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改革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改革总结范文1
一、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特色
1.义务教育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改革后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高了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推动了九年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坚持两方面的原则,一是提高教学的普及率,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二是课程标准符合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自身的优点。改革后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加入了人文主义、民主平等、可持续发展等体现时代精神的特色因素。学生在赞扬先人取得的科技成果的同时,可以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帮助;通过了解我国社会体制的演变历程,认识到民主与平等对人民的影响力;通过学习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材料,掌握世界格局的变更,认识到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初中课程标准更加重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用书本中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增加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
2.降低了初中历史教学的难度
初中历史课堂标准注意到了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时间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线索,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自主学习的模块。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历史常识的层面上,对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整合,并针对教材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探讨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并做出自己的判断,进行相应的解释说明。历史课程标准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3.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新增加了交流讨论的模块,例如,教材设置了关于王安石变法和商鞅变法成败的讨论课题,并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找出王安石变法没有商鞅变法效果明显的原因。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个环节,及时地总结每单元的重要知识点,然后和学生一起研究分析王安石变法和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制度,归纳出两者取得不同效果的原因。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能加深对变法内容的理解,掌握变法的内容对当时社会体制的影响,分清这两次变法的功过是非,并且清楚两次变法效果不同的原因。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熟练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初中历史标准中已经剔除了以往初中历史教学大纲中重视课本知识学习,忽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生为核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重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切实可行
历史教学的评价一直是广受教师和学生家长关注的话题,对于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有着指导作用,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对传统教学评价方法中的不良影响因素做出了评判,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确定了教学评价的指导地位,以此来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质量,促使教师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鼓励教师不断进取、认真工作。初中历史教学的评价方法不仅考查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和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评价方法不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重点,而是作为评价的一部分,采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
二、实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意义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打破了以往封闭式的教学体系,加强了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问题的分辨能力增加了许多时政信息,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环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正确地理解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历史教材内容的设置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增进学生与历史教学内容的联系,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重点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学会如何收集历史资料,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改革总结范文2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程;高效课堂;有效构建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05-01
就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来说,不仅是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科目之一。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不仅是课程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从历史角度出发,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往往就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经过为主要的教学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作为历史之外的旁观者,对历史事件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一味的跟从教师的教学思路,对相关历史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点之外,更多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历史人文素质的教育,简言之就是"以史明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转变相应的教学理念,从历史的角度对学生加以引导,将历史进行还原,让学生在观察中得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比如就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第三单元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在传统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节省课时,通常会直接为学生进行相关的总结,让学生进行记录即可,但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就应通过这些活动课程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在展开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并同时要求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为自己一方的辩论提供有力的依据。在辩论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发言,但要控制好秩序和时间,让学生在这种较为自由的学习空间中掌握并巩固相关历史知识点,学会站在现在的位置,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事件的来龙去脉,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2.多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丰富课堂呈现方式
除了上文中讲到的教学理念的转变之外,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还离不开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就历史课程本身而言,如果单从课程内容来看,有的历史事件与现在的时代相去甚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相应的学习热点,于是历史课程也就成为了学生眼中枯燥的代名词。针对这一现状,历史可侧很难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丰富立体的历史课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不同的呈现。比如就八年级历史教材第一单元""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前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收集相关的资料或视频,开展正式的教学之前,可以播放一遍让学生进行观看。在播放之前,教师应准备2~3道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避免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毫无重点。
与此同时,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就一些较难的历史讨论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最后进行小组意见的汇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同时从某种程度来说,还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对象。因此,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之外,教师还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为初中教育体系的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月红;;"说书"--历史课堂的表达技巧[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9年04期
初中历史改革总结范文3
【关键字】初中历史;培养;创新;能力
1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也进入关键时期,初中历史课是培养国家人才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但是历史课又和其他的科目不一样,初中历史中的内容都是以前某个时期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和一些真实的结论,由于这一特点,历史课在讲述的过程中要找到创新点,只有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历史,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能够客观真实的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而实现历史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创新意识
老师在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以往的独自讲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扮演一位引导者,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要达到这一目标,初中历史老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初中历史老师应该从本身出发,树立创新教学的思维,建立一套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2)初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讲课的时候应该将这些知识进行连接,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并抓住学科的要点,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初中历史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老师如何教的教学模式转化成学生怎样学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能够发现课本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比如,讲解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的时候,学生通过课本仅仅能看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却看不到他的不足之处,老师在提出这个问题后就会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各种事情可以得出他不足的地方,如用人多疑,事必躬亲等。学生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但全面了解了历史,还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
3设计创新教学方法
如果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学习,那么老师就应该通过使用一些创新的方法来设计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之处,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课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问题和情景故事,通过这种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历史老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设计教学:一是老师提问题,学生来回答;二是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来解答。这两种方式的侧重点不同,第一种是老师主动,第二种是学生主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这两种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点,在不同教学内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进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历史课本的运用,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思考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包括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聚合思维为主,这种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拥有获得历史信息和分析历史信息能力。而发散思维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摆脱课本的束缚,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全方面的了解,进而是学生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
4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我们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老师的主要角色是引导者和辅助者,老师应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学生依赖老师的传统思维。如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能够在学生中得到广泛应用,那么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会得到成倍的增长。
5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有新的教学工具出现,最为典型的就是多媒体教学,通过计算机将一些教学内容放映到屏幕上边,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但增加的课堂的趣味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只能通过老师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现在通过多媒体可以将当时的历史视频放映到屏幕上,更加直观的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大脑在不停的运转,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6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和应试考试这种衡量标准,这种方法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以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使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把一些新的评价体系引入到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比如一些活动课程,这些方面的添加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然后通过考试这种方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年级最终成绩评定的时候,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活跃程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考试的检测结构来给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保证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使学生对历史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7总结
初中历史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初中基础课,初中历史与其它学科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只有学生拥有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真正爱上历史这门学科。老师在进行历史备课的时候,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在课堂上安排一系列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问题,培养他们理解并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已学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我们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建立创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创新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在课堂结束之前要善于总结,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一条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新颖的课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改革总结范文4
一、 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目前,各省市的课改都在逐渐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也要跟上课改的步伐,教师要不断积极探索改革之路,逐渐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最重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教师的教学仍然推行“应试教育”,以中考作为教学目标,片面追求知识记忆,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变成了“死记硬背”,中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习惯性地采用“题海战术”来教导学生。二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初中学习内容繁多,学习任务重,很多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很难适应初中高强度的学习。三是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也把中考当成自己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四是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历史不仅仅是要回顾过去,还要对当今时代进行创新性的研究,而众多教师却过度重视陈旧的历史知识,缺乏创新。
二、 初中历史教学新模式探究
1. 多媒体教学模式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随着电脑和网络的逐渐普及,多媒体走进了教学课堂。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平台,无限放大了初中历史教学资源,与全国各地的师生共同分享教学成果,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现在众多初中课堂还配备了“交互式白板”,白板的运用为教学带来了更多便利,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通过有声的画面、丰富的素材、动人的视频给予学生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的享受,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他们对教学内容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与学生交流学习的多媒体平台,增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辩论式教学模式
辩论式教学模式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初中生普遍喜欢争强好胜,辩论赛的形式非常适合他们习。辩论赛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才华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激烈辩论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此同时,还能更深入透彻地了解教材内容,甚至还会拓展知识视野。一场成功的辩论赛,需要学生精心准备,不断地搜集和整理材料,在将材料分析归纳之后,组织表达语言,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一个过程,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例如,可以组织一场“论秦始皇的功过”的辩论赛,教师先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并由学生抽签决定正反方的成员,然后分头去搜集相关资料,做好辩论的充分准备,接着让学生展开辩论。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对秦始皇这个人物有个全面的认识,还能对秦朝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个充分的认识。
3.体验式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改革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50-01 DOI:10.16071/51-1650/g4.2016.01.118
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现状灵活调整、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充分保障教学行为落到实处。由于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都是以考试内容为依据,删减和选择教学内容,对于非教材和非考试内容缺乏有效的导入和补充,导致学生的知识链不完整;同时教师对历史知识多以点到为止的讲解为主,缺乏深度的分析和探讨,再加上一层不变的教学策略,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如何科学优化和有效构建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师一直思索的话题。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需要融入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全面深入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层次,引导学生准确认识和深入探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是有效实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关键,是科学保障教学成果的重要步骤。由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繁多,课时受限,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受重视程度明显低于语数外学科,所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被逐渐演变成教师一味讲学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照本宣科,按照考试范畴勾画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探讨过程,使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不能熟背教学内容,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科学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的内在驱动力,因此,结合历史学科性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保障课堂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让教师以学生的习得情况适时调整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以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的发展需求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将传统静态的课堂讲学模式转变成为与学生共同探讨和交流的动态教学模式,比如以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话题展开教学活动,这样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合理导入课本外的历史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实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深化学生的知识内涵
课堂教学形式是教师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初中历史时间、事件和人物关系复杂,内容繁多,相较于一层不变的讲学模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范畴,并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达到学而深、学而精的地步。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三个环节:课前设疑、课堂实施和课后总结,教师要科学设计这三个环节的导入形式。在课前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设置问题,挖掘学生想要一探究竟的学习欲望;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采用活动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织学生各抒己见,全面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充分活化课堂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每堂课后,教师需要保留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梳理和总结学习内容,并设置课后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通过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论述自己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等等,全面深化学生的知识内涵。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故事、电影、热门事件、纪念日等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既能有效激发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比如,国务院201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放假1天的通知,教师就可以以此为话题展开相关内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中国发展进程中所经历的困难与挫折,了解典型英雄人物与英雄事迹,不忘过去,展望未来;向学生讲解中国与前来参加阅兵式国家之间的关系及原由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拜访自己身边的抗战老兵,听他们讲述当时的抗战事迹等等,让学生明确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再比如,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公布,《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申遗成功意味着这段惨痛的历史被世界认可,教师可以以此展开教学活动,向学生普及相关知识,共同缅怀同胞、勿忘国耻,以及中日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总之,以社会热点话题和热点事情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健全课堂评价机制,拓展学生的知识范畴
课堂评价机制和修正和完善学习情况的重要媒介。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考试成绩是重要的评价标准,但是考试内容却过于机械和单一,缺乏灵活性的、辩证性的问题,缺乏对学生知识系统的完整性考查。所以,教师要积极健全课堂评价机制,科学完善和优化评价方式,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积极拓展自身知识范畴。综上所述,有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教学策略,积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科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东生.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2007.S2.
[2]赵九凤.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和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3]金玲.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2.19.
初中历史改革总结范文6
关键词:先学后教;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将“先学后教”理论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中,主要步骤为教师为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与目标,在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教材,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有效解决课堂难点,掌握重点内容。“先学后教”理论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探索,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热情,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历史学习方法意义重大。
一、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先学”
(一)教会学生把握历史框架
初中历史教材有着内容多、范围广等特点,涉及到大量的年代、人物、地点、事件等,学生一般难以掌握。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整理历史线索,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了解各重大事件之间的联系。比如,在中国近代史讲解中,教师先要让学生看教材目录,然后分别对近代史的各社会阶段、分期的特征进行概述,并让学生明确两条基本线索,即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史。学生把握教材框架后,有利于更好开展历史教学。
(二)合理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主要有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归纳整理和拓展练习五个部分。其中学习目标是要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与重难点;自主学习是教师以设计知识结构图表、表格、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本基础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作答[1];共同探究就是指导学生探究深层次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整理主要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结构、概括重点知识的能力。拓展练习的设计要与中考难度相符,加强学生课堂练习。
二、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后教”
(一)巧设情境,合理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合理导入有利于将学生思维引入教学情境中,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知识的探求上。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导入形式,从课堂学习内容出发,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与思维价值。比如,在《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识、电视剧中汉武帝形象等,说说汉武帝是一位怎样的君主?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谈论,引导学生客观、准确的评价汉武帝。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第一,学生互相交流,统一小组意见。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后,势必会暴露众多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开展交流互动,让学生互相帮助,最终统一各小组的答案。以优生帮助后进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间的感情;第二,小组长代表汇报,其他各组补充,教师评价总结。小组内将答案确定后,派代表汇报,其他学生要认真听,记录其中存在问题的地方。学生在回答完毕后,其他学生可以指出其不完善或者有误的地方,并加以补充。教师针对各小组汇报及学生的补充,作出最后的评价、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加深。
(三)课堂小结,拓展升华。
课堂小结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2]。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该环节主要由教师完成,但是在“先学后教”理论下,则要通过导学案中的“共同探究”与“归纳整理”来实现。这两个阶段的问题通常有一定深度,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时间,由各小组发表自身的观点和见解,指导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下共同探讨,教师则要概括整理学生的观点。通过师生间的讨论交流,能够进一步升华学生掌握的知识。比如,在《赤壁之战》场景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描述一下曹操一胜一败的启示,这样学生兴趣很浓厚,都会认真仔细的进行叙述,并认识到骄兵必败的道路,对自身今后学习也有一定的启发。因此,教师不能一味的为学生进行讲解,而是要学生自己深入探讨,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质。
(四)课堂训练,巩固提高。
在课堂小结完成之后,教师要随机指定若干学生回答导学案中“拓展练习”中的问题,检查本堂课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有疑惑的地方可以单独辅导。课堂训练能够有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探索“先学后教”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探索中存在的新问题,初中历史教师要积极找到解决的措施,保证能够发挥出“先学后教”教学方法的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历史,从而真正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