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范文1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现状问题;应用策略
一、引言
当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教学模式单一,教师的备课以及知识点的传授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分析、理解,紧接着带领学生背诵相关的历史概念。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学生缺乏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权,就会逐渐丧失对历史课的兴趣,学习效率的提升更是无从谈起。长期下来,学生会觉得历史学习很枯燥,课堂效果事倍功半。
二、当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问题分析
第一,缺乏教学目标。当下的初中历史教育,有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认真准备,在没有充分了解教材的情况下,就轻易地定下了与教材内容不相符的教学目标。由于欠缺妥当的安排,就会让目标有空洞性,与其目标难以实现。教师在安排相关的教学环节时,也没有刻意向教学目标靠拢,这样下去就会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第二,教学观念落后。当下的历史教育,很大程度上都是迫于中考的压力,无法做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当下的初中历史教育,缺乏对历史观念系统的灌输,无法倡导自主、探究式的历史学习,陈旧的学习观念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体验上受到了限制。第三,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当下的历史教师愿意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在课堂上灌输大量的历史要素、历史知识点,但这让学生在历史感悟上的时间就大打折扣。通常情况下,只注重技巧讲授,会忽略对历史事件教育意义的分析,通常重知识点的讲授,轻视历史感悟过程,这样使得历史学习就缺乏了很多乐趣。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当下的考试机制使得教育过于倾向于应试,那么教师在课程安排上,必然要从应试的有效性出发,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领悟能力的培养。
三、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在情境教学中,主要包含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学习目标的制定,另一个就是具体的情境策划。为学生定下学习目标,就会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浏览内容时,就不会感到盲目。与此同时,还能够加强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使得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做好情境设置,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带领学生去感悟历史环境,例如通过故事演讲、人物介绍、影片播放等方式,让学生可以先了解这个历史阶段的特征以及氛围。从具体的人物角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当时人民或者领导的心境,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历史政策、历史背景的理解。例如在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当时清政府的思想状况,中国人民的思想状况,然后再介绍英国人的思想状况以及发展水平,从具体的事件出发,引导学生去站在双方的角度思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快地领悟历史事件的要点。对于学生的历史体验上,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二,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在历史课堂上,很多教师都喜欢将课程内容总结给学生,学生一时间很难接受那么多的知识,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情境教学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更好地掌握和安排。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初中历史课程是学生接触历史课程的初始,所以,要让学生保持对历史的兴趣,就需要让学生有对历史学习的需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开历史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可以利用情境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些许的要素来引发学生的关注,以情境课堂来触发学生对历史的感动。历史事件就像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样,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带给学生精神上的满足。在情境历史教学中,不一定拘泥于一种形式。教师要具有随机性和灵活性。师生的互动示范,往往会使课堂更具效果。例如在情境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人物的演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的这个历史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站在林则徐的视角上,为学生进行一次声情并茂的演讲,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林则徐这个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感。让学生试着想象自己就是当时苦受鸦片摧残的人民之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自己该拥有怎样的气节。随着教师的演讲一步步深入,可以逐步激发学生心中的民族情怀,学生的兴奋点也会就此打开。所以,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感悟上,要懂得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充分地了解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更具想象力与探索力,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更具效果。学生的情操、思维能力都会在情境教学的培养下,得到明显提升。
四、结束语
初中学生有着学习压力大的特点,每天要接触和学习的课程较多,情景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十分受用。初中历史作为一项具有趣味性的课程,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环境下去学习。
参考文献:
[1]黄建平.浅谈合作性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4):183-184.
[2]陈风萍.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04):60.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a)-0110-01
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关注历史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状态,是否主动学习,是否乐学;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中运用的方法,是否运用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资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是否就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为此,做好历史教学在新课程下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需要我们仔细研究课标,深刻领会新课程精神,采用多种有效措施,做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1 教师要打破传统,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做出相应改变
教学是一种由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教师要转变角色,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以学生为主题,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合理的时间和自,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发展个性。
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要大胆提倡探究式学习,要把历史课堂准备成有活生生感知材料的专题课,注重学习自身收集材料,注重学生探讨而并非以前的“硬灌死记”,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身实践和合作探究中体会出历史课程的价值和功能,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为探究式学习方式,从而发展学生探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着力注重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生走向探究性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2 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问题设计和教学情境的创设
“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远至近,从学生关注的知识“热点”设计出一系列有趣的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索历史知识。
问题设计,要考虑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以保证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热情。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围绕老师问题进行积极思考,都有表现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根据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问题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来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使得出的结论水到渠成;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问有所思,思有所得。问题的设计还要具有开放性,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讨论、去交流,既活跃了课堂,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刺激初中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能使课堂生动活泼,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出有实效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兴趣,加深学生感受,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体验和感悟。
3 注重学生历史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教学方法的使用
学科不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不同,要学好历史,无疑学生要先做好“听”的工作,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读”、“听”、“思”三个方面。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阅读有关教材内容,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和线索。学生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重点要点。学生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的历史内容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教师还可对如何预习、如何记笔记、如何快速背诵历史知识、如何复习等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如在历史教学中常用到的顺口溜记忆法,关键字词记忆法等。如在记忆“在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深渊的?”,我们可将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开始;⑦进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然后联系几次列强的影响:①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进一步加深一③及《》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④八国联军侵华及《》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还可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联系生活热点,撰写小论文,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还可布置一些与历史有关的任务让学生去进行社会调查,古今对比,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
总之,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前提和基础,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引,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遵循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合理整合教材内容,选用适当教学方法,坚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调整自己的叫学,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及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范文3
关键词: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科学家严济慈曾指出,讲课是科学的演说,而教学则是表现艺术。要想让教学呈现出艺术化,教师必须进行艺术化教学,教学活动是创造性极强的活动,并不简单机械的模仿,是给予学生知识的复杂劳动。初中历史要想构建高效的课堂,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事实表明,只有对从事和研究的事情有浓厚兴趣的人,才能在其从事的领域取得成就。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死记硬背与机械的模仿,缺乏思维扩散,学生的全面能力得不到提高,难以达到初中历史教学预期的目标,更难以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本文就中学历史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分析。
1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交流
1.1 中学生同课本情感的交流
教学过程并不是传授知识的简单过程,它应是情感的交流过程,应用毫无表情变化以及乏味的语言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用情感使学生进入到历史故事当中,并去熟悉历史人物,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到历史情境当中,产生同课本内容间情感的交流。教师必须抛弃原有对知识呆板枯燥的传授以及简单的字面解释,要用情感丰富的语言以及趣味十足的历史事件以及形象生动的历史人物来感染学生,创造同课文相符合的历史情境,让中学历史课堂实现情感的交流,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够明显的提高教学的效果。
1.2 中学生同教师情感的交流
课堂教学当中,有些教师的课堂,学生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集中自己的精神进入到学习当中,而有些教师的课堂,虽然教师讲授的很热情,但有些学生却感觉毫无趣味可言,没有兴趣听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的思想非常丰富,而教师一直用机械的方式重复教学,师生之间缺少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让学生主观的产生厌课的心理。教师要用良好的形象去获得学生的尊重与敬佩,对于犯错的学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严厉的进行批评,对于成功的同学也要不吝表扬,要放下自己的架子,给予学生关怀,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亦师亦友的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主动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的前提。
2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能力进行强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更新知识的速度也非常快,教师必须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没有好教师的教导,很难拥有好的学生,更别说构建高效课堂了,因此老师必须进行自身的强化。
2.1 多学
学习是持之以恒的一个过程,历史教师更是如此,要想将历史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并不是背诵记忆就能达到的,教师既要充分的掌握教学的内容,还在在这个基础之上了解历史人物的知识与故事,以利于在课堂上将教学的内容从基础知识上延伸到故事情节当中,以此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他们集中注意力,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2 多备
备,是指备课要有技巧,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也是为整个教学阶段做准备。要减少价值低、意义小的问题,让教学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及思考问题,要想上好历史课,好的备课过程当然必不可少。对于整个教学的阶段,尤其是复习期间,必须谨慎的选择复习的资料,布置作业也要合理,避免无用功,多关注并了解学生,针对学生学习的弱点以及难点进行训练,既要减少学生作业的量,还要确保教学的效率。
2.3 多察
察,指的是察言观色,以往的教学当中,教师都是按照备课的内容去推进课堂教学,将准备好的问题问完,继续讲,直到讲完。备课,肯定是为了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方便,但是也不能忽略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察言观色,看学生是理解内容释然的笑,还是困惑的紧皱眉头,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相同,在备课时教师不可能了解所有学生的问题,准备好的问题是大多数人都是产生的疑问,但对过程中一小部分学生的疑问也必须照顾到,及时询问、及时解答,不能一味的推进课程。
3要应用形象的语言
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中比较注重传授基础知识,史实的叙述非常简略,当然不可能像小说或历史演义那样生动和具体,但教师如果照本宣读学生当然也会觉得枯燥和乏味,应适当应用形象的语言表述,让整个教学的过程充分感情的色彩,效果将大大不同。
3.1 让教学的手段多样化
中学历史教学肩负着给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以及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怎样按照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历史学科的具体特点去优化课堂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已成为中炒家历史教学改革的重点。课堂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被逐渐应用,把录像、电影、投影、录音、电视以及幻灯片多种电教媒体进行综合并有效的引入历史教学课堂,将先进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有效的结合,创设逼真的情境,再现历史事件当时的场面,以激起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
3.2 中学历史课堂的侧重点
中学历史教学任务完成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的教学活动,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历史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历史课是上下几千年的纵览,内容繁杂,涉及的面较广,要怎样才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给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是历史教师需要注意的,要想上好每一节历史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2.1 用有趣的语言和有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教师讲课时语言要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感到兴趣,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
3.2.2 注重每一个细节。教师要注意观察教学当中的每个环节,包括学生的反映,以及各个学习水平层次学生的实际反映,并根据实际去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有效性,达到高效的教学。
3.2.3 教学的方法要新颖。历史的内容是不变的,但教学的方法可以不断创新。教师要多关注自己所教的学生,多做课后总结与反思,总结出适合自己以及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并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也要不断充实自己,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教学的水平。
3.2.4 授课要用真情实感。历史教学并不是让学生简单的学习知识,还要在历史当中激发中学生爱国的情感,因此,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把自己对于历史事件最真实的感受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被历史所触动。
参考文献
[1] 程胜利.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J]. 学周刊. 2013(35)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范文4
关键词:历史教学;主体地位;体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8-080-1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现代教学理论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决定着教学的思想政治方向,也决定着教学的进度和质量。教师既要考虑自己教什么和怎样教,还要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历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领路人。实践证明,教师自身的学识、思想、品德、能力、修养等素质,会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产生影响力。此外,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开启学生主体作用闸门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一面传播知识,一直也在间接地介绍自己的思维方法,介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思维的火花由此点燃。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只重教师教,忽视学生学,把课堂教学只当成由教师操纵下的一个关闭系统,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学习过程由教师传播知识转变成既重知识传授,又重能力培养的全面育人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作为历史教师,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应悉心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改意识,不断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并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实践。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如,在世界史中讲到资产阶级革命时,先让学生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即革命的背景或原因、领导阶级、革命对象或任务、革命纲领、结果或意义、起止时间等七要素。然后举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个典型内容,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讨论,最后让同学起来归纳,老师及时指正、小结,形成正确、完全的结论。等讲到法国大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甚至是一战和二战,都可依次类推。所以凡第一次讲到的问题,教师千万不可忘了讲规律。这样学生在学会学习方法和规律以后,逐渐地运用在自己的学习中,从而乐于学习历史,对历史更加感兴趣。
要培养自学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思维方式教给学生。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等各种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当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他们就可以自己获得信息,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了。这样学生才能对教材知识有新的认识和体会,才能进一步探求新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再次,教师要会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1.优化师生关系。这是平时逐步培养起来的。教师要走到学生当中去,要经常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了解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态度、兴趣和愿望。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助于学生的创新发展。
2.处理好练习与讲解的关系。练习既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对所学知识的检查,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讲,主要是点拨学生的思路,讲解解题的技巧,引导学生自主地将书本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学生要巧练,在做题过程中要善于通过研究和讨论进行总结,加以适当的练习,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四,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学习历史仅靠空洞的说教和乏味的背诵是很难奏效的。给学生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空间;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挖掘潜力,从成功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体会到学习的轻松和愉悦,并以更加投入的身心去迎接新的学生生活。因此,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应把教师定位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在教学中,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其主体性才得以体现。
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历史学科知识的运用,一方面是解答各类历史试题或与历史相联系的综合试题,这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最普遍手段。另一方面是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这也是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科学”作用的终极体现。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范文5
关键词:小学起步阶段 语文写作 模仿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22-02
对于语文来说,写作恐怕算是教学难度非常大的一门学科。如果说在小学阶段,拼音、认字都是初级阶段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进入三年级之后慢慢开始接触语文写作。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有好的作文水平也将他们送去各种补习班,但是最后的结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其实“万丈高楼平地起”,特别是语文写作这个学科,更多讲究的是“厚积薄发”,只有开始的时候有一定的积累,例如在初期阶段进行模仿,经过这样一段时期的沉淀之后,才会有后来能够驾驭好各种写作题材的能力。
1 关于小学起步阶段模仿写作现状分析
对于小学起步阶段的作文模范,绝大部分的老师都是拿自己挑选的优秀作文选来供学生学习,笔者相信优秀作文选自然会有它优秀的一面,也当然有值得孩子们借鉴的地方。范文在模仿的过程中是需要出现的,对于起步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模仿还应该是先从句子的模仿开始。所以,优秀作文选上面选择的只是文章比较优秀的,对于句子的模仿还是要老师来进行挑选。但是很多老师并没有深层次的进行挑选,只是觉得某句话的语句漂亮、华丽就介绍给孩子们,而不是经过自己仔细斟酌决定的。
例如“我独自一个人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突然一个巨大无比的石头将我绊倒,害的我摔的鼻青脸肿”。这句话第一次看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范文作用,因为这句话里面运用了成语,很多修饰性的词语,令文章增色不少。但是如果老师仔细深究的话,就会发现,这个夜晚已经伸手不见五指,又怎会让自己看到自己鼻青脸肿的模样呢。如果老师刻意让学生模仿类似于这样逻辑不通的语句,那很有可能让孩子们产生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即一味的追求语句上面的华丽而不注重生活常识。其实这样的模仿就非常容易让孩子们陷入误区,以为有很多形容词,句子相对来说复杂一点、长一点就是好文章。这样的模仿笔者相信对于孩子们来说是“致命的”,特别是语文写作刚刚起步的孩子们。
其次,当下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现在的小学生们生活内容都十分单调。每个小学生白天在学校学习,老师在学校进行的都是课堂教学,晚上回到家之后写老师留下的作业,之后便开始看电视、玩IPad等等他们觉得最为好的娱乐方式,当前有的学校在下课之后会办一些兴趣班,但是很多兴趣班只是形同虚设。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对于作文的感知能力只是来源于他们看到别人写的“范文”中的世界,甚至五六年孩子们写的作文已经缺乏自己的灵魂,而是用别的孩子的语言堆砌出来的“华丽语句集合”而已。
2 模仿写作的误区
其实所谓的“模仿”并不是等于抄袭,也不是把范文中的语句变换某些词就是自己的东西。但是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之中,几乎没有老师对“模仿”和“抄袭”有一个本质上面的区分,模仿是在对人家中心思想、主旨大意有理解的基础上,对于作者的语言组织能力、词语修饰能力进行欣赏之后 能够写出来自己的句子、文章。模仿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长期并且艰巨的工作。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非常有效提高写作能力的方式。
但是现在老师们或者写作班为了快捷,也为了有好的成绩让领导、家长们看到往往求快,在原有语句的情况下略微变成词汇之后让孩子们进行“模仿”,这显然并不是模仿的根本宗旨,这样的效果确实可以让他们的家长们看到孩子们飞速的发展。但是对于语文写作教学这个学科来说,早已经脱离了教学目标。
其实如果参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更加希望的小学生们可以有一个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周边大的一切,对于写作有一个初步认识并且培养孩子们写作信心的一个目标。毕竟,小学写作不像高中,面临强大的升学考试的压力,素质教育对于小学写作来说还是最为重要的。
3 模仿写作在小学起步阶段语文写作中的应用
3.1 选择性的模仿
其实小学起步阶段最开始进行模仿的不一定是优秀的范文,应该是阅读优秀的作品,注重平时的积累。其实积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之中,经常会有让我们背诵的课文,虽然学生很痛恨,但其实那个是非常有必要的。像古诗词以及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都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也许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太过遥远,但是在耳濡目染甚至是背诵的情况下,久而久之就会有模仿这些语句的能力,甚至是最后有点模仿出名家的意境。优秀的范文也是一个可供模仿的对象,但是老师在选择模仿的时候还是要有选择性的进行。学校里面所传授的课本文章毕竟是有限的,这时候老师可以鼓励五六年级的学生多多阅读课外读物,在拓展自己知识面的同时也必定可以拓展自己的词汇量,其实五年级左右的学生已经可以开始阅读一些简版的世界名著。在阅读世界名著的时候,他们可以从作者创作意图、整本书的架构中获得启发,这种启发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对于孩子们的模仿,特别是写作的模仿还是非常重要的。
3.2 模仿的技巧性运用
“善学者,得鱼忘鉴;不善学者,刻舟求剑”。这句古话非常直白的表明了学习模仿关键,模仿并非一味的进行,也应该运用合理的技巧。在模仿之前,孩子们对于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自己想些什么必须现有自己的思考。其实模仿也只是让文章“锦上添花”而已,但是这朵花的枝干还是需要孩子们自己进行把握。在孩子们明白自己所要写的中心思想之后,首先自我进行创作,创作之后老师再拿相应的文章进行对比,甚至可以做每段的自我写作―范文对比―范文模仿这样的顺序来进行,但是在这其中不可限制了孩子们的自我发挥空间。对于小学语文,很多老师都喜欢用三段的模式控制住孩子们写作模板,其实这没有必要,即使模仿也是在原有自己的基础上进行的,模仿不等于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
4 结语
一切新事物的开始都是要从模仿做起的,语文写作也不例外,甚至模仿要占据着非常长的时间,厚积薄发,没有原始的积累怎么可能会有后来自我的创作。增加积累也不要局限于课堂内,老师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增加课外阅量,国内外经典著作的缩略本就是非常好的选择。其实对于小学阶段的写作起步,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对于写作的信心、兴趣,这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在模仿的时候没有必要让他们模仿那么多华丽的词句,例如多用形容词、排比句等等,也可以让他们来模仿一下范文中的写作中心,看他们在叙述一个故事,一个场景的时候以一种什么样的格式来进行,慢慢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参考文献
[1] 饶燕.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
[2] 张艺楠.浅谈小学起步作文教学创新策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S1):199-200.
[3] 董凤艳.小学作文起步教学初探[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