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资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教资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教资要求

高中语文教资要求范文1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探究

前言

“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的变革实际是人的变革。”在当前新课改形势下,迫切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思想、身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或者说,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好坏,与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密切相关。

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以及教师的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素养、普通文化知识素养以及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1、语文知识素养

如果对于一个士兵来说,枪是他的武器,那么,对教师来说,专业知识就是教师上讲台的必备武器。教师要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资之深,则左右逢源。”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自然会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也增加了教师在学生眼中的魅力。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语文就会带着很强的愉悦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会好。

2、普通文化知识素养

语文学科的特点给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语文教师要学习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文史不分家,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语文教师还要懂得经济、法律、民族习俗、风土人情、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还要关注哲学、伦理学、地理学、环境学、军事学等的发展。总之,语文教师要做到博览群书,了解社会,体味人生。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语文教师虽不会去传授有关自然科学的知识,但语文教师恰恰不能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为我们可能会遇到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在不了解这方面知识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将这样的文章给学生讲解分析呢?如果语文教师对课文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窍不通,就势必会在教学中出现科学性、常识性的错误。

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自然科学知识,课堂上我们才有可能天南地北,无不知晓,从而做到旁征博引、谈古论今。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语文课堂,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在教师的侃侃而谈、学生的饶有兴趣中快乐地进行。

二、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掌握了全新教育理念,就不仅在理念上,更会在行动中去践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新课改目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语文学科的知识、能力、方法,更要培养学生、培育学生,塑造他们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培育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

其次,语文教师一定要懂得心理学知识。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平时与人的交往毕竟有限。他们接触最多的可能就是父母,可学生很少愿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与自己的父母交流。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的心理有时会向不太健康的方面发展。教师如果懂得心理学,就会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做出判断,并找出合适恰当的沟通交流方式,从而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再次,语文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组能力。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只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素养还远远不够,还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既知道教什么,又知道怎么教。教师如果不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他的知识再多也没有用。“学者未必是良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教师的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有爱心。教师的爱与尊重往往能在学生心里引起极大的共鸣。这种爱,是教师关注学生的体现,也是教师个人修养的一部分。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教师,才有可能做学生的好老师。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较难的问题或过于简单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的耐心。我们对学生的错误需要耐心,我们对学生的成长需要耐心。有些学生很喜欢找语文教师谈心,因为觉得语文教师细腻,这时,你就绝不能辜负学生对你的期望,要耐心地为他们解决困难,他们才会更加信任你。

任何一件工作,如果没有你对它的热爱,想要做好它是比较困难的。对工作的热情,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个热爱自己职业的人,会把他所从事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从而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承担责任。“教师要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从内心激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同人民的教育事业联系在一起。”

语文教师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自己的内在精神品质,那就是教师的德行:真和善、公正和责任感。“真”是教师对任何事情的诚信,“善”是教师对待学习、工作的良知,“公正”是教师处理事情时不带有自己的主观情绪。教师的德行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责任感。“真正的责任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责任感意味着教师可以并准备着对学生的需要采取行动。”

总而言之,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相应地,教学水平自然会提高,学生也将受益无穷,我们基础教育的质量也将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高中语文教资要求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修课很好,但现已变成“第二必修”课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教育要适应时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指出: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此次课程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其理论的前瞻性和实践的操作性、都渴望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有标志性的意义,被认为进入了“课程体系全面现代化的时期”,标志着中国的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全面现代化的阶段。但改革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可以这样评价:改革内涵赋予多,课程设计借鉴多,行政管理声势大,方案推行挑战大,教育行为影响小,课改实施力度小。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红头文件将选修课变成了“第二必修课”,令一线教师无所适从。能否让选修课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石,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这次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多元化,多层次培养学生个性形成已成为共识,但学生的自主发展仍然让位于应试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章 高中阶段教育指出:(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加大中西部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消除大班额。

(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

(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但现在应试教育仍然是压在一线教师,学校乃至教育行政部门的一座大山,选修课的推行仍然举步维艰

(三)一线教师对选修课的认识不到位,心理准备不够,面临不少困惑。

面对新课程,特别是选修课程,说实话,一线的大量教师至今仍然心理准备不足。主要有两种非常态心理:

一种是对选修课持反对意见,习惯于既有的语文教学模式,将选修变必修,轻车熟路,不愿意改变,美其名曰“强化课堂教学”;甚至干脆以高考为拒绝选修课的理由,仍然把选修课当必修课来讲,还美其名曰“对学生负责”。以为高考不改,一切改革则无从谈起。这显然是极不明智的态度。

第二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人为地树立起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靶子,好像一搞新课程,就什么都要新,现在有些地方甚至把“学生占领课堂”当作一种新课程改革的时髦样板大力推广,在这样的课堂上,几个学生充当了教师的角色,在几块黑板上眉飞色舞的讲,大多数学生在下面茫然四顾,不知所云。这里的课堂,看不到教师“导”的身影,听不到学生的“读”;我曾私下问一位教师,你认为这是新课改吗?这位老师笑一笑,很是无奈。

甚至有的学校规定,教师在课堂上讲了话,就要扣工资,表现出一种十足的“课霸”嘴脸和浮躁心态,急功近利的肆意歪曲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价值,甚至还有些所谓的“名师”,到处招摇撞骗“一年360天,300天在外讲学,而他的学生居然还坐得住,每天还要写500字的文章,素质很好云云……”这样的昏话居然还有人捧场。有人问我:这是真的吗?我只好一笑:权当是“皇帝的新装”吧!这些少数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干着害人子女,危及民族发展勾当的人和事,也是应该警惕的。目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带给人们的困惑多多,相当具有普遍性。

二、要处理好语文选修课程中,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

人们习惯上将学校、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称为校本课程。同时,课程专家指出,选修课程与校本课程因划分标准不同而不能归为同类、同级课程。选修课程是与必修课程对应的,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对应的。

在这次新课改实践中,我们看到,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还处于原始探索阶段,许多学校还不具备独立开发具有校本特点的语文选修课程的实力。学校所开设语文选修课程,基本服从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结果选修成了第二必修,所选模块也尽可能地围绕高考来设置。

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开设的选修课程,具有共性,便于高考的统一操作,却少了个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内容》要求高中课程内容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时代性——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根据时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

基础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课程内容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选择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教师要想在选修课教学上有所作为,关键是自己要静下心来多阅读,多思考,切实弄清选修课的目的、任务及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措施。

高中语文教资要求范文3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有创造。从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上看,运用比较法教学也是必要的。下面我就如何运用比较法来学习语文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文学常识中有很多需要比较来掌握的知识

1.作品作者的比较

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多位名字相近或相关联的容易混淆的作家,这类作家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考试或练习中容易出错。其中最容易出错的莫过于司马迁与司马光及其作品《史记》与《资治通鉴》了。每当教学遇到其中一个时,我总是要提到另一个,进行一番比较。为了更方便记忆,我特别编了一句话:宋光资大便(编)通,意即北宋的作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这样重点记住其中一个,那么,剩下的就是另一个了。

又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诸子散文作品和作者很容易混淆,也须细心比较出其中的异同。(1)诸子生活的时代不同:孔子是春秋末期人,孟子、庄子、荀子则是战国人;(2)诸子的称谓不同:孔子、孟子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庄子、荀子则是思想家;(3)学派不同:孔子、孟子、荀子属儒家学派,而庄子是道家学派;(4)作品的作者不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所记,《孟子》是孟子本人及门徒所著,《庄子》是庄子本人和他的门人,以及后来学者的著作,《荀子》是荀子本人所著。

2.文化知识的比较

中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积淀着丰富的古文化知识,很多东西需要学生了解或掌握的。同样,其中不乏有一些容易混同的知识,

如:古代兄弟从大到小的排行依次为伯、仲、叔、季,而一年四季,每季三个月,古人称每季的三个月为孟、仲、季。还有许多这类知识,在此我不再一一列举。

二、词语的音形义需要在比较中掌握

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高考,这类词语基本上每次都要考到,而真正能完全把握的同学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原因是这类词较多,而且很容易混淆,对此,我们应该采取先归类,后比较的方法来辨别掌握。

1.同义词或近义词的比较

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语。辨析同义词或近义词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从感彩上进行辨析,也就是从词的褒贬义去辨析。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

(2)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3)从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如“战争”“战役”与“战斗”,三者的范围由大到小。

(4)从具体与概括的不同进行辨析。如“衣服”与“衬衫”,“衣服”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

(5)从对象的不同去辨别。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6)从普通话和方言来辨别。如“讨饭”与“乞丐”,分别是口头语与书面语;“爸爸”与“父亲”,分别是新词与旧词。

(7)从词语搭配进行辨别。如“发挥”与“发扬”。

2.同音字的比较

同音词就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语。

大量同音词的存在有它积极的一面,它使得汉语的表达多了同音双关等修辞手法,运用得好,可以使语言风趣幽默,涵义丰富。

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大量同音词的存在,也给汉语的应用带来了很多障碍。同音词的大量存在使得许多人在汉字的书写上出现众多的别字。例如将“唉声叹气”写成“哀声叹气”,将“川流不息”写成“穿流不息”,把“鸦雀无声”写成“雅鹊无声”,把“部署”写成“布署”,等等,这自然与书写者对词语语义的理解不明有关,所以,我们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要细心辨别比较。

3.形似字的比较

汉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等笔画构成的,一个字一个样子。但有些字,形体相近,差别很细微。我们称这些字为形似字。形似字即形体相近而意义不同。有的形似字笔画数目不同,如“乌”和“鸟”、“免”和“兔”;有的是个别笔形不同,如“戌”“戎”和“戍”、“母”和“毋”、;有的则是构字部件有差异,如“蓝”和“篮”、“辩”“辨”和“辫”;有的形似字差别很小,如“巳”“已”和“己”、“失”和“矢”,等等,只是笔画的高低、长短有区别。

学生们在读或写时常常把一个字读错或写错,往往是由于字形相近造成的。如把“悼(dào)念”读成“掉(diào)念”,把“棘(jí)手”读成“辣(là)手”,把“舂(chōng)米”错写、错念成“春(chūn)米”等,就是由于形体相近。

对于成语中一些字的意思如果了解不透彻,使用时也会出错,比如把形容旺盛的“如火如荼(tú,原意是茅草上的白花)”误读或误写为“如火如茶”等。

三、内容相近体裁相同的课文的比较

高中语文的课文有一些文体相同内容也相近,学生们学习起来也很容易弄错。例如:徐刚的《森林写意》与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

1.相同点有:(1)文体一样,都是散文;(2)主题一样,都表达了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

2.不同点有:(1)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森林写意》是全景式地来呈现作者对森林的思考,即发散式的思维方式,而《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从一个典型事件入手,由一点向纵深开掘,即聚集式的思维方式;(2)取材的着眼点不同:《森林写意》是从森林的外部写到内部、过去写到现状再写到未来、森林的巨大贡献写到人类的荒谬行为,辐射面很宽,《离太阳最近的树》则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及自己的视觉感受,讲述了一个令人心悸的故事;(3)语言风格不同:《森林写意》是用简洁而凝重的文字传递知识,发表议论,《离太阳最近的树》则是用严峻而具有穿透力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4)结构不同:《森林写意》是平行发展的结构,而《离太阳最近的树》是层层推进的结构等。

四、修辞方法的比较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修辞手法大约有十二种,其中有几种学生经常弄错。

借喻和借代,二者有相近的地方,但通过仔细比较就可发现它们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1)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2)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3)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举个实例,“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国际歌》),这句是借喻,用“毒蛇猛兽”来比喻不劳而获奴隶主们,相似性是狠毒、凶残,本句改为明喻是“最可恨那些像毒蛇猛兽一样的奴隶主,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先生,给现钱,,不行么?”(《多收了三五斗》)是借代,“”代银元,二者的关系是银元上面有的图像,本句就不能变成明喻。

高中语文教资要求范文4

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是教学全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它受教学目标制约,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另一方面,它又反作用于教和学,起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

一般情况下,学校沿用的对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是以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参照学生平时成绩,最后评定学生的学期或学年成绩。这种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方法,至少存在以下三方面弊端:

1.1 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素质。学生的语文素质,至少应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两项内容,而语文能力,人们公认应包括读写听说四个方面。现行评定学生语文成绩的方法,并不能有效涵盖学生语文素质的各主要方面,以书面考试为主的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将语文教学导向重视读写,轻视乃至忽略听说的方向,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活动课等项内容也就形同虚设了。

1.2 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人们一直探索语文知识的锁链式结构,但此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或许语文知识根本就不可能形成锁链式结构。现行教材中,语文知识点分散,相当一部分知识重现率极低。因此知识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学语文的功夫必须下在平时,语文能力训练也是如此。而过分强调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只会将学生引向考前突击的路子。学生在短期内可能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间一长,必然会在整个语文知识、能力网络中形成大量漏洞,语文成绩自然每况愈下。一些天资较好的学生语文成绩却很差,根源大多在此。

1.3 不能为贯彻语文教学大纲服务。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语文课型、语文课外活动等方面,都作了较详细的规定,而现行评价学生语文成绩的方法却不能为全面贯彻大纲服务,即使学校、教师不按大纲要求去做,依然可完成对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评价,这样,评价手段就失去了对教学各环节进行检查的作用。

因此,必须对现行语文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尤其在强调语文素质教育的今天,改革语文成绩评价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切了。

2 结构计分法

我校语文组从1989年起就开始在部分年级试行结构计分法。我们认为,结构计分对改革现行语文成绩评价方法是有所启发的,因此不揣浅陋,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2.1 基本原则。结构计分的基本原则是一个全面和三个结合,即全面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各个方面,平时成绩与期中、期末成绩相结合,课内学习成绩与课外学习成绩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2.2 具体方案。1989年2月, 我们制订了《语文成绩评定方法(试行)》,现抄录如下:

语文成绩评定方法(试行)。①学年成绩:学年成绩由第一学期成绩与第二学期成绩构成,第一学期占40%,第二学期占60%;②学期成绩:学期成绩由期末、期中、单元测验、作文、生活随笔、讲话练习、课外阅读等成绩构成。期末占40%,期中占20%,两次单元测验占10%,六次大作文占12%,生活随笔(按,相当于小作文或自由命题作文,在课下完成)占8%,讲话练习占5%,课外阅读占5%,另有奖惩成绩[见第三项(2)(4)(5)条];③具体标准:第一,作文:六次大作文,每次最高积2分,共积12分。每次作文成绩90~100分,积2分;80~89分,积1.5分;70~79分,积1分;60~69分,积0.5分;不及格,积0分。每次作文,若第一次成绩不理想,允许作第二次,以成绩高的一次计算所积分数;第二,生活随笔:每学期生活随笔(共10篇)共积累8分,计入学期成绩。其中优等文占1/2以上,积8分; 占1/3以上,积6分;不足1 /3,积5分。有一次未完成,只积5分;有二次未完成,积3分;三次未完成,积0 分。或者,生活随笔共8分,每个优等文得1分,得满为止; 欠一次扣3分,欠二次扣6分,欠三次扣8分;评改仔细认真,奖励1分。

作业一贯认真、按时完成,课上一贯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参加语文竞赛活动并取得成绩的;对语文教学提出较好建议的,均可获得浮动分。

3 效果

3.1 实行结构计分法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逐渐形成了师生的共识,并有了操作系统的保证。由于结构计分法着眼于对学生读写听说能力作综合评价,使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所以自然引导师生把注意力由单纯注重书面表达及阅读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扭转了一部分人在语文学习上中高考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的不良倾向。教师也更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努力探索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的方法及途径。

3.2 减轻了考试压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引导到注重日常积累,注重平时努力的正确轨道上来。

4 存在的问题

4.1 由于初高中语文教学有一定差异,本办法在高中实行还存在众多不适应的地方,至今尚未形成科学、完整的方案,只是贯彻了结构计分法的基本原则。

4.2 计分方法比较繁琐,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4.3 计分方法与现行中高考并不完全一致,在毕业班实行时,阻力较大。

高中语文教资要求范文5

【关键词】职校语文 整合式教学 原则 要件 策略

2011年秋季学期,语文新教材投入使用,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这是一个挑战,因为在学校课程设置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任务繁重了。面对此种现状,大部分教师把教学重心放在“阅读与欣赏”部分,对于“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则采取了这样的“技术”处理:或者是用极短的课时勾画重点,或者是布置学生课后自学,或者是干脆不教。有的教师还将此种处理方式作为经验传授给其他教师。表面看来对于新教材的这些处理,似乎有些道理:一是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对教材内容作了筛选,解决了内容与时间之间的矛盾;二是突出了“阅读与欣赏”的教学重点(许多老师总认为“阅读与欣赏”是考试的重点,考试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三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但细细深究却有诸多问题:一是不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新的语文教材的教学单元由“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构成,这三个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教学整体,忽视或抛弃后两个部分的教学,就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二是削弱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相对于以往的旧版教材而言,后两部分的教学内容,更注重加强语文实践,更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总的说来,这些处理方式或多或少地背离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因此,不论是哪一种,都实不足取。但新教材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安排紧又是确实存在的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譬如说比较式教学,将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文本组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可以节省一定教学时数;前导后拓式教学,加强课前的预习指导,注重课后的延伸拓展,也可以赢得一些教学时间,等等。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向大家介绍整合式教学。

所谓整合式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识或由教材引发的相关内容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其主题因素主要借鉴了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多元智力理论。本文重点探讨学科内整合,即新教材中同一单元“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教学内容的整合。

一、整合式教学的原则

(一)以“整体”为架构

单元教学是一个整体,单元与单元的教学又合成了一册书的教学整体。在设计整合时,首先要树立一个立足教材的全局观,服从于整个单元的设计目标、教学任务。如第三册是按主题组织的,第五单元整个单元的构成内容均由“敬业人生”这一主题统率。那么,教师在整合单元的三块内容时,就要从“敬业人生”这个统一的主题出发,然后构建一个整体协调的教学单元。

(二)以“学生”为根本

既然整合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所以,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切记从所教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学生学情,选择利于学生学习的切入口,整合各种教学内容,选择最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提升为根本目标。如在教授“飞扬的诗情”时,整合的过程就要以十六七岁学生对诗歌本能的热爱为出发点,诵诗、品诗、写诗、荐诗,一一进行。

(三)以“效率”为生命

我们既然不满语文教学陷入“少、慢、差、费”的窘境,那么,追求高效率自然是我们做出整合教学决定的关键动因。而一旦离开了效率,整合教学也便失去了存在的必要。通过对单元三个部分的整合,我们的语文课将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最多的教学内容,取得最大的教学成果,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当然,这里所追求的效率并非是以学到书本知识的多寡来决定的。

二、整合式教学的要件

(一)内容的整合

教师要对教材有通透的认识,注重单元内容的整合:必学课文与自学课文整合;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我在教学第一册第四单元“千古流芳一诗心”时,用一道“结合《静女》《归园田居》《将进酒》,围绕‘城隅会面’‘采访陶渊明’‘杯酒聊人生’的话题,准备一次‘交谈’练习”的模拟题,将这一单元“阅读与欣赏”中几首古典诗歌,“表达与交流”中的交谈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古诗重读整合在一起,力图深化文本的学习、拓展交谈的素材,更为后续“古诗重读”活动的教学做铺垫,一石数鸟,较好地达成了单元目标。整合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堆砌、叠加,而是在通透教材的基础上掌握要领,寻找最佳切合点,对教学内容提要钩玄,去粗取精,使学习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得到提高、强化。

(二)方法的整合

教学内容整合之后,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还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整合适宜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的方法林林总总,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管什么教学方法都有长处与短处,内容决定形式,能够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加上整合后的教学内容与常态的教学情形发生了变化,整合式的教学要注重整体结构各元素的特点与相互之间的关联点,我们不能“一杆长枪舞到底”。信息时代,如能整合适当的现代信息技术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方法整合后在具体运用中还应注重一定的技巧:从整合的方式时间关系说,可以并行运用,也可以鱼贯运用;从角度关系说,可以主辅互补。并行运用,即如雁行而列,同时进行;鱼贯运用,即似鱼贯而入,先后有序;主辅互补,则有主有辅,主方法起主导作用,辅方法起辅佐作用,互为补充。

(三)能力的整合

职校语文教学与普中语文教学相比,也许更应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因为社会的变革,要求劳动者有更高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责无旁贷。整合式教学中对能力的整合不能忽视,教者在教学之先须将所整合内容中的语文能力梳理清楚并加以架构,形成一体,教学才会更具针对性、实效性。譬如“敬业人生”单元的语文能力我是这样来梳理架构的:素养能力:敬业乐业、积极乐观、与人共处――学习典范,培养敬业光荣,敬业才能成业的思想;应用能力:散文、小说的文体知识、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的手法――理解词句段的含义和作用、理解表现手法的作用、理解写作意图;实践能力:得体的洽谈技巧、求职应聘信的写作、模拟求职应聘实践等。并在单元教学中通盘考虑,合理布点。

三、整合式教学的策略

(一)激活情思,点燃智慧

在整合式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已整合的要件创设独特情境,激活学生情感思维,以教师的教学智慧点燃学生的学习智慧,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形成磁场效应。教师可以通过现实关联、总括提要、案例切入等手段,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如我们在教学“自然的心迹”单元时可以这样来激活学生的情思:走进这一单元我们将体会几位大家写景抒情的高超技巧,朱自清抒发洁身自好、洁净无瑕、正直清高的情怀,从荷花绘就;刘白羽歌颂祖国、歌颂生活,从三峡描述;李乐薇寄寓情趣、理想,从小屋展开;德富芦花“回归自然、远离尘世”的禅意,向晚秋佳日倾诉;黄河浪回忆、思念故乡,从榕树引发,景由情遣,情随景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欣赏写景抒情散文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读,我们将通过口语交际中的朗读指导,以这些课文为素材,一方面训练朗读技巧,一方面更好地解读文本,并按照写作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练习这类散文的写作。欣赏、朗读、表达与写作是我们学习这单元的主要任务。通过这一段总括提要将这单元所选散文的要点提炼了出来,也将本单元整合的内容明确地告诉了学生。诗意化的言语起到激活学生情思、点燃学生智慧的作用,师生间的对话又建构了单元教学的思路与内容。

(二)“两全”并举,联通知能

整合式教学的关键点是教师确定“坐标”,钩玄提要,从而调动学生原有贮存,实现知能整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到“两全”,一是全景视野,任何内容的学习只有纳入相应的系统,才能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建构并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全景视野可以将单元内容纳入整体框架,具体教学时,由所教内容联想到问题的全景,可使师生的教学更具纵深感,而由全景再回到内容本身,则会进一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全程思考,对任何问题,师生都要全程思考,从起点到终点,从切入点到结合点,全程想透,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为我所用,联通知能,构建系统。如在进行“千古流芳一诗心”单元的整合教学时,教师将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鉴赏诗歌的诵读涵泳、想象还原、求同探异、咬文嚼字、知人论世、多元解读等方法整体熔铸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逐步掌握鉴赏诗歌的三个“步骤”(读熟/感知读懂/分析读透/领悟)、七个“项目”(标题、作者及写作背景、内容、意象意境、关键字词、思想情感、艺术手法),学会鉴赏诗歌。全景、全程的观念,在整合过程中,应各有侧重,又相与为一。

(三)思维碰撞,举一反三

整合式教学需要教师运用多种策略,引发师生间、生生间的思维碰撞,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周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展开思索。组织展开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形成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要为对话创设氛围,让学生亲近文本,激发学生产生对话的欲望,在多重对话过程中随时提供可能的帮助,力求做到人人“参与、体验、分享”。仍以“敬业人生”为例,教学时可从该单元口语交际洽谈的一道习题切入,引起学生的思考。这道习题是让学生以一位试用期员工的身份,因工厂减少自己一百元实习工资的事情找厂长洽谈,工厂给的理由已知:经营不善。教师组织学生模拟洽谈,情形也是不可预设的。由此引发师生对话,逐渐引向敬业这一话题,并切入阅读与欣赏,指向对敬业人生的理解、共鸣、向往,进而将求职信、应聘信的写作训练整合进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形成体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拓展空间,追求生成

在整合式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拓展思维空间,唤醒学生的创新激情,达成课堂生成。整合式教学法的结尾,强调开放性或未完成性。课堂教学从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开始,经过酣畅淋漓的整合与思辨,以一个更有价值、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收尾。学生在精神探险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一路的美景,不断受到更高境界的召唤,从而使学习活动不断地敞亮,力求使阅读、表达、交流、写作、活动化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受用它。

总之,新教材的教学呼唤着每一个语文教师更有智慧地开展教学活动,成长学生,也成长自己。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资要求范文6

班主任教师自查报告一

我作为一名教师兼班主任,工作在这个优秀的学校里,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师德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学生,影响学校,甚至影响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因此师德建设是一个关系到整个社会精神面貌的大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对行风整顿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习和反思使我更加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与差距。为了更进一步地搞好本职工作,我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狭隘地认为自身素质还可以,考试、考核我都能应付,逐渐放松了对专业的钻研.在工作中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对学习没有做到长期坚持,总是给自己找借口,由此导致了工作原地踏步。

2、开拓精神不强,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学习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甚至对某些教育政策的出台持观望的态度。在工作中安于现状,存在着等、靠的思想,总是被动接受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能主动替领导分忧。

3、记政治学习笔记,总是从各类报刊上东摘一段,西抄一段,以满学校要求的字数为原则,应付差事。而不是从心底里去学习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也是人到心未到。

4、业务有待提高,本人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教材变动过几次,似乎是对教材很熟悉了,其实只是很肤浅地照本宣科而已 ,不能与时俱进。

5、对学生严肃有余,亲和不足。往往导致学生对我敬而远之。

二、根源分析

一是思想觉悟不高,认识不够。一直以来,总认为我一个普通教师只要教好书,上好课,管好学生不出问题,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了。国家大事与自己一个普通老百姓无关,因此也就忽视了政治学习,记笔记也就是为了完成任务。

二是缺乏积极进取精神。总喜欢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教学业务方面的书籍看得较少,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吸收的不多。总认为那些业务书籍看起来枯躁无味,而且多年的教学已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了定势,一时是很难改过来的,或者,实在要改时,也不是我一个人要改,跟着大家一起来。若真到不适应教学要被淘汰时,也不是我一个人被淘汰。因此,就存在着一种不着急的心里。备课欠深钻教材,懒于思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至使教学方法老化,语言表达欠精炼。

三是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整理。这次集中教育整顿使自己找到了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整改找准了重心及如何做好自己工作的方式、方向。

三、做的比较好的方面

1 、我能够作到热爱本职工作,立足岗位,安心从教,教书育人,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工作尽职尽责,精心施教,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无不批改作业,对学生教育不用心的行为。

2 、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发扬奉献精神,坚守教师情操,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从不向学生家长索取或变相索取财物,硬性向学生推销资料书籍,学习用具或其他商品获取利益,或巧立名目向学生乱收费,而是严格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

3 、能主动与学生和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从不指责和训斥家长,在工作中能做到尊重同志,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优化自己的工作环境。

4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能够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无讽刺、挖苦、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5 、我能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做文明公民。工作上严以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四、今后还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1、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教材变动过几次,似乎是对教材很熟悉了,其实只是很肤浅地照本宣科而已 ,不能与时俱进,因此,今后我要时时处处加强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深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育教研能力。

2、尊重学生,教育引导,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境界。

以前,对学生严肃有余,亲和不足,导致学生对我敬而远之。今后,在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一定用关怀和亲切的言语、以自己良好的心态、来教育帮助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避免出现烦躁和说话粗鲁的态度,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学生面前树立“严师慈母“的形象。

3、强化责任,提高效率。

对自己的工作多用心、用脑,领导交办的事及我自己份内的事做好计划,使其有序、有时、有步骤地完成,今天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做,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促进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4、家校联手,共育蓓蕾。

在工作中勤观察、勤思考,想学生、家长之所想、急学生、家长之所急,充分发挥家校的纽带作用。

通过自查,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牢固树立服务学生和家长的意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履行教师的义务和职责,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为学校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班主任教师自查报告二

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更是每一位教师的立身之本。我校本次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作风整顿,使全校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意识增强,组织纪律更加严明,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校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作为一名普通高中教师,在本次作风整顿中通过认真反思自已思想和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自查自纠,对照检查。

一、存在问题

1、缺乏依法执教意识。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对于个别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屡教不改的学生,总是心躁气急,大声训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最终使师生关系形成僵化对立局面。经过认真反思,我深刻地认识到这是一种严重伤害学生自尊的表现。这样不仅损害了人民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辉形象,而且严重违犯了依法执教的职业要求。

2、关心学生不够到位。因为受身为男性教师的身份局限,性格缺乏细心和耐心,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取宏观管理,对于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常常不注重细节,考虑不到特殊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和贫困生的具体困难,因而让部分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温情和关爱,更是难以做到严慈相济,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终身学习理念不强。对于终身学习理解不够深刻,在平时的教学中,满足于自己的现状,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总觉得自已怀揣本科学历,从教接近十年,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足以胜任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因而不善于钻研业务,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累积新鲜的语文知识,虚心向同行取经、交流,做事保守,甚至不懂的问题不敢低头想别人请教,业务水平提高缓慢。

4、开拓创新精神欠佳。在语文教学中,备课不下功夫,简单地把备教案等同于抄教案,教案只用于应付学校检查,上课时常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或者照本宣科,只向学生传授陈旧僵化的死知识,甚至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原因分析

1、缺乏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深入学习,尤其对《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市教师“十不准”》等法规和文件的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因而陷入固步自封甚至违背依法执教的地步。

2、对崇高的教育事业和高尚的教师职业认识不深,缺乏热情,总觉得现在教师工资和其他行业比起来少的可怜,人家作息是朝九晚五,教师作息却是朝六晚九,心理失衡,总认为工作对得起良心就行了,何况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没良心的“白眼狼”,上街遇见老师连话都不问,缺少对老师的起码尊重,所以时常认为对学生关心那么多对干什么。

3、一方面对终身学习认识不透彻,总觉得当前体制下,即便是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再多,能力再强,老爸不是李刚,你家不是银行,也是白搭。另一方面是教师工作繁重,时间紧张,精力不足,况且对继续深造经济负担难以承受,真可谓“有想法,没办法”,甚至为现实中“购买两本书还是扛回一袋米”的问题难以抉择,无可奈何。

4、在语文教学中,投入精力,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去搞教学,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教学效果不一定明显,况且现在高考指挥棒依然指向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作文,思想、内容及形式如若刻意去追求创新,孰不知走的却是险棋,搞不好就会被思想保守的阅卷老师当成异端邪说,绣花枕头,遭到枪杀,一棍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