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微课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范文1
一、生活趣味在初中物理课堂的设计实施
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要最大限度地增强其生活趣味性,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物理知识学习中来。教师通过趣味课堂设计,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自身教学中的不足,结合实际状况来调整教学方案,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就要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身边,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比如教师在进行水果电池制作探究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电池,然后利用电流表来进行电流的测量,并且探究影响水果电池电压的相关因素,在这样的指导中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电流物理知识。同时通过团队合作,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有着好奇心重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并不难,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水果电池实验时,教师首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同学们觉得生活中的水果能有什么作用呢?”“你们觉得水果能发电吗?”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的好奇心被引导出来,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相关操作,在制作水果电池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活趣味性。
二、活动趣味在初中物理课堂的设计实施
物理趣味课堂设计就需要增强学生的活动性,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更加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物理知识,降低他们学习物理的难度,提高物理学习质量。要增强课堂的活动趣味,教师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按照教学大纲来完成物理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物理知识的探索,并且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对于比较新奇的观点,教师可以予以鼓励,对于错误的观点,教师也要对其积极学习的态度进行表扬,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比如教师在讲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时,就可以利用“手机探究电磁波特性”的活动方案来进行。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收音机来感受手机所发射的电磁波的状况(手机拨通后距离收音机的位置和距离不同,收音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让学生掌握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铁饭盒来探究电磁波传播过程中金属盒的屏蔽效果,让学生对比盖饭盒盖子与不盖饭盒盖子两者手机信号的差别,从而来得出金属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不同材质的材料来检验阻拦电磁波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对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加深了他们的记忆,降低了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发挥了活动教学的积极作用。
三、内容趣味在初中物理课堂的设计实施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范文2
关键词:微课;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之下,尤其是新课改的深入,对于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历史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之下,以往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而微课作为一种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为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开拓了一个新的途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微课对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逐步提升教学效率。
一、微课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的微课是指在教学设计思想的基础上,依托现代多媒体技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针对性、高质量的讲解,并将这些讲解的内容录制成音频或者视频的过程。在教育领域,微课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它的特点在于讲授内容的碎片化,因此,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对题型的讲解、考点的归纳,也可以是对于教材的解读,还可以是学习方法的传授,教学经验的展示,等等;除此以外,微课的教学内容还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这是遵循着新课改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而产生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辅助形式,有效地促进了移动式学习的出现以及发展,同时,微课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也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并以其自身的优势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微课也是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微课的出现以及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成熟和完善,极大地改变了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逐步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这一模式是大势所趋,能够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引导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具有碎片化的特点,使得学生的记忆以及理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堂教学的优势,并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挖掘相关的微课资料,科学合理地划分微课的类型,通过在线微课信息,建立丰富多样的微课资源视频库,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与进度,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积极开展自主预习活动。但是这要求教师在进行微课制作的过程当中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注重微课内容的选取,确保所选取的内容符合教育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
(二)课堂引导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倡导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自主地钻研探索。此外,若一个章节的重难点知识较多,教师可以将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拆分为若干个微视频,让学生分组进行学习,然后让各小组的代表向其他小组讲解知识点,这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例如,在讲解《》这一章节之时,教师可以在微视频当中向学生提问抗战胜利之后,我国国内的政治形势以及的打算等,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发生的背景,使得学生能够加深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教材内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后引导
每一个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各不相同,他们的学习水平与能力也千差万别,“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养成,微课堂教学通过微课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微课的暂停与播放按钮,反复地观看教学视频,合理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更多相关的课程资源,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迫切需要改变现状,而微课的出现及应用,能够贯穿课程的课前、课堂以及课后三个环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引导,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最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阮长红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山阳镇长沟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俞月丽.例谈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5(16):95.
[2]苑玲燕.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散文百家(下),2015(7):274.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范文3
关键词:初中历史;微课;课堂教学;策略
历史教学中涉及很多的故事、人物典故等题材,许多知识点具有连贯性和故事性,适合以微课这种短小的多个知识模块方式来展示。微课具有主题鲜明、内容简洁、时间较短等独特的优点,将之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也可以使学生在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期对教学重难点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同时运用微课教学,大大丰富了知识点展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保持较高的求知欲。下面就以初中历史课课堂教学中巧用微课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进行探讨。
一、将“微课”引入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
“微课”作为一段教学视频引入课堂,首先是一节完整的知识点教学,具有其独立的体系,其次它体现了教学的某一环节,又兼具课堂教学的辅助。因此把“微课”引入课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利用“微课”教学中播放视频,既不能过多的重复讲述,不能忽略自身在课堂中的地位。因此,教学实践中,利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时,一要注意利用微课引导课堂教学,上下衔接;二要在视频播放后,及时总结;三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参与思考,教师答疑解惑。这就要求教师从设计制作微课视频要注意选好素材,教学设计要注意融入课堂教学,这样才能真正使微课教学富有成效。
二、借助微课过渡,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新课改后的初中历史教材每个卧是按照章节形式出现的,但是时间上存在一定的跨度,内容相当繁多,学生记忆知识点的过程中感觉凌乱,不容易掌握。每一课的重难点加在一起很多,让学生都精准地掌握,有较大的难度。笔者创造性地使用微课,制作出相应的历史知识点,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审视自己在那个环节存疑,然后笔者设计相应的“学习资源包”最终帮学生答疑解惑,实现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之变》一课时的重点是: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等方面出现的新鲜事物和对中国近代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难点是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在通过谈话:假期你到过哪些地方去旅游?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假期里进行哪些娱乐活动?和同学朋友是怎么样联系的?师生交流导入新课后。笔者制作了一个微课,并配套相应的信息资源包,直接切入法“快速浏览全文,课本从哪几方面介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在这个微视频里,笔者依据子课题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第一组观看情景剧《穿越时空的旅行》针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找出自己哪里没有弄清楚;第二组出示屏幕助学资料,结合课本研究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撰写百字小论文。第三组观看情景剧,研究近代社会习俗变化。通过图示与资料的应用,让吃不透这一内容的学生,得以再次充电,重难点通过微课得到较好的突破。
三、利用微课传授方法,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传输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给学生方法试着自己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培养起唯物史观,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要实现教学目标,光凭课堂上的讲练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借助微课的辅助作用。通过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并多次演练。例如笔者制作了三个微课:“历史选择题型――原因类”“如何回答历史问题――根本原因”“如何准确解答材料解析题”。在这三个微课中,我通过典型题,引导学生分析,给出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通过微课的辅助指导,学生对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大部分都掌握了昨天方法,告别以前的猜测、空白现象。
四、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利用“微课”引导学生感知历史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范文4
关键词:初中历史;活动课;探究;实施
历史活动课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设置活动课能够弥补我们在常规历史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营造常规历史课所缺少的学习和探讨环境,为学生自我思考和探究创造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环境,同时,历史活动课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形成,但我们当前的历史活动课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老师努力探索,做好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当前历史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历史活动课教学
从教师方面来看,在我们长期的教学中,老师注重的是教的过程,对于让学生参与教学,开展合作教学或者共同探讨等活动更是少之又少了,许多老师都觉得活动课是不是在走过场,把时间留给学生是否真的能完成教学任务,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大部分老师从思想上放不开,没有真正认识到活动课的重要性,也就不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和实施活动课。从学生方面来看,历史课长期以来处于不被看重的地位,不在三大门主科的范围内,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课不必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在学校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情况下,学生重视的也只是标准答案和最后的分数,对于活动课程也没有太在意。
2.不以学生为主体
在进行历史活动课的时候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指导者去完成,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思考,自主探索和实践,在活动中去体验和亲近历史,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但往往有些活动课只是老师在活动,老师作为主体和主导者,学生只是参与者,没有发挥出主体作用,结果还是达不到活动目的。
二、历史活动课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1.表演型活动
初中阶段是学生过程的一个过渡阶段,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既有童年时代的活泼好动,思想和心理也开始发展和成熟,因此,融合了肢体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表演型的活动课程正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表演时,老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角去活动,老师则作为指导者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但是不能过多干涉,如果干涉太多,活动就会变成是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定去完成任务,表演也就失去了真正的价值。表演型活动按方式不同也可以分为编演历史剧、讲故事、知识竞赛等几种形式。例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这一课时,可以编演一部历史短剧,设计好台词和角色分配,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来感受秦王统一六国的情境,感受当时的时代背景,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操作型活动
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历史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自身活动的学科,除了人物和故事之外,还包括文物、景物等,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有些历史文物由于人为和自然的一些因素,慢慢地在损坏和消失,有的甚至已经无法复原,而人类历史发展的这种不可再现性也决定了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比其他学科要困难得多,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历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优势,再加上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探究新鲜的事物,所以操作型活动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例如在学习“宋元文化”这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造纸工厂或者是带学生去制作陶瓷,让学生感受四大发明和宋元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历史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探究型活动
在历史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记住那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更要学会感知和理解历史,学会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和历史规律进行分析和理解,并从中得到一些对人生有意义的启发和经验。通过在历史活动课中进行探究型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查找资料,主动探索研究分析,与他们人进行合作探讨,最后得到解决办法,得出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进步和成长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积累到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意义重大。总而言之,历史活动课的开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和探索,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实际,采取恰当的措施,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设计灵活有效的活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历史活动课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凌春梅.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实施途径微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5,(02):59-60.
[2]邢艳莉.对初中历史活动课实施策略的探讨[J].才智,2013,(29):16.
[3]赵蕊.初中历史活动课的现状与实施策略[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1):194.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范文5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后习题;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新教科书中,全新的编写理念、“一点一线”的教学内容以及形式多样的课后习题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情、教学进度以及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学生进行习题的练习和提升。
一、教学前:精心准备,明确目标
调查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待课后习题常常是一种消极应付的态度,更有甚者认为历史习题的学习完全没有必要,从内心深处不愿学习,忽视了习题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殊不知,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重要的正面影响。因此,在组织学生学习习题之前,应让学生明确本次习题设置的目标,做完习题后所有达到的目的。以九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动荡的中东地区》课后习题为例,除了让学生知道引发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直接历史事件外,还应知道习题中其他选项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同时,教师还应充分考虑习题的引入时间和方式,在备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各个栏目的设计特点,来决定是课后完成下节课前进行讲解,还是趁热打铁课堂上完成?如何检查学生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首先讨论鸦片给我们带来的灾害这一习题作为开场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外,教师在具体布置习题前,要向学生提出完成习题的具体要求,要对习题中所用到的方法和知识进行指导和训练,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科书中设置了大量的开放性习题,学生对于此类习题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但因为不知如何学习,而使学习的效果欠佳,因此,教师应在布置习题之前及时补充相关知识,提高习题完成的质量。例如,在学习完八年级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后,搜集有关外交功绩的故事时,教师应及时补充资料搜集的渠道和方式,如何利用关键词在互联网学习知识等。
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学本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因此,在学生习题完成过程中,教师应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是组织学生探讨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他们的感悟和理解,实现“兵教兵”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主动出击,通过汇报小组讨论结果、讲台展示等方式提升学习探讨交流的效果。以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科举制的设立》课后习题为例,让学生探讨当时科举制度设立的必要性,充分理解科举制度在当时设立的意义。
二是灵活运用变式题目。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习题过程中,不能就题探讨,而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变式题目,增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机会,把所学陈述性知识努力转化为智慧技能。增大习题处理的弹性,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设置必做和选做变式题目,一方面让学优生有所提高,另一方面让学困生跟得上。
三是注重历史思维的培养。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会使知识与知识之间缺乏联系,会让知识的记忆会变得更加困难,而历史思维的培养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因此,教师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可以根据学情采用问答、设置情境、探索实践以及归纳总结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18课――《和抗击沙俄》课后习题时,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掌握台湾历史的发展过程。
三、教学后:及时反馈,多样化评价
研究证明,学习者对于学习结果的了解会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因此,在学生自己完成习题后,教师应在第一时间获取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同时,对学生完成习题的情况及时评价,在具体评价过程中,要摒弃传统分数或对与错的评价,而应从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出发,对完成的习题做出有针对性的分析,采用评语式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明白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还需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而言,要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被教师重视、赏识的感受。
此外,教师以课后习题的学习为契机,让学生在课后通过E-mail、微信、QQ等通信工具向教师分享自己对于某些问题的思考,或者自己就习题完成过程中的疑惑向教师寻求帮助。这种课后互动的效果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另一方面又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之,组织学生学习初中历史新教科书课后习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让学生明确习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课中注重学生之间的探讨和历史思维的培养;在课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采用评语式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历史教学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海杰.v史课本课后的习题的学习研究[J].商情,2013(10).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范文6
关键词:初中 历史 复习 学案
科学的复习方法对于学生掌握知识、促进思维、提高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历史复习方法把教师放在主导地位,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忽视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而新课程标准下,历史复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习方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主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在具体的历史复习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我认为学案的实施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为此,我在历史复习课中对学案的实施进行以下的调查、实验和研究:
一、学案实施前初中历史复习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对传统的历史复习课进行调查发现,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教师进授,学生听、练,灌输式的复习教学常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
2.教师复习系统知识,学生记笔记,学生缺乏梳理、提炼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整堂课以教师为主,学生缺乏独立的主见、个性和主人翁的学习态度,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4.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常在复习课中昏昏欲睡,缺少兴趣,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下降。
5.教师有时候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我行我素开小差。
根据学案实施前历史复习课中存在着以上几个方面的不足,本人致力于在不断提高自身历史教学理论素质的同时,精心研究教学实践,注重教育以人为本,朝着:(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2)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3)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师生伙伴式的团队文化的方面不断尝试努力。
二、学案实施重在过程
所谓的学案,即学生钻研相关知识、根据现有掌握的知识和收集到的信息知识来归纳、总结确定的要掌握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课时所要采取的具体方法、步骤安排、教具和进程,预期所要达到的效率等具体过程的计划。新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应该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出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作为人的学生的发展,她使学生日臻完善,使其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一切从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未来发展出发,进行教育决策,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得以健康的成长。为此,当每一个章节新课知识学习完成,我通常布置:全班学生回家整理、归纳本章节的知识,理清重点、难点、该掌握的知识目标配以你认为所要掌握的知识习题等,自写学案。学案的实施其主要框架结构和流程:其中学生实施学案这一环节中,以教学形式完成,主要经过以下流程:
其中学生实施学案这一环节中,以教学形式完成,主要经过以下流程:
在复习课中轮流实施自己所写的学案,学生兴致盎然,蠢蠢欲动。回家积极认真收集信息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如有的用表格法,有的用图表法,有的用大纲式等等;许多学生还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突出重点、难点,配以自编习题及所需要解决的知识难点。第二天在课上交流、自告奋勇上台实施学案,台下的学生积极合作配合,共同解决难题,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指导一起解决完成。有个别学生还创造性的制作的一些学具,在实施学案时故意把学具所属的年代或朝错,通过展示,让其他同学找错误,全班学生在他的引导下,流畅的复习完各个朝代的发明创造,并且突出了复习重点。从那以后很多学生在以后的复习课中自制一些学具,想尽一切方法使自己的学案实施时生动、有趣,基本能突出重点和难点。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越来越高,许多学生从家长、老师“要我学”慢慢地转变成“我要学”,学习态度有了质的飞跃。有一个平时学习不努力,各学科都较差的学生在经过几次这样的复习课后,看到别的同学能在讲台上表现这么出色,也跃跃欲试,上历史课开始非常认真。在八年级历史最后一单元复习中,他找来了家里的老照片和一些生活用具,给我们生动的展示了一个改革开放以前的生活场景。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紧密结合,学生大多能轻松愉快的学习、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学案实施所见成效
通过初中历史复习课中实施学案以来,首先,学生对学习历史充满信心、自信心、,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一些本来各科基础都较差、上课从不举手的同学也争着上台来讲演自己的学案 ;其次,学生能自觉、自主地学习,能时时表现出主人翁学习态度,常关注课外相关的历史知识,遇到疑问常主动请教老师,如看到电视里的一些探索与发现栏目,跑来问老师,对于一些历史疑难能敢于和老师讨论、争论,直到弄清楚为止;再次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最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欲望不断增强,同学间团队合作精神不断发扬。
四、学案实施所引发的思考
初中历史复习课实施学案过程中,怎样使每个学生在每节复习课中都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其次,怎样使学生在实施学案过程中把握知识的难易度和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再次教师如何能适时指导还有待在今后的复习课中进一步改进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