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动态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学动态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学动态分析

经济学动态分析范文1

【关键词】竞技太极拳难度动作;提膝独立;落地稳定性

A Sports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Jump-type Difficulty

Movement in Athletic Taiji

QIAO Biao, ZHANG Zhe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Nowadays the completion of the C difficulty movement is the decisive factors in the competition of athletic Wushu set pattern.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mpletion of two difficulty movements of 323B+3/324B+3 by several excellent Taiji competitors of Henan Team, we try to understand the sports biomechanical reason for the high success rate of them, then offer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ractice of the movement of Knee-lifting Balance Standing on One Foot.

【Keywords】 difficulty movements of competitive Taiji Quan,Tixi banlance,landing stability

1前言

我国竞技武术的规则自1996年实行“切块”评分法以来,经历了三次变化〔1〕,从2003年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评分规则,也被称作“新规则”。“新规则”制定实施以来,太极拳类项目的难度成功率呈逐年上升的状态,但总体成功率还是相对处于较低的水平上。之所以选取旋风脚接提膝独立(323B+3)和腾空摆莲脚接提膝独立(324B+3)动作重点分析,是因为这两个跳跃类难度动作的失误率最高,笔者对2006-2010年全国武术冠军赛太极拳项目前八名男子运动员的所有难度动作失误率进行了统计,其中322B+3失误率为5%,312B+3失误率为2.5%,312A+324C失误率为2.5%,而323B+3的失误率达到10%,324B+3的失误率高达12.5%。因此选择这两组动作进行细致研究。近年来,河南省太极拳队在锦标赛和冠军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难度成功率很高,因此本研究选取了河南省队太极拳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河南省太极拳队一线竞技太极拳运动员,马建超、张振兴、甘泉等。

2.2研究方法

2.2.1影像分析法:在训练场地定点拍摄运动员的难度动作。

2.2.2访谈法:对河南省队教练和运动员进行深度访谈,了解运动员难度动作的训练方法。

2.2.3数理统计法:对获取的有效数据通过统计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

3河南省队队员323B+3/324B+3难度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3.1河南省队太极拳运动员完成323B+3/324B+3难度动作的特点

竞技太极拳的跳跃类难度――腾空摆莲脚接提膝独立和旋风脚接提膝独立与长拳类的腾空摆莲脚和旋风脚不同,长拳类武术竞技比赛中的旋转动作是人体整体的抛物线运动和自身旋转运动的复合运动形式,而且这两种形式在运动中又互不影响,而竞技太极拳的腾空旋转类动作是不加助跑的;因此,竞技太极拳中的腾空旋转动作都是纯粹的轴运动,没有抛物线运动。长拳的旋风脚转体在蹬地后,迅速拧腰、转髋、伸踝、伸膝、伸髋关节和提气、拧头、摆臂、摆腿、转体,使身体随着蹬地腾空向上时,将已储备的角动量传到全身完成空中旋转中〔2〕,但是竞技太极拳在做该动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在下落时独立的稳定性,因此在转体过程中不可能像长拳运动员那样把储备的角动量全部用于旋转,那样极容易造成身体旋转过度,在下肢着地静止后躯干继续旋转,从而造成失误,因此竞技太极拳的原地腾空旋转动作接提膝独立是有其独特性的。下图分别为河南省队队员马建超和张振兴在训练中做324B+3和323B+3的动作示意图。

3.2河南省队太极拳运动员323B+3/324B+3难度动作腾空和空中旋转因素的分析

腾空阶段是指蹬离地面瞬间离地到完成转体到落地前的全过程,从蹬离地面的瞬间,人体只受到重力作用,不再受外力的影响,所以在腾空的绕轴运动中,运动员的身体进入腾空状态后身体任何部位的改变或者移动都能对角速度的大小产生影响。轴运动是一个可以调节的变量,要想平稳地落地而不出现失误(晃动、捻动或跳动),即由动态瞬间达到静态平衡,就必须合理控制身体在旋转过程中的每一个过程。研究人体旋转问题时,转动惯量I是一个基本参数。由于人体并非规则的几何体,很难列出相对于某个转动轴的数学表达公式。此外,人体虽是连续分布的介质,但质量分布不均匀,所以在研究中撇开一些影响不大的次要因素〔3〕P123,采用了人体力学模型的方法(汉纳范Hanavan)建立模型。

腾空旋转的大部分角度是在人体的上升阶段完成的。运动员从蹬离地面到腾空的瞬间,就已经开始转体,在转体时通常是头部先于身体开始转动,因为头先转体产生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刺激前进分析器,才能更有利于形成方向感觉,以便调节全身运动器官完成转体〔4〕。根据惯量定理:I=Mt/ω可推导出ω=Mt/I,从公式可知,绕身体纵轴Z的转动惯量越小,旋转的角速度就越大,而惯量I=mr2,质量m是固定值,因此为了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转体动作,可以减少绕轴转动的半径r,从动作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两名运动员在旋转时身体是几乎垂直于地面的,在完成起击脚后,肩关节里合,击响腿迅速回收,两臂尽量展开,这与长拳类和南拳类的腾空旋转动作完全不同,这样做的目的是快速降低角动量,使运动员的身体能够尽快进入静止状态,便于稳定地独立落地。另外人体的脏腑和组织内的体液都能产生惯性作用,对转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转体时屏住气息,增加隔膜内压,减少组织内体液的流动性,会降低对旋转动作的影响。

影响空中旋转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击响脚时惯量I的变化。根据河南省队优秀运动员马建超采集的录像作图(图3324B+3腾空摆莲脚转体过程)可以看出运动员在击响脚后在空中的重心高度反而增加了,这与运动员的击响时机非常有关。在完成向上的加速前,重心达到最高点前击响脚,摆动腿的上摆运动增加了一个新的向上惯量。根据惯量I=I1+I2+…In〔5〕P124(汉范模型中惯量I是各个轴的惯量之和),因此向上摆腿和摆臂起到了相同的效果。所以,在躯体到达最高点之前击响有助于实现“二次腾空”。这个时机非常重要,如果击响过早会增加r的值,影响角速度,如果击响太晚则会在动作未完成时加速下落,造成失误。

图3 324B+3腾空摆莲脚转体过程

3.3河南省队太极拳运动员323B+3/324B+3难度动作落地平稳性的分析

提膝独立难度的关键动作是落地动作的稳定性,它直接影响运动员难度分值的确认和连接难度分的获得。在运动员落地时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与提膝独立动作相关的肌肉主要包括背肌、臀大肌、大腿前部的股四头肌、缝匠肌等和大腿后群的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腱肌,以及群的股薄肌,小腿后群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等。我们可以从生理解剖的结构看出,膝关节是一个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关节,承担起身体落地后自身的重力负荷,从而保证提膝独立腿的支撑和力的有效传递和缓冲。从弹动技术上分析,当脚着地时随着人体重心的持续下降,支撑腿膝、踝关节的肌肉进行退让收缩,使膝、踝关节的角度快速缩小,角速度也随之增大,并且方向向下。当踝关节角度缩小到一定的程度时,跟腱的形变刚度大小以及踝关节肌肉强力收缩产生的肌力矩克服阻力力矩的作用,使踝关节的角度不能持续缩小,此时角速度快速减小,一直到缓冲完成。

根据录像分析,河南省太极拳队运动员马建超、张振兴和女运动员甘泉在完成缓冲后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夹角都小于90°且重心位置很低(见表1)。重心降低的过程是完成缓冲的过程,重心下降得越低意味着缓冲时间越多,运动员调整身体稳定性的时间也就越充分,但是重心越低踝关节肌肉收缩产生的肌力矩克服的阻力力矩越大,承担的负荷越大。要达成重心的快速降低,运动员多采取借助上躯干前倾产生的重力作用完成。上躯干前倾落地的意义主要有:一、对落地缓冲产生积极作用,由于髋关节肌肉的特定生理现象,上体前倾可分解和延缓冲力对身体组织造成的额影响;二、因为上体的适度前倾,使得重心快速降低,提高了运动员落地稳定性;三、落地时上体保持适度的前倾在很大程度上利于右大腿前肌群在收缩时更加有力,不仅易于控制平衡而且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动作,符合太极拳运动对完成动作的“轻灵沉稳”的要求。

图4

运动员在完成提膝独立动作时,上躯干部的前倾主要依靠背肌和腹外斜肌的收缩来实现。所以前倾角度过小或者过大就会造成背部肌肉和腹外斜肌用力太小或者过度,直接影响独立腿的控制稳定性。要保持上躯干和独立腿的平衡,背部肌群的力矩应该等于头部的重力力矩和躯干部重力力矩的和。(图4)当人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矩的作用时,往往需要多个力矩合成一个力矩,这个力矩就叫做合力矩,用ΣM来表示。ΣM是各个力矩的代数和,公式为ΣM=M1+M2+……Mn

在这里笔者把提膝独立的落地动作简化为三个力矩的合力矩ΣM=M1+M2+M3〔6〕P125

即:F•cosβ•sinα•2/3L=G1•cosα•1/2L+F•sinβ•cosα•2/3L+G2•cosα•L

(F为背肌群的作用力,G1表示躯干受的重力,G2表示头部受的重力,L为上躯干长度)

因为运动员的躯干、头部重量、上躯干长度是一定的,背部肌群的拉力大小随着前倾度数的增加而减小,当身体接近垂直于地面时,背肌群受到的拉力最小。当一个体重为65kg的运动员躯干前倾角度超过30°时,背肌群承受的拉力将会超过180kg;而前倾角度小于80°时,背肌群受到的作用力将不足60kg,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背肌群的作用,重心降低的速度也会大大减小,运动员落地时身体受到的冲力不容易被缓冲,膝盖承受的冲力会过大,而过大的冲力会造成运动员在单腿支撑时产生跳动、捻动和左右晃动的失误动作,增加失误率;而前倾角度过大,背肌受到的作用力也会过大,当前倾角超过30°时,背肌群拉力就会超过180kg,意味着运动员的背肌控制不了向前的重力作用,产生前倒,甚至附加支撑。由此可见,前躯干前倾度数过大或者过小都会造成失误率的增加。

4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河南省队优秀太极拳运动员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笔者认为在竞技武术越来越白热化的当代,要想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就必须在训练中采取更加科学化和严谨化的训练方法,河南省太极拳队在训练过程中综合了各个方面的因素,从肌肉力量、爆发力、耐力和柔韧训练方面不断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探索,除此之外还对每一个难度动作进行了分解和量化。

(1)在完成腾空难度动作起跳时要充分下蹲,拉伸腿部肌肉将有助于提高腾空高度,其次,预蹲时双脚应张开齐肩宽直立,踵、膝、髋关节依次迅速弯曲,重心下降,双臂快速有力地辅助上摆,可以增加身体的失重程度,还有蹬离地面时速度要快,以减少用力时间增加爆发力。在起跳离地瞬间,起跳腿的髋、膝、踝三关节应充分蹬直,最大极限地向上腾起。

(2)在腾空旋转时身体应尽量保持伸直,两臂在完成起击脚后,肩关节里合,击响腿迅速回收,两臂在落地前要打开。另外人体的脏腑和组织内的体液都能产生惯性作用,对转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转体时应屏住气息,增加隔膜内压,减少组织内体液的流动性,以降低对旋转动作的影响。击响脚的位置也非常重要,由于向上摆腿和摆臂起到了相同的效果,所以在躯体到达最高点之前击响有助于实现“二次腾空”。如果击响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角速度,对转体产生负面影响。

(3)在着地时重心应快速降低,躯干前倾,前倾角尽量保持在30°到80°之间,悬垂的髋关节和悬垂腿应收紧,脚尖绷直。因此除了通过分解训练法进行独立动作下蹲训练以外,对运动员在着地时身体的前倾角度、重心的位置以及悬空腿的胯关节控制力都是着重训练的重点。

(4)最后,注重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训练以外,针对难度动作的心理训练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逢大赛前,在运动员出现应激水平过高或者涣散时教练员都会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和认知干预,保证运动员在场上的稳定发挥,因此,武术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应贯穿于训练和比赛的全过程,应制定长期的、系统的心理训练计划,同时结合赛前的心理训练,使运动员能达到心理、技术能力比较完美的结合,出色地表现行动统一的技术效果〔7〕。

参考文献

〔1〕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第一到八版.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2〕邱建华,陈军.旋风脚转体540°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与解剖学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16(1):62-63.

〔3〕〔5〕〔6〕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经济学动态分析范文2

    早在公元前七世纪时,中国记载管仲经济思想的《管子》一书中,已有关于市场价格变动的论述:“物藏则重,发则轻”,“民有余则轻之,民不足则重之”;也有关于谷米、货币和万物三者间价格相互关系的论述:“粟重黄金轻,黄金重而粟轻”,“谷重而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

    公元前六世纪时,范蠡提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主张在不急需某种商品时预为收储,等待时机高价出售 。这说明范蠡已懂得供求和价格的关系,利用价格变动谋取利益。公元前五世纪时,李悝提出平粜说,主张政府在粮价低时收购、粮价高时抛售,吞吐粮食以稳定粮价和调剂供求。

    虽然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价格理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由于中国长期停滞在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价格理论一直局限于政府如何稳定物价的平粜、平准理论的探讨。

    西方封建社会时期,价格理论也并不发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商品关系渗入到社会经济生恬的每一角落,探求价格形成基础的价值论成了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中的不同流派通常是以对价值的不同认识来区分的。

    古典经济学家配第、斯密、李嘉图等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区分开来,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而形形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则以生产费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等来反对劳动价值学说。

    同时,对于价格运动的规律性,对于商品供求和商品价格关系,对于完全竞争条件下以及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供求对价格的不同影响,也基于不同的价值理论而有着不同的价格理论。近代西方的价格理论已逐步向计量化发展。

    现代的价格经济学是一门年轻的 、正在发展和完善的学科。价格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价格形成规律、价格变化规律、比价和差价以及怎样运用价格杠杆为生产经营服务等。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经济学要从理论上阐明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及其历史演变。商品价值虽然创造于生产过程,却要通过交换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它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市场供求各项因素的制约,因而商品价格很难同价值完全绝对一致,总会有不同程度的偏离。因此需要认识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阐明在交换中价格与价值相一致与相偏离的运动的规律性。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商品价格相互之间具有系列衔接关系,既有纵向联系的差价关系,又有横向联系的比价关系。价格运动不仅会发生水平的变化,还将引起种种连锁反应。要认识这种关系,须研究适合于计划商品经济的合理的价格体系。探索价格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把握价格运动的规律性,以便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为生产经营服务,从而使价格经济学研究对象同研究目的统一起来。

经济学动态分析范文3

>> 基于ELES模型的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需求实证分析 基于ELES模型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ELES模型下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影响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多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基于ELES的湖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函数实证分析 子女性别\数量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甘肃省农村居民信息消费ELES分析 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实证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分析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影响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 基于ELES模型的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需求动态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实证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函数模型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低碳消费研究 基于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基于PanelData模型的福建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07-12.

[2] 张润清,崔和瑞.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段小红.基于ELES模型的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J].兰州学刊,2010,197(2):215-217.

[4] 杨 婧,周发明.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基于ELES模型[J].技术经济,2010,29(10):74-79.

[5] 孙贵珍,王栓军,李亚青.基于农村信息贫困的农民信息购买力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6):364-366.

经济学动态分析范文4

从现实状况看,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稳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以及农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变化,各级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因素阻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这些新因素的出现影响了农业生产,减少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风险。比如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农业市场信息滞后等问题。首先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从事农业活动的劳动力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明显的下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直接影响便是生产能力的下降,长久以往,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所以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其次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物价持续走高,农业生产的成本也在大幅的上涨。农业生产成本的上涨直接导致了农民收益的下降,这将进一步加重之前提到的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是极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最后是农业市场信息滞后,就是农业市场的发展不健全,信息传递滞后。如果农民能提前知道当年的市场情况,那么他们可以有效规避风险,防止损失的发生。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并不到位,这便导致了一些农民跟风种植,最终对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二、农业经济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并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运用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实际调查并取得大量客观事实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一种方法,通常被用于相互作用事物的研究中,主要是分析、解决研究对象中有没有或者是不是的问题。在研究农业经济问题方面,首先是在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基础上,取得最新资料,运用抽象思维法对取得材料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抓住主要矛盾,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和方法,或者从中找出新的规律并形成新的理论,并用于指导新的实践。定量分析是说明事物是如何变化的以及现象变化的过程与形成的结果是怎么的一种关系方法,是利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将经济现象的有关数据和其变化程度实行量化,其特征都表现为一定的量的存在或以不同的量的变化引起变化的过程,。

(二)综合系统分析

综合系统分析方法是运用系统论和系统工程科学知识为基础,立足于整体、着眼于综合,主要从各部分结构如何经过相互组合的方式形成整体和具体演变过程,综合考察分析其内部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整个系统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其特点一是根据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原理,把整体作为目标,着眼于整体和全局,实现整体到局部的分析方法。二是以系统的观点,根据多层次及其相互联系的系统结构,利用综合方法,理解分析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证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三)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

宏观分析是指大的方面或总体方面的分析,其研究的出发点和领域是针对宏观整体性而言的,可以理解为从整个国民经济总体的基础上,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的过程。微观分析,是指小的方面或局部方面的分析,其研究的出发点和领域是在国民经济中局部小范围或个别农户为对象的基础上,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对一种事物横断面的一种状态分析,其特点是不考虑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不考虑均衡变动过程,只考虑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动态分析是一种时间序列分析,是过程分析,与静态分析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引入时间因素,同时涉及因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考察在不同时期中各种变量变动情况。动态分析研究的是过程分析研究,主要体现在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而静态分析研究的状态是经济现象相对静止的。

三、以上分析方法在实际经济问题中运用的探讨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的运用

在实际经济问题分析过程中,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提供基础,定量分析的结果要通过定性分析来解释和理解,例如在《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分析一文》中回顾目前最前沿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推广增长模型,将气候变量纳入增长模型;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运用ArcGIS的测算地理影响因素;运用OLS、Spatial Lag、Spatial Error、Spatial Durbin Model等实证分析农业经济增长中的空间效应分析,着重分析空间溢出性和收敛性等方面,研究空间效应是加强还是减弱。就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结合,以定量和实证分析为主,其中在实证中运用ArcGIS插值方法获取气温和降雨量的数值,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及空间稳定性的邹氏检验,残差值得Moran’s I检验,估计空间面板数据中的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 Lag Model)、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和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 Model),具体估计方法涉及固定效应(Fixed Effects)和随机效应(Random Effects),模型选择的检验方法主要有Wald检验和LR检验,空间Hausman检验等。在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法分析问题时,通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大量复杂的运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大规模计算成为可能,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法在分析农业经济问题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综合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系统分析方法是发现和解决农业经济问题的重要方法,例如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历程研究》一文中是大量运用了综合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是本论文一个最显著的研究方法。首先是从局部微观上分析,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发展的过程细分为五个阶段,同时又每个不同的阶段进行分步式的研究,这是系统分析研究方法的体现。文章中的第二章和第八章则是运用了综合分析研究方法,主要是以概论和述评的形式来分析,同时紧密结合系统分步研究的内容,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国家政策走向形成整体性的认知。文章全文利用了综合系统分析研究方法,并在全文交替运用,章节内部各段落之间,独立的章节之间,均有涉及了分析和综合方法的运用。

(三)宏观与微观分析的运用

在农业经济学中,整体上来分析农业经济这个大系统,就属于宏观分析,宏观就是大和整体的意思;对农业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就属于微观分析,微观就是小和部分的意思。全国或某一地区的农业经济问题是大和整体范畴属于宏观方面的问题,农户或企业的农业经济问题是小和部分范畴属于微观方面。因为宏观要以微观为基础,微观要受宏观的约束,两者是相辅相承、互相约束,所以既要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又要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农业经济问题,要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既需要从整体上来把握,又需要从局部来分析。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运用

影响均衡的因素有很多,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化会打破原来的均衡状态,实现新的均衡,引起均衡点的移动 这就需要利用比较静态均衡分析法来进行分析,例如在《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分析》文章从结构建模静态分析与时间序列动态分析相结合,试图从一个综合的视角来考察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通过结构建模和时间序列的计量分析,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考察,长期动态分析发现,农村金融发展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且乡镇企业贷款有助于农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表明在发挥农村金融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农村非农行业的金融服务。

经济学动态分析范文5

巴廷金(D·Patinkin 1922—)是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早年曾作为美籍犹太人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任教。以后,返回以色列,现为希伯莱大学埃利泽·卡普兰经济和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并担任以色列摩里斯·福克经济研究所所长。1956年发表了其著名的代表作《货币、利息与价格》(Money,Interest and Prices)。他根据凯恩斯的收入支出理论,采用宏观分析的方法,以表示财富存量对消费支出影响的实际余额效应(Real Balance Effect)为核心,对货币在所谓静态与动态一般均衡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融合传统的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凯恩斯效应和皮古效应,建立了一个所谓反映“货币经济”的宏观动态一般均衡学说。巴廷金的这一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具有重要的影响,被认为是一般均衡理论在这一发展方向的一个顶点。②本文将着重对巴廷金的宏观动态一般均衡学说及其主要特点进行概要的述评。

一、静态一般均衡分析

巴廷金的静态一般均衡分析是其动态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他的一般均衡模型具有若干基本假定:1.工资和价格的变动具有充分的灵活性;2.经济行为的主体不具有“货币幻觉”;3.不存在“分配效应”;4.政府不发行付息债券和不进行公开市场的活动;5.不存在银行系统和非银行系统的金融中介;6.不考虑预期的影响;7.充分就业。在此基础上,巴廷金构造了一个由商品、货币、债券和劳动(力)四个市场组成的模型。其结构方程组为:

ko是固定资本设备数量,为一常数;r是利率;yo是实际国民总收入,等于实际国民总产量,为一常数;Mo是名义货币供给量,为一常数;

从模型设定的角度看,巴廷金的一般均衡体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把实际余额引入消费函数和其它市场的供求函数。巴廷金消费函数分析的基础是凯恩斯的收入支出分析。他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同样把消费者的支出水平视为其收入水平的函数,假定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但他同时认为,消费者的支出水平也决定于消费者的财富存量。在巴廷金看来,在不兑现纸币流通的所谓“货币经济”中,代表财富存量的实际货币余额是影响消费支出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一个消费者总是希望在他的现金余额与他的计划开支之间保持一种恰当的比例,这种比例的确定,“客观上决定于随机支付过程的特点或处罚成本(Penalty cost)①,主观上决定于消费者对不便利或现金短缺风险的评价。”②如果现金余额的存量超过了消费者认为是必要的水准,他就会增加消费支出;反之,将减少消费支出。而消费者借以判断其货币余额是否充分的标准,就是所谓实际货币余额。实际余额对消费需求的这种影响,被巴廷金称为“实际余额效应”。他认为,这是财富存量影响消费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在“通常的消费需求理论中”,却“被忽视了”(第18页)。这种实际余额效应是巴廷金一般均衡分析的主要作用机制。

2.否认货币需求对利率的下降具有无限弹性。巴廷金的货币需求分析是以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分析为基础的。他根据凯恩斯关于人们持有货币动机的假说,也把货币需求归结为所谓“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作用的结果,从而把货币需求视为国民收入、利率以及实际余额的函数。但是,他认为,货币需求曲线虽然对利率具有负斜率,但并不存在所谓“流动陷井”。其原因在于,利率的变动引起了经济体系中其它市场的变动。具体地说,利率的下降将引起:(1)居民对消费品计划总支出的增长;(2)企业对投资品计划总支出的增长;(3)居民对企业发行的债券持有量下降;(4)居民自己发行的债券总量增长;(5)企业发行的债券总量增长。而只要利率的下降所引起的货币流入量(第4、5)大于货币流出量(第1、2),则不论利率等于何值,货币需求量都是继续增加的;反之,都是减少的。从而就货币市场而言,不存在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无限弹性。

3.提出均衡利率的水平是以一般均衡的方式在所有的市场上同时被决定的。他认为,利率是影响企业的生产活动和居民选择财富保存形式的重要因素。由于利率水平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只有在所谓“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大于或等于利率时,企业才出售债券;而同时,利率又是反映消费者的所谓“时间偏好”和“测度保存一单位货币而不持有生息资产的机会成本”③的标准,从而利率也必然影响消费者在消费与储蓄、债券需求与货币需求之间的选择。因此,“当整个经济社会处于均衡时,利率必然同时等于流动(liquidity Service)、资本的生产力和时间偏好三重边际(threefold margin)”④。从而均衡利率必然是在所有的市场上同时被确定的。他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债券市场决定利率的可贷资金学说和凯恩斯关于货币市场决定利率的流动偏好学说,从瓦尔拉斯定律(Walras Law)的角度看,实际上是等价的;从而完整的利率决定分析不可避免地要以一般均衡的方式在所有的市场上同时进行。(第375—377页)此外,利息率的变动存在着一个下限,这是由于在低于一定的利率水平的情况下,人们宁愿保存“具有流动性”的货币和购买商品,而不愿持有“缺乏流动性的债券”(第69页)。因此,债券需求函数的特点决定了在债券市场上存在着一个虽非常数但总是存在的最低利率。

巴廷金静态一般均衡分析的核心,是通过把绝对价格水平引入商品需求方程,提出价格水平的变动会通过实际余额的变动影响商品需求,而把绝对价格水平的决定和商品的供求联系起来;从而试图论证,由于实际余额效应的作用,他所设定的经济模型存在着一般均衡的可能性,并且这种均衡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

巴廷金采用了计算方程数和未知数数目的“传统方法”①来论证其一般均衡体系具有唯一的均衡解。他推论,由

尔拉斯定律,结构方程组线性相关;所以,只有三个方程独立。因此,根据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别定理,推出方程组解存在且唯一。即p=po,

巴廷金进一步假定,劳动市场的货币工资率对超额的劳动供求存在着足够迅速的反应,其均衡值不受其它变数变动的影响。因此,均衡的稳定性可从两个市场(例如商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分析推出。他认为,当商品市场和债券市场同时处于非均衡状态时,如果价格小于均衡价格水平,利率大于均衡利率水平(反之类似)。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价格的下降将使消费者的实际余额增加,从而产生实际余额效应;提高商品需求曲线,产生使价格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利率的上涨,在减少债券供给的同时,引起了债券需求增加。其结果,导致利率开始下降。但是,利率的下降,由于提高了债券的价格,从而会使消费者的一部分购买力转向商品需求,和价格下降产生的实际余额效应一起影响商品市场,增加商品需求,推动物价上涨;而价格的上涨,由于刺激了投资品的需求,又会反过来影响债券市场,增加债券供给,减少债券需求。这样,经过反复的调整,依靠市场的相互作用,当所有消费者和企业的实际余额达到理想状态时,整个经济将重新实现一般均衡。

由此可见,巴廷金的静态一般均衡分析突出地强调了货币因素和实物因素的相互影响以及所有价格、供给和需求量的同时决定。他认为,上述一般均衡分析具体地再现了瓦尔拉斯的“尝试过程”(the process of

每种价格又都影响所有市场”(第376页)的“货币经济”中,绝对价格水平的决定不可能脱离各个市场的供求状况,而所有市场的供求函数也不可能不受到绝对价格水平的影响;从而“任何非均衡状态的存在,都会自动地引起校正力量(correct force)的作用,而最终消除这种状态。反之,一旦均衡实现,市场力量的作用,将使进一步的变动停止”(第234页)。因此,他认为,在货币因素和实物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他所设定的经济模型存在着所有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可能性,并且这种均衡具有所谓唯一性和稳定性。

二、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巴廷金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货币数量增长的动态效应。货币数量的增长对于均衡价格和均衡利率究竟具有何种影响,一直是新古典货币理论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重要分歧点。巴廷金关于货币数量增长的动态考察试图通过实际余额效应的分析,重新肯定货币数量说的传统结论。他假定,政府增发的新货币是一次性的,它通过两条途径进入经济体系:(1)政府直接把印发的新货币投放商品市场以增加政府的购买力;(2)通过银行系统把新货币注入经济体系。

巴廷金认为,当第一种情况出现时,在商品市场上将有两种力量对商品需求产生上涨的压力:第一,总需求中的政府需求将增长;第二,由于总实际余额的增长,在实际余额效应的作用下,投资和消费需求也将增长。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将使总需求曲线偏离原有的均衡位置,导致通货膨胀缺口的出现。但是他认为,商品市场通货膨胀缺口的存在将会引起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商品市场出现超额需求时,价格将开始上涨;从而在负的实际余额效应的作用下,减缓商品超额需求的压力。当价格的上涨比例小于货币数量增长的比例时,实际余额将继续大于货币量增长以前的水平,从而通货膨胀缺口继续存存;反之,将会导致衰退缺口。而只有在价格与货币作同比例上涨,即“经济中的实际财富恢复到原有的水平时”(第238页),商品市场才会处于一种均衡状态。

在巴廷金看来,新货币注入商品市场,也会引起债券市场的波动。由于实际余额的增长,债券的供求曲线都会向上偏移,从而使利率下降,并引起所有市场的进一步调整;刺激投资品的需求增长,加剧价格上涨,引起利率回升。“当价格的上涨完全吸收了增长的货币数量时”(第239页),利率重新回到原有的均衡水平。当新增的货币量通过第二条途径注入经济体系时,虽然银行本身不作为买者或卖者出现在商品市场上,但新货币的注入使银行存款增加,从而导致债券需求增长,利率下降。因此,会产生和第一种情况类似的动态调整过程。

巴廷金的结论是,不论在何种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长都将引起“均衡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上涨”,“但使均衡利率的水平保持不变。”(第238、241页)换言之,由于货币量的增长不影响经济体系的“实际状态”,货币数量增长的效应是“中性的”。但是,他强调,利率的不变性是作为动态过程的结果来看的。在动态调整的过程中,利率不仅是可变的,而且这种变动构成了动态调整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第239页)。因此,巴廷金关于货币数量增长效应的分析,可以看成是一种重新表述的“动态”货币数量说。从比较静态的角度看,它与新古典的货币数量论是一致的;但从动态过程的角度看,又同时吸收了凯恩斯的货币分析。而他整个货币数量增长动态分析的基础是实际余额效应。

2.“扩大的”流动偏好分析。巴廷金认为,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分析是一种狭义的分析。他把流动偏好变动的效应仅仅归结为影响人们对货币与债券所做的选择;实际上流动偏好的分析可以扩大到一种“更为一般的”(第244页)情况,即人们对货币、债券与商品三者进行选择。他假定,在动态分析中,流动偏好的变动效应“中性”,即它只影响以货币为一方,以债券和商品为另一方的财富持有形式的选择,而不影响人们在商品与债券之间的选择。

巴廷金认为,流动偏好的增长最初将产生两方面的效应:(1)商品需求曲线下降以及随之产生价格下降;(2)债券市场的需求曲线下降、供给曲线上升以及随之产生利率上涨。随着价格的下降,实际余额效应将会把商品需求拉上,并使债券供给下降、债券需求增长,从而使利率的上涨发生逆转。他认为,这种动态调整过程最终将终止于新的均衡重新实现。在新的均衡点,价格水平低于初始状态而均衡利率保持不变。在新的均衡价格水平上,累积的实际余额效应将足以弥合商品市场的衰退缺口,并使债券市场的利率回到初始状态。因此,流动偏好的变动不影响均衡利率的稳定性。从而他认为,“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关于流动偏好变动效应的不同观点,并不是来自他们分析中的差别,而是来自他们对这种变动的性质所暗含的假定的差别。”(第248页)因此,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是否能作为“对古典与新古典货币理论的根本性的挑战”(第374页),他认为是值得怀疑的。

3.模型设定条件改变的动态影响。巴廷金的一般均衡分析是建立在七项假定基础上的。只有这些假定条件发生了变动,均衡利率的动态稳定性才可能受到影响。

在工资和价格的变动具有刚性的情况下,由于排除了实际余额效应的作用,当经济处于“失衡”状态时,劳动市场无法达到充分就业,商品市场的需求无法充分回升。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长虽然对均衡的重新实现具有促进作用,但动态调整的过程将改变均衡利率的水平。如果在任何一个市场(例如在债券市场)存在着“货币幻觉”,由于债券需求只决定于名义货币持有量,不存在实际余额效应使货币量增长引起的利率下降过程发生逆转,从而利率将不受阻碍地持续下降,直到在某一个低于初始均衡利率的水平上才能重新实现均衡。在分配效应存在的情况下,货币数量增长所产生的价格上涨将引起实际收入的重新分配,如果“由于价格变动而使收入增加的人比收入减少的人具有更高的储蓄倾向和借贷倾向”(第285—286页),“强迫储蓄”的出现将会导致均衡利率水平的下降。如果考虑政府发行的付息债券,私人部分的净债券持有量将不再等于零。因此,在货币数量增长引起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政府债券的实际值将小于初始状态。在实际金融资产效应(Real-Financial-Asset-Effect)的作用下,商品市场必然出现衰退缺口,债券市场出现超额需求,从而为重新实现均衡,利率的均衡水平必然低于初始状态。

此外,巴廷金还分析了在考虑通货膨胀预期,引入私人银行系统和存在非自愿失业的情况下,经济模型的动态过程。他认为,由于上述因素的引入,改变了模型运行的基本条件;从而均衡利率的动态稳定性必然会受到影响。

因此,巴廷金动态一般均衡分析的结论是,由于实际余额效应的作用,只要若干假定条件得到满足,货币数量说的传统结论仍然是可以成立的。

三、模型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从巴廷金的静态与动态分析中可以看到,巴廷金的一般均衡理论具有一些独自的特点,它反映了当代西方一般均衡理论发展的一些重要特征:

1.融合传统的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在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中,货币因素与实物因素、绝对价格与商品市场的供求是完全无关的。按照资产阶级经济学划分经济理论的传统方法——两分法,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以商品需求函数表示的实物部分和以货币需求函数表示的货币部分。前者构成了价值理论的研究领域,后者构成了货币理论的研究领域,从而使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截然分开了。这种两分法的理论依据是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代表实物部分的商品需求函数对绝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不发生任何反应的假定;它被新古典经济学家称为商品需求函数不具有“货币幻觉”,或称之为所谓“齐次定理”(第174—175页)①。

巴廷金的一般均衡分析则试图完全否定齐次定理;通过把绝对价格水平引入商品需求函数,以及相应地把实际余额效应引入一般均衡分析,融合传统的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在绝对价格影响商品需求的情况下,所谓货币部分的货币量或价格水平的变动,会通过实际余额效应的作用,影响实物部分的商品需求;而商品市场的供求变动又会反过来对绝对价格产生上涨或下降的压力;从而通过实际余额的作用,来沟通经济中的货币部分与实物部分。通过货币因素和实物因素的相互影响,使绝对价格成为一个和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确定的量,从而对新古典经济学截然分开的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进行了融合。

2.财富存量的影响和实际余额效应分析。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论点:(1)消费函数仅决定于国民收入,即所谓关于消费函数的绝对收入假说;(2)货币数量的变动所引起的社会实际余额的变动,仅对债券市场的利率产生影响,即所谓“凯恩斯效应”的假定。但是,在巴廷金看来,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强调了收入流量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却忽视了财富存量,特别是流动资产的实际价值对消费支出的作用。与此相联系,他认为,凯恩斯对于货币作用机制的分析,只强调通过利率的变动对总需求的“间接影响”,而忽视了通过实际余额的变动对总需求的“直接影响”。

因此,为“弥补”凯恩斯消费函数的上述不足,巴廷金的一般均衡理论把表示财富存量的变数——实际余额引入消费函数。这样,既保留了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又补充了财富存量对消费函数的影响;相应地,既肯定了凯恩斯关于货币冲击债券市场的“凯思斯效应”,又补充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货币冲击商品市场的“皮古效应”;从而以一种更为一般的“实际余额效应”的方式表明,在凯恩斯收入支出理论和流动偏好分析的基础上,新古典货币数量说的传统结论仍然是能够成立的。

经济学动态分析范文6

关键词:内部控制;经济学思考

纵观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和国际的金融经济发展形势瞬息万变。内部控制及其理论正是在金融经济浪潮下,为了更好地进行资本管理而产生的科学思维和理论,对于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笔者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内部控制的思考。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是指具有经济能力和资本流通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组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互相制约的业务形式和资本管理理论和制度。内部控制的内容包罗万象,在经济学的基础上,内部控制是由于促进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科学理论和制度,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正常的经济运营管理、刺激经济活力、保持和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应用能够保护企事业单位和组织的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财务信息数据资料的安全储存、保证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的便捷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二、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完善内部控制理论能够保障企业单位其他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企业的内部控制涉及范围广泛,其包括资本预算、决算、收支管理、资金以及财产物资管理等多项内容,同时还涉及资本动态分析以及监督管理等。只有保证内部控制理论应用科学合理并且行之有效,才能带动行企业单位其他管理制度的正常实行,保障企业单位各部门的正常高效工作。

(二)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企事业单位收支以及资金和物资管理,能够大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不善,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会造成严重影响。企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上承担着重要的职能,落实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促进财产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诚信和高效,更大程度地保障国有资产的分配。

三、内部控制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密切联系

内部控制理论、制度的发展和应用归根结底是为了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长久稳定发展。因此,以经济学的发展视角来审视和分析内部控制的发展,内部控制与资本市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内部控制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反过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反哺内部控制,促进内部控制相关的理论、制度等内容的完善,使其向更加科学、系统、合理的方向发展。资本市场的经济环境及其动态变化直接影响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在经济利益上的趋向和控制中心的统筹管理和选择。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是由经济活动对象即国家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来共同促进完成的。因此,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内部控制会对资本市场具有反作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内部控制能够加强投资者的利益保护,资本市场就能够进行良性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增加,推动国家经济繁荣进步。反之,内部控制也有可能导致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