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趣味语文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趣味语文课堂范文1
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有兴趣
课堂上关键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他们主动学、积极学,这样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兴趣。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1.引导学生多读
作品的情致理趣涵盖在文字中,只有用情读,多读,才能感悟得到。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它写了一个简凡的故事。而这首诗之所以为诗,主要不在于这个故事,而在于故事背后的情趣:第一句写出了作者兴奋急切又满怀期望;第二句写出了他顿感失望又心有不甘;第三句写出了他在失望中又萌生一线希望;第四句写出了他怅然若失却又无可奈何。四句诗跌宕有致,层层递进地表现了作者心情的起伏变化,从中可见作者寻访友人的情真意切。教师可用范读、名家录音朗读等形式引发兴趣,同时变换个别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加强默读、自悟自得。读的过程应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
2.让学生多说、多写
尽可能让学生说,让学生写,这样做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如《失街亭》一文的学习,我们分析课文时都是认为街亭失守,责任在于诸葛亮和马谡。有学生说还有一人也难辞其咎,那就是王平。这个学生认为,作为马谡副将的王平虽然在马谡作出将人马驻扎在山上的错误决定后,曾好言相劝,最后妥协,独引一小部分人马守重要地段去了,但是王平作为诸葛亮派到马谡身边的人,他明知马谡不按丞相之计办事,既不据理抗争,又不及时向诸葛亮禀报,反而任由马谡按错误之法扎营,自己独自戍边。这其中不免有失职之过。所以如果失街亭要分责任,诸葛亮、马谡各占四,王平占二。教师对学生这些智慧的火花应给予鼓励。这样有学生参与的、形式多样的课堂,是有生气的,学生是感兴趣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表现了自己,也能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3.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获取成功的乐趣
这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教师应该注意让他们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应加以鼓励。如教师向学生提出某个问题,个别学生不能回答,可再提问两三个学生,如果学生还不能回答,不要急于下结论或是说出答案,可让他们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相互讨论或是课后集体讨论后再回答,这样给学生更宽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他们一定不会辜负教师的期望。
4.多和学生沟通
在课堂中,必须杜绝教师不停地讲,学生静静地听的现象。教师在课堂可采取问答式或接龙式的方式,有意识地与学生沟通。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增强了学生做课堂主人的责任感。
二、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情致理趣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名篇佳作,它们之所以被代代传诵,常读常新,就是因为笔墨中焕发着人格、人性的光辉,饱蘸着作者浓烈的感情,甚至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生命。作者的人格气质、胸襟境界及种种思想感情就是情致理趣的所在,也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如果教师能潜移默化地将这种因子积淀在学生深层心理上,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和启迪,那么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要让文章感动学生,教师必须首先要对教材有所触动,善于捕捉,寻找之所以动情的原因,细细体会。
1.捕捉教材中的真情
《我与地坛》中有一段文字很感人:“曾有过好多回,母亲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这段话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心,又表达了作者当时对母亲不理解的悔恨之情。通过这一段文字的情感渗透,让学生懂得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这种教育非常必要。针对学生学习压力大、思想包袱重、心理脆弱、信心不足的状况,教师要怀着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抓住课文中某些启迪人、激励人的因素去开导他们,使他们树立坚定乐观向上的信念。借助《项链》中的主人公马蒂尔德爱慕虚荣,借朋友的项链参加舞会后弄丢了,她竟然用了十年的时间来偿还的故事,告诉学生做人要讲诚信,要敢于承担责任。
2.悟透教材中的真理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强调“志”“物”“力”的关系,让那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认识到只要尽自己的“志”与“力”,就踏实坦然,无怨无悔,而不必过分责备自己,自卑消沉。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则是成就学业、事业的精神动力。
语文教师要多挖掘,找出文章的情致理趣,让学生领悟到文本中的真、善、美,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情感因素,并投入自己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愉悦、轻松、热情的氛围中,逐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爱好,养成阅读的习惯,提升文化素养,树立高品位的审美观,铸造健全的人格。
三、利用多种形式拓展知识引趣
高中语文教材很多接近生活,来源于生活,要寻找兴趣,就必须将课堂教学从课内引向课外。
1.故事引趣
学生喜欢听故事,如果把故事用到语文课堂中,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可用学生熟知的“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这些故事设置导言引出新课,会使学生兴致勃勃。
2.以情引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所体会到的情感,用生动感人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牵动学生的情思,学生就会油然生情,学生动了情,继而便有趣。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文,可这样设置导语:“爱情是男女青年所向往渴求的。中国古代有不少描写爱情的故事,如《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矢志不渝,最终化为一对翩翩起舞的蝴蝶。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类似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作者也描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的爱情赞歌。”这一段声情并茂的导语,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所创造的特定意境中,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自然而然地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
3.新颖引趣
教学方法具有新颖、灵巧的形式,这样才能适应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才能引起他们的探究活动及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如讲《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时,可让两名学生到黑板前画荔枝,再介绍自己画的画,之后教师才引出新课。这样从形式到内容学生都感到新颖有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4.质疑引趣
高中趣味语文课堂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 趣味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095-01
美学家朱光潜曾指出,“一个人趣味愈丰富,生活就越美满”。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则应使课堂趣味增加,进而培养学生的“趣味”,并使之“丰富”,以至为学生人生、生活的“美满”创造条件。
一、何为语文趣味课堂
关于何为语文趣味课堂,在学界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之进行把握:一是体验性,即师生借助教学素材、教学设计、教学工具等对课程呈现的价值、追求进行共同体验;二是愉悦性,即师生在课堂所生成的氛围中体验到了愉悦,获得了精神方面的快乐;三是创造性,即教师的教学具有创造性,而学生则在此环境中对知识实现了创造性学习;四是持久性,即这样的趣味课堂并不局限于某一节课或者某一星期的课,而是绵延于整个高中阶段,带着学生追寻一切美的事物与情感,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完善,情操得以陶冶。显然,热闹的课堂、欢笑的课堂、活跃的课堂并不是完整的语文趣味课堂。语文趣味课堂更像是一片草原或者天空,师生就在这里舒展,让思想自由碰撞,而又保持着个人的独立性。
二、构建高中语文趣味课堂的途径
(一)需要师生深层互动。
1.语文教师应当主动告别往日的知识权威身份,尊重学生在获取知识上的主动性,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现代媒介丰富知识。如在《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课文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诗歌朗诵的视频并学习朗诵的技巧,鼓励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收集诗歌创作的知识并进行诗歌创作。
2.语文教师应当主动营造民主课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不同环节,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如在《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等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备课、设计作业、制作PPT、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堂教学实际排演剧目,以增强课堂趣味,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发出不同意见,并对学生的意见和参与进行及时肯定、评价。在师生深层互动过程中,学生对知识、客观世界、事物、事件的认知等得到了整合,并把它引入教学设计中,体现于教学设计之中。由于教学设计融合了学生的知识、思维、信息、情感和价值取向,语文趣味课堂的形成就有了坚持的基础。
3.师生深层互动还体现在双方共同参与教学反思,即双方基于实现对真善美的体验以及对真善美的无限追求而对语文趣味课堂进行反思。既包括对双方课前、课中行为的反思,也包括对双方知识、思路、情感和价值观的反思。
(二)需要师生持之以恒。
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师既要在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学理念、构建健康的情感世界和价值观方面持之以恒,又要在提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力、整合与解读教学素材能力、沟通学生等方面持之以恒。同时,学生也应持之以恒参与语文趣味课堂,包括参与相关教学设计、参与课堂教学环节、参与教学反思等方面持之以恒。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三个方面:1.不能因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费时、费力而略过这一环节,因为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需求、情感诉求与价值诉求。比如,在引导学生参与《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时,由于需要学生了解当时的美国黑人生活状况、权利状况,需要学生了解演讲的相关知识,以及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需费时较多,但却不应忽视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而应当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了解相关知识,利用英语课堂增强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英语听力。这在《哈姆莱特》一文的教学中也应如此。2.不能因高中语文趣味课堂与传统课堂相异而对之进行否定,因为课堂教学形式本身是多元的,不能只肯定一种课堂教学形式而否定另一种课堂教学形式,而多元课堂教学形式更能吸引学生学习。3.不能因学生成绩出现波动而否定高中语文趣味课堂,因为成绩并非衡量课堂教学成效的唯一指标,学生人格、品德、审美、情感、价值等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指标。比如,在柳永词《望海潮》《雨霖铃》、苏轼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定风波》、辛弃疾词《水龙吟》《永遇乐》、李清照词《醉花阴》《声声慢》等课文的教学中,万不可因借助视频、音频和师生朗读等方式增加课堂趣味而至学生成绩波动,就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
(三)需要家校共识。
高中趣味语文课堂范文3
关键词: 古文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 趣味性
古文在语文教学中不容置疑地摆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载体,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传承体。古文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窗口。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汲取其中的文化滋养,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对其语文素养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目前古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有逐渐弱化甚至忽略的趋势:一方面由于现在中职生文化基础差,对古文实词、虚词、句式等古文语法知识概念很模糊,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至于古文背诵更是既无兴趣又无可能。这使老师异常困难,常常事倍功半,所以大部分老师上古文单元时往往只简单翻译全文及个别字句,能少讲就尽量不多讲,应付了事。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片面地摒弃古文,认为中职语文对中职生而言就是一个工具,只要掌握应用文的写法就行,现代文都嫌多余,更不要谈“之乎者也”的古文,没那个必要也不愿花那种时间。
虽然中职生文化基础较薄弱,但是对中职生古文的学习不能放任不管。通过观察,我发现,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没有接触古文的可能,对古代的东西兴趣不大。至于目前充斥荧屏的古装剧、穿越剧,更是造成很多误导。学生对古代的一些基础文化知识普遍不了解,如各个时期衣着的不同要求,称谓的时代变化,古代地域文明,等等,更不用说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如尊师重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儒家思想,谦虚礼貌、立志勤学等许多中华美德。古文中对学生所普遍缺少的修身、治家、睦亲、就业、交际等道理上都有发人深省的论述,在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职业观及确立个人道德体系上有着非常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因此,我认为古文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应保留一席之地。那么,面对现在的中职生,语文教师应如何上好古文课呢?
一、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每一届的中职生第一次接触古文课文时,我都会先问他们:“你们在《语文》课本的这些单元中,最不喜欢的是哪一个单元啊?”毫无例外,他们的回答都是古文单元。接下来我会回应:“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语文的哪个单元吗?告诉你们,古文单元!”为什么呢?引发学生好奇后,我开始讲述承载中国两千多年文化遗产的主要载体不是现代文而是古文,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中唯一保持文明不断裂是因为古文的学习与传承。如上阐述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树立学习古文的自信心,我所任教的学校位于闽南语通用地区,我用“福建人特别是闽南人在学习古文上具有先天优势”这一观点鼓励学生,并举例说明:一是闽南语中保留了大量的现代文中已不通用甚至消失了的古文本义,如“走”字,古文本义指“小步跑”,普通话中指“走路”,而闽南语中也指小步跑。再如“鼎”一字,古文本义“锅”,普通话中指“祭祀用的器皿”,闽南语中也指“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二是闽南语的发音更接近古汉语原音。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普通话发“xié”,是一个单音字,而正确的发音却是和闽南语相同的“xiá”,这个音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却被闽南语保留了下来。再如闽南语中的“入声”也是古汉语中有,而普通话中没有的。在讲解举例的过程中,学生往往积极性高,参与性强。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示弱”,让学生多发言,主导课堂,教师“虚心接受”学生的指导。通过如上两步设计,学生对古文课文的畏难情绪就会暂时缓解,甚至开始期待自己在古文学习中的表现。
二、教学人文性先行,工具性上适当降低难度
学生兴趣的激发与信心陡增是一时的,是教师外在引导下的一时表现,无法持久。因而,在接下来的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如下手段,保持和内化学生的兴趣与信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语法内容的教授上,点到即可。
对古文字、词、句的讲解,要适当降低难度。古文语法结构繁多复杂,如你一一讲授,则学生只能在过程中晕乎其晕,最终不仅扼杀了培养起来的兴趣,还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怀疑:你不是说很容易、很好学,原来不过是骗人,想让我们认真听讲罢了,这就很不妙了。学生对教师个人的怀疑会导致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再配合甚至出现抵触现象。古文教学的难度把握和教学设计的灵活多变是上好古文课的关键。对语法的讲解只到点不到面,如对“之”一字的讲解,只举“乃夜驰之沛公军”“沛公之左司马曹无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中职古文课文中出现的例句,不做过多的课外拓展,解释字义时侧重讲授字的意思,而不强求学生掌握语法作用。注意对知识点的归纳,使之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如在讲解人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的古代散文欣赏单元时,我把出现的古文语法归纳为三个部分:字词部分,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等)、三动(使动、意动、被动)、通假、古今义不同;句子部分,只讲解到语气(陈述句、怀疑句、否定句、祈使句),句法只分析到倒装,而不要求句子的成分、结构的具体分析;文章翻译部分,只要求意译,不强求直译,教会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文体内容的讲授上,注重人文熏陶。
《将进酒》让学生体会李白从悲—欢乐—愤激—狂放的情感,体会《关雎》中轻松活泼的氛围,体会《青玉案·元夕》的孤高,让学生感受不同诗歌的意境,领略古诗歌无穷无尽的美。
每篇课文讲授之前,先与学生一起认识作者,贴近作者内心,或介绍其生平,或欣赏其文风,或了解其创作意图,多方位的讲解不仅使学生对作品的认识更深刻,而且让他们在讲述中感染作家作品的情感,内化其品性。
3.知识的拓展上,充满趣味的古文小常识。
如介绍古代天干地支的纪年方法,它的计算方式及与西方记年法的区别和联系,我在介绍这一古文常识时,往往结合分组比赛记忆、快速默写的方式,使学生在竞争中更快更好地识记。再如可以归纳古代对一定年龄的称谓,如孩提(二三岁之间)、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黄口(十岁以下)、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男子十五岁)、及笄(女子十五岁)、弱冠(男子二十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九十耄耋、期颐一百岁等。介绍词义的演变过程也是一个充满趣味的话题,如“字”的古义是“生子”,“自”的古义是“鼻子”,“亦”的古义是“腋窝”,教师可从讲解字的甲骨文写法入手,教学生理解其古义,再介绍其意义的演变流程,让学生站在历史演变的高度认识和了解古文知识。只要教师肯花时间不断探索,古文这一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优秀知识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学生输送丰富多样又充满趣味的养料。古文的枯燥不是古文本身,而是教师不主动钻研教材,开动头脑思考,灵活组织课堂教学的遁词。
站在中职语文讲台上,我们要改变原有的古文教学方式(重视字词句的讲解,机械地切割文章,毫无美感),在古文教学中注重挖掘人文性,提炼出古文的精髓,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带领学生领略古文的魅力。
三、与职业教育特点相结合,注重挖掘古文的“新意”
讲授《鸿门宴》时,针对市场营销101班专业特点,在解决“历史为何选择刘邦”这一问题时,我从个人能力、个人业绩、团队力量三个方面归纳刘项二人的表现,分析刘邦个人能力虽远逊于项羽,但其社交能力、领导组织能力强,知人善任,综合实力上远远超过项羽。最后我小结:可见,事业的成功单靠个人能力是莽夫行为,不可行也不可取,只有团队协作,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才能最终取得事业上的辉煌,学生由此听得津津有味。
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时,针对会计班女生较多数特点,我在分析妻、妾、客对邹忌的回答时,从分析其心理入手,告诉学生:在古代,男子的妻只有一人,妾却可多人,妻占主位,死后可入宗祠,尽得夫之荣誉,所以邹忌之妻的回答充满骄傲与宠爱;妾在古代地位远不如妻,须仰一家人鼻息,处处赔着小心,犯小错就有可能带来逐出家门不得善终的下场,所以邹忌之妾的回答惶恐而小心翼翼;客有求于高居丞相的邹忌,对人有所求,当然要投其所好,所以邹忌之客的回答巴结而敷衍。再作小结:可见,与人交往须注意身份,言谈要得体有度;不可尽信人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分析和把握他人的内在心理有利于更好地与人交往。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而且传授了为人处事之道,自然深受欢迎。
古文的世界博大精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勤于钻研,提炼出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知识,发掘古文的“新意”。这样,一方面拓宽了课堂的知识面,增强了课堂趣味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从优秀的古文中学到了多样技能。
总之,中职学校的古文课不应该削弱。广大的中职语文教师要钻研教材与时俱进,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一些优秀的通俗易懂的古文,并且提取每篇古文的精华。对于古文教学要采取“古为今用”的态度,教会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继承优秀文化遗产。这样老师愿意教,学生也愿意学,学生一定会在这块中华瑰宝中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2]曾文君.语文学习兴趣研究及对策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4.
[3]吴晓靖.以人为本 走出职高语文教学困境[D].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6.
高中趣味语文课堂范文4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利用有效的课堂提问来发挥自己的课堂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问,是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提升能力重要手段。一切知识探究活动都源于问题,如何对高中语文课堂的提问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构建主义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内容的优化
在对课堂问题进行设计时,教师要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设计,优化提问的内容。
首先,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内容应当具有开放性。传统的封闭性提问,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就可以应付老师。在回答封闭性问题的时候,学生很少自主思考,大多数学生选择用猜测的方法回答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对提问内容进行开放性改革,用开放的问题去获取一些新的观点,让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化思想融入到问题答案中。比如在讲解《囚绿记》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如何将绿色囚起来呢,你会选择什么方法”这样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会促使学生得到不同的答案,一些学生说画下来,一些学生说用照相机拍下来。不同的观点会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其次,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内容应当具有趣味性。趣味性的课堂提问更具有吸引力,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深入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兴趣,用符合高中学生心理期待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比如在讲解《赤壁赋》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播放一段电影《赤壁》的片段,让学生欣赏赤壁美景。之后,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描述赤壁美景的句子。趣味性的提问会提高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二、构建主义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方法的优化
构建主义理念强调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关注课堂提问形式的转变。
首先,教师要利用重视提问方法的灵活性。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就学习内容进行互动的过程。教师无法完全准确地预测学生的思考成果,总会有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重视课堂生成,将学生的问题转变成为自己的提问,利用学生创造出的教学资源,有利于语文课堂活动灵活性的加强。比如在讲解《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看到文章的题目,有学生会说“我也有一个梦想”。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课堂想法,生成一个问题,“大家都有梦想吗?是什么”,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讨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内容,加强语文教学的深度。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比较式提问方法。用同类比较的方法进行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比较思维的形成,让学生快速发现两个作品或者两个知识点之间的不同。比如在讲解《师说》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劝说》进行比较。提出“二者关于教育的观点有何异同”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比较思考。
三、构建主义理念下高中语文提问评价反馈的优化
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需要积极的评价,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革自己的提问评价方式。
首先,教师要积极落实赏识性评价,相信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生能否坚持专注地学习,与教师对他们的信任有明确关系。一些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教师要给予语言上的表扬。一些学生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教师要用期待与肯定的眼神给予学生动力,帮助学生成功。赏识性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促进其学习能力提升。
其次,教师要落实尊重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原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问题思考与回答行为,肯定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教师与学生平等沟通,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总结
综上所述,提问,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效的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运动,启迪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语文学习内容。用合理的提问内容、方法与评价手段促进师生在课堂中的有效互动,能够让高中语文课堂氛围得以改革,让学生享受高效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吴艳.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
[2]葛秀春.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
[3]胡林丽.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高中趣味语文课堂范文5
关键词:课堂练习问题实效性措施
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语文课堂所学知识,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策略;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语文课堂中师生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练习的实效性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教师除了研究课堂教学艺术之外,还要研究怎样发挥语文课堂练习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课堂练习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没有正视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练习设计和布置不科学,严重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经过笔者学校在教学实践中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的中职语文课堂练习存在不少问题。
一、中职语文课堂练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练习本身存在的问题
第一,练习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读”“说”的教学是现在许多语文课堂的重点,“练”在语文的课堂时常是“客串”,即使偶尔“露脸”,形式也十分传统、单一,常是把每课一练直接搬到课堂上进行课堂式的回家练习。题型基本统一,练习内容陈旧,强调内容的死记硬背和知识点的机械操练,严重缺乏趣味性,这样的练习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造成学生厌学的心理,最终使练习成了课堂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严重违背了学科练习的主旨。
第二,练习的质量不高,缺乏指向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对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实践意识和能力有帮助。但是很多课堂练习质量不够。比如,练习重复、求量不求质,阅读文章内容过时,缺乏时代气息,而且不贴近学生生活。此外,有些教师在练习布置时是“拿来主义”,不加选择地布置练习册上的练习,没有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来设计练习,这样一来练习就不能发挥它对课堂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作用。
第三,练习难度不合理,欠缺层次性。不少中职语文课堂练习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练习难度与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匹配;练习结构不合理,往往“一刀切”,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布置不同类型的练习,练习缺乏梯度和层次感,使原本宝贵的课堂练习沦为教与学中的“鸡肋”。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大多数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语言感觉欠缺,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中职生语文基础知识较薄弱,成绩较差,再加上自我约束力差,自卑感强,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低,有的甚至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因此语文学习兴趣不高,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不重视课堂练习,课堂效率低。很多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学习习惯欠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任何充满意义的教学环节和学习环节都会脱节。笔者在自己班里曾做过调查:48名高二升学班学生中,认为课堂需要练习的有21人,课堂愿意动笔练习的有14人,课后会对课堂练习强化温习的仅有6人。这样的课堂练习换来的学习效率绝对是“勉强”的。
3.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对语文课堂练习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中,课堂练习教学相对薄弱,教师没有意识到练习的重要性。不少教师对于语文课堂的认识重点在于知识点内容的讲解,不愿把宝贵的45分钟割让出一部分给可以强化教学效果的练习。这其中有教学进度的因素,也有出于教学内容的实际考量,更有教学主体性归属的根本性忽视。
其次是教师不重视分析学情,不注重练习的有效设计。教师缺乏对本校及任教班级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没有掌握学生语文基础的个体差异性。很多教师不懂得“研因教而生,教因研而活”的道理,对“练习”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更是研究不深,缺少对练习类型和结构的研究,缺少针对练习设计和开发的研修活动。
最后是课堂练习缺少教师的有效评价。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课堂练习的评价形式单一,甚至没有评价,缺乏对学生练习情况的分析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练习习惯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培养。
综上所述,由于中职语文课堂练习本身存在许多问题,学生和教师主观上也存在诸多不足,导致语文课堂练习不能真正达到强化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提高中职语文课堂练习有效性显得至关重要。
二、提高中职语文课堂练习有效性策略的初探
1.学习练习设计理论,树立新型的练习观
对于语文练习,很多教师喜欢依赖于现成。其实,只有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一环节,才能真正把握教学的走向,提升教学的质量。语文课堂练习的自主设计,有助于更好地整合课堂教学内容。所以,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会对练习设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比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迁移理论;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同化学习理论;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来的“多元智能”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杜威“做中学”理论;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都是教师进行语文课堂练习改革的理论依据。
2.丰富语文课堂练习类型和形式,增强练习趣味性
作为课堂教学重要一环的练习,教师不能把它仅仅看做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而应作为学生主体的生命活动和发展过程来认识。其内容不能局限于课内,也不能把书面练习作为唯一的形式。要适应中职生特点,满足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
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练习单一、机械、枯燥乏味的练习形式,使练习形式不拘于写,而是听、说、读、写有机融合,将演、评、画、游戏、参观、访问等形式与听、说、读、写巧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使其主动练习。以“动”为主线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起来,让练习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比如,在上《荷塘月色》一课时,为了能够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先生笔下月色荷塘的美,笔者采取了一套课堂练习。
首先是“画”,让全体学生对照课文第4节的内容,把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描摹”到纸上;其次是“说”,挑选出其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然后是“读”,有感情地读出月下荷塘的风姿;最后是“写”,仿写“荷香,微风过处才能闻到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理解并掌握通感这一修辞手法。
课堂练习的形式多样且富有趣味性,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变“苦练”为“乐练”,变“被动练习”为“主动出击”,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设计分层课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力争使每一名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学生的语文基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全面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尊重每名学生。练习要根据每名学生的个人能力,按层次递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课堂练习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分层练习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学生合理分组,动态管理。如A(好)、B(中)、C(差)三个层次,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学习情况随时调整练习要求;二是练习设计成Ⅰ(易)、Ⅱ(中)、Ⅲ(难)三个层次,如A类学生完成Ⅰ、Ⅱ、Ⅲ全部习,B类学生完成Ⅰ、Ⅱ练习,C类学生完成Ⅰ等;三是分层练习做到分层批阅,保证全面了解各层次学生的练习情况,尤其关注学生成绩的动态变化,真正做到公平和公正。
4.优化练习后的评价机制
当前的中职语文练习课上,不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课堂评价仍俯拾皆是。为提高课堂练习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具体实在的课堂评价。
一是导向教学目标的评价。与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目标相对应,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练习的评价也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知识与技能方面,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过程与方法方面,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作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情感、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要善于把握评价时机,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中挖掘出评价因素,予以具体的导向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二是多维互动的评价。新课标指出,实施教学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练习课的教学评价也要求师生共同参与,注重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可尝试自述做题思路一一互相交流意见一一教师总结评价的多元评价方式。这样不仅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而且也可促进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赏识”和“挑刺”相结合。
三是个体发展评价。教师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实施纵向对比式的点评。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教师应善于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对比中把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使学生看到自身潜在的能力,充分发现自我,努力发展和提升自我。
三、提高中职语文课堂练习有效性的意义和成效
本着实现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和拓展延伸的基本教学目标,以及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根本育人导向,通过提升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均能得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促成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有效地促进教与学的发展。
1.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百学趣当先”,依托形式多样且富有趣味性的课堂练习活动,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分层练习设计,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能力解决学习任务,使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一系列优化练习的措施,语文教学效果得到了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2.有助于形成师生多边互动的立体网络
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得到提升,进一步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贯彻了培养主体精神这一新时代的中职教学思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交流形式占主导位置,改变了教师垄断信息“满堂灌”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新精神也因此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
在对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过程中,能够学习一些关于中职语文练习设计的理论依据、原则和方法,因此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必然会有很大的提升。同时,通过课堂练习设计和开发,教师会更加钻研教材,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四、小结
高中趣味语文课堂范文6
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景教学;应用
语文课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通过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其艺术性很好地展现,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果。所谓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可以理解为通过营造具体而且生动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方式。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分角色扮演,加入音乐画面等方式营造场景,实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一、情景教学的意义
情景教学作为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和情感活动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跟老师进行互动,老师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共同制订讲课的方案,共同选定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情景教学在应用中的原则
情景模式固然有其优势,但也容易出现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学科特点等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教师应当在应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在高中语文课的过程中培养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对课堂呆板无趣的印象,增强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来。情景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生动的场景中,引起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增强语言交流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
2.与课程紧密结合的原则
高中语文情景式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和吸引人,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应该忽略学习的科学性。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和知识程度,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合理地创作情景,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学到有益的知识,得到一些教育和启发。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抓住教学的重心,在情景模式的教学中也要保证教学的质量。
3.针对性原则
高中语文情景式教学的运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应当注意的是,教师要始终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全面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发言。
三、情景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1.充分利用多媒体条件
现在很多高中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这使得语文教学趋向多元化,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为多样。多媒体可以更便捷快速地展示更多样更丰富的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在学习高中课文《雷雨》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插播一段《雷雨》的话剧,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2.进行细致准确的语言描述
语言其魅力有一部分就在于其可以通过描述来营造一种意境,让人感知到某种情感或者环境。好的语言描述能够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体会文章的情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描述相应的场景,让学生发挥想象,体验美丽的画面和感觉。如,在散文《荷塘月色》中,可以通过老师细致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体会美妙的荷塘美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3.发挥学生创造力设立情景
在学习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教学来将课文进行情景再现,这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白毛女》一文中,教师可以先将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梳理,之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将课本内容以短剧的形式呈现。在短剧表演的过程中,学生更能充分地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体会剧中人物的情感历程,把握人物的特点。使学生更加喜爱学习语文。
新课标中明确了要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进行情景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的课堂反应。情景式教学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个体差异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合理恰当地运用情景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能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丰富课堂内容,使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加强,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从而进一步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殿堂.情景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2012(11).
[2]张莉.情景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1).
[3]黄银.巧用情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