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范文1
一、澳大利亚政府审计发展的进程和现状情况
澳大利亚属英联邦国家,国家建立仅二百二十多年,但其国家审计的发展相对较快,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审计法。同年,澳大利亚国家审计署成立。审计署成立伊始,审计法就确立了审计长的独立地位,审计署既独立于政府,也独立于议会,但其负有向议会报告的责任。审计署依据审计法对澳大利亚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进行审计监督。
国家审计署的工作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财务合规性、合法性审计和绩效审计。澳大利亚的六个州和两个地区都设有独立的审计机关,均称为审计署,并设有审计长。澳大利亚国家审计署与各州审计署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隶属关系。国家审计署在个别州和地区设有派出机构,负责对国家驻各州和地区行政机关或其它实体进行审计监督。
二、澳大利亚绩效审计
澳大利亚审计署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对联邦公共部门开展绩效审计。当时主要是适应建立高效率政府的要求,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改善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
20世纪90年代绩效审计在澳大利亚得到迅速发展。1997年议会通过《1997审计长法案》取代了《1901审计长法案》,确立了审计长和审计署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审计长是议会的独立议员,确立了审计长的独立性和其与议会之间的惟一关系;规定了审计长作为联邦公共部门的外部审计人员,享有对联邦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公司及其下属单位进行绩效审计的权力,并根据部长、财务大臣和议会会计审计联合委员会的要求,对政府企业进行绩效审计。目前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审计署的一项主要任务。从绩效审计报告的数量看,绩效审计在审计署的审计业务中占相当重的分量。2011~2012年度审计署向议会提交的绩效审计报告占审计报告总数80%。
从维多利亚州审计署我们了解到,澳大利亚的政府审计有如下特点:
1.明确的法律授权。
1997年,澳大利亚颁布实施《审计长法》,确立了审计署和审计长的法律地位。该法对澳大利亚审计署开展的财务报表审计和绩效审计做出了明确规定。审计署有五项职责和权利,其中涉及绩效审计的就有两项,即效率审计和项目审计,并对审计对象、审计组织方式及审计报告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2005年3月,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颁布了《澳大利亚审计署绩效审计指南》,该指南描述了澳大利亚审计署开展绩效审计的主要特点,概述了开展绩效审计及其质量控制应达到的主要要求。
2.高独立性的审计体制。
澳大利亚审计署不是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经济监督部门,而是属于议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任命审计长,任期一般为10年,负责制定审计方面大的方针、政策,指导审计署的工作,协调审计署与议会、政府等机构的关系。联邦与各州审计署之间在业务和行政关系上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通过审计长联席会议制度维系着他们之间的关系。
3.审计范围和内容的多样性。
澳大利亚的绩效审计分为一般绩效审计和综合绩效审计。一般绩效审计检查一个政府部门、单位在资源的使用、信息系统、业绩评价、控制系统等方面情况,并评价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综合绩效审计是对若干单位管理中的特定内容或共性方面进行评价,包括跨部门审计、财务控制和行政管理审计、鉴定和控制评价审计,在主题选择上应能促进提高政府部门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4.审计信息公布制度。
澳大利亚审计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审计信息公布制度。一是按照《公共服务法》、《信息自由法》等相关法律要求,每一财政年度结束后,澳大利亚审计署需按统一格式要求编制年度报告,于每年10月末之前提交议会审议并向社会公布。二是审计署每年的综合财务审计报告、各单位的绩效审计报告均向议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其中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除外)。三是充分利用审计署网站审计信息。
通过从事过绩效审计工作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在绩效审计中,他们比较注意的方面有:
1.注重审计计划的制定。澳大利亚各地审计署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跟相应的部门或政府进行广泛的沟通,以找准症结,在沟通中会更明确绩效审计要达到的目的。目标明确以后,要确定调查步骤,要把审计师或需要的行业专家组织起来,商讨下步工作如何进行。绩效审计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像议会、事务所等,也要听取他们的意见。
2.审计时积极争取被审单位的理解与支持。与财务审计不同,绩效审计中被审计单位的配合对审计发现与结果的质量至关重要,争取被审单位对审计署工作的理解和信任是决定绩效审计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3.量化绩效审计的收益。长期以来,审计署尽力想要表达的用意是: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不是节约审计成本,而是鼓励和支持政府公共管理部门改进管理,即更好地计划,更经济、更有效地使用稀缺资源,最终实现价值增值。审计署曾尝试过的绩效审计收益计算方法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重要审计建议的数量,其二是绩效审计带来的成本节约,其三是被审单位对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这后来又被进一步完善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即“项目的审计成本与绩效审计的收益的比率”。
三、培训感想
在澳听课,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师生互动,讨论起来十分热烈,我们在现场体验了当地大学课堂的感受。从培训情况看,所有的授课老师准备充分,授课内容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所有参训人员都受益匪浅;从城市环境看,澳洲政府并没有在市政建设上投入很多,在城市建设中不一味地赶时髦,少有或没有重复建设,维护好环境,自然是更美的。
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范文2
9月12日下午,位于北京和平里东街18号院内的国家林业局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中心(下称林业世行中心)气氛凝重。在中心主任王成祖的办公桌上,一份国家审计署的报告赫然在目。
此前一天,国家审计署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06年第5号审计公告,其中有关林业世行中心的内容约占1000字,涉及四方面,其突出问题有二:私存私放账外资金3519.63万元,使得国有资产1696.5万元面临损失;挪用还贷准备金5.67亿元。
“事情主要发生在我当主任之前。目前正在积极整改,相关公司已经停业。”王成祖告诉记者。
林业世行中心是国家正局级单位。王成祖于2004年7月担任主任,其前任宋士奎因贪污、私分国有资产罪,于2005年11月一审获刑十年。当月,世行派出两个检查组对相关项目进行评估。此次国家审计署针对林业世行中心的审计,也始于去年11月,终于今年3月。
在这份最新审计公告公布的各部委违规行为中,林业世行中心因违规金额巨大且牵涉国际资金,故备受关注。按国家审计署的工作安排,今年将完成全国100个已竣工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及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的绩效审计,旨在对项目的实施成效进行客观评价。
还原林业世行中心的资金乱局,或可洞悉国际贷款项目绩效之冰山一角。
四条获资渠道
林业世行中心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是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直属单位,挂靠于植树造林司。
中国林业与世行的合作肇端于1985年,至今已实施了六个世行贷款林业项目,其中“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FRDPP项目)、“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FDPA项目)、“全球环境基金项目”(GEF项目)等影响深远。
据国家林业局的统计资料,六大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7.2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43.09亿元;其中世行贷款8.97亿美元,国内配套资金(含劳务折抵部分)8.27亿美元。合作至今,新造人工林面积390万公顷,含用材林347万公顷、经济林15万公顷、多功能防护林28万公顷。这在世行对华累计提供的400多亿美元贷款承诺额中,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世行的贷款如何会为林业世行中心所用?对此,中国林科院世行项目推广办的兰再平告诉《财经》记者,世行的钱一般不会直接进入林业世行中心。世行合作项目对应的签约人为中国财政部和世界银行,贷款的划拨是经财政部国际司向下一级财政实施,林业世行中心主要是提供业务推广与技术支撑。
林业世行中心主任王成祖也持上述说法。他向《财经》记者强调,林业世行中心很难接触到世行贷款资金。
不过,记者从审计署获悉,依托于世行贷款项目,林业世行中心可从四个渠道获得资金:
一是管理经费,均被列入世行贷款项目的工程概算,一般从国内配套资金中提取,经财政部、世行同意也可从世行贷款中安排;其标准是贷款额在3000万美元以下的收2.5%,5000万至1亿美元的收1.4%,1.5亿美元以上的为0.8%。王成祖称,目前管理费收取已取消。
二是针对世行贷款所涉项目,林业世行中心可代各子项目统一采购所需用品,据实向财政部和世行申请费用;
三是国家财政配套的贴息贷款,自1998年项目一期结束后每年数以亿计;
四是针对贴息贷款和世行贷款,国家财政有条件提供了部分还贷准备金。审计发现,该中心2000至2003年共挪用5.67亿元。
审计结果显示,这四条渠道无一例外被林业世行中心利用。该中心员工挪用这些资金设立关联公司,辅以炒股、连环担保、公款私用等方式,将国有资产转入私囊。
宋士奎连环案
林业贷款项目引起世界银行的关注,始于林业世行中心前任主任宋士奎案发。
记者从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获悉,该院2003年6月侦查通州双利化工厂法人马维成合同诈骗案时,发现其在农业银行通州支行果园分理处获得的一笔贷款,是由林业世行中心一笔500万元定期存单提供的担保。
经市检察院授权,通州区检察院反贪局于2004年2月成立了四人专案组,顺藤摸瓜,在上述合同诈骗案之外,延伸发现林业世行中心系列案:4月14日,林业世行中心外资管理处副处长王俊涉嫌挪用公款被采取强制措施;5月20日,中心主任宋士奎(正局级)因涉嫌贪污被捕。
随之案发的,是林业世行中心外资项目处职员颜子兵贪污案、农业银行通州支行果园分理处外勤赵树松受贿案、北京市公安局内保处民警朱劲松受贿案。通州检方一位人士称,此案最初只是一个小案,没想到竟会发展成涉及国家部委正局级官员、公安干警、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系列窝案串案。
2005年4月,颜子兵贪污案先行开庭。据法院认定,48岁的颜子兵于1999年8月至12月间,在采购世行林业贷款“GEF项目”野外装备用品的过程中,索得供货方北京华利捷科技公司12万元贿赂款。其中4.32万元交给宋士奎,其余的据为己有。
四个月后,54岁的宋士奎身着囚衣出现在法院被告席。其第一项控罪与颜子兵案的内容重合,当时宋任林业世行中心副主任,管理GEF项目;第二项控罪,正是挪用500万元专项资金为马维成提供贷款担保,获得后者20万元现金回馈。据此,北京市二中院判其有期徒刑十年。
此“窝案”最终为世界银行所知晓,并引起高度关注。据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一位官员介绍,宋士奎获罪后,世行曾派出两个检查组就相关项目进行调查。
《财经》记者获悉,其中一个检查组阵容强大,包括世行官员本拉里、世行驻中国代表处官员刘瑾,以及世行项目专家奥里弗、里本萨、林宗成等人。据介绍,正基于此,国务院高层指定国家审计署例行审计国家林业局期间,将范围延伸至林业世行中心。
事后证明,随着国家审计署审计的逐步深入,宋士奎其他罪责也显山露水。其中尤为触目惊心的,是宋士奎2000年担任林业世行中心主任后对国有资产的强取豪夺。
“资金中转站”:中林绿业中心
回过头观察宋士奎在林业世行中心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为了谋取私利,他是如何处心积虑。
2000年初,宋士奎升任林业世行中心主任,随即成立了北京中林绿业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中心(下称中林绿业中心)。工商资料显示,中林绿业中心系一家全民所有制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投资方系林业世行中心;业务范围是投资管理、技术培训和转让,组织展览和苗木花卉等。其第一任法人正是宋士奎。
2005年8月30日,也就是宋士奎贪污案庭审之际,公司法人更改为林业世行中心现任主任王成祖。
审计报告称:“1992至2003年,林业世行中心将林业项目贴息贷款、项目管理费等资金3519.63万元私存私放,其中96万元借出后无法收回;1000万元用于成立中林绿业中心。”
实际情况是,中林绿业中心成了宋士奎的“资金中转站”,上游承接与林业世行贷款项目有关的资金,下游再延伸出诸多实体,受益者则包括林业世行中心的“内部人”。
如2001至2002年,林业世行中心通过中林绿业中心,以“花卉苗木基地建设”为名,从中国农业银行获取流动资金贷款1800万元,并在2003年套取财政贴息资金45万元。这些资金被转为“小金库”。审计报告认为,此做法违反财政部《林业治沙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规定》关于“贴息范围”的规定。
审计中还发现,中林绿业中心将其1000万元注册资金中的部分和其他资金110万元,相继成立了北京燕维森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
“到2005年底,中林绿业中心和这三家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均为亏损,林业世行中心与中林绿业中心投资的1110万元国有资金存在损失风险。”
未被审计署点名的另两家公司分别是北京中林绿业鹫峰科技公司、北京中林绿业网络科技公司。前者成立于2002年3月21日,累计亏损125万元;今年7月11日,公司法人变更,驻地也从原国家林业局的中林商务楼迁出,试图脱离林业系统。
在这些国有资产损失的背后,则是一系列“内部人”的不当得利。
“燕维森”的利益流
被审计报告直接点名的北京燕维森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燕维森公司),事实上是一家由林业世行中心官员出资建立的私人公司,其运作中隐藏着巨大的利益暗流。
“燕维森公司正在关闭,按上面的要求停业整顿。”林业世行中心主任王成祖告诉《财经》记者。目前王也是燕维森公司的法人。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11日,第一任法人正是宋士奎;公司注册资本120万元,全部由27名自然人出资。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自然人股东全部来自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和林业世行中心,其中包括植树造林司原司长兼世行贷款项目领导小组顾问屈树业、林业世行中心副主任姜喜山、林业世行中心项目管理处长胡柏炯、外资项目处长王周绪等。在上述宋士奎连环案中先后被查的林业世行中心官员王俊、颜子兵,也各出资4.8万元参股公司。
当然,世行中心的官员并没有真实出资。审计报告称:“北京燕维森公司成立时,中林绿业中心垫付了职工个人投资款120万元。2003年和2004年,林业世行中心用120万元账外资金冲减了应收的个人投资款。”此外,公司投资490.5万元购买了某公司股权,至今未获股权投资协议和股权证明,被审计报告计为“损失风险”。
审计报告还称,2000年至2003年,林业世行中心累计挪用国家造林项目还贷准备金5.67亿元,分别借给北京中林绿业中心、燕维森公司等八家单位,或通过北京中林绿业中心等单位进行证券投资、对外借款等。截至2005年底,尚有3413.01万元未收回,另有1620万元资金存在损失风险。
据查证,燕维森公司最大的一块业务,是投资上市公司鹫峰科技(深圳交易所代码:400010)。
鹫峰科技前身是北京中国乡镇企业城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6月30日,专攻农林产业。2002年6月5日,公司在设于深交所的代办转让交易系统挂牌。当时燕维森公司持有其327万股非流通股,占2.42%,排名第股东。鹫峰科技以每股1元上市,开盘当天即涨幅高达806%,收于9.06元。若以此市值计算,注册资本仅120万元的燕维森公司一举入账上千万元。
燕维森公司长期以来试图以大量公款赚取私利,但账面上显示经营业绩并不理想,2002年12月23日被北京市国家税务局点名限期整改。六份年检报告显示,公司四亏一平一赢,累计亏损39.86万元。没有人能够知道,时为法人代表的宋士奎在公司是如何上下其手的。
鹫峰科技与宋士奎名下的一系列公司之间,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审计署未曾点名的北京中林绿业鹫峰科技公司,即为鹫峰科技会同其大股东国土土地整理有限公司与中林绿业中心共同出资成立。这些复杂关系背后的利益纠葛则不得而知。
加强国际贷款项目审计
林业世行中心的问题逐渐曝光,引起了国家审计署的重视。今年4月中旬,审计署将18个驻地特派办外资处的负责人召至北京,就林业世行贷款项目绩效审计做专门培训。彼时,针对林业世行中心的审计已形成了报告。
4月19日,各特派办外资处派出三人工作组,针对辖区已完工的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世行一期项目)和“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世行二期项目),分别进行为期十天的审前调查。
审前调查意在摸清项目投资、债务情况和项目运营机制,了解项目目标实现及还贷情况,调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问题,分析债务对各级财政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各审计机构制定详细的绩效审计方案。
处在风口浪尖的国家林业局,也历时半年完成一项内部报告,主题正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的调查”。报告肯定了世行贷款项目的贡献,同时专辟一章阐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熟知报告内容者称,问题主要出在专项资金下拨与还贷这两个环节上。
显然,尽管世行贷款本身由于封闭运行难以被窃取,但不法者仍然可以利用管理漏洞套取相关资金。
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范文3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规范审计项目管理,审计项目标准化管理
1、促进了流程标准化
国家审计署推行《审计业务流程》规范以来,大多数审计机构均能按照流程规范来执行,但执行过程和情况无法及时掌握,很多时候需要通过事后的归档资料来检查。电力企业审计信息系统上线后,按照《审计业务流程》规范,系统设计了十个审计业务环节,审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流程在线操作,管理层可以实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促进了审计流程标准化的执行。
另外,因各企业实际情况不同,执行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审计信息系统按照《审计业务流程》规范设计了针对企业的相对统一的三种业务流程模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模式,这样在符合审计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更加贴近企业实际,满足了企业应用的需要,也促进了审计业务流程执行的规范、统一。
2、实现了文书模板化
参照国家审计署下发的制度规范及以往审计项目档案资料,建立了模板库,对系统中的主要审计文书设计了集团和股份两大套、涵盖十个审计业务环节的150个统一文档模板,文书的使用更加规范。同时,审计信息系统中建立了标准的审计问题性质字典(系统中维护的审计问题性质共552条)、审计法规制度库,并实现了问题性质与引用法规条款的自动关联,使审计人员定性更加准确,引用法规条款更便捷、更恰当。
3、推动了依据规范化
按照近三年审计发现问题所依据的法规条款,结合国家审计署对中石化审计中应用的法规依据,并对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制度进行筛选后,最终在审计信息系统中维护了与138个问题定性相关的419条法律法规依据,而且能够在选择这些底稿问题定性时自动关联,在缩短审计人员撰写底稿时间的同时,更加促进了定性依据的规范化。如果在选择问题定性时未关联到相应的法规依据,系统还提供了全文检索功能。
二、加强系统控制,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1、确保了审计数据的真实、完整
审计信息系统对业务数据的全面集成,使审计业务流程产生的数据自动带入统计报表系统中,自动生成实时的统计报表,减少了企业每季度上报统计报表的工作量,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手工填报时的错报漏报问题,确保了成果的真实完整。
2、实现了审计项目全过程的指导和控制
管理层通过了解项目动态,可以实现对审计项目全流程、各环节的实时管理和监控,实时掌握每个审计组的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促进了审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3、促进了审计人员责任意识的提高
审计信息系统中每个业务环节都明确了责任,审核环节全部留痕,有权限的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和了解审计项目全流程的完成时间和审核痕迹,为了不让相关业务停留在自己的环节无法向下推进,每名审计人员均会主动关注项目动态和关键控制点完成时间,责任意识大大提高。
4、为管理层对审计结果的综合利用和加强审计人员的业绩考核提供了便利
审计信息系统从项目立项开始到归档,实施方案、工作底稿、报告、决定等整个项目文档及审核过程全体现在系统中,管理层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阅查询相关信息,并做进一步的分析应用。同时,系统还汇总了每位审计人员在相关审计项目中的角色及工作成果,有权限的人员可以追溯查询到审计发现问题的具体情况、审计报告内容等,极大方便了管理层对各级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工作信息查询及业绩考核,提高了考核效率和准确性。
三、强化业务沟通能力,提高审计效率
1、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审计信息系统不论在模板的应用、法规依据的查找以及材料传递、审计培训、在线考试等功能的使用方面都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同时审计项目全过程不仅有时间记录,还有相应的提醒和督办功能。
如,审计组现场实施结束时会自动提醒主审10个工作日提交审理;系统还会向有权限用户对正在实施的审计项目现场所发现的违规事项按照规则及时报警。
2、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双重管理作用的发挥
已经对企业开放的信息门户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材料传递、培训等功能模块的使用,在为审计人员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总部与企业的沟通更加紧密;“审计广角”、“经验交流”等板块在门户首页的显示,提高了大家对审计工作的认识;总部通过审计信息系统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审计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为今后对电力企业内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范文4
通过对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的回顾,并总结英美绩效审计的发展经验和我国的绩效审计发展的局限性,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统一完整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搭建绩效审计信息平台、注重培养审计人才的建议。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132-01
1 国际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
20世纪40年代是政府绩效审计的起源阶段。美国是最早开始绩效审计的国家。1945年,美国国会颁布了《联邦公司控制法案》,要求公营企业应将年度经营预算和工作预算计划预算提交总统和国会,由审计总署进行审计。美国审计总署开始审计政府法人,实行“综合审计”。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国家公共开支的大幅度增长和公营企业的大批涌现,经济资源与需求矛盾日益尖锐,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关注,各国开始出现了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的转变。1972年6月,美国审计总署在其“黄皮书”,即“公认的政府审计准则”中首次写入了“绩效审计”这一名词,规定政府绩效的审计目标为:一是检查财务活动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二是检查管理工作的经济性和效率性;三是计划在实践中的效果。1983年,英国颁布的《国家审计法》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定义是“检查某一组织为履行其职能而运用其资源的经济性、效率及效益。”并且,英国国家审计署认为货币价值审计中的货币价值=经济性*效率*效益。20世纪90年代后,绩效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审计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各国开始通过强制性立法将政府绩效审计纳入法定审计。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政府绩效评估制度,要求设定政府财政投入的绩效目标和进行年度绩效考评。澳大利亚1997年颁布的《审计长法》明确规定,审计署五项职责和权利中也有两项涉及绩效审计。
当前国际上展开政府绩效水平较高、较成熟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美国。虽然两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进程略有差异,但还是有着显著的共同点。首先政府绩效审计均具有完善的法律保障。英国有《国家审计法》,美国有《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国会预算与拨款控制法案》等为政府绩效审计效力的法律法规。美国甚至制定了详细的绩效审计指标,美国会计总署制定了七条公共部门绩效审计测试与评估标准,对难以量化的标准提出了“优先实践”概念作为衡量标准,并实行“金额化”法。其次,两国都采用的是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注重外部监督。为保证外部监督渠道的通畅性,英国每个绩效审计报告前都会由英国国家审计署新闻通告,所有绩效审计报告全部在审计署网站上刊登,方便社会公众对政府绩效的监督。再者,审计目标均有“3E”向“5E”转变的倾向。随着环境问题、污染问题和社会公平性问题的日益突出,不仅是绩效审计发展较为成熟度的英、美,各国政府都开始更为关注环境和社会公平性,审计目标逐渐向“5E”转变,即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以及政府活动对社会分配和社会秩序的保障。
2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
相较于国际,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直至198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政府审计制度逐渐恢复和重建,我国绩效审计才进入起步阶段。1985年,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审计机关对国营企业、事业组织、基本建设单位、金融保险机构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在1989年的经济调整中,我国审计机关对18000个缓建、停建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我们政府绩效审计开始出现端倪。1995年开始施行的《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及其它法律规定的应当接受审计的,其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首次为绩效审计的开展明确了法律依据。1999年财政部等联合印发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等,为我国对政府绩效审计提供了配套法规。20世纪之后,我国政府审计出现了明显的由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的转变。2003年,审计署制定《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更是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绩效审计,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要开展绩效审计。
时至今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美、英等国等相比,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属于以学习为主导、自下而下的强制型审计,发展存在局限性。首先,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体系尚不不完善,缺乏统一、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政府绩效审计缺乏法律保护和行为规范,政府绩效审计的地位不明确,又进一步影响了其独立性。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绩效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难以形成统一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评估主体单一,缺乏外部监督。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基本是由政府主导型评估,主要以内部评估为主,评估主体较单一。绩效评估和绩效审计采用的数据来源、评估方法和指标等缺乏透明度,绩效审计的结果也一般不对社会大众公布,政府绩效审计的社会认可度低。再者,缺少相应的审计人才。政府绩效审计的对象千
差万别,审计实践中需要经济、管理、环境、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公共资源管理和运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公平性进行分析、评估,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要求较高。
3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建议
3.1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
完善的政府绩效审计法律、法规是有效的开展绩效审计活动的保障。可以借鉴部分地区法规,制定独立的《绩效审计法》,或者在现行的《审计法》中全面地界定绩效审计概念、法律地位、权限、目标、范围等等,明确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保障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政府审计机关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活动时有法可依。应认真总结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实践经验,结合财务审计的审计准则和他国经验,制定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系统、操作性较强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3.2 建立统一完整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促进“3E”向“5E”的转变
只有建立统一完整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评价标准才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价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保证得出的结论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应根据审计对象的不同,分成几大类,不同的类别提出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弹性较大的、容易使公平性受到损害的项目或领域,则要通过认真总结经验再作一些补充性质的规定,保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在统一的基础上仍不失灵活性。注重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社会公平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绩效审计也必须注重环境和公平,应该积极由“3E”向“5E”转变。
3.3 搭建绩效审计信息平台,形成内外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
搭建绩效审计信息平台,增强政府绩效评估系统的开放性,不仅可以提高绩效审计的透明度,还以加强社会大众对政府绩效审计的了解,提升审计监督的监水平与层次,增强绩效评估与审计的工作效果。邀请社会大众参与,扩大政府绩效评估与审计的社会影响,促进形成内外评估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估体系。
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范文5
组织(Organization)一直是管理的核心工作。社会学家Stanley H.Udy(1965)精确地将组织定义为具有明确的、有限的,并公开宣告其目标的“正式”机构。组织职能的实现依靠协调组织结构和权力关系的设计。组织结构(Organization Structure)是组织中相对稳定的关系和方面。James G.March和Herbert A.Simon(1958)在《组织》一书中将组织结构定义为组织成员之间的等级关系。Richard H.Hall(2004)认为组织结构是一种将员工之间互动关系、信息传递以及内部权力关系等方面进行界定并加以制度化的结果。Jones(2004)指出,“组织结构”是一套正式系统(formal system),它与规章、职务及权力关系相关,并说明各项工作怎样进行分配、每个个体应当对什么人负责以及组织内部协调机制。可见,组织内部每个成员之间的合作或竞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组织结构”的影响。John Child(1983)指出,当一个组织的结构偏离其管理需要时,就会导致很多问题出现,例如,决策受到延误、发生利益冲突、应变出现失误、行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士气低落等。因此,一个经过精心安排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员工执行职务和进行决策。
二、组织原则与效率
古典管理学派Chester I.Barnard、Henri Fayol和James D.Moony等人在组织原则方面对管理理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理论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古典组织理论学者试图通过说明和确定某些组织原则来解决组织职能的复杂性,他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1776年,Adam Smith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劳动专业化分工将使组织及社会受益的观点。Girbreth夫妇被公认为在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的分析方面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该动作要素的确定使古典管理学派认为,在许多不同的情况下都能做到高度的专业化。古典管理学派还提出部门化的原则(Departmentation),即组织中的活动应当经过专业化分工而组合到部门中。罗珉(2006)指出,部门化原则就是将组织中的工作活动按一定的逻辑安排,归并为若干个管理单位或部门。控制管理幅度(Span of Control)是保障组织有效运转的又一原则。管理幅度指管理者能够有效地直接管理的下属的人数。法国管理顾问Graicunas(1937)提出,在建立一种适当的管理控制幅度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管理人员与下属间可能发生的潜在关系数。他揭示了管理者和下属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管理者每增加一个下属,他和下属之间潜在的相互影响关系将以几何级数增长。统一指挥原则是又一个重要的组织管理原则。Henri Fayol(1949)认为,每一个下属应当而且只能向一个上级主管直接负责。否则,这样的下属就可能要面对来自多个主管的冲突要求或优先处理要求。
三、国外国家审计组织管理
Romzek和Dubnick(1987)从控制源和控制度两个维度研究了受托经济责任。在控制源上,组织期望管理是通过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机制进行的,这时,必要的控制源权威需要建立起来,通常,这种控制源权威来自于组织内部,包括组织内部正式的层级关系,或者非正式的社会关系。在控制度上,各委托方通过控制组织选择和运行机制。如组织及其成员行动的范围较小和深度较浅,则说明委托方实施的组织的控制度较强;倘若组织在选择与运行方面具有较多的权限,说明委托方实施的组织的控制度较弱。
(一)美国国家审计组织管理 美国GAO(Government Accoun-
tability Office)对国会负责,负责国家审计工作,GAO按照战略目标来设置组织结构,由13个职能局支持其中3个目标,5个部门支持其中一个目标。美国审计总署95%的审计工作是受国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的委托进行的。GAO实施审计后,需要提交报告给国会。除此之外,美国审计总署开展的90%以上的审计工作与绩效审计相关。通常,大部分财务审计由政府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或者,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孔金华,2003)。
(二)英国国家审计组织管理 2003年《绩效审计手册》系统阐述了统筹灵活地配置审计资源,科学缜密地规划和管理审计项目,以确保投入的审计成本是值得的。英国的绩效审计实践,要求审计人员能够灵活地应对审计环境,鼓励在工作中加以创新。至于如何规划、实施和提交审计报告,并没有做出很详细的以及很严格的规范。根据规定,审计人员需要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并利用风险评估法来完成绩效审计计划和方案的制定。此外,绩效审计实施过程中,需要平衡考虑审计时间、成本和质量。
(三)澳大利亚国家审计组织管理 澳大利亚审计署既独立于政府,也独立于议会,但其负有向议会报告的责任。国家审计署主要实施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两方面内容,而财务审计又主要涉及财务合规性与合法性两方面。澳大利亚审计署一般包括五个部门:(1)财务审计;(2)绩效审计;(3)计算机审计;(4)金融审计;(5)综合部门。其中,70%的人员从事财务审计,约占绩效审计工作量的80%以上。澳大利亚审计署的审计计划由总体计划、年度计划和操作计划三部分组成。其中,总体计划规定3年内的工作方针、目标和内容;年度计划主要是有关财政年度内的具体工作任务和需要的经费;操作计划是针对审计实践制定具体的审计工作计划。通常,年度审计计划制定之前,要分别向议会和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同时还要搜集被审计单位情况。
(四)德国国家审计组织管理 德国的国家审计机构包括联邦审计院、州审计院和市县审计局三个层次,每个机构独立依法行使审计职权。每年上半年,审计机关召开审计计划决策会议,并与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机构和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广泛收集有关信息,提前为下一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作好充分准备。通常,审计机构广泛采取审前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审计计划。德国国家审计的原则是“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全面审计是指政府各部门都要接受审计,突出重点是指项目的选择重点考虑财政支出较多、容易产生问题的部门以及易于忽视的领域、单位和部门。
四、我国国家审计组织管理
(一)国家审计组织管理的实践和观点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划分了财政、金融、企业、经济责任、资源环境、涉外等六种类型的审计,深化了每类审计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目前,审计署内设机构13个,有财政审计司、行政事业审计司、金融审计司以及企业审计司等,以满足上述六种类型审计为主要目标,除此之外,还管辖直属事业单位7个,派出审计局25个,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18个。地方省、市和县级审计机构依照审计署,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这种组织模式是典型的按照职能审计确立组织机构的思路。在现有的组织机构框架下,各地审计机关积极探索审计组织结构设置和审计业务组织管理方式。例如,陕西省建立“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两条通道”为框架的大型审计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一个中心是中心审计组,两个平台是“统一指挥平台”和“统一数据处理平台”,两条通道是“数据传输通道”和“指挥信息通道”。湖北省以省、市、县三级审计网络为载体,以OA和AO应用系统为支撑,统一组织和管理审计项目,从而在同一项目、同一时间、不同的区域、不同审计人员之间较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以及组织管理的整体联动。审计署驻西安特派办刘铮提出矩阵型组织结构在审计项目中的应用,各个项目组长直接向单位的最高行政领导负责,项目组长对项目的成功负有全部责任。此外,职能部门有责任为项目提供最好支持。湘潭市审计局从制定和完善制度入手,建立审计计划管理、现场审计查证、审计报告审理、审计结论执行四项职权分别由不同职能部门相对独立承担的全新的审计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七个方面的43 项制度,构建完善的审计科学化管理体系。谢志华(2003)指出,市场效率要比行政效率高,因此,由市场解决得好和解决得了的问题应当优先由市场机制来解决,而不应采用行政方式来解决。在审计活动中,民间审计行为符合市场方式,而国家审计行为和内部审计行为则与行政方式较为接近。民间审计相对更有审计效率,凡是能由民间审计进行的审计业务应尽可能由其进行。
(二)国家审计组织管理的具体设计 笔者认为,国家审计机关的组织管理模式,包括审计机关组织结构和审计业务组织管理方式的设计等。应当针对目前审计机关按照职能审计确立组织机构的现状进行改进,围绕审计机关履行的几个战略目标来组织管理审计资源,打破原有单一的职能处室的界限,同时,利用OA和AO信息平台,实现对各个审计项目的协调管理。
如图1,审计机关组织结构分为五部分,以审计业务即业务协调室为核心,一个质量保障机构即质量控制室,一个政策咨询机构即法规室,两个服务机构即办公室和人事培训室。按照审计业务目标,业务协调室下辖五个机构,即四个独立目标机构和一个专项调查机构。目标一负责: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目标二负责:环境、公共安全、交通和市政建设以及持续性发展等方面;目标三负责:国企、金融以及企业事务管理等方面;目标四负责:党政负责人履责评价、政策评价以及制度运行评价等方面;专项调查负责:上级审计机构交办的任务、地方政府交办的任务、统筹安排年度和中长期审计计划进行的调查等方面。
上述审计组织结构体现了以下思想:一是国家审计机关要建立以业务协调室为中心的组织结构;二是要以审计业务目标整合审计机关现有的职能处室,在业务目标下统一调配审计资源;三是要借助OA和AO搭建的信息平台,实现对各个审计项目的统一协调管理。这样设计的好处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科学确定国家审计机关的组织结构,提高审计效率。通过精心安排组织结构,不仅能提高审计人员执行职务与决策的效果,还在于促进和落实科学审计。同时,可以引入目标管理和项目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质量。
第二,有利于统筹灵活地配置国家审计资源,并能够科学缜密地规划和管理国家审计项目。当前,审计机关普遍面临任务繁重、资源紧张的矛盾。并且,现行国家审计机关的组织结构,不利于审计资源在全局意义上的优化整合。通过组织管理,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创造性地有效利用各种可支配资源,以确保取得的最终审计成果远远大于所投入的审计成本。
第三,有利于构建审计信息化平台,统一组织和管理审计项目。审计管理系统(OA)和审计现场实施系统(AO)得到充分和广泛的应用。通过OA和AO搭建的信息平台,既可以整合不同业务部门的资源,又可以实现对各个审计项目的统一管理、监督和考评。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治理、国家审计制度与预防腐败体系创新研究》(编号:13AZD002)和宁波市科技局软科学课题《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功能研究――基于宁波的实证分析》(编号:2013A1002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孔金华:《美国审计面面观》,《中国审计》2003年第1期。
[2]谢志华:《审计效率与审计组织形式的选择》,《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7期。
[3]陕西省审计厅课题组:《信息化条件下大型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研究》,《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年第1期。
[4]罗珉:《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范文6
一、公路工程项目审计的特点
1、综合性。公路工程项目审计是以会计资料和有关工程资料为基础,以工程建设活动力为对象的审查监督活动。在审计的客体不仅有工程投资、建设成本等方面的问题;而且有工程设计、预决算编制、工程造价、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问题;同时还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投资效益。因此,公路工程项目的审计是诸多因素相互影响,涵盖了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审计。
2、技术性。公路工程项目审计内容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实施审计时不仅要从财务方向进行审查,而且还要从许多工程技术方面进行审查,如工程设计是否合理,施工组织是否有效、公路经济、技术的合理可行程度等等。
3、效益性。公路工程项目审计除对项目建设的工程、财务方面进行审查外,还要从物资消耗、工期、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等方面对投资效益进行全面评价。因此,公路工程项目的审计还具有效益性。
二、公路工程项目规范化审计的内容
1、审计程序规范化。公路工程项目审计尽管有它自己的特点,但就其工作程序来看,与其它审计基本是一致的,即都要经过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也要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方案,发送审计通知书,运用审计方法与技术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收集审计证据,作好审计工作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发出计报告征求意见书,复核与审定审计报告,下达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因此,公路工程项目规范化审计必须首先做到审计程序的规范化。
2、审计范围的规范化。从公路工程项目审计的内容分析,审计范围即包括工程立项、工程设计、工程概(预)算、工程建设程序、工程建设管理、工程招投标合同、工程竣工决算、投资效益等有关工程事项的审计;又包括工程投资、计划拨款、工程建设成本、工程造价结算、工程债权债务清理、工程材料物资处理、竣工财务决算等有关财务事项的审计。因此,公路工程项目的规范化审计应从工程立项至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全方位的进行审计。
3、审计报告的规范化。公路工程项目的审计报告,同其它审计报告一样,也应该按照国家审计署颁发的《审计报告编审准则》的规定编写和审定。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应包括:报告标题、主送单位、审计报告的内容、审计组长签名、报告日期。审计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审计的依据、被审单位和工程项目、审计方式和时间;工程建设概况;审计实施的有关情况;审计评价意见;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的定性、处理、处罚建议及其法规依据;审计建议等。根据公路工程项目审计的特点,审计报告中还应包括对有关工程事项的审查结论和处理意见。
三、公路工程项目的规范化审计应做到“三个结合”。
1、工程事项审查和财务事项审查相结合。公路工程项目的审计客观上己经把审计的范围从财务领域延伸到了工程管理领域,不少问题如工程设计、工程质量、施工管理、工程预决算等。只有把财务事项和工程事项结合起来,坚持财务问题和工程问题同审,才能完成公路工程项目的全面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