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信息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信息化建设范文1
水利信息化建设为水利部门进行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水利部门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信息进行分析共享,提高水利建设的工程效率,节约水利工程的预算资金。而且信息化建设在预报洪涝灾害方面也具备准确性和预见性,减少了自然灾害给国家经济带来的损失,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水利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点
2.1如何强化对水利信息化的认识.水利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信息的共享,需要建设相关设施和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信息处理维护,给水利建设带来便利,提高工程的效率。可是许多地区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水利信息化的重要性,仅是在形式上建设一个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是聘请非专业的或者是由其他部门兼职,对于信息处理过于草率,更多的是进行电子化办公,没有进行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化建设成为了一个空架子,不能为水利工程服务。可见如何提高管理者对于水利信息化的认识,是当今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难题。
2.2如何建立水利信息基础数据库.我国大部分地区长期以来轻视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大量的基础资料尚未数字化,仍停留在纸张、照片等介质上。信息化建设从信息的采集、传输到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将相应的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以进行后续分析。但是,能够进行自动采集的信息是有限的,特别是信息化建设需要长期工作积累的资料,必须用手工输入到数据库中。就我国目前的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来看,这是一项繁重而又紧迫的工作。
2.3如何实现水利信息化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目前,全国各地对于水利信息化的建设程度不同。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人民在思想上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在水利建设中对于信息化的认识程度较高,领导的投资力度较大,水利信息化程度较高。而内陆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领导对于水利信息化的认识也不全面,投资较少,水利信息化程度较低。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水利信息化的统一布局和管理,是当今的一个重要课题。
2.4如何分配信息化建设软、硬件投入。信息化建设中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必须齐头并进,但我国部分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只是重视硬件投入,不重视软件开发;某些领域虽有相关软件开发,但存在着性能单一、扩充性差、通用性不高等系列问题。这不但使得硬件不能充分发挥效力,系统操作维护困难,资料的整理分析等后续工作仍需要手工操作,没有真正减轻工作量和提高工作效率,还造成大量投资浪费。
2.5如何建立水利信息化公共平台。我国刚刚开始进行水利信息化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基础设施方面资源严重不足,阻碍信息交流;服务目标单一,导致条块分割;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健全,形成数字鸿沟;共享机制缺乏,产生信息壁垒。此外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各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使得地区之间的信息难以共享,也难以与其他相关系统实现联网,共享信息。
2.6如何筹措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于国家,地区水利部门利用国家建设水利工程的资金建设信息部门,会导致资金严重不足。在信息部门中不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信息源不能得到全面的开发,信息不能得到快速的传输,造成水利信息化程度低的弊端。而且在我国对于防洪抗旱、水质监测、水土保持等民生问题都没有形成完善的信息应用系统,无法形成对于全部领域的信息覆盖。
2.7如何规范水利信息系统工程市场。我国的水利信息系统工程市场还很不规范,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在信息化工程建设前期,缺乏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对用户需求的全面、准确分析,缺乏对信息化工程承建单位能力、信誉、资质的认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工程进度和资金的严格控制,造成“豆腐渣”工程层出不穷。
2.8如何培养和引进水利IT人才。水利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对数据进行精确的处理分析,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可是我国的水利从业人员专业知识较强,信息化技术较差,对于网络的管理和系统的维护一知半解,阻碍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
3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积极推动传统思维向现代思维的转变
要想真正意义的实现水利信息化就要改变传统思维,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在水利工程建设上起着决策作用的是领导,首先领导要了解水利信息化的重要性,重视发展建设,在部门内部加大宣传,加强培训,带动工程建设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关于信息化的专业知识,保证部门人员的素质水平。
3.2全面规划,加强管理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统筹的安排,各个部门协同作业,加强信息交流,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在实际的工作中,领导要利用现有资源,制定网络信息化的标准细则,作为相关人员的工作准则,从宏观上进行调控,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实现信息的共享,以完成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3.3全方位、多渠道融资
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仅仅依靠国家的投资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个行业的大力支持。在社会中加大宣传力度,使相关受益的企业加入到建设中,从而对工程进行投资。在具体操作上,对于整体工程可以采取分期投资的方式,把工程分为不同的项目,每个项目引入不同的融资渠道,有计划的完成工程的建设,实现国家和企业的互利互惠。
3.4加快水利信息网络建设步伐
在水利信息网络的建设中,要做到统一标准,规范借口,以便和公共网络连接,实现水利系统内部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同时各级水利网站之间应具有数据、语音、视频的网上传输,非机密文件、资料的网上交换等功能。还应能够借助各级水利网站,推行政务公开,加强政府机关与社会各界的联系,通过网络招标公告,公布水利政策法规及办事程序,便于社会监督。
3.5转变用人机制,吸引IT人才投身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是融合了水利和信息的新兴行业,科技含量高,涉及领域宽广,对实践经验要求高,需要高素质的信息化专用人才,应加强信息化建设队伍的专业化、年轻化、骨干化。提高水利信息化一线员工的福利待遇,改善办公环境,吸引IT人才到水利行业就业、创业,吸引一些专业信息化公司从事水利信息化工作。同时,要会同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展联合攻关,通过借“脑”加快水利信息化发展。
4结论
水利信息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资料;管理
一、引言
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广泛的内容,它包括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没以及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等。
水利工程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基础设施。它不但是城市供水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各个生产领域顺利进行的基础设施。在过去,人们对水利工程认识不够,造成水利工程在管理过程中的种种失误与不良,致使水利工程没有发挥其具体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档案管理已成为当前企业发展中的重点成分。在我国传统法的水利档案管理过程中,由于人们对水利档案管理的重视不够,使得我国水利档案管理中存在着多种问题。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档案信息的认识不断加深。档案信息化已成为当前水利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当前社会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如何实现档案信息自动化管理是当前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在水利档案管理信息自动化的过程中,需要深入考察与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其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多种问题,结合当前各种实践来进行其阐述与解决方法。
二、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水利系统内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步运用微机进行档案信息的存贮、检索,提高了档案利用的查全率、查准率,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视力度不强。系统内部偏重于防汛防旱、工程建设、资源管理等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对支持和服务于全局的综合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推进力度不强,减弱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全局工作的功能和贡献。二是档案人员缺乏现代化水利档案管理技能。在办公自动化普及过程中,档案计算机应用仅限于目录级检索,因未进行系统地培训和学习,一些水利系统水利档案管理人员尚未完全掌握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室藏档案数字化、网络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三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重点不够突出。四是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支持。开发一些专业应用软件时,没有同步建设综合水利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未形成统筹安排、全面协调、整体推进的局面。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不够明确,尚未确定数据的统一格式和标准。
从总体上看,水利系统档案信息化工作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思想观念落后,信息意识淡薄。受传统的档案服务观念的制约,部分水利档案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信息意识淡薄,没有能够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应对,在信息化、数字化面前显得束手无策,缺少应有的开拓精神。
档案人员缺乏现代化管理技能。部分人员虽然使用了计算机,但仅限于目录级检索,缺乏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室藏档案数字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强,进程缓慢。在开发一些专业应用软件(如防汛防旱指挥系统、水质监测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等)项目管理系统时,没有同步建设综合水利档案管理系统,已购置的水利档案管理软件在系统内尚未普及运用。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落后。系统内各级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综合档案室偏重于纸质档案的收集,对电子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专业技术档案的收集还不够。
三、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
水利档案作为水利建设过程的真实记录,应不断改进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及管理手段,依据适合水利行业和档案工作规律和特点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加快推进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利用较短的时间,初步实现水利档案资源数据化、服务利用网络化、管理工作科学化。
以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为中心的原则。在档案信息资源中除去部分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安全以及个人隐私的以外,大部分是可以开放和利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各种系统和软件的开发,要围绕开放和利用来设计、展开。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规范的原则。由于受档案实体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影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标准规范也变得比较复杂且较难统一,再加上系统内档案信息化起步以后,未能及时研究统一标准和规范,给档案信息的传输、接收和整编带来较大困难。
抓住重点、阶段性推进的原则。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过起步、试运行、成熟、全面应用的发展阶段。现阶段工作的任务应为档案信息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育以及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等。
以基础工作带动数据库建设的原则。档案信息化特别是信息库的建立,要依靠基础工作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来。夯实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数据库,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四、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第一,加强领导是核心。应成立由分管领导挂帅的,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研究总体发展方案,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统筹协调解决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明确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并跟踪监督检查。把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系统内的年度工作计划,列入所属各部门管理目标责任制内容内进行考核。
第二,加大投入是关键。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前沿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完成大量的基础工作,配备一定规模的硬件设施,还要进行适合本行业的软件开发利用,这些都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每年度资金的投入要与信息建设的任务相匹配,支撑系统的有序发展和正常运行。
水利信息化建设范文3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利工程档案是水利工程中涉及到的重要技术资料、工程资料的集合,是单位一代代技术人员智慧的结晶。是水利档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需求渗透到各行各业,水利工程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需求越来越迫切,而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水利工程信息资源整合的方式。档案管理信息化给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周期长、技术条件复杂、规模大等特点,勘探设计、工程实施和验收等方面管理过程也非常复杂。由于不同项目建设的条件不同,设计变更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复杂如移民、征地、环境保护等,因此,水利工程管理难度大、问题较多,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要求非常高。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实现提供了可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是指使用信息技术,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包括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存储、利用和处理等,大大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应用水平,全面提高了水利建设的效益,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疆地区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已经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通过作为新疆地区科技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可提高信息传输、处理的时效性及自动化水平,成为加快新疆地区水利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1]。也是水利事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基础。但目前新疆地区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设施不完善。信息化管理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但是目前新疆地区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匮乏、交通不便等因素,导致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第二,缺乏水利工程信息资源。水资源的污染状况、洪涝和干旱等自然因素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必须监控和防范的内容,水利工程对信息资源的要求比较详细,但因网络不通畅,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信息共享比较困难,收集到的信息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和传输,导致新疆地区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出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甚至可能因信息资源不完善导致严重的灾害和损失[2]。
第三,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由于需手机相关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还需分析当地水文情况,并制定有效的措施以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所以,工作人员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但是目前新疆地区从事水利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导致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偏低。
二、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对策
(一)完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资金是影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基础设备不完善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需加大经济投入,政府与相关单位需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充分吸收民间投资,使水利工程建设工作顺利完成。另外,需对新疆地区信息网络进行优化和完善,保证大量水文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工作顺利进行,以促进水利工程建设按质按量完成。
(二)促进水利工程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水利工程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是事项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重点。目前新疆地区的水利工程中,因网络设施不完善等各种原因导致水利工程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共享程度不高。相关部门需完善水利工程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建立数据库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共享[3]。为了适应世道发展的需要,建立水利工程通信网络,将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传播,保证数据信息得到科学、统一的处理和保管,并将水利工程信息资源的有线网络处理与无线网络处理紧密结合。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需掌握相关信息,并能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制定出合理的措施。近年来,随着新疆地区水利建设项目数量的增多和建设难度的加大,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在对已有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可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壮大工作人员的队伍,使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更好地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服务。
(四)建立和完善水文灾害预警系统。水文灾害是影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需建立水文灾害预警系统,能对干旱、洪涝等灾害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并依此作为依据制定抗旱和防洪措施,使水文灾害的随时降到最低。水文灾害预警系统可根据季节和地区的具体实际进行完善,并通过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的调配,还可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和详细的数据信息,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是水利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疆地区水利工程管理中基础设施不全、网络系统不够完善等因素导致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产生困难,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水利工程管理的水平。在今后新疆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加大资金投入,对相关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并对水文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水文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整理,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推进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进程,完善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不断壮大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设队伍,最终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是新疆地区未来几年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实现新疆地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必经之路,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需不断努力,更好的为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吴祥,张坤,陈欣,等.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0).
[2]王鹏宇.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民营科技,2011(08).
[3]龙永军,陈晓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分析及系统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
[4]姚小娟.档案信息化管理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06,8(4).
水利信息化建设范文4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发展趋势
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于“七五”期间起步,最先仅仅是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随后才逐步引入了全方位的现代信息技术,至今已有20 年历史。从1979~19 80年开始,水文信息化开始一些信息源处理,水利信息化大规模开展主要还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现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之后。2001年水利部党组确立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同年召开的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将水利信息化建设定名为“金水工程”,2001年是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志性的一年。2002年“金水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五期间要建设的12个重点业务系统之一。到2003年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正式出台,标志着全国水利信息化的全面展开。目前在电子政务、 防汛抗旱、水文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水资源调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水利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日趋明显、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日益深入的形势下,解决我国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四大水问题,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必须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水利信息资源,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重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着力做好民生水利工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程度、更好水平上造福人民群众。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水利工作正在调整思路、锐意创新,积极向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长期水利实践证明,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水利现代化促进水利信息化是新世纪水利发展的必由之路。
水利信息化是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行政成本的需要
有效地利用政府内部和外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改进政府职能、实现资源共享和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利信息化可以把一定区域乃至全国的水利行政机关连接在一起,真正实现信息、知识、人力以及创新的方法、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等各种资源的共享,提高包括信息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利用的效率。
水利信息化还可以大大降低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在电子网络政府状态下,由于行政系统内部办公自动化技术的普遍运用,大量以传统作业模式完成的行政工作,可以在一种全新的网络环境下进行,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水利信息化是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水利信息化对于建立包括节水型农业、工业在内的节水型社会,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资源共享程度,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只有把水治好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国民经济才能协调发展;只有实现水利现代化,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才能为实现其他方面的现代化提供保障和支撑。
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水利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遵循“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针,结合《全国水利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规划》,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统一规划,各负其责;平台公用,资源共享;急用先建,务求实效。
规范信息化建设标准
标准化是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和重要基础,标准化的有效运用可使建设资源得到 充分利用,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水利部2003年出版的《标准指南>对水利信息化标准的编 制与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及应用软件的相互兼容,实现 各级各类水利信息处理平台的互联互通,在国家提出后续的水利信息化标准编制计划后,各级水利部门应进一步规范建设标准。
强化水利信息化的资源整合和共享
水利信息网络建设和水利基础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是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信息网络的建设可为防汛抗旱、政务、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水土保持等各种水利 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传输平台。经过2005年的重点建设。水利信息网络已成一定规模,并发 挥了效益,在今后的建设中必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建 成的水利信息网络,实现对各种水利信息资源快捷、有效、全面地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及实现 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将成为建设重点。在具体实施细则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工作需 要,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网络化和资源共享打基础,要坚决杜绝低水平开发和重 复建设。同时,要加强对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的维护和管理,让建设好的信息化项目 效益最大化。
加强水利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引进
水利信息化行业是一项集水利、信息产业于一体的新型行业,科技含量高,智力密集,涉及 领域宽广,对实践经验要求高,这就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专用人才。而在我国的水利系 统人才队伍中,存在着“懂水利多,懂计算机少”的现象。要改变现有的人才现状,突破传 统的用人机制,改变论资排辈的局面,就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队伍的专业化、年轻化、骨干化。对信息化建设的一线人员要把掌握信息化知识的程度和计算机应用水平作为重要的考核 内容。要提高水利信息化一线员工的福利待遇,改善办公环境,吸引IT人才到水利行业就业 、创业,吸引一些专业信息化公司涤事水利信息化工作。同时,要会同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开展联合攻关加快水利信息化发展。
结语
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差距也大。水利行业还不是一个国内领先的 行业,水利信息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代水利人前赴后继的不懈 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务实、创新,使水利信息化建设早日步入良性循环阶段,使水利行业真正成为一个自主运行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的目标,才能为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 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邓波,蔡荣波.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必由之路―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谈水利信息化建设[J].信息化建设,2003,(5):12-15.
鄂竞平.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推动水利事业发展[J].中国水利,2003,11 (B刊):14~16.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水利信息化建设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2
一、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档案
1.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是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水土保持、移民、水资源保护等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加固、修复)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的统称。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水利工程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对环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技术复杂、工期较长、投资较多,从而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提高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水平,对促进工程建设、保证工程建成后的运行与管理有着重大意义。
2.水利工程档案
水利工程档案是在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数据等各种历史资料的记载,也是水利工程开展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维护、科研、抗灾等不同工作的重要依据。水利工程档案对于整个水利工程的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是水利技术基础资料,它反映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不仅准确地记录了工程建设情况,而且能为今后工程施工、运行、验收、维修、提供可靠依据。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为其它工程项目提供理论参考价值,更好地服务于水利事业。
3.水利工程档案的特点
(1)内容上涉及面广。在修筑堤防、兴建水库、开沟修渠、建设闸坝时,必然牵涉到农业、工业、交通、电力通讯等各个方面,水利专业本身又与建筑、水文、气象等专业联系紧密,由此而形成的水利工程档案也是综合性很强的信息反映。
(2)历时周期长。根据不同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同,所确定的水利建设工程、周期长度亦不同,一般的农田水利工程,通常仅需几个月完成,而水库、防洪堤工程建设则需几年来完成。
(3)文书、科技档案一体化。水利工程是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因而形成业务性文书与科技档案联系密切,明显具有文书、科技档案一体的趋向。
二、某单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1.工作现状
该单位成立近60年,设计的水利工程项目大大小小有1000余个,形成的水利工程档案至今有案卷7万余册、图纸20多万张。近年更是以每年案卷约2000册、图纸3000-4000张的速度增加。
该单位的水利工程档案工作大部分仍以手工操作为主,计算机运用于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编目和检索、档案统计这些工作环节。但也多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登记,检索工具只有“目录检索”一种,档案信息化程度低。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思想观念上因循守旧。
(a)领导不重视,认为档案工作就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档案工作人员就是仓库保管员,不能带来经济效益;
(b)档案工作人员自身因为待遇低,加上多年工作习惯,缺乏学习,对档案工作的发展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就是辛苦劳碌的劳动力,导致工作手段传统落后,不愿意改变;
(2)工作方式上,手段原始。
手工操作。从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装订、入库上架,到借阅,都是由工作人员手工操作。
档案载体传统。档案的载体绝大部分是纸质,只有近几年才开始收集档案的电子版本。
检索与查询利用方式单一。目前使用的检索方式是在电脑上进行档案目录检索,如果设计人员并不完全清楚自己所需档案的名称,而是只对某种类型工程某个专业某个部分的信息进行查询,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检索方式就难以做到快速准确。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不能准确检索到自己所需的档案,势必会调阅多份工程档案进行查询,这样就增加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工作效率降低。
开柜查阅,馆库尘封。 都是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工作。
(3)资金方面,投入不足,设备缺乏。
每年用于档案建设上的资金投入有限,库房内档案装具是多层铁制档案柜(底图柜),与密集架相比容量不足,无法满足档案数量日益增加的需求
资金不足,进行档案信息化的设备也不完备。计算机、大型扫描仪等进行档案资料数据处理的设备不能满足需求。
(4)人员方面,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档案工作人员责任心欠缺,缺少把档案工作当作一项事业的事业心,不肯用心钻研业务,每天机械地重复着枯燥繁琐的简单劳动,业务水平不高。
三、水利工程档案工作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1.档案信息化的背景
现今的社会,是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如今的时代,是资讯时代,是“大数据时代”。
档案的信息化是由档案属性所决定,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的自身要求。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档案事业改革和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条件。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更是需要档案信息化加快步伐。
2.水利工程档案工作与信息化建设
(1)转变观念,变“仓库保管员”为“宝库管理者”。
实际上,档案是一个机关、单位、部门的重要知识财产资源,档案工作起着管理这些资源的作用。总的来说,档案是宝贵的财富,档案部门是财富集中的“宝库”,而档案工作人员则是宝库的“管理者”。
该单位水利工程档案,是几辈水利工作者的心血结晶。它们记载了该单位、全省乃至全国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更承载着无数水利工作者的梦想与努力。所以,档案馆保存的绝非只是一本本报告、一张张图纸,而是无价之宝。档案工作人员的职责就是管理好这些宝藏,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而要更好地实现档案的价值,仅仅靠目前的以手工操作的工作方式是不够的,还要依靠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实现档案信息化,才能够达到其追求的目的,实现档案的利用价值。
“把目光从纸质记录转向电子记录,从柜架存储转向数据仓库,从资料查阅转向网络资讯”,这不仅是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做的,也是档案管理部门上级领导及其他部门人员需要共同做的。
(2)制度先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用制度来保障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国家和地区的档案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水利工程档案的特点,制定本院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奖罚制度等。坚持“以法管理档案,以制度管理档案,以制度管人”。做到“有制度就要执行,执行需要监督”。制度―执行―监督,缺一不可。
(3)保障资金投入,配备齐全的设备。
除了转变观念、制度先行,还要有资金保证、设备齐全作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有力支持。
从物质条件方面讲,资金不足,设施落后,是制约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述本院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中,多数与资金不足、设备设施不到位有关。不过,这些因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得了的,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逐步加以解决。
3.档案馆如何进行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工作。
要从制度、环境、技术、人员、保密这几个方面,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1)制度方面,建立内部管理制度,严谨工作作风,明确工作责任,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要制订从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和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辑和研究、档案提供利用8项工作的管理性标准规范、业务性标准规范、技术性标准规范。做到坚持制度先行、以制度管档、以制度管人。要做到严格按制度办事;有错必惩,有错必纠;鼓励创新,有创新有成效就有奖励。制度的执行要有监督,不使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2)环境方面,从网络环境建设、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几个方面,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
网络环境建设,是基于局域网面向档案馆工作人员和利用者的馆内档案利用服务平台。
该单位已有的局域网,为档案信息的利用创造了条件。
该单位的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图档管理”模块,是从档案的收集、整编、检索到利用一系列工作环节相联系的模块。但目前因为这个系统使用的时间不长,有部分功能没有启用,尚不能完全发挥它的作用。而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补充完善这个系统,使其早日发挥应有的功效。这些工作需要添置档案数据处理设备并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才能最终完善。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档案数字化与输入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输出设备;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这些要依靠资金投入不断完善。而档案工作人员要做的就是将现有的设备充分利用起来。
(3)技术方面,有了良好的环境,还要有相应的技术来运用相关设备,做到物尽所用,才能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因此,档案工作人员不能只单一地掌握档案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计算机及网络方面的知识。需要知道如何运用设备进行档案信息化工作。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建立多个数据库;如何使用扫描仪将档案资料的内容从纸张上的文字、数字、图表,转换到电脑上,成为数据;如何采集档案上的有用信息,建立多种检索方式,扩大档案的利用效率。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撑。
当然,不能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成为什么都懂的全才,涉及计算机和网络方面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时,仍然需要相关专业人员的协作。因此,档案信息化工作是个要求多专业人员共同完成的工作。
(4)人员方面,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建立责任心强、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年龄层次合理的人员队伍。
数字化环境下档案管理人才要求是:信息资源的组织者、管理者、分析者、提供者、信息利用的导航者。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除了有本职工作的基本技术技能之外,还要有与信息相关的技能,如对计算机的运用、对网络的熟悉等;要有较强的信息意识。
水利工程档案的科学性、服务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其管理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细致而琐碎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从事水利工程档案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应该比一般单位的档案人员更全面。他们不仅要懂科技档案,还要懂与水利工程相关的一些专业类别档案以及不同类别的档案的分类整理。档案人员不但要学习档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精通档案业务,同时,要提高思想素质,提倡爱岗敬业,增强服务意识,当好使用者的参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提高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治档;塑造复合型人才,既要有较高的档案管理专业能力,又要知晓计算机应用和网络信息管理,还应熟悉水利工程知识。使档案管理人员切实担负起水利档案的管理的重任。
档案工作要做好,必须强调人才队伍建设。档案部门是能够做成事、能够做大事的地方,但也容易成为“安乐窝”,成为“养人的地方”;强调振奋精神,“有为才有位”;突出拔尖人才、技术型人才培养,突出岗位成才,创造人才成长环境。
(5)保密方面,要成立保密委员会制定保密条例,并严格执行。要解决“保密”与“公开”之间的矛盾,各专业人员组成档案鉴定组,对馆藏档案进行鉴定,在不违反保密条例的条件下,对部分档案内容进行解密,将档案资料转变为资讯,加大档案的利用效率。
四、结语
做好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条件,不外乎“人”、“财”、“物”三个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
水利信息化建设范文6
[关键词] 水利信息化;数字水利;监测
[中图分类号] G202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为人类进行发明创造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中国水利信息产业是中国水利产业的基础,因此,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水利信息化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际经济的交流,推动中国水利走向信息化、科技化,从而为人类提供便捷准确的水利信息服务,这是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宗旨和核心。
1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我国的水利行业一直受到国家的支持和重视,包括对水利信息的收集、整编和利用,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运营状况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首先,水利部门要向国家和相关行业及时而准确地监测随时都在发生变化的水利信息。最常见的是生态环境监测、工程建设、自然灾害预报和水量水质信息等;其次,水利建设本身的顺利运营也离不开相关行业的信息支持,它们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最常见的就是气象、地质、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因此,尽快完善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能够快速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的现代化,带动水利工程事业的长远发展。以下是和水利信息化建设相关的重点应用系统建设目标。
一是建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以中国水利信息网络为载体,以3S(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用来构建新型水利信息化监测系统,从而对不同流域的水土状况进行监测遥控,将随时搜集的信息加以科学处理;
二是努力构建水资源管理定位系统。发挥公用信息平台的巨大作用,来建设覆盖全国的水资源和地理信息数据库。
三是建成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立和完善信息监测预报系统、灾情勘察系统、天气遥感系统、汛情旱情系统、洪水预报系统、防洪调度系统、灾情评估系统、抗旱信息处理系统。
四是建立完善使全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五是完善并建成全国水利政务监督和检查系统。
六是建成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全方位服务系统。
七是建设全国水利统筹规划管理系统。
八是基本上使国家的水质监测系统能够高效准确地运行,工程水利建设的水质达到合格要求,确保水利信息建设的质量,提出正确的应急备案,决定监测的最终结果。
九是建成全国农村水利信息一体化工程机制,以信息网络实现点到面的集体覆盖区域,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较为完善的电气电动、地理信息监测系统。
2 水利信息化发展趋势
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正向着三维立体、多元化、安全性和共享的方向发展。
2.1 立体三维技术
立体三维技术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洪水的发生情况,及时地做好调度任务,更加直观地监测到洪涝的具体发生区域和面积的大小。尤其是GIS空间分析功能技术的发展,使网络软件技术更加成熟,能够监测评估洪水的发生过程和趋向,定位防洪方案的决策和实施步骤,对防洪调度来讲起着更加准确而有效的作用,使防洪调度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合理高速有效。
2.2 多元化
随着当今网络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向水利建设工程的不断渗透,水利信息的整理、入库和定位实施方式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3S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将为水资源监测评估、水环境保护监督、水利信息的政务机制、防汛减灾的预测、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大中型灌区的综合开发等提供多元化的可靠信息。例如GIS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地表的观测信息更加及时而准确。
2.3 安全性
安全性不高的网络环境将会导致安全性问题的出现,如网络负责人对内部网络和系统没有设定限制访问权和控制权,会尝尝遭到黑客的攻击,造成重要信息的泄露以及参数被修改等安全威胁,严重影响网络安全。
2.4 资源共享性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网络的共享性和多次利用性。在国际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水利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便捷,会将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坚持公网专网结合的原则,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国家信息公共基础设施提供的数据资源,从而使水利信息专网变得更加完善,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水利信息的共享度,为水利行业的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保障。
3 结语
水利工程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洪涝灾害以及水污染等水资源问题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得日益突出和加剧,甚至已经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顺利发展。加速完善信息化工程建设则是当务之急,水利现代化建设,主要加快水利信息化的构建进程,把水利科技化作为重要的战略实施步骤,从而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度和灵活性,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的共享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