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的专业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的专业知识范文1
二级资质标准:
1、企业近5年承担过下列桥梁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累计修建单座桥长大于等于100米或单跨大于等于40米的桥梁4座以上。累计完成桥梁工程合同额1、5亿元以上。
2、企业经理具有8年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历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技术负责人具有8年以上从事桥梁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经历并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初级以上会计职称。 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6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40人。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15人。 企业具有的本专业二级资质以上项目经理不少于5人。
3、企业注册资本金1500万元以上,企业净资产2000万元以上。
4、企业近3年最高年工程结算收入2000万元以上。
审计的专业知识范文2
审计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注册会计师作出职业判断的质量直接决定最终的审计质量;二是注册会计师是在成本和时间的约束下从事具体审计业务的。可见,注册会计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高质量的职业判断,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胜任能力。伴随着审计方法从最初的账项基础审计方法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再到现在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需要注册会计师作出的职业判断越来越多,职业判断对保证审计质量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熟悉通用的审计、会计知识,而是需要掌握大量的行业审计知识,具备一定的行业审计专长。所以,行业审计专长对高效率、高质量地作出职业判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影响职业判断的质量影响最终的审计质量。
一、接受业务委托阶段
接受业务委托阶段需作出的关键职业判断是决定是否接受或保持具体审计业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职业判断。如果会计师事务所接受或保持了不应当承接的审计业务会面临两种不利的局面:一种是由于不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低估审计业务风险,从而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引发审计失败;一种是在执业的过程中发现自身不具备独立性或专业胜任能力,从而不能严格按照执业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引发审计失败。此两种不利局面都意味着低水平的审计质量。因此,要正确的作出此项重要决策必须知彼知己。知彼就是要初步了解审计业务环境,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经营规模、组织结构、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等。知己就是在了解审计业务环境的基础上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该阶段的了解审计业务环境程度要低于风险评估阶段,虽然了解的程度低但是还是要作出关键的决策,此时,行业审计专长在决定是否接受和保持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就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注册会计师以往行业审计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能客观的评价自身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从而作出正确的业务承接决策,以保证整个审计过程的审计质量。
二、计划审计工作阶段
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计划以使审计工作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计划审计工作包括根据审计业务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工作的性质、时间范围和安排,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因此,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是计划审计工作阶段的重中之重。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审计策略,注册会计师必须作出的关键决策是确定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的决定属于职业判断。重要性概念的应用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直接决定最终的审计质量。
重要性是相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的经济决策而言的,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概念是基于注册会计师的总目标而提出的。根据新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报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
转贴于
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由上述总体目标可以看到,在执行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只需要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而无需对财务报表不存在所有错报作出绝对保证,从而提高了审计效率。那么什么样的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概念回答了此问题,即凡是能够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的错报都是重大的错报。注册会计师只有将财务报表的整体错报控制在重要性水平以内,才能够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才能保证一定的审计质量水平。所以,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两者之间进行权衡所作出的一项重要职业判断。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时,首先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然后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乘上该基准。在确定基准和百分比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报表项目;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及所在行业;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所有权性质以及融资方式。上述需要考虑的因素都离不开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经验的积累及行业审计知识的应用,所以在重要性水平的确定过程中行业审计专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阶段
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无论该错报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而实施的审计程序。由此,该阶段需作出的职业判断是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审计工作的主线是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只有正确的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才能有的放矢的应对重大错报风险,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内,从而保证一定的审计质量水平。所以,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一项重要的职业判断,如果这个阶段作出了错误的决策,则以下各阶段所做的审计工作都会在错误的指引下得出错误的结果,从而影响到最终的审计质量。
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被审计单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样,外部系统的任何变化也必将会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产生影响。基于此,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不应仅将视野投放在被审计单位内部,而应将被审计单位放在更广泛的经济系统中去了解。《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以下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包括经营环境、所有权和治理结构、正在实施和计划实施的投资类型、组织结构和筹资方式。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包括变更会计政策的原因。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评价会计政策是否适当,并与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相关行业使用的会计政策保持一致。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经营风险。5.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根据上述内容,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这一重要职业判断的正确作出建立在注册会计师相关行业审计经验的基础之上。转贴于
四、实施风险应对程序阶段
风险应对程序是指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总体应对措施;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在确定总体应对措施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
总体应对措施是针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提出的措施,因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多项认定,所以总体应对措施的提出是审计工作的重点,并直接影响最终的审计质量。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指南》中规定审计项目组成员中应有一定比例的人员曾经参与过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审计,或具有被审计单位所处特定行业的相关审计经验。所以,总体应对措施是在行业审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实施主体必须是具有行业审计专长的注册会计师。
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控制测试是可选择执行的审计程序,只有在两种情形下必须执行控制测试:1.在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质性程序是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由此,在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时,需作出的重要职业判断是对是否实施控制测试进行的决策。控制测试,是指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所以,判断是否实施控制测试即为判断被审计单位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如果注册会计师准备信赖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那么其就要进行控制测试,如果控制测试的结果表明该内部控制运行是有效的,则依赖该内部控制编制的财务信息即是可靠的,注册会计师就可以减少实质性程序的数量,而控制测试的成本要低于实质性测试的成本,从而在整体上降低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效率。但如果注册会计师信赖了本不该信赖的内部控制,而控制测试又未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此时错误的减少实质性程序必将导致低水平的审计质量。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对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判断绝不同于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其不是仅仅只关注内部控制,而是把内部控制放在行业环境中并与企业的经营风险等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内部控制是否值得信赖。这种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离不开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经验的积累及行业审计专长的应用。
五、完成审计工作阶段和编制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的专业知识范文3
关键词:工匠精神 中等职业院校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187-02
2016年全国“两会”中,“工匠精神”首次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国务院总理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软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养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这是一种精益求精的业精神,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确定符合当前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一种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好的工匠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工匠精神的理念就是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
在世界各国,工匠精神无一不在,奔驰、西门子等德国老牌工业家族享誉世界,这些百年老店的成功有着共同的特质,就是他们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能够做到精益求精,他们重视手工业,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所以当代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认真、敬业的匠人,树匠心,成匠人。
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培养学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认真精神、敬业精神。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
2 中职物流专业引领“工匠精神”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职业教育确定人才培养方向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同时要注重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以下简称《意见》),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应定位如下。
(1)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物流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物流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物流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帮助物流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物流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2)坚持明确目标,搭建通道。坚持明确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以物流专业课程为核心,拓宽物流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桥梁。
(3)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推动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加强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实现产、教融合,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4)坚持以赛促教、知行合一。发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指导作用,积极组织、协调中职 物流技能大赛,用大赛来促进教育的发展。同时,职业教育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
(5)坚持用“工匠精神”为引领。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必须坚持用工匠精神指引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物流职业人要从事物流行业的相关岗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和工匠品质。
3 体制保证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始终
弘扬“工匠精神”不能是一句空话,必须要落实到实处。把“工匠精神”融入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改革,用精神引领,用行动证明,用心去做人才培养工作。
3.1 精神引领,将“工匠精神”融入物流专业建设理念之中
在人才培养目标确立过程中,要体现“工匠精神”的实质,中等职业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定位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就是物流职业素养的体现,要完整地描述在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3.2 课程建设要融入工匠意识
在以往的课程建设中,我们往往只注重课程,而忽略了课程与素养的联系,职业院校的课程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却依然很多课程未能在情感目标上得以落实。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口号,更是素养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专业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将物流职业人的职业素养融入课程中,融入岗位中,每个物流岗位均有相应的岗位需求和对应的素质要求,以优秀的物流工匠为范本,在课程建设中就要融入人才培养规范,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3.3 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
第一课堂是职业教育的主战场,第二课堂是最有效的支撑。在第二课堂,要充分组织职业活动,利用有效活动促动学生积极性的提升。教学、实训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还要通过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培养。
3.4 要充分利用早、晚自习
早晚自习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大好时光,要充分安排任务要学生完成。比如,阅读、朗诵、诗歌、练字、写作等等,充分结合工匠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3.5 以赛促教,让工匠精神融入大赛
技能比赛是鉴定职业教育成功的重要部分,技能比赛中融入工匠精神,以工匠为要求评判学生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技能不仅仅比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比素养,让知识、技能、素养齐头并进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
3.6 加强人文教育、德育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将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交汇融通,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一流的工匠大国,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人文教育有深刻的内涵,我们用“金斧头”、“寿司之神”等故事感染学生,我们用《大国工匠》等节目激励学生。通过人文教育、德育教育提高学生对工匠的深刻认识。
4 结语
“工匠精神”点燃职业教育的灵魂,这是一种坚定理想信念、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报国成才的方向,是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精神之源。职业教育人应该勇担重任,用工匠精神引领教学,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 秦凤.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同行,2016(9):323.
审计的专业知识范文4
【关键词】人事;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省政府职改部门积极探索,于1999年委托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市场组建职改领导小组,为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工作的专业人才积极搭建职称评审服务平台,畅通职称申报渠道,平稳推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大力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经过各级组织的努力,社会化职称评审覆盖面得到了很大的突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职称评审的服务环节进一步简化,职称工作的效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目前职称评审工作在不同企业的反响也不同,在国有企事业或有资质要求的企业里,职称评审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在大部分私营或外资企业,认同度很低。分析原因,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大部分专业技术人才对职称评审的参与度不够,有的是因为不知道职称对他们的长远意义;有的因为职称与现有工资没有关系而无所谓,有的是因为他们工作流动频繁而错过了申报时机。二是非公有制企业对员工的职称评审重视不够,有的是因为不懂得员工评职称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帮助;有的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帮员工申报职称;还有的是担心员工评了职称后会提出提高待遇而增加成本不予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了制约了员工申报职称评审的积极性。三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与政府职改部门的沟通不够,宣传渠道不畅通,职称政策信息不及时,直接导致职称评审申报率偏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做好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的意义
职称评定是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业绩、学术技术水平的肯定,是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一种手段。(1)有利于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职称可以综合反映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成就、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或学识、智慧、才能。每一个级别均要求专业人员除了具备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的条件外,还需具备学历、资历、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和工作业绩的条件。专业技术人员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职称的晋升过程,就是对专业人员基础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行检验的过程,这就要求专业技术人员需要针对每个级别的标准,积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钻研业务,积累素材,努力撰写技术论文,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努力多出成果,提高业务水平。比如对学历提出要求,促使专业人员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2)有利于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评审获得了职称并受到企业的聘任,提高工资福利待遇,表明了社会和企业对他的专业技术能力、业绩、学术技术水平的认可和肯定,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大大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在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中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激发他们开拓创新,更加勤奋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3)有利于企业建设和发展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对企业来说,特别是对资质企业来说,拥有一定数量和级别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企业注册、资质等级评定、资质升级、资质年审的必须条件,因此非公有经济组织需要培养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技术水平高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方面可以通过内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管理,按照职称评定标准,引导、激励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钻研业务、做出实绩,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晋升职称,提高队伍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外部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审工作的建议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们的人事档案大多委托政府所属人才市场管理,现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就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思路。(1)加大职称评审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和员工了解职称的政策信息。一是建立一支优质的人事服务专员队伍,通过进驻高校和企业,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指导,让他们了解职称的政策、作用,使他们在各行各业按各专业系列的职业发展渠道发挥自己的才华。二是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称业务培训,使职称政策能够贯彻落实。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职称评定工作的宣传,及时准确地将各类职称评审动态信息对外公布,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了解职称申报的程序、申报条件及材料要求,以便他们按时、按质做好职称申报工作。(2)加强职称评审申报的指导和组织工作。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相对比较稳定,人力资源部门对于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限、专业岗位比较了解,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职称评审申报指导。但对于非公有制领域的人员来说,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工作流动性强,情况错综复杂,需要做好几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人事部门职称工作者的职称业务指导能力。职称分29个系列,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申报方式不同,申报条件和要求也不同。要根据非公有制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分类指导。这就要求职称工作者不断学习,掌握所有系列的职称政策规定,具备丰富的解决问题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组织力度。完成每年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既是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知识积累的途径,更是他们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必备条件。根据各系列职称继续教育内容的不同,职称工作者要组织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相应专业的培训。三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材料的指导。在职称申报过程中,职称工作者要认真审核材料,严格把关,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供申报人员参考。(3)扩大职称评审的范围和对象,改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在申报职称时,申报对象可不受户籍、身份和单位性质的限制,只要档案在人才市场,与工作单位签订了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符合申报条件,都可向人才市场申报。同时简化职称评审申报环节和手续,通过网上申报和审核,减少申报人员往返奔波,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申报渠道。(4)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信息数据库。根据不同职称、专业分门别类地建立若干个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可以针对性地提供职称评审、专业培训、职业发展规划等服务,实现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专业化和信息化,为单位招聘、人才寻访工作提供平台,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就业。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是对其专业技术水平科学认定的最好方式之一,是成长成材的必经之路。从这个角度讲,为非公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职称评审服务,有利于促进非公经济组织的发展,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聚集更多人才。这是当今政府职能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职称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文霞.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工作手册[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
[2]许红华.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3]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福建省人事厅《关于福建省工程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实施意见》闽经贸培训[2003]299号
审计的专业知识范文5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119-02
最近,从招聘网站的人才需求来看,会计职位需求量大,小企业需要大量财务人员。但是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学历比较低,和大量的专科、本科毕业生竞争没有任何优势,越来越多地显示出自身的弱点和不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不满意,就业竞争力下降。根据笔者所带的班级2012级会计毕业生就业来看,全班48人,拿到会计证40人,能独立做账的仅有10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的25人。如何跟上社会的发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中职会计专业应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呢? 笔者认为:从内部现状来看,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从社会需求来看,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高水平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建立“有效”的专业知识体系
虽然会计专业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会计专业教材大部分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处理上存在很多差异,中职会计专业的就业恰恰是面对各类小企业的会计等岗位。小型企业招聘会计的要求是必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开设课程的现状是:很少涉及或者没有涉及小型民营企业的特性,这既不符合当前中职学生本身素质特点,也不符合小型企业的要求。会计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知识,轻实践操作。理论知识大约80%的课时,操作知识偏少,而且大多是考查课,不是很重视。学生无法理解会计处理方法背后的内在规律,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对发生的经济事项一筹莫展。同时,有的教学内容实用性差,比如“长期股权投资”,对于中职学生难度大,学生又花费不少的时间,对从事小企业会计工作很少用到,跟中职学校培养实用型的目标有点背离。
因此,我们要建立“有效”的专业知识体系,以小企业制度为主,理论知识“够用”,技能“实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
二、专业设置加大会计基本技能训练,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融为一体
(一)重视会计基本技能训练
中职会计专业忽视了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大部分进校开始就以理论学习为主,因此,首先要求学生掌握点钞的指法,熟练运用单指单张、多指多张的点法,键盘录入达到“盲打”的基本要求,会辨别人民币的真伪。专业设置应重视数字书写规范,做到清晰工整,规范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账簿的填制。
(二)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技能融为一体
理论知识方面,要熟悉会计核算的业务流程,会进行对账和结账,能对企业运作有一定的了解,能根据企业特点,核算产品成本。会计专业课和技能课紧密联系,特别是要考虑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的逻辑性,比如在初学会计课时,组织学生了解经济现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及生产过程,在学习中可插入分段模拟实习,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和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再进行一个月的会计模拟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
模拟操作资料的要突出系统性和综合性,一方面是应尽可能地涉及本专业主干课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综合财务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如:经理、业务、仓管、出纳、会计等岗位,还要突出与银行、税务部门的业务往来,便于流转实习。
(三)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相结合
虽然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但是还要重视手工会计模拟实践,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会计的核算规律,会计电算化是利用软件来处理会计账务,全套的仿真经济业务,用手工完成后,再利用电算化进行业务处理,实验内容和结果相同,通过手工模拟和会计电算化对比训练,领会二者的异同和优劣,使学生既掌握动手操作能力,又学会使用信息化技术。
(四)实训室内建立校属的记账公司
通常的会计模拟实训中,往往是模拟实习资料不真实,与真实的经济业务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内容很快就过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太遵循做账的规范,或者
当成一种作业完成。学生在三年级顶岗实习期间,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校外实训基地实际上很难让在校学生接触到真实、完整的会计内容。尝试在校内建立校属记账公司,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记账公司可分组接纳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手把手进行真账实践训练,以企业实际经济业务为范例,全真的操作,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算化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企业工作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岗位工作操作。
在专业设置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将专业知识与职业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其职业适应能力。
三、加大对专业技能的考核力度
重视技能教学,不单单是在课程变化层面上,考试内容的变化,也可以起到导向教学的作用,例如:在考试中,加入填制凭证、编制报表等操作题,要求规范书写,规范性和准确性是其评价的主要内容,并加大分数比例。除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结合国家对会计职业的鉴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上的技能考试,比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行的“高级操作员证书”考试、教育局举行的“会计技能等级考试”等。
四、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
虽然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老师的素质也越来越高,本科生、研究生比例达到98%以上,但是教师大部分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教,理论知识深厚,实践工作经验缺乏,部分老师有财会工作经验,从教后长期脱离财会工作,跟不上会计政策发展。因此,双师型教师不仅仅是口号或者是拿几个专业证书,学校要创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环境,比如和企事业单位签订培训合同,有计划地送教师到单位的财务部门顶岗学习,同时,外聘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事业财会人员任实习指导教师,以起到很好的交流和传播作用。
虽然当前课程改革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大部分都基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忽视市场的需求,抓紧专业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会计专业才能找准定位。
参考文献:
[1]丁静.如何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实践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1).
[2]邓慧.突破中职会计教学实训环节瓶之我颈见[J].职业技术,2008(7).
审计的专业知识范文6
工程结算审计是以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计价规范、工程定额为依据,运用建设工程软件为工具,对工程价款进行审核的过程。工程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建设工程类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需要具有保持同行业市场变化与时俱进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不断积累经验,而不只是个纯粹的行政监督者。但是由于历史遗留、社会发展和机构编制等原因,在县级审计机关具备这种专业审计能力的人才是稀缺的。因此审计机关必须加强重视,为履行新时期的审计职责和完成政府交办的审计任务,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的工程审计队伍。
一、工程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熟悉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工程计价规范、工程材料价格,精通工程识图、工程定额、工艺规范,熟练电子信息化运用、建筑工程软件、计算机算量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实践运用的能力。与过去传统的老式定额计价模式下工程结算相比较,现在的工程结算审计知识更加专业化和集成化,要求审计人员运用上述专业知识进行工程价款审核。具体讲工程审计人员应当精通《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江西省工程消耗量定额与费用定额》、《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江西省工程计价办法》、《建设工程招投标法》、《招投标实施条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钢筋计算规范》等建设工程类专业性知识。
二、工程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计量的能力。工程计量包括清单计价规范和工程定额规定下的施工图纸工程量计算,如清单挖土方和定额挖土>文秘站:
三、工程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计价的能力。工程预算定额是按社会平均水平测算的,工作内容相同的直接按照定额套取,项目特征不相同的参照相似的定额套取,没有类似定额套取的审计人员应当具备根据市场人材机等行情自行测定的能力,总之工程的单价要合理。反之,定额套取错误、定额套取不合理、单价测定不准等,都会对工程的结算价款产生影响。如装饰工程中一般抹灰和零星抹灰单价相差较大,项目计价时若是混淆,结果就相差很大;再如清单计价为综合单价,包括项目特征描述内的人工、材料、机械、管理费、利润、风险费用,结算时若还计取除规费和税金以外的其他费用和计算项目特征描述内的项目费用都是错误计价。同时在遇政策性人工调整、材料上涨、物价波动较大等因素时,应当按规定调整工程单价。
四、工程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计费的能力。定额计价模式按照工程的相应类别以及当期的费用构成正确选择计费,清单计价按照工程的相应类别以及自报的管理费、利润和规定的风险,只计取规费和税金。不管是定额计价还是清单计价,对于工程价款结算,都不应计取当期费用构成表以外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