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1
语文素质是指经过教师的培养和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循环往复的吸收和表达实践中,形成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只有在交往过程中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
1.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熟读和背诵是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少年儿童精力充沛、记忆力强的特点,使其适当地多熟读、背诵一些好文章。
1.1淡化内容分析,强化朗读背诵。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1.2增加适量背诵,乐于表达交流。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啊!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把增加的部分列入考核之列。对学困生则区别对待,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但所有学生都必须乐于表达交流,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为我所用,内化为语言能力。
1.3推荐诵读材料,提高选读能力。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受到局限。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光靠教材上的二十多篇课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因此,我每学期补充八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现用教材虽有精选部分古诗文和中外名篇,但数量太少了,所以我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2.延伸阅读,在博识中积累语言
2.1合理取舍,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如配套的课外阅读教材、少儿报刊、主题借阅等,使学生在博闻强识中积累语言。
2.2看过留痕,指导学生学会勤动笔墨。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等。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
2.3搭建平台,给予学生展示才华机会。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掌握了精词妙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如让"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语文活动课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在学习园地中开辟"读书"专栏、"采蜜集"、"知识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3.适度练笔,从写中积累语言
3.1知能转换训练。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采取有效的指导方法,合理且充分地挖掘学生潜能,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转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小学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有关句子"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在哪,好像寄居在屋檐下的燕子"、"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然后在学生明确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要求学生不变原意去掉联想部分进行句子比较,体会联想作用,最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联系,再集体修改、评议,这样知能转换训练就落在实处了。
3.2情感交融训练。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有趣地描述自己的独特体验,就能写出有特色的好文章来。如在教学《我的心事》时,课文教学到"我刚进屋,见一位阿姨坐在椅子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不由得流下了眼泪"一段时,我在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分角色朗读后,马上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大林会有许多话要对小姐弟说,他会说什么呢?"这样一安排,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阅读,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知识积累,还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要重视语文的阅读教学,通过有效的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但是,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对策。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作为一种语言性学科,就体现在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而阅读教学是语文其他方面教学的综合体现,是语言组织能力,语文思考能力,及语文思想认识水平的集中体现,从上面可以看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而我们的学生如果能够全方位的掌握好语文阅读的各方面知识,对语文学习的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好的帮助,比如说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总结能力、可以活跃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并可以提高学生的总体综合学习能力,由上面可以看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用什么方法去培养我们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改革对策
1.我们教师要想成功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这一块,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再继续着传统的满堂灌的老式教学方法,因为课堂不是教师自己的课堂,课堂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活动,要想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完成的更好,就必须保持师生互动这项活动。其次,教师还要充分发扬民主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如果教师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还是要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就是把知识用很抽象的方式或是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给学生,让学生很被动的去背诵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而且还会让学生厌烦对语文的学习,更深一层说,如果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能够完全被激发出来,永远会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永远都学不好语文的阅读教学。所以,我们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并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怎么样才能顺利的开展民主教学,时语文阅读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们可以试一试下面的方法,我们教师要经常向学生征求语文阅读教学的意见,让大家都体一些语文阅读教学的意见,并通过小组讨论,选出学生们最愿意用的教学方法,这样用学生提出来的方法去让学生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其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使语文阅读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使我们通过不断的积累、 不断的进行反复的训练而慢慢提高的,所以我们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积累阶段,我们教师要从基础阶段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就是为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注重平时对一字一次的训练,其次语言材料方面,如字音、字形、字义等的语言技巧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并能够熟练的掌握其中的原理,并且能够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对其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我们要为学生打好基础,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积累丰富的经验。
2.在基础阶段我们打好基础之后,再次就是我们的理解阶段,理解阶段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重中之重,我们阅读的目的就是能够充分的理解文章,从而合理回答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很有强的判断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训练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之后通过和老师交流找到答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了,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无形中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阅读的理解阶段。
3.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后,对于学生对文章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后,教师要做出积极的评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千万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有信心去学习语文阅读方面的知识,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阅读训练中去,所教师的积极评价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阅读教学必须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并且要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不断积累,教师还要对学生不间断的进行阅读训练,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好语文阅读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03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3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24-01
1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所谓“有效性”一是指目标有有效性,二是成果的实效性。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即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文本要求,依据学生特点,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教学目的,促使学生掌握文本所要求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并把该知识体系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
2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失效性分析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部分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效率低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
2.1 教师教学方面
(1)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教材特点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应该根据这些特点针对性的进行设计,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设计。当前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教学目标不具有可评价性,教学目标不具有层次递进性等。
(2)课堂教学内容不合理
高中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上也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上,教师过于依赖教学大纲要求,没有分析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设计教学内容时往往造成所传授的知识体系与学生现有知识体系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教学内容的融入。
(3)学生主体性地位界定问题
高中教学实行课改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大大加强,但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另一个极端,就是过于放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听之任之,对学生的学习处处进行鼓励,而忽视了教师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角色。
2.2 学生学习方面
(1)学生学习态度问题
由于语文学习的长期性和相对枯燥性,在学生课堂学习中,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不注重知识的长期积累,而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能快速取得成果的其他科目上,在考试临近时,进行突击学习。
(2)学习方法问题
部分学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没有建立长远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在知识的积累方面过于零散,不具有系统化,表现在课堂学习中就是注重课堂学习目标,忽视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和课外知识学习的积累过程。
(3)基础知识差,无耐心
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差的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个枯燥而沉重的过程,他们基础知识薄弱,在课堂学知识的掌握上难度更大,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不仅要弥补知识的不组,而且要不断掌握新学习的内容,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
3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3.1 优化教学目标
为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明确新课程标准的总体教学目标,即在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实现全面提高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此目标实现学生个人发展。
其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设计具有可行性的单元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把教学目标细化为阶段性目标,制定具有可实施性的课堂教学目标。
最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设计。由于各地区教材特点的差异性和学生个人特点的差异性,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切实分析这些特点,制定符合实际并能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
除了以上教学目标的设计,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实行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可评价性分析及教学目标的层次递进性设计等。
3.2 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于课堂教学的优化,已经有很多方法的探讨,下面主要探讨两个方面。
(1)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活化课堂教学,创设民主、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些积极互动的情景教学环境,充分利用一些课堂教学资源,如相关背景资料的查询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等,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程度,让学生在轻松的学生环境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中教师要细致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掌握状况,分析阶段性的教学成果,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制定下阶段的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不能单一化,不仅仅要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没有枯燥感,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3.3 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
高中教学的总体目标无非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优化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与适当点拨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实现了传统过的以教师“教”为主到以学生“学”为主的重大转变。前面已经分析到,在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不能对学生听之任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必须做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结合,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自己组织者与指导者的角色,在学生学习迷茫时要进行是适当点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断升华。
(2)学生知识的延伸
语言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成了一种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在学生学习中,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更进一层。教师在个人知识,文化修养风综合素质方面都要远远高于学生,当学生达到一定知识积累时,就要加强学生知识的延伸,加强对其文化内涵的导入。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4
高中语文教学有其局限性在于目前高考的形式,由于受高考的影响,高中语文的教学将分数作为了评价学生的标准,分数高的便是优秀的学生,而教师也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分数上,甚至有的学校将学生的分数与教师绩效直接挂钩,致使教师在上课时只讲那些考试考得、容易得分的,而其他的选读的课文、教学大纲不做要求的课文就直接略过了,写作文也不再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遇、所思、所感来进行创作,而是直接将一些好的文章作为模板让学生背诵,这样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二、高中语文课堂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素质教育
对于目前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要想祛除那些僵硬的、模板式的教学模式,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行素质教育,抛弃以前的应试教育,教学活动多以学生自己探析、思索、阅读、辩论以及演讲为主,不再以考试大纲来束缚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们学会自学,在课堂下多进行一些阅读活动,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留下的很多的作业,同时使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学习写作技巧,进行社会实践,积累作文素材,抛弃以前那种根据模板写作文的陋习,真正写出自己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思考与看法,并通过演讲等锻炼学生的口才,使学生们将“语文”说出来,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2.减少教师课堂教学时间,增加探索实践
语文这个学科并不是在纸上知识进行积累的一个学科,它需要我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多多进行社会实践,将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且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人生阅历,积累实践经验,不单单为以后写作文积累素材,而且还为以后的成长打好基础,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尽量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能一味的坚持课本知识,坚持考试至上的思想,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以后的成才打好基础。
3.理清考试与教学之间关系,不要本末倒置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厘清高考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不要本末倒置,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而不是学习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将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与人文情怀作为目标,而不是将高考成绩作为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以素质教育为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改变以高考为主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5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语文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程研究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研究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但教的效果如何、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多远等这些问题,就需要课程评价来回答。语文课程评价是课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具有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评价现实中主要是围绕着高考来,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评价依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特征,提出相应的对策。明确高中语文课程评价的意义,对于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程研究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研究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但教的效果如何、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多远等这些问题,就需要课程评价来回答。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评价的特征
(一)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可以从内容上充分体现出来。语文课程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因此,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重视阅读与写作,还应对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作出评价。这样才能对一个学生作出完整的,比较真实客观的评价。同时,整体性还体现在学段评价的衔接上。高中语文课程要在初中语文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相应在评价方式上,也是衔接对应的,具有整体性。
(二)语文课程评价的积累性与创新性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看,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阶段评价中,也要重视学生各种知识的积累。例如近年来高考中让考生默写名家名篇中的句子,以及在高考中考查文言文中实词、虚词就是对学生平日语文知识积累的评价。但是,仅仅是积累是不够的,还需要将语文知识的积累转化为语文能力的拥有。语文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语文知识的积累不是目的,只是途径,通过积累语文知识,让学生有培养语文能力的可能性。高考中文言文翻译地考查既是对学生文言文综合积累的检验,也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
二、新课程背景下下高中语文课程评价的问题
当前我们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性质要求在对其评价时须体现质性和量化的统一,但现代语文课程评价过于偏重量化,加之语文课程中许多因素难以量化,显然偏重量化的语文课程评价是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定量评价成为主要评价方式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承担了比其他学科更重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其提供的文本本身就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表现着作者的追求。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决定了采取单一定量评价的方式很难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就会有所失衡。学生语文学习的体验和感悟是无法简单地通过定量评价来考查的。而当前高考改革依然是定量评价的方式,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努力程度、情感体验、素质形成很难再一份试卷上体现出来。
(二)终结性评价依然是普遍的评价方式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侧重于甄别和选拔。作为终结性的评价方式,高考是一块具有强大牵引力的磁铁,让师生将所有的语文学习内容指向高考。虽然需要通过高考来诊断学生高中学业成绩,但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无法通过终结性考试评价出来。题海战术的应试训练,使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富有诗意的、充满审美情趣的、极具震撼力的魅力,体验不到整体语感,使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偏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虽然已指出:“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地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但现行评价方式:高一、高二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高三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直至最后的高考,学生在考试上疲惫不已。课标提出的评价建议在现实中很难贯彻下来。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程评价对策
(一)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统一
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发展过程。定量评价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以选拔、甄别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需求。但无法展现定性评价所能考查的“质”的分析。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检验语文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要促进学生发展语文课程评价就不仅仅是得出一个客观准确的评价结论,更为重要的是将评价的结果以科学的、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学生,促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从而形成对自身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二)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统一
形成性评价是与教学同时进行的共时性评价,教学和评价相互交叉和融合,教师、学生互动和协商,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有利于及时地肯定学生的进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种新兴的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评价”,也称“档案袋评价”。它通过记录学生某一项学习任务从开始到结束全过程中主要活动的档案袋来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由于在实际中,评价方式的探索很难前进,因此找到适合全面考查学生的评价方式仍需要广大教育界研究者及第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反馈。
反思
课程评价的目的应该与课程的目的一致,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评价的起点正是对学生达成课程目标程度的考查,进而检验和反馈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好地为课程的实施服务。高中语文课程评价在未来将继续随着时代、社会、教育坏境的变化而变化,而高考在短期内依然会直接影响高中语文课程评价方式,而国家教育部也正在改革高考,相信未来会有更全面评价学生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杨启亮.制约课程评价改革的几个因素[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6-11.
[4]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李定仁,刘旭东.教学评价的世纪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1(2).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6
【关键字】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审美教育
诗歌是一种高度概括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载体。我国现代诗人何其芳曾经说过,诗歌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诗歌鉴赏能力方面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在高考中也经常会涉及到诗歌鉴赏的题目,很多学生平时因为积累不够,鉴赏能力不足,往往出现丢分的现象。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实现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突破。
一、提倡反复诵读,增强情景想象
反复的诵读诗歌是学习诗歌的基础,诵读诗歌是培养诗歌语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老师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中的韵味以及意境,诗歌写作的情景才能被学生所模拟出来。在进行诵读的时候,学生也会不经意间展开对诗歌的想象,还原出诗歌中所描绘的场面和情景,不断体会作者写作的心境。大量的诵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加学生对于诗歌本身意境美的理解。如在杜甫《登高》一文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泛读,语调中可以带着一些苍凉与沉闷,让学生感受到杜甫当时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苍凉。然后在乐曲的伴奏中让学生集体诵读诗歌全文,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写作心情。
二、注重日常积累,培养审美情趣
高中阶段诗歌鉴赏知识的学习要注重日常积累。首先,要注重要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派有相当清晰的认识,其次要注重对格律知识的学习,如词牌、曲牌等。同时,还要高度地概括和学习诗歌的特点,对诗歌高度的概括性、抒情性与形象性要有所认知。同时要掌握不同类型诗歌的基本特点。比如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切景语皆情语。咏物诗的特点是以物言志。边塞诗的特点主要是与当时时代的背景关系较大,展现着时代的风貌,所在边塞诗歌的理解上要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比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士的思念之情。咏怀诗的特点就是记事抒怀。咏史诗的特点就是作者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感叹,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时,阅读诗歌也是精神上的一种愉悦。对于诗歌美的欣赏在于对美的感受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审美,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欣赏诗歌上得到提高。如在李清照的 《一剪梅》中,诗词通过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典型意象来传达了词人比较细腻的心理情感。老师可以先把一些相关的文化常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 “回文织锦”“雁足传书”,一直就是寄托思念、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词中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与锦书无有,怎能不引发词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呢?“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情感难以排解的表现。
三、强化书面表达,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答题的时候,老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诗歌的题目、作者的风格以及注释等,这些往往暗示了诗歌的主要基调和大致内容,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潜在或者已知的知识进行答题。所以抓住以上三点,诗歌鉴赏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于一首诗歌也大致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是很多学生却很难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从以往阅卷的情况来看,老师也比较喜欢那些逻辑清楚、条理明显的答卷,所以书面表达的训练非常重要。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翻译等,让学生更加清楚文章的内涵和结构。在进行具体答题的时候,则需要训练学生抓住关键,注意其表达的语境,根据题干进行综合思考以防止片面化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总结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技巧。
高中语文应该将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纳入重点教学内容,诗歌鉴赏能力不仅是学生学好高中阶段语文的必备素质,而且是学生日后走向更高阶段学习的重要能力。诗歌作为文学的经典形式,学习好诗歌,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个人情操。作为老师,应该在学生诵读诗歌、诗歌审美方面以及书面表达和日常积累方面给予指导,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诗歌朗诵会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主办班级文学期刊,让学生进行诗歌投稿,对于优秀作品向一些专业诗歌期刊进行推荐,鼓励学生热爱诗歌,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超越高中诗歌教学的层次,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诗歌素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惠民.创造自己的优质教学经验――研辩式教学:一项教学经验[J].新课程(综合版).2009(05).
[2]田云春.教师同“教学经验之树”共成长[J].四川教育.2010(12).
[3]刘明昭. 浅谈如何积累教学经验[J].成才之路.2010(28).
[4]刘仕忠.采撷客家诗篇,品鉴乡土华章――高中语文诗歌选修教材之活动设计[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