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相关专业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相关专业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相关专业知识

审计相关专业知识范文1

摘要:针对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寻求强化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有效途径,可以为解决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高校内部审计的途径,并对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及方式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

一、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不足

(一)高校内审制度建设不到位,监督职能弱化制度建设是高校内部审计中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而我国高校内审制度建设不到位,没有覆盖高校的所有经济活动,现有的制度建设更多的停留在财务审计方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在不断地调整着,审计工作重点从财务审计,逐步向合同审核、基本建设、修缮审计等方面拓展。原有的制度已无法满足新的内审业务的要求,制度的修订与制定存在滞后,使内审工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来保驾护航。

(二)高校内部审计人才匮乏,人员配置不合理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大多人手不足,岗位配备及专业知识构成不合理。大部分高校内审部门均只设有财务审计岗,而没有设置工程审计岗。有工程造价专业背景的审计人才在高校十分稀缺,这样的人员配置结构难以满足内审越来越高的需求。而高校的财务审计人员,由于自身专业背景的局限性,对基本建设、修缮等专业技能知识的了解和把握严重不足。此外由于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高校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时常跟不上审计专业发展的要求,从而内审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大大滞后于会计制度及相关法规的更新速度。

(三)高校内审业务范围较窄,审计方法落后

高校内审业务范围主要偏重收支合法性审计等常规审计,较少涉及建设项目预决算等专项审计。由于高校资金的大规模投入,常规审计和传统的事后审计监督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审计需求,单靠常规审计已经难以使教育审计应有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目前高校内审仍主要以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审计为基础,但基本上都没能实现采用专用的审计软件辅助审计,大多数高校采用的都还是传统的手工查账法。这种审计方法既耗时费力,审计效率又低。而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和联网账套审计的高校十分有限。

(四)高校审计部门独立性不强,自主性较差

目前教育部所属高校审计部门的组织模式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仅设有内审人员等几种模式并存,不同的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障程度不同。通过对比,这三种组织模式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障程度依次递减。

二、强化高校内部审计的途径分析

(一)完善审计制度建设,提高监督职能

在原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及时建立原来欠缺的模块制度,比如基建修缮工程管理办法等,逐步完善高校内审制度,并结合高校实际制定可行性高的实施细则。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为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优化人员配置

加强学习,提高高校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审计实务技能。高校应组织审计人员学习有关法规、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制度的有关规定;不断更新审计专业知识,认真学习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抓好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培训,积极考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不断提高审计处中级以上技术资格人员的比例,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

(三)拓展专项审计范围,深化审计内容

高校应在常规审计的基础上,探索其他专项审计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要以财务预决算审计为主线,分清层次,突出重点,逐步探索固定资产经济责任、基本建设、修缮工程、科研经费、“三公”经费等专项审计的开展,使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四)推进内部审计外部化,补偿独立性缺失

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指的是高校从外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专业审计人员完成内审工作。针对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的情况,通过引入外部审计力量可得到弥补。高校的内审部门作为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在审计中可能会受到多方利益的牵制和影响,难以开展独立的监督活动,从而使审计独立性难以得到保障。而从外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专业人员完成内审工作,由于其具有相对独立性,审计结果和报告会更为客观,而且其可以利用事务所的各种审计资源和先进的审计方法,相应地节省了人力成本,有效地缓解了高校内审人员不足的情况。

三、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及方式选择

(一)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

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约审计成本,减少内审人员招聘及培训等各项成本;另一方面借助外部审计的专业力量,可以更有效地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及权威性,也有益于审计质量的提高,还最大限度优化了资源配置,通过对社会人力资源的利用,有效地弥补了高校内部审计人才匮乏的状况。外部审计的专业力量,拥有比较系统及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通过日常的工作,接触了大量的具体业务,实践经验更为丰富。无论是从水平及能力,还是实践经验上来看,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都更具有优势。

(二)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方式选择

1.外聘审计人员虽然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很难和内部审计人员一样熟悉高校的具体情况,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最实用的审计策略,从而无法更好地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适用的咨询服务。通过依靠内审人员的协调和辅助,能够使与高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同时利用其部分工作成果,也有益于审计工作效率及审计质量的提高。

2.内部审计是强化高校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组织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高校的一员,真正站在高校本身的立场上,内审人员才能更好地为决策服务,为高校的长远发展着想。

3.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有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审计、设备采购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业务,内容多,人力和物力的耗费都比较大,通过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方式,利用事务所的各种审计资源和先进的审计方法,相应地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内审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姚仲明.内审外包———强化高校内部审计的必然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4).

[2]王芳.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外包的现实选择一合作内审[J].会计之友,2010(7).

审计相关专业知识范文2

关键词:会计 专业英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134-02

一、引言

在第一节讲授会计专业英语课时,笔者曾这样形容会计专业英语:“Accounting is difficult, and English is difficult. They are two(too)difficult.”。会计专业英语是难上加难,但是作为新时代会计专业的合格人才,会计专业英语又是必备的知识之一。“Accounting is the language of business”这是全世界都认可的一句话。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英语不只在生活中,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越加明显。对英语在我国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几乎所有的专业都设立了相应的专业英语课程。

现在外语好、懂专业人才的需求已上升为一种国家需求。为了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高校也都明确了英语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许多高校会计专业都将会计英语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07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会计专业英语作为必修课程,要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培养学生的会计英语能力。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目的是学生通过两种语言的协调运用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同时也希望通过会计专业英语课程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如何通过英文相关专业文献的阅读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的动态。

二、会计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1.会计在社会经济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要求会计人才应具备一定的国际化思维,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具有进行国际会计文化交流的能力。高校的各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单词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代表的含义都是不同的。单纯的大学英语课程强调的是语言的学习,与专业知识联系甚少。很多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和英语都不错,但是对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确知之甚少。学生在以后实际工作中,如果遇到英语环境,很难运用专业知识。因此,有必要开设会计专业英语课程,使学生了解相关专业英语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会计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从2007年开始,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就将英语作为会计、审计和财务成本管理的附加题并计入总成绩,同时开设专业英语测试。为了迎合国际化会计的需求,我国已经逐渐提高了对会计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许多高校还专门开设国际会计、涉外会计等涉外型的会计专业或课程,目标是培养出具备国际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人才,同时具备熟练运用专业英语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

由此可见,会计专业英语对于学生而言,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务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不明确。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教授会计的英文单词,或用英文讲会计知识。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训练学生利用会计中文知识进行英语交流的能力。能读懂英文的专业文献,并能用英文解决相关的专业问题。很多高校认为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就是用英语讲授会计内容,把是否采用英语教学作为评价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唯一标准。会计专业英语或是成为会计课程的延伸,或是成为英语课程的延伸,完全没有体现出综合性。没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会计专业英语对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不仅对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会计知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学生来讲也是相当大的挑战。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还无法摆脱“哑巴英语”,这使得在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存在困难,而且专业知识本身具有相当的难度,使得学生对会计专业英语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往往开始几堂课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时间一长,随着课程难度的深入,就丧失了持久学习的动机与兴趣。甚至很多学生往往将课本当成英语的阅读理解,学习的重心偏向了单纯的英语理解,而忽略了自己的会计专业知识。这些情况的出现违背了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3.教师成为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关键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的重要性时不言而喻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不仅有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交际能力,要能够流利地运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目前,教师大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少专业知识与英语交叉融合,不能全面驾驭英语。在会计专业英语课堂上,英语作为一种表达工具,要求教师的外语水平不仅可以讲授课程,还能讲解、辨析、例证会计专业内容,并开展相关会计实务的教授。但多数教师读懂专业英语教材不难,而用英语讲解、论证和答疑的困难却很大。

4.教材选用存在较大困难。会计专业英语的教材选用是非常重要的。原版教材虽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通过学习原版教材,学生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但是,我国的会计体制和会计处理程序和欧美国家还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学过之后会对专业知识产生一些混淆,而且也无法应用于实务中。此外,由于文化差异,国外教材的编写体系和编写形式都与国内的教材存在差异,学生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适应国外的教材;国内的教材又普遍将会计专业英语定位于财务会计,许多学生就曾经反映会计专业英语教材是一本英文版的财务会计。选择合适的英文教材是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针对相关问题的建议

1.明确符合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目标。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决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也不例外,根据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的特点,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要根据商院学生的实务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将培养目标定为培养掌握国内会计专业知识,也能了解国际会计惯例的复合型人才或培养具备国内会计专业知识,又能读懂涉外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国内财会人才。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应侧重于使学生能掌握某一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会计惯例和具体做法,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我国与发达国家会计惯例的异同之处,能看懂国外的相关财务会计信息,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在全面考虑学生专业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首先是会计的专业教学而不是英语语言教学。因此,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应该在学生基本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在授课初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应该从学生普遍熟悉的基础会计知识逐渐拓展到财务管理等较难较深的专业知识。通过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加深学生对已学的专业知识的了解,同时了解国外会计专业的先进理念、会计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应注意向学生讲明国内外会计方面的差异,避免学生产生认识上的混淆。

3.培养适合的教师,并配备充分的教学资源。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加突出。会计专业英语本身就是会计和英语两门学科的有机结合。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全面、深入的会计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优秀的英语能力,能够用英语对会计专业知识进行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选定的教材,应该广泛阅读会计相关方面的原文教材和相关书籍文献。此外,教师要对外国文化有足够的了解,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便于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教学资源也是完成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之一,任何专业的教学都需要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在汉语环境中,学生学习厚重的英文教材是很困难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推荐与课程相关的书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向学生展示会计专业英语的魅力,同时还可以建立相关的BBS和博客论坛供师生之间进行交流。

4.选择符合教学目标、适合学生的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合适的教材是实施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条件。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认为原版教材比较好,笔者认为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应该全面考虑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和特点。特别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应作为选取教材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盲目地选用原版教材只会增大学生的学习难度以及教学难度。

目前,会计专业英语教材主要是国内相关优秀学校出版的英文教材和国外原版教材。国内的英文教材的编写思路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比较符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这些教材都是在参考了相当多的国外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编著的。例如,李少华教授编著的《会计英语》具有很高的综合性,教材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会计专业所有重点知识。如果选用国内的教材,学生学习起来会容易一些,但是会走入一个误区,觉得会计专业英语是英文版的会计教材,缺乏学习兴趣。相对而言,原版教材比较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国外的原版教材对相关会计知识的介绍比较全面并附有相当多的案例,还介绍了相关专业前沿问题的研究。学生从中可以领略到英语和会计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会计专业前沿问题的发展动态。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和思维差异以及相关会计认识的差异,学生可能觉得原版教材很难理解,教学的难度更大。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它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的更全面一些,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少华.会计英语.[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成云.浅析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J].学习月刊,2007(2)

3.王雪玲,隋玉明,王静,包红芳.高校英语专业+会计学专业之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09(4)

4.朱靖.对提高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9(2)

5.吴向阳: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24)

审计相关专业知识范文3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培养途径

2005年6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了《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行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在业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指导意见》强调依据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体系的要求,构建资格前教育、继续教育培训和在职学位教育相结合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机制,全面指导注册会计师教育、考试、培训等人才建设工作。因此,建立科学的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体系,以此为标准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职业能力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拟对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如何建立科学的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二是如何搞好注册会计师资格前审计学专业学生的学历教育。

一、国际注册会计师能力框架研究的启示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就开始了对会计人员能力的研究,并于1967年了《职业知识框架》。1968年,AICPA了《会计职业的院校教育准备》,此后两次更新,对美国的会计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1986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发表了《未来的会计教育:为日益扩展的职业做准备》,倡导大学教育应强调技能的培养。为响应AAA的报告,当时的“”于1989年联合了《教育的视野:会计职业成功的能力》,提出了注册会计师所需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框架,同时资助AAA成立了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AECC通过调查,于1990年了《会计教育的目标:第1号立场申明》,指出会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包括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决策能力、基础知识(会计、审计和税务)、经营知识、职业道德及领导能力。AICPA于1998年了《新财务职业的能力模式》,于1999年了《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从影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人力资源和规范等因素入手,归纳出注册会计师的核心价值、核心服务及核心能力,为会计教育由知识型转向技能型提供了理论支持。

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家的注册会计师组织都先后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对胜任能力框架进行了研究,并了相应的文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相应的文告和研究成果。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组于1999年了《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指南》,以IFAC在1996年的第9号国际教育指南《预备教育、专业胜任能力评价及职业会计师的实践要求》为基本框架,向各国推荐关于职业知识教育的大纲。

以上各国及各相关组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从工作角色的角度分析职业,然后按任务或子任务细分;二是分析职业人员个体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或职业态度;三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研究的结果主要体现在的文告中的职能定位和能力构成两方面。例如,美国主要采用能力法。AICPA在前述《新财务职业的能力模式》中区分了内部审计、法定财务报告与会计原则、财务分析、控制环境、预算预测与业务策划、成本管理、税务、现金管理、人力资源以及信息技术等10项职能;在前述《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中列示了3种能力,包括职能性胜任能力(决策模型、风险分析、计量、报告、研究及运用科技强化职能的能力)、个人胜任能力(职业风度、问题解决与决策制定、协作、领导、交流、项目管理及运用科技强化个人能力的能力)和广泛的经营视野(战略及批判性思维、行业或分部的视野、全球或国际视野、资源管理、统计及规章视野、市场和客户关注以及运用科技强化经营视野的能力)。

加入WTO使我国的职业会计师行业壁垒消除,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我国会计的高等教育、职业会计师的考核和后续教育均缺乏职业能力框架的支持。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早在1996年就指出,会计教育和实践的目的是培养胜任的职业会计师。没有完整的能力框架,就不会有适当的会计教育、准入标准和后续培训体系,也就不利于职业会计师的培养。因此,构建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在我国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体系的构成

《指导意见》的第26条谈到了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有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实际上可以把以上三个方面作为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应该包含的一个基本能力框架。

(一)注册会计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知识

注册会计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金融、法律、税务、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以及外语等。

(二)注册会计师应该具有的专业技能

注册会计师应该具有的专业技能应该包括:1. 对变革和发展的应对能力。包括持续学习能力、对变革的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自我管理能力。2.沟通能力。包括口头及书面沟通能力、说服他人技巧、讲演、谈判能力。3.决策能力。包括战略洞察力、分析能力、智力能力、挑战性思维、良好的判断力。4.协作能力。包括团队建设能力、领导与被领导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指导、监督和授权能力。5.市场开拓能力。注册会计师在执业的过程中能够建立信誉,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工作成果,同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并能把握时机拓展业务领域。6.战略管理能力。指注册会计师应有商业前瞻眼光,能够制定综合性战略计划,确立目标,并能根据行业内最佳实务标准改进工作、确定任务和时间,同时具有安排优先顺序的能力。

(三)专业态度和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作为专业人士应具有的专业态度和行为规范

会计人员作为专业人士应具有的专业态度和行为规范包括:1.正直诚信。这是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它使得会计人员值得信赖,使得雇主和客户在面对重大问题时对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具有信心。 2.社会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关注公众利益和具有社会责任感。它要求注册会计师认识到在商业环境中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保证所做出的决定自始至终保护公众的利益。3.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应在执业时保持形式及实质上的独立性、遵守职业规范、避免利益冲突、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承担对社会公众、同行及客户的责任。 4.职业审慎。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遵循审慎态度,保持健康的职业怀疑精神,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消除或证实这种怀疑。这要求审慎选择客户、深入了解客户业务、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5.良好的职业风范。注册会计师应表现出与专业人士的职业特点相符合的仪表和行为方式,自觉维护注册会计师的令人信赖的职业形象。6.追求卓越。注册会计师应当为所服务部门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它要求会计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并不断地学习,永不落伍以确保会计人员了解市场的发展及其对他们所服务的企业或客户的影响。

三、学历教育中完善注册会计师能力体系培育的途径

《指导意见》把开办行MPAcc和EMBA在职学位教育作为培养行业高层次、国际化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管理层、注册会计行业和教育界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对职业能力框架体系的培育上。大学审计、会计专业学历教育中对未来职业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被忽视了。但笔者认为,学历教育是每个行业职业人员教育的起点,大学阶段的学历教育决定了一个行业未来职业人才知识体系和能力框架的基础,审计会计专业的大学本科生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培养了绝大多数的行业中坚力量。《指导意见》也把资格前教育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教育的一个方面,因此,学历教育应该是资格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对在学历教育中引入并强化学生职业能力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培养未来注册会计师职业人才的审计学(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专业,应该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的要求,在教学课程开发、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环节探索培育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途径。

(一)完善审计等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体系

课程研究与开发是注册会计师能力教育工作的核心,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和成败。教学设施先进与否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是能否开发出一流的、适合业务需求的、能够提高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课程。课程开发应以提高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为前提,以学习和掌握会计财务相关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为目标,强调目的性、计划性和可操作性。现行的许多高等学校的审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中,对专业知识课程的设置基本达到了要求,但培养学生能力体系的课程设置基本是空白。注册会计师审计需要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根据了解的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及内部控制进行风险推断,因此笔者建议设置《人际交往与沟通艺术》、《逻辑学》、《公共关系》、《社会调查》等相关课程。

(二)采用案例教学与模拟教学

审计与鉴证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审计与鉴证理论知识、组织审计与鉴证案例讨论,引导和督促学员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有序地完成审计与鉴证案例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使学员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审计具有一些特殊的技术知识,学生掌握其内容更多地依靠实践。同时,有些活动受条件局限,不易在社会实践中获得,这就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了解。模拟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学员对课堂教学的部分内容获得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它可以说是开展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一个便捷、有效的方式。

(三)加强相关课程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培养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尤其如此。因此学生学习不能单纯地从书本到书本,必须由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指导。因此,能力教学中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正是目前许多学校审计师资的弱项。加强教师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只有一种,即采用走出去的策略,定期选派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际工作,培养“双师型”教师,让教师掌握审计实践技术,在实践中感受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内涵与形成过程,再把自己的感受带到课堂,以此促进教学。

(四)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资深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和指导

学生在学历教育中接受的大部分是书本知识,缺乏对审计实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因此对审计具体过程和能力要求难以形成思维上的感性认识。虽然这一点可以在以后的执业过程中慢慢领悟,但在时间上和深度上延误了学生对审计实践的认识。因此,在学历教育中,可以开设专题讲座形式的小学分课程,聘请经验较丰富的注册会计师给学生做审计实务方面的指导,以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就能掌握基本的审计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未来职业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秦荣生.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与职业继续教育[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10).

审计相关专业知识范文4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内部审计;职业胜任能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225

2014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指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将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中国仍然处于向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之中。

在中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的背景下,各个行业在谋求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认清自身在这一经济发展时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特征,找准定位,提升自身价值,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各个方面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新环境。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更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胜任能力,适应新环境。提升内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是确保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高校内部风险的重要基石。

1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及现状分析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是指,在高校中,内部审计人员为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框架》和国内相关规定,完成各项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和技术以及职业道德的总称。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存在领导不重视、审计机构不独立,审计人员缺乏、审计人员素质相对不高的现象。即使有的高校有独立的内审部门,但内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参差不齐,据笔者了解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都是财务部门调转或是财会专业的留校毕业生。对学校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认识不清,忽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不能使内部审计更好地服务学校的改革发展。而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要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应具备审计、会计、财务、税务、内部控制、经济、金融、统计、管理等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风险管理、法律、工程建设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与高校业务活动相关的高等教育专业知识。

为更好地了解当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情况,笔者以辽宁省为例,对56 所普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182 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11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

调查显示,在辽宁省56所高校中,审计机构独立设置的有21所,占375%;审计机构与纪检机构合署办公的有28 所,占50%;审计机构设置在财务部门,是财务部门的一个科室的有7所,占125%。总地来说,较大的院校基本上独立设置了审计机构,而规模稍小的院校大多实行审计与纪检合署办公,基本符合“规模较大的高校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的规定。

12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

从表1中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背景来看,会计、审计等相关专业人员共50人,占274%,根据数据显示,高校内审人员的专业背景还过于集中在会计、审计等专业,像管理、计算机、法律等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相对较少,这不利于高校内部审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绩效审计转型。

表1以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背景为依据的数据统计专业会计审计管理计算机法律经济其他人数人数331715532386182比例181%93%82%27%16%126%475%100%

13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情况

从表2中专业技术职称来看,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7人,占203%;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7人,占203%;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1人,占335%;无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7人,占259%。

表2以专业技术职称为依据的数据统计职称高级中级初级其他人数人数37376147182比例203%203%335%259%100%

根据调查的数据来看,我省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集中于会计、审计专业,中等以上职称人员较多,从业人员基础较好,提升潜力较大。但与企业相比,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还存在审计理念滞后、人员不足、专业结构比较单一、综合技能较低等问题。现代审计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要求很高,在掌握审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掌握相关财务、管理、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要具备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准确判断、良好的交流沟通等多种能力。从总体情况来看,当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足,亟待进一步提升。

2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结构

21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一个职业能够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要件,从业人员如果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则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更无法产生工作成果。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基础是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探讨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和职业道德。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曾经提出,一名称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备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审计准则、现代审计技术等。就高校内审人员而言,除了应该掌握的审计、财务会计、经济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应遵循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内部审计操作指南等内部审计准则;还要了解会计法、税法、合同法及审计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其他法律、法规。此外,高校内审人员还要学习现代审计理念,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以便适应现代审计发展的要求。

22个人技能和审计工具与技术

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利用专业知识完成审计工作的各种能力,即是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如我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具体准则中,第11 号《结果沟通》提到了交流沟通技巧,进行平等、诚恳、恰当、充分的交流; 第20号《人际关系》提到了人际交往方式,化解人际冲突的方法,如暂时回避和适当地妥协。就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而言,主要包括持续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

内部审计工作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技能和审计工具与技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性。个人技能的高低对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对最新审计知识的学习或对上级机构的工作汇报都具有重要影响;审计工具与技术的掌握程度则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能否运用适当的工具或技术进行正确而高效的审计工作。因此,无论是缺乏个人技能还是审计工具与技术,都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可以说,这类职业胜任能力是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必需素质,也是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主体部分。

23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对于所有内部审计人员在整个工作中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一直是各个国家重点强调的内容。个人技能的发挥和审计工具与技术的使用都是贯穿整个内部审计工作过程的要素。《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七条规定: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内部审计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内部审计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对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意识、道德修养等所作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包括: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保持职业谨慎,合理使用职业判断; 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遵循保密性原则等。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同样也必须以这些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提升高校内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正面临三大挑战:第一大挑战是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复杂,独立性差;第二大挑战是对内部审计职能认识模糊,观念落后;第三大挑战是内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亟待提高。提高高校内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有以下几个途径。

31建立高校内部审计联席会议制度

高校内审联席会议制度能够及时帮助学校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使各部门之间有效地联系起来,整合内部资源,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提升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工作创新能力,以完成高层次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32严格控制高校内审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

以往对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不像会计师事务所那样严格,对高校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相对要求不高。但随着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设置,学校高层领导对内审的重视,对内审人员的职业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为审计部门选择合格的审计人员,对内审人员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要进行严格考评。

33持续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后续教育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9 号――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2008〕,以规范后续教育,保持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内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要求内审人员严格遵守后续教育制度,持续学习,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相对于其他组织的内部审计,具有学历层次高和知识基础较好的特点,可以依托高校这个有利的平台更便捷、更有效地进行后续教育,以适应这个学习型的社会,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内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

34定期开展高校间审计业务交流培训活动

高校上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高校内部审计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定期或专门开展专题业务学习研讨班。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沟通,相互借鉴好的经验、做法,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

35建立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评估体系

为确保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具备完成内部审计任务所必需的职业胜任能力,应建立起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评估体系,制定绩效标准,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进行评估。对在评估中未达到要求的,要及时采取培训、后续学习等方法来提高其职业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齐建国,王红,彭绪庶,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J].经济纵横,2015(3):7-17

[2]李寿喜,张佳春转轨经济下中国公立高校内部审计目标探讨[J].内部审计,2008(11):28-29

[3]祝杰真,张静新内部审计准则实施下的高校审计工作研究[J].会计之友,2015(16):121-123

审计相关专业知识范文5

一、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背景

(一)引导注册会计师不断提升胜任能力,进一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执业环境变化的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一方面,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在传统审计鉴证、税务服务、管理咨询等业务基础上,不断扩大到风险管理、制度设计、战略规划、司法会计鉴证、内部控制鉴证、破产管理、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领域。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日益完善,企业管理日益深化,经济活动日益复杂,要求注册会计师不断提高知识整合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持续学习能力。为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并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对注册会计师及行业后备人才应具备的广博的会计、审计、企业管理、信息技术、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品格进行了系统描述。然而,我国目前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如执业质量参差不齐,质量低下的比例还在上升;严重缺乏执业信用,执业不诚实守信的事例时有发生;职业道德水平低,时常违反独立、客观、公正原则;注册会计师队伍综合素质偏低,从业者年龄、知识结构老化;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缺乏与国际会计师行业竞争意识,很难适应人世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等。

与以上要求相适应,我们应当深入理解行业人才成长规律,深刻认识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在现行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充实考试中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完善考试的人才选拔功能,深化对考试的人才培养、人才评价的功能认识,提升考试理念。

(二)加快行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助推做大做强战略的实施

提高注册会计师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走出去的能力,提升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战略的核心内容。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队伍素质,加快行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以上任务的重要基础。为此,要求我们在客观评价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结构、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快行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高注册会计师在国际化环境下的执业能力。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推动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综合素质,选拔和培训行业高端国际化人才,我国已进行了各项措施的初步探索,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从2006年起,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同时,设立了英语测试,并于2007年首次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审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等科目中各增加10分的英文附加题,这一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行业人员的英语水平,但距离培养并选拔能够在英语环境中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国际化人才还相距很远。为了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英语水平,提高英语水平测试的国际认可度和实际效用,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本次改革征求意见稿提出,将现行注册会计师考试相关科目的英文附加题制度及英语测试制度加以合并,与有关国家和地区会计师组织联合举办统一的英语水平考试,水平定为“在英语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将英语水平测试打造成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通行证”的重要标志。

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储备的基础环节。借鉴国际普遍认可的考试模式、有关国家和地区会计师组织的考试工作经验,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是实现与有关国家和地区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资质的合作,加快行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三)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为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创造了重要条件

2006年2月,财政部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这次史无前例的重大会计政策的改革,大大改善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交流。同时,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了“新审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发展需求、同时又与国际趋同的审计执业准则体系正式建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作为国际资本流动商业语言的会计审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和资本市场间的等效,是大势所趋。目前,美国已宣布自2007年起接纳外国公司用国际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欧盟也正在积极推进会计准则与别的国家会计准则的等效认可工作。可以说,实现会计审计准则等效,按照相同标准,在同一平台上考量公司业绩,将渐渐成为促进资本市场提高效率、降低投资风险、节约交易成本的国际共识。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实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准则,并逐步谋求与主要资本市场会计准则的等效,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促进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不仅是会计政策和审计技术的变化,也是对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理念、业务流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会计及审计人员知识与能力的挑战。

随着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并平稳过渡。与此同时,内地与香港会计审计准则实现了等效,与有关国家和地区会计审计准则的等效谈判正在进一步推进。

我国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创造了重要条件,为考试理念的提升、考试内容的充实、考试结构的改善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200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内容变化

三、对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我国考生的考试资格

其他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德国的经济审计师是由其协会组织考试和认定资格的。德国的要求非常严格,经济审计师必须受过高等教育并具有相当长时间的实践经验(大学毕业生要有6年的实践经验,其中4年为经济审计师的助理业务)。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早在1959年就提出要把注册会计师的学历资格提高到硕士研究生的水平,而且,美国目前已把考生的学历资格提高到硕士研究生;早在1988年AICPA就要求最迟到2000年每个想参加CPA考试的人必须先接受150个学分的高等教育。

在我国,注册会计师报名考试的条件还不如会计中级职务技术资格考试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八条中只规定:“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而财政部2004年44号文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对会计中级报名考试条件中规定:大专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硕士学位,参加会计工作满1年;博士学位。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学历要求低,而且没有工作经历的要求。实际上注册会计师考试要求考试人员学识水平的程度要比会计中级考试的要求还高。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一种难度非常大的考试,通过率极低,而且考试的五个科目基本上是大学本科学生所能学到的知识,专业阶段考试也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会计专业大学本科毕业所应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否掌握基本应用技能和基本职业道德要求。因此,建议将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资格定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要求具备一定的会计、审计工作的经验。

(二)增加每年考试次数

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每年举办两次考试,一般于5月和¨月进行;德国每年举办两次,一般情况下,考试未通过需等一年后才能参加第二次考试,如三次考试未能通过则不能再参加考试。

我国自从1991年实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以来,有关考试时间的规定一直未变,即每年9月份参加一次考试。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获取注册会计师非职业资格证书的条件是:制度改革前5年内五科全部及格,改革后为5年内通过六科专业测试后获得参加高级阶段的测试,即综合考试并一次取得合格成绩。这样,由于考试次数比较少。科目多,且大部分考生都是上班族,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一旦第一年没有考过,会增加第二年的学习负担,尤其是在有限的五次内,部分科目通过而部分科目未通过时会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总之,一年一次的考试会降低通过率,降低考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选拔。建议每年举行两次注册会计师考试,即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进行一次。

(三)将高级阶段的综合测试改为开卷考试

加拿大共有三个会计师组织:一是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二是加拿大公认会计师协会;三是加拿大管理会计师协会。因此,没有统一的考试制度,而是由三个不同的会计组织分别组织考试工作。这其中,最权威的是加拿大特许会计师考试,命题、阅卷、试题分析等工作均由其直接负责,各省协会负责考生的考前培训、测试及报名工作。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考试为综合考试,给考生提供一套企业财务资料,从中发现问题;第二天和第三天的考试是涉及不同领域,或同一领域不同方面的内容,一般是为考生提供企业存在的问题,让其从中依据重要性原则找出重点问题;第四天的考试是单科考试,如考核考生在企业信息系统设计、填报纳税申报单等方面的能力。

审计相关专业知识范文6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条文。

财务资产部工作标准。

管理岗位通用工作标准。

3职责

××1在财资部主任的领导下,做好会计记账凭证审核工作。

××2负责做好会计报表的审核及报送工作。

××3负责做好工程结算与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及上报工作。

××负责搞好档案资料审核工作。

××负责编制部门kpi指标完成情况表。

××负责不定期参加局组织的招、投会议及开、评工作。

××负责履行管理岗位通用工作职责。

××负责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4岗位人员基本技能

××1文化程度及所学专业

×××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并具有会计上岗证书。

×××所学为财务管理或会计学专业(或相关专业)。

××2专业知识

×××1熟悉财务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及相关政策法规知识,掌握会计核算知识。

×××2熟悉电力生产、经营知识和财务档案管理知识。

×××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知识。

××3工作能力

×××1有较强的认识理解能力和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法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要求。

×××2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协调、指导能力,能进行各种会计核算,能协处理会计核算中与相关岗位之间的工作关系,能指导县公司进行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

×××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正确传达上级业务、技术部门指示和汇报所管理的业务、技术工作情况。

×××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能起草与本岗位有关的管理办法,工作报告和相关文件。

××4工作经历

具有从事电力系统财务工作四年以上,从事本部门或相关岗位工作两年以上。

5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

××1做好会计记账凭证审核工作。

×××1做好会计凭证的审核,每天完成当天收付凭证审核工作,次月5日前完成上月所有会计凭证的审核工作。保证会计凭证单据齐全、依据充分、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据准确。×××按会计凭证性质(收、付、转,银行、现金等)汇总整理归类,进入档案管理。

××2做好会计报表的审核工作。

×××1每月:4日前完成上月会计月度快报审核,6日前完成上月会计月(季)度报表审核,并按时上报省电网公司财资部。

×××2每年年后15日前完成年度财务决算(年报)审核,配合审计机构审计后,签字盖章完毕上报省电网公司财资部。

×××年终决算一个月后整理装订进入档案管理。

××3做好工程结算与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及上报工作。

×××1根据工程管理部门和工程实施部门上报的工程结算资料审核发生的各项费用,保证工程结算资料真实、完整、数据准确、合理合法,审批程序完整。

×××2工程结算与竣工财务决算经审计后,上报省电网公司批复。

××4搞好档案资料审核工作。

×××1每月20日前完成上月会计凭证的装订与档案号编制。

×××2每年3月前完成上年所有会计资料整理装订存档工作。做到会计凭证、报表、账薄及其他资料装订完整齐全、数字清晰,各项印章齐全,档案号准确,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5编制部门kpi指标完成情况表。

每月8前编制上月部门kpi指标完成情况表,并按时上交局企管部电子版和纸质版各一份。

××不定期参加局组织的招、投会议及开、评工作。

××做好管理岗位人员均完成的工作。

××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