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二语文的学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二语文的学习范文1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童文学;素养;幼教
儿时的经历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将来的成就,因此幼教影响显得非常重要,儿童文学,可以是造就儿童美好将来的基石。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幼师讲给孩子听的童话故事,美妙的儿歌,缓缓滋润孩子稚嫩的心田;引人入胜的儿童戏剧、影视,使得小孩子们心驰神往,在童年的记忆力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美好的梦幻。在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是一门必修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因此老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幼教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的现状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文学基础差,文学素养偏低。学校里的老师教学时忽略针对学生文学素养、意识的培养,过分的注重对于文学作品的基本理论,作家作品的理解分析;或者把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混为一谈,容易造成学生文学素养的明显偏低。
1.作品的再现缺乏审美基础
因为学前教育学生缺乏儿童文学阅读的积累,文学审美偏低,会影响到儿歌表演、诗歌朗诵、故事讲述、戏剧表演等作品再现的审美品质,因此也会影响到培养儿童文学审美素养,得不到优质的文学氛围陶冶。
2.语言传授缺乏灵动
一是学前教育专业学校的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阅读、积累、经验的交流非常少,当从事幼教此职业时,势必在语言传授内容时遇到迁移能力、理解深度和准确度方面的问题。
二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语言表达的实践训练,因此会造成幼教组织活动的单一性和语言表现力薄弱,会影响到幼教课堂上的教学的生动性,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必然会影响到幼师的心态,缺乏信心。
3.创编和指导缺乏创新
目前打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和创作可谓是少之又少,限制了创新,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意愿。即使有些改编和创作也是匆忙应付的状态,其创新教学作品就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体会到阅读的愉悦、创编的成就、表演的激情,给予一定的机会和平台,充分发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能力。
二、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
1.鼓励阅读经典,促进幼儿文学视野的拓展
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历经千锤百炼,凝聚着人类语言的音乐美、色彩美、意境美,引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能大大提高文学品味的广度、深度和美度。
学校老师引导和鼓励学生静静的阅读经典文章,从中汲取精华。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幼教工作打下基石,才能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才能够承担起引领孩子们积极阅读的领路人担子。在学校里,老师应当指导组织学生通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合理组织例如幼儿文学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故事情境表演比赛等活动,开拓学生的儿童文学视野。
2.重视审美品位的培养,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老师在教学儿童文学作品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其深切的感受文学作品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精炼生动的词句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要引导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在诵读中体验表现美;要对作品内涵的深切把握和儿童的接受能力相结合,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培养学前教育的学生富有表现力的朗读、讲述、解说、表演等再创作的能力,从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品味,提升文学审美品质。老师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结合到实践中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文学爱好的热情,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3.重视创新品质的历练,促进主动发展意识的形成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需要培养,在学校教学课程中要给予学生想象力和创作力的优良生长环境。经常指导和鼓励学生独立的创作幼儿园常用类型文学作品,比如幼儿园语言表演节目的排练,自主设计语言类表演的舞台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编辑配乐等。这样的实践效果综合了学生的创、编、导的能力的提升,在这样的幼师教学中会给予孩子们不断的新鲜感,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幼教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由于儿童文学是针对6岁以下的孩子的文学,因此被戏称为“小儿科”,常常被人被误解,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存在轻视心里。因此,加强这方面的重视是必须的,因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在学前教育的学习中,充分调动和激起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兴趣,增强儿童文学素养,从而提高幼教质量,这体现着任何一个儿童文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重担。
参考文献:
[1] 韦宏;儿童文学多层次内容形式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3期
[2] 谢贝妮;;《哈利·波特》阅读揭秘[J];电影文学;2010年24期
[3] 张小琴;李巧义;;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11期
[4] 王科;;文学儿歌文体范式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6期
高二语文的学习范文2
高中作文审题往往需要对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概念的界定,分类判分的主要依据是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深刻,材料是否新颖、典型,是否对生活有独到的观察与思考,情感是否真实感人,论证是否严密有层次等。要指导学生学会虚题实写,实题虚写。要指导学生从题目本身出发,把思维的触角伸向生活,寻找题目与生活的连接点,做到以小见大。
作文题一:寻找一盏灯
命题属动宾短语。题眼在“寻找”上,宾语“灯”是“寻找”的对象,“一盏”则表明“灯”的具体化和实在性。
要充分体现“寻找”之意,就要有一个具体的行为状态,或者有一个具体的行为印迹:“寻找”的起因、过程、结果等方面。这种行为印迹,可以是全方位的,也可以就某一方面(阶段)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看,“寻找”印迹在文中体现的力度,将决定着文章体现题旨的力度,当然也影响到得分的高低。
可供思考的领域自然是多元的。可以呈现因为某种心理需求,抑或因为现实生活中所缺,或者还有其他因素的刺激与影响;也可以呈现追寻中的过程感受:或许一帆风顺,或许好事多磨,或许险象环生……经历本身就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还可以呈现追寻的种种结局:或许如愿以偿,或许踌躇满志,或许劳而无功……无论何种结局,都是追寻的回报,亦即无法逃避的客观存在,只要给这个“存在”一个合理的落脚点即可。
“灯”,其本义众所周知,照明用具、发光器具之类。若以此入题,自然不悖题旨。然而用此“实义”“俗义”入题,想使文章出彩,似大有难度。
若将“灯”的本义引申、虚化,可以呈现的状态又似乎难以穷尽:信念、信仰、理论、思想、观念……或者干脆就是带给人光明、温暖、希望、亲情、友情……之物。关键在于其象征、比喻之物要具有“灯”的特质,并尽可能恰当合理,合乎生活逻辑与思维逻辑。
“一盏”一词,在题目中看似无关紧要,其实不然。它的存在,即是指令所写之“灯”,必须“坐实”,切不可空泛,如天马行空般不着边际,或如天女散花般漫天开花,而要落在“一处”,定“点”开掘。唯此,才能写深、写高。
倘若写记叙文,自然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他(她)”,小至一人一家,大到一个单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整个人类。
考场作文历来强调“遵命而作”,写作时须牢记:题在心中,文在题中。要严格区分与之相近的命题,如“拥有一盏灯”“点亮一盏灯”“擦亮一盏灯”“灯”“一盏灯”……辨清了命题之间的差异,才能找准“这一个”,然后才能“量身定做”。
作文题二:学会从容
“从容”在词典里有两个解释:(1)不慌不忙,镇静,沉着;(2)(时间或经济)宽裕。
由之,放在本命题中,当做第一义项使用。“从容”可以指一种自持的内心、处事的态度和策略,也可体现在应对外界事务的处惊不乱、处乱不惊、心灵坚守、无所畏惧的豪气,更可归属为一种心境,一种情怀,一种人生的价值取向、境界及人生追求。
“从容”是一种积极的应事、应世态度,完全有别于消极避世、无为的状态,有别于将一切人生世事“看淡”“看透”,于“滚滚红尘”之中,我一无所求,放弃原则立场、人生理想与追求,置人生于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之状。
这样的状态具备“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自信,“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冷静,“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胆略。作为平常人,则能“胜不骄,败不馁”;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沉得住气”,“静得下心”;不急、不躁、不惊、不乍,心中有“主”,方寸不乱。
“学会”作动词解,是一种带有鲜明主观色彩的行为动词。它可表现为:通过接受外来的信息,经由自身的揣摩、模仿、实践等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或提高素养。
“学会从容”为动宾短语。此短语的题眼在动词“学会”上。体现的途径甚多:对观念的认同,对状态、过程的呈现,并由此获得的结果,还可以理解为对过程结果的体悟、反思等等。它是一种“自主”的行为,最终的归属必须是“自觉”的认知及行动。
说明:(1)切题:所写内容,能体现“动宾短语”题旨意向;能呈现对“从容”的认同及行动的状态。基本切题:有认同,但主体行为呈现不足。不切题:所写内容,仅止于“从容”的内涵外延的解说与演绎。(2)“行为状态”的呈现形态:一是认识到“(原先)不会”、“不具备”或认识到“十分重要、不可或缺”,而产生学习行为的动力及行动;二是付诸具体的实施行为;三是由具体实践而获一种或几种体悟、反思等。
作文题三:“停与行”
“停”,即止住、不动,停留、止息。可以是暂时的行为,也可以是永久性的状态;可以是某个空间的“点”,也可以是某个时间的“点”;可以是事物本身的客观状态,也可以是人为的主观意愿所致。
“行”,即走动,去做,去从事。常常呈现的是事物的动态行状,除了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能之外,绝大多数是来自人为地主观意愿的驱使行状。
“停与行”构成一组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对立,又共存于一个统一的辩证体中,所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便是这个道理。换言之,无“停”便无所谓“行”,有“行”也必然会有“停”。“停”,有时是为了更好的“行”,更好的“行”,有时需要暂时的“停”。能站在这辩证统一的观念之上,立论或演绎,自然是上上之见。当然要从高考作文的特点出发,要从一个较小的切入口来入题,以避免不着边际的空谈与玄虚。
提示语中有个暗示:“停与行”的选择必须遵守“规则”,过马路如此,人生道路何尝不应如此?人生路上的“停”(不做)与“行”(做),不可违背了这规则。细细分解,这规则可以是道德的、法律的,也可以是行为选择者自身的意志、能力等诸多要素。
自然,选择了“停或行”,还有一个如何“行驶”的问题,它包含方法、技巧、程序以及“行驶”时“度”的把握,火候的掌控等等。
高二语文的学习范文3
*京翰教育简介
京翰教育秉承“关注孩子学习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的教育理念,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成长出发,以强大的教育教学研究为基础,汇集优秀的教师资源,采用独创的“四个一”教育服务体系,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服务。
校区分布: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郑东新区、中原区
免费课程咨询热线:400 006 6911 转分机 77624 (先拨打前十位分机,接通后听到语音提示后,输入后五位分机,可以和机构老师一对一咨询)
京翰教育综合介绍
--招生年级:
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
--辅导科目
小学课程:语文、数学、奥数、英语、小升初专项辅导
初中辅导: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
高中辅导: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
--校区分布
多个校区,详情请拨打免费课程咨询热线了解
*具体地址
郑州市 二七区 郑州郑大校区 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7603
郑州市 管城回族区 郑州未来路校区 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7624
郑州市 金水区 郑州省实验校区 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7602
郑州市 郑东新区 郑州郑东校区 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7604
郑州市 中原区 郑州碧沙岗校区 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7632
------------------------部分课程介绍------------------------
招生对象:
需要提高数学成绩的初一年级学生以及小学毕业想提前学习数学的学生
主要班型:
一对一辅导班
辅导课程:
数学
课程介绍:
初一数学是承接小学和中考的过渡时期。
1、重点学习有理数、整式、一元一次方程、线段与角等知识点;
2、掌握相关概念性质、定理运用、计算公式及法则;
高二语文的学习范文4
语文:
1.看些课外书,做课外阅读。落实错字错音。
2.背诵古文,标出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3.多看看高考的作文,并背过有用的词、句。
4.借高二的教材或参考书预习高二语文。
数学:
1.复习高一的:看错题,自己在考试中做错的题。尤其是期中期末的卷子。
2.预习高二:借高二的教材或参考书预习高二数学。
英语:
1.背课文提高语感,做课外阅读理解,完型填空。
2.做些课内练习,多听听英文歌曲
3.借高二的教材或参考书预习高二英语。
历史:
1.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2.、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3.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4.在暑假翻读高一的历史书,并抄出重点与高二的知识相结合。
5.借高二的教材或参考书预习高二历史。
地理:
1.多看看世界地图,并在暑假完后记住大概的国家及其首都
2.看自己在期中期末做错的题,在暑假翻读高一的地理书,并抄出重点与高二的知识相结合。
3.借高二的教材或参考书预习高二地理。
政治:
1.在暑假翻读高一的政治书,并抄出重点与高二的知识相结合。
高二语文的学习范文5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学生学法指导为突破,追求既有“山的沉稳”,又有“水的灵动”的普通高中语文教研,努力提高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水平,巩固并提升我市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在全省的地位,初步形成具有苏州区域特色的普通高中语文教育风气,不断扩大我市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研工作在全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工作思路
1.坚持“一个中心”
即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在全省高中教学“减负”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地位愈加明显。
一方面,要争取、保证语文教学应有、足够的课时(如文科班课时);另一方面,要在既有课时基础上做文章,有效、优效、高效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再一个方面,也要研究课堂45分钟如何向课外延伸。
在教师层面,要引导研究不同类别的课堂教学,如周一语文课如何对学生双休自学进行检测,高三课如何把新授课与复习课区别开来,作文课如何把作前指导、当堂作文、作后讲评、学生修改、二次讲评等贯穿起来,试卷讲评课如何体现知识梳理、错题整理,名著导读课如何体现讲练结合。
在教研组备课组层面,要引导重视三个层面的课堂教学,即常态课(随堂课、推门课),研究课(专题复习研究、一课三教等),展示课(名特教师、学科带头人展示)。
2.抓住“两条主线”
一条主线是阅读,一条主线是作文。两条腿走路,要走得均衡,缺一不可。
关于阅读教学。三个反对:反对“泛语文”,反对“伪讨论”,反对“去文体”。
三个主张:主张课前预习,主张课堂点拨,主张文本细读。三个提倡:提倡读写结合,提倡课外延展,提倡专题学习。
关于作文教学。抓住“对不对”和“好不好”开展训练,前者是审题,后者是立意、结构、内容、语言、文体等,循序渐进地解决“写什么像什么”“写什么有什么”“写什么亮什么”这三个问题。要重视作文批改和讲评方式的变革。基本分拿不到,一律重写。
3.加强“三项研究”
即研究学生,研究高考,研究教法和学法。
研究学生。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状态远大于方法,方法远大于苦干;要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看有无存在漏洞,需要不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全;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看是否方法到位,事半功倍。在不同层次(指学习基础)的学校和班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分层教学,甚至是个别教学。
研究高考。要研究高考命题,《语文考试大纲》,《语文考试说明》,江苏、全国、上海、福建等地高考语文试卷,特别注意2011年大小阅读命题变化;要研究高考阅卷,如文言文翻译给分模式变化;作文阅卷五类卷变为六类卷,记叙类文章再次得到强调。
研究教法和学法。特别是高三复习课,如何激趣导入,如何讲述考点,如何分析例题,如何教授解题方法,如何做好当堂练习,如何当堂讲评总结,如何布置课外作业,一定要成竹在胸。
4.落实“四大机制”
(1)区域联动机制。以学科研究中心(设在苏州市第十中学)为基地,在全市范围内抽调骨干教师,分别组成2010届高一高二高三语文学科中心组,开展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资料汇编等活动。在此基础上,举办全市高中各个年段的教学研讨活动。全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及重点学校高三备课组长外出学习并落实学习报告制度。对张家港和昆山两市进行教研考察,总结经验。市直属、高新区、工业园区、相城区高三教学研究共同体继续活动,高三原则上每月安排一次,高一高二原则上每学期安排两次活动。
(2)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利用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苏州市高中语文QQ群等阵地,实现高中教学尤其是高三教学资源的共享。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以上传课例和课件为主;苏州市高中语文QQ群(高一高二群群号51770895,高三群群号69136369)共享空间以上传专题复习资料为主。此外,继续编印《苏州市普通高中作文指导材料》《苏州市高中语文悦读》等。
(3)过程管理机制。强调高中三年是一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强调高三一轮、二轮复习是一个过程,避免复习无计划,见资料就用、逢题目就做、复习课就练、练过只讲答案的低效做法。
(4)信息反馈机制。做好数据汇总服务,帮助学校具体分析,落实到人,落实到学科专项;做好高考最新信息搜集和应对的服务。
三、本学期几项具体工作
1.暑期学生自学能力竞赛。9月13日-14日,高二高三,市区集中在苏大附中、苏州外国语学校。
2.高三备课组长会议(高三复习研讨会)。wWw.gWyoO
3.高一语文教学研讨会。
高二语文的学习范文6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语文 审美教育
从高中学段来看,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过程是有阶段性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从高一至高三时间意义的阶段;二是指从审美感知力到理性思维及创造力的审美能力本身演进的阶段。本文要探讨的阶段既不单指时间意义的阶段,也不单指审美能力本身演进的阶段,而是二者的有机融合。这绝非是将二者生拉硬扯在一起,因为已在全国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新教材突出了审美观照下的人文精神陶冶,把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有机整合在教材中,其注重选文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的特点,从整体安排的隐性序列上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新教材高中一年级安排的是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揣摩语言、筛选信息等阅读基本能力培养;二年级安排的是文学作品鉴赏;三年级安排的是研讨、评析。其中,不但显示出阅读能力层级的提高,而且隐含着从审美感知力到审美想象力到审美创造力的审美能力发展的阶段。在新教材中,每年级段阅读能力层级的训练和审美能力层级的培养是吻合的,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去规划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过程。
一、突出审美感知力培养的高一阶段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高一正是这样一个过渡衔接的阶段。在语文学习上,大纲要求学生把握内容,既要消化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还要变作者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从木见林、窥斑见豹。从教材而言,高一新教材“与高
二、高三相对有别,既注意与初中衔接,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为高二的文学鉴赏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此时,要变初中阶段较为浅显文章的学习为对内涵丰富作品的领悟,思维也由浅入深,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审美对象和更深入的审美活动,并对其感性认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性认识的发生离不开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学生首先要对课文中意象的色彩、形态、声音、节奏等单个属性产生感觉。有了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基础,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感官形成这些感受,而对意象的认识有赖于在头脑中将其单个属性整合为统一体,才能整体把握意象。这种由单个到整体的变化,就是由审美感觉上升到审美知觉,我们称之为审美感知。
高一阶段,应利用新教材与初中衔接的优势及现代和古代散文为主体的教材资源,着力于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体味文章意义、意境和情味上,逐步优化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同时强调意象各特点间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整体地体味意象,领悟贯通整体的内在血脉,从而深入其中,舍形得神吸收精髓。让学生在课内学得整体感知的方法、习得整体感知的能力,并通过阅读教学反复印证和提高,不断扩大和充实,能自己感受文章的妙处。
二、突出审美能力培养的高二阶段
高中三年,高二是承前启后的阶段,既能把审美感受引向深入,又能为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加强审美想象力成为高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高二是在高一基础上的提高。学生通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日常性情感逐渐发展为审美性情感,他们能对作品所隐含的情感和意味在审美感受中达到直觉性的把握”,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拓展、丰富意象的需要。从教材方面看,以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为主,兼顾传统戏曲和影视文学,选读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主要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些全部都是文学作品,而且以诗歌、散文、小说为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性、多义性的集合体,且大都十分讲究含蓄,常常是纸短意长写而不满,或弦外有音、或思想深刻,在行文中形成了若干空白和契入点,极具有限中富含无限的艺术效果。这就为集中进行审美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随着审美想象的丰富,学生在学习中潜在的创造思维逐渐上升到意识表层,加之审美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对作品的再创造,这就使学生在审美教育中培养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成为水到渠成的一步。
三、突出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培养的高三阶段
随着知识面的拓宽和基础的扎实,高三学生的思维具有了充分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内省性,其辩证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日趋成熟,智能发展上体现出渐次向以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为主的方向。而且,在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想象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作品的深入认识达到了审美理解,逐步能从美学的意义上去体味和认识作品。学生作为鉴赏的主体越来越需要把握作品的精髓、需要赋予对象以不落俗套的内涵。如果缺乏一种深层的抽象思考的自觉性,就无法满足这一需要。换言之,没有学生理性思维的注入,作品还只是独立于学生以外的事物,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便无从实现。学生越来越呼唤评价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