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文1

关键词: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

一、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人类的思维才具有真正的目的性。生物课堂教学应当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明确思维目的,明确思维目的,其实质就是通过分析未知和已知的矛盾,为最终解决矛盾找到恰当的途径。

二、创设条件营造良好的思维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把问题的答案一下子交给学生,而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最佳的思维状态,善于为学生架设“台阶”,在反复的思维训练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思维的目的。

1、通过课堂提问启迪思维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提问过程都是思维教学过程。如果所提的问题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过难或过易、缺乏提问的方式等,都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设置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迪学生思维,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具备目的明确、层次分明、把握时机、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2、通过思路教学激发思维

所谓思路教学,就是教师在研究教材思路和学生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思维特征,设计一条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有目的地促进其发展的科学思路,让学生循着这条思路的正确线索而探索知识的教学过程。

3、通过生物实验活跃思维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学生思维方面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设法营造良好的思维情境,还应指导学生怎样去思考,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逻辑方法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其它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成若干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来认识、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

2、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根据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属性而推论某类事物具有该属性,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归纳法能从经验事实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原理,扩大和获得新知识。

3、比较、分类和类比

比较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确定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的本质特点和相互联系。

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品质

思维的发生和发展,既服从于一般的、普遍的规律性,又表现出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个体思维活动中的智力特征,这就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等。在生物教学中,训练提高思维品质是我们培养学生生物思维能力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1、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迅速程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表现在思考问题时反应灵敏,推理过程简捷、快速。这种思维品质我们可以在生物学习的训练中得到提高,比如辨析概念,归纳类比,遗传计算等。

2、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反映了智慧能力的“迁移”,是对原来他人或自己所确定的思维框架的突破甚至摒弃,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及时调整改变研究的方案、思考的程序、实施的途径,求得更新更快更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这种品质使学生从简单的或复杂纷纭的现象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思维的升华,属高层次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必备素质。

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充分体现在指导系统中的主体作用,而且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在学生中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因此我们应积极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质疑,勤思好问,注重反馈,学会反思,提高思维质量,为终身教育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1、善于质疑,勤思好问

疑问是思维的契机,思维总是从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的习惯。问题是思考的开始,又是思考的结果,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

2、注重反馈,学会反思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文2

/

关键词 中学生物学 微课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所谓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微课这种教学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物教师使用。微课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还适合于移动信息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化的学习需求。但是由于对微课这一新生事物的认识不够透彻,有许多的微课仅仅徒有其表或流于形式,或限于自身制作水平,导致微课较为粗糙。

1 深入认识微课

1.1 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文件中,认为“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也就是说: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1.2 微课的特征

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教学意义和知识内涵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节课都有用,所以说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效果明显,意义非凡,所以说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聚沙成塔、积少成多,通过不断的微学习、微知识,从而达到大智慧、大道理,所以微课“效微不薄”。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实际效果并不慢,稳步推进,所以说微课“步微不慢”。

2 精心设计微课

2.1 切入课题要新颖、迅速

由于微课的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尽量做到切入课题的方法、途径新颖,切入迅速且与题目紧密关联,以便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内容讲授。在微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可考虑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切题。

复等位基因是一个比较抽象、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可以设置一个题目引入课题:AB血型和O血型的人婚配,他们的后代是何种血型?此问题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应用型较强,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内环境稳态知识点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教师可考虑由日常生活的常识、现象入手,层层深入。当遇到他人生病发烧和高温中暑时,该如何处置,这两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教师还可以从以前学过的基本知识引入课题,如染色体的结构变异,这一知识点和之前学习的基因突变知识点联系较为紧密。两者同属突变,但又有各自独特的一些特征,教师可以通过复习基因突变,再将两者进行深入比较,从而加深学生对各自的理解。

2.2 讲授线索要鲜明

在微课的设计中,尽可能只有一条主线,在这一条主线上突出重点内容。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教师如需罗列论据,则力求论据的准确、充分,并且简而精。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积极引导、巧妙启发,在有限的时间内,圆满完成某知识点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如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可围绕植物向光性原因的探究,依次展示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人所做的实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可以获得哪些结论,结论只能到达哪一步。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无穷魅力,体会科学家的严谨务实的科研态度。

2.3 结尾要快捷

在微课的设计中,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内容要点的归纳。免疫调节这部分内容较多,各种概念之间错综复杂,学生在学完后有一种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感觉。在结尾阶段,教师通过视频给学生讲解这节内容的概念图,会使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好的微课小结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2.4 符合生物学科特点,力求创新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自然学科,教师只有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才能设计出精彩的微课。比如生物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局限于条件和时间,很多实验尤其是教材上的探究实验,很多时候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传统生物教学的一大缺陷。微课时代的到来,很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生物教研组依靠学科组内各位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取分工的方法,分成若干小组设计、完成制作微课。这样的微课,取材于实际,由师生共同设计完成,一起学习分析,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又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微课的设计中,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精妙的课堂结构,激情四溢的演讲,细致入微的剖析,深入浅出的讲解,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等等。微课教学有了独特的亮点,才能提升微课的水准。

3 巧妙制作微课

3.1 就地取材,突出学科知识点本质

简易的微课制作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几张白纸、几支不同颜色的彩笔。制作时,教师将手机安装在支架上,调整好位置和角度,注意光线。按照事先的设计,教师边讲解变在纸上进行书写演算。拍摄好的视屏,可借助于QQ影音软件进行编辑操作。此方法就地取材,受设备、场地等的限制较小。所用的非专业影视软件,容易上手,适于微课初学者使用。此方法的优点是化繁为简,突出知识本质,对于遗传规律计算等内容的学习非常有效。

3.2 利用专业软件,高水平制作微课

目前主流的微课制作软件,Camtasia Studio比较有代表性,。Camtasia Studio 是由 TechSmith 开发的一款功能强大的屏幕动作录制工具,能在任何颜色模式下轻松地记录屏幕动作,包括影像、音效、鼠标移动轨迹、解说声音等。

使用时,首先启动Camtasia Studio,选择“录制Powerpoint”。打开PPT,单击“录制”按纽,PPT便进入了放映状态。然后单击“单击开始录制”按纽,程序就开始对PPT进行录制了。教师边点击PPT,边解说PPT。待PPT放映结束停止录制。然后,单击“生成您的录制”按钮,选择其中的“自定义生成设置”,选择“创建MP3文件”,继续点击“下一步”,一直至“完成”,视频就初步制作出来了。最后为增强感观效果,再次启动Camtasia Studio,导入刚刚拍摄的视频,对视频进行剪辑操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为视频配上背景乐,一个精美的微视频便诞生了。

其他如录频软件CyberLink YouCam、Screencast-O-Matic、白板工具SmoothDraw等软件,制作微课的效果也较为出色。

对新生事物的微课,教师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通过精彩的设计以及优良的制作,必定可以充分发挥其优点,使它更好的服务于中学生物教学。

参考文献:

[1] 詹春青,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发展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1).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文3

一、导入环节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问题型、视频型、直观型、实验型和说课型等等,导入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而导入时情境的设置非常重要。

例如,在复习基因突变时,用问题型方法导入,设置的问题有:1.基因突变的概念是什么?2.基因突变后生物体的性状一定会改变吗?为什么?3.基因突变的时间、特点、意义是什么?4.请例举一些因基因突变而引起的人类遗传病等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

二、知识点复习环节

高三复习特别是第一轮复习,应以夯实基础为主,但又要区别于上新课。因此复习知识点时,少用复制性思维,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可用图、表进行比较和分析,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复习免疫调节时,可结合教材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图解,让学生分析比较这两幅图解,从而掌握这两种免疫的过程、场所、参与的免疫细胞及这些细胞的功能,以及这两种免疫之间的联系等。通过对图解的分析和比较,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复习一些基本概念时,不能单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种方法记忆的概念学生很容易遗忘。怎样才能让学生不容易遗忘呢?实际上学生对某一知识真正理解了,这种记忆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形成永久记忆。因此,教师在复习基础概念时,要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真正理解某概念以达到对该知识的运用,这也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如复习基因突变的概念时,既要复习其定义、时间、特点和意义,还要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进行比较,这样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章或一单元内容复习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一章或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编制知识图,使知识成块,也使学生成为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和习得者。学生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图,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既可以清晰掌握知识点,又不容易导致知识之间的混乱,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问题设置环节

不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问题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问题的设置除了指向性,还应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和概括性,能激发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和整合。

例如,复习等位基因概念时,设置问题“细胞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可发生在哪些时期?”学生在解决该问题时,需要运用的知识有:(1)等位基因的概念――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2)同源染色体分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等位基因分离。(3)基因突变会产生等位基因,因此,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会分离。(4)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等位基因会分开。该问题的设置,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等。

四、提问环节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布卢姆,曾在芝加哥大学给大学生进行过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训练。在训练之前,他给大学生进行一系列与学科内容有关的综合测验。在测验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称为标榜组学生,而不能通过测验的学生称为补教组学生,两组学生在学习动机、努力程度和智力方面相同。训练方法是让标榜组和补教组学生都大声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然后请补教组学生找出自己的解决过程与标榜组学生的差异。如此经过10~12次训练,他们的成绩与同等能力和背景但未接受训练的学生相比,提高了0.5~0.7个等级点,并表现得更自信。这一研究表明,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通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后,提问时也应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再让学生相互讨论,找出自己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例题讲评环节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步策略,伍兹教授提出六步策略,众人结合两人的观点,提出五步策略。即(1)弄清问题,弄清题意。(2)探索思考,真正理解问题的内容。(3)拟定计划及工作步骤。(4)实现计划。(5)回顾总结,分析结果。

教师在例题讲评时,特别是文字表达题的讲评时,也可采用上述解题策略,先让学生弄清题意,找出关键词或关键句,再联系所学知识,在草稿纸上写出简要答案,再把完整答案写到试题上,最后重读一遍进行检查。这一系列过程,既让学生训练了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对学生最薄弱的题型――文字表达题的准确表达可以达到很好的训练和提升。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文4

【关键词】 新课标 生物教学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96-01

生物课程是一门以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和现象的基础性学科。它具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强调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不能单单以完成应试与作业为目的。因此教学过程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指将所学知识与亲身经验经过头脑分析整合,形成自己特有的见解,能够独立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拥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教授过程中,不拘泥于课本和现有知识,积极发现与讲解和书本上不一致的知识层面,这种能力是难能可贵的。但是现在学生普遍缺乏这种能力,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下面我就这两个问题总结如下:

1 高中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缺乏的原因

1.1 以应试教育为教学模式,以分数为最终追求

我们通常以学生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评估一所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能力的高低,这几乎成为了我们观念中根深蒂固的教学衡量标准。深入人心的思维桎梏使得教师的启发引导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学生也不敢将发散性思维主动运用到学习当中,因为分数高低是他们升学与否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从长远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对学生学习,不论是生物学习还是其他学科学习十分不利的思维模式。

1.2 对传统尊师重德思想的片面认识,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传统教育讲求“先生教授,学生听”。但尊师重道岂单单指对教师的讲解深信不疑,全盘接受?。从学习的角度考虑,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掌握主动权,积极主动的选择想要学习什么?想要如何学习?另外学生应该敢于发现,敢于质疑,不能因循守旧,被动接受。对于教师而言,具有威信的同时应该亲近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学习上的质疑,不论对错,应该首先以赞许的态度对待,而后给予耐心、正确的讲解。

1.3 评分严格按照书本或标准答案的旧标准,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历来的考试,从来都以标准答案来评判分数。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下,学生产生了对教科书强烈的依赖性和读死书的习惯。针对此现象,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便出现了开放性答案,批卷标准也由原来的“严格遵从”演变成了“思路正确即可”。

1.4 家长教育方式存在偏差,教育侧重点存在认识误区

相比于国外父母来说,中国父母由于“望子成龙”心太切,而往往忽视了对孩子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引导上了错误的学习路径。国外父母非常注重孩子兴趣、爱好的所在,对于孩子在某一方面正当良好的兴趣,往往采取积极引导、热情提供帮助的方式来挖掘孩子的潜能,他们追求的是“望子成人”的目标。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这种开放式的教育方式,不仅仅追求高分数,成绩优秀,而且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特的特点,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利用联想策略

教师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展开自由、丰富的联想,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高中生物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联想的方式,拓展学生思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光合作用”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对这个概念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探究联想教学过程,但并不是整个学习过程都让学生去探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经验与学科概念间的矛盾冲突事件,引入对概念的学习,大家知道,动物和人的生长以及生命活动维持所需的有机物,来自所吃食物,因而很多学生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有机物来源与土壤,事实是否是这样?教师可以引导通过植物分组对照实验来加以验证,将长势相同的植物若干,平均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正常光照培养,一组在黑暗中培养,预测若干天后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最后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有机物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2.2 设置问题串

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在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的不同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设置问题应有经验性、科学性和发展空间,如细胞代谢,既是教学的核心知识,又是高考的核心考点,在进行本块教学设计时,围绕“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个主轴,来设计探究的问题、方法和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有效光能就可以提出:是红光、蓝紫光、还是绿光?给学生展开思考,然后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氧元素的转移途径,可利用同位标注原理提出问题:光合作用原料H2O中氧的标注18O,能在细胞呼吸产物CO2中检测到吗?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分析得出结论,这样的问题设置,既能提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又为高考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置还可以源于生活,如在进行“人类遗传病”板块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出人类的疾病都会遗传吗?人类的遗传病的遗传相同吗?人类遗传病发病率男女都一样,还是有些病一样,而有些病不一样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一些经验常识,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生活周围的人群、尤其是少数民族集聚的区域进行调查统计,然后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指导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锻炼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懂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推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十分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这样的环境,让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索思考,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董尧.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1(5).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文5

【摘 要】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应充分运用引导的方法,发挥“导”的艺术效果,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引导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的节奏,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艺术

在我国高中整个教学体系中,高中生物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实现教育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导”的原因

(一)完善教材的要求

教材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本,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绕这个根本而展开。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准备丰富的补充材料、考虑不同的引入方式、使用不同的教具,目的就是进一步完善教材。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启发、引导学生是完善教材的有效途径,只有抓住了教材这个根本,教学活动才能更加高效率的进行。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要求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认知性都较强的学科,不能单纯的为了增加课堂的信息量,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做只会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新知识的抵触。

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应鼓励引导学生,使学生们从中找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和动机。

(三)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选择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社会对学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整个社会对生物学领域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因而,如何满足社会的要求和期望便成为了当代新型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高中生物教学作为大学生物教学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的学习中掌握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大学阶段进行生物学科学习的基础,更进一步讲,也会对学生未来从事生物学方面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高中教师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其良好的学科思维,教会学生“举一反三”。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导”的艺术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和最好的老师,高中生物的学习也不例外。只有把兴趣作为学生内在的“引导者”,才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接受知识。所以,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导”的艺术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心理上热爱生物学科的学习。

(二)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会指引行动,教师具备科学的教学思想才会产生利未来教学活动的行动。所以,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这样才能为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提供可能性,进而,为教师引导学生提供现实的基础。

(三)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使用呆板、枯燥的语言,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不利于生物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相反,教师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认同,自觉主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师生可以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课堂氛围。

高中生物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这为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语言的选择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可以运用贴近现实生活的语言讲述生物学知识,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合理使用直观教具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文6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能力;生物教学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给高中生物教学提出的一个要求。从创新思维的引导培育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等多个方面,让高中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接触到最前沿的生物科学发展成果,还能学到先进的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树立科学研究的意识,拥有创新的思维和头脑。创新是未来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素质。无论是从培养21世纪的建设人才的需要看,还是从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素质来看,都需要生物教师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生物教师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创新教育。

一、在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开展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生物学的现象,总结其中的规律,抓住这些知识的本质内涵。高中生物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有机会观察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的实验活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设计能够让教师借助一些仪器给学生观察微观生物学世界的机会,也能让教师应用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借助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内容来解决一些高难度的问题。要想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除了让学生喜欢高中生物的学科内容之外,还要让他们带着探索的意识和主动性,参与课堂学习,并且主动地进行拓展式、研究式生物学习活动。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所以在编制探索性的实验设计过程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把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总结在一起。这能够让他们将已学过的知识点联系得更加充分,在复杂的问题解决情境中,学生需要拓展思路,在看似困难的绝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通过高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教师启发、引导鼓励的过程,同时也需要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有学习的主动意愿。光有奇思妙想而没有充足的知识,学生的创新只能是空想,所以要在问题探索中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及知识的丰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通过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式的创新式的学习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正是因为人们的好奇和不断探索,才让高中生物学科发展得越来越壮大,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学习时最可贵的精神就是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只要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学习的效率就会相应地提高,教学活动也就变得简单很多。“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充分说明了思考和提出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生物教师必须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学科,在类似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主动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建构。搭建问题情境的过程,是一个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逐步深入引导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教师要给学生做创新探索研究的讲解和示范,从思维过程上让学生有相对直观的认识,进而模仿教师的思维过程,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探索式学习。高中生物教师在搭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很多方法,情境要求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学生容易理解,且情境本身也能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另外,也要尊重学科的特点,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搭建情境的方法需要各种直观的形式,例如在生活化的理念里,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生活中的画面,能使学生联想自己以往的经历,从而在学习中主观地进行加工建构。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线索,这些线索有助于学生提取相关的知识点去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情境创设的过程,也是学生在创新探索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在问题情境的构建中,教师要展现自己的创新行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新的联想和收获,这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并增强他们创新的科学能力。所以高中生物教师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有新的收获。

三、高中生物教师要注重借助学科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学科知识,不仅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知识内容的建构,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杨振宁教授说:“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点工程’。”学生进入高中后,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常常产生新的看法,存在求异思维,表现出思维的发散性。那么,在学科教学内容逐渐展开时,要使学生具备越来越强的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在创新思维和方法方面也得到训练和启发。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在知识的巧妙创新应用方面有新的体会和发现。高中生物教材中内容安排得非常系统,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这对于学生理解学科知识,顺利地提取知识分析问题和有效地解决问题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科教学的内容要以教材为依据,适当融合生物科学最近发展的成果,更为显著地体现生物科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具有的独特价值。与此同时,一些新成果的引入也让学生的科研思维得到拓展,对问题的看法更加深入和广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的设置等方面体现出更多的创新特点。同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授课方式或不一样的组织方式,都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更加丰富的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从建构主义以及信息加工理论中,我们能够发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带着兴趣主动地建构着自己内在的知识结构。所以这是一个不断提高,让自己能更适应生物科学教学要求的过程。在学科内容的呈现方式中,高中生物教师要注意采用综合的呈现方式,运用多感官刺激的策略,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情况下对信息本身有更丰富的编码方式。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今后能够在更复杂的实际应用场景中,尤其在科学研究创新活动中,能够根据情境的变化,巧妙、灵活地提取相关的基础知识,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以教材为依托,以教材为原点,教学活动创新型的开展,能拓展学生的生物科学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更显著的提高,加强对这门学科的整体认识,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