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1
[关键词] 信息化中小企业对策
一、前言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在国内大约有829万家,总产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0%,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信息化的水平,其需求和采购意向直接影响着IT设备相关生产厂商的生产。因此,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特点, 了解其实施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一直是IT设备厂商关注的焦点和国家政府部门制定决策的依据。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内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信息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但是,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能力和条件以及员工素质的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技术产品辩识水平较低、使用环境较差,即使在一些较为重视信息化工作的企业中,计算机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账本的低水平,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根据有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一直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信息化的应用更是得不到普及。
自2000年以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情况并不令人乐观。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比较已经达到了60%以上,但许多行业信息化的成功率不到10%,作为企业信息化最核心的ERP系统,已实现的企业仅为2.9%,强烈的反差说明中小企业信息人形势严峻。而且,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即使在一些信息化建设相对较好的企业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从中小企业本身来看,数量比较多,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资金实力相对有限,而信息化改造由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而需要相对较高的投资资金,所以资金不足就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制约因素。
2.政府支持不够。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的信息化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资助重点都是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被提及;二是政府部门本身在信息化过程中“没有带好头”,如中小企业每个月还要带着报表到税务局排很长时间的队交报表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成效;三是政府在给大企业提供资金的同时还贴息,而中小企业则是依靠自己的积累投资。
3.信息化人才不足。这种不足表现为绝对不足和相对不足两种情况。首先,大量中小企业本身由于生产过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所雇佣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也相对有限,很难适应和承担企业信息化所赋予的重任。其次,大量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比较小,每个产品上所分摊的人才工资成本相对比较高,这样产品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价格竞争力。
4.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首先,在改革开放中快速致富的许多暴发户实际上并不懂得管理,当然也不可能看到信息化管理的潜在效益,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兴趣去学习信息化管理工具。另外,大量存在于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信息的传递几乎没有障碍,所以信息化的需求也相对较低。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 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投入少,期望值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经不起信息化失败的打击:企业的IT基础设施差,有的企业甚至需要从铺设局域网开始做起;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许多规章制度尚未健全;人员素质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信息化的实施比较困难.针对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解决这些问题。
1.遵循效益原则。
(1)效益启动原则。信息化的全过程,对业务部门的效率,如库存量、资金周转天数等,进行详细评估,用数字来说明信息化对提高生产效率的贡献和对管理变革的促进作用。
(2)低成本原则。从操作角度说,低成本信息化,首先要坚持渐进原则,比如分期投资,要根据实际情况,随需随买;其次是实用为本。
(3)渐进性原则。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任何的信息化,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逐步投资完成。
(4)可持续原则。信息化建设,一定要考虑到未来的长远发展。当前开发、建设的信息系统必须是可扩充、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可以不断增加或改进,网络建设要考虑到未来的需求,应成名就必须是可升级、可集成的,不能因为技术升级而废弃原来的软件。
2.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
(1)目标定位至上的策略。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否则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四不像”,既不能为业务带来好处,又不能为新的增长创造条件,可能最后造成很大的浪费。
(2)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要同步。努力创建一种集中分布式的管理模式,既要把一部分权力集中起来,进行有效的控制,又要让各个点能够灵活地分散经营。
(3)重视跨行业的协同模式。企业和供应商、客户、投资者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组合。
(4)企业的应用基础。即员工业务素质、经理的管理素质、变革能力、整个外部应用环境等等。
五、结语
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2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基础信息资源 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
1 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作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
1.2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开展网上经营方式,在传统经营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些企业营销新模式。
1.3 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4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
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且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距离。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进行整体规划,按计划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成功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着很多问题。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由于政府在构建信息化社会方面的工作也刚刚起步,缺乏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方面的规划。这也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 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之间的关系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看不难发现,在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后成效甚微。
2.3 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
由于经济发展快,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活跃。因此,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企业很早就成为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的追求。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部分企业很早就进行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是从零开始,没有成熟的硬件设备,硬件价格高;另一方面,企业在创建信息化系统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实施信息化,实质上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手段,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能力。企业信息化的根本问题在于通过高效技术手段辅助企业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信息化不等于计算机化、网络化。由于认识上的不足,盲目投入,导致投入大、收效小。
2.4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缺乏大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以往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
2.5 没有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企业各种信息资源为企业服务。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整理和建设必须同步进行,甚至基础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还要先行一步。
2.6 缺乏对工业化、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正确认识
企业信息化需要信息产业的支持。CCID(中国信息产业研究院)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已完成工业化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发达国家来说,信息产业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直至最后单独列出,这一产业结构变化也显示出信息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经过萌芽、成长、成熟等几个阶段后,逐步取代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信息产业将最终成为一个经济时代的标志。
3 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3.1 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的纽带。做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很重要,要有明确的部门负责,集思广益,做出既具有战略眼光又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当地实际的总体规划。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在战略层面上应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吻合,应与城市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在战术层面,应考虑整个城市企业运作的结构特点,考虑如何建立高效、低耗的企业信息交换平台,考虑企业信息化在城市信息化中的纽带作用。在实施层面,要考虑科学合理地构建为企业服务的公用基础信息资源库。转贴于
3.2 分类分级,以典型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同时信息化水平发展也不平衡。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分类树立信息化示范企业,以典型带动全局发展。
3.3 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定位
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高层决策机构首先应当借助外部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力度和深度,才能既不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又能很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3.4 选择恰当的建设时机
什么时候启动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战略上讲当然是时不我待,但从战术上看,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现在”就上马信息化项目。企业在体制、管理、观念、人员素质、资金预算等方面缺乏准备或准备不充分,都会成为信息化的阻力。
3.5 建立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企业信息化过程就是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过程。没有一支素养良好的劳动大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难以顺利实现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3.6 建立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
企业信息化意味着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在这些前所未有的变革中需要配套出台一些法制和政策作为保证。例如,研究制定《资源共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建立《企业信息化咨询与监理管理条例》,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管理、优惠办法》,制定《企业征信管理办法》等。
3.7 以资源库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发展信息资源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资源建设,在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针对企业资源规划方法和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化问题的研究。
3.8 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软件业发展
企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信息社会是继工业化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在软件业得到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方便地得到可靠坚实的技术支持。处理好这个关系,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3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 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 现状 发展策略
一、引言
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北部湾经济区将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这对广西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将建成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为此,广西将按打造“三个基地一个中心”的目标,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三大重点领域,重点抓好沿海港口区的建设工程、沿海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工程、沿海铁路通道建设工程、机场扩能改造工程、现代产业基地建设_T程、现代能源基地的建设工程、信息建设工程、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工程、沿海工业园区及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建设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等十个方面的重大工程建设。从完善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布局中,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设是十大重大工程之一。因此,北部湾经济区的信息化将进入一个空前的大建设和大发展时期。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在北部湾经济区信息化大建设的环境下,开展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相关课题研究,对于推动该经济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
(一)会计信息化普及率不高,发展不平衡目前会计信息化普及率不高,发展不平衡,各地市之间的会计信息化水平还存在有较大的差距。刘红霞(2006)的调查研究显示,就“企业是否使用财务软件”调查项目而言,企业使用财务软件的比例,全国平均约为45.73%;而没有使用财务软件的比例,全国平均约为48.76%。广西作为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地区之一,如果按照国家统计信息中心的《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研究》中的广西信息化水平指数值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42个百分点的水平,那么广西会计信息化的平均普及率大约为33,65%。如果基于北部湾经济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于全广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69%的水平,按照信息化水平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方向变动的关系,那么,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普及率约为39.27%。因此,目前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程度不高,普及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数,水平比较低。
(二)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资渠道单一,融资环境有待改善
当前,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资渠道主要是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部分企业因受资金渠道的制约而减少或者压缩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从而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如果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则将有利于企业筹集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从而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会计信息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紧缺,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调查数据表明,广西信息化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软件系统分析员和高级软件设计师等高端技术专家和复合型人才极为稀缺,中低端信息专业人才占绝大比重。近年来,具有培训资格的社会服务机构和部分高校在会计电算化的初级层次水平上,培训了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满足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操作员岗位的要求。但是,通过学习和培训,取得会计电算化中级证书的会计人员不多,尚不能满足系统维护员岗位的需要。在大中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工作中,ERP系统正常运行,需要大量ERP系统的应用专家熟练的利用ERP系统对各项业务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但是,广西目前具有"ERP应用专家”的人才很紧缺,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其主要的原因是,当前广西在会计信息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推进力度不够大,成效不够明显。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不少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纷纷流向东部发达地区,从而严重影响了广西信息化的发展。
(四)缺乏具有推动和带动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大发展的龙头和示范企业
从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早期出现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闭门造车”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北部湾经济区缺乏具有推动和带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大发展的龙头和示范企业,使得北部湾经济区企业发展会计信息化缺乏本土化的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此外,由于缺乏具有推动和带动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大发展的龙头和示范企业,从而导致尚未形成企业会计信息化大建设、大发展的经验交流的外部环境氛围,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阻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定位
(一)引领广西乃至西部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根据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广西将抓住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发展的机遇,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努力构建包括商务投资、金融、港口航运、产品质量检验检疫、旅游、劳动力、科技、文化等综合性和专业性信息在内的中国一东盟区域性国际信息交流服务中心。为此,政府必将出台相应的政策,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促进信息化市场的发展,加快“信息交流中心”的建设步伐。而对于会计信息化建设来说,从我国会计信息化进程的角度看,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推动。因此,政府应配套相关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统筹兼顾,树立会计信息化样板建设示范单位,大力开展和广泛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从高层领导者到普通员工均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企业和政府积极配合,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创新建设思路,破解建设难题,使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具有推动和带动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大发展的龙头和示范企业。从而引领广西乃至西部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速度赶超东部发达地区
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背景下,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将得到空前的发展。人们能够深刻认识到信息的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创新机制体制,制定配套的政策,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彻底改变信息基础规模小、层次低,信息网络分散,应用水平低,以及缺乏统一的平台和强有力的信息枢纽等的现状,具有一大批复合型高素质信息化人才,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驶入快车道。企业会计信息化普及率高,各地市之间的会计信息化水平差距不大,发展平衡,其发展速度和水平基本达到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力争超过东部发达地区。
(三)基于会计信息化的企业价值创造与企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企业通过建立和应用会计信息化,借助ERP平台,可以降低成本,拓展利润空间,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世界著名的ERP供应商SAP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世界500强80%以上的企业都正在从SAP的管理方案中获益,SAP被称为世界500强企业背后的管理大师,它为世界500强创造巨额财富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首先,从企业ERP软件功能上看,会计信息化解决了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创造了企业价值,这是因为:一是实现购销存业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一体化管理,有效整合了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二是通过实现生产经营成本的自动计算等方法,有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三是通过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信用控制机制、付款控制机制、库存资金占用控制等方式有效控制企业的财务运营风险;四是提供企业的分析决策信息,为企业决策服务。其次,从企业ERP软件应用效果实例看,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利器。如沃尔玛通过ERP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时间优势。赢得了核心竞争力,创造了巨大的企业价值,成为全球500强之首。沃尔玛拥有“先进计算机系统支持的物流体系”:高效率的配送中心;迅速的运输系统;先进的卫星通讯网络。1985年至1987年间,沃尔玛安装了卫星通信系统,通过该系统全球4000家沃尔玛分店可在l小时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通过自己的终端与总部进行实时联系。1990年沃尔玛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向供应商提供商业文件、发出采购指令,获取收据和装运清单等。通过网络,97%以上的商品由物流配送系统从供应商直接送到商场货架。实施会计信息化,沃尔玛能够对企业的现货和现金流量进行实时管理,提高销售额,加快商品周转速度,减少存货损失。因此,北部湾经济区企业通过建设和发展会计信息化,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企业价值创造功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使基于会计信息化的企业价值创造与企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四、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策略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指导,也是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思想指导。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动会计信息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全面认识信息化环境。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将更加不断升级和完善,其应用前景更广阔。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的思想认识,及时调整策略,加快会计信息化发展。二是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发展观点。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或者组织、规模等的扩大。纵观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结果,只要我们坚持“发展”的观点,会计信息化事业就能够走向更辉煌的明天。三是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要把员工的利益作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员工的需求和促进员工素质全面的提升,协调好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等关系,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四是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由于会计信息化工作涉及企业的各层业务和各个部门,因此,会计信息化必须全面开发和启用所涉及到的各层关系和各级部门所对应的功能模块。由于会计信息化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均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要协调好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立足全局,统筹兼顾。企业会计信息化目标的确定、建设规划、模型的选择等要有利于长远的、持续的发展,不能盲目选型,否则,将造成会计信息化建设失败而又推倒重来的情况,从而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五是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兼顾。会计信息化工作涉及企业的采购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存货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业务管理,涉及到采购、仓库、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部门,因此,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统一筹划,全面照顾。六是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现实问题。由于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企业积累的经验不足,建设会计信息化面临着安全问题、内部控制问题、电子数据的合法性问题、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新的管理问题,为此要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以推动会计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全面开展会计信息化普及工作
大力开展会计信息化普及工作,将极大地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会计信息化普及工作涉及的内容广而大,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的特点,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要深刻认识到大力推进信息化,对于创造企业价值,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如果企业建立会计信息化得不到政府和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参与,那么很难改变员工的思想认识,很难协调系统建设中所涉及的部门之间和员工之间的利益。二是在国家法规政策范围内,政府部门要尽快出台强制各级企业事业单位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具体计划、法规以及与之对应的奖惩政策,逐步建立适合于北部湾经济区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法规与政策,形成激励应用会计信息化的机制与环境。三是加强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培训,要严格考核,杜绝培训流于形式,保证培训取得实效,真正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信息化水平。四是政府与财务软件公司联手推进会计信息化普及工作,实行财务软件价格优惠政策,加强与规范财务软件的技术服务。
(三)着力改善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融资环境
调查数据显示,影响财务软件推行主要障碍因素中,“资金不足”因素为第一大障碍因素。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筹资渠道主要是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融资渠道的单一化,其结果是:一方面,使得经济实力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有明显差距的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更多地偏向于压缩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又无法从其他渠道筹措,导致了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因此,要大力改善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融资环境,出台相关的融资政策,采用政府贴息等方式,形成多种融资渠道并存的融资环境,以利于企业筹集资金,加快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四)大力培养会计信息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针对会计信息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紧缺的现状,除了继续开展会计信息化初级层次水平培训班以外,重点是将培训转移到会计信息化的中级和高级层次水平上。同时,政府部门应主动与实力强大的财务软件公司联合,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功能,通过校企联合的等方式,与高校共建"ERP实验中心”,实施"ERP人才_T程”战略,大力推
广“ERP沙盘模拟对抗课程”,大力举办“ERP应用专家认证”的学习培训,积极开展ERP才培训教育活动,为企业输送一大批会计信息化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从而逐步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匮乏问题。
(五)创新会计信息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信息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大力培养会计信息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以外,还要创新会计信息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尽快出台信息化人才激励机制。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创新北部湾经济区会计信息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一是要充分重视人才,在北部湾经济区营造一种重才、选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创造出有利于人才引进、有利于人才创业发展的北部湾经济区环境;二是针对广西大中专院校每年所培养的大中专生,多数流向广东等东部发达省市的实际情况,通过以项目留人、以发展机会留人等方式,给人才有用武之地和发展空间,积极创造留住人才的环境;三是通过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当前北部湾经济区大开发大发展的机遇,引进一大批高层次的人才,加快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六)树立会计信息化的龙头示范企业
实践证明,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单位之间缺乏经验交流的“闭门造车”情况,严重阻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从而影响了整个地区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是企业单位之间会计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和经验借鉴的过程。针对当前北部湾经济区缺乏具有推动和带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大发展的龙头和示范企业的现状,政府部门必须通过“帮”、“扶”等方式,树立起会汁信息化的龙头示范企业,使得企业发展会计信息化拥有本土化的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的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逐步形成企业会计信息化大建设、大发展的经验交流的外部环境氛围,进而加快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根据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定位为引领广西乃至西部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赶超东部发达地区、形成基于会计信息化的企业价值创造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此,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会计信息化普及力度,改善信息化融资环境,创新会计信息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信息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和示范带头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简介:
黄锡远(1966-),男,广西武鸣人,广西财经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8)。
[2]韩康:《北部湾新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级》,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3]刘红霞、孙宝文:《中国财务软件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国家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研究》,《统计研究》2001年第2期。
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4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意识上
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看,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向信息化寻求出路,信息技术的成熟及成本下降也使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许多大中型企业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几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与此同时,网络化发展为中小企业利用信息,迅速崛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其信息化建设的热情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并不逊色。
2.需求上
1)成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高,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后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很多企业在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些企业无论在信息化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应用效果方面都比传统老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2)企业效益好、外向型企业、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相对不旺。
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及其实施效果。
3.应用深度上
1)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2)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也即是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是相当薄弱的,也是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点。
3)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
总的来看,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管理落后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4)企业上网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应用网络进行交易的少
2000年“企业上网年”,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媒体的简单扩充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层的挖掘,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运用上还非常落后。
4.技术实现上
1)研究较深,实现较浅
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体系的建立上的研究已经到达了一定的深度,但是在相关技术转换为产品,相关产品转换为产业的程度较低,很多的科研成果被科研院所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成效。已经转换的技术,因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或规模较小或相关的政策扶持较少,没有形成整体的规模效果。
2)“信息孤岛”日见突出
随着企业计算机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不同软件间,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进行交流,数据出现脱节,即产生“信息孤岛“,势必给企业的运用带来:
a、信息需要重复多次的输入;
b、信息存在很大的冗余;
c、大量的垃圾信息;
d、信息交流的一致性无法保证。
“信息孤岛”的问题已经严重的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使企业在进行新一轮投入时,瞻前顾后,难于决断,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在软件的技术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企业的流程管理和相关的技术标注化等相关技术方面。
3)单元技术需进一步深化。
计算机单元技术如CAD、财务等软件能解决企业部分紧急的问题,但随着企业计算机运用的不断深化,目前的软件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尤其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老的瓶颈问题解决了,但新的瓶颈问题随之而来,计算机的进一步深化运用提到日程上来。
4)管理理念亟待更新。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了相关的技术因素之外,更大的因素将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良好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管理的不科学、流程的随意性、“人治”与“法制”的混淆,是国内企业的通病,如何运用良好的时机,整合企业的管理,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信息集成商所能解决的,而是取决于我们的企业领导如何更新观念。
5)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企业由于所处的行业及历史背景各不相同,企业的运作模式虽有雷同,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需求是互异的,就需要“量身定制”,以工具化、成组的设计来实现不同的需求,同时考虑信息的集成性和开放性是信息集成商所面临的挑战。
5.资金投入上
1)由硬件为主向软硬兼顾发展
企业在信息化的投入中,已经摆脱前期的以硬件为主的投资方向,偏向于软件、硬件和网络产品同时并重的局面,在有些企业的资金投入中软件的投入已经超过硬件的投入。
2)由单元技术的投入向综合性、集成性倾斜
在技术的投入上,由以前的注重单元技术和短期效益向注重整体、全局的信息化建设倾斜,尤其是关于信息集成和整合方面的投入,并且由单纯的战术层的投入向战术层、战略层和决策层均有侧重。
3)企业对信息服务的投入开始有一定的认可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对服务的投入也开始认可,尤其是系统软件升级维护和定制开发。
6.应用效果上
1)应用效果上是喜忧掺半
由于存在认识水平、重视程度、管理基础、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别,各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大型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成效存在很大区别,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
2)对于示范工程的宣传推广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重大工程实施概况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八五”、“九五”的应用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CAD/CAM推广应用情况
目前我国全国大中型建筑规划设计院已基本普及了CAD技术,在建材、冶金、化工、机械等行业大都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全国已有一万多家单位甩掉了图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MIS应用情况
我国企业MIS的应用可以追溯到70年代中期,主要是以单机操作为主进行单项业务的数据处理辅助管理为主。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诸如人事、工资、库存、生产调度、计划等管理子系统。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系统集成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纷纷把过去独立存在的子系统集成起来,形成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3.MRP/MRPⅡ/ERP推广应用情况
我国企业引入MRPⅡ开始于80年代中期,目前约有上千家企业建立了自已的MRPⅡ系统。近年来,国内一些行业领头企业也开始了建设ERP的尝试。
4.CIMS推广应用情况
我国在80年代中期就制定了CIMS发展计划,有关部门作了大量本地化的工作,CIMS已被列为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的主题之一。1989年开始实施应用示范工程。到今年初,列入CIMS计划的应用示范工程企业已达67家,在系统集成和信息集成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200家左右。除此之外,国内一些企业也在主动引入CIMS,这类企业的数量大约为示范企业的5倍左右。
5.Intranet/Extranet
近几年来,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使企业Intranet和Extranet的建设得到迅猛发展。我国企业的Intranet/Extranet应用在近两年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仅一些大型企业正在对原有信息系统进行基于Internet技术的改造或组织建设自己的Intranet/Extranet,许多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表现也很让人欣慰。
6.E-commerce电子商务
(E-commerce)始于90年代,是指利用电子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目前关于E-commerce场前景的预测每过3个月就要更新一次,前景光明。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在金融、外贸、民航等系统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效,近年来各类企业利用Internet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
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5
【关键词】企业管理 信息化 现状
一、前言
现代社会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企业生产、发展、管理与经营的重要对策。应用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并且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在众多的企业中,信息化管理从资金管理、人事管理、运营管理等多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首先,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现代社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要想真正的在竞争中取得长期发展,就必须要保证自身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企业更好的对市场信息进行把握,从而提高自身竞争水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对于市场信息、行业信息、技术信息等进行不断的搜集与把握;其次,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资源有效的整合与配置。企业自身具有众多的资源,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对企业知识资源进行整合与配置。知识资源是现阶段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最终要的无形资源;最后,信息化管理可以更好的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一)信息化管理缺乏科学的规划。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对于信息化的应用缺乏科学的规划,并且整体存在盲目性的特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理念在国内出现的时间较短,很多管理者对于信息化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并且难以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的实际意义。但是,随着近些年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以及国际社会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的体现,信息化管理被国内企业管理者过分的重视,并且仅仅以为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就可以对现有问题进行解决。信息化的应用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难以有效的结合,并且信息化并未纳入企业的整体管理规划当中。
(二)信息化管理中的财会信息失真问题。由于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中,分权管理是主要的管理形式,使得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容易出现内部管理利益上的分期。在应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信息传递时,不同部门出于不同利益方面的考虑,使得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由于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信息安全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使得企业财会信息存在失真的现象,难以为企业的决策与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信息化管理的局限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在企业中存在信息化应用过于局限的问题。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很多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很多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但是,大多数企业中,信息化管理模式仅仅应用于财务与市场的管理上,难以将整体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过于片面,并且整体统筹规划不足。
(四)信息化管理投入与资金不足。目前,很多企业虽然有信息化建设的意向,但是其信息化管理工作依然存在着投入不足与信息化环境不完善的问题。很多中小型企业自身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难以保证有效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与此同会死,信息化建设的解决方案自身成本较高,很多中小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就难以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成本不断增加,使得企业享受后续服务需要投入的资金急剧增加,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另外,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不够完善,很多相关的技术方面都存在很多的缺陷。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发展不容乐观。
四、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提高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视。信息化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开展自身管理工作的重要需求,企业管理者需要提高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在进行日常管理与决策时,要有效的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且通过相关信息的分析,有效的对于企业经营环境进行了解,并且分析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机构与制度。针对于现有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企业要建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和部门,并且完善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制度。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需要制定专门人员与部门参与管理当中。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要与企业不同部门与不同生产环节进行统一分析,从而实现企业整体信息化数据的收集。
(三)完善信息平台的建设。开展信息化管理之前,要对于现有信息管理平台进行不断的完善,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开展信息管理工作的基础,企业在开发相关信息管理系统时,要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结合,保证管理系统与企业特点的适应性,提高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可行性。另外,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对于信息管理工作中信息失真的现象进行避免,从而提高企业监督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执行效率。在实施信息化管理工作时,要构建完善的协同办公系统,对现有办公流程进行优化,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实现。通过利用OA管理系统,提高办公效率,并且促进企业决策透明化,实现垂直化的管理模式,有效的避免了企业以前管理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
五、结束语
随着企业在自身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得信息成为了企业的重要资源,成为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6
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没有了创新,企业将陷入生存与发展的困境。企业要不断地引进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生产技术,并且要自身不断的进行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愈发广泛的运用,对于促进企业平稳发展具有重要保障意义。
【关键词】
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问题;对策
0 前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经得起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成功的把握时机,谋求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推动,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针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1 企业管理信息化概述
企业管理信息化指的是企业管理的各个不同环节采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加工以及处理效率,让企业的这些信息资源能够得以保存与利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方面的依据。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信息化、采购管理信息化、营销管理信息化、质量管理信息化、生产管理信息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等等。通过企业管理信息化不同内容的推进,在企业内如引入管理信息系统,把企业日常管理经营中的资源传递到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必要的决策信息。
2 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现状
不同的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实施现状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从现有的企业管理信息实施过程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理念亟待优化
从我国现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情况来看,企业在管理信息实施理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能否掌握最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竞争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理念的落后,使得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企业员工在综合信息素质方面所具有的水平较低。问题严重的企业,甚至无法有效地利用外部的硬件设施,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2.2 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人才缺乏
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水平的高低与人才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现有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情况来看,企业缺乏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人才。人才的缺乏导致企业管理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很难做到处理及时,同时也导致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发挥水平较低。没有良好人才队伍支持的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不完整的,无法发挥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所具有的优势作用。
2.3 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
造成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水平较低的影响因素还包括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方面的问题。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在基础设施经济投入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企业管理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内部孤立问题的影响,会导致企业信息资源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很难展开等等。除此以外,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也会对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实施产生负面的影响。
2.4 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存在问题
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导致对管理信息化实施的负面影响。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效果与企业的人员、标准以及管理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运行机制可以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水平的提高,反之,则会影响管理信息化作用的发挥。也就是说,如果企业没有从人员、标准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确保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就会影响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优势作用的发挥。
3 强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
结合上文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现状中常见问题的分析,本文确定以下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
3.1 优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理念
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应优化实施理念。企业应通过加大宣传以及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来优化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中的理念。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应该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相关的内容以及作用等等在企业内部进行普及,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3.2 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人员素质
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人才队伍素质。企业可以通过对企业现有工作人员培训或者引入外来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等方式来提高此方面人才队伍的素质。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企业现有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培训,提高这些人员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知识水平以及技能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施。
3.3 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不同的企业应结合自身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如加强网络基础建设以及提高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的水平等等。企业可以通过持续性的优化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方式来提高自身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的水平。重视企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发展,在确保数据库安全的基础上,发挥数据库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具有的作用。
3.4 优化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
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持续性地优化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的优化需要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同时还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管理信息化的决策管理机构来保证运行机制所具有的操作性,确保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能够保障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信息资源管理规范等方式来确定企业不同工作人员在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岗位职责。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水平的提高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与影响,作为企业而言,要全面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可行的策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确保企业各类管理环节中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以及工作流等的集成与整合,最终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杜艳艳,党囡.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力[J].改革与开放,2009,0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