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会计与审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会计与审计范文1
审计过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包括接受业务委托、计划审计工作、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而审计结果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结果的得出必须基于审计过程的工作,并通过重要性水平联系在一起,审计结果与审计过程中的各个程序都息息相关:无论是接受业务委托,谨慎地选择审计客户或保持客户关系,担心因为预期使用者的误解或者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问题而不能得出正确的审计结果;还是计划审计工作,通过周详的审计计划得出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都体现了审计结果对于审计过程的指引作用。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和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更是体现了审计过程对于审计结果形成的程序性作用,没有审计过程的保证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得出高质量的审计结果。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纽带就是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实施阶段根据重要性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二、审计过程真实与审计结果真实
审计过程真实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按照审计准则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独立地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发表意见。所强调的是审计只要保持审计过程的真实和正确,不提及审计结果是否符合实际;审计结果真实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发表的意见必须符合实际。所强调的是审计结果的真实和正确。
第一,如果审计过程不真实、审计结果真实没有意义,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案例,即使注册会计师未能按照审计准则开展审计工作,审计结果也会有可能是真实的,这也确实是注册会计师基于成本收益考虑而做出的选择,但这种审计结果的真实是不具有长期性的,审计结果的真实必须有审计过程的真实保证,才能实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长期发展。
第二,如果审计过程真实,审计结果也未必真实,由于审计技术的有限性以及经济业务的复杂性,注册会计师只能采用抽样、估计等方法进行部分审计工作,而且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还可能精心设计舞弊,所以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严格按照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工作,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独立地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也可能会得出不真实的审计结果。但是可以努力地提高审计过程真实导致审计结果真实的可能性,使得审计过程真实而导致审计结果不真实的可能性降到最低,(1)审计过程中技术的提高:从账户审计到财务报表审计,从详实审计到抽样审计,从制度导向审计到风险导向审计,审计过程中的技术已经在不断地提高。只有审计技术和审计能力提高到合适的程度,并通过审计准则得到体现,这时从过程真实到结果真实才有了基本的保证。(2)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提高和审计责任法律履行机制的完善:审计过程真实,但注册会计师可能因为独立性的缺失以及与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合谋而报出不真实的审计报告,导致审计结果的不真实,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审计责任法律履行机制的不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所带来的法律后果不严重引起的,甚至审计报告需求者很难对会计师事务所提讼,这些都制约了审计过程真实转化为审计结果真实。(3)会计准则的规范和完善: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会计准则作为其审计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而这个标准会计准则的规范性就会成为审计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只有会计准则的不断规范和完善,才能使得注册会计师在保证了审计过程后能得出审计结果真实。
三、审计技术有限性与公众的需求
审计过程真实与审计结果真实的关系,不仅在于真实的审计过程不一定会得出真实的审计结果,还在于审计期望差距:那些依赖审计人员报告的人对审计的期望与注册会计师认为所应当执行的行为标准之间的差。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审计报告从原始审计契约发展为准公共产品,社会公众对于注册会计师期待的提高,都使得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的变化,并促使注册会计师职业通过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与能力来适应社会需求的这种变化。但受制于审计学科自身的局限性,审计技术与能力的发展一直无法适应社会对审计职业提出的要求,这是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这就使得会计界与社会公众以及代表社会公众利益的法律界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审计能力的不足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进而导致可能的审计失败,是注册会计师最担心的问题,因为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努力保证所参与审计项目的审计人员遵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也可以不与被审计单位达成合谋、或有收费等协议,不会因为自身利益、自身压力等原因影响注册会计师的执业,但由于审计能力的不足和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复杂性、管理层舞弊的隐蔽性等原因导致的审计风险和审计失败注册会计师不能避免,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降低。
现代审计技术的局限性决定了审计报告真实的相对性及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有限性。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时表达了其未发现重大错报,这就表明了注册会计师不能也不可能查出所有的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的合理保证也是审计技术局限性所决定的必然结果。虽然注册会计师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得出准确的审计结果,但注册会计师只是在不断地接近这个目标,却不可能完全地达到这个目标。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审计费用、审计时间限制、审计成本等因素。
注册会计师的困难并非被社会公众理解,社会公众反而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他们并不关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作为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重点关注的是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而且随着股份制公司所有者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完全分离,以及上市公司股权分散的结果,导致了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对于社会公众的作用逐渐增大,这也导致了社会公众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期待也逐渐地增加,这进一步加大了审计期望差距。
社会赋予注册会计师过高的期待不利于维护注册会计师行业长期的发展,但注册会计师又必须通过优质的审计服务赢得信任,维护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权威,这就决定了注册会计师注定要在审计技术有限性和社会公众需求的夹缝中寻找统一,有时这种统一是达不到的,注册会计师要如何努力才能缩小审计期望差距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当这种分歧还未解决时,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社会公众在审计市场上达成了一种选择结果,利益相关者众多的被审计单位(如上市公司)愿意聘用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是审计能力的证明,公众相信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果是值得信任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良好的公信力和认可度成为这些被审计单位聘用其执行审计的理由;另一方面公众相信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良好的资产基础,可以承担其可能审计失败所导致的审计民事诉讼责任,所以审计能力和审计责任就在审计市场的自然选择中达到了统一。
四、审计合谋中的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
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社会公众在审计市场上的自然选择结果可能会被另外的一种方式所取代,这就是审计合谋方式,审计合谋是指因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获得了更多的审计业务资源,而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只能通过审计合谋方式满足被审计单位的要求,进而抢占审计资源。审计合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告的审计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丧失应有的审计独立性,迎合被审计单位进行财务造假,歪曲提供会计信息的需要而做出的虚假证明或虚伪陈述,欺骗审计委托人和社会公众并从中获利,最终导致审计信息失真的行为。审计合谋中,注册会计师可能做到了审计过程真实,但却未能得出真实的审计结果,这意味着要解决审计合谋问题,只有通过检验审计结果与经济事实是否相符,才能诊断出审计结果不实的情形,这种检验只有通过事后公司财务报表的不真实与审计结果未能查出重大错报的对比,才能发现这个审计合谋的问题,在审计合谋的检验中,审计结果发挥了主要的作用,社会公众对于审计结果的检验,也是约束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的动因。
检验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是解决审计合谋的前提,但真正要约束审计合谋的发生并不能总是通过事后的检验完成,而是要形成良好的审计市场,规避因为审计市场过度竞争导致的审计收费过低,进而出现审计合谋频发的情形,这就要求建立审计声誉市场,并且规范审计责任法律履行机制,让审计合谋的处罚成本大大增加,导致会计师事务所不敢进行审计合谋行为,有效地避免审计市场出现审计合谋行为需要规范审计市场、完善法律机制等共同的作用。规范审计市场、完善法律机制是有效避免审计合谋的方法,但是要在避免审计合谋的同时提高审计质量,还需要不断提高审计技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独立性,保证审计过程的真实,并依据真实的审计过程出具审计结果。
五、民事诉讼中的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
审计合谋和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失都可能导致审计民事诉讼,而即使注册会计师保持了独立性,审计结果不真实也可能导致审计民事诉讼。对于预期使用者而言,预期使用者更关注审计结果,因为预期使用者无法获取审计过程的信息,他们只需要了解审计结果,并据此做出决策,但是当审计结果的不真实而使得预期使用者招受损失时,预期使用者会关注审计结果的不真实是不是因为注册会计师未能按照执业准则执行审计过程而导致的,在审计民事诉讼中,辩方举证倒置和过错推定原则决定了由注册会计师证明自己在执业过程已经严格遵守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并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但仍未能发现被审计的会计资料、或审计业务所必须依赖的金融机构等单位提供的证明文件存在虚假陈述,则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可以免责。
根据《司法解释》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提出抗辩,在能够证明事由成立的情况下,可以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1)已经遵守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并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但仍未能发现被审计的会计资料错误;(2)审计业务所必须依赖的金融机构等单位提供虚假或者不实的证明文件,会计师事务所在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下仍未能发现其虚假或者不实;(3)已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迹象提出警告并在审计业务报告中予以指明;(4)已经遵照验资程序进行审核并出具报告,但被验资单位在注册登记后抽逃资金;5.为登记时未出资或者未足额出资的出资人出具不实报告,但出资人在登记后已补足出资。”
由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是合理保证,所以后面四项所导致的抗辩理由确实不应当成为注册会计师承当审计责任的理由,这种情况下的审计失败所导致的审计责任并非应该由注册会计师承担,即使在社会公众不断提高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要求时也不应该让注册会计师承担审计责任,但注册会计师行业要发展,就必须考虑尽最大可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所以这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关系,并且做出自己的选择。
六、注册会计师的关注: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
注册会计师唯一能够关注并且应当关注的是审计过程,因为审计结果的真实与否必须依赖于审计过程的真实,万一注册会计师遇到真实的审计过程而不能得出正确的审计结果,那么注册会计师也可以避免承担审计责任,而且这不会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借口,因为审计失败下的举证在司法实践上的困难使得注册会计师极有可能面临赔偿责任,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审计过程的每个环节,执行审计程序,实现审计目标。
一是成本收益观和注册会计师责任。对于预期使用者而言,他们更关注审计结果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注册会计师绝对不能更关注审计结果,如注册会计师认为这家公司在市场中知名度很高、经营风险很小、内部控制良好,认为注册会计师得出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很大,这种忽视审计过程而重视审计结果、在成本收益的影响下,不适当地缩小审计范围、减少审计程序的行为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不可取的,注册会计师绝对不能因为成本限制而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这种关注审计结果而忽视审计过程的执行、以审计结果的真实为目标的审计是不能够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信誉,反而会使得注册会计师面对越来越多审计诉讼。
二是预期使用者与社会公众期待。虽然审计失败令预期使用者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产生质疑,但从银广夏、安然公司、南方保健等审计失败案例发现,审计报告预期使用者不能接受因注册会计师的疏忽或者因为审计合谋而导致的审计失败,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审计过程真实是可以导致审计结果真实的,并且随着社会公众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理解,他们认识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合理保证,他们会倾向于接受审计过程真实而审计结果不真实的个别情形,所以社会公众的期待不应该成为注册会计师的负担,反而应该成为注册会计师认真地执行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技术、实现审计目标的动力,这对于缩小审计期望差距是有利的,也是注册会计师为什么应当更关注审计过程的原因。
三是审计合谋和审计失败。由于审计合谋和审计失败所引致的后果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社会公众绝对不能接受因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合谋所导致的审计失败,也不能接受作为专业人士的注册会计师,因为缺乏必要的职业谨慎态度或者未能按照审计准则执业而导致的审计失败,所以笔者认为要完全消除审计期望差距是不可能的,只能逐渐缩小审计期望差距,最好的方法就是注册会计师在职业过程中保证审计过程真实,并不断提高审计技术,得出审计结果,即使在这种情形下还出现很偶然的审计结果不真实的情况,注册会计师也可以避免受到审计诉讼,所以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注册会计师更关注审计过程是其完成审计目标的必然选择。
七、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
注册会计师更关注审计过程是审计市场的均衡选择,是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必然结果,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需求,同样也为了注册会计师行业更好地发展。合理保证的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在审计产生时就注定了审计不能完成所有的任务,但注册会计师需要努力弥补这种不信任,他们更需要关注审计过程、体现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性、尽可能多地查出财务报表的错报,使得社会公众增加对注册会计师信任。
一是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产生之初就注定了注册会计师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注册会计师只有把保护公众利益放在突出的地位,才能赢得公众和政府的信任及支持,才能不断地壮大自身的力量,实现长久的职业利益和共同利益。但受限于审计学科的特征和审计技术的有限性,注册会计师的努力只能缩小审计期望差距,但这种过程是注册会计师行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注册会计师的努力还必须从提高审计技术着手,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必须更加关注审计过程。这种关注体现了注册会计师行业严谨的职业精神和努力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态度。
二是审计技术的改进。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持续的审计过程,并在审计过程中不断提高审计技术,更好地去维护自己的审计声誉,创立自己的审计品牌,优秀的会计师事务所会在企业的选择中脱颖而出,审计质量较低的会计师事务所会在企业的选择中被淘汰,在保证良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基础上,会计师事务所会愿意关注审计过程,愿意关注注册会计师是否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
为了缩小审计期望差距,弥补审计自身局限性、审计技术有限性与社会公众需求的矛盾,注册会计师只能更加关注审计过程,更关注是否已经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程序,因为审计过程真实不一定导致审计结果真实,但审计过程的不真实一定会在一个长期的时间段里出现审计结果的不真实;审计合谋和审计民事诉讼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审计要不断发展,不仅仅需要注册会计师更关注审计过程,也需要审计市场的规范和审计责任法律履行机制的完善,只有注册会计师更关注审计过程,不断提高审计技术、审计责任法律履行机制不断完善、审计市场不断规范恶性竞争的情形,才能够真正有利于审计市场的发展,提高审计质量,推动注册会计师审计为社会服务。
国际会计与审计范文2
【关键词】审计收费 收费披露 对策分析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的现状
1、审计收费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
在西方国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费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产品费用,即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所需要的费用,包括资料费、审计人员报酬和外勤费等。二是风险成本,指由审计风险导致的预期损失,包括诉讼损失和恢复名誉的潜在成本等。三是事务所的正常利润。在西方国家,公认的审计等业务计费标准是审计等项目所需的审计工作小时。而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收费采用的是政府指导价,由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制定,没有形成统一的计费标准。因此,有的会计师事务所按公司总资产计算收费,有的按客户营业收入或净利润的一定比例计算收费,更多的则是通过与客户的讨价还价来决定收费的高低。
2、审计收费总体偏低,恶性竞争严重
自脱钩改制以来,大部分事务所失去了原挂靠单位的支持,要想在有限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争取客户,谋求发展,唯有参与审计市场的竞争。而价格竞争向来是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惯用的手段,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种市场主体,也不可避免地选择了这一方式。我国审计收费偏低且无统一标准,进一步加剧了事务所之间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事务所为提高市场占有率,不得不夸大业务量、压低收费价格、收业务回扣,使得审计质量总体下降,公众对会计师的信任程度降低。这加大了行业的风险,也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3、审计收费的披露透明度不高,披露不充分
自2001年12月24日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对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作出比较明确的规定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对审计费用进行了披露,但是披露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有的按所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来披露,有的又是按年份而不按事务所来披露;有些披露的是实际支付的报酬,而有些披露的是应付报酬。许多上市公司将审计费、差旅费、咨询费等混在一起披露,不披露事务所变更情况;支付报酬的制定程序大部分也未披露。
二、原因分析
1、我国审计市场目前缺乏有效的需求
审计服务商品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质,它在形式上是一份审计报告,大多数公众很难通过外部形式判断其审计质量。在我国目前相关法规制度的安排下,审计市场并不需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一部分公司主要是为了满足法律或政策规定的需要,对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缺乏内在需求。对这些公司来说,价格几乎是他们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唯一标准。在这种环境下,会计师事务所也只能以低价来招揽业务,以求生存。
2、审计委托模式存在缺陷
审计产生的最基本原因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考察经营者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聘请注册会计师对经营者进行审计,这就形成了由审计师、财产所有人和财产经营者所构成的最基本的审计委托关系。在这个基本关系中,审计人员独立于财产所有人和财产的经营者,能够发挥监督职能。在我国,由于公司“内部人控制”十分严重,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会合二为一,审计委托关系也被扭曲为注册会计师接受经营者的委托对经营者进行审计,并接受经营者支付的审计报酬。这就使得被审计单位与会计师有机会讨价还价。我国目前的审计市场处于买方市场,在这种关系中客户占主导地位。这就导致:一方面,事务所为了生存和发展,在价格上做出让步,降低审计收费;另一方面,客户选择那些出具让自己满意的审计报告的事务所。为此,客户宁愿出高价购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满意报告,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得他们甘愿冒这样的风险。
3、我国目前有关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的法制不健全
在我国,虽然《刑法》、《公司法》、《证券法》以及《注册会计师法》都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违规处罚作出了规定,但是实际上有关部门对违法、违规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比较轻,主要停留在警告、没收违法收入、罚款、通报批评和暂停执业资格上。这使得我国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制度形同虚设,即使审计失败,也没有经济赔偿的压力。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制定价格时很少考虑提高审计质量与防范审计风险所需要的审计成本。于是也就造成了审计过程不执行必要的程序,不收集必要的证据,审计收费自然低廉,审计的质量肯定难以保证。
三、解决审计收费偏低问题,提高审计质量
1、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
为避免审计收费秩序的混乱,制定统一、公开的审计收费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西方国家公认的审计收费标准为审计项目所需的审计工作小时。一般而言,公司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和审计风险等都与审计工作小时密切相关。因此,我国财政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借鉴国际惯例,以审计工作小时为基本依据,同时考虑各地之间的差异来制定全国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具体来说,可以考虑规定审计收费的上下限,全国各地都按照该标准执行,在标准的上下限内收费。必须强调的是,实际审计收费不得低于标准的下限,从而控制和消除以降低审计收费方式进行恶性竞争、争夺客户,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审计收费偏低的状况。
2、加强事务所自身建设,同时促进事务所之间联合发展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审计质量差别不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事务所应加强自身的建设,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注重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同时,扩大事务所的规模,通过与其他一些事务所的强强联合,提高事务所业务的覆盖面及其谈判地位和实力,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客户,参与竞争。这样既可以缓解我国目前竞争过于紧张的现状,又可以加大我国事务所的国际竞争力。
3、完善审计收费披露制度
针对我国审计收费透明度不高的现状,证监会应制定法规加强审计收费的披露。将信息的披露作为强制性规定,明确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对需要披露的审计收费设置明细账,将工作小时、差旅费、咨询费用以及其他或有收费分别列示,对不按要求披露有关信息的人员的处罚作出明确规定。同时,还应将事务所的变更以及变更原因进行披露,进一步完善审计收费的披露内容和要求。
4、建立健全审计收费违规赔偿的法律制度
在出台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之后,非常有必要再制定相关的惩罚制度。要想提高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舞弊成本,必须加大其诉讼压力,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以行政责任为主,刑事、民事责任为辅,其中又以民事责任最为薄弱的状况,逐步加大刑事、民事处罚,尤其是民事赔偿处罚的力度。增加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对其形成有效的监督,促使其勤勉尽职,减少不规范的审计行为。
【参考文献】
[1] 杨中环: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标准的思考[J].价格月刊,2004(7).
国际会计与审计范文3
关键词: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审计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迅速。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已由单项处理向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由单机向机的应用发展,由单纯的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应用方向发展。不少地区和行业,已把会计电算化定为会计工作升级的条件之一。此外,会计软件市场的出现,促进了会计核算软件的商品化、通用化,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进程。总体上,会计商品化软件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效率。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如浙江省温州地区中小企业达到16.7万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0%以上,占整个GDP的83%.但在使用商品化会计软件上却不如人意(除了财政部门规定的发票管理系统以外),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全国的水平。其原因除了人为的主观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商品软件虽然功能较多,但不能适应企业的具体环境(如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经营的外部环境、企业生产规模、产品类型等因素),整体应用效果不很理想。笔者认为,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自我开发或委托有实力的专业软件公司开发自己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也是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结合笔者在温州地区开发几个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过程中的情况,仅就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审计内容和方法作一介绍。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周期长、技术复杂、投资较大,如果开发的系统在技术、经济和管理上不可行,或新系统不符合系统目标,或在系统开发阶段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待系统运行后再进行修改,这不仅增加成本,而且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时甚至无法实现。因此在系统开发前和在开发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阶段和步骤,且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这些成果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使整个开发工作有、有步骤的完成。系统开发审计就是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进行的审计。按照系统开发的周期,系统开发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三个阶段,因此需分别对每一阶段进行审计。
一、系统分析阶段的审计
系统分析阶段包括提出新系统目标、成立开发小组、可行性分析、现状调查、需求分析和逻辑模型建立。其审计内容和方法如下:
1.与系统分析人员一起确定系统的长期目标(2~4年)和近期目标(1~2年),以确保系统目标满足单位内外的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完成所要承担的会计工作,要符合单位财会人员的习惯,同时必须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并具有一定的效率;确定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信息联系和接口;确定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结构;确定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如CAD、CAM)的界面和信息联系。
2.确保各有关部门派代表参加开发小组并确定其熟悉所属部门的岗位责任和工作范围;检查项目负责人召开的重要会议,看是否均有各部门人员参加。
3.审核企业可以投入的资金、物力、人力及其来源。
4.与系统分析人员共同新系统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可行性。
5.复核系统分析人员取得的现系统的信息关联状况、会计工作流程和会计业务流程、信息载体和信息量等全部详细资料;审核所建立的新系统的目标能否满足其处理和控制上的要求。
6.向会计部门查询,确定该部门就会计处理的立场,审核有关的成本与效益的计算。
7.与系统分析人员一起分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重点是数据流程图)是否满足会计和财务制度流程的要求,是否充分体现了用户的需求。
8.全面检查系统分析阶段的现状分析报告、可行性报告、会计业务作业流程图、输入输出和代码调查表、系统分析说明书等文档是否完整、正确。
二、系统设计阶段的审计
系统设计是根据系统中提出的逻辑模型,考虑实际的设备、技术条件、条件及条件,确定新系统的实施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系统总体设计和系统详细设计。系统总体设计包括功能模块设计、文件与数据库设计、机及系统配置方案设计。系统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输入和输出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和处理过程设计。其审计和如下:
1.查阅系统设计是否采用了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各模块之间联系最少的结构化设计方法,以确保系统“波动效应”尽量小,可修改性和扩展性尽量好;以确保模块的划分满足核算和内部管理的需要,符合会计人员的习惯;以确保系统结构控制图符合系统的处理要求。
2.审核数据库文件是否符合控制要求、用户输入数据和输出信息要求。特别要注意文件和数据的安全保密控制和权限控制,以保证未授权人员不准接触文件和数据。审核字段和记录的设计,并进行一致性、准确性、合理性的综合分析,尽量消除冗余和节约存贮空间。
3.审核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配置方案。以确保系统环境的合理配置,以较小的投资获得较好的系统性能;硬件的配置要符合目的性、先进性、配套性、经济性;软件配置要选择合理的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系统的配置要符合标准化、主流化、实用性和技术性能指标好的原则,实现数据、程序与硬件等资源的共享。
4.抽查部分代码,看其是否符合国际、国家、行业颁发的标准代码设计。检查代码在逻辑上能否满足用户的需要,在结构上能否与处理的方法相一致。检查代码是否符合惟一性、直观性、可扩展性和合法性。确保一级会计科目的代码应符合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编码。
5.审核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是否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以保证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合法性和正确性。特别要保证输入数据的质量和纠错能力,竭力避免“垃圾进,垃圾出”的情况;并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确保“正确的输入,正确的操作,正确的输出”的原则。检查输出报表的设计是否满足对外报送和对内管理的要求。复核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是否包含一定的审计线索,以便能由系统的输入顺查到输出,或者由输出逆查到输入。
6.审阅处理过程设计是否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以确保具有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的自动编制会计报表的功能和允许使用的多种核算方法;以确保有适当的控制措施,使所有经过审核的业务,均能完整的被处理;确保结账功能的设计能自动检查本期输入的会计凭证是否全部入账,并保证账证、账账相符;以确保机内银行存款日记账与输入的银行对账单及适当的手工辅助自动进行银行对账,自动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7.审核新系统的实施方案,以确定整个系统设计的文档(系统总体设计书、详细设计报告、系统设计报告)是否齐全、正确。
三、系统实施阶段的审计
系统实施阶段是将新系统付诸实施的过程。它的主要活动是根据系统设计所提供的控制结构图、文件与数据库设计、系统配置方案及详细设计资料,编制和调试程序,进行系统试运行、系统转换等工作,将技术设计转化为物理实际系统。其审计内容和方法如下:
1.与程序设计人员一起选择合适的程序开发工具、合适的数据结构和合理的算法;检查是否采用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查阅程序中采用何种控制措施,确定各种必须的内部控制是否都以纳入所设计的程序中;检查程序流程图是否正确,检查源程序的正确性、可读性、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是否达到要求;检查程序文档是否完整和规范。
2.参与和监督程序的分调试和总调试。调试时需精心组织测试数据模型,即有正常的、有效的各类业务数据,又有不完整的、无效的、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数据。分调试时以查明该模块是否按预定的要求接收并处理正常的业务,并发现是否拒绝不正常的业务且按预定的要求给出错误的信息并给予记录,以确保每一模块内部控制关系的正确和数据处理内容正确;总调试时要测试各模块接口之间的各种可能的使用形态及其组合情况,查出系统中属于相互关系方面的错误和缺陷,以保证各控制信息关系的正确。
3.与有关人员一起参加系统的试运行,试运行应采用并行运行方式,试运行的期限不低于三个月。检查试运行记录和试运行报告,核对新旧系统处理结果,看其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有无发现系统存在的;查明实际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与原来设计考虑的差异是否合理,系统能否正式投入运行;审核所选的系统转换方式是否合理。
4.审核被审单位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管理制度,查明系统的操作员、管理员、程序员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有无相互兼任的情况。查明未经授权批准、不掌握密码的人能否接触程序和数据并对其修改;实地观察系统操作人员的操作情况,查明输入数据是否经审批,正确的数据能否被完整准确地输入系统,错误的数据能否被发现并经过适当的程序更正后重新向系统提交;查明是否制定了严格的硬件、软件管理制度,制定的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原则并有效执行;检查系统修改的文档资料,查明每次修改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已修改过的程序是否妥善保管;实地观察系统的运行状态,检查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参与系统运行后的审核和评价。
5.详细检查系统实施阶段的程序设计规格书、源程序清单、程序测试报告、系统测试报告、操作手册等文档是否完整准确。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审计,是一种事前审计,它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审计人员、特别是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进行审计,这对于开发活动的恰当控制,系统开发方法的性、先进性和合理性,系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系统资料和凭证的规范性,系统运行以后数据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效率性,以及事后审计的可审性,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
国际会计与审计范文4
从这些国际会计公司的历史发展来看,它们经历过三次会计国际化浪潮(Daniel,1989)。第一次是在18世纪年代后期英国的会计公司追随英国资本向海外市场的流动而在相应的国家建立了业务办事处(Jones,1986)。第二次会计公司国际化拓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逐步成为经济上的超级大国,它们的经济势力遍布全球(Vemon,1966)。第三次是在欧盟共同市场的出现和许多原为计划经济的转向市场经济的国家的增多,推动了20世纪80和90年代的会计国际化倾向(Cooper,1998)。会计服务国际化的结果是在会计、金融、咨询服务业中少数能提供综合的大型国际会计公司占据主导地位。
从历史上看每个国际会计公司的国际化步伐并不是一致的’它们在各国的业务开展水平也是不同的。分析其原因,部分可能归于所在国的服务贸易壁垒;部分是这些国际会计公司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而决定在该国的存在水平。本文研究国际会计公司在特定时间点上在各国存在的变化,来分析检验造成国际会计公司在各国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影响国际会计公司在全球分布的因素
1、经济规模、资本市场和会计公司声誉
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性质是决定会计服务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Davidson,1980)。在市场经济下,经济的持续增长就会增加一个国家对审计、税收、会计和咨询服务的需要。而上述需要的满足可以由本国会计公司提供,也可以由国际会计公司来补充。
影响国际会计公司跨国经营的另一个因素是全球股票市场的增长以及由此而来的国内投资者对高质量的财务报表审计的需求。尽管国际资本流动不断增长,各国股票市场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国内资金(Baxter,1997)。当企业融资的规模越来越大时,它们会转向聘请大型国际会计公司为其提供审计服务,以便达到提高其财务报表可信度的目标(Firth,1992;DeFond,1992)。大部分研究发现会计公司的声誉是其决定其市场份额的主要因素。大型国际会计公司通常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它们在声誉上有区别于小型会计公司(Beatty,1993;Francis,1987)克莱格(Clegg,1993)认为国际会计公司比本土会计公司拥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可能是基于在服务质量高度不稳定下的良好声誉。他认为,第一,客户更愿意选择它们熟悉的会计公司为其提供会计服务,因为不同国家的审计师和审计准则所提供的审计质量确实是不同的,或者是聘用其它审计师的成本相对于审计质量而言太高了。对于在国际资金供应国设立公司总部的国际会计公司而言,国际资金供应国的投资者对它们的会计公司比较了解,愿意信任它们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第二,在发达经济地区,当会计公司的客户不断增长,或当它们首次需要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拓展业务时,它们比较倾向于聘请大型会计公司,因为由大型国际会计公司出示的审计报告能够增加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认可度。许多研究都表明国际会计公司的审计质量被认为是高于当地会计公司的审计质量。这表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越发达,对大型国际会计公司服务的需求就越高,因此也就为国际会计公司进人一个国家的会计服务业提供了机会。
2、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对会计公司国际化的重要性可以从这些会计公司自身成长的历史中看出端悦(Sluyterman,1998)。例如,英国会计公司在北美设立的第一批分支机构就是因为要审计英国在北美的信托资金投资而设立的。事实上,英国的会计公司GeorgeTouche(现为DeloitteandTouche,德勤会计公司)的成立就是为了监督英国的海外投资(Collard,1983)。同样地,KPMG(毕玛威公司)成立于1890年,目的是为了保护德国在北美的投资(Cypert,1991)。这些例子说明对外直接投资(FDI)是会计公司国际集团经济研究2006.1上半月刊(总第189期)化进程的一个导火线o国际资本流动的性质和形式现在巳发生很大变化(Davis,2001),这将为会计公司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新一轮的机遇。
研究战略方面的文献也揭示了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会计公司的国际化进程有显着的影响。例,艾美利(Erramilli,1990)列举了“产品公司”和“服务公司”的差别。产品公司可以通过出口它们的产品而实现国际化,而服务公司国际化则必须在其它国家建立实体存在才能提供它们的服务。服务公司可以选择客户追随战略或市场开拓战略(Sharma,1998)。对于大部分国际会计公司而言,它们都选择客户追随战略来实现国际化进程(Daniel,1989)。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项目来看,国际资本流动有五个主要项目:(1)国际贸易;(2)对外直接投资;(3)组合投资;(4)外国援助;(5)私人汇款。上述中的每一项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而不断变化的。每一项资本流动都增加了对国际会计公司服务的需求。
3、追求规模经济
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研究文献认为一个公司在多个地区经营各类业务比独立的一个公司在每一个地方经营一种业务更有利可图。多宁(Dunning,1973)在其文献中总结出一个跨国公司比本国公司在提供服务和产品上可以实现它们范围经济(e-conomiesofscope)、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信息或业务成本高效率。上述观察在会计服务业得到国际会计公司大规模合并证据的支持(Cypert,1991;Todd,2000)。会计公司的合并通常被归结于公司追求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经济。合并后的会计公司能够在地域覆盖和产业专门化方面相互促进,同时为国际会计公司提供跨国服务取得范围经济性和交易成本经济性,而合并后的范围经济性的取得是来源于强大的信息系统和研发活动。
国际会计公司能够为其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AICPA,1997)。例如,一个客户可能需要审计、税务和咨询三项服务,一家大型国际会计公司提供上述三项服务比三家会计公司分别提供其中一项服务要更有效率,因为会计公司为其客户提供会计服务首先需要了解其客户的经营业务,该了解过程发生的成本是相当显着的。当然范围经济性的实现一般限于那些需要提供多种服务的大型客户,。这表明当一个国家的大型企业越多,国际会计公司就有更多的机会进人该国会计服务市场,因为大型国际会计公司一般比其国内的小型会计公司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会计公司的规模经济性可以体现在培训、研究和信息系统方面,而在提供职业服务的生产方面就很难取得显着的规模效应,因为会计服务依赖于人力资本而不是金融资本。会计服务更多地依靠于客户的面对面接触,虽然部分服务活动可以用技术来取代,而关键部分活动依然取决于专业人员的工作。
交易成本经济性可能是国际会计公司进人一国国内会计服务市场的重要因素。一个客户可能很容易同国内的多家会计公司建立一系列服务项目合同,但是管理、执行上述由多家会计公司提供的多项服务合同的成本可能比管理一家能够提供其全部需要服务的会计公司要高。一些大型国际会计公司在提供全球会计服务时能够做到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保持成本竞争性(Sullivan,2000)o
4、进人壁垒
国际会计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一般比国内会计公司更有优势。会计服务质量主要依靠的是人力资本和知识。盖达克(Gaedke,1973)研究发现一国缺乏适当的人力资源是国际会计进人该国会计服务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意味着在教育相对欠发达和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国际会计公司比当地会计公司拥有相对的优势。而一国服务业市场是否对外开放是影响国际会计公司在各国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二、研究俚设和变置设计
基于上述的讨论,我们提出下列研究假设:
假设1: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与该国的经济规模有正相关关系。
该关系反映对一国对会计服务需求的基本动力(Davidson,15>80)。
假设2:国际资金流动与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呈正相关关系。
早期相关的研究指出(Cooper,1998;Allen,1993),国际会计公司进人一个国家的会计服务市场主要同国际资本流动项目中的对外直接投资、组合投资有主要联系。
假设3: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与该国的资本市场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证券交易所的存在是一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它同时为大型公司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大型上市公司愿意为具有良好声誉的大型国际会计公司提供的服务支付优惠的补偿(Menon,1991)。所以,一国证券交易所的存在和上市公司数目的多少将意味着国际会计公司在该国获得会计业务机会的多寡。而该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规模增加将有助于国际会计公司实现范围的经济性和规模的经济性。
假设4: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与该国国际贸易的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国际会计公司采用客户追随战略,当一国的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国际会计公司巳有的客户去该国拓展国际业务的机会越多,而该国际会计公司就有更多的机会在该国开展会计服务。检验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一个标志是该国是否为关税贸易协定(GATT)的签字国,因为在关税贸易总协定下,所有签字国要给予其他国家“最优惠待遇”,同时逐步完善贸易自由化。
依变量-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性。穆迪投资在1988年对当时国际会计公司在各国的存在做了一次调查(Moodys,1990)。调查当时共有20家国际性会计公司,但是能提供有效数据的国际会计公司数为11家。11家国际会计公司在当时194个国家中的143个国家开展会计服务业务。
独立变量:独立变量的数据来自各种途径。每一个变量的取值用三年的平均数(1985-1987年)。
(1) 经济规模:一国的经济规模一般可以用GDP来表示。由于GDP指标同大部分国际贸易统计指标有很强的相关性,为此,在多重变量分析中,我们用人均GDP的对数LG(GDP/PERCAP)作为变量指标。
(2) 国际资金流动:用三个变量国际贸易TRADE(对数形式)、对外直接投资FDI、组合投资PI衡量影响一个国家国际资金流动的水平。国际贸易以该国进出口总额为准,对外直接投资、组合投资以一国接受资本数量为准。
(3) —个国家对会计服务的需求用下列变量来衡量:变量STOCK(代表该国是否有证券交易所,有证券交易所ST0CK=1,否则STOCK=0)、上市公司数LIST、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AVE。
(4) 市场进人壁垒:用变量GATT表示该国是否属于1988年关税贸易服务协议的签字国。
三、数据和棋型
用下列概率回归模型检验国际会计公司在一个国家存在的概率及与相关变量之间的统计相关关系:
四、结果和分析
本次研究的有效样本数为125,样本的描述统计结果如下表2、表3,概率回归模型结果下表4。
从表2、表3中可以知道国际会计公司在样本国家中存在的比例为76.8%,国际会计公司在经济强大、国际贸易程度高、证券交易市场发达的国家有更大的机会开展会计相关业务。在概率回归模型分析中,只有2个变量的相关系数是显着的。
上述表中的结果显示假设1的结果是成立的,GDP同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关于假设2(国际资本流动同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概率回归模型表明一国国际贸易的水平是国际会计公司迸人该国的关键变量。关T假设3,一国证券交易所的存在同国际会计公司在该国的存在并不显着相关,而该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规模是国际会计公司存在的一个相对重要的解释变量。
对于假设4,国际会计公司进人一国并没有显着受到有关政策壁垒的影响。例如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同该国是否为GATT签字国没有显着关系。
五、结论
随着全球服务贸易自用化的逐步推广,国际会计公司在全球会计服务市场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而影响国际会计公司在全球分布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国际商务研究文献指出国际会计公司在全球的分布主要由经济规模、资本市场、公司声誉、追求规模效应和市场进人的难易程度决定的。本文利用一年的实际数据对上述理论进行了检验。
国际会计公司在全球的分布同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国际贸易水平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
国际会计与审计范文5
欧盟(EuropeanUnion,EU)是当今世界上区域经济合作最为紧密并逐步从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一体化的国家间联盟。它的前身是1957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后改称欧共体EC,1993年11月才改组为欧盟。欧共体EC自成立后一直致力于在地区范围内进行会计协调。欧共体有关财务与会计指令的颁布与实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经济贸易交流。但是由于各国存在着差异,以及指令本身的不完善,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资本市场的全球化,欧盟不得不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会计国际化协调。
采纳国际会计准则是欧盟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根据欧盟制定的关于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决议,要求所有的欧盟上市公司从2005年起必须按国际会计准则(Intem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IAS)以及未来的国际财务报告标准(InternationalFinancialReportingStandards,IFRS)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欧盟之所以采用IAS和IFRS,主要原因是欧盟制定了金融服务行动计划(AktionsplanfuerFinanzdienstleistungen,FSAP),即在2005年或者之后一段时间里建立欧盟统一的金融市场。1999年制定的FSAP打算采取43条措施,以扫除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一切障碍,尽快把欧盟各国造就成一个统一的经济实体,尤其是金融实体,以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二。欧盟会计协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欧盟自70年代以来所做的协调努力。
欧盟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一直致力于会计协调工作。
协调的主要形式是制定各种会计指令。指令具有很强的法律约束力,要求各成员国将其内容写入本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因此,取得了良好效果。欧盟于1978年7月25日首次了关于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规定格式的第四号指令(78/660/EWG)和在1983年6月13日了关于合并报告第七号指令(83/349/EWG),对欧盟会计协调产生了重大影响。
后来,又相继在1986年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补充了特殊规定(86/349/EWG),并且,在1991年为保险企业补充了特殊规定(91/674/EWG)。这些指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盟的会计协调。欧盟会计指令能够在法律的框架内得以实施,是国家间达成政治协议的结果。
2.欧盟会计指令存在着不完善性。
由于欧盟在将会计指令写入法律文本时,允许有多种选择权,并且,不同的国家对指令条款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欧盟各国继续保持自己原有编制报表的规定和传统,因此,大大影响了指令执行的效果。而欧盟会计指令只包含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对许多重要的会计问题却缄默不言。此外,由于欧洲委员会只监督各成员国把指令内容写入各国法律,指令在实务中贯彻落实的监控权却属于各成员国,从而导致指令得不到充分的执行。还有些成员国耽搁了几年时间才开始执行指令。例如,在意大利,经过10年时间的逐步调整,欧盟会计指令才成为国家法律,在90年代初才开始加以执行。
欧盟委员会于2000年6月13日在未来会计行动战略文件中,对欧盟会计指令进行了检讨,认为该指令是不完善的和零碎的,阻碍了欧洲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
3.欧盟会计指令不能保证报表的可比性和透明性。
协调的最大收益当数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而欧盟会计指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各种不同会计方法的汇合,并没有真正减少各国会计行为的多样性。必须承认,通过协调达到的可比性与期望值相距甚远。这使得欧盟15个成员国的会计制度继续存在,而这些会计制度无论是在个别会计规定上,还是在概念的内涵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编制报表、计价规定以及报表附注的内容和质量上。因此,在欧洲范围内都不能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透明性。
4.报表编制要求不统一,阻碍了会计协调。
由于在海外上市成本较低,投资者为了扩大市场和增强竞争力,所以在海外上市就成为欧洲各大企业追求的目标。
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务报表编制要求不统一,使得会计协调停滞不前,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例如,1993年3月德国戴姆勒一奔驰股份公司第一次作为德国公司在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资本市场纽约股票交易市场(NYSE)交易时,要求将按德国会计原则(HGB)所得出的权益资本和经营成果,调整为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GAAP)所界定的股东权益和净收益,因为按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要求,所有外国公司在美国上市都必须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重新编制会计报表。在随后的几年里,许多上市公司也都要求按国际公认准则编制合并报表。这使得欧洲在海外上市的公司不得不分别按欧盟指令和USGAAP编制两套报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直接导致企业财务成本的增加;并且,由于两者差异较大,还导致了财务信息的混乱。
三、欧盟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决议
综上所述,以前颁布的欧盟会计指令不仅阻碍了欧洲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且更不适应当今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要求。但是欧盟要建立自己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自己的会计准则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而国际会计准则是一种涉及面广,概念上准确、可靠的会计规定,而且国际会计准则是国际上除了美国交易市场以外被广泛接收的会计准则,所以它在欧盟得到了广泛的赞同。
欧盟在2002年7月19日做出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决议要求:
1.从2005年起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合并报表。
欧盟所有上市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必须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合并报表。规定涉及到约7000家上市公司。
规定的目的在于协调财务信息,以确保财务报表较高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从而保证国际和欧盟内部资本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
欧盟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决议,还包括以下两项特殊内容:(1)为在美国上市并采用USGAAP的上市公司提供更长的过渡期限。根据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决定,欧盟成员国为在美国上市并采用GAAP的上市公司,提供一个最迟至2007年才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过渡期限,这样,他们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适应两种标准USGAAP和IAS.目前美国证券交易市场监督机构SEC还没有接受按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报表,而是给在美国上市的上市公司放宽选择权,或者根据USGAAP制定一份全面的报表,或者将根据国家标准制定的权益资本和经营成果调整为按USGAAP编制的报表。
如果说除了USGAAP外还要进一步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一套报表,相对而言,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就失去了竞争优势。根据2002年10月29日由美国标准制定机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公开公布的一份“理解备忘录(MemorandumofUnderstanding)”,IAS和USGAAP应该进一步融合。目标是建立一套统一的全球化会计准则,在所有的交易场所都被接受和认可。
(2)为非上市公司和个别报表提供采纳IAS的选择权。
欧盟采纳国际会计准则仅对上市公司规定了必要的合并报表义务。成员国可以允许或规定非上市公司,根据IAS编制合并报表。这样最终可以使得合并会计准则在总体上实现国际化,并且使得合并会计报表更加有效。
欧盟成员国的第二个选择权是对个别报表的规定。成员国可以要求或者允许,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个别报表。
如果说为了资本合并的需要,个别报表必须按IAS编制,这样上市公司可以节省掉按自己国家的会计标准编制报表的工作量。但是如果没有康采恩集团结构则无需资本合并,仅仅是上市公司,就不一定根据IAS编制个别报表。在编制个别报表时,允许对是否采纳国际会计准则作出选择。
2.欧盟认可国际会计准则的程序。
欧盟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并不是无条件的接受。它在欧盟的认可程序非常严格。欧洲财务报告咨询团(EuropeanFinancialReportingAdvisoryGroup,EFRAG)起着决定性的作用。EFRAG是2001年成立的一个独立的民间组织,代表会计职业界、股票交易所、财务分析师、以及相关的企业的利益。EFRAG在2001年6月26日成立的技术专家组(EFRAGTechnicalExpertGroup,EFRAG-IEG)在技术层次上给予欧盟委员会有关在欧盟内部认可IAS的决定和建议。同时,EFRAG与IASB广泛接触,积极参与IAS的制定,确保IASB在制定准则时充分了解和关注欧盟所提出的重大会计问题;并且,协调欧盟内部有关使用IAS的利益团体的意见。会计监管委员会(AccountingRegulatoryCommittee,ARC)由欧盟各成员国的代表组成,在立法层次上负责审批EFRAG提交的采纳IAS的建议。IAS在欧盟已得到广泛的认可,欧洲财务报告咨询团技术专家组(EFRAG—TEG)已于2002年6月在欧盟认可并推荐了现有的IAS和常务解释委员会(SIC)的解释。
四、欧盟采取的会计协调措施
随着2002年7月19日欧盟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决议的出台,为了保证所有的欧盟上市公司从2005年起必须按国际会计准则以及未来的国际财务报告标准编制合并报表,欧盟打算在排定的时间计划内做好一切会计协调工作,采取并推荐一系列有效措施,统一成员国的会计准则,提高欧盟各国公司会计报表的可比性和透明度,降低筹资者的成本。具体措施如下:
1.颁布公允价值指令(Fair-Value—Richtlinie)。
作为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决议的第一个步骤,欧盟委员会经过15个月的咨询后,于2001年5月31日通过新的公允价值指令(指令2001/65/EG),在指令中引用了“公允价值”
方法。新的欧盟会计指令将进一步符合金融市场和国际会计标准的要求,有利于筹集世界资本的欧洲企业满足国际资本市场的会计要求,提高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力。新指令也是金融服务行动计划(FSAP)的组成部分。
同时随着新指令的颁布,第四号和第七号指令以及银行指令必须修改,使确定的金融工具从现在起以公允价值计量。
2.颁布修改指令(Modernisierungsriehtlinie)。
欧盟委员会于2002年5月28日提出了对第四号指令、第七号指令、银行指令和保险指令进行修改的建议,以便彻底更新会计指令的结构。建立一个会计框架,确定哪些是符合现代报表编制惯例的,哪些是有足够的灵活性的,以便能够适应IAS的未来发展要求的。此外,还消除了欧盟会计指令和IAS之间的所有冲突。欧盟委员会保证,目前在IAS的框架内可以使用会计选择权,并且所有没有根据IAS编制报表的欧盟企业也易于理解和使用这种会计选择权。另外欧盟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年终报告和状况报告的要求。
修改指令是欧洲会计规定的基础,此外还继续作为那些没有根据IAS编制年终报告以及合并报表的企业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最后,指令还包含了欧盟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决议中没有涉及到的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规定。
3.咨询文件(konsultationspapier),促进信息公开。
欧盟委员会不仅规定了财务报告的内容,还考虑了财务报告透明度问题,对于发行有价证券并在有序市场公开交易的公司,规定其有信息公开的义务。欧盟委员会第二号咨询文件,特别强调了季度报告中有关权益分配和资本分配信息的公开。季度报告是对最近完整决算报告的内容更新,主要报告新出现的活动、事件和情况,而不是重复已经报告过的信息。在内容上,季度报告与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的中期财务报告IAS34一致。欧盟委员会还要求缩短财务信息公布期限,增加财务信息公开次数。最迟三个月后,应该公开上一年度的经营报告。如果说没有公开第4季度报告,期限缩短为2个月。
4.建议加强报告审计员的独立性。
除了应进一步完善和统一报表标准外,还必须提高审计质量。报告审计员所具有的独立性,对于提高审计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如果说报告审计员从其客户那里收取的不是审计费用,而是咨询费用,就会改变法定的工作性质,造成非独立审计的危险。欧盟委员会于2002年6月建议应加强报告审计员的独立性。欧盟委员会的这项建议是不带有强制性的。委员会将用3年的时间来检验,以确定在实践中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实施这些建议。总而言之,非强制性的建议在欧盟成员国已受到广泛的欢迎。例如,建议的大部分内容已在德国的商法§§:HGB316ff.中编成法典,内容详尽,有些部分甚至比建议的还要严格。
5.建立有效的准则执行的监督体制。
为保证遵守国际会计准则,最需要的是要有强有力的制度和监督权威机构来监督执行。在美国是由具有准司法权威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承担这个角色;SEC宣布执行IAS可以作为在美国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的前提。在英国是由财务报告审查组(FinancialReportingReviewPanel)民间团体组织来监督实施的。在许多欧洲成员国,甚至在德国,都没有类似于美、英那样的权威监督机构。欧盟采纳国际会计准则能否成功,依赖于是否有一个合适的制度来确保各成员国都能够遵守IAS.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执行监督体制是改善欧洲企业管理和重新赢得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信任的一项重要措施。
欧盟委员会已对执行会计标准作了重要分类,欧洲证券监管委员会(CommitteeofEuropeanSecuritiesRegulators,CESR)作为咨询委员会提出执行建议。CESR已在2002年10月呈送了关于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咨询文件。根据CESR的执行建议,执行涉及到上市公司所有公开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特别是合并报表和个别报表,中期报告和市场交易情况,也涉及根据国家会计标准制定的财务信息。另外,对于被调查的企业,在确定其披露了虚假信息之后,咨询文件还规定了可能采取的措施和协调过程。新晨
五、对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启示
欧盟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决议解决了资本市场信息交流的根本问题。在会计标准这个层次上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来协调欧盟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
欧盟从最初颁布会计指令到决定采纳国际会计准则以及为最终执行国际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协调措施,努力致力于会计国际化协调,对于我国会计国际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1.分阶段采纳国际会计准则。
我国还没有决定何时采纳国际会计准则,但是正在逐步接近国际会计准则。在国际化进程中,对不同类型的公司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要求。例如,对于上市公司可以分为海外上市和国内上市公司,对于海外上市公司可以要求严格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国内上市公司,如果其会计实务中,经济交易事项与国际惯例所规范的交易事项相同,而且两者所处的环境也相同时,建议积极促进其与国际惯例的趋同,甚至直接采用国际惯例规范的相同的会计原则。对于非上市公司和个别报表提供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选择权。
2.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披露,促进信息公开。
对于上市公司应建立会计信息全面公开制度,对于我国的非上市公司而言,应加大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如根据需要适当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某些项目具体化;扩大附表和报表附注的信息容纳量;并且增加企业财务信息公开次数,缩短财务信息公布期限。
3.加强报告审计员的独立性和审计师的监管作用。
报告审计员的所具有的独立性,对于提高审计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在当前我国企业所出现的会计造假问题和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情况下,加强报告审计员的独立性显得尤其重要而且迫切。如尽可能排除有可能危及到审计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各种情况;必须公开独立审计服务所收取的费用;由审计公司的整个决策层任命报告审计员;审计员定期向经营管理层和监督层汇报审计的进展情况;为审计公司和委托人之间更换高级管理人员制定保护措施;定期更换审计队伍的主要成员等,以此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从而能够减少金融舞弊现象。
4.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监督机制。
会计标准本身的国际化与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机制应当并举。在会计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强调会计标准本身内容的国际化,强调会计标准应当与国际通行惯例相协调固然重要,但是确保会计标准的有效贯彻与执行同样十分重要,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要真正实现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要使所制定的会计标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执行标准成为能否顺利贯彻标准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十分重要,它是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所以我们在继续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会计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工作的同时,应当强化会计监管,确保会计标准制定后得到有效执行,提高执行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淑萍。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J].会计研究,2003,Z:2~7.
[2]冯淑萍。关于中国会计国际协调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11:8~13.
[3]曲晓辉,陈瑜。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利益关系分析[J].会计研究,2003,1:45~51.
[4]王化成,戴娜。论欧盟会计协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2:69~74.
国际会计与审计范文6
会计审计国际化的发展带来对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的大量需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全球化,会计在服务资本市场和优化经济贸易秩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境内许多大公司到境外上市,境外公司到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外资企业越来越多,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从事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越来越重要。同时,资本国际化需要跨国披露财务报告和国际合并会计报表,跨国公司的发展又使得跨国合并会计报表变得更加复杂,导致审计人员对公司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进行判断的难度也越来越大。2014年5月1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谈到,要“有序放开会计审计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会计审计走国际化道路成为一种必然。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步趋同的过程中,急需一大批熟悉国际会计准则、掌握国际资本市场惯例、能够承担国际业务、精通外语的高层次国际化会计人才。当前,会计从业者数量众多,然而具有深厚的会计审计专业基础和较高外语水平的高素质会计审计人才在我国严重不足,巨大的人才缺口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最大影响因素。因此,培养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成为各高等院校的迫切任务。
二、培养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的设想
(一)提高认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首先,人才的国际化并不等同于学历上的高层次。国际化表明的是人才适应的范围更广,更具有应用性,能够适应境内外的更复杂的经济活动。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适合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其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不等同于简单地提高外语水平。掌握外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最先进的知识,因此国际化人才的外语水平应以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由于西方会计产生于英国,目前遵循国际会计准则的国家大多使用英语,因此,培养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时要注意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再次,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应基于一般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要具备一般会计审计人才的基本素质,然后才能谈得上国际化人才。首先应具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拥有较宽广的经济、管理、法律及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在此基础上具备运用职业判断来开展跨国跨境业务或在国内开展涉外业务的能力。
(二)突破传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创新课程体系。可采用“嵌入式”教学,将国际化、职业化的教学内容引入会计学、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置换相应课程。使培养的学生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在专业英语、专业能力、专业素质和国际交流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升,将来能够适应会计职业国际化发展要求。其次应开展双语教学。为了更好地理解以要真正掌握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资本市场法规、国际营销和管理惯例等相关知识,锻炼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可引入英文原版教材并采用中英文双语授课。再次是突破人才培养环境。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中、停留在书本上,需要到一定的环境中去感知、去砺练。比如到涉外企业参观业务流程,到具备承办外资业务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习。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各国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等,还可以利用假期开展海外游学或海外移动课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