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的研究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博弈论的研究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博弈论的研究特点

博弈论的研究特点范文1

关键词:合作博弈 非合作博弈 物资招标

一、博弈理论概述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分为合作博弈论及非合作博弈论,它被不同领域的学者主要用于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在博弈论中,研究者主要分析考虑游戏中个体的预测行为和现实行为以及它们的优化策略。它主要包括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结果等要素,其中局中人、策略和收益是博弈论中最为基础的要素,三者被统称为博弈规则。利用博弈规则以达到平衡是博弈论的核心,而三者的思考角度不同:一是局中人,即参与人,是指在博弈中能够决定策略、行动并承担相应后果的个人或团体,它的作用是利用策略行为实现支付效用的最大化;二是策略,是指基于所获取的信息集合,局中人所采取的行动规则,它主要涉及局中人行动的时间和方式;三是支付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策略组合下局中人得到确定效用水平或期望效用水平,它是局中人博弈的目标,是真实存在的。

企业管理是规范的问题论导向的,而博弈论是实证的方法论导向的。博弈论的研究方式是基于个人效用函数及其约束条件,求解个人效用最大化问题而导出行为及均衡结果。在企业管理中引入博弈论,应当首先将管理危机中的局中人及利益涉及者作为影响危机进展的自变量,危机自身作为因变量,非人为因素作为参照量,从此角度来研究各变量的需求、动机、决策及行为体之间彼此的作用对企业管理危机的发展及走向的影响。

企业管理中“人、财、物”三大要素之一的物资管理,其采购现均以招标方式为主,在物资招标领域运用博弈论研究其相关关系,可促进招标工作效用最大化。

二、物资招标工作的特点

(一)招标的程序严谨

在物资招标工作之前,企业管理者应当制定规范的招标程序。招标程序应当包括物资使用部门调研及申请、招标书的修订、确定投标单位、开标程序、确定并聘请采购评标专家、确定评标原则、签订与执行合同、验收货物等。严谨、规范的招标程序能够保障上述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能够保证物资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保证招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物资招标的最大特点是要求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这已经在企业内达成共识。招标采购工作的开展除需要对招标程序进行规范化,还需加强组织的严谨性,加强管理和监督招标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相关单位规定,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必须参加对物资开标工作的全过程监督。另外,开标时为了避免组织招标等职能部门所带来的意见导向影响,该部门工作人员(包括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实行规避制度,这极大保障了物资招标采购决策工作及招标工作的透明、公平、严肃及有序。

(三)招标工作的保密性

招标工作的保密性也是物资招标工作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招标人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招标项目设有标底的,开标前严格保密,开标时方可公布。

(四)合理筛选招标单位

针对重大物资的招标,企业应当在对招标项目有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并向实力、信誉度较好的企业发出投标邀请,如此,不仅节约了招标的费用,还可以提高招标效率。

三、合作博弈理论与招标人、招标机构之间的关系探讨

(一)招标人与招标机构的关系

在我国《招标投标法》中规定:招标人有权自行选择招标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为招标人指定招标机构(当然,若招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其委托招标机构办理招标事宜)。因此,招标人具有独立选择招标机构的权力,而对于规模大、过程复杂、牵涉多方面利益的集中招标采购来说,为了保障招标过程的公正、公平,便有必要将物资招标委托招标机构进行。

对于招标机构而言,它自身是盈利机构,追求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招标人与招标机构之间的关系是委托方与方的关系。基于这样的关系,招标人与招标机构之间的关系便存在这一种突出的特点,即二者之间的效用矛盾。因为,招标机构的效用来自于中标价和提成比例,如此,在固定提成比例的情况下,中标价越高对机构就越有利,而对于招标人而言,情况则相反。

(二)招标人与招标机构之间的合作博弈

作为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合作博弈论能够准确解释在物资招标过程中一些现象,尤其是规模大、涉及过程多的集中招标。由于在集中招标环节中招标人和人之间的委托关系,这造成了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博弈。对招标人与人之间的单次博弈而言,最合理的选择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各自的利益,而不会顾及到与对方的效益冲突,但一般而言,招标人与招标机构之间常常会多次合作,而且这也是双方都希望的,这样便存在着重复合作博弈,所以,在集中招标之中有必要设计相关机制激励双方的参与,制约双方机会主义的短期行为。

当然,为了尽可能避免招标人与招标机构之间的效用矛盾,仅通过合作博弈论激励招标人与招标机构参与集中招标采购的机制尚存在缺陷,应当在此基础上引入约束机制,确保实现招标人及招标机构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在重复合作博弈中,双方会尽力着眼于长远利益而放弃短期利益,因为任何一方的错位行为都会导致合作的终止,损害双方的利益。

四、非合作博弈理论与各投标人之间的关系探讨

我国招投标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招投标制度成功实践于物资招标项目。但是,在招投标过程中,部分招、投标人无法抵挡利益的诱惑铤而走险,“围标串标”等现象频繁发生,这些现象违背了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并且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

将博弈论应用于招投标过程,利用其非合作博弈论理论及均衡策略,分析和研究“围标串标”等现象,剖析其发生及形成的机理。根据非合作博弈论理论及均衡策略分析,当增加围标串标成本时,其收益便相应降低。这时当事人顾忌和权衡“围标串标”所带来的后果。因此,根据各方博弈分析和结果来看,可从以下措施来防治“围标串标”行为:

一是针对“围标串标”现象,加大其违法惩处力度。无论围标串标结果如何,“围标串标”行为的参与者都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二是优化资格预审制度,适当增加投标人的数量,如此可以使投标报价的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增加投标人支付陪标人的成本,大大降低串标获取的利润。

三是加大对检查成本的投入,提高“围标串标”检出率。“围标串标”行为的隐蔽性较强,一般情况下,难以发现,所以检查成本的增加可以提高其检出率,预防围标串标现象的发生。

四是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将围标串标处罚金划出一定的比例作为检查成本及奖励资金。当奖励金额超过陪标人的支付费用时,那么其余投标人会对“围标串标”行为进行自觉检举。

总之,非合作博弈论及均衡策略应用有助于制止围标串标的发生,促使投标人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

博弈论的研究特点范文2

关键词:博弈;委托与;经济行为

一、博弈论发展简述

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正式发展成一门学科则是在20世纪初对于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策墨洛、波雷尔及冯・诺伊曼,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的学科。目前已成为经济分析的主要工具之一,对产业组织理论、委托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经济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由于博弈论重视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辨证关系,大大拓宽了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思路,使其更加接近现实市场竞争,从而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基石,也为现代宏观经济学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微观基础。

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 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二百多年来,西方经济学家坚持斯密的信条, 他们相信自私自利的个体在利益驱动下会使社会达到和谐一致。博弈论专家认识到,理性人在进行经济决策时,但由于目标(或经济利益)不一致时常发生冲突, 理性人的最优选择要受对方选择的影响, 理性人之间的这种互动行为使他们的决策均依赖于两个或更多的人们的交互式战略。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因以合作博弈为对象, 主要对二人零和博弈进行了分析。此后,合作博弈有了长足发展,提出了稳定集,解概念, 核等重要概念与思想, 来研究人们发生冲突时的合作问题。1950年,纳什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非合作博弈,最先对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进行了区别, 提出了博弈论中最为重要的概念:纳什均衡, 为非合作博弈一般理论奠定了基础, 非合作博弈发展起来。事实上,合作博弈可以看作非合作博弈的特殊情况, 它略去了非合作个体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过程而着重研究合作的可能性与形式。非合作博弈对分析理论更为适用, 因此,我们今天所说的博弈论主要是指非合作博弈。

二、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结合

(一)委托人与人之间约束与激励机制

作为产权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委托一理论是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契约形成过程出发,探讨委托人如何设计出一种契约,以促使人为最大限度地增进委托人的效用而努力工作。标准的委托一理论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的假设:信息不对称与经济人假设委托一关系一旦确立期,委托人期望人忠诚为其服务,通过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水平,来提高企业的产出绩效,进而实现其自身效用最大化。但因人利己主义倾向及信息不对称,这一前提经常与现实经济生活相背离,从而导致了委托一关系失效。

1.委托人与人之间的目标函数不一致

2.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问题

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委托人无法准确判断人是否在忠诚且有能力地为企业服务,因而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此时,问题的产生也就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问题主要是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方面。 逆向选择,是指委托关系确立之前,人利用其相对于委托人的信息优势,使得契约的签订对自己有利 。

3.委托人和人之问契约不完备

委托一关系实质是一种契约关系,但现实经济生活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使得委托双方不可能事前签订一个完备的契约。此外,契约的完备程度也与契约的成本密切相关,完备程度越高则其代价越大。

(二)讨价还价的博弈与情侣模型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讨价还价的问题,这其实就是买主与卖主的一场博弈。博弈理论表明,当谈判的多阶段博弈是单数阶段时,先开价者具有“先发优势”;而双数阶段时,后开价者具有“后动优势”。这在商场竞争中是十分常见的现象:非常急切想买到物品的买方往往要以高一些的价格购得所需之物;急切于推销的销售人员往往也是以较低的价格卖出自己所销售的商品。

商业谈判中,有一种“情侣博弈”谈判的模式。“情侣博弈”说的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在如何安排度周末,而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男士想要看球赛,女士想要听歌剧。如果从其中的某个个体来看,这样的结局不是最优,但是如果有一方的稍许让步,就可以换来情侣组合整体的最佳满意度,同时自己也得到相对较佳的满意度;反之,如果男士单独去看球赛而女士单独去听歌剧,由于缺少情侣陪伴,必然会造成或多或少的满意度下跌。对于这样一个模式,博弈论告诉我们,双方都去看球赛或者双方都去听歌剧,是博弈的两个“纳什均衡”,也就是对双方整体而言,满意程度最高的两个结局。

(三)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又称寡头、寡占,一种由少数卖方(寡头)主导市场的市场状态。英语中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中“很少的卖者”。寡头垄断是同时包含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而更接近于完全垄断的一种市场结构。它的显著特点是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这些厂商的产量占全行业总产量中很高的比例,从而控制着该行业的产品供给,寡头垄断又称为双占垄断或双头垄断。 寡头垄断的形成首先是由某些产品的生产与技术特点所决定的,寡头垄断行业往往是生产高度集中的行业,如钢铁、汽车、石油等行业。其次,寡头厂商为保持自身地位而采取的种种排他性措施,以及政府对某些寡头厂商的扶持政策等,也可促进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

三、博弈论的不足与发展

虽然博弈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而且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博弈理论仍存在很多不足,首先就是均衡解的多重性。在很多情况下, 博弈模型的均衡解不止一个, 而是很多个。可以说这是一种富余的均衡, 因为面对多重均衡解, 经济学家并不知道那一个均衡解最终会发生, 这就限制了博弈论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对未来问题的预测能力。相信在博弈论的发展中, 对博弈均衡的精炼是博弈论专家们一项长久的任务。此外, 博弈的建模技术、分析方法和求解手段如何进一步发展; 博弈论的应用领域如何逐步拓宽; 博弈论在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如何求得更广泛的普及等, 这些问题仍未得到满意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杨瑞龙,杨其静.企业理论:现代观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 蒋殿春. 博弈论如何改写了微观经济学[J]. 经济学家, 1997; ( 6): 86~ 95

[4] 张培刚, 方齐云. 博弈论的应用及其展望[J]. 经济评论, 1998; ( 2): 13~ 14

[5]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海三联书店, 1999

博弈论的研究特点范文3

内容摘要:本文在梳理经典博弈论理论体系及其应用领域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分析显示:经典博弈理论按其发展的脉络来划分,主要包括静态博弈、动态博弈、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对称信息博弈等几大理论体系;其应用领域主要涉及管理学中的激励问题,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甄别、信号传递和社会学中“合作与冲突”这一古老而又永恒的主题;其发展方向表现为扬弃“理性假设”条件下的行为博弈。

关键词:纳什均衡 信息经济学 激励理论 行为博弈

经典博弈理论体系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英文名称是Game Theory,是研究一些个人,一些团队或组织面对特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制约下,依靠所拥有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行动,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支付的过程的理论。博弈论的主要研究目的是研究博弈各方的行为特征,即各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的决策特征;以及何种情况下采取哪种策略,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即决策主体决策后的均衡问题。

博弈思想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田忌赛马”的故事,但一般认为,1944年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恩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形成了现代博弈论的基本分析框架,标志着系统的博弈论初步形成。上世纪50年代,数学天才纳什明确提出“纳什均衡”这一概念,使经济学中的均衡问题发生了质变(从“瓦尔拉斯均衡”突破到“纳什均衡”)。“纳什均衡”的提出抓住了问题研究的关键,为博弈论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纳什均衡”描述的是行动双方的均衡问题,即“如果一个博弈存在一个战略组合,任何参与人要改变这一战略组合都可能导致降低自身的效用水平(或只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因而任何参与人都没有积极性去改变这一战略组合,这一战略组合称为该博弈的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实现了合作博弈向非合作博弈的转化,但纳什均衡是“基于一个时期的模式”而非“动态模式”,纳什均衡没有考虑自己的选择行为如何影响博弈对手的战略,且允许不可置信威胁战略的存在,经常遇到一个博弈中存在多个纳什均衡,难于预见哪个均衡会发生等问题。为了弥补纳什均衡的上述缺陷,泽尔腾发展了动态的博弈。泽尔腾动态博弈模型思想集中体现在他1965年发表的著名论文《一个具有需求惯性的寡头博弈模型》一文之中,在该文中泽尔腾对“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给出了正式的定义。其基本思想是:“在扩展型博弈中的任一决策点,现行局中人利用其先行优势及后行者必然做出理性的反应这一事实,来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优的纳什均衡,有限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求解可采取倒推归纳法”。泽尔滕定义“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中心意义是将纳什均衡中包含的不可置信威胁战略剔出出去,使均衡战略不再包含不可置信的威胁战略。它要求参与人的决策在任何时点上都是最优的,决策者要随机应变,向前看而不是固守旧略。由于剔出了不可置信的威胁战略,在多数情况下,精炼纳什均衡也缩小了纳什均衡的个数,这也是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优点所在。

纳什均衡严格依赖于现实博弈环境难于满足的“完全信息”假设,即“所有博弈参与人均知道博弈的结构、博弈的规则和支付函数”,针对纳什均衡中“完全信息”假设的缺点,哈萨尼建立了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拓展了纳什分析的应用范围。哈萨尼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是在纳什均衡的基础上吸收了贝叶斯研究成果,以贝叶斯定理为出发点,对纳什均衡作了广泛拓展。哈萨尼在其论文《贝叶斯参与人完成的不完全信息博弈》中提出了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还证明如何把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转化为完全但非完美信息博弈模型,使得博弈模型易于处理,为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哈萨尼提出的“贝叶斯-纳什均衡”是指在静态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参与人同时行动,没有机会观察到别人的选择;由于每个参与人按照贝叶斯原则仅知道其他参与人类型的概率分布而不知道其真实类型,且不可能准确地知道其他参与人实际上会选择什么战略;但是能准确地预测到其他参与人的选择是如何依赖于其各自的类型;因此参与人决策的目标就是在给定自己的类型和别人的类型依从战略的情况下,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即“给定自己类型和别人类型的概率分布的情况下,每个参与人的期望效用达到了最大化,也就是说没有人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组合”。而应用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均衡的概念是“精炼贝叶斯均衡”,这个概念是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精炼纳什均衡和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贝叶斯均衡的结合,泽尔腾、克瑞普斯和威尔逊及弗登伯格和泰勒等学者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的要点在于当事人要根据所观察到的他人的行为按照贝叶斯原则来修正自己有关后者类型的主观概率,并由此选择自己的行动。也就是说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是一个数学上的“不动点”。即满足:给定每个关于其他参与人类型的主观概率的情况下,参与人的战略选择是最优的;每个参与人有关其他参与人类型的主观概率均是按照贝叶斯法则从所观察到的行动中获得的。不完全信息博弈运用现代随机分析方法解决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下的决策问题,由此发展起来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使博弈论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更加紧密。

博弈论的主要应用

就博弈论发展而衍生的信息经济学而言,除哈萨尼所做的开创性工作之外,维克里和莫里斯也对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理论做出了重要性贡献。维克里上世纪40年代关于个人所得税税制问题的思考:“收入均等化并不能解决理想税赋结构难题”,因为这一方案没有给个人努力工作提供激励,因而不会产生社会效率最大化。莫里斯通过设计递减税率回答了维克里的税制难题,并致力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隐藏行动理论方面的研究。莫里斯上世纪70年代的系列研究成果奠定了委托-理论模型框架,并确立了激励相融契约必需满足的两个约束前提。其一是参与约束:委托人所选的效用函数必须使人因接受合约而获得的效用不小于因拒绝合约而获得的效用;其二是激励相融约束:合约缔结后人在所选行动上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1970年,著名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在《经济学季刊》上刊发了具有划时代意义论文《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该文研究了一种商品市场,其中出售者对商品质量的了解比购买者要多,并以二手车市场为例进行说明。由于文章阐述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奥的普遍化思想,并因得到应用广泛而产生重大影响。阿克洛夫在该文中对具有逆向选择这一信息问题的市场进行开创性分析,指出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能导致该市场崩溃,或者只有劣等产品充斥其中。“柠檬论文”解释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低效率,同时该文的另一个独到见解是经济主体有强烈的激励去抵消信息不对称问题对市场效率的不利影响。

继阿克洛夫之后,斯彭斯着重研究如何改善信息不对称以提高市场效率问题,即信号传递模型。信号传递模型描述的是信息富有的一方如何可靠地将信息传递给信息缺乏的一方,以减少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促进交易的达成、提高市场效率。斯彭斯以劳动力市场为例,研究得出只有当信息富有者的传递路径产生的费用绝对高于其它传递途径产生的费用时,该信息富有者的信息传递才具有效率。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商标、广告、教育文凭等信息传递问题。为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提供操作上的理论依据。

在斯彭斯之后,运用博弈论来研究信息不对称市场的另一位集大成者乃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信息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斯蒂格利茨。斯蒂格利茨在1974年之后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构建了以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为前提的新模型,描述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运行机制的变化。他通过对保险市场、农业土地租赁市场、信贷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考察,证明了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普遍性,说明在这样的市场中,传统的价格机制实现帕累托效率的有效性值得怀疑,从而对以彻底的私有化和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模式(即“华盛顿共识”)提出了质疑。其中,1981年斯蒂格利茨和温斯合作发表的文章《信息不对称市场的信贷配给》堪称当代信贷文献的典范,该文详细论述了信贷过程中不同阶段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该文创立的逆向选择模型与道德风险模型对分析金融问题具有划时代意义。

继博弈论在经济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以以色列博弈论专家奥曼与美国国防经济学者谢林为代表的博弈论推崇者则努力运用博弈论来解决“合作与冲突”这一古老而又永恒的社会问题,使博弈论由经济领域拓展到社会领域。奥曼与谢林分别从数学和经济学的角度重塑了关于人类交互作用的博弈分析范式。谢林从非合作博弈的角度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交互作用机理的理解,而奥曼则发现一些长期的社会交互作用可以运用正式的非合作博弈理论来进行深入分析。

博弈论发展趋势

博弈论以决策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为主要决策因变量导致经济学从“瓦尔拉斯均衡”突破到“纳什均衡”的质变,经典博弈论从静态博弈到动态博弈,信息完全到信息不对称博弈均是在放松理论假设的前提下使博弈理论分析与经济社会现实更加接近,以增强其实用性和对经济社会现象的解释能力。经典博弈理论作为经典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其共同秉承的“理性人”假设、不可观测的效用函数假设和主观概率假设是经典博弈论的主要局限,上述假设的存在使经典博弈被戏称为“研究‘天才’决策的理论”,现实经济社会中也出现过很多经典博弈理论无法解释的异象。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并得到社会的认同,基于理性人假设的经典博弈理论自然而然遭受到行为学派的挑战,考虑参与者“有限理性”、“情感”、“环境”、“经验”、“制度文化”等现实因素的行为博弈论成为近年来博弈论的发展方向。

与经典博弈理论比较,行为博弈论的最大特点是考虑了人类的非理性因素,其研究目的是研究博弈参与人实际做出了什么行动,可以说行为博弈论是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行为博弈论近年来在“囚徒困境”模型重释、投资博弈模型、可置信威慑的议价博弈模型、大陆分水岭协调博弈模型及选美比赛博弈模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很好地解释了经典博弈论无法解释的一些现象。但行为博弈同样面临“有限理性”中“有限”度的量化,“经验”因素中参与者的“学习”问题以及“学习”如何及何时影响博弈均衡结果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形成了行为博弈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一是学习过程中的自利行为和利他行为怎样导致社会偏好的变化;二是在重复博弈中,随机最优反应函数的地位如何,参与者关于博弈对手和环境的信息信念如何变化;三是组织、团队乃至企业的博弈行为将在何等程度上与个体博弈存在差异,引发该差异的机制是什么,社会认知空间的变化对博弈行为有何影响等等。

结论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领域的至高荣誉诺贝尔经济学奖特别偏爱博弈论领域的集大成者。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分别于1994年、1996年、2001年和2005年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经典博弈论的杰出贡献者纳什、泽尔腾与哈萨尼,博弈理论的实践人、激励理论创立者维克里和莫里斯,博弈论衍生的信息经济学的奠基人及集大成者阿克罗夫、斯彭斯与斯蒂格利茨,博弈论应用领域的拓展者以色列数学家奥曼和美国国防经济专家谢林;以表彰他们在博弈论领域的卓越贡献。博弈论领域的多次获奖彰显博弈论对现代经济理论特别是市场交易理论的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斯蒂格利茨,沃因,韦坎德.契约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John Chahes Harsanyi. Game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Played by Bayesian Players Parts I, II and III. Management Science, 1967

4.John von Neumann and Oskar Morgenstern. The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ty Press.1944

博弈论的研究特点范文4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日益发展,博弈论在交通工程投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将对博弈论的原理、使用及其在招投标范围内的各种模型的构建展开系统的论述和研究,在深入理解并结合现有招投标现状的情况下构建出基于博弈理论总成本投标报价模型,从而为投标单位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报价模型及建议,帮助确定其投标报价,这样既能提高标单位的中标概率又可以使其获得最大期望收益,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博弈论;投标;报价;分析;研究

当今社会竞争环境复杂,项工程目问题的结果需要多个行为主体共同确定。各行为主体既拥有各自的利益目标,又相互依存。招标单位采取的办法一般是复合标底,简单点说就是招标单位在投标前不确定自己的真实标底,而采用所有投标者的投标报价水平,通过加权取平均数确定最终的标底,这样就需要投标者主要凭个人经验来进行投标,因而带有很大的被动性。博弈论的理性决策需建立在各行为主体决策的预测结果之上,不可置他人决策于不顾而单独做出。

1博弈论概述

博弈论是一个理性决策的过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多个行为主体在风险不确定的情况下相互影响以及决策均衡性的问题;研究对象为具体的行为特征,在一定范畴内可以称之为对策论。

博弈论三要素①局中人。博弈活动的主要参与人、主导者,称之为局中人。在实际的应用中,局中人不但指自然人、集体,也可以指某种行为。用i来表示,i=(1,2,…,n)。在项目的决策中,局中人均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2招投标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2.1招投标与博弈论的联系招投标的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也可以看出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对应招投标的不同流程,参与的各个主体构成了博弈中的当事人,各主体之间的竞争关系,由各自的决策域不同直接表现。在最终决策的制定时,各主体又都受到他人决策结果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开标之前,各个投标人对各自的投标价格并不知晓,而每个投标决策的制定又需要以他人决策的预测结果为前提。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制定不同的投标人构成了博弈理论中的当事人,而各个投标人的决策制定构成了决策域,最终结果的制定共同构成了博弈理论中的支付函数。在博弈论的体系中,通常情况下认为,当信息彼此知晓时,博弈的双方可通过简单谈判即可达成一种双方均能接受的协议。在当信息不完全公开情况下,则需分多个阶段多次交流才能保证所有参与人接受协议。若把招投标的具体过程进行仔细分析,可将采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为招投标模式。

2.2招投标过程中的常见博弈现象

2.2.1先开标后议标现象项目开标后,针对工程价款、相关优惠政策的调整,通常情况下,招标人和投标单位会以议标的形式再次讨论。由于现今的建筑市场,施工单位不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为了获取工程,总是以业主的意愿为基本前提,有时甚至不惜以竞相压价的形式以完成中标。一方面,这可以促使工程造价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却违背了公开招标的基本前提,与公开招标公平性相抵触。这也把社会生产的一般市场价值抛到脑后,有时就会造成施工企业无法按照既定目标完成工程,反而使得造价成本提高。由以上分析可知,开标之后又议标实际上是对合同价确立的过度激励。对于目标的激励性,应有可观测性,也应对除投标标价之外的其他目标采取必要激励措施,保证目标的可观测性。若业主单位对招投标阶段的投资控制过度激励,很可能会造成施工单位盲目追求成本,忽视其他目标的现象。故业主应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

2.2.2投标人联合与投标人互相倾轧相反,有时为了获得正常的利润以外的超额利润,投标单位会联合起来对哄价进行抬标。这种现象称之为投标人联合。站在博弈的角度分析,博弈的局中人指招投标主管部门和投标人,主管部门的策略为监督整个招投标过程中的是否违规现象,而投标人的策略为联合或不联合,两者共同构成支付函数。支付函数的最终确定,有超额利润来确定。投标人的联合,将对招标造成非常坏的影响,因此,招标单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也可以通过采用邀请招标的形式来实现,同时注意加强在投标截止日期前对所选的投标人的保密,使参与投标的单位彼此不知道有哪些单位参与竞标,建立起非合作型博弈,最终实现投标的有效性。

2.3招投标机制设置招投标过程中的博弈分析,主要是指对评标方法的确定,而评标方法的确定主要是用来解决投标人的积极性。因此,所谓招投标机制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应用博弈理论对招投标活动进行约束。这种约束应从两个方面展开。

2.3.1个人理性的约束在招投标机制的设置中,应充分考虑项目参与人的积极性,制定有效激励措施,促使项目参与人愿意在制定的机制中完成任务。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得投标人获取标所得到的利润将远远大于失去这个项目的价值。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着手:①注重于投标实际环境的分析,制定合理可行的标底。②在标底的计算中,要注意按照现有的工程量清单,按照市场价格求算标底。③对暂定标底权重的赋予,应将各有效投标报价中所占相同权重的报价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评分的基准价,实现对市场的正确引导。

2.3.2激励相容约束本约束主要是为了尽可能的选出质量高、信誉好的企业。在激励相容约束的制定过程中,应注意使得所设计的机制尽可能的调动所有参与人的积极性,达到招标单位所期望的目标。激励制度的建立,要注意结合投标单位的实际情况,尽量避免过分激励和较弱激励的现象。

3博弈论在投标报价中的应用

3.1博弈论在“合成标底”评标中的应用

3.1.1合成标的打分法的介绍现阶段最常见的评标方法就是合成标底打分法,也可称为复合标底法。该方法将标底进行量化,实现标底的可控制。基本步骤如下:①标底由招标单位制定,并给定一个浮动的百分比范围,当投标报价超过了所允许变动的范围时,视为废标。②对符合要求的投标单位的所有报价,包括招标单位的价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合成标底。③以合成标底为依据,设定评分标准,对符合要求的投标报价进行综合进行打分。

3.1.2合成标的打分法的特点具体说来共有3点:①不可预知性;②竞争性;③合理性。所谓不可预知性是指标底的最后确定由几方共同确定,该次投标项目的标底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来。竞争性是指评标方法在规则制定时对高于标底的报价制定严格的扣分机制最大程度的限制投标单位的投标报价。合理性是指最大程度上将标底的确定交给市场,并对不切实际的高报价和低保金完全不予考虑,使得复合标底比较合理,反映合理低价的标准。

3.2博弈论投标报价模型的构建针对招投标过程的博弈展开研究,主要是为了防止“围标”现象的出现。为了获得更加接近于真实情况的报价概率分布,模型的构建以评标中合成标底的做法为依托,以评标规则为依据,结合综合标底打分法完成。

3.2.1模型的假设为了方便理解并简便该模型的计算步骤,本文对所构建模型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假设:①在进行标底的编制中,将有些信息设为已知。且这种已知在现实的标底计算中,也是成立的,如定额编制办法中取费基数及取费费率的设定。②对评标方法、评标参数的确定在招标文件中进行设定说明,对某些变量进行固定。③只考虑价格因素对投标报价的影响,其他的因素暂时忽略。本文所构建的博弈论模型应以满足上述假设条件为前提进行,并此为基础前提进行研究。

3.2.2变量的设定模型变量的设置如下:Y:用以表示招标单位编制的招标标底,且本变量为一个相对数值,是可以发生变化的;λ1:计算复合标底时,变量Y所占的权重;λ2:计算复合标底时,所有投标人编制的投标报价所占的比重。当投标方报价处于合成标底的有效范围内时得满分,超出范围或小于范围值时,相应的进行扣分。上文各变量的确定后,可以根据其逻辑关系得到下列几个计算式。

3.2.3报价模型由公式(2)可知:对于标底H,我们可以得出我方对该项目报价与合成标底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即是由于a和n在某种不确定性导致的我方报价与合成标底之间的误差E。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得分有一个限定的氛围,不以满分为标准设定,也就是说最终的中标者不一定获得满分,在运用本方法进行计算时,应将各个误差E用矩阵的形式来进行表示。如3.3所示,对于矩阵中的各数值由x和a两个因素决定。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采用经验估计法确定报价平均值a的大致范围,以一定的百分比对各投标报价和我方报价在一定范围内按一定百分比进行依次取值,得出我方报价与合成标底的误差值。

4博弈模型实例计算

同时,由于平均的投标价格及其有效投标人的数量n都是具有不确定的,这样投标公司的投标价格与合成标底就必然存在着不可控制的误差。当有了合成标底之后,就可以计算我方最终投标报价与合成标底的误差E了。进而,组成报价误差矩阵模型,与以往类似项目投标相比较,其他各投标人报价均值a的范围可能在[0.96Y,1.00Y]范围,本次计算a在每隔0.5个百分点分别取一次值;我方报价x范围也暂定为[0.96Y,1.00Y]范围内,同时每隔0.1个百分点取值一次,将我方报价和报价均值分别代入误差矩阵中,得到以下博弈误差矩阵模型。由上文中可以看出:理性人博弈的目的原则是Lmin,xmax对上述博弈矩阵进行决策分析,开标开始前已知晓本次投标单位为六家,但是各个单位有效投标报价的数目并不确定。所以,将n=3,4,5,6分别带入到博弈模型的矩阵E中,分别得到各自的误差矩阵及扣分矩阵。通过矩阵计算可知,对本方而言,我们得满分的报价区间见表1。由上表可知:不论取值多少,只要n取值范围在(0.9790Y,0.9820Y)时,我方报价均可得满分。根据博弈中报价尽可能大的原则,我方报价取x=0.9820Y。只要其他投标方报价在(0.95Y,1.00Y)范围内,我方就能获得满分。当然,这里并不排除其他投标方也和我方一样获得满分的可能。

5结语

本文着重对博弈理论展开研究和表述,系统的研究了博弈理论的发展、组织及对招投标实际问题的适用性。投标方以市场为依据,针对“合成标底打分法”的评标规则特点构建了基于博弈理论的投标报价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简单验证,为今后的实际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马亚,刘振奎.博弈论在招投标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11).

[2]王成国,黄韬.现代经济博弈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3]徐春华.复合标底投标报价博弈研究[J].价值工程,2009(1).

[4]江伟,黄文杰.博弈论在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4(1).

[5]方德海.合理低价中标方式下的投标策略博弈[J].工程经济,2003(8):29-30.

[6]许高峰.国际招投标[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7]张明媚.工程招投标中的激励机制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3).

博弈论的研究特点范文5

关键词 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博弈论;纳什均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0-0007-03

出版物承载着一定的信息文化知识,其必然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意识形态是一种文化的集合,因此出版物具有文化属性。向人们提供信息文化知识,是出版行为的基本职能。在市场经济社会,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作为承载信息的出版物同样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出版物和出版行为共同构成出版业,出版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文化价值属性和经济价值属性。文化价值属性和经济价值属性是一矛盾共同体,如何使这个矛盾共同体中的各种矛盾达到平衡状态,是当前出版业在追求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实现出版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平衡是出版业科学研究的重点,当前的研究大多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宏观角度出发,研究不细致,不紧密是其主要问题。在宏观角度下,没有严谨的数据和理论,这就使研究成果缺乏说服力和深度。从博弈的视角下对出版业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矛盾进行研究的文献犹如凤毛麟角,本文就尝试运用博弈理论对出版业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

1 根据出版业独特属性设立博弈假设和模型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大多追求经济利益,越来越偏离文化发展的真正轨道。过分追求文化的经济利益这必然导致文化的价值利益和经济利益发生冲突,博弈论可以很好的分析文化的价值利益和经济利益之间存在的矛盾。

1.1 出版业和博弈论

博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属于运筹学,涵盖领域非常广泛。现代博弈论主要是指博弈各主体在进行博弈时如何选择决策和保证主体之间均衡的问题。通俗点说,博弈论就是想对方想的对策,又叫对策论。博弈论3个字并不是单纯的一种理论,而是一个经济学的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当前市场就是一个冲突和博弈的综合体,出版企业如何在市场中正确对待自身对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追求,妥善解决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运用博弈论的基本任务。在当前对出版业中运用博弈论的研究中,出版业必须保证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追求的平衡是重要观点。

1.2 模型假设

在出版业博弈论中,出版企业和市场是博弈论的主要主体。在出版企业和市场的博弈之中,出版企业想市场所想的出版企业的对策,再根据此来想办法解决市场的这个对策,双方都根据对方所想进行下一步,这就形成了出版企业和市场最原始的博弈,博弈的结果对出版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相关文献中,一般均假设博弈参与主体的经济行为是理性的,在信息方面出版企业和市场的地位是不对等的,出版企业和市场均为风险中性者。由于出版企业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必然追求出版物的经济和文化双重价值,市场决定着出版企业的出版物符不符合市场的需求,需不需要购买。然而,并不是出版企业的所有出版物均符合市场的价值鉴定。市场对出版物的价值有极大的影响。市场在付出一定的成本后,可能会发现出版物的价值,但是也可能发现不了,发现成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这是一个现实性的假定。

1.3 博弈模型

根据上述市场发现了出版物价值的不确定性,建立的博弈模型如表1。

2 对出版企业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博弈分析和纳什均衡

2.1 出版企业可能选择的博弈策略

根据表1所设条件可以得出如下公式:

出版企业选择经济价值收益:

3 博弈论对出版业追求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指导

当前出版企业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出版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是合理的,但是市场对出版企业的出版物具有反作用。如果出版物中的那些盗版、假货流入市场,势必会导致出版行业的混乱,这是不利于出版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的。因此如何把博弈论与出版业的价值追求相结合,发挥博弈论的指导作用,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把博弈论的指导作用运用到出版业的价值追求中去必须从以下方面出发。

3.1 坚定出版业的文化理念

意识具有反作用,出版业必须重视行业文化理念建设,在建设中尤其要做到以下方面。

首先,要不断深化认识,从博弈论来看,博弈主体的思想和动作是紧密相关的。出版业对经济利益追求过高,会导致出版业出版物的质量下滑,这样就不能满足市场对优质、优秀出版物的要求,出版物的销售受阻,反过来会给出版业带来产品积压等问题,不利于出版业的发展。因此,出版业必须坚定出版业文化理念,始终把文化价值追求放在首要地位,不断深化认识。

其次,要经得起严峻的考验,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出版业的发展环境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出版业要在市场经济的变革冲击下,坚定信念,经受住考验,坚定出版行业的文化价值追求。

再次,应当在市场经济下表现突出的情况下,出版业更要坚持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吸纳融合新信息知识,做到传播知识的高质量、科学化、大众化,真正实现出版的文化传播职能。

3.2 合理追求经济利益

满足人们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成果就是经济利益,出版业对正当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必须支持的,因为出版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出版业的充分发展需要其追求经济利益,但是出版业追求经济利益必须在合理范围内。由博弈论我们可知,博弈均衡需要博弈主体在利益上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如果出版业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不仅会造成质量低下和盗版的出版物在市场泛滥,而且还会对出版业的产业链发生破坏。出版企业合理追求经济利益不应畏首畏尾,应该大步流星。出版业应当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发行出版物时,应当严格遵守市场价值规律。在为读者提供高质量出版物的同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出版业只有积极追求合理的经济价值,才能健康、稳定发展。

3.3 降低出版业博弈分析的成本

在实现出版业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纳什均衡过程中,要不断降低鉴别分析成本。首先,应当重视文化教育的作用,通过对国民进行文化教育,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干净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国民能够自觉抵制低俗的文化。国民文学鉴赏水平整体提高,才能减少因鉴别错误给出版业带来的损失。其次,国家应当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如出版物的格式统一,应当最大程度的给读者的查阅带来方便,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出版业的法律保护。

3.4 重视市场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著基础作用。由博弈论可知,博弈主体在博弈过程中紧密联系,互相制衡。市场应当及时淘汰落后的出版企业,优化出版市场环境。市场应当保证出版物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大力促进积极的、健康的出版物的传播,并通过市场的导向作用,促使出版企业重视出版物承载的文化价值。政府和相关出版管理部门要及时对因市场固有缺陷而产生的问题进行干预,如制定出版行业政策法规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应当采用宏观调控手段,尊重市场价值规律,减少因市场的盲目性给出版行业带来的损失。

4 结论

市场经济下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的一种常态,出版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特殊主体,应当合理追求企业的经济利益,但是出版企业的特殊主体地位决定着其担负传播优秀文化的崇高使命。出版企业在价值追求中应当将文化价值追求放在首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作用,只有出版业和市场在博弈中达到平衡,出版业才能真正走上和谐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凌,王翔.论博弈论中的策略思维[J].上海经济研究,2010(1):35-41.

[2]方钦.经济分析中文化的表诠及其意义(上)[J].南方经济,2013,V31(5):1-11.

博弈论的研究特点范文6

关键词:非合作动态博弈;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08

现有的网络防御和入侵检测系统主要的是依靠安全配置的方式对处于联网状态下的网络进行安全防护,这些防御技术具有本身一些缺点,无法对瞬时的攻击以及未知的攻击进行保护,因此在对网络的安全进行保护的时候要做到适当的防护,即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又要保证能够做到比较好的防御。博弈理论下的防御技术具有很多的变形,并且具有独特的优点,而非合作动态的博弈理论的应用又进一步的强化了这些特征。

1 博弈论

所谓博弈论,指的是一门研究其他的参加者关于utility(效用)的情况,理性参加者间互相产生作用的科学,其要素包括博弈的参加者中利益或者目标间互相的冲突和均为理性的参加者特点等两个方面。随着理论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的博弈论也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涵盖心理学、运筹学、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军事战略、政治、生物、经济等学科领域内容的交叉性学科。通常而言,现代的博弈论所公认的起源是由名为Morgenstern的经济学者与名为Von Neumann的数学家所共同撰写的《博弈的理论与经济的行为》。尽管此处当时所提出理论性博弈论的框架仅仅能够对部分有限的例子进行使用,例如只对非合作与零的博弈问题等进行了讨论,但是该著作是将博弈的问题通过数学的语言作出解决与描述的第一人。在此之后,在众多学者不断的研究与努力下,尤其是在非合作的博弈理论内Nash创造性的将策略的均衡概念进行了引入,博弈论逐步演变成分析中极为有用且重要的工具[1]。

2 多阶段的非合作动态博弈

网络攻防图的表示方式是G(V’,E’,U’),其为一个带环的具有方向的图,其中的V’叫状态节点,表示的是所有有关的物理节点的所有状态的集合。E’={Ea Ed}集合代表的是网络的攻防图中的有向边方面的集合,集合内的每一条边代表的是来自攻击方或者是防御方的攻防策略,U’集合表示的是网络的攻击和防御的策略相对应的策略收益方面的集合。网络的攻击图之上再加上相应的防御策略就变成了网络的攻防策略图。

2.1 攻防博弈树的形成

攻防博弈树被应用与完全信息的网络攻防动态博弈中,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描述。攻防博弈树可以对攻击方和防御方的动态策略选择进行描述和了解。为有效的发挥相应的集合的概念需要将网络的攻防图转变成攻防的博弈树T。要对攻防图中的两种子图进行转化,包括入度为n(n>1)的节点子图,以及包含环图的子图。

处于非合作动态博弈理论下的网络安全通过攻防博弈树来进行描述和分析。由于攻防博弈树可以对攻击方或者是防御方的动态策略选择进行秒描述,可以知道参与者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活动进行行动,并且企图通过这个活动产生什么效益和信息。其图形如下图1所示。

要对网络的攻防图和网络的攻防博弈树上的结构差异进行消除,需要将虚拟节点的技术引入才能够实现。网路的攻防图通过引入虚拟节点技术可以将攻防的博弈树的节点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在此阶段需要采取的算法包括完全信息的多阶段博弈理论的逆向归纳算法,以及非完全信息的多阶段动态博弈的逆向归纳的方法[2]。

2.2 应用实例

为验证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下面以该实验场景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的场景如图2所示:

通过漏洞和木马的扫描工具统计出目标系统的相关漏洞信息,将攻击的图生成为子系统的攻击图,再在图中增加各个攻击阶段相对应的防御措施,人后利用以上的攻防博弈图的理论将其转变成相应的攻防博弈树,博弈树中的实线代表的是有方向的一边集合攻击方采用的攻击策略,虚线代表的是有方向的边代表的是防御方所采用的防御策略的集合,并且在有方向的实线的一段引出的节点表示的攻击的节点,有方向的虚线一端引出的就是防御方的节点,而同时具有实线和虚线的节点代表的是混合的节点。所代表的意思为该点既可以在防御的一方采取防御的措施,有可以被攻击的一方作为攻击的节点。通过运算的方式1得出逆向归纳的路径的集合,并且找到最佳的攻防路径,根据运行的结果来计算出攻击方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集以及对路由器进行拒绝攻击的服务。防御方要据此来进行最佳的补丁的安装。

攻击博弈树的形状和结构图如下图3:

假设理性的人被违背,那么攻击者采取的措施就会突破防火墙,并且对实验的服务帐号进行尝试破解的工作,这时防御的一方就要采取最佳的防御措施以修复系统的补丁或者是对文件的数据进行恢复。算法2提出的是动态的博弈模型,该模式可能在进行实际的攻击策略时会与预期的攻击策略出现一定的差错或者是不对应的情况,导致在又一个新的节点上采取新的动态博弈的措施,所以算法2可以在攻击的意图发生变化的时候仍旧计算出最佳的攻击集合,并且除此之外,算法2提出的方法能够对整个的状态空间进行全面的博弈局势的掌握,由此便可以推测出最优化的防御措施。这样就可以在全局的大范围内对防御的措施进行最优化的选择[3]。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基于非合作动态的博弈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具有比较好的高效性,并且具有一些很明显的优势,能够对网络的安全起到很强的积极作用。

3 结语

基于目前的静态、被动的网络安全防御的技术缺点,研究主要的分析了新兴的基于非合作动态博弈理论的主动网络防御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引入了虚拟接点的技术,以此实现了网络攻防图和攻防博弈树的转化。该技术还提出了求解最佳的攻防策略的博弈理论算法,经过理论和时间的检验,该技术在对网络进行防御方面具体很强的可操作性。值得在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林旺群,王慧,刘家红,邓镭,李爱平,吴泉源,贾焰.基于非动态博弈的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02(45):12-13.

[2]姜伟,方滨兴,田志宏.基于攻防博弈模型的网络安全测评和最优主动防御[J].计算机学报,2009,32(04):817-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