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教学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理念范文1
一、新课程理念教学优势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历史教学,基于新课程理念,进行创新教学,教师对学生的管制越松,学习自由度越多,自主学习途径越足,就越方便学生进行学习,甚至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提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以及文化底蕴。
二、创新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
在初中历史教学观念上,教师能够转化教学位置,开放学生的思维与潜能,能够让初中历史课堂中充满活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出相关历史教学情境。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对学生给予引导、点评,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通过提出相关历史教学问题的方式,设置课堂教学悬念,以此来吸引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注意力,不及能够抓住课堂中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也可以激发初中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将历史课作为对史料的简单罗列,不仅要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也应该将学生作为历史的见证主体,使学生对历史有深刻的认识。初中历史教师要与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不断改善师生关系。
三、创新教学观念模式,优化教学情境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之中,可以落实、讲解基本历史知识,创新教学理念,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行为渗透和教学影响,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印象,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如讲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的时期,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去记住派别知识,分别有大资产阶级以及雅各宾派,还有热月党人等知识,要求学生记成“大鸡鸭,热都拿。”,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趣味。基于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已学历史知识自我教育的能力,“鉴古知今”,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师应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走入宽松、平等、自由的历史课堂,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身心发展、思维方式等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可以展示自身的平台,给出正确方向引导,使课堂充满活力。
四、运用现代化技术教学,创新教学手段
对于新课程理念下,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结合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短时间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知识与材料,调动初中学生的感官与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初中历史创新教学中,可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应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优化历史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故此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中,老师可以向学生定期的开放现代化教学资料网站,基于新课程理念,老师能够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为其实施创新教学。多方位地创造有利的初中历史教学条件,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中的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历史教学;利用组织网络组织教学,开发以及制作初中历史课件,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的认识。
五、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导入法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理念范文2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历史 动态生成性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强调教学预设,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单调,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多面性,结合课堂教学生成性的特征进行教育活动。初中历史课程趣味性很强,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关注动态生成性。
一、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性教学的研究背景
(一)动态生成的原理
传统的教学大多被看做是程序性、延续性的过程,认为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导致教学质量差。事实上教学的本质理念是对人的理解及对知识的传播,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可塑性强的认识活动。教师应该把教学看成是服务于学生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感知力和心理变化,改进教学手段,调整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动态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及认知水平,以此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初中生正处于发育期,渴望自由、独立,好胜心强,希望得到老师、同学及家长的肯定。他们感情丰富、想象力极强、偶尔会迷茫,而且兴趣广泛,接受力强,这些特点就为动态生成性教学提供了契机。
(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
历史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课程,其客观性很强,表现在课堂上为学生容易出现片面性理解的问题。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要注意引导,时刻掌握学生的动向及心理,了解学生的需求。另外,历史本身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具有动态性,历史课堂应具有动态性和丰富性。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因人而异地进行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领悟能力,进行改编,不能以偏概全、拘于形式、本本主义,甚至只为考试而教学。
二、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观念落后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很多教师都能接受“学生中心论”这一理念,可是一到课程实施中,就会事与愿违,应对性不强,这可能与他们多年的教学理念有关,也许他们从心理上并不接受这一理念。比如在讲到古希腊的殖民扩张时,一个学生提问殖民扩张和殖民侵略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貌似与本课程关系不大,有的老师面对这类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一般是不予理睬的,或者是含糊其辞,一句话代过,学生听得也是一头雾水,并不能完全理解。既然教学已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学生也积极提出了问题,老师就应该正面回答或者承诺课下好好与同学讨论,但事实令人费解。这种教学观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机智,导致学生对这门课学习兴趣不浓厚。
(二)课程资源认识有限
由于历史课堂教学资源丰富多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全面了解教学资源,有时候教师认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是需要其他设备做辅助的,只注重设备的辅助而忽略多种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是重要的辅助教具。但是这个教具不是为老师省力而设立,而是为了丰富教学方式及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水平而设立的。一些老师为了省劲,讲课时在多媒体上呈现很多相关的历史人物图像及历史建筑建筑,而关于历史教学的重点却很少讲解,多媒体成了图片展示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型的教学工具还会不断出现,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教具,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需要大量图片和文字辅助教学,更需要教师的讲解及评论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历史学科的有效学习,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三、动态生成理论下课堂教学的实施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不能被扭曲,教师在讲课时要抓住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这样的资源才是适合学生学习的,对课堂有积极的影响。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很丰富,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中,在互动中师生相互了解,增进感情,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知道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方式是否有明显的错误,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方式,给予回馈和纠正,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性语言和动态表现力,这些都是教学资源,传统的只看重文字的资料的教学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新课标下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生成性资源。
(二)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下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在进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不能把学生视为被动的接受者。师生关系平等,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思考。学生要树立“我和我的老师在关系上是平等的”这一理念,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教师要给予学生民主与自尊,这是动态生成课堂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要好好体会,把握好掌控力,提高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效率。
(三)建立多元思维教育模式
历史不仅研究古今重大人物和事件,而且研究并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多线性思维能力。初中历史课堂已经初步与其他科目建立了联系,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历史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鼓励学生多元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总之,现代教师应该摒弃原有的教学观念,在新课标下充分利用动态生成性资源,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勇于探索,注重开放性的生成性资源,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历史教师要注重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构建和谐、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郑亚春.关注初中历史课堂中生成性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8):56.
[2]章杰.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教学的实践探索[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12):59.
初中历史教学理念范文3
论文摘要:20世纪末,我国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作为历史教师,如何在新课改中把握好教学方向,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现实历史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改的冲突,明确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建立起新的教学理念,展开具体教学实践策略的分析与探索。
新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历史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学历史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历史教学,理解新的历史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历史教学观。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巫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无声地听。历史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过于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反映在考查方式上,则是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记忆。学生认为历史就是时间加地点加人物,以为学历史就是背这些琐碎、枯燥、死板、乏味的文字。上课勾教材,课后对教材,考前背教材,考完扔教材成为中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要环节。其实历史不是史料的堆积物,学生不用记住所有的细节、时间、地点,就像一个聪明的木匠并不常常随身带着斧据,修水管的人也不常常扛着铅管。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总结历史学习方法。我国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突出体现知识性、能力性、情感性;在历史学习的内容上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在历史学习的方式上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评价体系上强调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历史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学实施策略
(一)树立多元化的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三维教学目标。多元化的三维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主要表现是从学生学习历史的全过程、学生的人格发展的视角确立并提出目标要求的。无论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站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立场上进行阐述的。一个教师只有胸怀育人的大目标,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情感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汇成一股推动学生天天向上的巨大影响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二)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历史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曾说:“如果你是教历史的,你的教学任务首先要注意,在你的课堂上,听讲的不是什么抽象的学生,你应该看到,你面前是具体的,活生生的,独特的人们…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抱负和干劲。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只有当人们有了活生生的个性时,思想的热血才能沸腾起来。”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的讲台,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努力当学生的顾问;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的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
(三)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注意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事件进行穿插。例如一位历史教师在讲授《两极格局的形成》时,给学生穿插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您好!爸爸》:1961年8月12日,星期六,住在东柏林的母亲西尔维娅带着4岁的女儿来到西柏林看望父母。她做梦都没想到,第二天醒来后,一道墙从此分开了他们的家庭。她的丈夫,孩子的父亲还在那边,孩子想念爸爸,妻子思念丈夫,没有别的办法,西尔维娅只能每天下午抱着孩子来到墙边,来到能看到丈夫下班时经过的地方,向墙的那边张望,孩子只能远远的向路边的男人大声喊“您好!爸爸”。听完这个故事,不用教师多说,学生已经深深感受到美苏冷战对第三国造成的影响。引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感知历史、学习历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展开参与性的教学过程
初中历史教学理念范文4
关键词:探究 猜想 提出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61-01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式学生中,物理规律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给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在发现式学习中,物理规律往往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的发现者。显然,学生用传统的学习方式去学生物理规律始终处于简单的重复和被动的应付之中,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样怎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由此可见,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已经阻碍当下物理课堂教学的发展,改变这种学习方式迫在眉睫。
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了物理的规律,包括对现象的观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以及由物理现象的推理,同时包括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将过程与方法有机的统一起来,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又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如下的尝试:
1 鼓励学生根据经验对物理现象和问题大胆猜想
学生可以根据经验和已有的经验对物理现象和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大胆的推测和猜想,同时,对推测和假设的结论进行科学的检验,让学生经历猜想和假设的过程,并且以此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完成探究过程。还要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的猜想和假设在物理科学探究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想与假设不是主观臆断,不是毫无依据的瞎乱猜猜,它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推理得出来的。下面是我在让学生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时进行的猜测教学片段:
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猜测一下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的大小可能会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1:靠近正极电流大,靠近负极的电流小。因为电流没流过一个电灯泡就会损耗一些,因此越来越小。
学生2:可能会是一样的吧!假设每流过一个电灯泡都会损耗一些,到负极就可能就会没有了,这样还怎么可以继续回到正极,形成持续不断的电流呢?
学生3:应该两端电流大,中间电流小。因为越靠近两级电流越足。
(备注:教师要充分肯定这些猜想和推测的合理性,不要武断的指责和批评,)
教师:到底是哪位同学的猜想和推测是最符合实际情况呢,这要靠我们同学自己通过实践来检验吧,让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来检验。
这样,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了,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是进行实验,努力想解决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疑虑。这种由学生的猜测进而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巧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因为一个好的问题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因,是探究学习的起点。物理课堂教学以问题为载入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进行探究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环节尽可能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
为了让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能更好的发现和提出问题,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为学生多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例如,在教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先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移动光屏和蜡烛,让学生能清楚的看到放大的和缩小的像等等,这样以后,教师说:“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知道为什么吗?由此你想提出怎样的问题?”这样有一部分学生就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学生1:怎样才能得到放大的像?如何才能得到缩小的像?
学生2:这个像为何是倒立的?
学生3: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直接关系呢?
再如,在教学学生探究浮力时,笔者提出问题:“你们见过渔船吗?就渔船你有怎样的疑问和建议?”这样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提出了以下问题:
学生1:铁块在水中一下就沉入水中,为何渔船能浮在水面上?
学生2:同样一条船,在淡水中和在海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相同吗?
学生3:为什么在渔船上坐的人越多,船身下沉的就越多呢?
初中历史教学理念范文5
关键词: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教学创新
新课程改革要求现代教学通过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实现教学的不断创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为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创新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原则
历史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综合学科,因此,历史教学原则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联系性的特点。具体包括:历史发展中政治、经济、文化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替与时展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将地理知识、政治知识、语文知识融入历史教学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分析历史。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原则也要进行创新,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和串联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创新思维。
二、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理念
理念行动的先导,是创新的灵魂源泉。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指引和统帅。目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试教育意识浓厚,尚未完全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但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初中历史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历史素养,因此,初中历史教学理念必须进行一定的创新,以适应新课改要求。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点把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绪及情感,提倡“自由、协作、研究”的教学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中只注重教而忽视学。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中心”,即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理念。
三、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与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关键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的方式有限,教学手段单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因此,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是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将搜集到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等资料,通过多媒体技术表现不同背景的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等资料切身感受到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而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可以通过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现手法展现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不仅教学效果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被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学质量也会明显提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现状,实行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设定一定的历史情境,将情境中不同角色的具体分配给学生小组,通过各学生小组的角色扮演,将特定的历史过程模拟出来。通过情境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和历史抱负,使学生的情感在角色扮演中得到升华,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源探究和开发能力,实现历史教学创新的目的。
四、建立创新型师生关系
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传授者”的地位,形成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知识的传递途径是不可逆的,缺乏师生互动的沟通交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倾听者,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由发言。比如,讲解“”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提出“如果当时林则徐没有禁烟,那么英国是不是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这样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性思考,有利于学生对历史重大事件的理解和把握。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都能参加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并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指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言而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创新师生关系,建立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以满足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目标要求。
五、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基础是创新型教师队伍。要进行教学创新,就必须培养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目前,多数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努力,并在教学改革和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创新教学的要求,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还需进一步提升。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改革传统授课方式、方法,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先进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丰富、多样,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提高教学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适应时展的要求。此外,有关部门和单位还要积极配合,为教师创新能力培养创造一定的便利条件,有条件地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与进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要让历史新课程真正能够体现课程的“新”,让历史教学不断的“新”,必须进行创新,以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发展要求。本研究从教学原则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创新、创新性师生关系、创新型教师队伍等方面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范慧舫.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教学新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7):242.
[2]任斌英.试论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J].现代阅读,2012(19):114.
初中历史教学理念范文6
关键词:初中历史;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新课程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几年的教学一线中,我就如何创新历史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分析学生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既关心“ 教” , 又关心“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到有效作用,所以对学生的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教师必须对每个班级的特点、每位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制定出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
二、研读课标,剖析、挖掘历史课本资源,将课标要求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课标是授课的依据,所以在编写教学设计之前必须认真研读,制定出本课的“三维”目标,把握重难点。对课标所要求而课本没有涉及或没有系统涉及到的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适当拓展或加以补充。
课本是教师授课的工具,该怎样利用好这一工具呢?
第一,善用单元主题,提纲挈领,建立知识框架。现在的教科书是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单元主题。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先渗透单元主题,使学生有个大体印象;在本单元内容学习完之后,师生共同进行单元小结,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单元内容。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分析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课题是课本的“黄金眼”,善用课题,把握重点。历史课本每一课都有一个课题,有不少老师简单认为课题只是在目录中为了把这一课与另一课区分开来,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在上课时只简单地把课题在黑板上板书一下,揭示一下本课的教学内容就行了。其实课题往往是用点睛之笔把课本的要点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在一堂课教学之前如能与学生共同解析课题,对于迅速把握本课的中心和要点具有很好的作用。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的创新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强调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要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拓展。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探究活动。如书让学生读、看法让学生讲、知识规律让学生找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少讲、精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理解的不讲。教师的讲应是引导、启发,指出思考的方向,不是直接告诉答案,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例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课时,在授完课我问了一个问题“你认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之后我给学生一点提示即启发他们从原因中找答案,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踊跃回答并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最后我加以点拨,师生共同解决了问题。而在另一班授这一课时,对这一问题由于没有W生回答,我就直接把答案给了学生。但在以后的做题和考试中,明显发现对直接给答案的班级中不如经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的班级的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透彻,会灵活运用知识。不同的教学效果让我知道老师一定要善于启发学生,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四、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善于创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教学中形象语言的使用。中学历史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叙述史实简略、概括,不可能象历史演义、小说那样生动、具体,教师若照本宣读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适当使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述手段,是教学效果充满感彩,效果就大不一样。
第二,教学中丰富情感的流露。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而目前历史教材限于篇幅,把原来生动的史实浓缩成抽象枯燥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学生讲授法。对历史课本中一些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课,如文化部分,我让学生来讲。以前对文化部分的内容,我的授课方式就是给学生把知识点勾画出来。但在讲宋元文化的时候,我尝试让学生来讲。我把宋元文化分为四部分即科技、史学、文学和艺术,并分派给四位学生,让他们准备、讲授。在学生讲授的时候,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思路开阔,而且学生查阅的内容也非常生动丰富,超出了我的想象。从课后的评估来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好。从课后调查来看,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