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的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的方式范文1
20世纪90年代起,经济全球化以及顾客需求的多样性使统治了企业管理领域几十年的理念——“大批量生产及销售”不再满足市场的变化趋势。价值理念在管理中成为主流思想,企业致力于增加价值,此价值不仅包括财务,也包括信誉、品牌、顾客满意度等其他方面。价值创造成为贯穿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理念。按照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增加价值不仅是企业的目标,更是衡量企业所有活动的标准,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将成为冗余的活动被摒弃,在组织中余下的是能够成为企业价值链环节之一的职能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同样面临着去或留的问题,是被视为“成本中心”而取消机构设置,代之以采用“业务外包”的方式完成必要职能?还是调整自我,以创造价值为目的,成为能够贡献于企业的“利润中心”?Chapman及Anderson认为,增加价值不再是内部审计部门的选择之一,而是职业必须达到的要求(Chapman及Anderson,2002)。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对其提供的服务进行全面审视与变革,提供增值产品。
一、内部审计客户的需求
如何以增值为标准进行产品变革呢?Marks认为,价值在不同人眼中的判断是不一样的,所有内部审计机构在试图增加价值时都会落入一个陷阱——单凭内部审计人员相信的增值为基础,然而价值是由客户决定的,并非由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决定(Marks,2003)。因此,变革的第一步要从分析其客户的需求开始。与其他服务不同,内部审计有着不同的客户,他们的需求相差甚远。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指导任务小组(Guidance Task Force)的报告,内部审计的客户及其个性化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见表1。
因此,仅凭传统的内部审计单一化服务——对经营活动的事后评价是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无法实现“增值”的目标。对客户需求分析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内部审计产品必须走“多样化”的道路,才可以满足多种客户类别的需求;第二,内部审计应当提供“客户定制”服务,根据客户的具体需要灵活地改变服务范围及内容:第三,无论提供何种产品(服务),是否能够实现增值是该产品(服务)设计中的重要标准。
二、增值的定位和渠道
既然增值是产品设计的重要标准,何为增值以及如何增值,这是产品规划时必须仔细剖析的。迈克尔·波特价值链的终端是顾客,也就是说增值最终要实现的是增加顾客价值,而顾客价值的增加是企业价值增加的根本源泉。因此,是否增值必须从顾客角度来判断。秉承这一基本原则,Roth详细研究了增值的标准,指出内部审计活动是否增值是由四大因素决定的:第一,深入了解企业,包括其文化、重要的合作者以及竞争环境等:第二,有勇气以企业所有者没能预料到的方式推动变革;第三,对职业公认的能增加价值的实务有广泛的了解:第四,拥有足够创造力进行企业变革并能得到令人惊喜的结果,超越所有者的预期(Roth,2003)。这四大因素揭示了内部审计提供增值产品的基本原则和方向,是一种定性的判断。价值的增加虽然表面上看是可以用定量指标衡量的,而在内部审计实践中却很难找到适当的定量指标,而大多以定性指标进行判断。
具体到内部审计实践中,“如何增值”必须做更深入的剖析。Walz在其文章《增加价值》中对增值问题进行了深度研究:传统意义上,内部审计人员视自身的工作为“批评性的评价活动”——因此是可以被缩减规模以及外包的。管理层则将内部审计视为“资源的消耗者”,而非“增值者”。内部审计服务不仅应当证明自己能够“影响”市场价值,而且必须证明自己能够“增加”价值。从内部审计活动本身出发,增值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成本的降低及效益的提高。于是,根据这样的逻辑,Walz提出了一个增值的框架,见图1。
虽然此框架是从内部审计活动本身出发考虑如何增加价值,但可以看到,除了“提高生产率”是内部审计从本身的程序、技术、战略方面需要努力之外,“摒弃无谓的工作”以及“通过提供审计建议改善经营”都是从顾客角度出发考虑的增值要求。“无谓的工作”是从顾客需求角度出发判断的,内部审计应当将审计资源分配于顾客最需要的领域,减少或者停止提供不能满足顾客需要的服务。“通过提供审计建议改善经营”更需要在作出审计结论的同时站在顾客角度帮助分析、解决问题。
在上述对增加价值进行研究的文献基础上,我们可以归纳出内部审计产品(服务)增值标准的具体要求:第一,产品必须紧跟顾客需求,甚至要提供“客户定制”的专门化服务。传统的审计鉴证范式应当被摒弃,因为这是按照标准化的程序对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内部控制提供标准化的审查与评价,并出具标准化的结论。这种高度结构化的服务并不适合内部审计,同时也无法满足不同内部审计客户的需求。“客户定制”服务是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要求提供的特定服务,能够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内部审计必须改革传统的评价职能,扩展鉴证业务外延,开发新职能。第二,在产品设计中深刻体现出互相参与、合作的方式及理念。参与与合作的理念会使内部审计人员更加接近客户,双方互相理解,更好地解决问题。传统内部审计受到“独立性”原则的深刻影响,避免任何会涉及并参与到经营活动中的行为,这样的理念固然能从一定程度确保审计结论的客观性,但却在顾客需要内部审计专家建议的时刻关闭了大门。因此,抛却内部审计的神秘感,敞开大门,让客户了解内部审计,同时也更加深入地了解经营中的具体问题,能很大程度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第三,内部审计产品必须是面向未来、充满创造性的,能够促进甚至发起企业变革。企业中的任何运营部门都应当以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为最终目的,在经营过程中越是和企业目标结合得紧密的部门创造的价值越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主动出击,以其对企业的深入、系统了解为基础,有勇气促进并发起变革,帮助企业更加有力地向未来迈进。传统内部审计面对已经完成的经营活动进行审查评价,其结论是“事 后”的,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能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信息,将“事后服务”转变为“事前服务”,帮助企业实现目标是增值型内部审计应当重点关注的。第四,在提供内部审计服务时,应当按照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估,将审计资源优先安排到风险高的领域,以提高内部审计产品效益。内部审计面对多样化的顾客,应当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但在安排项目的时候,必须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考虑什么是企业最需要的服务,而并非由内部审计人员按自身标准判断决定审计资源的分配。传统内部审计在进行年度计划的时候没有系统方法,没有按照风险评估的结果考虑先后顺序,造成资源使用中的低效率。将企业战略与审计战略契合,按经营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是增值型审计产品规划中的重要原则。
三、内部审计服务的变革——增值产品的设计
内部审计是企业中一个重要的机构,能够为企业提供财务、经营活动评价,内部控制审查,错弊查处,建议提供及专业咨询等服务。内部审计提供的这些服务就是它的产品,同样需要经过精心的产品调研、开发、设计、投产等阶段。在对增值标准进行深入剖析后可知,传统内部审计产品有很大局限性,无法提供能够增加价值的服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开拓视角,整合资源,重新梳理产品与服务。
IIA在2001年颁布的准则中用了两个新名词来描述内部审计的职能——“确认”与“咨询”。确认服务是一种为了对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或治理程序进行独立评价而客观地审查证据的行为。咨询服务是提供建议以及相关的客户服务活动,这种服务的性质与范围通过与客户协商确定,它的目的是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用确认服务取代了传统的评价服务,是因为确认服务更为客户化和目标化,是专门针对决策制定者改善信息质量或信息内涵的独立的专业服务,没有特定的报告形式,是针对不同顾客提供不同方面的确认服务。而咨询服务则从传统单一内部审计产品——在“评价服务”中附带的“建议”中分立出来,目的是为了直接为顾客提供专业建议,改善顾客的状况。这两种服务都是紧密结合内部审计的增值目标发展而来的。确认服务通过评估组织特定环境经营和数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来增加价值,咨询服务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寻求对组织或顾客状况或环境的直接改善,从而增加价值。
确认和咨询,只是两个抽象的职能,每个企业都需要在其寓意范围内开发适合自身的内部审计产品。例如,杜邦公司开发了内部审计产品,分别是:过程审计、专项调查、系统实施审查、改善经营过程、内部控制教育、内部控制评价、咨询、自我评价。在这些产品中,杜邦公司根据经营风险评估的结论,将资源的一半以上用于注重预防和解决问题的产品上,即后六项产品上,而且这一比例仍呈上升趋势。
从杜邦公司的产品系列可以看出,在增值型内部审计产品规划时,以确认和咨询为基本出发点,可以形成一个产品(服务)的连续统一体。这一连续统一体的一端是基于传统内部审计业务,而又充分考虑了客户具体需求而订制的确认服务:另一端是新开发的咨询服务:介于连续统一体中任何一点是两种服务的综合,通过提供确认信息但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咨询建议的方式增加价值。这一连续的统一体可以设计如图2所示。
上述服务仅是列示了企业较普遍应用的内部审计产品的一部分,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就是符合增值标准,考虑不同用户需求而设计。而在产品提供的资源分配上,则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例如:当企业财务错弊风险很大时,财务审计的分量应当加重:而当企业经营效率较低无法完成目标的风险很大时,通过经营审计改善流程并提供一定咨询意见就应当摆到比较重要的位置。
审计的方式范文2
2000年,Martin、Lavine以Barr & Stanley的研究为基础,提出把内部审计外包划分为4种形式:补充、审计管理咨询、全外包和替代。基于“替代”和“全外包”有着重叠的部分,而且容易给人分类不清的感觉,我们更赞成把内部审计外包分为三种方式:(1)内部审计管理咨询,主要在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人员配备以及具体的内部审计问题上给予建议;(2)内部审计补充(也称作内部审计部分外包),是指当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胜任某个或某些内部审计项目(比如ERP审计)时,需要寻求外部审计人员的协助完成审计任务,或者将这些内部审计任务全部外包;(3)内部审计全部外包,是指企业内部不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但保留内部审计职能,并将内部审计工作委托给外包服务的提供者来完成。由于企业的规模与内部审计外包的方式选择有很大的相关性,本文重点讨论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方式的选择问题。
一、大型企业:可选择部分外包
大型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有着雄厚的资本和优秀的人才资源,但同时它们的组织结构也很复杂,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样的企业,将内部审计全部外包并不是很明智的选择。这主要是因为:
(一)内部审计全部外包破坏了企业的整体性
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分析、内部审计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企业的财务分析和内部审计都建立在经营管理的基础之上,而内部审计又离不开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反过来内部审计和财务分析又能通过发现企业内控中的问题或资金周转等问题促进经营管理的完善,为企业增加价值。上述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内部审计部门对于企业现状的实时反馈,由于外部审计人员不能常驻企业,如果将企业的内部审计全部外包,势必会影响到企业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内部审计促进内控完善和企业经营的效果势必受到不小的影响。内部审计在帮助管理当局改善内部控制中发挥着积极的主观和客观作用,将其全部外部化不利于对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同样也不利于内部控制方法的改进。
(二)内部审计全部外包会削弱企业的竞争优势
大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不仅要有丰厚的资本,更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后盾。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由于和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有一定的接触,比较容易了解企业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往往他们之中会涌现一些优秀的管理人才,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熟悉企业流程和人员等优势来更好的管理这个规模庞大的企业,这点是很难能可贵的。但是将企业的内部审计全部外包之后,内部审计部门不复存在,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平台的优势也就无从谈起了。另外,大型企业的内部审计可以说无论是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还是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中都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是将内部审计完全外包出去,企业内部不再保留内部审计部门会导致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缺乏责任感,也缺乏了积累知识和创造价值的动力,因为这些专业性的工作完全可以由外部咨询机构来做,企业只是起到协助的作用,而对于充分发展内部审计所需的知识和人才也都可以不予理会。除此之外,企业为了获得真正有价值的咨询服务,势必会泄露企业部分的核心机密,这也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竞争优势。相比全部外包节约的招聘培训费用和维持成本,企业为此付出的保密成本及建议合理性成本会更高。
(三)内部审计全部外包不利于发挥内部审计的主动性
首先,大型企业的规模庞大,情况又比较复杂,而且外部审计人员对于企业的环境和人员本来就不甚熟悉,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很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往往会由于对情况的不了解而作出错误的判断;而内部审计人员有着熟悉本公司的业务程序、经营活动和人事状况的优势,如果将内部审计全部外包就等于放弃了内部审计这一主动性。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有着很高的忠诚度,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与他们自身的利益休戚相关,再加上他们对组织的文化有强烈的趋同感,会比外部审计人员更加投入地来实现组织的目标。但是随着内部审计机构的消失这些优势也就不存在了,而且还有可能使企业越来越受制于外部审计人员,他们可能索要越来越高的佣金,因此企业不得不权衡成本效益问题。最后,外部咨询机构只能通过一些公开的资料以及通过询问和观察来确定服务的重点,而企业往往由于保密的需要,不能提供完整的资料,这势必影响到外部咨询机构的判断和对企业的进一步了解,从而影响咨询服务的质量。
(四)大型企业在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方面具有优势
首先,大型企业的资本实力赋予了其内置审计部门的经济基础。设立一个人员素质较高并且能够胜任的内部审计部门需要花费企业相当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从最初的人员招募到后续的人员培养,没有资金的支持是办不到的。大型企业资本雄厚,完全可以负担这些费用,而且相对于之前付出的成本,一个优秀的审计部门是会给其带来相应的更好的收益的。这有点类似于大型企业争先恐后的投巨资实施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规划)项目,虽然前期企业的投入很大,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ERP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优势和更丰厚的收益。其次,大型企业对优秀人才有着显著的吸引力。大型企业大多有着先进的技术和一流的管理,很多优秀的本科生都颇为青睐这样的公司,因为他们进入公司以后,不仅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还有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除了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大型企业也是一些优秀的专业人才跳槽的首选。大型企业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比较轻松的组建起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最后,大型企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好处。比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企业进行实时服务,及时发现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减少损失;内部审计人员还可以发挥自己熟悉内部情况的优势在执行内部审计任务过程中抓住关键性的问题;企业通过掌握内部审计的主动权,让信息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等等。
综上,大型企业有其雄厚的资本和吸引优秀人才的优势,相比之下更适合设立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保留其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各种优势,而不能仅仅因为眼前节省的一点资金就把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包出去。
(五)大型企业有将部分内部审计外包的需要
尽管企业有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有自己的审计人员,但是在一些特殊的领域,比如对企业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内部审计,或是对某项施工工程进行审计的时候,内部审计人员并不一定能很好的胜任这一领域的审计工作。为了内部审计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这些项目的审计上,内部审计部门很有必要寻求外部审计人员的协助来顺利完成审计任务,以便内审能更好的发挥其为企业服务的职能。同时在与外部审计人员合作完成内审工作的过程中,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提高其在这一领域的审计能力,而且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人员的这种交流还可以促进内部审计部门职能的迅速转变等等。
总体来说,大型企业不适宜把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包,但是在某些专业领域采取补充内审或部分内审外包不仅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中小型企业:适于全外包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十五”期间,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和服务价值已经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中小企业上缴的税收占了我国税收总额的50%左右。65%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中小企业完成的。此外,中小企业在解决剩余劳动力和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说明中小企业的发展无疑关系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和谐发展,而内部审计职能在中小企业的日常管理和日后的发展中又是必不可少的,提高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是必然趋势。
(一)中小企业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有困难
中小企业要建立内部审计部门,首先要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难。中小企业的资本实力本来就较弱,再加之在贷款方面信用等级普遍偏低,取得银行贷款困难较大,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资金上的短缺造成了中小企业无力负担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开支,就算勉强能建立起来,内部审计部门的水平肯定也要大打折扣。其次,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而建立内部审计部门是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的。前期投入的成本较多,必然会给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影响,而一旦市场出现动荡,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会成为其致命的弱点。最后,中小企业对人才缺乏吸引力。优秀的专业人才是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关键,但是中小企业人数较少,实力较弱,社会影响力较小,相比大企业缺乏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优势,这也给企业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可见中小企业资金不足,防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等种种因素决定了中小企业不具备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条件。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小企业客观上需要通过改善内部审计工作来提高经营效率。因此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机构越来越成为中小企业的一个理想选择。
(二)中小企业将内部审计全部外包具有优势
1.大大减少运行成本
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已不能满足企业增加价值的需要。为了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种需要,内部审计不断扩充其职能,逐渐向风险管理和管理咨询拓展,而这两项业务的开展不仅需要金融、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也需要有市场、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共同完成。但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往往不能承担同时聘请这些专业人才的费用,而内部审计全部外包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招募成本、培训费用和维持成本;另一方面又降低了雇佣成本,因为外部咨询机构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在相同的价格下,企业能够选择更为优质的服务。同时,相对于大型企业复杂的内部结构和人员情况,中小企业的机构设置比较简单,外部人员可以比较容易的了解企业的各种情况,这在客观上赋予了外部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优势,减少了外部人员在了解企业情况上所花费的时间成本,节约了审计费用。
2.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率
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中小企业通过将内部审计工作外包的方式,可以引进专业咨询机构更为专业的人员参与企业管理,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处于专业从业人员的指导之下,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因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往往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为许多类似的企业做过内部审计工作,他们很容易抓住关键的内部审计任务,避免了做无用功。同时他们良好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宝贵的经验会帮助他们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了企业的损失,不仅让企业经营运转的更好,而且还完善了企业的内部控制,降低了企业的风险。
3.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随着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业务的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远比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优化。这些专业人才(包括注册会计师、计算机专家等)都经过正规训练,在长期为各行业提供鉴证、咨询服务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并且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审计经验。企业管理人员在与其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向其学习有关经营管理的知识和经验。这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因为优秀的管理人才永远是企业前进的最好动力。
4.有利于内部审计保持更高的独立性
如果中小企业单独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其独立性很难有保证,因为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往往直接管辖着内部审计部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受到破坏,内部审计部门成了一个摆设。而内部审计外包后,外部审计人员直接由所有者领导,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随之提高。从形式上看,审计主体摆脱了经营者的领导,他们属于平等的主体,审计范围也可以涉及到管理高层的经营决策;从实质上看,外部审计主体除了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收取合理的审计费用外,不再从被审计单位获得其他任何经济利益。审计人员摆脱了受命于经营者而又维护所有者利益的尴尬位置,可以站在所有者立场对经营者做出的重大经营决策、财务决策等进行可行性分析,对经营者的违规操作等问题都能无所顾忌地进行披露。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中小企业较大型企业相比,无论是在资本水平上还是人员素质方面都略逊一筹,与其用更大的成本消耗更多的人力去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倒不如把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包出去,用更节约的成本去享受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审计服务,这样不但节省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内部审计职能也会有更好的保障,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增加价值。不过建议最好在将内审全部外包时保留一个内部审计长,作为企业和外包事务所相互沟通的桥梁。
三、结论
审计的方式范文3
长期以来,我国公交场站基建投资管理中,普遍存在盲目建设、预算约束软化、资源浪费、项目投资失控、资金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如何确保国家拨出的资金,能完全投入到基本建设中,并发挥其应有的效益,这是摆在审计工作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审计机关要积极开展公交场站基建投资效益审计,探索科学的工程项目审计方法,工程项目审计方法必须充分把握影响项目投资的过程和因素。
一、基建投资效益审计的分析评价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在公交场站基建投资效益审计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审计中,以收集的统计资料和实际调查为出发点,根据客观的标准,客观的评价和估算具体的公交场站基建投资项目,以确保得到公平、准确的评价结果。
2.全面性原则。
由于公交场站基建投资关系到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因此,必须坚持全面性的原则,对其进行审计评价。所以,要全面考察公交场站基建投资效益,包括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总量效益和结构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3.前后对比和有无对比原则。
(1)前后对比原则。
前后对比指的是,将公交场站基建投资项目开始实施之前,与项目完成之后的情况,加以系统对比,以确定投资的效益。审计过程中,需要对比投资实施前和实施后的相关因素,看看是否发生变化,确定投资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
(2)有无对比原则。
有无对比是指,将公交场站基建投资项目的实际发生情况,与若不投资该项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以准确度量投资的真实效益、作用和影响。对比中要关注的重点是,将项目作用的影响,和项目作用以外的影响分清楚。
4.定性描述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原则。
在审计评价的过程中,有些公交场站,可以通过某些假设、权重和一定参数,来衡量基建投资的执行效果。也可以利用一定的计算公式,经数量演算得出定量计算的结果来衡量,如经济效益的状况;有些则无法用定量计算的结果,来进行衡量,如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民众的满意程度等,只能进行定性的描述。一些投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由于投资的数额非常巨大,而且投资时间和运行周期长,因此,效益的发挥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还有一部分公交场站基建投资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但社会和生态效益又相对明显。所以,单纯通过定性描述和定量计算来分析评价公交场站基建投资效益情况,得到的结果不能准确、全面的反映投资效果的真实情况,影响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5.通用标准与专用标准相结合的原则。
通用标准指的是,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不同类型的公交场站基建投资资金的使用和运行状况,用以横向对比分析和整体评价不同类型公交场站基建投资使用、投资效率和实施效果。专用标准则指的是,在通用标准之外,针对不同类型公交场站基建投资中,项目特点而制定的标准。在进行审计评价时,既要利用通用标准,对投资效果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和整体评价,也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利用专用标准,对投资效果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和个别评价。
二、加强公交场站基建投资效益审计的几个关键环节
1.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阶段,是决定项目投资的关键环节,对项目投资及投资效果起决定作用,所以,必须在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开展投资决策工作,尽量减少和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以此提高投资效益。投资决策阶段的重点是,审计投资估算和可行性研究。其中,审计可行性研究的要点是:第一,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进行审计;第二,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是否具备可行性研究的资质及条件审计;第三,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以及计算指标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进行审计;第四,对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是否按规定标准来收费进行审计。工程建设投资估算的准确性,与项目的工程设计方案、建设规模、投资决策、投资经济效果直接相关联,并对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对投资估算的审计不容忽视。通过审计投资估算,对项目投资的数量进一步核实,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2.工程项目设计阶段。
在做出项目投资决策之后,对项目投资的控制,关键就在于设计环节。虽然设计费占建设工程总费用的比重还不到1%,但是,设计阶段的成败,对于以后的全部费用几乎起到决定作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设计阶段的审计。影响设计阶段投资的因素非常多,其中,设计方案、设计标准、结构安全系数等,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都非常大。项目必须依据经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设计,设计时,严格按照投资估算限额设计。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要求,选择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从而达到降低投资并优化设计的目的。在设计阶段,审计的重点是:第一,对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安全、美观、实用进行审计;第二,对设计标准是否符合批准的要求进行审计;第三,对设计概算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概算总额是否在批准的投资估算限额以内进行审计;第四,对设计招标程序的合法性进行审计;第五,对设计收费是否合理进行审计。
3.施工招标投标阶段。
项目招标对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择优选择施工队伍、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施工招标投标阶段,审计工作的重点是:第一,对是否具备招标条件进行审计;第二,对招标文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进行审计;第三,对标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计;第四、对招标程序是否合规进行审计;第五,对于合同条款是否公正、科学进行审计。
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项目投资的具体实施阶段,项目的主要投资,主要在施工阶段完成。所以,要想降低投资,加强对施工阶段的审计意义重大。在施工阶段,审计的重点是:第一,对施工进度情况进行审计;第二,对设备材料的采购进行审计;第三,对隐蔽工程质量验收的签证进行审计;第四,对索赔事项进行审计;第五,对工程价款的结算进行审计。
结束语
审计的方式范文4
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态势,对审计产生了巨大需求。这不但增加了审计的工作量和难度,同时也为审计职能作用发挥拓展了空间,对于审计事业的发展而言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能够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就是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因此,我们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需求,重新定位审计工作重点、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以及审计发挥职能作用的层次和领域,着力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支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审计的需求
从当前的发展形势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审计不仅要监督检查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还要关注宏观问题,在完善体制、机制、制度、宏观管理和法规方面发挥作用。(2)国家审计不仅要检查监督经济活动合理合法性和管理的规范性,还要关注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调控措施的落实情况,以促进经济政策的落实保证宏观经济健康运行。(3)国家审计不仅要注重传统的审计项目的审计,还要进行民生问题和新领域的审计监督检查。(4)国家审计不仅要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还要关注其廉政问题,促进领导干部规范经济行为和保持廉洁从政。(5)国家审计不仅要检查监督微观经济活动错弊问题,还要进行经济效益和效果评价,遏制浪费。(6)国家审计不仅要履行审计监督检查职责,还要进行个案和综合性分析评价,反映和揭示体制、机制制度和宏观管理方面的矛盾、障碍和问题,提供促进规范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为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经济责任审计级别进一步提高,地方党委政府还要求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和有关民生投资等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多方面对审计的需求,给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开拓了广阔空间。
(二)党委政府对审计的要求
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越来越重视,信任度越来越高,有些地方把审计意见作为经济决策的参考依据、调控经济的手段和促进政策措施落实的工具。(1)大的经济决策前要进行审计调查,听取审计的意见和建议。(2)党委要求对党政领导干部全面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同时要求进行分析,把审计意见作为管理干部、促进履行职责和反腐倡廉的参考依据。(3)地方政府直接安排关系区域经济发展的行业和重点投资项目审计,以促进地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4)地方政府要求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的民生工程项目和重点投资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以保证投资的有效性,实现投资目标。(5)地方政府要求对资源环境进行审计,并要求分析、促进生态文明。(6)地方政府要求不仅进行审计监督,还要求进行分析评价效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审计已经进入宏观决策领域。
(三)国家审计正在发生着重大变革,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审计体系雏型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国家审计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一是审计发展方向和目标,已由对个案查错纠弊向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转变,目标是“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二是审计目的,由对微观监督检查促进规范管理向服务宏观方面转变;三是审计范围,由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以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的经济权力行为、经济效益、资源环境和新领域扩张转变;四是审计功能发挥,由审计基本功能发挥向审计本质功能和宏观层次转变;五是审计重点,由常规项目审计向重点行业系统和专项审计转变;六是审计方式,由年度结算审计向跟踪审计转变;七是审计手段,由手工操作核查向计算机审计转变;八是审计结果报告,由情况反映和个案纠错规范建议向综合分析和提供宏观建议转变。审计发展方向和工作转变趋势是在进行常规审计的基础上的提升,进一步突出了审计重点,强化了行业系统和专项审计,取向于服务宏观。政府审计转变的方向和现在的发展趋势,已经初步展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审计运行体系,其功能作用发挥也已经跨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健康运行的宏观层面。
二、构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健康运行的审计运行机制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需求和党委政府对审计的要求,审计机关必须进一步强化宏观意识,建立健全以财政财务收支和审计调查为基础,专业系统审计为主体,专项审计为重点,分析评价为手段,服务宏观为目的,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健康运行的现代审计运行机制。这是审计跟踪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国式现代审计运行机制。它既能继续坚持微观监督检查职能作用的发挥,又能在宏观层面上发挥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一) 国家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运行机制
国家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或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健康运行的运行机制是多层次审计活动与互动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审计监督检查单位一般表现为独立进行,同时也为审计分析提供信息资料,客观上审计过程又是一个调研过程或审计信息搜集过程,把实施审计与审计信息采集、审计经济分析融为一个互动整体。各种审计活动和运作虽然独立性很强,关联十分紧密,但是又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
1、审计信息资料的采集与供给系统。(1)基础信息:微观个案审计项目获取的审计数据信息资料。(2)定向信息:为获取信息情况的审计调查所获取的审计数据资料和情况。(3)主导性信息:行业系统和专项审计获取的审计数据信息资料。(4)辅信息:国家和有关方面的经济类信息和数据。(5)参考性数据信息:国际有关方面的经济类信息和有关数据资料。(6)参照性信息:国家实行的经济法规、经济政策,行业部门的有关经济评价指标和标准要求,以及经济社会评价体系评价指标。(7)外来信息:联合国、国际有关组织和国家的经济分析评价体系指标等有关信息。这种以审计信息为主体,以相关信息为辅助的审计信息数据库,就可以满足对国家、行业系统和区域经济分析评价的要求,由此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动态, 为宏观、行业系统和区域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审计信息分析评价系统。审计信息分析评价系统,主要是配置和开发计算机软件,用数据信息资料分类输入储存、数据信息资料处理、数据信息资料分析评价。(1)配置审计数据信息资料输入储存软件,即建立数据库。(2)配置专业性和综合性审计数据信息资料输入储存软件,即对数据库数据资料进行处理,按专业分别输入储存。(3)配置综合性和专业性分析评价软件,对综合数据信息资料和各专业数据信息资料进行分析评价。(4)编制综合性和专业性审计数据,信息采集表格,一是由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填写有关数据资料;二是对所填写数据核准后,输入数据库,数据信息采集表设计栏目必须与数据库软件输入储存分类相一致。(5)配套配置综合性和各专业性分析评价指标体系软件,以对综合数据信息和专业数据信息进行比对分析评价。另外还必须配套成立专业专家评价委员会,根据非数据性有关情况对计算机分析评价结果进行审核评价,最终完成审计分析评价报告。
(二) 构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健康运行机制已具备的基础条件
我国的政府审计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构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健康运行机制的基础条件,有些审计项目、运作活动和硬件技术等方面已经跨入到这个层次。(1)政府审计监督体系已经稳固下来,处于完善、提高和创新发展新阶段,逐步向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机制方向转换。(2)审计范围和审计对象覆盖经济领域各个方面和有关社会活动的有些方面,可以获取会计、经济、政策和社会等方面的信息数据资料,培育了信息供给源,为审计综合分析奠定了基础。(3)全国统一组织的专业、专项审计(如粮食审计、电力审计和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取得了良好效果和成功经验,并设计了审计信息采集表格,开发了审计信息输入和处理软件,为今后的专业、专项审计给定了范例。(4)金审工程已投入使用,实现了全国联网,可随时采集和输入所需信息,硬件技术为分析各类信息提供了保证。(5)传统的手工操作已转换为计算机审计,审计手段完全可以适应现代审计的基本要求。(6)跟踪审计、信息系统等创新型的审计方式,不但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效果,而且为快捷采集信息和获取动态信息提供了支持性保证条件。
三、国家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运行机制的完善条件
国家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运行机制,实际上也是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健康运行的运行机制。我国现在的国家审计虽然已经具备了构建审计促进转变经济方式运行机制的基础条件和支持运行的一些条件,但是,要保证有效正常运行,还需要进一步修整、充实、完善、规范和提高。目标要求,就是要使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需求和党委政府对审计的要求,关键的是要做到实施审计项目、审计信息采集与审计数据处理、审计分析相匹配,最终取值于审计分析报告。从现行审计运行情况分析,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审计项目计划,突出重点行业系统和专项审计。每年度要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安排1至2个影响全局的行业系统或专项审计项目,并进行行业系统和专项审计的分析评价。
2、完善审计信息数据库,增设各审计专业数据资料输入储存库。一方面实现数据输入专业电子化,另一方面可对行业系统和专项资金活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3、按审计专业编制信息采集表,将实施审计项目所需数据信息资料通过采集表核实后输入数据库。主要是掌握审计动态,为进行行业系统和专项分析评价提供数据资料支持。
4、开发审计行业系统和重点专项审计分析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专业分析。
5、制定行业系统和专项审计分析评价指标,作为评价行业系统和专项系统审计依据。此类分析软件,主要是对行业系统和专项审计系统数据进行处理,取得数据评价结果。根据这个评价结果,再参照非数据有关情况和参照相关评价指标进行全面分析评价。
6、成立专业分析评价队伍,专司对审计信息分析评价。专业分析评价队伍设少量专职人员,吸收综合素质高的人员辅助参与分析评价。同时,也可以从外部聘请部分专职专业分析人员和有关专家参与。
审计的方式范文5
[关键词]审计文化动因分析 宗旨 步骤 举措
一、前言
事实证明,一只具有优良传统的队伍,往往具有培养人才的土壤,而优秀人才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文化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任何一个企业、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气质和性格是由这个组织的使命所决定,必须经过所有成员努力,日积月累、共同磨砺而成,它给这支队伍注入了灵魂,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只队伍的灵魂永在!
二、审计文化创建工作中,必须牢记审计工作的历
史使命,认清审计文化创建的目的,紧扣服务企业发展的宗旨
审计文化创建的根本目的是为审计工作服务,因此审计文化建设必须积极适应审计工作的变化。而当下我们的内部审计工作也正在随着电力市场的变化及企业发展的推进而转型。因此,建设适应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文化,必须紧扣企业发展的脉搏,把握企业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认清内部审计工作服务企业的使命。紧扣企业发展的脉搏。
1.电力企业民主政治及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
民主政治及文化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企业内部审计创新.突出表现在思维创新、组织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方面。在思维创新上,企业管理层愈加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形成了追求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核心理念,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更加理解和信任,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环境;在组织模式创新上,从县级审计机构的撤销,到集约化管理的全面实施,可以有效地整合审计资源和更好地发挥审计合力作用,也是公司文化发展在内部审计的体现;在制度创新上,配合公司强化干部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的需要,公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现了重大突破,从离任审计到届满审计,以及推行届中审计。形成了全面的、系统的任期审计体系,对推动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民主政治建设及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电力市场的壮大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巨大能量
内部审计是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的。近些年来电力市场蓬勃发展,电力企业无论是企业资产还是经营规模都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而对于审计工作来说,经营规模越大、经济活动越频繁,审计工作量就更饱满。对审计服务的要求也就越高。审计事业从电力市场的壮大中取得了巨大能量,这些年来.内部审计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并形成了自己的审计文化;内部审计领域逐步拓展,从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任期审计、营销审计、工程审计、预算审计等多元审计体系;内部审计制度逐步完善,建立了一系列系统的、科学的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技术方法不断创新,从查错防弊向制度基础审计和以风险为导向审计的转型,从传统的手工审计向利用审计软件审计转型,从事后审计向全过程审计转型。
3.电力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是一个产权明晰、管理科学、追求效益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电力企业必然的选择,推动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内部审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促进公司产权明晰方面,公司内部审计始终关注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关注企业经营中面临的种种风险,关注,为推动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发展;在促进管理科学方面,公司全面开展了管理审计和内控审计,促进了公司制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了公司内控力;在追求效益方面,内部审计及时转型,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树立风险意识和探索风险导向审计,通过提供增值服务为凸显内审价值,为推动公司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审计支撑。
三、审计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1.制度化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文化也好、价值观也好,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没有制度化的规定,员工对审计文化本身不够敏感,对审计工作的价值观、核心理念、企业宗旨等文化元素不能建立起直观的认识,不能够深切体验到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情况需要管理者用制度来彰现,努力推行一种主流文化。需要有文化底蕴的制度来团结、凝聚和激励员工。而不至于因文化在制度上的模糊性使文化和制度流于形式。所以说制度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前奏。企业文化如果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缺乏制度支持,只是依靠人的素质和觉悟去执行,必然会打折扣。审计文化理念只有制度化了,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审计组织的核心价值理念能否最终落实到日常上去,而不是停留在纸上或贴在墙上成为口号与标语,关键在于核心价值观的审计文化制度设计,使核心价值观有制度,有措施,可规范,可考核。
2.以人为本,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审计文化建设的基础
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审计工作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办量。建立审计人才准入标准,可以采用目前对审计业务能力评价的统一标准和权威性的论证办法,例如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等,对审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进行科学定位并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从而大幅度提高审计队伍素质。
3.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为抓手
树立打造“精品项目”意识,展现审计部门良好的外在形象。要树立审计部门外在形象,还需要从自身入手,以抓工作质量为突破口。因为审计工作成果本身就是最直接的展示载体,只有高质量的审计成果才能对体现审计自身对于企业的价值,才能取得被审计单位的信服和认可,获得平级之间的信任和尊重。怎样才是高质量的审计成果?我想至少有两个直接的评价标准。首先是能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水平,不仅仅帮被审计单位找出问题,更应该站在审计的角度,站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高度对这些漏洞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进行深层次的揭示,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品、完善管理制度。其次是能带给企业实实在在的效益,不仅仅是简单的审减多少资金、帮助企业节省了多少资金,能否从资金利用效率的角度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增加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益。审计不仅仅停留在查问题,促整改的层次,而是能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还能带来真正的效益,这样的审计工作才能被对方接受,才能展现审计服务与企业的价值。而工作被肯定、成果被接受是审计工作能塑造的最好的外部形象。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归属感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是展现队伍风貌、增强员工体质、活跃业余生活、激发审计人员挑战性、提升队伍凝聚力,增进审计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审计人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审计系统应大力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例如开展审计演讲比赛、业务知识竞赛、提合理化建议等企业文化专题活动;开展诸如创建“优秀审计单位”、
“先进审计人员”等创先争优活动;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审计人员流动书屋”、为审计人员定期开展各种体育竞赛等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审计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用丰富多彩的各种创建活动,使审计人员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职业的归属感,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审计文化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李金华《中国审计史》中国时代出版社2003.6
审计的方式范文6
一、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
(一)医院内部审计风险同经营目标风险具有一致性
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医院内部的审计可以监督医院进行的一些经营活动,使其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同时也对医院的领导进行负责,推动不断的改善经营状况,提高医院运营管理的经济效益。因此,医院内部的审计目标同医院的目标具有一致的特点,同医院的整体利益具有重要的联系。
(二)医院内部的审计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
现在医院内部的审计已从传统的财务收支或一些经济活动扩展到了对建筑的资金投入、医用耗材购销、在医疗上的服务价格执行的状况以及一些预算执行等各个方面的审计,由于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容易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同时,医院内部的审计风险也是一种医院进行自我行为约束的控制方式。如果发生了审计的有关内容与外界具有关联,在取证上会造成一些阻碍。而且难免会出现由于利益关系和感情因素影响审计的公平公正,导致发生审计风险。
(三)医院内部审计风险具有可控性
医院内部的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工作中的整个环节,对于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虽然不能将其发生率控制到零风险的程度,但是医院可以通过严格的执行内部的控制制度,根据积累的丰富的经验以及采用专业技能,再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和方案,提高检查风险的能力,进而减少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情况。
二、医院内部中的审计风险
医院内部的审计风险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首先,主观的风险就是医院的管理者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不高。所以,有些医院没有独立的审计部门,或者有些审计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达不到医院管理的要求。审计制度较落后,没有可以参考的工作标准。而在提出审计建议的时候通常得不到批准,主观性的影响因素强烈。
其次,是客观的风险。在医务工作进行的期间,医院内部会积累较多的财会信息资料,如果不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容易造成虚假信息资料的产生,出现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目前,可以将客观风险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运用抽样的方法做常规审计的程序,这种方法有一个弊端就是常常与现实的情况具有差异;第二种是抽样审计遗漏风险,这种方法会造成抽样的工作人员凭借其主观的感觉判断对抽样样本评估结果,容易导致审计风险;第三种就是现行的审计制度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医院往往采用较基础的审计制度,存在一定的风险。
最后,是其他的有关风险。现在存在有些医院还存在运用较落后的审计手段,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电脑审计工作已经成为审计手段发展的主要方向。应用于医院的管理工作,医疗设施设备的应用操作以及会计电算化等的应用,如果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不能与时俱进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会影响医院审计工作进行的有效性。
三、防范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举措
(一)建设医院内部控制系统
健全医院内部的控制系统,可以减少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做好医院内部的控制制度评估工作,这也是为接下来实施方案的工作做好前提准备。在确立方案的时候,应该充分的了解以及明确有关的部门在控制工作中应该履行的责任和职能,要把工作切实的落实到个体人员身上。与此同时,还要明确医院审计机构可以对哪些科室进行监督或者评价,并且在监督与评价的过程中获得的资源信息应该共享。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估标准要根据国家规定的审评标准进行评估,并符合其他的一些风险管理的审计标准,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制定医院内部的控制制度。
要善于发掘现在的风险,进一步做好规章制度的完善。因此,必须做好分析与判断医院了各个部门或者科室可能隐藏着的风险,在这一工作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医院现行的实际管理方式特点。如果发现一些可控的潜在风险,及时的发现及时的提上议事日程寻找出解决风险的有效措施,并进一步的改善有关的规章制度,使其更及完善。
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医院内部的评价制度。医院内部的评价控制方式就是把定量与定性充分的联系,如果被评价单位出现了违规的状况,那么这家单位所有有关的情况以及违章的事实都要进行结合,都是属于一起记录的范畴。
(二)制定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计划
要具有针对性的根据风险的评估结果制定医院内部的审计计划。医院的相关部门应该规定具体的时间对本医院的一些风险进行充分的分析,并且做好对于医院内部控制展开有效的对医院和审计风险的评估工作。以评估结果作为参照的依据,按相关标准做好合理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项目计划。对风险的评估,有四个需要考虑到的方面:即明确医院内部审计职责、从医院制定的战略目标出发、关注可能存在的行业风险、医院内部人员的素质。内部审计的执行工作必须严格的遵循法律规章制度,并且科室间要对可能出现的潜在的风险进行不断的严格监控,在发现风险的时候要及时的通知发展计划部门,保证内部审计计划的任务正常顺利的开展。
(三)发展审计方法为多种多样的形式
传统的医院内部审计方法形式较单一,对内部信息不能灵活的进行再次分析,只是应用单纯的报表方式,审计工作的效率不高。现代的医院内部审计突破了传统审计工作的局限性,可以把分析的范围扩大了领域,比如可以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由此实现了多种形式发展审计方法的目标。在选择医院内部审计的分析工具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一些因素比如运营管理的模式,把一些财务、有关绩效或者对未来的分析等分析工具充分的运用到对于各科室风险评估工作中,促进评估风险的形式朝着多种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使得评估的结果更加科学。
(四)提高工作人员的全面素质
在当下医院内部的审计理论关乎到内外部的风险都要进行评估工作,有异于传统的理论,所以,对于有关的工作人员的审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财务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具备一些管理的能力以及数理统计的知识,涉及到的需要具备的能力较多。所以,要做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发生就要选择高层次的、具备全面素质的人员来担任工作。可以定期的开展有关审计专业理论知识的讲座或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审计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