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教学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理论

高中语文教学理论范文1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55-01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抱住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演戏愈演愈烈。二是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看着热闹,却没有实效。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

二、高中语文走有效阅读教学的必然性

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状,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需要在课题研究中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更需要有更为快捷有效地有效阅读方法指导。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分解为几个方面的能力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分类更具语文学科的规范性,要求也更具体,指向也更明确。这给我们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切入点和新的实践操作平台。更重要的是,这些能力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阅读。阅读是贯穿提升语文素养整个过程的活动。而当下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脱节。因此,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必然的选择。

三、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含义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语文教学的一定手段,遵循阅读的一定规律,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有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最终养成自觉运用策略进行有效阅读的习惯。“有效阅读教学策略”重点在于有效性的教学阅读策略研究。这个有效性,绝不同于阅读的功利性,这个有效性不仅是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还是阅读审美,以及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延伸。

四、我校对理论,实践,实行“五步”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事件、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事件的概述能力(人物+行为+结果);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由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关键词、中心句的能力;概括语意的能力;分析层次结构关系的能力。

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五、教师在课堂的作用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操练。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参考文献:

[1] 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河南教育出版社,2004.

[3] 王继坤.现代阅读学教程[M].青岛大学出版社,1999.

高中语文教学理论范文2

1.1教师的创新教学意识不足

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对于教学创新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在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下,当前的许多高中物理教师最关注的还是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是这些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在这些具有传统教学思想的教师看来,有效的课堂练习与知识,是提高学生成绩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习惯于利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让学生通过题海战术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绩,没有意识到教学创新的重要性。教学创新意识的不足,直接影响到高中物理创新教学的质量。

1.2学生的创新基础能力不足

学生,是学生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具有创新欲望,往往会推动教师开展创新的教学行为。当前,部分高中生受到社会思潮及家长错误教育思想的影响,眼里只有成绩。成绩提高了,才证明自己的学习是有效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直被抵制,他们不知道创新为何物,也不知道创新学习可以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因此没有创新欲望。学生缺乏创新的积极性,会影响创新教学的开展。

2.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的方法

加强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下面我们分析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的手段。

2.1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教育工作者都了解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但是,要让让这些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落实,却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在过去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主导,而且是主体,更是课堂活动中的主要发言人。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都只关注自己如何教学,很少关注学生的接受感受,也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代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在讲解《力的三要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留白,给学生一段时间思考力的组成要素。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必要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中得以调动,有利于学生创新欲望的激发,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进步。

2.2加强教学设计的优化与改革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能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学设计的科学度有重要关系。在过去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直将自己设计为主动者,学生反而成为被动的配合者。学生只在课堂中接受知识,大大影响学习积极性。在现代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关注学习内容,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模式引入高中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高效学习。比如在教学《平抛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设计平抛运动的实验,验证课本中的物理概念的正确性,在探究过程中体会物理学习的美妙。

2.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平等程度,直接影响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氛围。当代教师要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平等性,乐于改变教师角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将学生视为自己的服务对象,真切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感受,多与学生沟通。在课堂中,教师要利用部分时间进行师生互动,就学习问题与方法进行交流。在课堂之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利用情感上的接近让学生热爱物理教学。师生关系的创新,是物理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师生关系平等,课堂才能更活跃。

3.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理论范文3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美学 教学方法

从上个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文学思潮开始涌入,当代人的文学观不断变化与完善。接受美学思想,就是让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得以发挥,认可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文学作品的创作,不仅是为了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而且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突出读者中心地位,是接受美学理论的第一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接受美学理论,就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促进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

1.接受美学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

人们接受美学理论,其文学鉴赏的行为与能力会发生较大的改变。高中语文,是与文学鉴赏关系最密切的学科,接受美学会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标准提出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于欣赏中产生情感体验,具有领悟作品内涵的能力,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行为,是学生个性化与自主化的行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与文本互动,而应当通过引导让学生的思维与文本结合,通过语文阅读学习获得情感熏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阅读感受,促进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学生的语文阅读过程与结果应当是多元的,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有权利开展创造性的阅读。接受美学理论,在美学视阈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是一种挑战,但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来讲是一种创新。

2.接受美学视阈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手段

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学手段会更加丰富,语文教学活动会更加科学。下面,笔者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对美学视阈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手段进行分析。

2.1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接受主动性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知识传递者,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知识接受感受,而不是主动地将知识硬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减少自己分析文章的比例,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为学生营造和谐自由的阅读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从个性化的角度理解文章内容,思考问题。

比如在学习《再别康桥》时,题目是文章的文眼,文章中多次提到康桥,表达作者对康桥的怀念、不舍与喜爱之情。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会提供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针对作者的生平经历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诗歌,想通过这个诗歌表达什么感受。这样的分析往往会剥夺学生自主理解诗歌内容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在字里行间体会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十到十五分的时间自主阅读与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语文阅读学习效率的提高。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会更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2.2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只有接受美学理论,开展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满足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不同期待,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阅读爱好,有不同的阅读需求。对于同一个文章,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阅读切入角度,获得不同的阅读成果。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需要针对阅读内容,开发不同的阅读学习方法。

比如学习《荷塘月色》时,在阅读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允许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一些学生习惯于默读,教师就让他们自主默读。一些学生习惯于有声朗读,教师就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分配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指导学生的思维向不同方向发展。另外,在阅读成果表达方式上,也可以进行丰富化处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画画的方法表达在文章中获得的信息,也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积累阅读看法,更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后演讲分享阅读想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间的美学内容,更好地体会文字的美、情感的美。

3.结语

接受美学理论,是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发展的必要途径。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活动要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互动,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学作品内涵。接受美学视阈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代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具有时代性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究与提升。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理论范文4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心理把握

【中图分类号】 G4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97-01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正逐渐发生改变。许多新理念、新方法被应用到一线教学实践之中,并创造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在以各自的心态适应这种变化。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的心理呢?又该怎样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这些心理来开展教学呢?以下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简略地探讨。

1 对师生间求知心理的把握

“知识就是生产力”的观念早已得到社会的公认,并深入平常百姓的心中。高中阶段的师生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自身实际生活的感受中,都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因此,他们对知识有着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渴求。而高中语文作为人文科学中的重要科目,其知识性和应用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在高中语文课上,教师和学生都表现出一种求知的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出人的生存和发展对于知识的依赖性。

对此,高中师生要合理把握这种求知心理,在语文课堂上学会求知,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师和学生要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性质、特点、开设的意义、学习的目标和内容等。这无疑会引导他们对研究性学习,尤其是高中语文知识的求知需要。这种“学会求知”的求知行为正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精神。高中师生的求知需要增强了,有利于适应当今社会,平衡自身心理,从而全面实现心理健康。

2 对师生的交往需求心理的把握

交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交往需求心理则是指人们愿意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建立友谊关系需要的心理倾向。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无论多么坚强、出色、干练,但仍然需要使自己与别人保持良好关系,来发展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性。高中语文学习更是如此。

所以,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保持良好地沟通和交流,并促使他们学会分享与合作,重点引导学生学会人际沟通、与人合作、共享信息和成果,鼓励教师勇于与人沟通、善于与人合作、乐于同他人共享信息与成果。这无疑会保证高中语文学习效果的最优,提升师生的交往能力,造就心理健康发展、适应当代社会的综合性人才。

3 对师生的好奇驱动心理的把握

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这种人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是人对某项事物兴趣的源泉,积极地作用在人的心里。而兴趣又是高中语文学习的有效驱动力。相对其他知识来说,高中语文中的一些关于语法、文言文等知识较为枯燥。如果没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这些知识的学习就会更加令人厌烦。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充分把握师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好奇驱动心理。为维持和提升这种心理,高中师生就必须要不断地在课堂内外收集与语文知识相关的有趣故事,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实践经验表明,在这一探索过程中,高中师生对语文的求知兴趣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并逐渐得到培养。同时,这一过程不仅不会影响正常的课内教学,反而会使高中师生的正常课内教学变得更加容易。

4 对师生的良好注意品质的把握

注意是人在心理活动时,对相关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有意注意是服从于预定的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自我注意是对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的注意。

高中语文教学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的,要完成整个教学任务是需要坚强的意志,要克服大量的困难的;在这一过程之中,高中师生都要时刻注意监控自己的行为和意识,有选择性地择选知识内容。由此可见,高中师生的良好注意品质的把握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客观需要,也是高中语文教学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5 对师生的记忆力的把握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记忆是丰富知识储备,扩大表象储备的有效途径。

实施和组织高中语文教学离不开记忆这种心理因素的参与。高中语文中的许多知识都需要识记,例如古诗词名篇、散文名段、字义词源等等。高中师生在组织和参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会逐渐提高自身信息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表象储备、体验储备,使自身的记忆力越来越好。

6 对师生的想像力的把握

想像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像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爱因斯坦曾指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少不了想像,尤其是创造性想像的参与。这是由语文教学的特点所决定了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实践能够极大地增强高中师生的想像力:会使其扩大知识的范围,增加表象的储备;会使他们思维处于激活的状态;会在艰苦的研究过程中产生灵感,创造出新的形象。长期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能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是作用于人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组织和参与的团队活动。在具体开展教学工作时,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其中的心理,使这些心理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教学的成功展开。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理论范文5

多媒体可以发挥很多实用的教学功效.首先,它可以展开教学情境的创设,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将会很有帮助.在知识引入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看到一些有代表性的运动过程,并且通过视频的观察来获知一些运动过程的相关规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透过动画片段的观察进入教学主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为知识教学提供有效铺垫,而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自身的思维也会随之调动起来.有了这样的基础后,学生对于新知的理解与掌握自然会更加顺畅.例如,在讲“匀速圆周运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今日说法”的视频节目:在一个丁字路口,一年内发生多起汽车撞进路旁房屋的事件.通过这个节目,学生得知这是由于施工人员违反了物理规律把转弯路口修成了外低内高造成的.又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在介绍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自己事先从某一高楼扔下两个轻重不同的保龄球的录像.再利用录像的慢放和定格功能,可以清晰展示两球下落的全过程.这样不仅能够直观地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对于这些运动过程中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相关分析.这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应当有的方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借助图景分析,引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多媒体不仅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其中的一些功能还能将片段进行定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就一些重要图景展开观察与分析.这在“运动与力”教学中很有帮助,能够提升知识教学的成效.运动与力的教学重心,是让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并且能够对于物体的受力状况进行判断与掌握.要想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就必须让学生对于物体运动中的一些核心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图景的呈现,能够为这一过程提供辅助,可以透过图画的定格,让学生对于一些运动过程有进一步的认知,进而让学生准确地判定物体的受力情况.例如,“静力学中的动态平衡”问题,它表现为弹力、静摩擦力等力的动态变化.对这类问题,在进行必要的物理实验之后,可以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弥补和解决这一难题.如,利用flash制作“斜面、档板和球”的小课件.通过鼠标拖动旋转档板的角度位置,让学生观察各个相关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变化,把原来学生难以想象的力的变化过程变成具体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一目了然.当学生对于整个运动过程以及每一个运动变化的细节有良好的认知后,逻辑思维进一步找到依托,能准确地进行物体受力情况的判断.

三、利用多媒体,演示物体运动过程

在“运动与力”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给学生呈现物体真实的运动状况,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运动过程,能够让学生对于运动的真实状况有良好的认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口述以及运动模式的描绘来引导学生获知相关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学生可能没有弄清楚物体的真实运动轨迹.有了多媒体工具后,这些问题都可以被化解,任何物体的运动过程都可以清晰地呈现.这不仅能够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而且让学生对于运动过程有更好的感知,从而让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讲“平抛运动”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由于演示实验太快,学生不易观察清楚,因而难以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为使学生弄懂这一问题,教师通常会不厌其烦地在黑板上画图、分析、讲解、说明,但即使是这样,学生对于运动过程还是没有弄清楚.有了多媒体工具后,这些问题能够轻松被化解.教师可以用计算机将此过程重现,让三个小球分别同时做平抛运动、水平匀速运动(速度与平抛运动初速相同)、自由落体运动,控制好动画的运动速度,能使学生非常清晰明了地观察到现象,并且了解三种运动方式的差异,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与体会自然会更加深刻.

高中语文教学理论范文6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

心理健康就是指人在情感、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方面呈现正常的状态,我们常说的学生心理健康多指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这些恰好与心理健康的要求相吻合,这表明利用这一学科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

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环节

我主要利用了两个教学环节: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

(一)、阅读教学

A、利用课内,抓住时机引导

阅读课教学是进行心理健康引导的有效时机,因为这一环节,学生刚接触范文,刚受到文章情意性和形象性的感染,教师趁热打铁正是时候,利用得法,可事半功倍。

做好这个工作的第一步是应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说得好,只有主动关心爱护学生的老师才会得到学生的信赖,也才有可能获得满意的教育效果,特别是职业中学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处理好师生关系至关重要。老师平时应注意与学生沟通,在课堂也应注意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同时还应注意教学语言的活泼、通俗……,以期最大限度的缩小师生间的距离,为进行心理教育铺平道路。

其次是充分利用授课环节加以实施。记得在《六国论》新课导入时,介绍苏洵的成就,就借机告诉学生苏洵是大器晚成的典型,开导学生只要努力,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分析《勾践灭吴》中勾践的形象时,用卧薪尝胆的故事,勉励学生要经得起挫折,分析《鸿门宴》中刘帮的形象时,批判了刘帮的狡诈、善于权变,同时对刘帮的处变不惊、知人善任的品质又给予了肯定,让学生学会辨证地分析,更让其明白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赤壁之战》课文小结中,提示学生办事要象孙权那样当机立断……,就这样在导入新课、分析课文、课后小结等环节中,环环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

另外教学方式要灵活,可以组织学生整体学习,便于整体提高,也可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完成学习任务,使他们在学习中增进友谊,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B、利用课外,解除心理困惑

有人曾说“书犹药也,可以医愚。”古今中外的优秀书籍中,凝结着人类文明的精华,学生广泛涉猎课外书中的信息,不仅仅可巩固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他们可从书中找到生活的榜样,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他们也可从文学作品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生活的品位,激起生活的热情……。鉴于此应定期开设课外阅读课,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鼓励学生常进图书窒,多订杂志,做剪报……,并要求学生随时做好摘抄笔记,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名人故事,新闻科技,社会热点……。不仅可丰富他们语言素材的仓库,更可丰富他们的思想仓库。

(二)、作文教学

作文过程就是感悟生活、体验生活、表述生活感受的过程,这种“我手写我口”的过程更便于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一教学环节可与阅读教学形成呼应之势,巩固阅读教学的成果。鉴于本校学生各方面能力较差的状况,我主要借鉴了“成功教肓”思想的某些做法,采用了低起点、小步走、多鼓励的办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主要利用了口头作文和周记两种作文形式。

A、口头作文

口头作文分为四个训练阶段:

第一阶段,鼓励学生上讲台背诵,通过这一步,让其克服害羞、怯场的毛病;

第二阶段,学会口头复述。鼓励学生把感兴趣的事,说给大家听,什么事都行,说的内容可长可短。也可在正常的教学程序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并利用班会、晨会进行相互交流,向别人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

第三阶段,学会简单评点。学会了口头复述,还要学会评价,评价的范围可以从评价校园生活过渡到评价社会现象,特别是关注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要让学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变成“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明白人。

第四阶段,学会有激情地演讲。 “激情”是为了感动别人,但也感动了自己,更重要的是教育了自己,这有利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有利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B、周记

周记是学生一个星期生活的回放,是他们内心生活的写照,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的窗口,可作为师生交心谈心的平台,这种形式的作文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很有价值。但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1、难度不应太大,要让其有话可写,,不能让其产生畏难情绪,让其觉得是在向老师说悄悄话而不是学习任务,这才有可能得到真实的信息。

2、可以适当规定话题的内容,以便于进行思想导向。如可引导学生写身边事,如:家乡的经济情况、家乡的环境保护等,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还引导其参与象网恋、反腐倡廉这类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并写好感想,以进一步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理念,找准人生的坐标;另外还鼓励他们在日记中剖析自我,养成自我教育的好习惯,以便正确评价自己,培养健全的人格,还可让他们为班级建设提建议,培养主人翁的意识……

3、要注意定期即时地批阅,因为老师周记中的评语就是一种心理药方,越及时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