、多理解一些生物学知识,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5

[摘 要]: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类型确立并在全国各类实验区实施以来,人们对这一课程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这是解决生物学科教育矛盾的利器,为开拓生物教学新局面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生物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

长期以来,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要么忽视这门学科,要么因升学压力,强调知识忽视实践,导致这门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畸形发展。其实,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类型确立并在全国各类实验区实施以来,人们对这一课程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这是解决生物学科教育矛盾的利器,为开拓生物教学新局面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一、生物学教学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存在着种种弊端

1.过多地倚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忽视发现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授受式教学方式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教学存在着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而传统的统一的课程难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因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只能提供学生极少的实际活动机会,难使学生获得必需的直接经验;只能传递事先编好的具有现成结论与答案的教材,很难提供学生学科以外的信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相当大的潜移默化功能。学生长期地处于授受性的教学环境中,往往习惯了被动学习而缺乏问题意识、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2.重视书本知识的习得,忽视直接经验的获取。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也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都强调了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尽管对于青少年来说,成才之路有千万条,但还是具有一定规律性,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通过“做中学”达到学以致用。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往往是一种体验性知识。由体验所获得的信息,在其后遇到类似的对象和情景时,能够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实际的问题,其体验成为经验,意识成为知识。因此说,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恢复知识的生活性、具体性和多样性特点,也是致力于恢复学校知识的人性化的理想和愿望。因为体验是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体验而产生的主观性的感情和意识,它具有主观性、感觉性、感情性、个别性、全人性的特点。尤其是在直接经验的获得过程中,与之相伴随而产生的良好体验,对于人的成长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能解决初中生物教学的弊端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影响巨大、联系紧密,综合实践的指导思想与新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是一致的,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生物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丰富

生物课中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教材中生物学所辐射的绝大多数范围。

1.动植物标本制作。大型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标本可以制作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动物标本则主要选择节肢动物门中的动物,还可以制作例如用鱼、蛙、龟、蛇等脊椎动物的透明骨骼标本;微观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可以考虑“洋葱根尖的纵切面结构”、“叶的横切面结构”等永久切片,既教会了学生一定的制作技术,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通过观察更进一步掌握根、茎、叶的结构知识。

2.植物栽培。可以利用学校绿化和家庭、教室的美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可以利用嫁接、扦插等技术让学生进行多植株栽培和多品种单植株创新栽培,利用无土栽培技术来装扮教室或家庭等。

3.探究性实验。生物课本中的探究式实验非常多,由于上课时间限制,一些无法完成的探究性实验就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安排、落实和完成。

4.调查研究。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现在的学生所必备的素质不仅仅是能够学习,还需要有和社会交流、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到课堂外,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里,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手段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5.作品展示。利用摄影作品、手抄报等展示知识和学生作品,体现了活动的科学性、知识性,还将技术性和艺术性结合了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对其他同学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促进和示范。

四、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意义深远

1.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由于兴趣主动参与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性高。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加的探究活动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展示技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思维方式有了进一步发展,学习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生物学学习效果明显改善,进而使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发生改变。

2.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自主设计活动主题、自主选择活动形式,体验活动的过程,检验活动的效果,能使主体性充分体现;活动中,同小组学生相互沟通、协商、合作,改善了同学间关系,增进了友谊;充分发挥特长和特殊技能,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增强了自信心,促使学生各个方面的转变,智商、情商都得到发展。

3.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心学生是否获得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是否获得体验,增长了智慧。生物学科特点之一就是学习素材丰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经历、获取知识,并使一些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和巩固。

4.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和资源。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以及社会发生接触、交流和获取帮助,因此会使学生自觉克服不良的性格,学会相处、谦让、容忍,逐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6

关键词: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一、初中生物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人教版生物课程教材的选定,就是开展生物社会化的必然结果。这是由生物学科的本身特性所决定的,也是在对生命规律和生命活动的探索之中,寻到的一门超自然学科能力。这是一门研究生活世界的基础科学,也是探索自然和科学以及生物物种之谜的主要学科。作为生活世界的探究本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同样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食物链、转基因、嫁接、自然现象、基因工程、试管婴儿等趣味性和人们感兴趣话题的探讨和研究,由此引发的生物学,都使得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施行成为必然。

二、生活化模式开展的策略分析

课堂内的生物生活化教学,教师在安排课程时要注入大量新鲜元素,以敏锐的捕捉力和洞察力,将生活化的元素引入课堂教学内,将知识与生活现实合二为一,以全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现象以及生命规律的感受和认知。生物学试验,是验证许多生命现象最有力的武器,也是在复杂的生物体现象之中,总结出一条适合课堂学习和生活的纽带,试验是对生命现象感受和验证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走向真实生活的过程,挖掘教科书生活化要素,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

以日常生活化案例,展开教学,在增加课堂吸引力同时,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媒体情境教学,以富有生活气息的多媒体工具,直观的讲述课程。生物课堂课外化资源,可以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延伸。以极度的生活性和丰富性内容,实施基本的生活化资源讲评。从指导学生预习、对教材实施生活化调查、网络化远程教育格局、动手操作感悟等方式,体验生物课堂的美妙。当然,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以为追求趣味性,而是以凝练的课程讲解,让课程真正发挥出实效。

生活化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活化模式的实施要从全面更新观念开始,提升师生双方的认知和理解,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过程中使自身的能力得到充分培养与锻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