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范文1
绪论
韩国虽然只有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是亚太经合组织创始国之一,同时也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之一,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创造了“汉江奇迹”。发达的科技是韩国经济持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根本原因,电子科技产业一直都是国家的龙头产业,每年由电子产品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些年电子产业信息化的发展,更加推动了韩国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
1韩国电子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现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韩国作为科技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科技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技的前沿性也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强国目标的提出,更是使韩国的经济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韩国的信息化建设萌芽于上世纪中期,随后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变革,直至本世纪初才逐步趋于成熟。虽然韩国的信息化建设历程较为缓慢,但是发展质量较高,目前该国的信息化管理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极大的推动了各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电子企业来说,更是为其发展注入了一针“增速剂”。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提高了电子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此同时产品质量更高,韩国电子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两个方面。
1.1信息化管理在电子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对于传统的电子产业来说,一般采用的生产模式是半机械化生产或人工生产,对于人力的依赖性较大,而又由于韩国人口较少,劳动力成本较高,这就促使电子产业总的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而且生产效率较低,所以,在实行信息化管理以前,韩国的电子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一直不强。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韩国政府逐渐意识到信息化管理对社会生产的有利影响,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信息兴国的主张,大力扶持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电子企业也紧抓这一时代潮流,在生产中逐步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电子生产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产品的信息化。这主要指在传统的电子生产中加入一些新兴的工艺,增加产品的使用性能,从而使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实现更多的功能,从而具备更高的价值,提高产品的利润。第二,实现产品设计的信息化。传统的产品设计需要设计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手工绘图,而且修改起来较为麻烦,而信息化的设计利用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极大的提高了设计的精度和效率,而且更加直观,修改起来也比较方便。第三,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在现代电子产品生产中,企业应用了大量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促使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且随着生产管理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生产自动控制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各种自动管理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1.2信息化管理在电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韩国的电子企业一般规模较大,人员较多,企业内的组织结构较为复杂,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较为困难。电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般涉及的内容较多,不仅包括传统的人员招聘、选拔、职位的分配等基本的活动,还包括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的管理以及员工的培训等多方面的工作,所以管理内容较为繁琐。而且对于人力的管理一直都是十分困难的工作,需要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另外,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一直都是电子企业领导层所面临的难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较为落后,所以管理效率较低,而且管理的内容也不全面,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电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题,不仅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而且管理方式更加多样,也更加趋于人性化。对于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主要采用开放式的管理方法,促使管理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能够通过电子信息系统构建网络化的管理方法,从而实现员工与管理层的直接对话,企业领导能够及时根据员工的意见调整发展方案,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另外,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能够利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对企业人力变动信息的及时更新,自动记录与人力管理有关的工作,合理的对人力资源进行分配,促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发挥更大的功效。除此之外,信息化的管理方法能够将不同的人力资源类型进行自主的划分,针对不同的管理内容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案,该举措极大的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而且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
2韩国电子企业信息化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韩国电子企业的生产效率,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发展,促使韩国的电子产品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更强。近些年,有不少的韩国电子企业不断进入国际市场,不仅给其他国家的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更加方便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深入学习。通过对韩国电子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现状分析,从中得到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启示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2.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符合国家政策的规定,韩国电子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之所以取得较大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抓住了政府“信息兴国”的政策,能够坚持国家方针的引导,积极发挥政府对于企业发展的主导作用。韩国政府在上世纪末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大力扶持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信息开发的投资力度,积极鼓励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背景。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也要积极学习这一经验,坚持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国家政府应继续提高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度,加大对信息产业的资金扶持,鼓励企业积极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同时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力度,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管理相关工作,从而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稳定的环境,推动国家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
2.2充分调动电子企业的力量
通过对韩国电子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可以发现,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只是处于引导地位,而真正发挥功效的则是电子企业,即企业才是实现信息化管理,推动信息化改革的主体力量。韩国电子企业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进行创新,从而使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要想提高一个国家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水平,应当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电子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性。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电子企业的税务及加大对企业信息化改革的投资等措施来引导电子企业的发展,为电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积极的环境。另外,企业自身要积极主动引进先进管理方法,密切关注电子行业的发展,积极学习其它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自身发展的现状加以改进,从而使信息化管理方法更加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最后,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企业才能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电子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2.3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在现代社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是人类作用的结果,人在社会发展中永远处于主导地位。而对于企业来说,拥有先进的人才储备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最重要的条件,韩国企业就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引进,这也是其发展一直处于先进水平的原因。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为电子产业打开了巨大的国际市场,同时也是的企业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然大量需要具备较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人才。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对先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首先,对于政府来说,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鼓励高校设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专业,从而为社会培养专门的人才;其次,对于企业自身来说,要加强对先进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另外,要加强对员工的日常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为优秀员工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从而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企业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鼓励员工进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学习,对于个人能力强、对公司贡献较大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经济奖励,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他们自觉进行自我完善。而且对于企业来说,良性竞争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可以通过竞争机制来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从而使他们发挥最大潜力,为企业贡献更多力量。
3结论
在政策的推动下,信息化管理在韩国电子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信息化的管理方法不仅提高了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了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历程,推动了韩国电子产业的变革。积极学习韩国电子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对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引进和学习,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这些举措都是逐步提高电子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各国电子产业的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胡广翔.韩国信息化的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0(2):63-68.
[2]李锡祚,姜云玲.韩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趋势[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4):62-64.
[3]庾晋.韩国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J].信息网络,2003(7):12-15.
[4]李淑华.韩国信息化建设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0-96.
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范文2
【 关键词 】 信息;信息管理;信息安全;身份识别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the Research of Data Security
Zhang Ying-shi
(Northeast China 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5 Branch HeilongjiangHarbin 150080)
【 Abstract 】 To realiz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current enterprise development, whil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afety construction. Starting from the actual demand of design institute data appli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ated technical means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information. Scientific and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lated technology of combining the management mode of solve the enterprise security problem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 Keywords 】 information;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identification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各个企业需要处理的数据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长。企业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仅仅依靠孤岛式的管理方式是无法对其实现科学而高效的管理的。当前,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然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标志,各企业都结合本企业实际生产状况建立了适合本企业的信息管理模式。这些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一个令诸多企业管理者头疼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模式下的信息安全。因此,如何确保日常工作中的信息安全,就成为信息管理者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2 信息安全现状
2.1 信息数据的类型
从信息管理的角度来看,日常生产包含了多种类型的数据。首先也是最主要的,是院内设计和生产部门形成的各种文件,主要由设计形成的图纸、保密的合同、以及未公开的各项试验数据等组成。其次就是财务部门日常工作处理的数据和形成的各种报表文件,这类数据和文件对安全性要求极高,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访问。最后一类数据是由院内各种网络应用程序产生的日志文件,其中包含了员工对数据访问的历史记录,以及在各种应用软件上的网络访问活动等。
上述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都严重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可见,确保院内数据的安全,首要问题就是解决院内计算机应用和网络系统的安全。目前,影响院内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
2.2 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有害的软件程序,其短小、隐蔽,但能给计算机系统带来较大的破坏,因而成为当前计算机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一台感染了病毒的计算机,轻则出现应用软件运行变慢,甚至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严重时将导致操作系统崩溃、重要数据丢失;最为极端的情况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可能被一些类似CIH的病毒破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看似小小的病毒,瘫痪的却是整个计算机系统。
2.3 软件漏洞的威胁
随着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变得越来越大,日益复杂的软件开发框架在满足了终端用户项目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目前,操作系统软件补丁层出不穷,隐藏在各种应用软件中的后门更是比比皆是。软件本身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漏洞给用户数据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非法用户利用漏洞获取合法授权用户的数据访问权限,从而导致数据的篡改和丢失。
2.4 网络攻击的威胁
与计算机病毒相比,网络攻击的最大特点就是发动者带有明确的目的。也就是说,网络攻击从开始就设定了攻击对象,而被攻击者只有在意识到自己遭受了攻击后才开始实施补救措施。除此以外,网络攻击的范围更广,其攻击对象不仅是单台计算机,而且包括了整个网络传输系统设备。对网络设备攻击行为不但会导致网络传输的拥塞,拒绝服务攻击还可导致正常的Web服务请求无法完成,最终导致网络瘫痪。
3 信息安全的实现
3.1 管理制度与技术手段的结合
对于利用网络进行分布式数据处理以及远程数据传输的用户来说,确保信息安全首先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没有相应管理制度保障的信息安全是无法实现的。其次,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依赖于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管理技术,脱离技术支持的管理是无法有效进行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守护信息的安全。
信息安全管理的对象包括了信息数据的创建者和使用者,信息数据本身以及完成信息数据存放、处理、传输的设备。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应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解决信息的访问控制机制和监测机制两大问题。前者指对用户数据以及相关访问用户进行的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后者则是为了保障网络系统正常运行而采取的相关技术手段。
3.2 建立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
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是数据,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的前提是对院内不同部门的业务数据进行安全等级划分,同时对相关人员的数据访问限定不同级别的权限,杜绝非法授权访问,从而避免重要数据被篡改甚至丢失。
管理制度中另一个问题是对联网设备进行审核。依据接入网络中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不同密级,管理员采取相应的联网方式及保密措施。特别是对涉及财务数据的计算机,严禁一网两用,一定做到专网专用,实现物理层的隔离。
定义了数据的安全级别以及访问权限,管理制度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是信息安全的监测。为了保障网络的正常使用以及发生安全事件后的行为追踪,管理人员除了日常的实时巡查外,还需配置相关软硬件来记录数据以及网络访问的历史记录,做到数据访问有据可查。
3.3 管理制度实施的技术手段
目前,比较流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都对数据安全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在基于Windows域构建的数据共享网络中,文件系统和域访问机制实现数据的安全性。数据作为软件系统的文件,管理人员通过对文件设置完全、可执行、只读、无任何权限来设定文件的安全级;域上的用户通过分配不同的权限来实现对数据的安全访问。这一安全访问机制较好地解决数据能不能被访问,以及可由谁来访问的问题。
对接入网络的计算机,用户通过交换和路由设备实现对网络数据的访问。管理人员一方面利用MAC地址的唯一性,在绑定PC的MAC地址与交换机物理端口的基础上,实现接入用户身份确定。另一方面通过防火墙配置的IP地址访问列表来限定不同用户数据交互的访问权限。特别是对和外网有数据交互的网络应用,利用加密的口令认证技术和VLAN技术实现内外网交互的身份识别,确保数据使用安全。
在互联网中,各种网络攻击事件时有发生。院内每台计算机安装的防火墙和网络中心的入侵检测设备可有效降低这类危害,二者分别从计算机用户和网络管理员方面为数据提供安全屏障。特别是位于网络中心的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测并记录网络设备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访问,可及时向管理人员报警。对已发生的网络攻击事件,入侵检测系统的日志文件提供外网用户对内网的访问记录,管理人员据此分析攻击来源以及攻击类型,了解网络存在的隐患,进而通过制定相关措施增强既有网络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如何确保开放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企业信息安全的实现,不仅依赖于本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还与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企业内部相关软硬件设备的配置密切相关,只有将科学管理方法与先进的管理技术进行科学整合,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宝奇.企业信息管理技术探索与实践[J].科技向导,2013(17):282.
[2] 杨丽.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现实管理结合[J].科技信息,2013(17):105.
[3] 徐岩.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防范措施研究与探讨[J].科技传播.2012(02):151.
[4] 张兰兰.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及对策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8]:43-44.
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范文3
[关键词]建筑企业;招投标管理;信息化研究
[DOI]10.13939/ki.zgsc.2017.15.148
1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1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降低诸多环节的成本。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促进企业管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是企业降低成本、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2)增强市场应变的能力。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增强企业应变能力的“加速器”。
(3)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企业提高决策水平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数据的真实性,而会计信息及其他基础数据的失真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的“老大难”问题。通过管理信息化,可以避免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落后和混乱等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失真。
(4)堵塞采购、销售等环节的管理漏洞。当前企业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依然是采购、销售等环节的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业务透明化、管理程序化、监控高效化,有效地堵塞了这些环节的管理漏洞。
(5)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要实现组织管理扁平化,就必须以管理信息化为支撑,打破传统管理的局限,建立精简的组织机构、再造业务流程,为企业建立快速反映市场变化的机制。
1.2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1)在信息工程技术方面。我国863/CIMS示范工程经过十多年来的推广应用,已为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宽带网等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
(3)在企业应用方面。近年来,通过会计电算化及办公自动化的实施应用,计算机的应用已在企业得到相应的普及,并能够运用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信息,开展计算机辅助管理。
(4)在软件开发方面。软件行业的快速成长和管理软件的日趋成熟,也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创造了条件。
2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从建筑企业应用方面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观念落后是制约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首要因素。相当多的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只是把它看成纯技术性问题,投入不足,使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难以迅速推进。另外,当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进行深层次变革时,有些企业领导缺乏对现有利益格局调整等重大问题进行变革的决心。第二,企业对实施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一些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期论证不充分,盲目开始建设,导致后期体系混乱、难以兼容,反而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严重阻碍。第三,企业人才匮乏,特别是既熟悉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第四,部分企业缺乏评价软件公司的能力,θ绾窝袢砑感到迷茫。还有一些企业在是自主开发软件还是购买软件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拖延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 从软件公司方面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企业软件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公司规模偏小,经验积累不够,目前国内一些软件厂商提供的软件功能尚不完备,系统间的集成能力较差,产品开发工程化较弱,对企业的普适性尚待提高。在实施管理软件过程中,有的软件公司为抢占市场过于迁就企业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固化了企业原有的落后流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做成“交钥匙工程”,必须与企业一道进行一定量的二次开发,但有的软件公司却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顾企业的实际,推销软件,只求一卖了之,疏于系统的服务。国外管理软件则存在本土化不够等问题,其软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实施难度大,刚性强,变通性差,费用高昂,同时服务人手少且流动性大,使得售后服务不够及时,一般企业很难承受。
2.3 从社会环境看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企业管理落后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管理的巨大作用了解不够,观念普遍落后于企业管理创新的探索和实践,缺乏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引导。二是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不多,专业从事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或监理的机构太少,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认证标准和实施监理制度,项目质量无法衡量,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实施过程中的纠纷较多,工作效率低下。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三是政府的政策支持不够。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大,收益大,同时风险也大,需要各方面的全力支持,政府应当制定鼓励性的政策措施,加大在技术、资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2.4 从信息安全方面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信息化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增强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它也使得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在应用信息技术以前,企业的经营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通常以纸介质的形式保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发生了信息安全事故,通常易于恢复,成本也较低。而在信息系统下运行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通常集中存放在数据库文件中,这种数据管理方式在提高企业数据处理能力的同时,如果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也更容易使企业信息被破坏或窃取。针对信息安全软肋,别有用心者可能利用病毒感染、黑客攻击或者企业内部管理的漏洞等方式对信息进行窃取或者破坏。企业信息一旦被非法窃取或遭到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可能是无法估量的。
3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3.1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
人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建设、应用、维护信息系统的人,决定于人的素质,决定于企业是否有一支高水平的队伍,而不是一两个人。因此,企业在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下大力气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知识的、有战斗力的信息化队伍,企业只有具备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和高品质的信息系统,这才是真正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
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范文4
关键词:信息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信息化
一、企业信息管理机制
企业信息管理由信息管理、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在企业信息管理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它们都是双向的,由于组织管理的差异性和运行过程的不同,不同的流动能够变为主流。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管理的制定是根据企业管理、技术和经济上的三个可行性为基础来制定的。
1.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用于对企业经营相关性的描述,例如企业经营目标的相关性,商业环境和市场经济的相关性等。信息系统通常与企业的规划密切相关。信息系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产品发展、产品特征、生产规模、企业文化、竞争对手状况、管理者观念等因素影响。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协调和处理,进而影响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以企业的发展为基础,既包括了短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又包含了长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的有效衔接,是企业行之有效的系统资源。然而,企业信息系统自上而下的观点是从分析企业发展的机遇、现存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可用资源中得来的。
2.信息管理。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管理运行控制等企业行为和特征通常用信息管理来描绘,因此企业的信息管理与企业的战略层或者最高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一方面,信息技术产生的决策决定了运行的范围和路线,因此对于公司的运作方式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信息管理包含了信息在企业不同部门或者机构的运作,包括在信息技术相关的部门的运营。总而言之,企业信息管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信息管理可以对企业的各部门进行评价,并确定部门的职能;信息管理还可以明确或者评价部门界限、员工职责等。
3.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概念比较广泛,不仅包含了计算机环境设施,还包括通讯、信息系统等各个部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策划和运行都是涉及多个部门的,不仅要考虑各部门的限制,还要考虑供应商安全、客户关系处理和企业市场拓展等因素。信息技术同样与数据有关,如数据流程的设计、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利用及价值分析、数据的可用性与安全性等。在我国,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发展,但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信息系统数据传输问题、数据共享问题、数据的特点和用途等方面的认识没有清晰的理解和责任感。企业在信息化项目投资之前需要搞清楚项目的重要性,项目实施所带来的高速而巨大的组织和管理的效益,以及管理企业IT部门的机构与IT部门在处理项目的技术结构和执行有关政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企业信息管理的建设与实施,不仅仅是在业务流程重组任务中的一个技术升级和系统更迭问题,而且还属于企业的整体经营范畴。企业的经营与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所形成的一整套战略包含了企业的系统集群、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制造过程、信息需求和商业需求。
二、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体系
在企业信息化实施阶段,企业的IT部门所采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与企业的整体商业目标相结合,制定一个计划过程结构模型是非常必要的。该模型决定着企业实施信息化运用的效果与程度,该模型是建立在两个级别尺度上的。首先,采用自上而下的(IS)方法,全面了解公司的组织机构建设,设定各个部门的级别,分析企业现在的经营活动、实力、优势与劣势、企业的外部运作环境、企业文化、组织功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生命周期等因素。其次,在企业CIMS总体规划的指引下,理解企业组织目标,要求企业的执行部门将项目的目标与实施结果做明确的界定,避免对整个项目及其所有的待实施系统的模糊说明。第三,企业信息化项目预测定为1~2年较为实际,要求CIMS运行系统支持企业级别的管理范围。尽管有的部门可以在实施过程中提供许多平行的方案(如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并行投入等),但在企业理想的环境中一个平行的项目实施活动必须考虑人事、市场化、财务等方面的作用。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体系有:产品管理系统、企业运作管理系统、产品设计开发系统、物流控制系统和制造控制系统等,如图1所示。
三、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法
企业在实施信息管理化过程中要符合并支持企业长期的经营目标,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信息管理的实施意味着企业的经营成本效用的良性循环,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企业长期平衡投资的基础,是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公司经营过程中,信息化的实施是企业的长期行为,但也允许短期的,这取代于系统的规模与技术层次。在实施信息系统过程中涉及三方面的因素:①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IM的组成部分实施目标与作用;②实施小组自身需要具备实施过程中所需的IM、IS及IT技能,这将使项目发起者的思想与最终计划的接受快速进入实施状态;③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随时强调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技术与管理问题,同时强调一个系统的实施与其他已经存在应用系统的投资相关的风险等因素。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重视分析信息技术的“离散”特性,如数据模型、数据流分析、数据挖掘等,它们可以提供CIMS规划的输入结构。因为数据模型在企业的产品发展范围和客户基础上的服务关系中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有用的理论观点,这将适合产品的高层次考虑和IT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要根据企业信息化设计规模、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IM部门及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企业员工的系统操作水平等因素进行具体的实施方案的推进。企业长期的IS运行状况要把握正在发展的项目阶段的目标,密切注意在应用工具的选择上,随着时间将会有技术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因为,信息时代IT、IS引进的速度与商品价格的变化是难以预料的,软件系统的交货时间及其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
随着中国进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具效益的投资项目,它具有推动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巨大力量。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但核心问题是通过对于相关信息系统技术的充分利用,达到企业优化管理的目标。因为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投资项目,它的投资与回报是在短期内难于显见的。如何体现企业信息化投资效应与管理绩效,取决于企业主要决策人对信息化坚定的理性认知与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欧阳峰.企业信息化管理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游战清.企业信息化理论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James A.O’Brien,George M. Maraka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J].McGraw-Hill/Irwin,2006.
[4]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The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WfMC-TC00-1003,1995.
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范文5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ERP SAP
2008年6月24日由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唐车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联合研制的CRH3型高速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上创造了时速394.3公里的中国轨道交通最高速度纪录。时隔不到三年,唐车公司自主研发的CRH380BL动车组在京沪高铁运行试验中创造了时速487.3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列车试验最高速。高速动车组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公司重新确定市场定位和提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自高速动车组技术引进初期,唐车公司在我国轨道车辆制造领域,首家引入了国际最先进的ERP系统――SAP,SAP信息化系统的运用,使唐车公司实现了“数字化管理”的目标。同时通过信息化的带动,使公司的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SAP与唐车公司业务流程管理
公司在运用SAP系统过程中,并不是将该系统作为手工作业的翻版,而是以追求业务流程管理、数据管理及组织结构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目标。SAP系统平台的应用,使唐车公司的产品设计、工艺、财务、物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在同一个平台上运行,实现信息共享,使公司各部门的管理业务通过数据有机地联系起来,各项管理流程科学顺畅。
过去,公司对企业信息化工作没有统一的安排和部署,各部室都在选用自己认同的软件系统,如研发设计部门使用PDM系统,财务部门使用用友软件进行统计和计算……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上下工序之间信息不畅,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流程。
在CRH3动车组项目推进过程中,公司运用SAP系统将各部门、各工序之间相互割裂开的信息连接起来,设计、工艺、采购等技术文件在SAP系统平台上各项数据规范,界限清晰。其中的制造工艺文件,对每一个生产工序的操作要求、加工装配的技术条件、安装顺序等均做出详尽的说明。依据操作性极强的工艺文件,以及对物流、作业时限、资源等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的基础上,管理人员在SAP系统平台上自动生成生产计划订单,对生产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
使用SAP系统平台,唐车公司打破了职能型组织的结构类型,实现了对管理流程的再造。由此可见企业的信息化和业务流程管理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信息技术的出现形成和促进了业务流程管理,业务流程管理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业务流程管理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企业信息化可以说是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二者的结合是成功实施企业信息化和根据环境变化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管理的关键,也是当前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图1为SAP R/3业务实践图。
2.SAP在业务部门的实施
2.1 SAP与公司财务管理
SAP财务管理系统(FICO)是ERP企业管理的核心组件之一,业务上完全与其他子系统(如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管理等业务功能模块)高度实时集成,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运作。
截至目前,结合唐车公司的生产实际需要,在系统内共启用财务系统53个流程,包括成本核算流程、对外收付款流程、成本估算流程等均在系统内完成了运行,达到了核算、控制的要求。
总分类帐科目同步与所有明细项目和成本会计核算更新的实现,省去了传统的大量的收集、整理、制单的基础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与由此而产生的差错,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财务人员可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和分析数据,并且保证了系统内数据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2.2 SAP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实施SAP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实现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各类基本信息的电子化、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降低了各项主要工作的复杂性,提高整个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具体包括:组织结构及岗位管理、人事行政管理、薪资和福利管理、考勤与休假管理、培训管理和查询和统计、分析报表等基本功能模块。在不涉及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大的变动的情况下,解决了目前的业务需求,实现了各类核心业务的网络化、集成化运行。
从总体上看,人力资源管理各基础要素都纳入信息化管理,基础管理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建立了统一完整的人力资源主数据库(Master Data),基于主数据的劳动组织管理、人动管理、电子化考勤系统、统一的工资总额测算和工资核算系统、培训管理系统之间建立了以业务流程为主驱动的工作网络,关键业务受到管控,实现了历史信息的可追溯性和方便快捷的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功能。
2.3 SAP与管理决策
SAP BW是mySAP商务智能的集成化组件之一,为SAP数据和非SAP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管理提供一个集成的,面向商务的平台。它可以智能化地管理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海量数据信息并从中挖掘出最有价值的信息,以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从而使企业对市场反应更敏捷,也使整个企业更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唐车公司CRH3动车组生产BW决策支持系统涉及到经营财务部、物流中心、物资供应部、生产制造部、质量管理部、资源管理部、铝合金分厂、总装配厂、调试中心、项目管理部、市场部、制造技术中心、产品研发中心等共十三个部门的业务内容。
项目上线运行后,为公司各相关部门的业务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步搭建唐车决策支持系统平台:利用SAP BW平台挖掘现有SAP ERP系统中业务数据,提取高价值信息,辅助管理层进行决策分析;
(2)培养唐车决策支持技术团队:培养懂决策分析的唐车技术队伍,持续推广并优化唐车决策系统;
(3)提高决策信息获取的时效性:通过集成财务、生产、采购、库存信息,及时进行经营分析,初步构建唐车的报表分析体系;
(4)提高信息的可视化程度:通过BW和BO提供直观、形象、便捷、简单易用的信息展示。
2.4 SAP与供应商协同设计
cProjects是SAP的协同项目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协同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它是一个基于因特网的SAP应用,功能涵盖项目计划,作业调度,资源管理及内、外部工作伙伴的成本计算。cFolders协同文件夹是一个纵向的协作应用模块,它支持在设计开发项目上,为企业内部及外部业务伙伴提供虚拟的项目组进行协同工作,并具有为访问提供最新协同数据的方法,给协同的参与者提供一个又快又好的信息交换和通讯流,减少了面对面的会议及业务旅行。
cFolder/cProject上线以后成为了唐车公司与供应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主要协同平台,cProject管理唐车公司整体项目计划、研发计划以及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物流计划,所有设计过程数据全部存储在cProject中。主要功能是提交产品设计数据、提交供应商更改需求、参与设计阶段协同、查询采购订单等。供应商物料信息通过cFolder以文件包的形式触发MDM供应商物流创建流程,保证采购物料信息的准确性。
同时,cProject/cFolder将会成为项目管理的核心系统,将会成为研发过程管理、工艺过程管理的核心系统,将会成为唐车公司与供应商之间协同工作的核心系统。其中研发与工艺过程数据将全部存储于CF/CP系统中。
为了实现与供应商之间更紧密、更长久、更高效的合作,唐车公司作为供应链中的链主企业,必须对相关合作伙伴进行引导,建立供应链通用的技术与管理标准,建立供应链协同的支撑系统,并对供应商进行系统建设的支持与培训。其中标准的制定与对供应商体系建设的支持是关键的两个方面。
2.5 SAP与售后服务管理
随着高速动车的不断下线并交付使用,如何保障已经交付运营的列车始终能够正常运行就逐渐成为唐车公司所面临的重要任务,而确保动车正常运行的售后服务业务也就日益成为公司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正常业务。售后服务业务是确保动车在下次返厂修前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其涉及的业务包括列车信息管理、列车运行故障处理、列车日常保养维护处理、备件计划、备件领用业务、备件销售业务等等。
通过实施售后服务SAP项目使动车售后服务业务纳入SAP系统进行管理,实现新造动车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出厂运行、售后服务以及返厂维修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实现了公司管理信息系统资源共享,并将公司核心业务纳入统一的平台进行管理。
3.结束语
通过对唐车公司企业管理与信息化进程的分析,界定了信息化和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企业管理是信息化的基础,同时对企业信息化提出了需求;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管理成功的保障,推动了企业管理的进程。只有把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实施,才能创造最优的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范文6
[关键词]销售管理;信息化;Excel服务器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8-0096-03
[作者简介]陈晓梅,江南大学商学院计算中心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江苏 无锡 214122)
对中小企业而言,信息化无论是作为战略手段还是战术手段,在企业经营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化消除了中小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空间距离,拓展了国内国际市场,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生存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还很不理想,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的只占44.2%,只有16.7%的企业有自己的网站,14%的企业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其核心业务的应用低于10%。因此,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且极其重要。
一、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有效方法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成功的一个关键所在就是在企业信息化运作过程中,必须采取非常得当且有效的方法。一旦企业的信息化主管和经理们掌握了这些方法,只要按照信息化运作方法所指定的步骤走下去,就一定可以实现系统的成功运行。
中小企业管理包括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三重境界。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人为的规定。认定一个企业管理规范的首要前提应该是企业正在良好发展。企业管理规范化的标志包括:具有可实现的战略目标,并形成具体规划;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管理制度;核心业务流程相对成熟,业务骨干队伍基本稳定;企业文化氛围初步形成,企业理念和风格被企业内外认同。中小企业一般不需要模仿巨型企业制定庞大的文件体系,只要结合自己的业务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一些环节即可。
中小企业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变化迅速,规范化必须要在发展中完善。而标准化是相对的,信息化必须是可适应和升级的。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应遵循下列过程:无序管理规范化管理智能化管理。
总结目前ERP在国内推广失败率高的原因可以看出,没有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就不会牢固,但中小企业管理要想达到完全规范化、标准化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文化的定位、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以及企业的发展变化,使得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需求分析、项目组织、培训工作、数据准备、二次开发等都会出现问题。而管理冲突,诸如理念之争、利益之争、粗放与精确之争、采购方针之争等,也无不深深地影响着信息化的施行,这些都说明中小企业信息化完全依靠IT是不可行的。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必须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方案,让企业主动参与,适应企业现有管理理念,顺应企业的发展规律。
二、中小企业销售管理信息化实践
1.企业销售管理现状分析。本文以某中型合成纤维企业为研究对象。该企业由一个总公司和一个分公司构成,并分为两个厂区,企业现有产品品种达50多种,年产值4亿多元,产品销售区域遍布12个省市区。目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销售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也越来越大,进行信息采集、整理和控制的工作量与日俱增。而这些工作一直依赖于多个部门统计人员的手工作业,不仅工作效率低、信息不能共享、人力资源浪费,各种数据的及时性、有效性也难以保证,并且也降低了内部销售管理的透明度。这些状况给企业在销售方面造成了很大被动。引入现代化销售信息管理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加快信息流动,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建设销售管理系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软件选型方案。与企业不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程度并非越高越好,功能上也不一定要十分强大和面面俱到,最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方案就是最好的。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不宜一开始就全面展开,最好从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人手。信息化的“化”字强调的是过程的含义,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过程适宜迈小步,不停步,逐步发展。
既要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又要保证具有最大的单位收益,信息化就必须视管理的需求确定明确、具体和适当的目标,而不能以技术为主导。并且,信息化一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和经济实力来确定合适的目标,不能贪大、求全和不切实际。下表列出了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内容:
信息化系统的选型成功依赖三个要素:环境要求、目标合理、需求推动。企业业务是信息化的核心价值。通过对该公司现有信息化资源、主要核心业务和当前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的详细分析,初步了解到公司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销售信息和物流信息的共享。基于公司业务变动频繁的特点,所建立的信息系统要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适应销售业务的不断变动,具有很好的集成性,并能避免后期维护和二次开发的巨额费用,从而对软件体系结构提出如下要求:企业总部各个客户端在C/S模式下工作,网络服务器与其他客户机之间通过交换机连接,内部网用户通过连接到网络服务器宽带网专线与Internet连接。考虑到整个系统的数据都存储在一台服务器上,并兼顾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内部网用户分为程序员用户和最终用户。程序员用户可以直接参与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最终用户只能通过应用程序链接数据库,其受限定的访问权限保证了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性。分厂区拥有自己的局域网,可以不同的网段作为标识,便于独立地进行扩展。出差业务员可使用Modem拨号到集团的Modem池上,通过路由器连接到集团的网络中,在B/S模式下完成数据传输操作。
考虑到Excel服务器软件的投人比较低廉,且是一种共享软件,按照现有的管理规范使用Excel服务器来进行信息化系统开发,遵循企业的发展规律,在信息化过程中逐步规范化管理,在规范化的过程中改进信息化管理,并最终完善。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开发方案。
3.系统开发过程。由于该系统是一个全新系统,以前客户都没有接触过类似系统,客户本身对自己的需求也不清晰,更谈不上详细交流。因此,选择RUP结合XP开发小型项目的实施方案,采用用例、测试双驱动的开发方案。
XP集中了开发过程中必需的设计、编码、测试和反馈过程,强调面对面的交流和最小化非代码的产品。而RUP是一个过程框架,包含的内容涉及到软件开发的许多方面,非常强调控制开发风险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
RUP和XP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彼此可以相互补充、相互结合起来开发小型项目。在初始和细化阶段,采用RUP方法完成需求分析和构架设计,在构造和移交阶段,采用XP的做法实现部分子系统和模块,即根据应用类型、项目特点和组织文化,借鉴、采取个别对项目有效的XP的做法,将RUP进行一定的裁剪,并针对具体项目采用两者不同程度的结合以形成适合于项目的软件开发过程。本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包括了RUP的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必须确定所产生的活动和制品,这些活动和制品都对RUP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裁剪,使之适用于本项目的具体情况。针对该具体项目,对RUP制品的规格和形式也作了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开发过程的生命周期模型如下图所示: 迭代的周期大约为4周。每次迭代产生一个可测试的软件。将来自客户的微小变更请求合并到正在进行的迭代中,而对大的变更请求,则被延期到以后的迭代中,因为他们需要对整个项目重新做出计划。
维护计划分成两个级别:第一个级别是粗粒度的项目计划,它基本上列出了所有阶段和迭代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以及每一个迭代的主要目标。第二个级别是每个迭代的详细计划,它在迭代开始前几天准备好,并在迭代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根据在一次迭代中需要完成的成果列表构造迭代计划。典型的成果有产品特性的规格说明书和实现某个变更请求或者一个主要的非代码相关工件的准备工作等。
4.需求分析。该企业目前正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阶段过渡,企业不仅按订单安排生产,更多的是按市场预测来安排生产。对于连续化大流程生产的企业,以市场销售为导向决非易事,而此次信息化也仅仅是对销售管理过程这一局部信息极限资源整合,不可能进行大规模业务流程再造或重组。因此,希望在满足销售管理需求的同时,能为未来企业信息系统的扩展集成创造必要条件,同时希望该软件与现有的业务管理总体结构之间没有太大差异。经过多次交流迭代,最终确立软件系统的需求如下:
能够支持业务流程的流动和传递,但流程不能被固化,应具备修改和变动的灵活性。
销售全过程模块化管理,与现有的运作模式基本相同。
全员根据不同职责权限,共享销售内部信息,职责权限可据需要变更。
对信息具有加工和分析功能,随时可以调看重要信息流向及分布的图表数据。
信息查询灵活便捷,复杂的报表系统不能固化,在格式和内容等方面要具备灵活修改的功能。
在发货单生效前,须在系统中由销售、储运、财务等相关部门进行审核。
由于化纤产品销售的季节性较强,价格调整比较频繁,为避免未来产品涨价而导致企业受损,企业规定当天订单(提货单)当天有效,隔日作废,系统自动识别并进行控制。
价格管控:即对价格和订单价格录入等环节的管控。业务员输单时,系统将自动上传产品价格等信息,从而避免订单价格低于价等不正常让利情况的发生,系统不支持订单价格随意更改,以保证企业价格能够有效执行。在企业价格范围内的销售由二级主管审批,低于企业价的产品销售须由一级主管审批。
信用管控:赊销往往是企业不可避免的一种销售方式。赊销存在坏账风险,需要事前加以防范。针对不同的业务单位,企业内部有规定的赊账额度,赊账超限自动报警,并提交一级主管审批。
物流管控:发货单由财务最终出单,业务员、驾驶员签单后,仓库方可发货。发货回单核销,抵制串货事件。回头带货凭单入账,运费结账单系统自动生成,人性化结账。
货款、筒管、稳座回笼控制:新出新核,累计核销,责任到人。
销售结账:自动统计与人性化结账相结合。
公告:广播与定点发送相结合。
该企业有2个分厂,4个成品仓库,根据以上需求因素,经过与业务人员多次交流,最终确定了系统业务流程。
5.软件建模及系统实现。在分析与设计系统时采用UML建模语言对系统进行建模。采用UML工具中的VISIO软件绘制描述各种模型的图形,把一个复杂系统按问题的不同方面分别进行全面而详尽的描述,方便人们对所关心的某一方面问题去查阅对应的系统模型,从而得到对此问题的理解,并使程序人员能顺利地实现系统。
系统根据不同的任务和使用对象,采用C/S和B/S混合模式实现各种功能,以Windows Server 2000/WindowsServer 2003作为服务器端操作系统。系统的实现充分利用前台开发工具中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进行面向对象的编程工作,前台编程工具采用Excel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采用SQLServer 2000。
经过3次迭代,最终完成了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成功实施。该系统为企业建立了数据中心,实现了数据的高度共享,决策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工作效率更高、更准确,管理会计的思想也得到了切实体现。
三、结束语
实践结果证明,中小企业按照现有运行模式,顺应现有管理理念,采用RUP与XP相结合的过程开发方法,运用UML建模工具对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建模,选用Excel服务器作为管理系统的开发平台,让企业主动参与并以企业为主实现其信息化进程,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中小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模式。该模式如果能够成功实施,对于降低企业成本,减少办公费用,实现企业内部的数据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建立企业良好形象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2007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摘要[EB/OL].中国网,http://WWW.省略/,2008-02-09
[2]陆永忠,陆永祥,胡亮.建筑企业信息系统RUP裁剪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6,(9).
[3]李慧.RUP、XP开发流程的研究及其应用[D].汕头:汕头大学,2005.
[4]韩小丽.基于UML和RUP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