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痛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痛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痛点

企业信息化痛点范文1

关键词:电力企业 信息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11.5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信息化已经成为各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力企业作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企业,其信息化的发展程度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推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成为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而发达国家的重要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便完成了信息化改革,因此,我国的电力企业同国外电力企业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电力企业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仍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无论是企业网络架构的建设,还是自动化办公系统、生产监控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的应用,都体现了我国电力企业近些年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仍处于局部应用阶段,决策支持系统、业务处理系统等仍需要进一步健全。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电力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推进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优化电力企业的管理机构。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信息的传递效率,简化企业的管理流程,既抑制了企业冗员和官僚作风的出现,也提高了企业的业务处理效率。其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企业的实时业务处理能力。最后,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通过对企业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可以使员工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更快捷地获取信息,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变的方法。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机构复杂,信息化进程缺乏系统性

电力企业的机构比较复杂,依据专业、职能等的不同分为很多机构,它们相互依托,相互联系。然而,在推进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很多部门都是依据自身的业务需求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而不同部门的系统之间则缺乏必要的联系,导致信息无法实现共享,业务的处理也无法协同。

(二)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起步较晚,因此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不同的电力企业应用的信息系统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信息编码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同时,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缺失也导致同一企业内部系统无法集成、资源无法共享。

(三)信息安全防护不当

虽然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系统都安装了防火墙等安全防御系统,但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漏洞,导致信息安全防护问题的产生。尽管企业的计算机终端设备已进行内外网分开使用,仍有个别人员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导致违规外联的情况发生;而企业内外网中部分系统或应用的用户口令过于薄弱也可能导致企业信息的泄漏;部分企业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到企业周边地区,容易被外人侵入等。

(四)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

受传统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的影响,很多企业管理人员无法适应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导致许多信息化系统无法正常地发挥功能,达不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三、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展望

信息化系统建设是电力企业与时俱进、顺应时展潮流的必然结果,也是电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尚存在很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且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展望未来,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应该从整合信息系统、确保信息安全、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以及建立信息系统仿真平台等方面进行发展。

(一)整合信息系统,消除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因此,消除信息孤岛、整合信息系统将成为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整合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系统,首先应该统一电力系统的通信网、数据网和信息网,以便加强企业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其次,要整合企业内部不同专业和职能机构的应用系统,对软件、系统等的使用进行统一规定,以便于系统的更新维护和人员的培养;最后,要对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不同系统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二)建立安全稳定的信息渠道

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电力企业要建立完善可靠的信息化系统,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企业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首先,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完善责权划分。企业应该依据工作需要、工作性质的不同,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安全知识和信息安全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同时,企业需要完善内部的责权划分,将责任和权利细化到个人,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其次,要对企业信息化系统实施多层防护,消除潜在隐患。要确保企业所使用的信息产品的自主可控,同时加强系统的防护措施,例如,细化防火墙设置、控制访问权限、实行定点访问等。

最后,企业要加强信息安全的监管。为避免资源的浪费,企业可以依据信息机密性的等级进行不同程度的安全防护隔离,同时,要加强企业网络的访问监管,严格控制一机双系统两网连接和非法连接外网现象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重要保障。建立完善的信息标准体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要建立统一的企业流程标准体系,为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系统的开发过程要实现标准化,无论是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信息编码的使用、数据库结构的类型等,都要实现标准化;最后,信息化系统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要统一,这样既方便对项目和产品进行评价,也可以依此进行性能对比。

(四)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仿真平台

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进行,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日渐完备,如何为企业培养一批具有一定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信息化人才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系统仿真平台正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而建立的。

信息系统仿真平台是在原有网络、安全、主机三种类型仿真建模的基础上,完成生产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灾备应急演练、桌面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的仿真建设,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运维人员进行培训、考试、竞赛等活动,为企业构建“持续培训、阶段考试、持证上岗”的系统化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促进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的规范化、标准化。除此之外,信息系统仿真平台还可以根据具体业务的需要,完善相应的工具和场景设计,以产品化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羡.浅谈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5):78-80.

企业信息化痛点范文2

【关键词】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具体措施

按照国网公司、省公司的统一部署,公司大力推进信息化SG-ERP工程建设,信息化工作已由大规模建设阶段进入“建设与应用并重,着力深化应用”的新阶段。为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信息系统应用,提升供电企业业务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化与公司发展的深度融合,强化信息化对“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支撑作用,促使供电企业深入分析信息系统应用中存在问题,以细化业务应用评价为保障,提升整体应用水平,推进深化应用常态化和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1.加强信息系统深化应用的目标描述

1.1加强信息系统深化应用的管理理念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深化应用总体工作安排,2013年重点开展地市(县)基层单位深化应用综合治理工作,以质量为深化应用前提,持续开展深化应用并实现常态化。为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我公司信息系统应用,实现信息化与公司发展的深度融合,强化信息化对“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我公司围绕“建规范、抓基层、强治理”的工作思路,推进本部和基层单位深化应用对标体系,持续提升信息系统实用化水平。

1.2 加强信息系统深化应用的范围和目标

通过细化指标管理,全面推进公司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工作,实现公司所属各单位ERP、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主要信息系统的实用化,以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为导向,打造坚强信息服务支撑技术,全面提高企业的专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

1.3加强信息系统深化应用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通过强化各项管理举措,全面推进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工作,提升各项信息系统应用指标,具体指标及目标值如表1-1。

2.加强信息系统深化应用的主要做法

2.1 建立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工作组

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工作组:成立由信息化管理部门、各业务部门领导和专责组成的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工作组,各部门职责如下:

信息化管理部门:

(1)负责深化应用的综合组织和总体推进、跨部门工作的衔接和协调,并对业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2)负责制定信息系统深化应用管理办法和提升方案。

(3)定期编制并印发信息系统使用情况月度通报。

(4)定期组织召开深化应用工作会议。

业务部门:办公室、财资部、运维检修部、营销部、安全监察质量部、物资供应公司等业务部门

(1)各业务部门发挥主体作用,负责相关专业应用的管理工作。

(2)负责提出各自专业信息系统深化应用的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

(3)明确专人负责指导、督促终端用户对系统的使用,负责统计系统应用情况的相关数据,同时负责解决各单位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4)根据信息化管理部门要求定期报送月度通报相关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分析和提升措施。

(5)负责将负责系统应用责任分解到各单位,协同信息化管理部门加强对基层单位应用情况的指导、培训、交流、检查、统计、分析和考核。

2.2 强化深化应用指标分解和落实

年初,根据省公司制定的业务应用指标考核体系及我公司实际业务开展情况,将业务信息系统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应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

2.3建立三级信息系统深化应用网络

建立信息化管理部门、业务主责部门、基层单位三级信息系统深化应用网络。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深化应用的综合组织和总体推进、跨部门工作的衔接和协调,并对业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财务、生技、营销、物流、安监等业务主责部门发挥主体作用,负责相关专业深化应用的各项管理工作。各基层单位根据拆分的指标和各业务主责部门提出的要求,做好本单位的深化应用工作。

2.4 常态化开展信息系统指标分析和评价工作

(1)公司建立深化应用联动机制:与省公司沟通确定信息系统专项联系人,并及时沟通考核指标变更情况,针对调整指标与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制定相应的提升措施。

(2)定期开展指标分析和通报工作:每月20日统计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对存在问题的指标及时预警,提醒业务部门对预警指标进行关注并整改。次月月初编制《业务信息系统使用情况月度通报》,对上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预统计和分析,对未达到目标值的指标及时制定切实有效的提升措施并尽快落实整改。

2.5 开展县级单位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工作

根据省公司重点开展地市(县)深化应用综合治理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县级单位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工作。通过广泛征求各系统主责部门意见,确定两个县级供电公司作为我公司“试点县”参与全疆信息系统深化应用排名。制定一对一“试点县”帮扶计划,即一个专责对应一个“试点县”开展专项提升工作,并制定倒排计划。

2.6 完善考核机制,细化考核标准

将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工作纳入公司《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基础条款中,明确信息系统考核标准,加大了对系统深化应用工作的考核力度。通过严肃的考核和积极的宣传,以实现促进各项指标提升的目的。

2.7积极开展培训,巩固基础、提升应用水平

建立长效的信息化培训机制,提高业务应用人员操作技能,规避人员变动导致的业务工作无法延续的风险。按照评价指标与业务需求开展各类培训,有效地促进各类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

3.评估与改进

3.1评估

为保障推进深化应用工作扎实有效,理顺各级信息推进工作机制,公司建立了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同时将考核指标细化分解,明确了各项指标的标杆值,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每月各业务部门对未达到标杆值的指标进行重点分析。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有效落实,公司信息系统深化应用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信息化管理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3.2今后的改进方向

信息系统深化应用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在深化应用工作推进过程中,还需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1)进一步拓展、延续信息系统应用工作 积极开展各类业务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培训,将深化应用工作延伸至各基层单位、班组、县级供电公司每个岗位,提升各专业人员信息系统深化应用意识和应用水平,形成全员参与深化应用的良好局面。

(2)充分发挥各业务主责部门的主导作用 积极引导各业务主责部门从专业管理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梳理各专业深化应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规范各类业务操作,推动开展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切实提升业务信息系统实用化水平。

企业信息化痛点范文3

【关键词】煤矿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一、我国当前煤矿企业引入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必要性

伴随着当前世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信息化已经逐渐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产与生活的各个角落,煤矿企业的生产也不例外。可以说,我国的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系统管理转变的进程中,并且这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工程。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矿企业都基本上处于一个发展比较缓慢的阶段,这其中不仅有技术方面的因素,而且也有历史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的煤矿企业同其他行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尽管我国当前煤矿企业在同国际化接轨的进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所面临的国际化市场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基于这一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引入到煤矿企业中来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是不可或缺的。

二、我国当前煤矿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对于我国当前各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于管理模式落后的煤炭行业更是不容小觑。最近一段时期以来,财务信息化系统在煤矿企业中的运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笔者认为,煤矿企业在引入财务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煤矿企业当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尚不明确

煤矿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行业,其整个生产运营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及产品的销售等流程涉及面非常广,而且煤矿企业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在整个企业运营过程中各个链条之间的衔接性并不是非常清晰。基于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目标不明确目前是制约我国煤矿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对于资金链的控制能力以及相关风险的防范能力尚显不足

由于我国历史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煤矿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关于企业资金链的管理方面。我国煤矿企业在资金运用过程中的牵涉链条较多,并且资金投放与收回的周期也比较长。与此同时,我国煤矿企业在针对资金运用的风险防范能力也比较薄弱,不仅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也不利于煤矿企业的整体安全运营。

(三)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尚不完善

煤矿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对企业在某一确定时期内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益型以及正确性进行评价并予以监督。所以说,在煤矿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性以及共享性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目的的关键环节。但是,我国当前煤矿企业的财务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却仍然不太完善,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作用的积极发挥。

三、关于煤矿企业完善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部分分析的我国当前煤矿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煤矿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循序渐进的推进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对于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设,要本着切实有效的原则,进行循序渐进的建设。对于这其中的各项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工作复杂且漫长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是涉及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运行管理实际效果的关键内容,其建设过程中的工作效果不仅仅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改革过程中的各项措施是否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也同样关系到煤矿企业当前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二)明确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设计

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要素主要分为:信息、效率、可靠这三个方面。首先,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建立在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收集上的,财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速度是能否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目的的关键所在。所以说,建设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首要目标就是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收集工作进行明确的设计,建立完善的精确的信息收集、上报、整理系统,这对于煤矿企业建设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根据计算和整理所得财务数据对企业的经营效果进行评价和决策支持。所以,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结果的可靠性就应当受到高度重视。如何确保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快速可靠,这就是在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推行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关键所在。

(三)信息化工作的细化

对于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设,要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对其进行工作的细化。对于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我们首先应当对其设置一个企业财务的总账模块,并且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其他模块都要以这个总账模块为中心进行建立,主要处理记账凭证输入、复核、输出、一般明细账、会计报表、分类账及结账等环节。这一模块的建立可以有效的保证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高度一致,为企业领导者选择适当的决策方案提供现实的依据。精细化管理也是我国最近几年来开展比较广泛的一项改革,笔者认为这项改革可以同煤矿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煤矿企业开展财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考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对煤矿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进行细化和直观化,并对于各个单位和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分别记录。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在煤矿企业中不断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准确、高效的开展,才能够为煤矿企业资金渠道通畅、资产有效运营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当前煤矿企业在使用财务信息化系统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我国煤矿企业的管理者以及财务工作者应当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立足自身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将财务信息化系统管理能够真正为企业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煤矿企业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绍伟.加强财务管理,减少资金浪费——以煤矿企业为例[J].中国外资,2011(02).

[2]龚敏.论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以机制保稳健靠管理增效益[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

[3]余美龄.新形势下加强国有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10).

企业信息化痛点范文4

关键词:协同创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模块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260-03

一、引言

目前,国内外对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已有了一定的研究,探索出了一些校企协同的新路子和新方法。在研究校企协同的文献中,绝大多侧重于研究校企协同的意义、校企协同的原则、校企协同的困境(问题)、校企协同的政策建议等等。这些极大地推动了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实践,但是对于更深层次的课程体系协同以及如何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协同的良性循环等,都缺乏更多的系统性探讨,对具体某个专业基于协同创新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方面的探索尚不多见。

从课程体系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西方国家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课程体系建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一直处于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的状态。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国内和国外都在克服学科体系中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弊端,都在试图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涉及的知识为核心,将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进行高度整合建立适合时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思路就是按专业设置职业基础课程模块和职业方向课程群模块,并根据技术变化和市场对各职业方向人才的需求情况,动态修改、增加或减少部分职业方向课程群模块。模块化课程体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开发理念,适应学生因个体差异性、自主性对课程的要求,满足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作为人才培养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微观层面看,它是一个“教育系统”,需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从宏观层面看,它又是一个与产业相联系的“社会系统”,需要行业的指导、企业的参与。因此,需要校企双方协同人才培养理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统筹协调相关课程资源,共同开发形成一个适宜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开放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的现实意义

1.协同创新是当前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2011年4月24日,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启动了“高等院校创新能力计划(2011计划)”。作为高等教育生力军的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协同创新成了当前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

2.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研究,是落实“五个对接”,提升专业服务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十二五”时期,国家“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据调查,目前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中端人才需求量大,低端人才需求在萎缩,高端人才需求在逐渐增加的趋势。未来几年,随着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升级与高端化发展的需要,对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符合这一要求,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需要进行改革,但改革不是孤立的改革,需要学校同行业企业等主体协同创新进行改革。因此,必须依靠协同创新,引领多方合作,通过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入研究和具体落实,才能真实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3.探索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为高职工科专业拓展专业建设思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目前高职院校在合作培养人才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脱节,合作主体找不到利益相关的结合点,人才培养协调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定位不紧密。因此,把握“协同是方法,创新是手段,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目的”这一协同创新的精髓,深入探索基于协同创新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已成为今后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思路,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三、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主要工作集中在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方向课程群模块的校企协同建设方面,其主要建设步骤如下。

1.校企协同成立校企协同及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校企协同及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平台中,深入研讨获得人才市场、学生就业和行业企业现状,并总结出表1所示的东莞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方向,每个职业方向典型的工作任务以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2.设计职业方向模块。确定每个职业方向模块所开课程,确定职业方向模块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制定出表2所示的职业方向模块、开设课程和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构建课程体系。将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方向课程群模块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四、结束语

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符合当前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体现了高职的办学特色,吻合了国家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中提出的“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精神,是对多年来教学改革实践工作的提炼,是传承中的创新,为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肖炎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三元学分制”模块化课程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7,(17):20-21.

[2]李昌,包新华.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5):94-95.

[3]刘继平.高职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8,(1):46-49.

[4]刘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技术路线[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34):45-48.

企业信息化痛点范文5

【关键词】 欠费管控 欠费诊断 智能化

一、电信欠费智能诊断系统应用背景

随着电信产品业务的规模发展,大量的通信用户出现高额欠费、恶意欠费、离网行为,通信用户的欠费离网率将呈上升趋势,并且产生大量坏账,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到电信企业的资金周转和通信事业的健康发展。电信欠费缺乏有效的、系统化的管控手段,因此,运用欠费智能化诊断系统,对用户欠费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维护企业经济效益,是电信运营商企业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欠费智能化诊断系统定位

(1)经营分析部门专题分析辅助分析平台、固化分析思路平台。(2)深化数据应用,支撑企业服务能力提升,离网分析支撑。(3)统筹部门强化发展质量类、发展效益类分析。(4)覆盖省、市、县,配合业务部门做到欠费可管可控;实现欠费由分析型管控转向欠费执行过程跟踪管控,与欠费催缴生产流程互动,实现闭环管理;欠费日常运营管理规范化和例行化,提供常态化管理手段。(5)诊断分析报告全面应用于智能化、通过指标诊断加强分析的应用、加强回归分析、计划监测、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的应用、加强智能监控的智能性。

三、欠费智能化诊断系统设计

(1)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智能欠费诊断系统,以电信企业数据门户(EDW)为基础,通过ESB(企业数据总线)实现与智能欠费分析平台的通信数据的整合,通过ETL(数据提取、转换和加载)并经过分析解析实现数据层面的展示。

(2)系统功能模块划分如图2所示。

欠费智能诊断系统功能模块化,将程序划分成若干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完成了一个子功能,再把这些功能模块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来满足所要求的整个系统的功能。

四、欠费智能化诊断系统功能

(1)运营监控:汇总归纳各单位欠费的主要原因,从预防线(内容包含:①新增用户即欠费;②预存自动冲账不足;③疑似虚假发展严重;④高危套餐严重;⑤资料不规范情况严重)、管控线(①信用额度异常;②未及时停机;③异常返销;④用户满意度等)、催缴线(内容包含:①语音提醒和催缴;②网络无忧和C进铜退欠费;③大额账户当月欠费回收率;④托收账户欠费等)、清欠线(内容包含:①坏账预警回收;②红名单欠费回收;③专线和电路欠费;④大账龄欠费等)四个方面设计预警监控指标和监控阀值,进行预警监控,帮助各各单位查找导致欠费坏账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措施。

附:某单位某月运营过程监控得分(如图3所示)。

(2)运营分析: 固化了欠费日常管控与分析的常态化报表(日报、月报、清单),支撑各各营销单元欠费管控、分析、派单的需求,避免每月手工取数。

(3)派单评估:对欠费诊断系统中各预警监控指标的清单进行针对性派单,分析欠费用户派单催缴后的回收效果。

(4)诊断报告:按周期自动生成诊断报告,报告采用指标模块形式搭建,模块可收起和展开,使用者可根据需要查看关注指标,也可在此基础上定制省、市级报告输出内容。报告输出提供导出和打印方式,提供水印功能,以文字、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现。

欠费智能诊断系统通过图表方式对监控指标进行了直观展示,对指标口径和取数脚本进行统一说明,避免因指标口径及取数方法理解的差异造成分析数据不一致的问题,让各单位迅速找到自己的短板进行改进。

企业信息化痛点范文6

维度之一:从产业革命维度来说。我们经常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产业革命;同时又说,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形成了历史性的交汇。其实,以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与产业、社会变革的交汇,这就是信息革命。产业革命或者说产业互联网的变革有四项具体任务:一是推动农业智能生产;二是推动工业的智能制造;三是促进服务业上线升级;四是使用网络与数据来协同一、二、三产业的生产、制造与营销,以满足客户对产品与服务的个性化订购、多样化定制的需求。

维度之二:从满足各类企业信息化应用需求的维度看。用信息化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是信息革命亦是产业互联网的使命。具体任务:一是大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改造;二是比重占大头的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三是农村企业与客户的信息化应用。由于大企业多数在城市,自身信息化基础好、人才多,信息化应用问题相对容易解决。难点与主要任务是占企业总量99%的中小企业与在农村企业及其他客户的信息化。产业互联网如果不在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与农村企业及客户的信息化上下功夫,就可能没有抓住大头,没有抓住根本,就可能不接地气。

维度之三:从信息化应用供给的维度看。集中的焦点是紧紧围绕产业革命、中小企业与农村企业客户这两个信息化应用需求的维度,来着力提高信息化的供应能力与水平。具体任务:一是加强创新,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提高整体供给能力。二是大力发展信息工程设计与信息工程及服务业。从诸多实践总结中,我体会信息工程产业是企业、单位投资类信息化应用模式创新与信息化应用推广的主力军;互联网企业则主要是消费类信息应用模式创新的主力军。当然,这两者之间不是一成不变的。互联网企业亦可以转型为信息工程类公司企业。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深化讨论。在我们极为注意个人消费的个性化之时,我们是否亦应该关心企业、单位投资类的信息化应用消费的个性化呢?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单位必须要有个性化的信息应用投资消费的模式。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解决产业信息化的应用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各类信息工程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模式创新、应用推广与对传统企业的技术改造的供给能力。三是积极推动大众创新创业,推动大数据系统应用、跨界应用的模式创新与企业业务云平台创新,不断提高系统与平台类信息化应用的供给水平。

我觉得,上述三个维度带来的任务与难点的破除,是产业互联网与研究信息化的人们、专家、企业需要共同合作、共同破解才能完成的任务。我相信并期待有更多更好的破解之策、完成上述任务之法。

信息革命的机遇是全球的机遇,更是中国的机遇、浙江的机遇。浙江省是工信部2013年批准创建的全国首个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省委省政府与各地抓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及其应用认识早、抓得亦比较早、抓得比较扎实,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初步成效。许多企业已开始探索利用互联网走转型发展之路,今天将发言的吉利集团、报喜鸟集团、慈星股份、鼎美吊顶等就是这类企业的代表。

过去五年,浙江还启动了利用信息化推进产品换代、机器换人、生产换法、商务换型、管理换脑工作,还启动了培育工业信息工程公司的工作。因此,传统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智能化技术改造广泛开展,机器人用量占全国的11%,成为全国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省份;信息化对各类产业、企业的应用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力太科技、陀曼科技、集控科技、恩大施福等工业信息工程企业茁壮成长,可以说它们又形成了浙江的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