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逐步深入地进行着,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之一的语文学科不能不改革,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能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能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001年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新课标,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句话来表达语文课程的性质,说明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两面体。工具性体现了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这两方面的界定正突出了语文课程两方面的功能,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望与理解。在这种性质界定的基础上,衍生出了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理念,以及必须考虑到的三维目标,即一切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以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大目标为目的,也出现了更加具体的,如“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表述,并从各个具体的方面加以分析、界定。2003年教育部重新修订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仍以新课标中界定的语文学科的性质为指导,能力要求方面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力求让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更好地更准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新课程的这些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扩大课堂的范围

扩大课堂范围指的是让学生的学习课堂突破其传统的教室空间的限制,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大力支持,加大对自然课堂、社会课堂的开发,让学生在高中规则的学习生活中,有机会真正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达到农村和城市的学生在自然条件和自然知识方面的相互补充,在真正的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在多年前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这朴素而又实在的理论也许正是新课标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大语文课堂的本意。扩大课堂范围正是向大语文课堂迈进的一个强有力的措施。同时能够很好地将平时课本上所讲的很多空洞的理论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得到体会,更具体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王羲之的散文名篇《兰亭集序》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事先准备,自选场景,进行一个课时的课外学习。对于文章前半部分关于作者与友人欣赏美景、畅饮畅欢的情景的描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性地解释一些重点字词,在学生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和王勃的《腾王阁序》中写景的一段进行对比欣赏。第二课时可带他们在事先准备的室外课堂进行赏景,并当堂完成自己赏景后的写作练习。第三课时再回到课堂,把名人作品和学生习作对比欣赏,让学生提出疑问说名篇中觉得有许多对美景的夸大部分,尤其是《腾王阁序》,教师顺势引导这就是写作中的虚实结合,这种“虚”是和作者后面产生的人生感慨紧密相连的,再对文章深入地分析,并引导学生把这种写法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这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博大的胸襟和对自然的热爱。在真正运用的过程中,学生深入体会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以及给自己生活中带来的诸多快乐,这对其他各学科的学习也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加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

能够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相对于各门理科学科最突出的一个优势,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质的突出体现,因此,适时地通过文章内容联系现实,对学生展开各方面的思想熏陶和引导是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比如学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教师可以在对他自强自立的品质、对人生的思考分析的同时,重点抽出来欣赏他关于描写自己的母亲的那一段,适时培养学生对于父母的感恩情结,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当然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这种文本,包括课外和课内,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起来。

三、崇尚自然,适应学生

“教学要能培养各人的天赋特长,要沿着学生的自然化最有效地发展他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平时多走近学生,了解情况,在日常备课中把备学生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以及学生之间的原有知识水平差异,并且要把学生的这种差异看成是一种教学资源并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实现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当然,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那个“苹果”,他们努力地跳起来时够得着,才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效果。

四、循序渐进

著名教育家洛克认为,教学最好的方法是“一次不要教得太多,所学的没有完全学会,完全记住之前,别教新的材料”。这也许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因此,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在这方面成功而有特色的范例如江苏洋思中学所提出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经验。

总之,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我们要相信学生是有个性且有思想的个体,相信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快乐,健康而充实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方式

一、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实施现状

1.高效课堂的认识误区。

有些教师对高效课堂存在误区,认为高效教学就是高速度、高水平、高知识含量,在授课时急于求成,希望通过短短45分钟的时间完成2、3个课时的内容,教学信息量过大,完全没有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缺少学生思考的余地和师生互动的环节,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有些教师重视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往往矫枉过正,课堂上给予学生过多的讨论和自由发挥时间,但是没有明确讨论的主题和方向,学生盲目开始,混乱中结束,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价值含量低;甚至有些课堂活动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流于形式,毫无意义。

2.优化教学方式的理解误区。

优化教学方式,是指“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对教学方式改进和创新,打造高效课堂。有些教师思想更新不够,缺乏创新思维和应用实践,只是在立足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添修改,适当剔除,缺少实质性的变化,没有突破性的教学进展。

3.优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误区。

应用多媒体教学,是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学创新是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泛滥成了课堂教学中的重大误区。在多媒体教学发展初期,有些学校以“减轻备课压力、节约板书时间”为初衷激励教师对新技术的应用,这容易使教师形成错误的潜意识:多媒体的应用是为了备课省力。在课堂中多媒体应用泛滥,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平面描写直接转化为立体图像,学生缺乏心理塑造和内心想象的缓冲时间,不利于情感的传递与表达;用画面和语音直接代替教师朗读,难以体现真人朗读的亲切感和生动性;在课文内容中,教师引用影视作品,学生沉浸在对电视剧的讨论中,偏离了视频辅助教学的初衷。

二、优化教学方式、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大意义

1.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知识理解能力。

多样化、创新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打破教学形式化导致的感官和精神疲惫;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得到开拓和发展;在对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学生可以寻找出适合的学习方式和应用技巧,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具有直接的帮助。

2.学习人生哲理,坚持学以致用原则。

高中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涉及的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语言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化,字里行间所传递的情感更具哲理和深意。高效课堂,除了基本的知识理解外,还以学生能够深入文章情感、感受读者妙思。学生通过对段落、语法的学习,掌握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更好地学习;对文章深层次的了解,学习古人的家国情怀、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实践引导,实现学以致用,是思想和文化上双重的熏陶,是人生理念的升华。

三、优化教学方式、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实现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从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入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创新。

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各教学要素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并设计适合教学方案的过程。充分的教学设计的前提是“三个明确”,即明确授课内容、明确学生学习进度、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授课内容,需要教师作出课堂规划,在前10分钟做好导入工作、在中间的20分钟是正式授课,最后是练习巩固时间,这需要教师掌握课堂节奏、注意课堂时间、把握课堂进度;教师在授课前,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对于学生熟悉的内容,可以简单略过,普遍存在难点和重点,反复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以服务学生为目标、了解学生为基础,做到因材施教。教师明确学习目标,要针对性地教学,同一知识点,学得清楚、学得扎实才是进行下一个教学任务,避免盲目性的“一把抓”和蜻蜓点水式的学习。

2.多样化教学,促进学以致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趋向多样化和信息化,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牢记深化教学、服务课堂的初衷。运用多媒体,避免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循循善诱、导入式教学,由简单的理解文意到深入的融情入景,层层递进,中间利用多媒体穿插煽情的背景音乐、贴合内容的画面,最后实现情感的升华。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避免使用过度的现象,注重多媒体教学与教材的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不是沉迷于此,最终还是要回归课本,适度使用,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组织教学活动,活跃教学氛围。

高中学习中枯燥的学习生活,利用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教学氛围是十分必要的,还能起到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目的。在语文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结合教学内容展开语文知识竞赛、文言文比拼等活动。还要注意贴合学习生活,以学习难点、重点为切入点设计题目,实现教学的趣味性与扎实性相结合。现在笔者以高中语文的教材为例展开文言文竞赛活动。

(1)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①爱,性本爱丘山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②安,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既来之,则安之。

衣食所安。

(2)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①在《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②在《劝学》中学到了哪些人生哲理?

采用小组竞赛、分别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在一词多义中,学生对不同语境、不同词性的文言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按照要求回答问题中,学生通过全文回忆,对文章进行复习,加深了印象,加深了理解,能够熟练背诵。

四、结语

在学习和探索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学工具,不断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最终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进行合作阅读、思维激发训练与培养,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坚持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师生平等,以"情"待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就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坦荡的胸怀,蹲下来与孩子对话,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在与教师零距离接触中进行心灵的沟通。

好的提问是解决问题的一半。课堂提问需要智慧,更需要爱心。课堂是学生求知解惑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展现自我的重要舞台。教师充满智慧、闪烁爱的提问既能帮助孩子们掌握知识,又帮助孩子们找到自信,更能帮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快乐,让他们的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笔者的提问坚持三个原则:鼓励的原则--提问要给差生一个被认可的机会;赏识原则,奖励积极性--提问要给优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公平原则--中等生在任何一个课堂都是最多的,提问要给他们自信的机会。在笔者的课堂上,问题永远有三类:简单的"爱心"问题、稍难的"知识"问题、灵动的"运用拓展"问题。

设计课堂提问时,笔者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告:"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学习散文、诗歌时,笔者把朗读的机会提供给需要鼓励的同学;筛选信息、概括主旨中心的工作由学生讨论完成;课内课外的拓展练习留给优生;学习古文时,字词意思给差生;文句疏通给大多数;鉴赏分析给优生。

笔者在课堂上彻底放松,全然进入课堂中的每一个当下,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笔者彻底打开自己的生命,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觉、去触摸、去体验课堂中的每一个当下,会时时产生生命的高峰体验,会在课堂上率性而为,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于是,笔者就是课,课就是笔者,笔者和学生一起全然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

二、合理分组、合作阅读,培养学生集体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合作是人类相互帮助完成任务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及知识经济的即将到来,需要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不但要有竞争的意识,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发展的意识。语文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需要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一般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发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时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程度高一点,一个程度低一点;或者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等的同学组成"同伴"。通过小组的互相帮助,使成员不再有置身事外的感受,积极参与讨论,可以在每组中确定一个发言人,总结本组各成员的回答。这样分组更能帮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学会独立欣赏文学作品。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即兴演讲能力;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从而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情"引领,诉说真话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的另一大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写真情作文,贵在"我手写我心",贵在抒发真情实感。《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学生作文能体现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能体现他们的兴趣爱好,阅历见闻及心理特点。可是,目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应试作文被束缚了手脚,养成假话连篇的不良文风,造成"作文是一套、内心是一套"的双重人格,这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目标岂不南辕北辙?那么,我们该如何杜绝弄虚作假的文风,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呢?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实践:

首先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习作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因此,笔者平时特别注重教給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他们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结合生活实际去观察、思考,有的放矢地让他们去注意家中的、路上的、校内的点点滴滴,抓住众人关心、议论的热点问题,追踪采访,实地调查,利用网络收集处理相关信息。学会从生活中选取材料,捕捉生活中有趣、印象深刻或新奇的人、事、物、景,进行分析、思考。

其次是高分鼓励,表达真情。叶圣陶先生说:"要敢言天下真,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因此,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笔者在批改习作时,只要学生能不去抄袭,做到取材真实、感情真挚,尽管行文不长、词句不大优美,都会给予较高分数鼓励。在分数上有了侧重,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信心,就会坚定地朝着写真人、实事这个方向努力。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 实施 问题式教学

高中语文问题式教学法,首先不仅仅是解决了老师平时上课时所遇到的复杂问题,还让教师这一职业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有了这一方法课堂氛围由原来的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活泼,它既是教师的高中语文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助手。这一模式完全符合国家实行的新课程要求。既能处理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把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确定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题观。

一、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问题教学法概括的来说就是以问题的形式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且让学生探索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要把问题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也遵循了建构主义的理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充满问题的情节,完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新旧知识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与和谐,实现学生自身知识的主动建构,丰富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突破思维定势,更好的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问题式高中语文实施的前提条件

“问题式”高中语文法的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他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的一些方法”他倡导只靠自己不靠别人。运用这种高中语文方法必须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教师结合课本上所遇到的知识点,帮学生设计一个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掘出一片新的知识海洋,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能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问,如何去思考,那就相当于教师给了学生一把属于他们自己的开拓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这样做比教师带着学生去解决问题的效率高很多。2、把每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们去讨论这些他们自己发现的问题,此时,教师不要随意去否认学生的答案,要懂得去提倡学生多去探究和解答,这样他们也得到了展示个性的机会。3、分组并奖励式讨论。教师以每组的表现程度为依据给予奖励和认可,让每一小组都能做出自己最大努力。

三、实施问题式高中语文的具体方法

(一)创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对小学生来说,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使学生自觉的进入到一个放松的学习状态,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实验也证明,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思维最活跃,创造性的活动也越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出一个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创设教学氛围的时候教师要和蔼可亲,语言幽默,对于学生要多采用鼓励和赞赏的言辞,让学生在自由快乐的环境下学习语文,进而多角度的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怎么才能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的重要,教师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并能够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探讨,创造出一个民主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论,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敢想敢问。

(二)及时疏导问题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树立问题意识,在备课时,要预见学生可能会想到的问题以及学生很难考虑到的问题,为启发学生的思路以及补充提供必要的信息,更好的引导学生的探究和质疑,对于问题及时的疏导,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跟课文密切相关的,这样的问题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教师对于提出这样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的进行鼓励,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并指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延伸。第二类就是与内容有关但是没有切中要害,教师对于这样的问题要妥善的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解答。第三类就是与教材内容关系不大,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课下解决。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有选择的延伸,让学生建立起自信。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学生把问题的焦点放在了地球慷慨在哪儿?可爱在什么地方?易碎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疏导,展开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对问题进行释疑,更深刻的体会地球母亲如何无私的对待我们,哺育全人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球母亲的可爱和慷慨。

(三)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要把时间和任务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具有充足的讨论和思考时间,更好的解决课文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直接得到答案来说,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开展课堂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为自己释疑。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考虑到新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于问题更全面的理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教师建议学生记下来,可以与学习小组共同探讨或者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由思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熟读课文,鼓励学生对于课文提出疑问,并分组进行讨论,学生们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比如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以及为什么用“飞”字呢?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进行课堂讨论,解决自己的疑问,使班级的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范文5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环节要师生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真正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在课堂的阅读教学环节中,师生之间应相互沟通学习,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交流学习信息传递的重要过程。教师积极发扬教学民主,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使学生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

例如八年级(3)班的潘宇,原本是个不愿发言的比较内向的孩子,在过去传统的课堂上,她只是“沉默的大多数”。后来我校实施课改以后,班级有小组奖励机制,她在小组长和课代表的带动与鼓励下,首先是在小组内参与讨论,渐渐地在组内为同学讲析课文,随着课堂展示机会的增多,她慢慢开始突破自己,勇敢地登上讲台面向全体同学讲析课文。现在她已经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自信地讲解,成为课堂上争先展示的积极分子,展示得越来越精彩,成绩也在不知不觉中赶上来了。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高效课堂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课前不仅要精心准备知识,还要预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严密设计课堂流程各个环节,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展示与训练,进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与提高。

三、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一)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二)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旬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2、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3、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三)评鉴阶段

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诵、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实践证明,“儿童是未被承认的天才”,恰恰在学生自己阅读、参与的课堂中,天才得到了承认。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得以生长。

四、结语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范文6

一、提升教师素质,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影响与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语文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苦练教学基本功,扎实提升自身的素养与教学艺术水平。

第一,与时俱进,进行创造性教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学习,丰富知识涵养,实现个性化教学,彰显独特的教学风格。比如幽默教学、趣味教学等,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关注社会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培养创造型人才。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结合生活实际,引入生活素材,拓展教学内容。如引导学生收集各种网络文体,在课堂上比较分析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让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文化,去伪存真,提高思考与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引入一些顺口溜或口诀,帮助学生巧妙记忆知识。比如修改病句的歌诀:语法修改有诀窍,主干枝叶别忘掉。层层压缩找主干,主谓宾语是否到。前后搭配读句子,反复推敲改协调。词序不当要调整,重复累赘不能要。误用词语细思考,忠实原意没乱搞。

第二,提高专业教学技能。如运用精炼、准确、科学、生动的教学语言;将语文与历史、地理等学科有机结合,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再如采用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板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因时间限制,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与加工,巧妙板书,呈现知识精华,这显示了教师的教学艺术与综合能力。通过有效板书,可条理清晰地展示教学思路,突显重点和难点,并渗透总结归纳方法,让学生既把握重要知识点,又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可设计如下板书,清晰明了地呈现文章的思路与脉络。

二、突显学生地位,高效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但在学习过程中,倘若学生只是旁观者,则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由旁观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尝试,诱导学生积极学习;其次,改变学习的方式,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打破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另外,优选教学内容,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如教学《最后一课》时,可引导学生先自主预习,完成自学卡,反馈自学情况(学生展示为主,形式多样)。展示内容包括如下方面:(1)简单介绍作者和文章内容;(2)积累生字词。比如祈祷、懊悔、诧异、哽咽、思量等。(3)小说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哪一人物在全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