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区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区调研报告

小区调研报告范文1

一、当前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社区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基层管理体系,在我国起步较晚,要走向成熟的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和经营化的物业管理,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索。消防安全管理作为物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物业管理的民事商务行为,涉及行业多管理内容多

尽管这些年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物业管理的法规、政策,但现有的法规、政策对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法律地位、管理责任、管理维护经费,以及法律责任未作明确的规定,致使物业消防安全管理中产生的大量矛盾纠纷得不到解决,司法机关对日益增多的物业管理案件也因缺乏法律依据难以及时解决,例如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维护责任不明确、维护费用不落实,发生火灾后消防设施成为火灾的殉葬品,火灾责任和赔偿责任等都难以明断。

(二)房地产开发建设与物业管理脱节

不少房地产开发商未从物业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全过程出发来设计、施工和监督。这种建与用、建与管脱节的现象,造成物业投入使用和消费过程中建筑消防安全分区、分隔、疏散不合理,消防设施设备不齐全不配套,留下先天隐患。

(三)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不明

物业消防安全管理涉及到消防设施维护等有形管理和物业区用户日常消防管理等无形管理,至今没有准确界定物业管理作为企业行为,以及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范围和内容。

(四)物业消防安全经费明显不足

消防安全管理经费涉及消防设施设备维护和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费,管理经费主要来自两个渠道:开发商提供的一定比例的物业管理维修资金和物业管理公司向业主或物业使用者收取的物业管理费。但这又引出以下问题:一是开发商提供的物业管理维修资金没有法定主管部门监督提留,开发商成了“只生孩子,不养孩子”,全部由业主和用户来承担造成物业管理收取费用过高,维修资金难以落实;二是业主和用户受传统住房消费观念的影响,往往将物业管理理解为无偿服务或低偿服务。加之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之间仅靠契约,使消防管理费用难以收取;三是物业管理资金筹措、使用、管理不统一、不规范,使缴纳者产生误解、拒缴或拖延。

由于消防管理经费的不落实,造成物业管理及消防管理不落实,物业运营几年后消防设施设备因缺少维护,形同虚设。

(五)物业消防安全队伍不专业

目前物业管理的职业队伍尚未形成,作为专业技术性较强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更是严重缺乏,面对物业管理中设置的现代消防设施,物业管理人员往往知之甚少。

二、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住宅多元化特性的要求

随着住宅商品化、市场化以及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行,出现了房地产建设投资和营销渠道的多元化,一个住宅区域、一幢大楼物业产权多元化,且多家占有使用的多重化、分散化管理的复杂状况。而一个住宅区域、一幢大楼的消防安全整体性、消防设施设备配套性,以及消防安全管理,这都要求有一个统一的物业管理企业来实行消防安全管理。

(二)是住宅功能多样化的要求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物向高空和地下不断延伸,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消防设施设备愈来愈多,功能也愈来愈复杂化、智能化,客观上要求消防安全管理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

三、关于加强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思考

物业管理是一个发展前景广阔且有待于开拓的新兴行业。其中消防安全管理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做好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当前,更是今后长期的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好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需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理顺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各种关系,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物业消防管理体系构架

以法规的形式确定物业消防管理中各主体的法律地位和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业主或物业使用人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经济合同关系。业主或物业使用人享有在管理中的决策权和监督权,负有服从物业整体消防安全的管理、合理利用物业项目、确保消防安全、承担相应费用的消防安全管理义务,物业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行为规范标准及业主委托合同的约定,实施消防安全管理,确保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接受公安消防部门、业主及物业使用人的监督。

(二)建立完整、系统的物业消防安全管理法律规范体系,规范运作形式

制定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以规范政府主管部门、物业公司及业主或物业使用人的行为,协调其相互间的各种关系,将物业消防管理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制定统一的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行业标准和规范,如公共消防安全契约、住户消防安全手册、物业消防安全检查规定,消防设施维修资金标准及实施方案规定,消防安全管理费收支规定,维修养护消防设施规定等。

(三)建立和推行物业消防安全管理早期介入制度

房地产开发、流通、消费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物业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阶段就应明确听取物业管理企业的合理意见,对隐蔽的消防设备应实施专业化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监督和认可制度,|考试|大|并且严格把好验收、交接关。这种建管结合方式,能提高物业的有效价值。

(四)建立高素质的物业消防安全管理队伍

在物业管理中应确定专(兼)职消防管理员,具备一定的防灾灭火知识和消防管理知识,经消防部门培训后持证上岗。对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现代消防技术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消防系统的情况。对现代消防设施设备应委托专业化的消防设施维护保修公司来承担。

(五)公安消防机构应加强对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的监督指导

公安消防机构应严格把好物业建筑设计审核关,不留先天隐患。对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要加强宏观指导,定期实施防火监督检查。对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要给予法律支持。对物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消防培训,帮助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素质。

四、关于消防安全管理的奖惩

应该建立和完善以下几项制度:

(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每年以创办消防知识宣传栏、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消防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火;各部门应针对岗位特点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对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使用人员应进行实地演示和培训;对新员工进行岗前消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因工作需要员工换岗前必须进行再教育培训;消控中心等特殊岗位要进行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二)防火巡查、检查制度。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巡查检查制度;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每日对公司进行防火巡查。每月对单位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并复查追踪改善;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检查人员应填写防火检查记录,并按照规定,要求有关人员在记录上签名;检查部门应将检查情况及时通知受检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应每日消防安全检查情况通知,若发现本单位存在火灾隐患,应及时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未按规定时间及时整改的,根据奖惩制度给予处罚。

(三)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单位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应按规范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应保持防火门、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并定期组织检查、测试、维护和保养;严禁在营业或工作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严禁在营业或工作期间将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关闭、遮挡或覆盖。

(四)消防控制中心管理制度。熟悉并掌握各类消防设施的使用性能,保证扑救火灾过程中操作有序、准确迅速;做好消防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处理消防报警电话;按时交接班,做好值班记录、设备情况、事故处理等情况的交接手续。无交接班手续,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发现设备故障时,应及时报告,并通知有关部门及时修复;非工作所需,不得使用消控中心内线电话,非消防控制中心值班人员禁止进入值班室;上班时间不准在消控中心抽烟、睡觉、看书报等,离岗应做好交接班手续;发现火灾时,迅速按灭火作战预案紧急处理,并拨打119电话通知公安消防部门并报告部门主管。

(五)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消防设施日常使用管理由专职管理员负责,专职管理员每日检查消防设施的使用状况,保持设施整洁、卫生、完好;消防设施及消防设备的技术性能的维修保养和定期技术检测由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设专职管理员每日按时检查了解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查看运行记录,听取值班人员意见,发现异常及时安排维修,使设备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消防设施和消防设备定期测试

(六)义务消防队组织管理制度。义务消防员应在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领导下开展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各项技术考核应达到规定的指标;要结合对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维护检查,有计划地对每个义务消防员进行轮训,使每个人都具有实际操作技能;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每年举行一次防火、灭火知识考核,考核优秀给予表彰;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防火灭火自救能力。

(七)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全员学习和熟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次组织预案演练前应精心开会部署,明确分工,应按制定的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演练结束后开讲评会,认真总结预案演练的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应及时修改和完善预案。

(八)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应按规定正确安装、使用电器设备,相关人员必须经必要的培训,获得相关部门核发的有效证书方可操作。各类设备均需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效合格证明并经维修部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电气设备应由持证人员定期进行检查(至少每月一次);防雷、防静电设施定期检查、检测,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并记录;电器设备负荷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接头牢固,绝缘良好,保险装置合格、正常并具备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应严格按照电气施工要求测试;各类线路均应以套管加以隔绝,特殊情况下,亦应使用绝缘良好的铅皮或胶皮电缆线。各类电气设备及线路均应定期检修,随时排除因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的消防安全隐患;未经批准,严禁擅自加长电线。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安全小组、维修部人员检查加长电线是否仅供紧急使用、外壳是否完好、是否有维修部人员检测后投入使用;电器设备、开关箱线路附近按照本单位标准划定黄色区域,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并定期检查、排除隐患;设备用毕应切断电源。未经试验正式通电的设备,安装、维修人员离开现场时应切断电源;除已采取防范措施的部门外,工作场所内严禁使用明火;使用明火的部门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做到用火不离人、人离火灭;场所内严禁吸烟并张贴禁烟标识,每一位员工均有义务提醒其他人员共同遵守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

小区调研报告范文2

1、开发商遗留问题给物业管理服务造成隐患。

受利益驱动和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等影响,开发商重视房屋建设,而忽视对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忽视对水、电、电梯、绿化、道路、燃气、电信、停车位等的系统设计,没有硬性标准,随意性很大。除此以外,房屋建成后,开发商对小区配套承诺也不能兑现,质量问题多。主要表现在:一是面积分摊不合理,配套服务设施不兑现;二是房屋出现质量问题后,开发商不主动维修,却和物业公司就修缮责任互相推诿。三是开发商越权承诺减免、打折物管费,给物业公司增加负担。比如:__小高层就曾经出现过电梯不能运行、高层用水二次加压设备偷工减料导致业主用不上水的问题。出现问题后,开发商维修、维护不及时,宣传沟通不到位,业主对情况不了解,就将矛盾全部转嫁给物业公司,引起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导致业主拒缴物业费,造成业主和物业公司形成对立面。另外,还有一些老小区,不少还是单位和部门开发的,由于设计、规划的先天不足,遗留的问题也不少,物业管理工作依然困难重重,也需要引起广泛关注。

2、物业管理服务不规范、不到位。

一是物业企业员工素质不高、服务不规范。员工文化水平低,同时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致使物业服务工作不到位,不按规范操作,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二是保安工作流于形式,人浮于事,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好。重门岗,轻巡逻查看;重小区内部安全,轻防范;重治安问题,轻设施安全;重人员数量,轻岗位管理监督;重对人的防范,轻对物的安全监护。三是物业公司自身管理水平较低,开展和提供的服务项目单一、面窄。物业企业仅仅提供保安、保洁、绿化等一些基本服务内容,没有利用社区文明建设契机,拓展服务平台。目前全县还没有一家物业公司开展接送小孩、代灌液化气、代灌纯净水等服务。四是物业管理企业财务收支不透明。业主不知道自己缴纳的费用花在什么地方。许多物业企业缺少长远发展和规模化发展的理念,往往追求短期效益,眼前利益。有的物业企业取得物业管理权后,没有严格履约,擅自降低服务标准和要求。更有甚者,只收费不服务,引起业主不满,业主不愿意缴费。20__年度,__县物业纠纷不断。据不完全统计,房管部门直接处理日常投诉718起,县长信箱转办53起,__2民声热线转办248起,西双湖论坛投诉__6起,网络舆情督办__9起,爱卫会转办2起,软办转办1起,县人大、政协转办9起。

3、业主缴费意识不高,物业费收缴率偏低。

首先是有的业主的消费观念不正确。部分买房人是刚从农村上来的中老年人,没有物业管理观念。部分城区职工习惯福利分房,都对有偿服务产生抵触情绪。其次,部分业主把物业管理服务职能无限扩大化,认为缴了费,物业公司就应该什么都负责。只要遇到麻烦事情,就要求物业公司解决。只要物业公司不解决,就以此为借口缓缴费或者不缴费。第三,有的业主把物业公司职能虚无化,认为我住的房子用不着物业公司来管理,没有必要花冤枉钱。还有的业主自身素质差,物管服务照常享受,就是不想掏管理费。也有个别业主以不在小区住为借口不交物业费。还有一部分业主,看到其他业主不缴费,认为自己交了反而吃亏,也拒绝或者拖欠物业费。在不缴费的业主中,还包括一部分

机关干部、人民教师等靠吃财政工资供养的人员。来自县房管局20__年的物业费缴纳统计表明,20__年全县统计上报的31个小区,总户数为14303户,其中机关事业单位户数为2591户,未缴纳物业费的机关事业单位户数为924户,分别占总户数和机关事业单位户数的比例为6.46%和35.66%,影响特别坏。20__年__县物管小区收费统计表明,__县25家物业管理企业,目前收费率最高的达92.5﹪,收费率低的只有46.7﹪.盈利企业只有20﹪。微利保本企业达55﹪,亏损企业达25﹪。还有的部分物业公司是开发商组建,物业费收不起来,靠开发商“输血”维持,呈现虚假繁荣,为的是不影响剩余楼盘和下一期楼盘销售。一旦开发商的项目完成,开发商撤离,不再“输血”,物业管理就可能面临瘫痪。另外,有的新建小区业主入住率较低,也是造成物业收费难的原因之一。4、监管部门缺位,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各司其责。

受管理体制不顺、部分业主公德意识不强等因素影响,有的小区内出现乱搭乱建、占用公共通道、破坏墙体结构影响使用安全、居住房破墙改为营业用房、破坏绿化、破坏公用设施等违法行为以及乱停乱放、噪音超标、油烟烧烤等一系列影响居民生活环境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居民反映强烈,物业公司却没有执法权,只能口头劝告和协商,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一些违章建筑,一旦建成,又会给今后的拆迁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首先是居委会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按照20__年5月1日实施的《__省物业管理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物业管理工作的指导、协助和监督,协调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关系,协调建设单位与前期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协助和配合”。然而,事实上,居委会对小区是放任不管,形同虚设。一个小区,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不少小区,比农村的村委会还大,小区里有许多治安、违建、绿化、娱乐、健身、文明创建等民生问题亟待解决,急需居委会出面协调解决。另外,建设部门、房管部门、质检部门、公安部门、城管部门、供水供电部门等,都存在监管缺位的问题。遇到事情,往往推诿扯皮,执法范围不明确,小区成了执法空白区域。同时,没有很好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目前,开发商上报县房管部门备案的业主委员有20多个,大多有名无实,真假难辨,真正发挥作用的很少。业主委员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开发商、物管企业与业主就缺少了沟通的桥梁,缺少了信任的基础,不利于业主自治管理和其它物管工作的开展。

5、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国家关于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__省物业管理条例》虽然已经颁布,但是,有许多规定无法操作。比如,对小区内,没有建立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没有强制性规定,也没有规定不成立或不备案的法律后果。无法体现业主自治管理。市县《物业服务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迟迟没有出台,还没有健全一个强制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物业管理法规体系。

1、健全制度,加大对开发商的监管力度。

根据外地经验,开发商应该按照建设造价比例缴纳一定数额的公共维修基金,制定售后服务制度,加强对开发商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的监管,防止开发商偷工减料、降低公共配套设施和环境质量的行为。在项目前期规划、设计时,房管部门就应该对小区的基础配套设施提前介入监管,从工程项目立项开始,对房屋的功能、布局、管网建设等提出专业的合理性建议供开发建设企业采纳,保证居住小区建设少留甚至不留“硬伤”,为跟进的物业管理服务打好基础。杜绝未竣工就把不符合验收条件的房屋提前交付业主使用的现象发生。要制定严格的小区交付使用验收制度。对参与验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采取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制度。谁签字,谁负责。要像银行发放贷款推行的放款收款终身负责制一样,约束验收人员切实高度负责,杜绝,和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要组织开展物业管理年专项整治活动。对历史形成的遗留问题要督促开发商和物管企业尽快落实维修、维护和整改。对现在已经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和矛盾,要抓紧协调开发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工程监管部门,迅速明确经济责任和维修部门,限时并保质保量加以解决。对新建小区的工程质量、供电、供水、供气、通讯、消防、安防、电梯以及小区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管。

2、规范行为,提高物管服务水平。

房管部门要严格把关,高度重视前期物业小区的交接,认真完成物业公司的资质初审工作。要做好住宅小区前期物业招投标的监管工作。要根据创建市优小区的标准,对各小区进行严格的检查并实施奖惩措施,在小区设立投诉举报电话、举报信箱,方便业主投诉,用于监督物业公司的服务行为,督促物业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的服务标准进行服务。如有违反,从严处理,或根据规定予以罚款,或发动小区业委会辞退物管企业,或限制其参与物业招投标,直至吊销其资质。要建立培训制度、提升物业从业人员及业委会的整体素质。要倡导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建立分析制度整合资源,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为业主提供细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鼓励物业公司创先争优。制定奖惩措施,优胜劣汰。要经常开展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评比。对获得省优、市优的物业公司要予以奖励。要对物管企业给予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要抓紧培养本土龙头型小区物管企业。扶持优秀物管企业发展壮大。要抓好小区物管企业进驻招标关,提高物管企业进驻的门槛,物管企业进驻小区要向优秀物管企业倾斜。鼓励物管优秀企业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全面提升__县物管的水平和档次。要学习灌南县的经验,严格控制开发商自主运营物业公司。要加大小区环境整治力度,逐渐解决老小区无人管理、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3、创新手段,破解物业费的收缴难题。

物业收费难、业主不交物业费,直接导致物业服务质量的下降。要强化宣传教育,使业主明白自己

的权利和义务,树立“花钱买服务”的物业消费意识,明白不缴、少缴和欠缴物业管理费不仅损害了物业企业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业主自身的利益。要采取得力措施,对无正当理由拒缴物业费的业主,要在小区宣传栏、报纸、电视台等媒体进行曝光;对公职人员要由单位负责督促,无正当理由拒缴的,扣发其工资,情节严重的,要诫勉谈话,直至进行组织处理;银行、工商等部门在办理贷款、营业执照等环节要严格把关,作为社会不良信誉予以限制;法院要简化程序,可以到小区内现场开庭,快速审结、执行清理拖欠物业费行为;物业所有权发生转移时,业主要与物业服务企业结清物业服务费,否则,有关部门在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时,要对欠缴物业费的月业主进行限制。4、落实责任,形成社会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要以《__省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把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要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综合管理职能,将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有效结合,形成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新格局。要重视小区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和换届选举工作,推进小区自治建设。要建立起县政府职能部门、属地镇、社区居委会、住宅小区业委会四级物业管理体系。房管、规划、公安、环保、工商、城管、水务、居委会以及物管协会、业主委员会等部门要各司其责,齐抓共管,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量化工作任务。要用好维修基金,加大对老小区和问题突出小区的维修改造力度。开发商、物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要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打好小区物业管理的持久战。

小区调研报告范文3

1、我区耗能大户能源消费的基本状况。

1-4月份我区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合计量为63.37万吨,消费煤炭78.93万吨(折标煤为54.62万吨,占全部能源合计消费量的比重为86.21%);消费焦炭28.32万吨(折标煤为27.51万吨,占全部能源合计消费量的比重38.68%);消费柴油649.23吨,折标煤这945.99吨;消费热力452505百万千焦;折标煤为15430.42吨;消费电力24304万千瓦时(折标煤29869.62吨,占全部能源合计消费量的比重为4.71%);消费焦炉煤气671万立方米,消费其他燃料636吨。

2、能源加工企业转换产出率略有上升。

6家能源加工转换企业加工转换投入原煤58.43万吨、折标煤为40.05万吨,产出焦炭12万吨、热力148.86万百万千焦、电力56634.50万千瓦时,产出率为58.69%,能源加工企业转换产出率比上月56.*%上升2.62个百分点。5家电力企业产值单耗同比下降31.82%。

3、结构变化是带动我区重点耗能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的主要原因。

分轻重工业看,1-4月份重工业能源综合消费量达60.58万吨标准,同比上升0.61%,万元产值单耗为2.41吨标煤,同比下降15.36%。轻工业能源综合消费量为2.78万吨标准煤,万元产值单耗为0.44吨标准。分行业门类看,制造业能源综合消费量为50.98万吨标煤,万元产值能耗为1.91吨标煤,同比下降2.2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能源综合消费量为12.38万吨标煤,万元产值能耗为2.62吨标煤,同比下降31.82%。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文件精神,根据市里下达的2009年将全部关闭立窑水泥的文件要求,,我区有12家水泥厂改为粉磨站,这样一来,我区的综合能源消费量大大下降,再加上电厂企业的不正常运转,导致我区的能源下降速度过快。

二、工业能源消耗存在的问题

1、高耗能的产业结构特征仍较突出。我区因历史原因形成了耗能密集型的工业结构.今年1-4月份全区综合耗能万吨以上的工业企业有13户,其实现的总产值为255772万元,占重点能耗企业的比重为81.40%,消费的能源为61.68万吨标准煤,占重点能耗企业的比重为97.34%。

2、部分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意识薄弱,能源利用效率低,管理不到位,能源浪费现象严重,企业节能降耗等技术改造的力度不大。

三、节能降耗的对策建议

1、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一是要对重点耗能企业下达降耗指标,定期进行督导检查。二是加强对企业生产设备的监管,对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变压器、电动机、风机、空心机、水泵等高耗电设备坚决停用。另外,重点耗能企业本身也要进一步加强能源管理工作力度,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做好能源消费统计和效率分析,通过降低企业单耗水平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2、优化产业结构,降低整体能耗水平。重点耗能企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十分明显,但伴随着高产值高增加值而来的却是高能耗,工业内部行业结构急需调整,以此来降低全区的能耗水平;同时还应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中间损耗和浪费,并对能源加工后产生的“三废”进行合理化回收,真正实现能源的循环经济使用;同时大力引进和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行业,如全力发展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来提高我区的经济实力,逐步降低全区的整体能耗水平。

3、发展新能源,减少传统能源使用量。在我区能源消耗结构中,传统能源如原煤一直担负着重要角色,大量的使用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加上它储量的有限性,近几年我国原煤原油等传统能源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为保证我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减少环境污染,我们更应该努力发展各种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逐步用它们来代替传统能源,减少传统能源使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不误。

4、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整体能源统计队伍素质

小区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生;职业取向;就业指导;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032-03

职业取向是指人们希望从事某种职业的态度倾向,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所持的比较稳定的认识、评价、态度、心理倾向,是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职业、追求职业及其所要达到的水平和程度的主观向往。职业取向既是人的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也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接表达。

研究对象与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调研组对淮安高教园区内的3所高职院校新生的职业取向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过程中主要采取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

文献查阅 以“职业取向”、“职业理想”、“高职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通过检索获取相关文献数十篇,通过组织学习,为本次调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问卷调查 调研组设计了《高职院校新生职业取向调查问卷》,对3所驻淮省属公办高职院校2011级532名新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研,最后确定486份有效问卷(见表1)。

统计分析 将统计结果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多种方法进行逻辑归纳,总结出影响高职院校新生职业取向的相关因素。

数据统计与分析

入学前是否做过职业规划 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新生对于自己将来的职业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并不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即使有少数学生有了自己的职业期待,也不知道如何去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这说明学生在高中阶段缺乏相应的指导,往往将升学作为首要发展目标,对职业的认识比较模糊,尚未形成明确的职业取向(见表2)。

在选择职业(专业)时最看重的因素 职业取向是指人们希望从事某种职业的态度倾向。当今社会不少学生较看重薪酬,还有的将工作环境作为择业的首要因素,这折射出部分学生爱享受、怕吃苦的消极思想,对此学校要高度关注并给予积极引导(见表3)。

影响职业(专业)选择的主要因素 从数据来看,近半数的学生在选择职业(专业)时是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反映出青年学生的独立意识以及个性追求。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还有一大半学生职业取向并不确定,更多地受到家长、教师、同伴以及社会的影响,其中家长对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最大(见表4)。

入学后的主要感受 了解和掌握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状态,对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同伴的落伍者”,情绪低落,态度消极,这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入学后感到迷茫和空虚,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确立新的发展目标(见表5)。

对所学专业培养目标的了解程度 从学生对高职院校专业认知的程度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此并不清楚,甚至有近20%的学生根本不了解。而我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是非常具体、明确的,对此我们要加以引导,尤其对新生而言,这项工作非常重要(见表6)。

对所学的专业是否满意 一个学生的职业期待是否与其所学专业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学习态度,通常满意度越高,越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太满意,甚至很不满意,主要原因是由于学院根据学生服从志愿以及学校办学需要进行调剂所致,对这部分学生学校要给予更多的指导(见表7)。

入学后的发展目标 在调研结果中不难发现,心存升学愿望的学生远远多于希望就业的学生。高职院校强调的是“以就业为导向”,而学生则“以升学为目标”,两者之间显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何处理和协调好这对矛盾,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另外,在调查中我们也看到,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具备“自主创业”意向者明显多于工科类学生,对此须加以积极引导(见表8)。

在专业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专业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选项中,选择以能力为重的学生占72%以上,充分反映了学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及创业能力的强烈愿望,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对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见表9)。

希望从高职院校毕业后成为何种人才 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使命和责任所在。从调研数据来看,机械、电子、食品等工科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选择了“技能型人才”这一发展目标,而财会、营销、金融、文秘等专业的学生则倾向于成为“管理型人才”和“自主创业型人才”。从数据来看,不少学生对职业的期望值比较高(见表10)。

希望毕业后从事哪种类型的工作 心理学工作者经多年研究证实,个体只有找到符合自己的工作,即所谓的“人适其职”或“人职匹配”,不仅能使求职者实现个人价值,而且能使用人单位获得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据调查分析,高职新生的“人职匹配度”在七成左右(见表11)。

希望毕业后得到的第一个职业岗位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多数学生存在“白领情结”,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技术人员、会计、管理人员、办事员、文书、推销员等;相反,对成为一名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不太感兴趣。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高级技术工人严重不足,尽管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级“蓝领”,但如果受教育者的观念不改变,那么人才的结构性矛盾也很难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见表12)。

希望毕业后在哪个行业就业 学生在行业的选择上更倾向于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其中,金融证券、信息传输和软件开发等行业备受青睐,而对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则有一种明显的排斥心理,如食品生产、机械加工等。在调研中,食品加工技术、烹饪工艺与营养两个专业有83份有效答卷,而选择食品加工业的学生只有62人(见表13)。

希望今后在什么单位工作 前不久的《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有近六成在300人以下规模的企业就业,其中在5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就业的约占三成,为各地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但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在就业单位选择上,仍普遍存在攀高与求稳的心态。从调查数据来看,有36.8%的学生愿意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然后是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这反映了高职院校的新生在就业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切实际的想法,有一种过于理想化的倾向(见表14)。

毕业后希望在何地区就业 从调查来看,很多高职学生不愿意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而是片面地认为留在大城市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很少考虑到自己的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所选职业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适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见表15)。

觉得自己在求职过程中最具竞争力的方面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高中学生相比,对考试成绩看得不是很重,他们更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不少学生认为拥有一张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远远胜过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见表16)。

认为对未来就业帮助最大的因素 长期以来,由于就业市场的不规范运作,有很多学生认为找工作就是要找关系,有过硬的社会关系就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这种想法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分地依赖他人的帮助,常常会导致学生不思进取,不学无术(见表17)。

对策与建议

加强对高职院校新生的职业观教育 职业观是指一个人对职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如何看待职业本质、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职业道德等丰富的内容。它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选择问题上的反映,对个人的职业行为起着支配作用。就是说,缺乏正确职业观的指导就很难对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改善生活、发展个性、服务社会三大要素是衡量一个人的职业取向的重要标尺,三者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职业观。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青年在选择职业时,以“发挥个人特长和有社会贡献”作为首选标准。而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更看重职业在改善生活、发展个性方面的功能和需求,而往往忽视了其服务社会的价值。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择业意向和从业态度。马克思1835年在《青年的选择》一文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当以人类的福利和个人的理想为主要指针。我们不应当认为这两种利益之间可能发生对立性的冲突,认为一种利益消灭另一种利益,因为,人生来就是这样安排的:他只有为社会进步和同时代人的福利而努力,才能为自己完善起来。”所以,我们在学生职业观教育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作用与发展前景,通过引导学生放眼社会、紧跟时代,将个人的职业理想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高度统一起来,深入了解社会、主动服务社会,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加强对高职院校新生的入学教育 提高学生对高职教育以及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是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社会的偏见,很多学生对职业教育认识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导致不少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产生了迷茫的心态,学习缺乏积极性。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咨询服务,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理想锁定在“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一新的人生目标。尤其是要帮助学生克服盲目追求“高学历”的心理。正如黄培炎先生在《职业教育之礁》中所说的:“人生必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无论受教育至何种高度,总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彼不务应用而专读书,无有是处。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作为高职院校,不能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而要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它,并由此转化为自己的努力方向。这就要求学校要为新生充分解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了解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理解课程结构及其作用,掌握手脑并用的学习方法。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选择什么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职业方向。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将自己的学业与未来职业联系起来,那么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就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也必然会立于不败之地。

加强对高职新生的职业规划指导 在高职院校有很多新生职业取向模糊、职业理想淡薄、职业意志脆弱,存在从众心理,盲目追风。因此,学校要及时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每个人的个性、兴趣爱好以及自身条件不同,其职业发展方向肯定也不一样,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探索期和职业准备阶段。著名学者先生指出:“大学生选择科系就是选择职业,依着‘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学下去,其未来对国家的贡献也许比现在所选的或被动选择的学科大得多,将来前途也是无可限量的。”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职业性格测试软件和职业兴趣倾向软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自我评估,确定职业目标,确认专业方向,制定行动计划,分步组织实施,及时评估反馈,切实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凌方栓,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3).

[2]李荣华.大学生择业观理论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005(6).

[3]张小建.职业指导的操作与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4]吴俊华.我国大学生职业兴趣现状调查与测验编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金一鸣.中学生的职业指导[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小区调研报告范文5

一、__区中小民营企业安全培训情况与分析

目前__区有中小民营企业近3000家,其中属于高危行业的有近300家,据统计,企业负责人经过安全培训的有400多个,不到总人数的20%,从业人员6万多人,经过培训的近3万人,接近总数的50%,特种作业人员1200多人,经过培训的1000多人,占总数的80%多。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企业负责人经过安全生产培训的比例很低,从业人员经过培训和比例高些,而正是由于企业负责人自己没有受过安全教育培训,导致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不重视,埋下生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一)部分企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个别企业主不履行《安全生产法》职责,没有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企业工作日程,不重视安全生产投入,不安排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经费,不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政府部门进行的生产教育培训的宣传无动于衷,甚至对监管部门进行安全培训检查持抵触情绪,认为企业只要把生产搞上去就行了,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没有必要。

(二)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认识不高。由于以前没发生过事故,一些企业产生了严重的麻痹侥幸思想,看不到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重技能培训,忽视安全培训的问题。特别是现在员工流动性大,企业不愿花费成本进行培训;而大部分员工安全意识差,维权意识薄弱,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甚至不愿参加培训,员工未经培训就上岗作业的现象尤为突出。

(三)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认识偏差。认为安全教育培训是政府之间的事情。由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加上政府部门经常性地发文,老生常谈地重复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强调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似乎安全教育培训是上级部门的事。持“安全教育培训是上级部门的要求和任务”观点的不在少数,在对待安全教育培训的问题上,往往政府部门很积极,企事业单位被动应付,把安全教育的主次位置给完全颠倒过来了。殊不知,安全教育应该是企业事业单位自己的事情,政府只是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责。

(四)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投入不够。安全培训需要钱、需要时间,而不少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追求成本投入的最小化,无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只用工不培训。

(五)部分企业安全培训制度不全。通过调查,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培训部门,在培训制度方面,半数以上的民营企业声称有自己的培训制度,但是经座谈和深访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承认自己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相当一部分企业虽然有自己的年度培训计划,但是大部分的年度计划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有的企业每次培训的计划是临时制定的。

(六)政府部门对安全教育培训监管不到位。__辖区面积82.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0.34万,中小民营企业近3000家,但安监局工作人员只有七个,监管对象过多,监管范围过大,监管力量严重不足,这是监管不对位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现在政府都在强调服务企业,监管多了怕影响单位的评分,有时甚至担心影响与招商引资企业的合作关系或被认为“投资环境不良”,而对安全监管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彻底。

从上述调查情况看,中小民营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负责人法制意识淡漠,不知道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法定要求;安全意识不明,安全培训与保障生产安全的关系没有理顺;企业责任意识不强,企业是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主体落实不到位;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培训情况执法检查不够等等。

二、加强__区民营企业安全培训的对策和措施

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必须不断地得以强化和提高。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促进和实现安全意识、安全素质提高的主要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抓好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安全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增强做好安全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氛围。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宣传媒体,普及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培养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把《安全生产法》内容纳入普法教育计划,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促进安全生产宣传进社区,进入千家万户,开展全员培训教育活动,使大家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二)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培训主体责任。开展安全培训是防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治本之策,重视和加强安全培训是我们安全监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将安全教育培训纳入监察执法的重要内容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开展经常性安全培训专项督查,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把安全生产培训责任制度、计划制定落实情况和“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持证上岗情况作为执法检点,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安全培训的主体责任,从而提高企业开展安全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安全培训工作营造有利的法制环境。

(三)扩大企业安全生产达标面,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企业员工安全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加强教育培训,进行正确引导。通过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达标活动,督促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小区调研报告范文6

为全面掌握我省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探索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省教育厅成立课题组,开展了“四川省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调研”的专题研究,该项目被列为2011年度四川省政府政务调研重大项目。在课题组长、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绍勇的带领下,课题组深入成都、眉山、资阳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6次,调查涉及98个县级教研室、58所学校,发放并回收问卷3546份。

一、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校课改实施状况

(一)课改工作倍受重视

抽样调查显示,88.7%的县(市、区)政府成立了由政府主管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普通高中课改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100%的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高中课改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普通高中课改工作;同时,学校成立了相应的专题研究小组,研究解决课改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科学整合和挖掘学校各种教育资源。

(二)课改工作有章可循

县(市、区)教育部门和学校重视建章立制。问卷显示,91.8%的县(市、区)制定了课改实施方案,75.0%的学校制定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细则,72.7%的学校制定了学生学分管理办法,64.9%的学校制定了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49.1%的学校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法。

(三)教师培训扎实有效

做好课改教师的培训工作,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首要条件。调查显示,91.7%的县(市、区)组织了本级课改教师培训,60.7%的学校每学期开展1-2次校本培训(专家讲座、全校教师课改培训等)。各学校积极探索培训途径,提高教师适应课改的能力。做法主要有:一是依托国家、省级通识培训和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组织课改年级教师全员参加新课标、新教材培训;二是依托市州培训,帮助教师进一步把握新课标、准确理解新教材;三是组织教师积极走出去,到先行课改省(市、区)和学校考察与学习,汲取、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四是依托本地本校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在校本研修中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四)课改理念初步体现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有明显转变,素质教育要求得到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探究学习氛围显现。多数教师能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就学习内容提问和发表自己观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如,51.0%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在课堂上鼓励提问”,53.2%的学生认为“学习中老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2.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课程知识的应用价值,重视对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行指导,注意问题情境的设置。此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52.9%的学生认为“老师教学时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和使用案例素材”,50.7%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要求学生课后查阅学习资料”。

3.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掌握状况良好。对“所教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调查表明:5.9%的教师理解和掌握得“非常透彻并能体现在教学中”,50.8%“能够将部分理论联系实际”,41.5%“理解基本理论”,只有1.9%“完全不理解”。理解并逐步努力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达到98.1%。

4.大多数学生通过课程改革的宣传和教师的正确引导,能正确认识和理解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课程目标。学生问卷显示:“你认为对你终身发展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学生选择“交流合作”、“实践能力”、“知识与技能”、“责任感和道德”、“创新精神”、“身心健康”、“人生规划”的比例分别是77.4%、76.5%、73.9%、72.9%、71.5%、70.5%、69.5%,这反应了今天的学生与社会有较好的接触,对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79.6%的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开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为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奠定了基础。

5.通过培训和学习,教师基本适应新教材的变化。对“新教材适应程度”的调查表明:8.9%“很适应”,80.3%“基本适应”,8.2%“基本不适应”,只有2.6%“不适应”。“基本不适应”和“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是教材的逻辑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小部分教师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6.教师的学生观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教师们大多能够认识和赞同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能够适应新课程下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变化。对“了解学生信息状况的方式”的调查表明:24.2%通过“课堂提问”,31.1%通过“批改作业”,17.7%通过“询问学生”,21%通过“随堂小测验”,6.1%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教师们通过多种渠道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而不仅仅通过考试成绩来了解学生,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对”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的调查表明:49.6%以“考试成绩为主,参考平时表现”,28.1%以“平时表现为主,参考考试成绩”,6.8%为“其他(访谈、座谈、成长记录袋)”,只有8.4%的教师只依据“考试与测验成绩”。

从上述调研的总体情况看,我省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良好,教育部门和学校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加强课程建设和组织制度建设、落实教师培训、改革课堂教学、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课改实施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中课改是个系统工程,涉及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的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以及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等各个方面。课改在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一)县级课改经费不到位,教学设施、师资配置不适应

课改专用经费是顺利进行课改的基本保障。县级教育部门调查问卷显示,38.1%的县(市、区)认为“制约课程实施的最主要因素是经费”,有50.0%的县(市、区)“没有设立课改专用经费”。由于课改专用经费不足,31.9%的县(市、区)认为“教学仪器和设施设备费用不能满足新课程实施需要”,32.3%的县(市、区)认为“学校新增功能教室和教学场地不能满足新课程实施需要”,22.9%的县(市、区)认为“图书和影像资料费用不能满足新课程实施需要”。学校问卷显示,58.9%的学校“没有通用技术实验室”。

教师的配置到位,是学校能按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问卷结果显示,46.4%的县(市、区)认为“制约课程实施的最主要因素是师资”,23.2%学校认为“师资配置不能满足新课程实施需要”,42.9%的学校“没有通用技术专任教师”。

(二)省级课改方案落实不力,学校未“开齐开足”课程

由于师资、场地等所限,部分学校没有严格按方案中有关课程、课时的安排进行排课。未开设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学校分别占7.1%、26.8%、39.3%、23.8%。

在开设了研究性学习的学校中,部分将其内容设定为“学科延伸”,实际上是大幅度地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转移给了高考学科,这使得课改的一大亮点未很好地得到体现。

(三)学校普遍将课改与高考对立,课改实施举步维艰

虽然学校均能够认识到进行课改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学校顾虑新高考,不敢放开手脚搞课改,部分学校从高一起就按过去应付高考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极大地影响了课改的质量。

新课程高考怎么考,是学校和教师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制约课改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我省适用于高中课改的高考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出台,学校和教师顾虑重重,害怕课改没取得成效,高考又出现滑坡,同时对教材的整合和拓展目标不明确,不敢把步子迈得太大,从而束缚了学校、师生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此情况下,教师们或出于经验或出于“保险”考虑,不按新课标、新教材和省里的学科指导意见组织教学,而是可延伸就延伸,能拓展就拓展,生怕有所遗漏。有的老师甚至将旧教材有而新教材已删除的内容补充到教学中,将新教材已淡化的内容仍按旧教材的要求进行强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增加了教学任务,导致课时进一步紧张。

(四)观念转变困难重重,传统教学方式仍然盛行

尽管老师们参加了不同层次的培训,但是,课改的新理念难以被老师准确理解和把握,以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真正贯彻落实。“教教材”的现象极为普遍,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因而出现“内容多、时间紧”的矛盾。学生问卷显示,47.7%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平均时间在30分钟以上”,34.1%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平均时间在30分钟左右”。由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使得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探究和动手的机会,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也就受到影响。

(五)学生参与兴趣浓厚,学业负担有所增加

学生对高中课程改革有浓厚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但普遍反映学习任务加重。由于大部分教师存在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人为拔高教学要求,使得学生普遍感到身体疲惫,压力大,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焦虑感。调查显示,认为课改后,学生的学业负担与以前相比,认为“基本没有变化”的占22.8%,“增加一些”的占36.8%,“增加许多”的占17.1%。学生问卷反映,“学生每天做课后作业的时间在2小时左右”的占29.8%,“3小时左右”的占12.5%,“3小时以上”的占11.8%;“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内”的占62.3%(其中“6小时以内”的占31.3%),离国家规定的高中生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有很大差距。

(六)多数教辅与新课改不相符,与新教材不配套

当前教辅市场上,打着高中新课改旗号的教辅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情况较杂乱,没有统一的管理,质量无从保证。这些教辅的内容往往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符,与新教材相差甚远。有的新教材已删除的内容,仍有相应的习题;有的以后才会学习的内容,甚至是高三的内容,也放在了高一年级;还有新课标和新教材明明没有要求的难度,也在习题中要求学生达到。56.1%的学生反映所使用的教辅“偏难”和“很难”。学生使用的教辅过多过滥,教辅习题偏难偏旧偏多,教辅价格偏高,增加了家长和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难免在教学中拓展和加深,提高了教学难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负担进一步加重。

三、深化推进课改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政府职能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应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对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新课程所需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尽快建设通用技术等学科所需的实验室。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应加强协调,解决新课程所需的师资问题。

(二)严格督导评估

省上出台的课改文件是正确实施课改的保障措施,属法规性文件,任何学校不得随意更改。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督导评估,要求学校依法实施课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杜绝随意增减课时、随意变更课程内容、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等违规行为,并创造必要条件,制定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校评价机制,确保课改正常推进。

(三)加快高考改革

加快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校招生高考改革研究,促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发挥高考服务于新课改的作用,消除部分师生把新课改与高考对立的错误观念。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四)加强教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