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的学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语文的学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语文的学习

高一语文的学习范文1

实践能力;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5—0039—01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写教学反思。很多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一步得到转变,笔者在认真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同时,尝试让学生写学习反思,学生在学习反思中倾诉了对语文学习的感受,记载了语文课堂中发生的趣事。笔者认为,学生写学习反思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能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

一、架起师生心灵之桥,倾诉学习语文的心声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尽量做到全面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反思,笔者可以看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喜怒哀乐,看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个性品质,看到学生的成长足迹和心路历程。在广泛、深刻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愉快,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架起再现生活之桥,重塑学习语文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的学习反思就是学生的学习日记、生活日记,是一座架起生活与语文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语言表达出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以语文的角度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自觉地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三、架起学生自评之桥,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有效手段,相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写学习反思也是一种个性化的自我评价方式。在写学习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要回顾所学的语文知识,发现生活中的语文问题,叙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批判性的总结,最终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尤其在单元、期中、期末考试后,根据批改后的试卷,笔者在认真反思教学得失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反思中进行得失反思。让学生找出存在错误的原因,总结最感兴趣的问题,对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更新,以便于教师及时地发现问题,进行辅导。

四、架起拓展视野之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与语文知识相关的内容,对一些有价值的语文问题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并通过调查研究,以学习反思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现代教育起源于家教,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好家庭中的语文因素,可以很好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电视是现代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看电视是经常性的家庭活动。因此,笔者通过举办“家庭影视欣赏和讨论会”,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组成兴趣小组进行学习,让学生与教师交流,在交流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对话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并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五、架起师生语言之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一语文的学习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素质教育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好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要在课堂中越来越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精神。提倡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轻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完成知识的内化,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实现学习高效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实现共同发展。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该如何实施合作学习?

一、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要想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规模一般在4~6人,在组建小组时保证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的差异,分组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使组内成员做到全身心和全程参与,让每位成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合作信心。但是,学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他们的性格、思维能力、学习态度和兴趣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教师要随时对其进行调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变化适时地对学生重新分组。通过这种方式,保证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最有利于发展的小组,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在合作学习中利用活动,鼓励学生加强锻炼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课堂活动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通过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变得活跃,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活动可以增强互动教学,让教师的教学理论得以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来,深化教师的教育理论,便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例如: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利用课堂朗诵和脱稿演讲活动教学,课堂演讲活动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改善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活动能锻炼学生的胆量,挖掘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其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优化教学的评价方式

在高中语文合作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的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都是很单一的,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促进合作学习。教师的评价有很多种新的方法,如:自评、他评、组评、集体评,教师都可以根据情况自由运用。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合理化,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很大的帮助。在以前,学生的表现只有老师一个评价者,好与坏,都是根据教师来下定义。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地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所以要在教学中优化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价中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自由运用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合作教学的重要意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总结经验,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实现学习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媛媛,熊涛.合作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2).

高一语文的学习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培养

曾经说: “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才会自觉地、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发展状况等,采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那么,我们教师应当通过哪些具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所说的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就指教师为学生营造的课堂氛围。以往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和记,学生一直是被动地接受学习,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因此,在新课改环境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倡导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情绪是积极的、愉悦的,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无拘无束,进而对语文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教学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在学生总结了“植物旅行依靠的办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 生活中其他植物要旅行,依靠的是什么办法? 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过程总结出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的旅行方法,不仅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学会了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且这些知识都是靠自己和同伴的努力获得的,使他们产生了很大的成就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促进了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形成。

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其内容不仅丰富,而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要想让学生全面掌握这门知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小学生好动爱玩,缺乏毅力,不容易对一件事情产生长期的兴趣。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思想状态、情绪心理等,将他们看成课堂的主体,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进而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从学生的方面来看,他们初学课文时,往往在明确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后,会有很多疑问,这正是他们想急于了解文章内涵的表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及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学生觉得自己被重视了就会有更大的动力进行之后的学习。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质疑、思考的时间,有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后,课堂上会出现短暂的沉默,但我们不要认为学生对问题没有反应,恰恰相反,他们紧皱的双眉、不解的眼神、轻轻的叹息等都表明了他们正在思考,只是没有整理出头绪罢了,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这种自觉进入学习主角的状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点拨。

三、注意教师的思想行为表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什么样的将军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士兵,教师要为人师表,给学生做表率,从而潜移默化地去感动学生,让其学你所道。如果前面两项你都做得比较好,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错,语言表达也能安抚学生,但是你的个人思想行为与一名教师大相径庭的话,学生定会从骨子里不佩服你的,从而认为你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家伙,他们会从更深层次去反感你的,会对你的思想行为感到耻辱,那么兴趣又从何而来呢?因为小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观,会用公正的观点去判定一个教师的好与差,正与邪。某校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郑军(化名),形象不错,语言也颇能安抚学生,但是他在工作之余,却到社会上鬼混。有一次,当他正在课堂上津津有味地给学生上课时,突然室外冒出了一位妖艳女子到课堂上来找他的麻烦。从此,他就在学生当中抬不起头了,学生开始厌恶他,学生在课堂上有事没事指桑骂槐乱起哄,后来多数学生联名要求学校更换语文老师。由此可见,教师的思想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多大的影响。为人师表在教师职业道德中是尤为重要的。

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虽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课外活动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是最好的延伸,而且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利用第二课堂,多为学生设置课外活动,使他们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体会知识的用处和学习的乐趣。

高一语文的学习范文4

智能手机据统计中国在2008年7月拥有手机的人数就已经达到6.08亿。3G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手机通信稳定提供了保障,同时手机的性能也日益强大。从而给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成为移动学习设备的主流选择。移动手机的移动性和实时交流比较好,体积小,便于携带,功能丰富。但目前以手机为载体的平台受流量费用的限制,只能播放静态文字、图片和少量的动态图画,学习资源内容单调再加上屏幕较小,使学习者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不能坚持,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与其他的移动设备比较而言,移动手机是学生能够接受的移动设备的首选。

二、移动学习在网络教学中的尝试

在学校教与学过程遇到问题时,我们往往希望能突破时空限制获取知识,现代化的移动学习终端让这种需求成为了可能。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过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条件和平台,但是它并不能取代现有的网络教学模式,只能是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完善与补充。在我中心进行WLAN建设的同时,也对移动学习进行了相应的设计[3]。

(一)学习方式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移动终端设备是移动学习者必备的学习工具,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的沟通功能。在移动学习中,学习者可以进行团队学习、个别化学习、范在学习等等。在团队学习中,学习者可按照个人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建立或加入相应的学习小组。当某一学习者遇到学习困难、学习疑问、学习求助等情形时,能快速地得到小组中其他学习者的帮助、或者帮助其他学习者。从而培养了学习者与他人合作的学习能力。合作活动学习的基本教学方式是小组学习,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短信交流、网上交流和电话交流方式进行交流。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个别化学习。

(二)学习内容建设简介因我校WLAN与学生内网上网账号相同,规避了流量的瓶颈。只要手机配置足够,通过校内Wifi的即可登录学校的网络学习平台。即便不能,也能使用邮箱、QQ等通信工具。校园网络资源设计:由于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丰富的资源,以手机操作系统特性为出发点,把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集中于Moodle之上。这样既能保障配置较低的手机实现文本内容的无障碍使用,又能保障配置高的手机对音、视、画的需求。移动学习并不是一种万能的学习方式,内容、形式设计不好,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学习,相反会成为他们学习的负担。

三、发展前景及其挑战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时空是对知识获取的严重限制,而移动学习真正为突破时空限制性进行了探索性尝试。我们可以借助各种移动通信设备,充分利用我们零碎的时间和开心的时刻来享受学习。移动学习给教育注入了新活力的同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4]。1、移动学习破活了原有的学习特性。传统学习完整、系统性强。移动学习最大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点小、不规律。对移动学习的依赖会影响知识系统化建构。2、移动学习终端种类太多,功能简单的限制移动学习,功能复杂的操作繁琐、价位过高,容易过度用于娱乐。虽然现在移动设备发展很快,但是屏幕小,流量限制严重等问题还是限制了多种移动学习尝试开展。学术界也有很多专家不同意在移动设备上开展现有的常规网络教程。

高一语文的学习范文5

关键词:心理问题 学习 注意力 条件反射

高职学生大多是高中阶段在班里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加上升入高职院校普遍有一个适应过程,很多人会有学习方面的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作为心理教师,这种情况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一、改变学习中的惯性

高职生的学习受惯性影响很明显,高中时学习的“惯性”虽然也能拖带他们继续前进一程,但肯定会逐渐慢下来,使其停止甚至倒退。

1、建立新的“动力定型”。当学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时,要尽快地从心理上建立起新的“动力定型”,以避免仍被旧的习惯所左右。要克服惯性心理,坚定地迈出第一步很重要,否则旧的“惯性”就很难除掉。

2、做到持之以恒。心理习惯的克服很容易反复,在新的条件反射形成神经联系定型以前,通常是不稳定的,旧的习惯还可能“卷土重来”。因此,必须借助理性的力量战胜自己,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3、注重“加速度”的培养。要把个人目标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善于发现激发自己兴趣的事情,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调整自己的抱负水平和期望目标,勇于迎接学习中的挑战,保持适度的自信心,探索、掌握切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等等。

二、克服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我们常说的“走神儿”,如上课时东张西望、看书时翻了好几页却不知道书上说了些什么等等。

1、自身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情绪波动会分散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设法转移注意力。建议:先逐渐压抑自己的激动情绪,使之趋于平静;然后再集中注意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人在病中或非常疲倦的情况下,注意力常常处于分散状态,很难集中,这时要注意休息。

2、外界环境的干扰。

如刺耳的噪声、不规则的响声、嘈杂的人声等,学生对这些无能为力,从而会产生烦躁情绪,致使注意力转移,无法集中。建议:换一个安静的合适的环境,用坚强的意志与外界干扰做斗争,努力使自己进入一个充耳不闻、闹中取静的超然意境。

3、自制力不够。事实上,人们平时要做的许多事情很难完全受兴趣和爱好支配,建议:必须给自己一个约束性规定,并强行使注意力集中,时时提醒和鞭策自己完成任务。

4、不注意用脑卫生。必须注意调节用脑时间,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建议: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协同用脑;在学习疲劳时,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接受适量的阳光照射;注意大脑的营养,平时合理调配饮食。

三、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1、积累知识,调节意志。如果能通过意志努力迫使自己学习,一段时间以后有了一定的收获,自然就会慢慢感兴趣。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知识的增多,兴趣就会越来越大;兴趣增大又会对学习过程产生积极影响,形成良性循环。

2、合理地确立学习目标。要把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采取分步走的办法。目标定得合适,易获得理想的效果,心理上易得到成功的快乐和满足,提高学习的兴趣。

3、提高对学习的认识与兴趣。学习是高职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要靠理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提升学习的兴趣。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要注意感觉每一个可能让自己感兴趣的细节,寻找积极的情绪体验。

四、防止抑制性条件反射

1、饭后不要马上看书。饭后立刻看书会影响胃液分泌,时间一长,就会发生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症状。

2、疲劳困倦时不要看书。人的活动如果超过了其工作机能所能承受的限度,大脑皮层就会自动进入抑制状态,从而停止工作。如果这时勉强支持,强迫自己看书,搞疲劳战术,就会形成拿起书来就想睡觉的不良习惯,会得不偿失,既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又会伤害神经细胞。

3、剧烈活动或激动后不要看书。人在剧烈活动或异常激动的时候,大脑皮层的某些部位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其他如控制记忆、思维的中枢神经就处于抑制状态。如果这时看书学习,容易与抑制反应建立联系,形成抑制性条件反射。

4、睡觉前最好不要看书。睡觉前最好不要看书,尤其是不要用看书来催眠。睡前10分钟最好别再用眼睛,这样才能让其得到充分放松,可以躺在床上闭目休息、做眼保健操来缓解疲劳。

参考文献

高一语文的学习范文6

一、当前的师生关系

纵观当今的语文教育,师生关系仍多为应试体制下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之间关系疏散

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一位老师至少要带1——2个教学班,每班人数都在60以上,因而老师上课时无法全面兼顾,课后又忙于批改作业,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而且,经过小学六年和初中的学习,到了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若不细心体察、区别对待,语文教学便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被运用于语文教学。科技进入教学活动,一方面方便了教学,使教学形式更加形象、生动,而另一方面,以机械代替人力,也使课堂更加复杂,一定程度上拉开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单向教学模式

面对高考的压力,课堂教学的时间愈显紧迫,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学生最多的知识,于是便导致了灌输式教学、填鸭式教学方式的产生,一方是老师尽量地灌输,一方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师生关系呈现出一种单向模式,往往使教学活动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三)教师对学生评价标准单一

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分数。这种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限制了教师对学生的多方面了解,对语文教学而言尤其如此。实际上,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不仅仅体现在由分数所反映的成绩上,还表现在思想的提高、情操的陶冶等各个方面,因而评价标准也是复杂的,不宜简单下定论。

(四)语文教师角色定位趋于传统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是课程的机械执行者,是教学的绝对管理者,教师往往以知识的权威、真理的化身、文化的代言人的形象出现在人们心中。这种传统的角色定位,使教师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的职责、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从而使师生关系显得僵化、冷淡。

二、新时代呼唤新的师生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以及课程改革的进行,要求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向学生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育活动的生成性、教育内容的发展性和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等,要求教师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与学生构成不同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行为,并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积极主动,增强对学生的了解

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克服各种困难,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增强对学生的了解。这种沟通与了解,可以是课堂提问,可以是作文评语,也可以是课后谈话。面对众多学生,要具体了解其中的每一个的确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位有心的教师,应该是不懈努力,不放过任何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只有经常与学生沟通,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其变化,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使教学贴近学生,为学生所接受。

(二)放低架子,展开师生双向互动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其实是平等的,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冲破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观念的束缚,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刻板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学生也是和老师一样具有认识能力和开发能力的,他们年轻蓬勃、思维活跃,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更多的是启发学生,采用“启发式”、“导读式”等活泼的教学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教师继续学习的地方。著名语文教师钱梦龙说“我是一个精神上的长途跋涉者,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在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心中永远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教的过程,也永远是学习的过程。

(三)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数量众多的学生,基础各异,爱好不同,不可能完全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般来说,一个班的学生,极好的和极不好的都是少数,而大多数处于中间水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在照顾大部分同学的同时,也要兼及处于其他水平的学生。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推荐并借阅优秀的课外读物。对于语文学习状况不太理想的学生,可以多沟通交流,了解导致其学习障碍的原因,帮其分析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对还是由于没有学习兴趣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只有对症下药,积极引导,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审视自身,重新定位教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