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本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基本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基本流程

审计基本流程范文1

关键词:贸易公司;海外子公司;内部审计

作为一般贸易公司,在海外的子公司,也是以一般贸易公司形式运营,业务相对简单明了,那么在贸易型公司的子公司中,内部审计主要划分为哪几类呢?依据审计的目的基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首先,为管控日常运营风险,应定期对海外子公司的日常业务流程进行审计,可称之为“内部流程审计”;其次,对于海外子公司的关键岗位变动,需进行“离任审计”,主要包括子公司的第一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等关键岗位;再次,根据对新市场开发的需要,应进行尽职调查的审计;针对海外特殊事项,为规避运营风险,还需要进行特殊事项审计等。

一、内部流程审计

对于海外子公司应每年就其在日常财务管理流程的严谨性及科学性进行梳理,并对海外子公司本身财务制度的全面性,科学性及执行总部下发各项管理制度的严格性进行监督及管理,这就要求总部每年均需派遣相关人员对海外子公司进行内部流程审计,一般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下发内部审计通知书,告知被审计单位审计日期、审计范围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在三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二) 根据初步了解,编制内部审计实施计划,罗列重要事项与问题。

(三)进行现场审计,与相关人员面谈,了解子公司负责人对业务熟悉度及对子公司管理的整体规划。或远程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访谈。

(四)现场巡视,诸如:办公场所、仓库等作业现场,使审计人员取得初步 的直观了解,可以为后续工作提供帮助。

(五)索取反映财务收支及有关经营管理活动的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被审计单位应及时提供并对所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及准确性负责,对所提出的问题及重大事项提供说明和相关资料,实地审计结束时,审计人员应归还所索取的资料。

(六)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取得充分、相关和可靠的审计证据,作 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获取审计证据:

1.审阅复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各项管理制度和其他与审计项目有关的文件、资料;

2.抽查盘点被审计单位现金、存货等各种实物资产;

3.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

4.了解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流程,分析其合理性,并执行“穿行测试”;

5.为印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所载事项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询问;

6.复核被审计单位原始凭证及会计记录中的数据;

7.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

8.将审计过程、审计证据、审计判断等记录于书面底稿中。

(七)对上次内部审计问题点进行复核,追踪整改情况。

(八)实地工作终结,应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主要内容包括审计概况、审计结论、审计建议等重要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达成共识,初步形成问题的改进方案。

二、内部关键岗位离任审计

内部关键岗位在离职时,尤其作为海外子公司的主要管理岗位在离职时,总部应派遣权威的审计人员对其在职期间的履职情况进行审计,就其在履职期间是否存在重大违规违纪行为、是否存在重大营私舞弊行为、是否对关键工作内容进行交接等内容进行审计,主要可采取以下步骤:

(一)了解审计目的:

任职人的离职背景(正常离任审计、违纪离任审计 、其他非正常原因)以及基本任职情况,结合不同背景和离职原因,制定相应审计策略及审计侧重点。

取得职位说明书,了解职位工作目标与职责。

(二)根据初步了解,编制内审实施计划,罗列重要事项与问题。

(三)与相关人员访谈,审核任职者的职责履行情况或者远程通过电话、视频等设施进行访谈。

(四)查阅相关业务资料、财务资料,审核任职期间公司或经办项目的财务状况,落实取得业绩、披露存在问题、明确责任。包括业绩目标的实现情况、所管辖事务的开支状况、公司资产负债状况、盈利或亏损状况以及项目效益状况、所签订的重要合同及其财务结果等。

(五)与相关人员访谈、查阅业务记录,审核任职期间的管理状况

包括部门或单位的组织结构建设、管理系统建设及其实施情况;人员结构、知识结构与职责的匹配性、组织系统的通畅性和效率性;管理风格是否符合发展需求;团队的信任机制是否正常等等。

(六)任职期间风险状况审核

包括管理不善或涉及违规操作导致公司存在风险或面临罚款,如项目失败风险、管理不力或违规操作涉及国家、行业法规风险、业务的法律漏洞或其他条 款导致公司损失风险、管理控制风险等等。

(七)未决事项审核

包括尚未执行完的合同、尚未结束的项目、财务事宜、技术事宜或法律事宜等等。

(八)其他事项,如可能涉及的舞弊问题等等

三、内部专项审计

内部专项审计是针对财务强相关的、在内部管理出现漏洞的事项,需要专业审计部门或者财务人员对此事项进行审计,调查出现漏洞的原因及相应的责任人并最终出具处理意见。主要应由以下几个步骤:

(一)制定审计调查方案,编写审计计划。

(二)审计部门应根据专项审计调查事项的大小和工作难易程度及要求,指派能足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员,或组成调查组,确定调查组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明确责权

(三)进行现场调查,与相关人员访谈、翻阅相关资料。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描述,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完成现场审计后,编写审计报告。

(五)审计报告内容应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就报告中所列的问题和情况作进一步核实

(六)审计报告逐层上报上级领导审阅,涉及被审计单位相关负责人经济责任的应将审计报告同时送交人力资源部,由其出具相应的惩处措施。

四、内部审计报告的撰写基本要求

内审人员完成现场审计后,应撰写内部审计报告。

(一)内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标题 正文 撰写人 报告日期

(二) 内审报告的正文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审计调整:针对会计核算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的调整意见,并重述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2.审计结论:对被审计单位在制度建设、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并对影响企业经营的重大事项、相关风险予以揭示。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规违纪行为需单独列示,并详细描述问题及可能带来的损失及风险,明确整改期限及相关责任人。

3.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审计基本流程范文2

    一、开工前跟踪审计

    工程开工前,内审机构可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进行审查与评价,对工程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施工设计、招投标及合同签署等内容进行审核,重点评价工程项目工作的内部流程设计、职责分工、内部控制是否完整、有效等。

    (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基建规章制度越是健全完善,工作流程越是完整有效、岗位职责越是明确合理,工程质量控制、造价控制、进度控制越是有保障。内审机构首先要审查基建内控制度的健全完整性,以及审查工作流程的完整性有效性。健全有效的基建制度为基建各部门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管理作用提供保障。

    (二)建设程序审计

    建设程序是国家对建设项目的重要管理控制流程制度,是国家对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领域的制度,保证建设行为的合法性,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为按期、保质完成项目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建设程序的合规合法也是国家审计及社会审计重要内容,内部审计是以服务工程为目的,也应该关注建设程序。建设程序审计重点包括以下内容: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概算批复、建设用地批准、建设规划及施工许可、环保及消防批准、项目设计及设计图审核等文件是否齐全。

    (三)对工程建设资金的审计

    资金安全也是跟踪审计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审查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建立,资金使用、拨付的审批和监督机制是否完善,建设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合理、是否专户存储,是否能满足项目建设当年应完成工作量的需要。

    (四)招投标审计

    基建项目招投标管理情况是政府各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也是确定工程造价是否合理的依据之一。为顺利通过最终工程造价决算审核,内审机构开展招投标审计可重点督促完善招投标管理体系、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等方面。

    内审机构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审核招标方式是否合规,招标程序包括资格预审、招标方式、开标、评标等过程是否合法、合规;评标结果是否按项目隶属关系报各主管部门备案;是否在规定的期限内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内容是否与投标书承诺内容一致,检查投标保证金的财务处理是否合规;招标机构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标底编制单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检查投标保证金的财务处理是否合规等。

    (五)合同审计

    有效的合同管理可减少和消除企业管理和经营风险,内审机构可重点关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终止过程及合同管理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制度与流程的审查:合同的主要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中标条件相符;合同的执行及变更情况;合同管理情况的审计主要审计管理制度、管理台账、管理机构是否完善。

    二、施工过程中跟踪审计

    为实现对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工程进度管理的有效监督与控制,内审机构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工程造价进行审核能起到控制与促进工程管理的作用。

    (一)造价控制审计

    工程造价主要由合同、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等决定,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审计的工作重点是审查合同执行情况及工程中间量变更的管理及控制流程是否有效。内审机构主要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进度款拨付、材料价款及其现场变更签证等内容进行监督控制。

    1.工程进度款拨付的审查。在跟踪审计过程中,首先审查工程进度款拨付的工作流程是否有效,是否能达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逐级制衡、控制造价的目标。

    2.材料价款审查。材料价格确定要根据合同条款进行区分。材料若为建设方自行购买,则要对材料购买各环节内部控制的严密性进行审查。如果合同为统包价,材料价格跟踪审计主要以材料选择是否与合同承诺一致予以确定。

    3.变更签证的确定。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起到重要作用。首先,内审机构要审查是否有明确的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流程。其次,审查根据变更的提出方是否有相应的控制流程,同时,审查控制流程中工程现场监督和工程量的核实工作有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变更签证单的内容决定了签证流程的不同,只有发挥监理、造价咨询机构监督、鉴证职能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

    (二)工程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审计

    工程质量审计是跟踪审计最重要的环节,是“免疫系统”功能最好的诠释。首先审查工程质量管理是否完善,参建方有否有控制质量的有效措施,管理流程是否健全有效。内审部门主要审查工程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环节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审核质量控制措施、进度控制措施是否真实有效,重点审查和评价设备材料验收是否合格、中间环节验收、隐蔽工程验收的质量控制措施落实是否有效。

    三、工程竣工后跟踪审计

    工程竣工验收后,此阶段内审机构要严把审核质量控制关,重点关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是否有效履行职责。审计首先要查看工程结算流程是否合理有效,就争议费用是否存在有效的沟通机制,其次要对施工方提请竣工结算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查。

审计基本流程范文3

关键词:内部审计;财务控制;作用

内部审计与财务控制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两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前进的。内部审计是企业财务控制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的内容是以财务控制的内容为基础的,在财务控制的基础上内部审计对企业的财务进行评估与监督,协助企业的管理层监督财务的管理者规范管理活动,促进企业的财务控制不断发展完善,同时对财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的建议。反过来,企业良好的财务控制也有利于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财务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去评价和改进财务风险、财务控制以及管理过程的效果,从而有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风险的防范,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在企业不断健全和完善财务制度的过程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性日益凸显出来。

一、优化控制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和效果

财务控制的目的就是确保企业的目标以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所制定的财务计划得以实现,从机制上讲,财务控制强调控制的成分要大于效率的成分。财务控制同内部控制一样,都是以流程作为载体的,这个流程越长,财务控制的越详细也越严谨,但是流程长的话耗时也就越多,这样就使得财务控制的效率下降了。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讲的财务控制,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增加环节点来实现的,增加的环节点越多,经营的安全性越能得到保证,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各种业务以及财务的流程变长。流程变长虽然保障了企业运营的安全性,但是却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过长的流程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内部审计是为了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对企业的风险实施规范的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由于内部审计的制度一旦确定,在内审时就得按照这个制度来进行,这样就容易造成僵化的执行内审制度,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因此,内部审计可从通过综合考虑和分析,将财务控制的首要目标确定在效率与效果的保障上,财务合规性、报告可靠和资产安全作为基本目标处理,并通过大监督系统来实现,具体可从风险控制,优化流程上考虑。

内部审计可以通过两点来实现缩短流程,一是要能够识别企业财务控制中的关键点,包括风险关键点、流程关键点和控制关键点,并且要围绕风险控制点来建设流程;二是要优化控制环境,如果能够很好的优化控制环境并且能够优化基础的管理体系,那么对减少无效的流程以及非关键点上的流程、提高效率一定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能够使财务控制得到保障。

二、加强会计信息沟通,完善财务控制体系

会计信息沟通就是能够及时准确的收集到各种与财务控制相关的会计信息,然后对收集到的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再将加工完成的会计信息传递到相关部门,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顺畅的流动,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良好的会计信息沟通可以及时有效的将收集并且整理加工好的会计信息传递到管理层,使得管理层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促进财务控制系统的发展。我们知道,财务控制与内部控制很相似,都需要首先建立内部会计环境,然后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根据对风险的评估结果来采取相应的控制流程。很多企业只重视流程的设计,而不重视流程中与财务控制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以及相关性,其实我们应该在流程的设计中明确每一个流程所需的会计信息,这样才能使财务控制有效。因此,通过内部审计评价企业的财务控制时,不仅可以检查出企业各项工作是不是按规定的程序来做的,还能知道在每一项工作按程序来做时是否有足够的相关的会计信息与之相配套,而且还能知道这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会计信息的沟通有效性。下面就以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流程为例,来探讨内部审计是怎样分析配套相关信息,以使财务控制发挥更好的作用的。

(一)采购与付款的基本流程

(1)采购申请(由生产需要、仓库补充和定量外需要),采购部门批准,经资金预算负责人同意签字;(2)编制采购计划;(3)组织招标与比价;(4)编制采购订单;(5)签定合同,组织采购;(6)检查验收;(7)入库储存;(8)记录负债,在取得采购的各项审核必要的凭证后,记录应付账款;(9)付款。

对基本流程的审计,主要是审查构成基本流程的环节点的岗位设置,审查这些岗位是否有一个人兼职多个岗位的现象、是否有串岗的现象、是否有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相互替代的现象,以及这些岗位是不是按不相容职务分开的。

(二)与流程对应的信息载体

(1)用料申请表;(2)物资采购计划表;(3)招投标文件、比价资料、供应商目录;(4)物资采购订单;(5)合同文本;(6)质量检验记录单、物资数量清点记录单;(7)材料明细台账;(8)财务部门会计,记录应付账款,填写“应付账款明细表”;(9)根据付款通知单,出纳填制“付款凭证”付款。

会计信息沟通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在这个流程的例子中,会计信息在流程的各个环节点之间流动,从采购申请开始到付款结束,会计信息存在于流程的各个环节点的表、台账、凭证中。良好的会计信息沟通可以使公司的财务控制更加有效,信息配置的完整性以及信息是否按流程有序流动,流程各环节点执行效果怎样,都是内部财务控制的重点。

三、促进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企业的经营环境是在不断的变化的,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它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必须随之而变化。现在几乎每个企业都已经有了自己内部控制体系,但是从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能发挥自己的职能。因为很多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人员安于现状,碍于人情关系以及求稳怕烦,并不能很好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这样就使得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反应不出来。而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定期检查评价,有利于改进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促使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和健全。这样一来,内部审计就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再控制,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四、监督财务制度、计划的实施情况,保证财务控制效果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离不开资金的,因此每个企业迫切需要创新和完善其财务制度,保证其内部财务资金的健康运转。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很多企业制定了许许多多的财务制度,也规定了每一个岗位的职责,但是就是没有对执行制度的人员做出约束。企业在进行财务控制的时候如果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那么这个才不控制的模式是虚拟的,是起不到实实在在的作用的。一旦财务控制的某个环节点上出了问题,如果没有责任追究制度的话,那么便很难找到应该承担责任的人。因为责任不落实,会导致大家相互推脱、越权控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最终将会导致整个财务控制系统失灵、失效。这将会极大地影响了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还会给企业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使其财务制度流于形式。而内部审计的实施可以对各部门财务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确保企业管理层的各项财务政策和程序得到有效的执行,保证企业财务控制效果的实现。

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控制监督检查机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负责对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开展相关的保证活动。在财务控制相关法规政策指导框架下,内部审计对财务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以确保监督检查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定期向董事会提交财务控制监督检查工作报告,为董事会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

五、降低各项经济损失,维护企业利益

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是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以及效益性等进行的监督、审核与评价性活动。内部审计的有效开展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发挥着一定的防范作用,是保障其各项经济活动健康运行的基础,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对企业各项资金的投放、使用、风险以及效益等开展审计,可以降低或避免企业的各项经济损失,对维护本企业的经济利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企业各项财务信息的审计,还能够及时发现和预防企业内部贪污盗窃、职务侵占以及营私舞弊等情况的发生,确保企业的利益免受损失。

六,结束语

总体而言,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控制中的作用应该是通过优化控制流程、保持会计信息畅通,健全内控体系顺利运行,监督财务制度执行以及监控企业财产安全等方式来发挥的,持续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设计的有效性与执行的有效性提供帮助。其中主要体现在它的监督检查职能,即对财务控制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此外,在不影响独立性、客观性的前提下,内部审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开展一些与财务控制相关的咨询活动,如顾问服务、建议、协调、流程设计与优化、培训等。

参考文献:

1.张学琴.浅析内部审计对财务的影响[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10).

2.杨小萍.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管理观察,2011(1).

3.张建涛,韩英霞,陈宝农.论内部审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2009(9).

4.刘金娜.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会计师,2009(6).

审计基本流程范文4

在被审计主体所涉及管理的区域。它的界定是在审计调查过程中逐步确立的,在审计计划中予以界定,通过审计通知书的形式告知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主体所涉及管理的区域大小由其自身的行业特点、经济规模、经营模式、投资者风险嗜好、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限制等所决定。在审计现场区域界定范围内所有对被审计主体管理所涉及的区域内发生的经济事项都要囊括在审计现场。如发现个别经济事项对审计目的有较大影响,又不在被审计主体管理所涉及的区域,可扩大被审计主体管理所涉及的区域直至可实现审计目的为止。但扩大被审计主体管理所涉及的区域须由审计组织与委托方协商一致后方可界定实施。

审计现场哪些证据属于审计取证范围

被审计主体管理所涉及的区域界定的审计现场,审计取证范围以审计目的不同,对审计现场内的经济事项要素提取也不尽相同。如: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取证范围是以经济责任期内的全部经济事项,制约因素是时间跨度;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取证范围是以预算期内的全部经济事项,制约因素是时间跨度;两者的区别是时间跨度不同,相同点是都包含期间内全部经济事项。审计取证范围在审计目的确立后,经济事项与审计目的相关的元素在时间、空间坐标走向及运动区域就已锁定,审计的取证就是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轴内标出每一个经济事项包含元素所对应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我们根据审计目的可以确定在既定的时间区域和经济行为、行为效果所构成的三维时空就是我们的“审计取证范围”。在审计取证范围内的经济事项所产生的经济行为、行为效果并不都对审计目的产生作用,要根据对审计目的产生作用的大小进行科学分类,找出易造成审计结论出现偏差的经济行为、行为效果,进行分析纠正,并就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行剖析,找出经济行为出现偏差的真正诱因,并予以披露。这些被披露的经济行为偏差的真正诱因就是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多维靶向性验证就构成了对审计结论法理依据的多维靶向性支撑。最终形成审计现场需要的“审计取证”对象。

审计现场描述与审计模型建立

审计基本流程范文5

一、突击替岗审计方法

(一)内部审计的现场审计即突击替岗审计 COSO框架(1992)提供了内部控制的指引,2002年SOX法案(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强化了对内部控制的监管,我国五部委2008年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2010年又联合颁布了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在内的配套指引,推动公司治理的发展和完善。借鉴COSO框架,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的要素归纳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方面。在内部环境要素中规范了内部审计机制,在内部监督中规范了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内部监督的权限、程序、方法和要求。综观其脉理,审计要求内生于公司治理,审计方法服务于审计目的。

(二)内部审计的制度结构 金融企业的审计可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明确内部审计的工作领域为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认为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协同是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我国不少学者认为内部审计应向治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全程审计、价值增值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转型。《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具体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构建了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认为内部审计是指金融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金融企业目标的实现。在国家部门规章的指导下制订实施细则,设置机构配备人员,健全内审机制,按照适应性原则创新突击替岗审计方法,与之相应的制度建设也就必须配置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框架之中。

(三)突击替岗审计的逻辑悖论 从公司治理出发,服务于内部控制的突击替岗审计应当是内部审计方法。替岗审计赋予审计人员双重身份双重职责,能够兼备这种双重人格的只能是企业或行业内部员工,从而使突击替岗审计同时面临三重悖论:

(1)价值体系的重构。内部审计作为审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由相应的价值取向、目标、原则、概念、规范以及制度等逻辑组合构成,在其框架内实施的突击替岗审计方法至少会面临三种衡度与重构:一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审计与被审计是两个分离而又独立的岗位,与审计人员的双重身份双重职责相悖反。二是程序与实质的原则兼顾。如审计实施之前履行通知程序,以便双方整理资料、充分沟通,蕴涵着权利与义务。一旦取消事先通知的程序,可能对审计的资料整理造成障碍,加大双方的沟通难度,影响充分查证问题的实质,也可能造成双方权利义务的克减和增加,悖离审计规律助长实施过程中的恣意,增加审计风险。三是制度体系稳定性的动摇。连续一贯的制度可以确保公司的运营秩序和效率,其价值在于包括审计主客体双方等公司治理参与者对履职目前行为的可控性和未来结果的可预知性。实施突击替岗审计需要对程序流程等制度体系重构,面临着审计成本与运营效率的动态衡度与抉择。

(2)管理秩序的稳定和高效。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在制度完善、有序高效的基石之上,以解决合约不完全和信息非对称性为目的的内部审计,应筛选对运行机制改变较小的实施方法,达到以最小的审计成本获取最大的审计效益。在实施突击替岗审计方法过程中,要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筑牢第三道防线,发挥震慑作用:惩罚教育违规者,让其承担责任,使其对制度产生敬畏;震慑潜在违规者,使其受到警示,培养其对制度的信仰,建设合规文化,进而建立可控制可预见的高效秩序。随意改变秩序易迭加风险导致审计失败,达不到解决合约不完全和信息非对称性问题的目的。审计失败造成的不准确信息披露和问责错误,使违规者得不到问责而滋长侥幸心理,也可能激活潜在违规者。

(3)对建设和谐有序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以平稳有序的业务经营秩序和心理秩序为基础。正常经营秩序无规律地让路于突击替岗审计,虽可从不同的视角另辟蹊径地查证一些不易检查到的问题,震慑业务经营者,但也呈现出审计指向无序和妄为,伴生着正常的心理秩序和精神安宁的被震扰,

二、突击替岗审计的实践与发展

(一)突击替岗审计初步应用 福建、浙江、重庆、广西等地金融机构发挥反应灵敏、创新意识强的优势,率先推行突击替岗审计方法试点。

(1)基本做法。首先是立章建制,实现业务和审计流程再造。制订合理的审计业务流程和实施办法,明确基本原则和规定、工作流程、审计内容、考核和奖罚、工作底稿及格式。其次是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通过笔试、面试、层层考核甄选组建业务技能过硬、精干高效的审计团队。再次是选用三种审计模式。第一种稽核突击替岗审计为常规方式,并详细规定了适用情形;第二种为移位突击替岗审计,主要作为当前基层网点重要岗位轮换不充分情况下的有力补充形式和案件排查有力手段;第三种为整体突击替岗审计,原则上适用于发现内部串通舞弊线索或涉及团伙重大风险事项的情形。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做到审前保密、审中严密、审后缜密,重点“审流程”,有效提升操作流程合规化;深入“审风险”,从细节中发现并提示风险;延伸“审整改”,强化督促整改提高审计质效。

(2)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突击替岗审计方法基于其特性蕴涵着合理的内核:首先是以突击的方式,边替岗边审计的方法扩展视野解决审计盲区,弥补目前审计技能和力度的不足,发现常规审计所不能发现的问题和风险,应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测试制度执行的符合性和机制运行的效率,反映岗位履责的质量特征。实践证明,使用突击替岗审计方法发现的问题数量是常规性序时审计的1.5倍左右。其次是实现对制度机制、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实地验证。直接介入一线业务,直接对一线业务操作、管理进行审计,既可以在接替办理日常业务和检查核对过程中,对日常工作轨迹进行检验、比对,甚至上溯审计,有效地发现操作风险和问题隐患,也可以更直接有效地发现内控制度执行、业务操作流程、经营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再次是提高审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素质。通过实际的业务操作,审计人员掌握了最新的业务知识,势必对内控风险点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对完善改进审计方式、创新审计模式产生更深的感悟。在接替办理业务过程中,通过对被替岗人员的业务规范和“传、帮、带”作用,实现了在业务操作中提升审计水平、在审计中促进业务规范化,达到“边替岗边审计、边审计边指导、边指导边提高”良性互动的目的。同时也发现了少数未能完善的问题:一是审计人员在替岗中的操作风险还没法完全覆盖。替岗过程中所需的授权、职责要求、替岗履职审计和责任等还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二是替岗审计人才匮乏。一般地,通过考试选拔可以组建能适应各业务岗位的履职和审计队伍。实际中却复杂得多,如各岗位的上岗要求、资格证书要求、对业务制度和技能的娴熟程度、对最新制度的掌握、替换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审批管理等,会导致磷选替岗审计人员成一个永恒的难题。三是冲突的平衡,如边替岗边审计会由于时间、精力的冲突导致操作失误的增加和审计质量的下滑;替岗业务和审计业务的履职身份重叠会导致角色的混淆和公正形象的质疑,会降低客观、独立、公正审计原则的价值。

(二)突击替岗审计发展方向 审计创新是公司治理的需要,也是审计工作的根本要求,突击替岗审计方法助推审计工作上水平。由金融企业自主创新的这一方法,试点阶段只是对临柜柜员、主管会计、信贷员的一线业务操作和常规业务日常管理环节进行替岗审计,其内生要求将延伸到网点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审计范围将从业务操作执行的符合度到业务制度制订的合理性评价,从内控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的执行到制订的评价,从提高执行力到提升决策力,从一般的信息披露报表审计到全面解决信息非对称性问题。

总之,突击替岗审计是金融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创新。在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中,在业务运营、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也遇到不少疑惑,需要更完善的理论支持,在制度、流程、操作、评价、整改、问责、成果运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积极探讨,以便发挥其在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操作风险及风险评估能力方面的作用,增强金融机构自身公司治理内生动力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审计基本流程范文6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改进;审计信息化

绪论

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来说,流程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科学合理高效的流程控制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流程控制不合理,就会导致企业运行出现偏差,短期内可能仅仅会造成企业营业额降低,而从长期来看,甚至可以导致企业的运行管理混乱,危及企业的生存。企业内部的控制流程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的载体,是在管理者综合考虑了企业的创业经营理念,市场环境,政府的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后确立的。控制流程对于企业的运行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控制流程通过企业经营关键节点的把握使得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和基层人员的工作内容更加的清晰明了,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其次,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使企业的结构组织框架更加明确和直观,便于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此外,控制流程还可以使工作人员尽快了解明确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便于企业内部人员调整之后的工作。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审计信息化成为了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改进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审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将原始的审计内容等进行信息化改进的工作。审计信息化既兼顾了原有的审计工作过程,又由于其具有信息化的特点,因而相比于原始的审计工作,具有更加高效,正确率更高,减小了人员工工作量以及透明化程度更高的优势。

一、审计信息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改进的意义

审计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方式改进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企业内部的控制流程改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审计信息化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效率。审计信息化可以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效率大大增加。在传统的审计过程当中,信息的传递过程受到的限制较大,效率较低。而信息化审计使得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效率更高,企业内部的信息及时性更强。同时,信息化的审计过程还可以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分工更加明确和具体,每个部门的审计信息和完成情况一目了然。审计信息化不仅能加快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效率,使各部门的审计过程更加清晰,还能帮助各部门之间相互联动,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效率。

(二)审计信息化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科学性。企业内部的控制流程是在管理者综合考虑了企业的创业经营理念,市场环境,政府的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后确立的,其出发点是企业本身。因此,就有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的控制流程出现一些漏洞,不符合审计要求的情况出现。而审计信息化可以使得企业的控制流程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因此,企业和审计人员在配合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企业控制流程的不合理之处,并相应地做出改进。

(三)审计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监管。审计的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内部监管来说也是大有助益的。审计信息化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都要有明确的展示,以达到审计人员的要求。这样一来,不仅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可以相互监督,杜绝了某项工作出了问题之后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审计人员也可以清楚的看到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状况,便于监督。

二、审计信息化可能给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带来的问题

审计信息化虽然给企业的控制流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随之给企业经营带来了一些风险和问题。

(一)信息化带来的风险。审计信息化最基本的要求是将企业生产经营数据转化为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而这一转变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引发的一个潜在危U就是网络黑客的攻击以及计算机病毒。尤其是在当下的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审计信息化有利也有弊。

(二)审计人员在面临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水平有限。审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的财会人员以及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在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审计过程中,企业的财会人员和审计人员擅长的是财务报表的撰写与处理,因而较为缺乏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的审计工作的知识储备,容易因为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的不足致使工作出现大的漏洞。

(三)不同行业之间的审计信息化程度不同。对不同的企业来说,由于其行业的不同,企业的经营特点也不同,对审计信息化的需求层次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对于生产规模较小的传统行业来说,最基本的审计信息化,即生产经营数据的数字化转化已经满足其审计信息化的需要。而对于电子商务等信息化要求较高的新兴行业以及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仅仅是数字化并不能满足其审计信息化的需要,还需要根据情况将数据联网,并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