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新教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新教材范文1
关键词:改革 教育观念 教材体系 教学方法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在重庆市试教后正式全面使用已三年多了,初中第一轮教学的实践使这套教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认为现行教材体现了改革精神,切实可用。但是,仍有一些教师对新教材茫然不适,觉得教材顺序乱了套,经验失灵;内容简单,没讲头。因此,如何使教师尽快克服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干扰,正确使用现行教材,使初中物理教学全面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是目前教材教法研究中的一大课题。本文认为,要真正用好现行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关键是熟悉、掌握教学内容,出路是教法改革。
一、转变教育思想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讲过,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的。初中物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为实现这个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过去的许多年中,初中物理教学在改革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要求被不适当的拔高,讲授往往是“满堂灌”,作业训练又是“题海战术”,使本来有趣、实用的初中物理变成了对许多学生负担过重的课程。传统教育观念的教学方式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喜欢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现行教材,结果是即不适应,又不放心,害怕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可见,转变观念是用好现行教材的前提,只要我们在观念上真正完成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跟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步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现行教材的是用必将即能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又能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
二、掌握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
1.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现行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和实验引入课题说明概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大量漫画式的插图启发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有的以图代文,寓教于乐。现行教材一般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节前带问号,节后设“想想忆忆”,章后总结“学到了什么”,编排灵活,不像以往那么刻板。
2.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调整合理。现行教材的编排是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声、热、光等物理现象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学习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电学和能的基本知识,符合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现行教材的章节,包含的知识点少,两周左右时间就学一章新内容,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的关系,形成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
3.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从“致同学们、引言”到各章中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想想忆忆和学到了什么”等内容,教材总是试图更换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多动脑、多开口,在课堂上保持积极、主动的主体状态。
4.教材难度明显降低。现行教材对有些知识要求“知其然”,不是非要“知其所以然”;计算题明显减少,难度也有所降低;增加了声现象和原子能知识,使教材更加贴近素质教育内容的需要,知识体系趋于完整。学生的学习负担较轻了,知识面却有所拓宽。
5.加强了物理实验的教学作用。现行大纲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教材中的各类实验和实验性习题明显增多,感性认识的积累有助于抽象逻辑思想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教学方法脱离不了教育观念和教学目的。素质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高中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现行教材的特点,应大刀阔斧改革教学方法,变灌入式教学和题
初中历史新教材范文2
关键词:初中地理;导入;新教材
一、表演式导入
让学生动手,扮演不同的事物,可在表演过程中轻松地掌控知识,培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先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然后分别让两位学生扮演地球和太阳,表演自转和公转。从中掌握自转的方向、中心、周期、产生的现象。再讲“地图”一节时,请三位学生分别扮演比例尺、方向、图例,让他们介绍各自的情况。
二、诗歌式导入
诗歌是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思想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哲理性,不仅能给人一种语言美的享受,而且里面还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如,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讲“天气和气候”,正当学生还沉浸在诗意中时,马上提问学生这两句诗指的是天气还是气候,一下把学生的思维带到课堂的问题上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游戏式导入法
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式导入方法,既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如,学习“大洲与大洋”一节内容时,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改正纸,教师说明游戏规则:(1)不能重复贴;(2)记住贴在陆地部分而不是海洋部分。贴完后统计在大陆、海洋的人数,提问为什么贴在海洋上的人数多,而贴在陆地上的人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阅读,得出答案:原来海洋面积大,而陆地面积小,这种导入可加深对大洲与大洋的认识。
四、历史典故式导入
在讲“黄河”这节课时,可借用大禹治水的故事导入。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因而流芳百世,这里的水就是黄河。如此导入生动有趣,情景交融,又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意味深长。值得一提的是,应用的历史典故内容要贴近主题,切忌牵强附会,同时还要充分挖掘故事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做到一箭双雕。
初中历史新教材范文3
1 转变教育思想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讲过,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初中物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为实现这个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过去的许多年中,初中物理教学在改革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于扰,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要求被不适当地拔高,讲授往往是“满堂灌”,作业训练又是“题海战术”使本来有趣实用的初中物理,变成了对多数学生负担过重的课程。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喜欢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现行教材,结果是既不适应,又不放心,害怕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可见,转变观念,是用好现行教材的前提。只要我们在观念上真正完成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跟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步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现行教材的使用必将既能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又能培养四化建设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2 掌握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
与原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2.1 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现行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人课题说明概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大量漫画式的插图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有的以图代文,寓教于乐。现行教材一般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节前带问号,节后设“想想忆忆”章后总结“学到了什么”。编排灵活,不似以往那么刻板。
2.2 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调整合理。
现行教材的编排是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声、热、光等物理现象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学习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电学和能的基本知识,符合由浅人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现行教材的“章”小,包括的知识点少,两周左右换学一章新内容,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的关系,形成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
2.3 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从“致同学们”“引言”,到各章中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想想忆忆”和“学到了什么”等内容,教材总是企图更换课堂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在课堂上保持积极主动的主体状态。
2.4 教材难度明显降低。
现行教材对有些知识的处理,只要求“知其然”,不需非要“知其所以然”;计算题明显减少,难度也有所降低,增加了声现象和原子能知识,使教材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需要,知识体系趋于完整。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知识面却有所拓宽。
2.5 加强了物理实验的教学作用。
现行大纲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中的各类实验和实验性习题明显增多,感性认识的积累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
3 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初中历史新教材范文4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通常采取教师教历史课本,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教师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参与教学,从而历史课程的学习成为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和压力。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师采取新的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良好应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课本知识,并引导学生懂得去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学会生活,享受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一、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只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才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师生之间才可以和谐、平等,教学质量和效率才可以得到真正提高。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教师要真正地为学生服务。新课程突出了学生探究性、实践性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学习,从而使他们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
二、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教材精练简明,深入浅出,主次分明。将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内容用醒目的大字排印,次要的或情景性材料用楷体小字排印,对比分明。大字部分也决不面面俱到,而是时时留下空白或悬念,引导学生去深入研究,以激发兴趣,就象一条神秘而不知尽头的路,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走得很远,中下层的学生可适时驻足。真切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区分了知识层次和学生层次。
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放手让学生阅读、讨论、大胆质疑。在师生思维的碰撞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转变教学手段,多进行贴近生活化教学
学生拿到新教材后高兴地说:历史内容减少了,易学了。而我说新教材看上去简单了,但知识容量不因课本的缩小而减少。有许多知识隐含在书本之外,活动课就是一例。教材开辟的活动课,把学生从书本推向生活,推向社会实践。通过社会调查、实地勘察等多种形式开阔了视野,掌握大量材料,补充了教材内容,培养了多种能力。如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作为教师真是积极采用这些活动课的方式,大胆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让学生感到历史就在身边,历史并不遥远。从而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在教学创新中,教师在其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虽然目前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得了一定的成果,广大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还有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满足不了新时期教学创新的要求,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还有待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组织开放式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趣。在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师若要适应时展的要求,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初中历史新教材范文5
一、使用新教材教学的几点体会
1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单纯传授知识更有效果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方法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够举一反三地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学生感到知识非常有用。例如,在判断东经和西经、南纬和北纬时,我先画出简图让学生观察数字,从左往右看,数字变大的是东经,数字变小的是西经;从下往上看,数字增大的是北纬,数字减小的是南纬,南纬在南半球,北纬在北半球,东经160°—180°在西半球,0°—西经20°在东半球。
2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比“一言堂”更有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体现在学生主体性这个方面。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才有可能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标。
①动手操作,品尝快乐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带着乐趣去主动探究。在活动中,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地理是一门图文并重的学科,许多地理知识都体现在地图上,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读图、识图、画图等基本技能。可以说每一节课都离不开地图,每节课我们都应尽可能多地让同学们参与画图。刚开始我们可以让学生用白纸印图,慢慢训练他们画简单的板图,如中国轮廓图、主要国家轮廓图等,同学们可以在自制的轮廓图上填注相关内容,这样就明显提高了记忆的效果。
②在教学中引入学生演讲的形式
对于教学内容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即兴演讲或有准备的演讲,这种教学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使学生印象深刻,远比单纯听教师讲授获得的知识和受到的教育要鲜明生动得多,即使是没机会演讲的同学也可把演讲稿作为地理墙报的内容进行展示。
③参与合作,品味成功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后就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思想。”这个观点说明了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每一名学生在讨论中都占有一个角色,都有责任和分工,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享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④生活处处多留心
地理就在生活中,身边处处皆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每到一处,都要注意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状况及当地的生活习俗,思考当地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条件的关系。
另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冷冰冰”教学更有效果。教师要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想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教师就必须真心真意地投入,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性格、家庭等方面的原因,产生亲疏或偏向,更不能歧视学困生。课堂提问、组织教学、排座位都要机会均等。教师最难得的是能够去爱后进生。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克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障碍,不厌恶,不嫌弃,不疏远,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伤他们的自尊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不同的转化方案,注意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 只要真心地关爱学生,我相信肯定会有收获,学生会对你更为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总之,新课改要求我们要面向新时代,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信通过我们的真心投入,必将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二、使用新教材教学的几点困惑
通过一年来对新教材的使用,我颇有感受,新教材的优点已经众所周知,如新教材的版块组合新颖、内容生动有趣、知识背景广博、图文并茂等等。但在实际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困惑,总有一种“好看不好教”的感觉。
1新教材的精练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
一方面,新教材中语言相当精练,甚至可以用“经典”来形容;另一方面,面对这些尚比较幼稚的学生,他们理解起来似乎非常困难。例如“经纬度和半球”的教学,教材简短几句介绍了东经、西经、北纬、南纬的定义,但学生真正掌握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因为他们头脑中根本没有坐标和象限的概念,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教起来更是麻烦。
2考试答案的单一性与讨论的多元化的差异
初中历史新教材范文6
[关键词]实时交通信息 采集处理新方法 智能交通系统 应用
中图分类号: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274-02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4亿,汽车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压力,我国的多数城市都出现了交通流量增加、道路拥挤的现象,这就要求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对交通的管理力度,增加有效的管理方式。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一种比较实用的交通管理模式,它能减轻人工管理的压力,提高管理的效率,而该系统的运行离不开实时交通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一、 目前交通管理系统的不足以及智能交通系统新方法
原有的交通系统的组成离不开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设备,例如环形感应线圈、雷达、红外传感器等,这些设备能够准确的感应到交通信息,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让交通系统能够进行准确的分析,但是,这些设备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它们的维护成本较高、必须要人工进行维护、容易受到磨损、受气候和光线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多数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只是在比较关键的路段安装这些设备,以减少设备运行的成本,这也使得交通信息无法实现全覆盖,在某些路段存在真空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交通管理的能力。针对这一问题,解决的途径就是使用智能交通系统无线定位方法,通过实时采集行驶在路网中一定数量交通信息采集单元的速度、位置和时间信息,充分运用先进的智能信息处理方法进行整个交通网络交通状况的分析和预测。实时交通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增强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在世界的发达国家,这一技术已经在某些地方应用到交通管理过程中,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它能有效的补充传统交通信息采集方式的不足,在我国,无线定位技术已被成功的应用到其他领域,例如物流运输、防盗报警等,因此,可以看到这项技术是具有实用性的,值得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进行尝试,因此,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该项技术进行研究对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智能交通系统新方法的基本原理
智能交通系统新方法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卫星定位与蜂窝无线网络、交通信息采集单元、TDCS信息中心三个部分。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在许多车辆上安装卫星定位接收机和蜂窝移动通信设备,这些设备对出租车、公交车、集团车辆等协议车辆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能够将这些车辆作为交通信息检测的单元,通过无线定位和地图匹配技术,将实时交通信息准确的反映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实现对这些车辆的实时定位跟踪,甚至能够掌握这些车辆在路上的行驶状态以及行驶的时间,然后再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将这些实时交通信息进行融合和分析,进而为有效进行城市交通诱导提供决策依据。智能交通系统新方法的具体环节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分别是:①无线定位技术,主要是应用卫星与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相结合,通过这个技术能够将车辆与地图匹配起来,对车辆的交通信息进行准确定位;②参数检测技术,通过这项技术能够获得相关车辆的瞬时速度、位置、时间数据,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可以获得相关路段的区间的平均速度、交通流量和旅行时间;③分析预测技术,在采集完数据之后,能够将这些数据进行融合,在融合的基础上预测道路是否发生交通事故,进而可以分析和预测下一时段路段的交通流量和旅行时间。智能交通系统新方法的基本原理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智能交通系统新方法的优点非常多,这种实时交通信息采集处理的方法与“固定”检测器采集处理的方法不同,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例如对多个路段交通状况的全方位、同步、动态、实时检测。这种方法与传统的跟踪监测方法相比,不会对驾驶者的驾驶行为做出特殊的要求,信息采集单位的具体信息可以与交通系统之间完成信息交互的工作。这种技术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利用现有的卫星定位和蜂窝网络的设备基础进行检测,减少了昂贵监测设备的安装过程,极大的降低了检测的成本;二是可以进行全天候24小时的实时信息采集和处理;三是可以将信息与其他应用联合起来,满足多种功能的需求。
三、 智能交通系统新方法的关键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的新方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交通管理办法,这项技术目前还不够完善,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障碍,影响了智能交通系统的作用的发挥,因此,解决这些关键问题是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应当重视的问题,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个体信息与整个交通流信息之间的联系
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离不开每一个个体交通的信息数据,只有个体交通信息数据足够多、足够准确,才能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足够的信息参考,信息数据才会更有价值,个体交通信息的重要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个体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图所示。而且,还要处理好个体交通信息与整个交通流信息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个体的交通信息在传到处理系统之后,需要进行快速有效的计算,但是,计算效率的高低却无法得到保证,容易受采样标准差、定位精度、通信效率、功能需求、道路交通特性等因素的影响,这样使得信息处理的结果丧失了原有的价值,很难应用到交通管理中,因此,解决个体交通信息与整个交通流信息的关系是最应当解决的问题。个体车辆的平均速度计算如下:
2、精确定位
利用卫星和蜂窝组合进行车辆的定位是智能交通系统运行的基础,如果定位不准确就会影响智能交通系统的运行,由GPS与蜂窝定位数据结合地图匹配技术构成连续定位系统。一方面GPS作为蜂窝定位的标准可以极大的提高交通信息定位的精度,另一方面蜂窝定位信息可以有效的避免GPS发生故障时的定位问题,而且能够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3、数据处理及建模
数据的处理和建模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环节,将不同的数据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中,实现数据的互补性,提高数据的价值,让智能交通系统实现管理的有效性。在个体交通信息中,有许多是没有利用价值的,这些数据如果不进行过滤,就会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甚至还会影响到其他信息的准确性,减少大量的“病态”数据和空缺数据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内容,治理这些问题主要通过阈值法和交通流机理法、历史均值法、时间序列法、车道比值法和自相关分析法等。单一路段交通流量、车流速度和旅行时间等参数的估计路段平均速度是最为重要的交通流参数之一,通过平均速度可以推算出交通流量、交通流密度等重要参量,进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结
实时交通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是保障智能交通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智能交通系统能够提高我国交通管理的效率,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但是,目前的实时交通信息采集和处理方法并没有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就是其中的关键技术没有得到解决,信息的准确性、信息处理的效率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因此,对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解决定位不准、处理速度较低的问题,是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方志祥,宋莺.嵌入式环境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多层次路径规划算法[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1(04)
[2]李妍峰,高自友,李军.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城市动态网络车辆路径优化问题[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07)
[3]曹凯,李士明.一种基于在线训练的交通信息实时预测快速算法[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