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题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题调研报告

专题调研报告范文1

一、基本情况

××县属亚热带,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发展种植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橡胶、粮食、甘蔗、茶叶是××县四大传统产业。但是,近年来,农村转变了经营土地方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种粮面积减少,出租、转让土地较为普遍,开发种植橡胶、香蕉等经济作物面积在扩大,粮食安全面临严俊临挑战。

20*年底,全县有10个乡镇、52个村委会、502个村民小组,共有户数62620户;年末常驻总人口25.94万人,户籍人口2172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2840人,农业人口144416人。20*年粮豆播种面积296914亩,其中:水稻112779亩,比上年实际减3067亩,旱稻17719亩,比上年实际减1161亩,玉米155765亩;黄豆8068亩;其它杂粮2583亩。20*年粮食产量78021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02吨。其中分品种:稻谷43161吨,同比减少2610吨,玉米33799吨,同比增加5268吨;大豆647吨,同比增加147吨;其它杂粮414吨,同比减少203吨。

二、粮食生产发生剧变,粮食安全面临挑战

(一)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全县粮食难以自求平衡

××县耕地面积40.3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3.36万亩,旱地面积27.03万亩;20*年全县粮豆播种面积29.69万亩,产量7802万公斤,水稻、旱稻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4228亩,产量减少261万公斤;目前全县香蕉种植面积已达5.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2.8%,占水田面积的38.9%;橡胶园面积达176.9万亩,茶园面积达11万亩。由于农民减少种粮或不愿意种粮,原因是出租土地收入远高于种粮收入,随着土地租金越炒越高,每亩租金由最初的400元上涨至2009年的1500元,农民出租粮田还在延续,越来越多的农民由粮食生产供应者转变为粮食消费者。所以××县主要产粮乡镇的许多农民把粮田出租给外商种植香蕉(出租期限一般为1-3年或1-6年),有些农民减少种粮,有些只种家庭口粮,有些农民直接不种粮,导致收购储备粮都非常困难。山区、半山区农民转变经营土地的方式,不断出租轮歇地给当地城镇居民或外商开发种植橡胶园、茶园等。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接待海内外旅客,粮食消费增长加快,目前粮食年消费量约6万吨,××县原本是粮食自求平衡自给有余的县,但现在粮食难以自求平衡。

(二)粮食市场供应不稳定

××县粮食供应(商品粮)从过去自产有余到现在75%从外进、波动很大,市场难于稳定,目前十个乡镇除勐伴、瑶区市场上见到自产粮外其余乡镇都是外进粮,勐海县粮食进入我县市场约点70%以上,其它景洪、国内外等约占5%。如产粮区出现灾害或国内外粮食出现大的波动,给我县的粮食供应军需民食会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国有粮食企业现状

××县国有粮食企业于1999年进行改革、改制,20*年8月完成,企业改革改制前和改革、改制期间,工作停止不前、政企职责不明、经营产业单一、低抗承受风险能力不强、观望等靠思想严重。目前改革、改制已顺利完成,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如何围绕市场搞活粮食流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这是我县粮食企业当今的主体。2009年企业机构设置已到位,人员返聘工作也顺利完成。目前,全县粮食系统现有独立核算单位2户,其中:购销企业1户,军粮供应1户。有在职工28人(局机关9人、收储公司13人、军粮供应站6人)。粮食购销企业固定资产总额901万元,县级储备粮151.5万公斤。当前粮食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粮食工作的第一要务。

四、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种粮补贴政策在操作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有的乡镇在粮食直补中体现了“平均主义”,有些农户出租了全部粮田,已不种粮食但还在享受国家种粮补贴,有的农户种粮面积多,但补贴拿得少,有些农户种粮面积少,但补贴拿多等等,种粮补贴体现不出多种多补、少种少补的优民政策,调动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种粮劳动力不足,主要精力都经营橡胶、茶叶产业上,因为农民种粮收益低于种植橡胶、茶叶和出租粮田的收益较好。

(三)粮食企业目前主要的问题

①产权还不够清晰、政企职责不明、经营管理机制不规范;②管理者有消极思想、市场观念淡薄;③粮食企业难于控制粮源收购、销售市场占有量越来越小,目前销售市场为零;④低抗风险能力弱、信息不灵、把握不住时机、对国家政策理解不透。

五、对策及建议

(一)县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指导,不断提高技术部门的服务水平,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对香蕉的需求所承载的能力进行宏观调控,合理地开发香蕉产业,使其持续、健康的发展,防止该产业大起大落。

(二)针对粮食安全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中,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既要规划出一定的面积来发展香蕉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又要确保有一定的粮食生产面积,以确保自求平衡,自食自给,确保粮食安全。最终实现粮食生产和香蕉产业能够共同发展。

(三)建议地方政府干预农民出租水田行为,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农田制度。加强引导、教育农民减少出租粮田的面积,缩短出租期限,以及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鼓励农民生产粮食;控制橡胶种植规模,尤其要严格控制海拔高的有林轮歇地开发种植橡胶的规模,这是保护雨林民族与雨林和谐共存的必然选择。

(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国家种粮补贴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让财政补贴资金真正补贴到符合政策规定的农民手中,使其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五)确立高标准经营粮食理念;做好粮食工作关键在于人,××粮食企业经过进行长期的改革、改制,虽然改革、改制已顺利完成,但经营管理方法,发展的思路都没有改变,所以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就必须改变思想观念,变过去等、靠、要的思想,变陈旧经营管理机制,要开拓创新、推新理念、用现代企业的经营摸式管理方式来发展,推动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掌握粮源、争取主动、上门收购粮食;粮食企业的工作,最主要就是要以收购为主体,粮食企业要有新的发展理念、新的指导思想、新的发展思路,开展订单收购,预约收购,跨区域收购,品种兑换,国外收购等多种收购形式。总之要敞开仓门、大量收粮,原则就是“购得进、销的出、有利润”,一定要把粮食收购工作做好。

(七)掌握粮食市场行情及时销出;粮食销售工作是粮食工作中的第二大环节,按照“购得进、销的出、有利润”的原则,粮食企业要改变过去收购一斤粮卖一斤的单一做法。首先要掌握了解粮食市场行情,如价格、运距、运费等,核对成本及时销售;二是要改变过去单一的销粮方式,采取卖原粮卖大米,卖饲料等多种品种,走出店门、主动服务;三是批发和零售相结合,原粮、大米或成品粮、饲料等按需求都进行批发和零售,以方便粮食需求者为主,服务到位。

专题调研报告范文2

按照市局(公司)有关要求,为切实抓好春节后卷烟市场供应,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卷烟社会库存状况,提升卷烟销售水平,近期对卷烟市场进行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品牌销售现状

1、受经济环境大背景的影响,客户的经营利润较以往有很大程度的下滑,例如省产主销品牌黄金叶(硬红旗渠),建议零售指导价11元/盒,但客户大多卖到10元/盒,利润较提税顺价前不增返降,导致客户对卷烟购进的积极性下降。

2、春节前对客户省产卷烟的促销政策影响还在,客户与公司之间存在博弈较量,觉得有烟卖就行,没有政策就少购进,烟多烟少影响不大,抱着“等、要”政策的心理,订购卷烟不积极。

3、中华等高价位紧俏卷烟的市场价格低迷,以前是客户求着要,现在是无人问津。

二、主销品牌社会库存情况

本地市场的主销品牌包括黄金叶(硬红旗渠)、黄金叶(硬帝豪)、红旗渠(银河之光)三个规格,节前促销政策期间,客户大都购进较多卷烟,从节后客户购进情况来看,主销品牌的销售情况不理想,但主要原因还是客户抱着等政策的心理,整体库存不大。

三、消费群体变化及节后市场反应

1、现在的消费者大都以消费十几元价位的卷烟为主,如省产黄金叶(硬红旗渠)、黄金叶(硬帝豪)、利群(新版)等。春节期间,价位较高的卷烟如:苏烟(软金砂)、玉溪(软)、芙蓉王(硬)、黄鹤楼(软蓝)的销售较平时有所提高。

2、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婚丧嫁娶和集团用烟量较过去有所下降。过去婚丧嫁娶的单次用烟量至少都在50条以上,现在普遍用量在30条左右。

3、节后客户卷烟订购不积极,节前每天最多有30-40户不报烟,但节后这几天每天都有将近一半的客户不购进卷烟。通过电话和飞信进行告知,不报烟的大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卷烟还有库存,不需要购进;另一种是春节还没过完,商店不开门,过完了节再报烟。

四、下步工作打算

1、严格规范经营。始终坚持严格内部监督管理和规范经营的指导思想,高度自觉的做到严格规范,时时刻刻不能松懈。

2、合理组织货源。结合修武辖区实际,掌握市场变化,判断供求的稍紧平衡,调整货源投放节奏,合理组织紧俏货源如双喜、红塔山的投放,既要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也要确保月度目标的完成。

专题调研报告范文3

一、基本情况

**位于木北部,毗邻达来诺日湖,303国道从境边通过,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全共辖7个独贵龙,共有235户,人口1*0人,劳动力460人。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现有党员31名,其中流动党员3名。共有草牧场41万亩,已围封的28万亩,20*年6月末家畜存栏2万头(只)。几年来,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达里湖旅游景区发展生态经济,保护草原植被,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实现资源转化增值,增强了党支部凝聚力,实现了牧民增收,2007年人均收入1.1万元。

二、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草畜矛盾。**是以外延数量型增长方式为主的头数畜牧业,加之多年的干旱,过渡的放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于牲畜数量逐年递增,对草牧场实行掠夺式经营,虽然近年来进行了大面积的人工种草和草场改良,但仍然补不足日益严重的草场退化速度,草畜矛盾日趋突出,继续走头数畜牧业的路子难以为继。

2、经营管理粗放。表现为饲草品种单一,饲草料消耗高,报酬低,牛、羊育肥数量少,品质低,牲畜出栏集中,且多年喂养后才出栏,这就加大了投入成本,育肥出栏的极少,和每天需要鲜肉的市场很不协调。

3、牧户居住分散,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住宅建筑布局零乱,建设公共基础设施难度大,居住环境与小康水平有一定差距。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很突出,养老问题主要以子女赡养为主,导致个体化差异严重,缺乏稳定、长效的社会化保障体系。

4、人畜饮水不能满足牧民和畜牧业的需求,引水管道等设备已经老化,人畜饮水供应不足,影响了牧民的生产和生活,不能适应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需求。

5、畜群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集群优势。牧民养畜多而杂,不专一,基础母畜、育成畜、后备母畜及良种畜的比例不尽合理。

三、解决矛盾的办法和发展方向

1、立足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世界地质公园园区之一的达里湖景区位于该,达里湖景区假日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旅游日益兴起,受旅游业拉动使当地成了极为宝贵的旅游圣地,依托丰富的旅游和牛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大奶制品、旅游纪念品等民族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把草原旅游资源与草原文化相结合,给当地牧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快速发展。

2、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实现草原永续利用。通过建设饲草料基地、季节性休牧、湿地保护、草场改良等措施,对退化草原进行治理与合理利用,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促进牧民增收。

专题调研报告范文4

一、康建社区物业管理的基本现状

1、居住小区的总体情况

地区地处西南部,面积4.07平方公里,现有居委24个,居住小区61个(其中22个是商品房小区,39个是售后房小区)。住宅小区总面积为253.9万平方米,其中纯商品房小区面积为83.6万平方米,售后房小区面积为178万平方米。

2、混合型小区的基本情况

61个住宅小区中有39个售后房小区均为混合型小区(即有商品房、售后房、公房及拆私还私四种类型),其中商品房面积约33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8.5%;售后房面积约128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72%;使用权房面积13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3%;拆私还私面积4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2.3%。

3、物业管理的基本情况

地区61个小区现由中房、申大、申城等23家物业公司进行专业管理,其中包括徐房及申大两家区属单位,徐房集团管理5个小区,面积为23万平方米;申大物业管理7个小区,面积为28万平方米;中房物业管理11个小区,面积约60万平方米。

从硬件设施来讲,地区的物业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61个小区均为80年代后期建造,全部为封闭式小区,住宅成套率100%;已全部解决多头与多家管理的矛盾,全部实施了物业一体化管理的方式。

从软件建设来讲,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的工作也走在前列。多年来,街道的领导在指导、布置社区工作的同时较早地介入了物业管理,并对物业管理的各方面给予了指导和极大的关心与支持。尤其是几年来致力推进居住小区“三驾马车”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积极发挥居委、物业党建联建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为物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二、混合型小区物业管理的主要问题

1、售后公房比重较大(约占72%)

小区房屋老龄化,硬件设施不同程度上存在设施陈旧、管线老化、道路积水、墙面渗漏、车位稀缺等问题,严重影响居住质量。39个混合型小区中实施过“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的只有20万平方米,仅占混合型小区总面积的11%。

2、商品房维修基金不到位

维修基金存在很大缺口,业委会追缴困难。例如,桂花园有88家商品房维修基金不到位,追缴困难,使得“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无法正常推进。再如月季园小区,因小区大部分是侨汇房,大部分商品房没有维修基金,维修基金到位率仅为40%。此外,部分小区商品房为96年以前出售的,也有10%~20%维修基金无法收缴。

3、维修基金存量减少,业主不愿意补充维修基金

小区首次募集的维修基金经过多年的使用,基本上已经处于“临界”状态,后续资金的筹措方法、途径均尚未落实,很大程度上对小区日常管理产生不良影响。以中房物业管理的8个混合型小区为例,房屋维修基金均已使用80%以上,加上部分小区维修基金到位率本来就低,造成小区的日常开销只能依靠停车费等微薄收入维持补充。

4、停车难问题普遍

地区混合型小区大多在十几年前建造,在规划设计时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估计不足,大多数小区机动车停车泊位考虑不够,小区道路窄,在私人购车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些小区的停车难问题就日益显现,小区因乱停车而导致居民进出难,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增多,有些小区不允许业主停车,造成业主矛盾。这个问题也成为混合型小区物业管理中矛盾比较集中的焦点之一。

5、物业管理价质不符,企业亏损经营

同一小区,同一等级服务,却存在两种不同收费标准。以中房物业为例,其服务同一小区内,商品房每月收费0.5元/平方米,而售后房每户仅7.5元/月,售后公房物业管理收费低廉,但享受的服务却与商品房业主一样。其他还有使用权房和拆私还私等业主,享受了服务却不必缴纳费用。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业主对物业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物业公司管理成本不断提高。市最低平均工资标准由十几年前的210元/月提高到960元/月,增幅达400%,而物业管理费收费标准十几年来没有提高。此外,对于部分困难居民,民政部以发文的形式要求物业公司减免费用,但却没有给与企业一定形式的补助,由企业自行消化。

三、混合型小区物业管理的意见建议

1、规范物业管理企业收费体系

推行“以质论价、质价相符、合同约定”的收费体系。随着城市居民居住条件与工作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物业管理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与之相应的是物业管理所涉及的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原来单纯的清洁、房屋维修等有限的项目,扩展到现在保洁、保安、绿化、共有部位和设施设备及小区内公共场所的维修养护等各个方面。在综合服务方面,不断有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物价、工资等服务和管理成本的增长,按照原有的收费标准,承接售后公房占相当比例的物业公司经营入不敷出,势必造成物业公司减少服务项目、压缩维修开支、降低服务标准,导致服务质量下降。虽然当前已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如:给予售后公房每平方米0.2~0.4元的补助,但这只能是一种过渡,从长远来看,要根本解决问题,政府应当考虑通过物价部门上调普通居住房屋的各类收费标准,从根本上缓解或解决物业管理亏损状况,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2、探索多样化物业管理模式

对混合型小区管理可以针对不同档次,采取不同的物业管理模式。除了收费标准应根据服务内容、服务档次和服务质量确定外,物业管理的模式也要随之变化。对于一些低档的售后公房小区可以实行业主大会自营制,不一定要由物业公司来实施管理,可由业主自行管理。发动社区志愿者实行最简单管理,只要有最基本的服务即可(保证有人对园区的道路、公共区域进行保洁就行,楼道内公共部位定期组织住户自行清扫,由业委会进行检查),以降低管理成本,减轻业主负担,对小区内的房屋出租等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以补贴物业管理费用。日常维修由区房屋维修中心承担,政府财政给予补贴和税收上的支持。

3、加大投入,改善混合型小区居住条件

以迎世博和旧房综合改造为契机和抓手,加大混合型小区的综合资金投入和改造力度,排出综合整治总体计划,做好小区综合维修工程、节能改造、二次供水改造,改善混合型小区居住条件。针对小区停车难问题,充分整合资源,利用社区内公共停车场,协商停车费用;利用公共绿地建造地下停车场。由街道牵头,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在社区内两大绿地(康乐文化广场/浦北路绿地)建造地下公共停车场,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

专题调研报告范文5

一、调研活动的特点

通过分析,感觉此次调研活动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组织周密,可操作性强。此次调研活动由省局政策法规处组织实施,分局派出相关人员配合,从开始筹划到具体实施,从活动安排到过程、人员参与,整个调研过程组织科学合理、严密有序。制定的调研方案,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紧密围绕煤矿生产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范围广泛,典型性强。此次调研活动分别选取了辖区内省属矿、市县属和乡镇矿等共10个煤矿,其中省属矿占50%。选取的这些煤矿,都是在同类企业中安全文件建设基础扎实,理念先进,独具特色,并已取得一些成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

三是方式多样,灵活性强。此次调研活动采取了“三结合”方式,即:听汇报会与召开座谈会相结合,查资料与看现场相结合,发放调查问卷与口头提问相结合等灵活多变、贴近实际的方式,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基本摸情了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况、对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等。

二、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况

(一)领导重视。通过调研,普遍感觉各煤矿企业领导干部高度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始终把安全文化建设当作经常性、制度性、长期性的任务来抓,从企业文化的高度审视安全、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入手管理安全,积极倡导并努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新矿集团协庄矿、肥矿集团白庄矿、莱芜市辛庄矿等矿成立了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把安全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议程,认真组织,积极实施,定期考核,从人力、物力、财力都给予扶持和倾斜,并纳入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考核内容之一,促进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全员参与。各煤矿企业在文化建设中,首先明确文化建设不是某个领导、某个单位、某个人的事,而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与使命,需要全员参与、共同提高,进一步强调明确了主体教育的落脚点在区队、在班组、在个人,通过开展各类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能比武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活动,充分调动起每个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营造了人人参与、各个争先的良好氛围。肥矿集团查庄矿、白庄矿的班前会集体宣誓活动,华宁矿业公司的安全文化“五个一”工程、新矿集团鄂庄矿的“安全十句话”等等,都起到了全员参与、扎实深入的效果。

(三)创新理念。各矿注重安全文化建设与煤矿安全生产实际相结合,注重安全文化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创新总结出了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安全文化与安全理念。尤其是新矿集团协庄矿的“2s管理法”、鄂庄矿的安全闭环管理,都通过了国家局组织的项目验收,并受到国家局领导的充分肯定与赞扬。这两个矿可以说是辖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排头兵、领头羊,是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和代表。

(四)独具特色。参与调研的这十家单位,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既有共同点、相似点,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展现了一种“亲情”文化;又有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特色文化,形式、内容、方式等都有所不同,有各自的“闪光点”与“亮点”。如,肥矿集团白庄矿的百安安全文化以及“百发百中”的精确管理体系、新泰市汶南矿的“亲情化”安全管理、新矿集团鄂庄矿的“五个四”安全文化理念、华宁矿业集团的“四个确立”安全理念、新矿集团协庄矿的市场化安全管理,新泰市王家寨“五个一”安全理念,等等。

(五)氛围浓厚。每个矿从一进大门开始,就感觉一种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人文气息,从办公区到宿舍区、从更衣室到井口、从地面到井下,都形成了一条条的安全文化长廊,到处张贴着安全宣传挂图、安全知识牌板、各项规章制度、安全警句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改煤矿过去那种脏、乱、差的环境。各矿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广泛宣传安全知识,把安全文化宣传渗透到矿区每个角落、井下每个工作场所。淄矿集团埠村矿构建文化“五个一”阵地,使安全文化贯穿于工作全过程;新泰市汶南矿、王家寨煤矿在井下主要大巷设置了音响设备,不间断播放各种轻音乐和安全知识,印制了企业安全文化手册,做到一手一册等。

(六)注重实效。各煤矿注重安全文化宣传的实效性,在力求实效上下工夫,在深入人心上作文章,不搞花架子,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贴近实际的方式,大力开展各类安全文化宣传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新矿集团协庄矿注重开展一些真正触动心灵、引起共鸣的深层次活动,切实把安全理念落实到区队、班组,有效推动了区队自治、班组自主和个人自律。

三、安全文化建设取得的效果

各矿通过实施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实现了“四个促进”:

一是促进了辖区总体安全状况稳定好转。辖区近几年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与大力开展安全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参与调研的这10个煤矿,是辖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典型代表,安全文化扎实到位、有声有色,促进了安全状况的持续稳定,创出较长的安全周期,其中,新矿集团鄂庄矿的安全周期达5000天以上,排名全国先进行列。

二是促进了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理念导入,机制创新,健全了各项责任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了安全科技装备水平,使安全管理由“靠领导管理、制度控制”变为“上下互动、自主管理”转变。

三是促进了职工安全素质的提升。各煤矿企业通过加大安全文化宣传力度,建立安全教育阵地,丰富安全文化内涵,烘托了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使职工抓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安全素质、自主

保安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井下违章现象明显减少。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研,以及了解其他煤矿企业,感觉到目前在一些企业的领导干部身上,程度不同地存在“八多八少”问题:

一是在安全文化总体认识上,往往片面性、局限性的东西多,内涵性、系统性的东西少;二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往往硬件考虑的多,安全宣传教育考虑的少;三是在事故预防上,往往技术措施考虑的多,而对提高安全意识考虑的少;四是在安全宣传教育职能上,往往政工部门考虑的多,生产管理部门考虑的少;五是在安全文化建设上,往往形式性、教条性考虑的多,本质性、实效性内容考虑的少;六是在安全文化层次上,往往安全管理人员考虑的多,企业职工考虑的少;七是在安全文化吸收上,往往被动接受、强势灌输的多,主动学习、认真汲取的少;八是在安全文化发展趋势上,往往探索性、盲目性的东西多,指导性、方向性的东西少。

五、下一步安全文化建设发展趋势与方向

要开创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新局面,必须打破当前存在的某些局限性,消除某些误区和认识,建立起与安全生产实际相符合的安全宣传文化模式。

一是在安全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上,要树立大系统、一盘棋理念。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安全生产工作大局中去,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以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和谐稳定,以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性上,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意识。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人们安全文化意识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长抓不懈,持之以恒。

专题调研报告范文6

关于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专题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免除农业税以后,乡村干部的职能将由行政性向服务性转变。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乡村干部职能的转变,需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明确乡村干部应该做什么,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乡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乡村工作项目纷繁复杂,工作分散性大、流动性大,有必要制定一整套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以便于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工作。要以整体、全局出发,用系统论的方法作指导,对乡村基层干部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工作量大小作至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来制订,以弥补当前各个岗位责任制中亮严不一的缺陷,使岗位责任制得到深化和发展,趋向规范化、标准化,为搞好乡村工作管理奠定基础。同时要根据乡村基层干部各岗位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干部,也促使乡村基层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乡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能现状

乡村组织机构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而政府机构是实施政府职能的主体,政府职能是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1、当前乡村基层干部工作的主要职能(或工作内容)。

乡村基层干部是乡村政府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具体实践者,要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物进行管理,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首先,要必须办强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所谓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就是依据民主、法治、科学的原则,做到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管理者的行为,通过管理者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推动工作开展,从而形成乡村政府工作决策程序科学合理、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人员高效服务的良好运行机制。乡村政府规划化建设的核心是依法建制、规范管理、转变职能、服务群众,其中,服务群众是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做法,一是依法建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政府的各项具体工作制度,使政府工作有章可循。这些工作制度包括:政府工作规范、决策程序与议事规则;部门设置和职责任务;组织和个人行为准则;考核、奖惩、监督和管理办法、各项服务措施等一系列制度。二是规范管理。建好制度后,政府工作机关和工作人员要照章办事,依法行政,用制度规范自身行为,严禁滥用职能,以权代法,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转变职能。乡村政府要逐步实现以领导就是指挥到领导就是服务的转变。在各项工作中,要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要切实改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队员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政府职能部门是为农民群众服务的重要窗口,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服务意识。要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服务,不能无所作为、消极等待,更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方式对待群众。二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技能。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各项专业技能,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群众得到高质量的服务。三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做到照章办事,依法行政。通过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奖惩制度等,使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须依法办事,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四要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进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有关政策、办事程序、办事期限、办事结果等群众关心的事情都要通过一定形式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语和监督。公开后,要重视意见反馈工作,认真倾听、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做到有错必纠,并把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免除农业税以后,乡村干部的职能将由行政性向服务性转变。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乡村干部职能的转变,需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明确乡村干部应该做什么,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乡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乡村工作项目纷繁复杂,工作分散性大、流动性大,有必要制定一整套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以便于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工作。要以整体、全局出发,用系统论的方法作指导,对乡村基层干部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工作量大小作至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来制订,以弥补当前各个岗 位责任制中亮严不一的缺陷,使岗位责任制得到深化和发展,趋向规范化、标准化,为搞好乡村工作管理奠定基础。同时要根据乡村基层干部各岗位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干部,也促使乡村基层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乡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能现状

乡村组织机构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而政府机构是实施政府职能的主体,政府职能是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1、当前乡村基层干部工作的主要职能(或工作内容)。

乡村基层干部是乡村政府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具体实践者,要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物进行管理,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首先,要必须办强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所谓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就是依据民主、法治、科学的原则,做到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管理者的行为,通过管理者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推动工作开展,从而形成乡村政府工作决策程序科学合理、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人员高效服务的良好运行机制。乡村政府规划化建设的核心是依法建制、规范管理、转变职能、服务群众,其中,服务群众是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做法,一是依法建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政府的各项具体工作制度,使政府工作有章可循。这些工作制度包括:政府工作规范、决策程序与议事规则;部门设置和职责任务;组织和个人行为准则;考核、奖惩、监督和管理办法、各项服务措施等一系列制度。二是规范管理。建好制度后,政府工作机关和工作人员要照章办事,依法行政,用制度规范自身行为,严禁滥用职能,以权代法,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转变职能。乡村政府要逐步实现以领导就是指挥到领导就是服务的转变。在各项工作中,要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要切实改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队员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政府职能部门是为农民群众服务的重要窗口,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服务意识。要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服务,不能无所作为、消极等待,更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方式对待群众。二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技能。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各项专业技能,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群众得到高质量的服务。三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做到照章办事,依法行政。通过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奖惩制度等,使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须依法办事,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四要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进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有关政策、办事程序、办事期限、办事结果等群众关心的事情都要通过一定形式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语和监督。公开后,要重视意见反馈工作,认真倾听、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做到有错必纠,并把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4)乡村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把以前乡村干部的“饭前一支烟,饭后一溜烟,下村聊聊天,握手不沾边”转变为现在的“晴天一身汗,两天一自泥,下村讲科技,早晚在田边”的乡村干部新形象。

(5)乡村干部仅有为群众服务的愿望是不移的,同时还要具有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乡村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为当地群众调整不合理的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

二、现阶段乡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能与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哪些不适应及其主要表现

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经济体制改革和政企分开的总体要求来进行,政府职能转变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高致的服务型政府。在现阶段,作为政府机构内部的乡村干部,其工作职能与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不相适应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1)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和产权制度没有建立健全,使乡村干部对机关知识了解不够,工作方向不明晰。

(2)收分配体制未理顺,社会保障体系未完善,使乡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不能向群众明确解释机关问题。

(3)在加大基础投入,拉动经济增涨,扩大再就业上下功夫,使乡村干部在工作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4)不断整合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降低耗能,使乡村干部在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去。

(5)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6)要制定相关的市场规划,纠正市场失灵。

(7)要组织生产和提供社会公共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

(8)要制定相关的金属业政策和产业政策。

(9)要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保护公平竞争。

(10)要建立相应的贸易谈判代表制度。

三、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实现乡村基层干部职能的转变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建立一个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我们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应找准突破口,进行合理定位。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职能定位。转变政府职能是政府对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首先要按照政企职责公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界定政府与企业职权的范围,把属于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坚决还给企业;其次要按照宏观管好、微观放开的原则,强化宏观管理职能,完善宏观管理体系;再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主要运用计划的、行政的直接控制管理方法转向通过市场运用各种经济扛杆采取经济的、法律的间接控制管理方法。最终达到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上来,把生产经营权真正交给企业的职能转变的总目标。

1、适应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形势,推进乡村基层干部职能的转变。

全国广大农村深入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有如轻风细雨滋润着神州大地,在全国广大农村广袤的大地上,正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乡村基层干部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明显增强。通过学习,广大乡村基层干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逐步从模糊到比较清晰,从笼统到比较具体,从肤浅到比较深刻,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三个代表”,为什么要坚持“三个代表”,怎样实践“三个代表”。乡村基层干部对照“三个代表”要求,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反思,找到了存在的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2)乡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和方法有了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有了新的改善。乡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关系到党同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广大乡村基层干部进村入户、体察群众的困难和疾苦,了解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听到了许多平时听不到、听不进的意见和建议,思想受到了触动和震撼。

(3)乡村基层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自觉性增强,一大批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始终着眼于维护和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紧紧抓住群众最盼、最缺、最怨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乱摊派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清理并取消了一大批收费项目,减轻了农民负担。通

过学习教育活动,不少基层干部焕发了朝气,提高了素质,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不少班子化解了矛盾,增强了活力,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2、适应取消农业税的新形势,推进乡村基层干部职能的转变。

农村实施税费改革特别是“一免三补”等政策后,广大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同时,乡村两级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过去长期围着税费转的乡村两级组织收税收费的基本职能已经转移或消失。乡村两级干部怎样行政,如何作为,成为摆布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免征农业税使乡村工作传统的“抓手”消失,但也使我们乡村干部从收款催税中解脱出来。然而,职能转变也要随着形势发展而改变。大多数干部能够主动适应整体形势和个人角色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工作出现了新气象。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乡村干部产生了失落感,心里没底,茫然无措,打不起精神,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有的更是表现出畏难情绪,出现涣散、消极等待现象。他们认为,免征农业税对乡村的冲击非常大,管理农民的权力削弱了,可用财权萎缩了,组织动员能力下降了,加之农村需要解决的公益事业多,原先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的保障。从实践情况看,免税改革并非简单的“要钱不要钱”的问题,更不能一免了之。乡村基层干部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免征农业税不是一项孤立的改革,需要完备的配套措施和办法。

(1)要积极转换职能。过去,我们不少干部对自身职能的认识是错位的,总认为把税费收上来才是政绩,以税费额大小来论“英雄”。实际上,农村基层干部本来就不应该是“收税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广大农民、保持农村稳定,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职责所在。

(2)要提高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的能力。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出现了新一轮土地热,要地、争地的现象普遍,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农民因地上访案件增多。因此,要采取灵活的办法,要善于处理各种“人地矛盾”;免征农业税后,乡村组织的“来钱道”少了,过去积累下来的大量债务问题浮出水面。成为影响稳定的因素,因此还要多方探索化解债务的渠道,特别是要想方设法培育新的财源。

(3)要主动做事,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要求乡村基层干部不能坐享清闲、坐困愁城,而应该走进农家,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从农民的切实需要中,重新确定自己的价值;要求乡村干部带头闯市场,学技术,深入村寨农户,在生产服务、技术服务方面作出新贡献,从而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并从在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

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出现新的困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此,要积极探索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路子,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农村基础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当前,造成乡级财政巨大压力的直接原因是机构臃肿,人员冗杂。税费改革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改革,推进这些方面的配套改革,就是推进新一轮的农村全面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把乡镇政府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加强社会管理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才能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建设,增强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