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范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以政策为引导,充分调动企业做为信息化建设主体的积极性,积极探索成本低、实效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努力提高我县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二、主要内容

根据当前企业办公的软、硬件设施均日益完善,信息化需求逐步增加的情况,为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流程,促进企业高效运作,针对我县企业信息化状况和产业特点,完成企业信息化摸底调查及结合13种产品进行推广(见附件1),企业可选择一种或多种形式进行融合运用,如企业有特殊需求,还可以量身定制。

三、工作目标

2011年初对我县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调查摸底,2011年上半年完成10户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产品推广,下半年力争全面完成规模以上企业的信息化产品推进工作。

四、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1月10日--2011年2月10日)由县工信局牵头,成立县企业信息化推进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由政府办、工信局、工业小区管委会、民营企业管理局、信息中心、移动分公司等单位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信息中心,负责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

2、推广阶段(2011年2月11日--2011年10月31日)组织开展“信息化进企业”巡回推介会,现场演示和体验信息化建设标杆企业解决方案;积极落实移动公司客户经理定时走访制度、技术专家团巡回推介制度,建立企业信息化应用培训学习与交流互动平台;开展企业免费体验企业飞信、手机邮箱等业务。

3、验收评比阶段(2011年11月1日--12月31日)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验收、总结,对先进单位、信息化示范企业进行表彰。

五、工作措施

1、组织落实。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我县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对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有关部门、相关企业要密切配合,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拟定推进办法,形成日常工作制度。

2、资金支持。按照2009年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公司“数字--无线城市”建设合作协议,结合我县实际,加大对我县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投资。

3、技术保障。针对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县移动分公司要与主要设备供应商、服务提供商和软件应用开发商密切联系,为企业信息化服务提供最优整体服务方案,着力打造几个专门服务于企业信息化的项目,提高服务器维护、网站建设维护、短信服务等专业,并针对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多层次、个性化、多样性,提供更多的应用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企业解决技术、资金、人力不足的切实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范文2

信息系统是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域建设的重点方向,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果代表了社会各领域对最新信息技术转换应用的关注和认同。近年来,云计算的理念得到了国内外企业信息系统研发者的关注与认可,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和商业模式,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例如我国台湾地区试行的“电子书包”计划、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云计算实验中心、英国的G-cloud工程就是云计算技术的典型应用。因此,现阶段研究和思考云计算在国内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优势、模式分析、实施方法,为国内某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域引入云计算技术做好理论铺垫,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2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等理念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对分布式硬件设施资源、平台资源、软件资源的虚拟化管理,形成一种新型的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现阶段,Intel、IBM、AMD、Google、Amazon等企业实践了云计算理念,形成了一系列建设成果。同时,国内外专家学者从自身研究成果出发,给出了多重定义云计算技术的概念。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给出了一种较为普遍认可的概念描述:即云计算是一种按需分配的数据访问模式,访问途径是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层是集成在各个网络工作节点上的数据池,这些节点包括网络本身、数据服务器等,这种数据访问模式减少了数据存储与管理的资源消耗,提高了数据的访问效率;数据库巨头IBM给出的概念定义与NIST类似:云计算是将其自身任务通过网络分发到由大量计算单元上,实现计算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大计算资源的使用频率。

具体而言,云计算具有自助服务、网络分发、灵活调度、可衡量、资源池化的特点,具有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共三种服务模式,以及公有云、私有云、社区云、混合云共四种部署模式。2006年以来,云计算技术已经逐步成为国内基础平台厂商、信息系统厂商、互联网厂商关注的焦点,在电信、金融、制造、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逐步的推广应用,能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运营投资、降低管理成本,取得了显著地经营效益。Google、亚马逊、IBM、Microsoft、红帽等互联网知名厂商引领了云计算技术的标准、协议、应用模式。

3 云计算在国内大中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随着我国各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内金融、物流、医药、水利、航空等大中企业逐步建立起与自身企业业务相关的信息系统,形成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综合分析的一体化企业信息管理体系,通过企业内部网或互联网与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提供业务支撑,以及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客户提供数据共享,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企业资源计划)、CRM(Customer Relations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HRM(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信息系统支撑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初步实现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生产效率的建设目的。云计算技术可以使各方共享收益,形成产业规模、铸造品牌,成为创新利润增长点。相比较基于面向过程、面向对象的企业传统信息化建设模式,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在近几年国内大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典型应用优势如下:

3.1 以业务为中心

现阶段企业信息系统更注重企业的业务需求在系统中的抽象实现效果,也就是说,由于MIS系统开发技术的日趋成熟,MIS软件开发流程已不是技术决定业务的时代,而是业务选择技术环境的时代,企业在系统实施时,更注重的是企业业务流程能够在MIS系统得到完全的体现,使得系统和业务需求紧密相关。

3.2 系统的扩展性较强

由于企业用户需求与市场紧密结合,企业用户需求呈波浪式的而发展趋势,其业务需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客户和市场的变化在不断调整的,因此,系统开发并不是一锤子买卖,也不是重复劳动,系统在开发阶段要充分考虑到企业业务需求的变化和趋势,尽量放开接口和拓展模块。

3.3 开发效率提升

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强调对用户需求的敏捷响应,在已有信息系统的适应性改造的基础上,快速构建新的业务功能模块,即实现信息系统的可扩展性,信息系统较强的可扩展性可以减少开发过程的重复工作,降低企业系统维护成本,且在开发过程中,对企业原始数据的维护也较为简单便捷,只需调整数据表和字段即可完成系统改造的数据库需求。

3.4 标准化

企业MIS系统越来越注重从规划设计到应用实施等各阶段,遵循统一的建设标准与协议,以实现系统及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例如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要遵循《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TIA-942)等标准。

4 云计算在国内某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模式分析

由云计算的普遍概念定义可知,云计算是将网络系统所有可用于计算的单元节点都封装为计算机资源,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按需获取这些资源的服务。从计算资源服务类型和服务方式的角度出发,云计算在国内某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域有Iaas、Saas、Paas等三个方面的应用模式:

4.1 Iaas模式的应用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是以服务的形式对所有设施的利用,包括处理、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服务器、磁盘存储、数据库等资源,以提供给用户虚拟服务器。企业可以通过向华胜天成Iaas云提供商购买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形成企业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服务层,提供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这些资源,摆脱对底层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依赖,降低技术保障人力资源成本。华胜天成Iaas管理平台由多个专业化服务组成,为企业提供Iaas云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的全面支持服务。

4.2 Saas模式的应用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一种不断扩展的软件使用模式,使用浏览器或软件客户端,通过互联网访问应用服务。企业可以通过采用SOA架构并遵循J2EE、Web Service、Http、Xml等国际标准,构建数据化校园ESB(企业服务总线),实现企业业务系统的数据访问、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功能模块的远程调用,一定程度上强化系统架构的成熟度。传统的软件服务流程是企业结合自身的业务需要向DEV方提出软件开发需求,DEV方再根据开发难度、周期等向企业报价,在开发完成后,DEV方有义务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及升级服务,但是企业也需要支出此部分服务的相关费用。而Saas模式的流程是指,在传统的软件服务流程上,DEV方会在线对其软件产品进行维护和升级,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来购买此软件的在线服务功能,而数据系统则依然在本地进行维护。

4.3 Paas模式的应用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是指将软件研发应用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支持行业、企业、业务模式的各种应用要求,实现了软件研发人员可根据自定制应用程序,成为改变应用程序开发的一个途径。Paas模式下软件产品不仅仅是一个完成的产品,而是积木式的拼接软件模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购买不同的软件“积木”来搭建符合自身需求的MIS系统,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软件成本较低,维护也较为简单,企业也可以灵活的调整MIS系统来适应自身需求的变化。但是目前国内大中企业信息化建设基本不涉及对Paas模式的应用。

5 云计算在国内某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实施建议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迭代的过程中,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云计算理念在企业数据中心的应用过程也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云计算组织实施涉及资源池、云管理平台、管理员、用户和建设者五个要素,在企业数据中心中的应用,一定要有方法、有步骤,渐进实施,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5.1 完善系统应用集成建设方案

企业的决策层、技术人员要根据云计算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紧密把握市场需求,提出在新时期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建设方案,制定实施云计算的指导思想和组织架构,确保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章可循。由于云计算系统牵扯到的建设内容很多,系统跨越多个部门组织,按照云计算系统建设的原则,循序渐进的进行系统的开发过程。首先,在企业系统建设的最初阶段,首先要确定企业最底层和核心的业务系统,并为各部门的业务系统提供接口和服务,再次是要实现统一的流程管理和组织机构权限控制,最后是要实现系统工作流的全局重用机制。

5.2 巩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机制

在招标、设计、研发、测试、部署、维护等各个阶段,应该制定相应的规划、制度,规范云计算实施过程,控制云计算实施的方向和进度,梳理完善的法规制度,确保信息系统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等全生命周期项目阶段,能管可控。实施云计算之前,首要任务是要全局分析企业系统的功能需求、业务需求、数据需求、扩展需求和开发成本、周期等要素,这也是企业管理最基本的需要。其次是按照这些分析结果来制定详细的开发需求、开发周期、后期维护升级等项目开发计划。

5.3 强调新兴电子商务理念学习

由于企业用户对云计算的作用和风险尚没有清晰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概念层面,对如何结合业务部门的需求构建云计算应用的整个过程缺乏足够的掌控能力,因此。企业技术人员要学习掌握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也应该了解云计算对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只有这样,整个企业才能适应市场的竞争环境,把握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5.4 树立典型示范应用系统工程

云计算系统实施之前,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无法看出云计算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可以选择局部业务领域作为试点工程,实际检验云计算技术的可行性,使得企业用户对云计算带来的价值以及风险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强掌控云计算实施的能力。同时,成功的样本案例将会极大增强企业采用云计算的信息,从而推进整个企业内部采纳云计算的进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范文3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信息技术 问题 对策

信息化革命正在打破并重组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促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就会怠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认识问题。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

一部分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他们不愿意主动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的威胁;积极倡导者由于传统习惯思维,继续沿用过时的管理思想或过时的管理手段,需要学习的不是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获得分析、决策信息的管理理念;专业技术人员正由于现代技术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狭窄,面对在总体上缺乏协调和相互联系,系统在宏观上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而影响了总体效益的现实,技术人员处于多种制约和局限性中不能自拔。

(二)在组织的战略制订中产生两个极端:将信息系统视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将信息系统独立于组织战略之外

一方面,组织错误地将信息系统看成组织的战略目标。于是大量的时间、精力、对策花在如何使这一“目标”的大致完备,信息的投入变得越来越庞大,而组织并未获得实现公司战略要求的在保持规模和效益的前提下应对未来挑战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甚至于一些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组织的管理战略之间出现诸多不协调的发展,产生单项应用多,而缺乏整体效益。虽然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实施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单项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相反地构筑了无数个“信息孤岛”,没有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产生的却是巨大的负效益,使组织承受高额的风险代价。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

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同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IT人才很困难,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缺乏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没有管理顾问对项目进行监理,这些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

(四)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

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问题则在于任何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五)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重组落后

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注重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因而,并未取得投资回报,甚至出现负效益,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六)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二、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信息化应用应纳入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结合组织管理文化及思维方式,在组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从组织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方面来推进信息化的实施。

(一)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当前以及长远的任务是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人才。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助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三)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发达国家经验证明: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割壁垒、资源垄断和体制性障碍。

(五)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制定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及密码的安全。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范文4

【关键词】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

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而言,不再只停留在保存原有资料的功能上,更重要的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资源,利用信息化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崭新平台,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运作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

一、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就跟经济价值。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很多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很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很多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很多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很多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很多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5.科技统计系统。

统计是科技档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基本任务是对档案工作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监督,以计量化的管理,科技统计系统的所有报表均采取网上电子报表形式。对各类统计信息实现计算机管理,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使统计工作标准化、实用化。基层单位可以录入、查询、统计、修改、打印。

在科技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同时涌现出大量的新技术、新成果服务于企业建设。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核心,它可以带动其他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也一定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范文5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而言,不再只停留在保存原有资料的功能上,更重要的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资源,利用信息化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崭新平台,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运作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作为企业的档案管理者,务必要树立起强烈的职业创新意识,以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把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实现馆藏科技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当成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事业单位中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科技档案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许多新的研发成果不可能从零开始,更多的是要借鉴、吸收大量的前人成功经验,吸取大量的前人失败教训。科技档案利用价值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其变利用价值为使用价值,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产生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之中,势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同样也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电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

同样,在供电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供电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一般设置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电网技术进步与信息化;运用科技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和技术监督等手段,提高本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供电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供电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5.科技统计系统 统计是科技档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基本任务是对档案工作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监督,以计量化的管理,科技统计系统的所有报表均采取网上电子报表形式。对各类统计信息实现计算机管理,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使统计工作标准化、实用化。基层单位可以录入、查询、统计、修改、打印。

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范文6

【关键词】知识管理 企业信息化绩效 评价

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已然到来,社会对知识资源的需求日益提升,企业若想高效的发展就必须有效的利用知识资源,结合信息化管理方法综合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对此,本文对知识管理进行了相关论述,并研究提出了知识管理基础之上的信息化绩效体系的建立措施,旨在充分发挥二者的管理价值,为企业信息化绩效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知识管理的概述

所谓知识管理,是指在一个组织中建立的一种知识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质化性和量化性。系统建立之后可以实现知识的获取、整合、分享、创造、记录、和更新,属于一种知识系统的构建过程,可以不断累积知识,然后再反馈回系统,形成智慧循环[2]。这种知识累积过程目的在于管理并应用知识,以其为基础,科学制定企业决策,并高效的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和发展变化。知识管理方法相对较为科学,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使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始终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发展优势。作为一种主动性较强的管理措施,该管理方法需要结合数据处理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等技术才能发挥最大化的应用价值。

二、知识管理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影响机制和应用意义

1、知识管理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影响机制

1.1运作环境的影响机制。知识管理的运作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人员培训、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技术支撑。这些运行环境的运转首先能够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获取知识和分享知识,这种获取方式以技术为支撑,对企业综合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意义重大。其次,构建立体格局的组织结构,使其网路化、扁平化,在人本思想的管理理念之下更好的发挥企业领导阶层的职责和能力。接下来,培养企业员工,综合提升企业的人才综合素质,员工培养需要企业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教育,还应该建立培训制度。最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凝聚员工的思想,加强企业的内部团结,引导企业进行绩效评价。

1.2处理过程的影响机制。首先,知识管理可以在固有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创造对知识的理性分析过程,这种过程可以实现知识的整合、创新和分享。其次,建立知识累积途径,包括企业组织间交流、国内外客户合作等,通过这些途径获取知识,综合提升企业的能力。接下来,分享知识。在企业内部分享知识,或者同外部建立分享联系,这种方式可以累积知识,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值,最后转化知识为企业产品。最后,有效利用知识。将获取的知识利用起来,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信息化的管理能力,最终促进企业发展。

2、知识管理基础之上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意义

所谓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是指通过信息化特征的评价指标来评价企业信息化成果。在知识管理的理念之下构建该信息化绩效评价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知识系统,应用这种系统来对企业的信息资源、技术进行整合、分享、创新以及存取。最终对所有的过程以及反馈结果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可以高效的总结信息化建设成果,总结存在的问题,利于企业相关决策的制定。由于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必须有效的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准确的信息技术定位,这样才能够在企业绩效的最终目标下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这时,绩效评价策略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绩效评价可以评价和改进信息化绩效。

三、构建知识管理基础之上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措施研究

1、构建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原则之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的体系制定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3]:①建立财务评价指标。目前,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日渐重视,一个企业若想建立信息化,就必须大量的投入资金,只有建立完善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才能确保资金的合理应用。此外,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可以定位企业的投入资金,便于跟踪和指导。具体的财务指标包括企业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以及净利润等。②建立内部流程评价指标。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应该科学、有序的规划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优化该流程,降低反复操作造成的损失,,此外,应用知识管理理念缩短业务流程的时间,积极为企业产品的创新和更新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以此来综合提升企业的信息化实力。具体的内部流程指标包括市场的敏感度、业务流程的优化程度、新产品的研发水平、市场的相应度以及新技术的创新能力。③建立客户评价指标。在上述两种评价指标建立完成之后,企业还需要建立客户评价指标。这种指标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指标之一,在资金投入合理、业务流程完善的基础之上如果客户的满意度较高就说明企业的信息化建立效果更好。所以必须建立满意度评价指标。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对企业服务的满意度、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度、对企业文化的满意度等。④建立学习成长维度。所谓学习成长维度是指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操作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对员工进行培训目的在于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建设团队,这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更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

2、构建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