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文辅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语文课文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语文课文辅导

中学语文课文辅导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3.3

导学案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学习获得,克服教与学的分离而实际的以特定教学内容为载体的师生主体往活动的方案。导学案的使用改变往日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语文导学案的编制研究,不仅可以引领学生“读,思,议,做”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的实施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我们在看到语文导学案的优点的同时,语文导学案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师的注意,这样的重视,可以弘扬优点,克服不足。语文导学案在使用的过程中的负面作用有哪些呢?1.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独特特点。语文学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学生只有大量阅读,不断积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才能厚积薄发,在感悟语文的过程中,才会与作者心有灵犀,才能融会贯通,把握学习精髓。语文导学案虽然能够让学生把语文学习落到实处,让抽象的任务具体化,但是有些导学案的设计类似于数学,物理,化学作业,会让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就是做作业”错误认识,把语文学习同数理化学习混为一谈,从而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独特点,学生除了完成语文导学案外,不在阅读其他文章或书籍,那样会让学生缺少应有的积累,体会不到语文带给人们身心的快乐和幸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不到应有的培养。长期下去,语文教学也真正走上了失败之路。2.教师的语文课就像作业科,逐渐淡化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那么语文课堂必须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并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应该做到激情导入,引导学生读写词语,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语文课文内容,品味语言,对文章难点进行探索。但有了导学案,一些语文老师无意中就把语文课当成了作业课,整个教学课堂完全围绕着导学案展开,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下,问题回答完了,完成了导学案上的内容,一堂课就结束了。语文教学有的环节如朗读,品味等也就游离了课堂,久而久之,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也就逐渐淡化。3.增加了学校的教学成本,加大了工作难度。语文教材的编排一册书共6个单元,每个单元5篇课文。如果每篇课文都要求发给学生导学案,每一个学生一份导学案,那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教学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学校工作难度。如果每门功课有使用导学案,那么学校的印刷量可想而知。如果每门功课都有导学案,肯定难以为继。如果一种教学活动需要付出很多代价,那么这种教学活动的生命一定不会长久,只有便于操作,才会被接受。

语文导W案使用的过程中暴露出不足,那么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1.强化重点,忌遍地开花。语文应以阅读为主,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导学案不必课课都有,凡事浅显的文章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品味,享受阅读的快乐,就不必用导学案去束缚学生;只有重点名篇,学生学起来有难度,比如说鲁迅的《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故乡》等对学生的要求高,不容易真正理解,就必须使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并且深入学习。2.精心设计,激发思维。许多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拘泥于对句义和文本内容的解读,这样的设计不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有许多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不是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而是查找资料,一抄了事,根本没有达到提前预习,自主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考察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对内容的感悟能力,更应着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创新解读能力,应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月的积累和感悟能力,表达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哪怕学生的见解是肤浅的,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毕竟是自己的,但这样可以让教师看见学生的潜力,也只有这样用导学案精心设计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得到提高。3.有机融合,忌照本宣科。导学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但导学案绝不是上课的教案。导学案使用的对象是学生,教案的使用对象是教师。教师上课时,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训练。如果仅仅根据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逐题检查讲解,就把语文课商城了习题课,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就丧失殆尽。因此导学案不能代替教案,导学案只是教师教学备课的一个环节。教师上课时,可以安排恰当的环节检查一下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决不能照着导学案安排整烫语文课的教学内容。

总而言之,任何一种教学探索只能是探索,不可能十全十美。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语文导学案才能更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学语文课文辅导范文2

关键词:教学;语文;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128-01

一般而言,中学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综合研究科目。中学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中学生的语文功底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有人认为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怀以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

一、当前新标准对中学语文要求

1.中学语文对于社会交际言语必然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包括听、说、读、写,它是每一个成员一天也离不开的运用工具。人们凭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及用语言形成文章、文学作品等为样式,用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协调工作、组织社会生活,维持社会存在和发展,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学语文交际作用不但不会减弱,反而越来越大。

2.中学语文课主要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学习感悟去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中学语文是负载文化交际工具,中学语文的这个新性质给中学语文学科以坚实理论基础和正确方向。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主体,中学语文课程必须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和中学语文学习特点,关注中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满足中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中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而中学语文老师在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选择,评价方式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形成。

3.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老师都在寻求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语文课堂教学价值体现在教学中,既要将语文知识与能力这一显性目标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又要能将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隐性目标渗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实践活动中,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于语文一体。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二、高效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

1.每一节中学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时间让中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中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中学生激情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老师乘势而为引入教学主题。上新课前,布置中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中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中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把提问权交给中学生,是开启中学生思维、调动中学生学习主动性一条很好途径。可以先让中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中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2.把整个课堂交给中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能力,以此提升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能力较强有特长中学生主讲他们喜欢课文。在这之前,一般要对上课中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中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提供需要教学参考书等,中学生还可以向老师询问与上课有关问题。总之,为了上好课,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意愿,大显身手,包括对教具使用。最后,中学生还要把自己所讲内容,以提纲形式整理下来,也就相当于老师写教案。无比热情、极强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中学生全力以赴投入到上课,因此,便会呈现出学生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一节课不仅调动了中学生中学语文学习积极性,而且锻炼他们各方面能力,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

三、新改革探索中反思

1.自从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老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中学生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是中学语文基石,没有基础知识训练,中学语文教学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应把静态语言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中学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熏陶融为一体。

2.中学语文课堂上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倡老师发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尊重学生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过分强调学生独特体验,对学生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学习目。

中学语文课文辅导范文3

【关键词】中学语文;对话教学;策略

当今世界,对话教学已成为母语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这是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共识和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本文旨在响应以对话为主流范式的语文教学改革,特就中学语文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做一探讨,以此助推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尽早变为现实。

一、语文对话教学的含义

(一)何谓语文对话教学

语文对话教学具有隐喻意义和实际意义两层含义。就其隐喻意义来说,语文对话教学强调感情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就其实际意义来说,它是指中学语文教师与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基础上,以语言文字符号为文本而进行的思想感情上的多边交流、沟通与理解。对于中学语文对话教学的实践效应,可做如下描述:知识面广狭、认识水平高低各不相同的语文教师和学生,以对话者身份参与语文学习,每一对话者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入他人的视域,同时设法让他人进入自己的视域,彼此通过互动、互补,就语文课程内容的某一方面达致共同视域,进而实现精神和生命层次的视域融合。

(二)语文对话教学与汉语口语交际训练的异同

语文对话教学与汉语口语交际训练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前者的内涵远远大于后者,因为语文对话教学还包括读写方面即书面的表达与交流,还包括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等等。倡导语文对话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汉语口语交际训练的教学意义。然而,二者之间并不止于包含与被包含这么简单,语文对话教学更注重意义蕴涵的领会,除了提升交际能力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学习目的,即使是口头对话,也更加关注说什么而不是更关注怎么说。而汉语口语交际训练则是以交际为目的而进行的现场演练,更加关注怎么说而不是更关注说什么。就学习和训练的过程来说,语文对话教学具有更强的反思性,而其即时性相对较弱。在汉语口语交际训练中,学习者在听到外部信息的同时,必须快速思考并处理信息,并采取适宜的方式做出反应,这一过程显然要比对话、尤其是书面对话更为紧迫,它对参与者的快速反应能力的要求也高于对话、尤其是书面对话。另外,汉语口语交际训练在培养汉语语言能力的同时更为重视语用能力的强化。它既注意语言风格、语言变体等言语因素,还要关注体态等非语言因素;既注重言语上的表达练习,又注重人际方面的礼貌和交际规则的学习。

语文对话教学与汉语口语交际训练最为显著的共同点,就是都具有“过程交互性”,都强调交际意图的实现,都可使学生获取信息,学会更好地进行表达与交流;其内涵都远远多于听说,因为它们都必须是能动的、涉及双方甚至是多方的、始终充满着变数和应对技巧的动态过程;都具有语文课程的功能,都可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主要途径。

二、中学语文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中学语文可从三个维度实施对话教学

1.师生与文本的探究性对话

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探究性对话,因此必须实现由“结果性阅读教学”向“过程性阅读教学”的转变,借此大幅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要将汉语写作训练与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在与课文的对话中建构知识,还可通过自身生活经验与文本内容的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文本的意义,提高母语读写水平。换言之,既要强化关于语文阅读策略的学习,使中学生“学会阅读”,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通过对课文意义蕴涵的领悟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2.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对话

中学语文教师应如心理咨询师一样,随时准备着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咨询服务,真正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中学生应将语文学习视为生命的一部分,从对话中享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尤其在网络环境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合作性对话,像接打电话、收发短信一样轻松便捷,不啻是思维在碰撞中放射光芒、观点在争论中灵动生成、激情在生命的相遇中被唤醒的美妙过程。

3.个体与自我内心的反思性对话

中学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反思性对话的习惯,使之能够不断提高自我反思的品质。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因为可以随时下载素材、上传作品,可以随时删减、更新作品,尤其是可以在广阔的虚拟环境下自由选择发表习作的空间和时间,可以自主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所以能够有力地激发学生自我反思性对话的热情。

(二)提高中学语文对话效度的路径选择

1.要以研读课文为基础

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耗时最多的教学活动,因此,提高对话效度必须以研读课文为基础。必须要求中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再经细读涵泳品味,强化理解并加以赏析。在没有深入研读课文的情况下,如果硬要进行“对话”,那必然是牵强而肤浅的。只有认真研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深切的感悟,才能引发思维碰撞,建构文本意义,达成视域融合。

2.要能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开放性话题

对话是依靠“话题”来支撑、围绕“话题”而展开的。教师要在占有大量材料基础上,经过对材料去粗取精的选择与加工,概括、提炼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开放性话题,这样才能使对话有效甚至是高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开放性话题,远比一般化课堂提问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参与,而且既能对解读课文起引领、主导作用,又能支撑起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某个板块,收到“一问抵多问”的良好效果。

3.要适时不断地深化对话维度

由于学生受其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常常是浅尝辄止,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整合,抓住具有代表性的本质问题引领学生展开对话。教师要努力使话题具有一定的效度,就是要确保对话的真实性、有效性。在对话教学中还要及时把握学生理解上的浅点,善于抓住契机不断拓展对话的深广度,使大家的认识和理解由浅入深、由狭而广。

4.要利用网络平台开辟语文对话教学全新的路径

当前已是可以上网“淘课”时代,中学生多半是热衷于收发短信和手机阅读的“机男”“机女”,这预示着未来的语文教学必将从课内延展至课外,由教室和学校延伸到社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施语文对话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语文学习环境,有效激发其真诚对话的愿望,使之能够畅所欲言地进行表达与交流,真切地感悟、体验到语文对话教学的真谛及其无穷乐趣,从而在有限时间内收到最佳的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勇.如何实现语文对话教学中的视域融合[J].出国与就业,2011(22):100.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4.

[3][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8-41.

[4]族.交往教学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83.

中学语文课文辅导范文4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问题 中学生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本文具体论述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地位在不断下降,质量不断地滑坡。一是中学生上语文课不积极。某校中学语文课,离上课仅有两三分钟,40多人的班级只来了十几个人,大半学生没有来。四五分钟后,几个行色匆匆的学生向教室门涌来,大家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最后几排座位,等他们不慌不忙地坐下,教师开始上语文课了。前面的位子空荡荡的,只剩老师孤独地站在讲台上。学生都低着头,沉醉于课外书的美好境界。二是中学生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贫乏,他们对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作家、作品都缺乏最基本的理解、识记和背诵,更不用说其他一般的作家、作品。三是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差得令人吃惊。比如,有教师问到有谁从头到尾读过一位古代作家的全集时,只有一位女同学说她读过陶渊明的全集,其他同学立即对这位女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这位教授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大家《陶渊明集》很薄很薄。总之,调查统计数据和上述种种迹象无不表明,我国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确令人担忧。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用主义的功利追求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理科毕业生比文科毕业生好找工作而且待遇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中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大多对语文兴趣不浓,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不得不学语文。比如,某中学清晨校园的树林里琅琅的读书声99%以上是读外语,而读中文经典的寥寥无几。一些中学每周四、周五两晚上的英语角热闹非凡,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除中文系的学生外,很少有人去过问中学语文。

2.认识上存在偏差

不少中学生认为语文是母语,中文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因此不必把精力花在语文上。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10%的学生是为拿学分才学中学语文,30%的学生对中学语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40%的学生不喜欢中学语文,20%的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的兴趣一般。

3.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够

众所周知,语文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而不是一墩而就的。笔者在调查“你是否有记日记的习惯”时发现,上中学前有,上中学后没有的占20%;上中学前没有,上中学后有的占10%;一直有的占20%,一直没有的占50%。由此可见,当代中学生对中学语文的学习投入远远不够。

4.语言环境的影响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不断涌现,交通、通信等越来越方便,与此同时,中学生使用语文的环境也悄悄的发生微妙的变化。不少在校中学拥有电脑,上网也是绝大多数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拥有手机,亲朋好友之间的短信交流也日益频繁,与此同时,书信、留言等传统的联系方式自然相对减少。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他们应用语文的机会,文化语境的变化给他们的学习和提高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5.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很多同学学习中学语文不讲究方法,课前不预习,上课做笔记不认真,有问题既不与老师联系,又不和同学交流,课后又不及时复习,该背诵的没有背诵,该练习的没有练习,学习成绩当然难以提高。

三、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管理质量的措施

中学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它既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础,也可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1.做到教学大纲规范化

为了切实搞好中学语文教学,应该由全国中学语文教学协会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地、广泛地征求教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具体组织长期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优秀教师、知名教授共同修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配套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建设一套自成体系、特色鲜明、涵盖面广、兼容性强而又具有权威性的规范大纲、经典教材、科学教辅资料系列,为未来的中学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修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应使中学语文具有帮助学生梳理中小学所学的文学知识,了解中国文学的简单架构,将新老知识系统化的功能。

2.大力传播中华人文精神

大力传播中华人文精神能使中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熏陶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最终要做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是为了“不教”,“大学语文”课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终结,其教材应定位于课堂用书与自学用书之间。课文不选空洞说教的文章,应选优秀的文学精品,应是三千多年中国文学精华的荟萃。

3.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充分发挥中学语文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中学语文课程必须专业化,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学者化。所谓课程专业化,不是说把中学语文课程变成专业课,而是说教师要有专业水平,用专业的眼光审视文学作品,深入浅出,让学生辨别出文学的趣味,领悟到人文的意蕴。

4.转换教学主体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每节课均布置学生预习和自学的任务,每节课要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提出本课的一些难点,然后教师将其有计划地分布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必须掌握的东西一定弄懂、记住。变换教学主体,让学生集体唱主角,让学生多讲,多回答,允许和鼓励有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

5.重视写作教学

教师要高度重视、大力加强学生应用文体写作的训练。中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采取定时间、定地点、定训练项目、定检查标准等办法,扎实开展这方面的训练。为确保训练效果,完全可以采用“一票否决”的措施,即每次训练必须做到人人过关,直至过关为止。所训练项目中有一项没有过关的则视为“中学语文”这门功课不及格。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严格的考查,才能确保中学生应用能力的达标。

总之,搞好中学语文教学是一项事关重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需要各级教师的创造性实践,需要有关方面积极支持,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密切配合。不过我们相信,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将取得积极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徐绍建.中学语文[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中学语文课文辅导范文5

关键词:农村 语文教师 后续动力 培养途经

新课程实施以来,犹如和煦的春风给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新气象,正如有些老师所言,现在的初一比上几届的初一要活跃很多。然而新课程实施以来,部分教师和学生就出现了新课程实施后的不良反应。有的教师说现在的课不知怎样上了,有的教师说现在上课找不到以前的感觉了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笔者认为这是语文教师后续动力不足的表现。如何培养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对于新课程实施的深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教师后续动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1、硬件设施落后,教学资源缺乏。农村中学普遍存在设施落后,信息闭塞的现象,新课程的教学需要许多的学习资源,不仅是学生的,而且是教师的。教师收集学习资源时间精力有限、难度很大。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2、缺乏现成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指导。新课程如何上,怎样上才算一堂好的语文课,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语文教师,影响了教师后续动力的培养和加强。课改后大多数语文教师采用了开放、自主的课堂教学,但多数教师觉得教学中放与收的尺度把握不好。如有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上,几乎整堂课的时间,都放在了朗读这个环节上,对知识目标的探究几乎无暇顾及,这算不算一堂好课?在评课时,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这堂课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另一种却认为这堂课没有深入对文本的探究,并不是一堂好课。

3、缺乏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由于新课程实施时间短、农村学校信息闭塞,使得许多语文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4、农村中学的生情非常复杂。学困生量多且转化难度大。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是学困生的共同特点,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语文教师处在新课程实施的最前沿,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上述因素的产生和存在,影响和制约了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后续动力的培养。

二、培养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后续动力的有效途径

1、探究并构建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这是语文教师最感困惑的一个问题。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的生情不同,课堂教学模式就应有区别。有没有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字词、分段、中心、写作特色的分块教学),又有别于当今部分教师采用的华而不实的教学模式(即放手让学生讨论而又无任何实质意义),笔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条件等制约,要靠语文教师自己去摸索、探究,积累吸收经验,最终达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比如对关键词句的品读),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才能焕发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师生的生命活力。

2、创设并保持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保持并发展和谐积极的语文课堂心理气氛,有助于教师后续动力的加强,进一步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

3、分层激励,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上学期的学习效果,根据优生和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不断调整对学生的评价,对进步快的学生予以公开鼓励,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一以贯之的育人环境。

4、 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5、继续开展多种形式新课程培训和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经常性地开展新课程培训、教研交流是保持教学创新的源动力。同时,鼓励语文教师自主和集体学习。

6、尽快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如果评价和考试制度仍停留在课改前的状态,就会使语文教师丧失激情,失去后续动力,甚至于用新教材教老内容,那么新课程在农村中学将名存实亡。另外,家长及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认可程度与其教学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及生源。因此,尽快建立并完善评价和考试制度,是加强语文教师后续动力的关键。

总之,培养和加强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有利于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农村中学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切实提高,更有利于农村中学的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相信,有了语文教师持续探究实施新课程的动力,农村中学语文这方园地,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彭小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语文课文辅导范文6

论文摘要: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从事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应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其一,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学生的头脑;其二,用新课程理念改革课程教学;其三,为学生营造实践活动的真实空间;其四,用新课程理念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步伐已明显滞后于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近年来,笔者从这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出发,结合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并根据我校学牛的实际情况,对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作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

一、以学生为主体,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学生的头脑

本次新课程改革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具有非常明确的教育理念,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就应该把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学理论内容的重点,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学生的头脑。笔者认为,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以下新课程理念:。

(一)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学科性质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木特点。”这就把语文课程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

作为教师,在用此新理念武装学生头脑同时,还应贯穿这一新理念,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又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师应紧紧抓住“师德”这个重点来展开。

(二)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

这一新课程理念教师应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传授的时候,应体现这一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去理解这一新理念。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基本理念。这一课程理念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观、教育观和学生观。

传授这一新课程理念,教师可以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让学生在研究某一有关语文的课题时,既理解掌握了这一新理念,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他们团结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四)创设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教育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巴赫金曾经说过:“对话的前提就是对个体的尊重,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平等对话的教育氛围。

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传授这一新理念,另一方面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彻底贯穿这一新理念,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以学习者的姿态参与学生的对话,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发展。

二、抓住关键环节,用新课程理念改革课程教学

教师在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学生头脑的同时,应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就应改变传统的以理论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用新课程理念改革课程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学生充分发展为主线,强化教学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i.参与式教学。这是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学生的参与主要体现在:

W参与教学设计。对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选择;而对于教辅资料,除了教师自己选择外,同样可以让学生参与收集,拿到课堂中作为授课内容。另外,教师还应向学生征求意见,以调整教学方法,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发展。

c2>参与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应创设平等对话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如在讲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节内容时,我就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白己编演课本剧《雷雨》。这样既让学生学习和把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学习了编演课本剧的方法和程序。又如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模拟教学。模拟教学可以是教学片段,也可以是整堂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把所学到的技能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3)参与课堂评价。对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表现,教师可以进行评价,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学生参与课堂评价可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以达到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提高。如每次学生模拟教学之后,我都会进行自评—互评—师评这样的教学过程。

2.科研式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也应由“传授型”转变为“研究型”。要使学生今后走出校门就适应“研究型”教师的角色,教师就可以运用科研式教学,以培养学生“教师即研究者”的意识,这也是提高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科研式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研行为。培养科研意识,就是要把所有教学活动科研化,提高目标和行为的档次。培养科研方法与科研行为,主要是把教学、训练、科研有机结合,在模拟教学中科研式备课、科研式讨论、科研式小结,同时还可以结合案例进行教学的微观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成。

总之,科研式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指导了高师生今后在教学中如何引导自己的学生进行研究与创新。

3.微格教学。这是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有效教学模式,它将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细分为单一的技能,再逐项培训,这就使得对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控制的、易操作的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一般包括六大步骤:(1)理论学习和研究;(2)技能分析示范;(3)微格教案设计;(4)微格实习记录;(5)小组观摩评议;(6)教案修改后的角色扮演。

通过微格教学的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使得学生毕业之后可以踏实地走上中学的讲台。

(二)与活动课结合,强化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内容。

要强化学生教学职业技能,光靠72课时的语文教学法课程是不够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最好每个学期为学生开设活动课(每周2节)。活动课上做到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综合化,突出师范性、实践性,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放在第一位。

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就是技能训练。依据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将技能训练分为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单项训练内容主要有教案设计、问题设计、板书设计、练习设计、课堂评价、课件制作等等。综合训练主要有整篇课文阅读教学训练和写作教学训练。训练的方法主要有观摩评议法、模拟训练法、自主操作法。每次活动课的训练内容由教师科学安排,开始先模拟教学片段,进行单项训练,继而模拟整堂教学进行综合训练,每次训练留些时间进行课堂讨论与总结。单项训练阶段侧重学生某项技能的掌握,而综合训练阶段则要求在单项训练基础上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促使学生把所掌握的技能运用到整堂教学之中,真正做到在活动课中强化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

三、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实践活动的真实空间

(一)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进行教学示范。

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如果仅仅局限于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的改革,效果仍然不会理想。我们还应把课程改革向课外延伸,特别是向中学延伸。我们可以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学语文教师来校开讲座、上示范课。课后,老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评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及时吸收中学语文教学的前沿理论,促使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提高。

(二)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

语文教学法课如果不走出课堂,不面向中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人中学课堂.进行观摩和学习,感受和体会中学语文课堂的真实氛围。具体做法如下:

1.教育见习。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到中学去教育见习。(1)教育见习时间:最好能够每周固定一个下午,分配在定点学校并固定班级,每班二人,为期一个学期。本人认为这样的见习时间,肯定比“走马观花式”的一星期见习效果要好。(2)教育见习内容:观摩中学教师的现场教学,看教师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参加语文教研组活动,旁听乃至参与语文教研组说课和教学评议等。通过教育_见习,让学生与中学语文教育有了零距离的接触,了解了教学实际,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提高。

2教育实习。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地技能训练的一种最有效、最具实践性的教学形式。教育实习期间,学生应做好以下下作:(1)备课;(2)听课;(3)上课;(4)作业批改与课后辅导;(5)试题编写与评改;(6)班主任下作。其中上课是最关键的,如条件允许,高师生可以多进行这样的上课实践活动。不过,课后应虚心听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同时,教师应加强督促检查,把各项实习指标落到实处。实习告一阶段后要进行分析、总结。

3.教育调查。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到中学进行教育调查,调查的内容可以为中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优秀语文教师的优秀之处等。调查的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调查统计法、访谈法等。通过教育调查,可以让学生对中学语文教育及教育对象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他们今后走出校门更快地适应教师角色。

四、以学生发展为本,用新课程理念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在评价手段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质性评价,倡导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就应运用新课程理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注重评价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在评价的内容上,教师可以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课程论、教学论知识(主要是知识的运用);教学能力主要考查模拟教学和教育实习的表现;创新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多媒体制作、科研论文写作等。同时,可以实行结构分,将平时成绩与期终考试成绩按6:4的比例确定总分。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除T考试测验外,还有访谈、观察、个人经历记录、档案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并且在评价上以鼓励、表扬为主,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以促进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