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重点范文1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的词语解释
1.把握好文言文的重点实词
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并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或代词,实词的学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实词也是构成句子主题的重点词汇。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实词的作用,学生只要学会把握句子中的实词,就能够推测出句子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和含义。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在意义表达中实词的运用十分灵活,同一个实词在不同的句式和语言环境中能够表达不同的意思。因此教师在文言文实词教学时要注意带领学生对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把握好实词在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和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义。
例如,“国”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就十分灵活,且代表的意义会根据句式和语境有所变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国”指的是“国家,国家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中“国”的含义为诸侯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国”则特指国都或京城;“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中的国则泛指地区和地域;“等死,死国可乎。”中的“国”则指国事。只有掌握好文言文中实词的用法,才能正确理解不同句子的真正含义,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掌握典型虚词
所谓虚词是指不能构成句子成分的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或叹词。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于、之、则、者、与(欤)、因二十个,这些文言虚词在句子中主要是组织语言单位,帮助表达情感。虚词在高中文言文中十分常见,这些虚词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在文言文中也有不同的用法。
例如“乎”在不同的文章和语境中就有不同的用法。例如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此句中的乎是语气助词,表达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在《师说》中“生乎吾前,其问道也固先乎吾。”,此句中的“乎”被用作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同样要领着学生对虚词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能够牢牢的把握好虚词的不同用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
3.古今异义词
高中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有很大区别,这些词用现代词语的解释方法进行解释是行不通的,这类词被称为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的教学是高中文言文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在进行古今异义词的教学时只有将该词放到句子和语境中,才能表达特殊的意义。对于这类词语的教学,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掌握这类词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义,教学重点是记忆和积累。
例如,《出师表》一文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茅庐之中。”此文中的卑鄙古意是指出身卑微,而今意则指品行低劣。《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度道里会与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此文中的不过,现代是代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则是不超过的意思。在面对这些古今异义词时,学生很容易理解有误,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重点强调这些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其含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让学生把握牢。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的典型句式
1.掌握典型句式
文言文中有几种典型的句子结构,灵活把握这些典型句式,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文含义的把握。这些典型句式都是根据句式框架进行的,虽然会有一定变化,但却有着比较明显的共性特征。文言文中的典型句式一般都是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掌握好这些句式,对学生理解和学习文言文有极大的益处。
例如在“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用“……者,……也”表达判断;“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中利用“为……所……”表达被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中利用“……非……”表达否定判断等。
2.了解一些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还会有一些固定句式,这些固定句式能够表达反问、感慨、选择等。例如在文言文中,常用“何……为!”“何……之有?”表达范围,利用“何其……”“一何……”表达感慨,利用“其……,其……也。”“与其……孰若……”表达选择等。这些固定句式在表达意思和结构上比较固定,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些固定句式,就能够在遇到这些句式时把握好文章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理清文章条理。
3.培养语感
文言文短小精炼,且朗读起来昂扬顿挫、朗朗上口,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一旦学生养成语感,能够更好的判断文章大意和词语涵意,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重点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国学经典传统文化
一、诵读国学经典,体验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让他们在诵读过程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这样做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国学经典的良好习惯。
(一)留足诵读时间
给学生留出适当的诵读时间,是提升学生国学兴趣的重要基础。大多数高中生囿于课时安排,无法抽出过多的时间去阅读。鉴于此,教师应当给学生留足诵读时间,让他们能够充分体验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晨读时间引导学生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记忆、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高中生系统学习国学知识最关键的一点。在晨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诵读自己喜欢的国学经典,如《论语》《孟子》《大学》《诗经》等。教师也可以利用每周或每月举办的荐读会向学生推荐书目。教师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诵读,在共同诵读过程中与学生充分交流,积极促进学生对诵读内容的理解,并及时规范学生的诵读方式。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留一部分诵读时间,有了时间的基础,再加上学校的氛围,学生就会逐渐喜欢上国学经典。而国学诵读又能减低学业压力,更好地调节学生的学习节奏。
(二)拓展诵读渠道
为了营造更加轻松活泼的诵读氛围,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诵读渠道,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诵读机会,如利用课堂或自习时间,选择《三字经》《庄子》《千字文》等可读性较强的经典作品安排学生诵读并交流。无论是晨读时间还是课外时间,这种诵读一定要有规律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事先制订一份时间表,让学生有计划地诵读。就高中阶段而言,这种诵读最明显的一个好处在于能够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学生应对考试中的文言文阅读题提供支持。
二、融入国学经典,优化阅读教学
丰富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将语文学科与国学文化相融合,推动课堂从传统型向现代化和多元化转型,是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促进学生从被动的“填鸭式”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显得极为重要。只有在学生对高中语文中的国学精粹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会主动去感悟传统文化。
(一)利用媒体激趣
在网络时代,大多数学生把目光放在流行文化上,而缺乏对国学经典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国学经典让大多数学生有一种畏惧感,尤其是在与文言文的多次“交锋”之后,学生基本丧失了对国学经典的兴趣。笔者认为,畏惧心理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节点,倘若不能及时突破,必将影响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学生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例如,在教学李白的《蜀道难》时,教师可以事先利用多媒体展现李白的生平事迹和该诗的写作背景,并让学生了解蜀道的真实景象。这就为随后的课堂讲解奠定了基础,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主旨。尤其是针对重点诗句,如“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学生可以充分结合之前的背景介绍,更为精准地体会李白当时的情感。这样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魅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课堂趣味,做到既有趣又有益。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逐渐与教学相结合并被运用到了日常教学之中。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在于,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借助活动提效
在教学中举办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开展。教师应适当举办国学经典阅读和分享活动,并给予表现突出的学生必要的物质奖励,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举办这样的活动,首先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其次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链接经典拓展
为了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教师很有必要给学生补充更多的国学经典知识,并与课本中的知识相衔接。例如,《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中的经典篇章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拓展《孟子》中的其他经典篇章,并在讲解中丰富学生对孟子其人其事的认识,从而带动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三、借鉴国学经典,提升习作水平
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也是当前许多高中生比较惧怕的语文学习内容之一。大多数学生的写作都流于形式,题材陈旧,语言单调,情感空泛,难以表达出内心所想,更有甚者,自己写出的作文自己都不愿意读。在这一问题上,阅读国学经典作品是一个破解之道。国学经典文化底蕴深厚,其谋篇布局和思想精髓可为学生当下的写作提供模板。高中生在国学经典作品的阅读中,认真记忆名段名句,运用到日常的作文写作中,必能使文章整体出彩,尤其是国学经典中蕴含的精神,更能升华学生作文的深度。笔者认为,即便是阅读国学经典的白话版读物,对学生的写作也会有所帮助。国学经典作品中,尤其是唐宋时期的一些散文中,其整体的谋篇布局及写作技法都值得学生借鉴和模仿,也能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方面的心理障碍。
(一)通过经典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目的是理解经典,而对国学经典的深度理解又可促进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消化与吸收。当学生真正从国学经典中汲取了营养,他们就有可能将国学经典中有用的素材内化成自己的作文素材储备,这样就便于在写作时自由使用。但必须注意的是,通过阅读积累国学经典素材,必须以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为前提。如果只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则有可能得不偿失。以李清照的词为例,学生在阅读和积累的时候必须正确区分作者南渡前后两个时期词作情感色彩的变化,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在运用时符合语境。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对诵读的经典诗句科学分类,如田园类、边塞类、离别类、怀古类等,学生要根据不同的类别反复记忆,深刻理解,这样才能在运用的时候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高中语文重点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效率;施教
中国分类号:G633.3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语言学科,说它“基础性”,不仅是指它是我们学习、传播母语的媒介,是一个人立身、为人之根本,更是指学习语文、掌握语文的长期性和语文知识的包容性,这些都强调了语文对“基础”这个词语的依赖。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
要给学生渗透、传达“认识语文、学习语文”的全新观念。高中阶段是距离高考最近的阶段,入学之初就要在学生心中确立语文在整个高中阶段的稳固地位,告诉学生高考对语文的硬性要求,无论文科理科,语文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语文往往成了高考中决定学生命运的“命脉”。也应让学生意识到学好语文对以后自身发展的关键作用。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流利的语言,优美的文字,广博的知识,雄辩的口才,甚至健全的人格都需要依靠语文来获得,只有学好语文才能“走遍天下”,这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必须条件。当然,枯燥的说教会使学生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我们不妨借助古今文人佳话,中外名家故事等正面的故事来引导学生,激励学生,也可以用生活中经典的错字笑话,用词不当的启示等反面的例子来鞭策学生,更要借助于语言本身的魅力,引起学生对语文的重视和喜爱,因为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教学民主,课题模式中最常见的就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我们现在倡导的新理念语文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器,而是自主学习的探索者。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又能使高中生的本性、尊严和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促进高中学生的和谐而全面的发展[1]。
(1)注重情感沟通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充分理解学生主体的不同需要,了解和承认学生主体的差异,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客体的价值,给予不同学生以不同的学习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重视意志的培养
意志是指人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毅力,是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过程。意志与行动紧密联系。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特殊环境,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课堂这一教学前沿阵地对学生进行主体意识培养,能够让他们开始主动了解世界、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
(3)认清学生需要
需要是人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动力源。人的活动的目的和归宿最终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当人的需要有了可以达到满足的条件时,就产生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愿望和动机,进而产生为实现这种愿望而进行的行动。学生的需要和动机是通过他们的行为表露出来的,行为是满足需要的活动和途径。通过准确把握学生的需要和动机,以相应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良好、健康的兴趣。培养和激发学生良好的兴趣,是陶冶高尚情操、调动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学生分层施教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对有差异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实行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法、不同的训练、不同的评价等方式,使每个学生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1)分解教学目标,分层实施分类落实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存在着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具体适当的教学目标,采取教学目标分层递进的方法,能够激发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能够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究”,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技能层次、创造层次。基础差的学生完成基础层次目标,即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中等成绩的学生需完成技能层次目标,即文本关键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的分析、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等。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创造层次目标,即对文章的鉴赏创造这些目标层次递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基础选择目标,这样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
(2)构建教学内容,突出学生主体意识
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面向学生主体。它是一种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不论哪个层面的学生,其获得信息的主渠道都是课堂。如何加大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是语文教学重点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取得关键在于教学容量适宜、难易适度。总体说,就是合乎学生实际,符合认知规律,让学生对教学产生认同感,节节有所得,课课有提高。
(3)变化教学形式,进行多取向式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起主导地位的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以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以展示,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掘。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力求做到既达成目标,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4)遵循教学规律,逐层深入地推进教学
学生的能力形成是有个过程的。认知能力、理解感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综合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不同层面。学生包括学习困难学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充分发展潜能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因此,要建立一种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机制,这也就是我们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教学的机制。教学中我就是遵循这一规律,有梯度地开展教学的,同时兼顾各层次学生的状况。
四、结语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瞬息万变、信息急剧膨胀的时代,学会学习与学习知识同等重要。语文教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改革开放形势下高中学生的实际,施以适当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让学生真正的从语文课上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
高中语文重点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古典诗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44
对高中生古典诗歌的教学,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高中生在经过了多年的基础诗歌的背诵和学习,对诗歌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思维和学习习惯,因此,为了深入拓展高中语文的古典诗歌教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加大对古典诗歌学习的重视。除了要求学生们完成必要的诗歌背诵和默写之外,重点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尤其是引导他们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了解整首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文人心态,实现对诗歌的全面了解,将对诗歌学习的技术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继而拓展学生们古典诗歌的艺术视野,丰富语文基础知识储备。笔者认为,对高中生古典诗歌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一、古典诗歌的字词教学
高中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首先是要弄清古典诗歌中相关字词的意义和语法用法,继而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诗歌句子意义的理解。一般情况下,高中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和掌握到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这对他们今后独立完成古典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针对学生们的字词教学,可以从字词的类别来进行。高中生所学习的古典诗歌主要分律诗和歌行体,对诗歌中各句的结构划分应该有一定的语言辨别能力,继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对个别字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白居易的《琵琶行》时,要引导学生们对诗歌中的七言歌行进行语法和语义的划分,这种划分基本上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语义的基础上实现对部分实词虚词的理解,继而为接下来的翻译和鉴赏诗歌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从字词的对仗技巧的角度教授学生们学习古典诗歌字词理解的互文。中国古典诗歌往往会追求对偶的特点,因此,在分析和解读古典诗歌时,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们掌握基本的字词分析方法,还可以利用诗歌中的前后文实现对相关字词的巧妙解读。这种教学方法既是字词解析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古典诗歌的学习过程中,在提高古典诗歌教学效果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强大魅力和技巧性。
二、古典诗歌的翻译教学
高中语文教师在完成了基础的古典诗歌字词教学之后,还需要引导学生们完成对古典诗歌的翻译。一般情况下,古典诗歌的整篇意义是可以为读者读懂的,但是一旦涉及到将古典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白话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翻译技巧,力争做到信达雅的翻译效果。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们针对所翻译的诗歌中的句子,进行重点标记,遇到模棱两可的句子翻译时,应该回归到全文或段落中进行反复对比和思考,继而得出最合适的翻译效果,这就是古典诗歌翻译中的精准,也就是信的体现。这是诗歌翻译的基础,也是诗歌翻译的重中之重。学生们只有做到了正确的诗歌翻译,才能在接下来的诗歌翻译中保证信达雅的艺术层面的标准。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合理编织现代白话语言完成古典诗歌和诗文的翻译,在保证语言通顺的同时,尽量体现语言组织的逻辑和优美。优秀的诗歌翻译,往往能够进一步升华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同时也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古文和现代文之间的相通性。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时,不仅仅要求学生明确诗歌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的准确翻译,同时还需要深入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态,以第一人称的翻译视角感受作者的语言写作的张力,继而在现代文的翻译中加以体现。学生们在这种翻译教学中既可以巩固所学的字词类知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诗歌写作翻译的技巧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语文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教学
相较于初中阶段古典诗歌基础知识和技巧的教学,高中阶段的古典诗歌教学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教师锻炼学生对诗歌艺术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这是对传统诗歌教学内容的升华,也是现代教育模式下诗歌教学手段更新的体现。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训练中,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古典诗歌的深入认知,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诗歌欣赏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对诗歌中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征的分析,学习和了解古代诗人诗歌创作的基本要素,感受中国古典诗歌严谨性的同时,体会他们语言的表现力。尤其是针对部分诗歌中作者的炼字和炼句的艺术技巧,思考作者选取该类字词的原因和意义,继而从语义和语法的层面探究和鉴赏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例如,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进行诗歌艺术鉴赏时,可以鼓励学生们从诗歌的体裁、语言表达、形式技巧等层面进行分析,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鉴赏和思考的能力。
高中语文重点范文5
一、创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高中语文教学应当具有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同时还需要教师去不断地摸索一些具有个性的教学方式,并建立起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关系。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大多数都是教师在讲台上不断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直接传授知识,但存在明显的弊端。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的主人真正交还给学生,创造出一种探究、合作以及自主的学习环境。教师在课堂中只是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以及学习的体验,教师还应当在课堂中重点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由的发言,也可以进行激烈的辩论。当然教师需要作为调节者进行课堂氛围的控制,这样较为开放以及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升语文综合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高考语文成绩。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教师自身水平
教学本质就是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育的高度统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这样的基础之下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够产生共鸣、产生情感以及思想的碰撞,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和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以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抛弃过去教师地位比学生地位高的思想,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进行教学,有针对性的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同时,语文教师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做到语言表达流利畅通,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以身作则。更为重要的就是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将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将高中语文的授课内容结合当下的实际,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最终引导学生也能积极地更新学习模式,提高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高考成绩。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得到发展,需要高中教师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水平,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三、倡导学生个性化思维,让语文课堂成为智慧和思想的天堂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往往只是关注语文的思想性以及工具性,大多数都是让学生进行课文的中心思想的归纳与分析,学生没有太多的自由时间去读书,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往往也是不够的,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语文应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积累丰厚的语文知识,具备较高的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并形成较强的语感。新的课改提倡高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课文文本的个性化学习阅读,并且让学生能够深刻的感知文本,倡导学生个性化思维,指导学生学会和主人公、作者以及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以及含义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另外,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具有教育意义以及美文欣赏功能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欣赏并学习,发现这些文章中的一些深层次的意义,让高中语文课堂成为智慧和思想的天堂。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重点范文6
一、高中语文的教材特点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的著名作家、政治家和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上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了教材中。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二、高中语文的课时安排
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比初中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中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三、高中生的学习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他的自主能力和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面对新的学习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上应有哪些相应的准备呢?
首先,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教材本省知识体系的脱节问题。严格按照初高中《课程标准》对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初中阶段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更加入了对初高中教材脱节知识点的讲解、初高中对接知识点的点拨,让同学们进入高一学习之前,在知识结构上得到无缝链接。
其次,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学习方法、学习模式的衔接问题。初中是以获得知识为主,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高中则以探究性获取为主,是一种主动式的学习。两者差别很大,很多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两种学习方式的差别,导致刚进高一不久就迅速“掉队”。所以我们的课程不仅设有专讲对高中学习方法、高中课程设置进行介绍,更在具体知识点、具体例题讲解中融入了学习方法地渗透,帮助同学迅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针对的是语文学习包罗万象、无所不及的特点,大家对资料要注意归纳,分门别类。除了学校和老师要求的语文笔记外,我们建议同学们准备三个本:知识本、杂记本和随笔本。
1.知识本
知识本是用来记录语言和文学方面基本知识的,可用于随堂笔记和个人整理。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从字形、词语、标点到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方面注意搜集,可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知识本。
2.杂记本
杂记本主要用来摘录课文中的妙词佳句、精彩段落。杂记本要经常携带,努力坚持、成为语文资料的重要积累。此外,杂记本也用于课外的一些摘录。学好语文要有一个深厚的积累。我们平时要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和作文水平,使自己在阅读和写作上能得心应手。阅读中可广泛摘抄词语、警句、俗语、名人名言、精彩语段,还可提炼情节梗概,做作品评析、鉴赏、读后感等。
3.随笔本
真正的写作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主动地创作。贵在多练笔,常坚持,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怀。我们要准备一本专门用于练习写作的随笔本,通过平时多积累、多感触、多思索、勤于动笔,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
朗读背诵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这里,我们来看看“背”书和“说”书的具体方法。
教科书上都是精选的经典名文,其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原汁原味的背,不能多一字,不能少一字,更不能走了样。
1.“三抓”背诵法。三抓”就是抓领头字,领头句,过渡句。抓住这些字和句,就像抓住一串珍珠的丝线,能引出一串句子,能使人在背诵时把语句迅速连贯起来;抓牢过渡句,能使人迅速地由上段接背下段。
2.分层理解背诵法。分层理解背诵法是掌握诗文脉络、层次、轮廓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的一种方法。背诵时先按自然段,每一自然段分出几个层次,先分析每一层次的意思,然后围绕每一层的主要内容进行记忆,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背记。
3.抄读法。边抄写边读,直至将课文背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