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调研报告范文1
城市管理大致可以分为狭义的城市管理和广义的城市管理两种。本文主要是讨论狭义的城市管理,所谓狭义的城市管理主要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公共事业,公共设施和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按照城市各职能部门在职能上的差异,城市管理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城市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城市公共生活服务设的建设和管理;城市的环境、市容管理;城市治安和公共秩序的管理;城市财政、税收的管理;城市其他社会公共事务(如人口迁移、流动等)和公益事业(如社会救济、慈善事业等)的管理。
从上我们不难看出,城市管理涉及到城市的诸多职能部门,而
各部门间的协作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进而引出了本文讨论的主题:城市管理的无缝化衔接。“无缝化“这一词在这里的表述是对参与城市管理的各职能部门间相互协作,互相配合的这种良好工作状态的一种描述。然而,随着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城市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在城市管理的各职能部门间存在着诸多问题,距离“无缝化”确有一段距离。
城市管理局作为城市管理的一个主要职能部门,由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同不同的职能部门打交道,因此在与这些职能部门的日常协作中难免会遇到问题。以下将从*市城市管理局的角度举一些与城市其他职能部门衔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以小见大,映射在城市管理这个庞大的复杂系统中广泛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本文中的反映的问题比较个别,但在不同表象下反映出的问题本质应该是相同的。
20*年9月,*市城市管理局正式成立,20*年5月又成立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开始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肩负着市容环境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部分职能。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作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执行方,在日常的执法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目前,市区内存在着不少铝合金加工店,其中大多数店面的位置都紧挨着人行道。这些铝合金加工店的在进行铝合金加工中不但经常占用人行道而且其加工中发出的噪音也常使周围的居民不堪忍受。另外,执法队员发现这些加工店有不少都是无证经营。作为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只能对这些店在经营中的违法占道的行为进行制止或者处罚。而对于噪音扰民这样的问题,也只能是通过日常巡查发现后制止或者接到群众举报后进行制止来加以解决,但是噪音问题采用这样的解决办法实在是治标不治本。
其实,噪音问题也是环保部门关注的问题,如果他们能在这方面加大巡查力度,制定一定的标准,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来进行噪音监控,那么也将减轻城管执法的难度。而对于无证经营的店面,如果工商部门能及时进行查处,那么更将有利于减轻各方的工作量。因此从这个问题中可以看出在对城市进行管理时,有许多职能部门没有尽职尽责,在管理中缺乏协调和配合,只想依靠一个部门来解决问题有些问题确实是很困难的。
市区河道管理所作为城市管理局的一个下属单位,主要负责市区河道的日常保洁工作,负责城区河道的驳岸建设工作,日常的维护工作,并定期组织河道清淤。20*年下半年,市高级中学旁的河道(原属于城郊结合部管辖)被纳入了河道所的日常保洁范围。该河所处的位置为外来人口密集区,由于原先保洁工作不到位,河道里垃圾杂草不堪入目。自河道所接管后,加大了河道保洁力度并加强了河道的日常管理,因此河道环境明显改善。但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一个问题:该河每日保洁后的垃圾不得不倾倒在距离该河50米开外的垃圾桶内(这些垃圾桶由市区环卫所负责清运)。然而事实上就在该河的河岸边就分布排列着8只垃圾桶(这些垃圾桶的清运由城郊结合部负责),却不允许倾倒河道保洁后的垃圾。
这确实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据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河道所已经多次与有关方面进行交涉,可问题迟迟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出在职能不明确,其次是人员最终的落实没有到位。但值得欣慰的是此事终于在20*年9月底城郊结合部对河岸边的垃圾桶实行垃圾车统一拖运后得到了解决。
另外、在执法过程中,一些市民,不知法,不守法,部分当事人比较容易激动,这种过激情绪在我国目前的执法环境下,极易转化为暴力冲突。建立城管公安保障体制,保障城管执法工作顺利进行以及确保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势在必行。今年9月6日,吴炜书记召集市城管局与公安局召开会议,研究成立市公安局派驻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警组,并要求确保警组在十月份投入运行。从而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更好地参与平安*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针对上述的种种问题。我们有以下几点可行性建议:
1、进一步明确职能,细化职责。许多职能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矛盾往往是由于职责不明,职能不分所造成的。希望有关规划部门能根据在每年的计划总结大会中听取各职能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职能部门的职能。同时这些职能明确后,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入相应的各职能部门的职能法规中,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的体制。
2、增进沟通,加强协调与合作。可能的话,由一个中间部门定期组织各职能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联系和沟通,在沟通中加强协调与合作,相互配合找到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有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
3、城市管理的实际实施环节中,真正落实到人。任何管理的真正实现,不是主要靠管理者的计划,规划如何如何完美,而是主要在最后的执行环节,这一环节的真正落实,才能保证管理目的的真正实现。如何保证城市管理的目的在最后的执行环节得以实现,不但需要真正执行者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有一部分人秉公地作好监管工作,这不是对真正执行者的不信任,而是体现了对城市管理本身的重视以及对城市及市民的负责的态度。
4、在各职能单位内部,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切实执行首问负责制。
目前,有许多的法律法规,以及各个单位本身的工作制度都是不怎么完善,这确实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因为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要求他一下子就完善,一下子就十全十美。因此实行首问负责制,是非常有用的。被第一个问及的部门应该将问题负责到底,无论他与问题本身关联有多大,或者没有关联,都应该在整件事件中起到牵头,搭桥的作用。一个事情一旦有了一个明确的组织者,那么这个事情被解决的希望就很大了。
(2)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想,实践换位思考的意识。
各职能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想,提高工作质量。城市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为城市服务,为市民服务,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城市,完善城市的方方面面。因此,任何城市管理的实体,都应该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其他城市管理的实体、为市民多加考虑,那么在相互协作的城市管理工作中才能发挥好各自的作用。
各职能部门要实践换位思想,办事情也不能一味地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有时也应当换位地站在为其他参与城市管理的部门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这样才可能更有利于问题地解决。
(3)及时完善原有的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参与城市管理的各职能部门要及时完善原有的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城市管理确实是一项烦琐的工作,但同时也是一项必不可缺的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许多问题需要处理和解决,因此需要管理部门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以满足实际的需要。
城市调研报告范文2
城市规划监察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矛盾多、情况复杂多变、难度大。在执法的过程中,它往往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利益关系复杂,是城市建设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为此,我开展了专题调研。在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中,通过与规划监察执法人员、建设单位和开发企业的深入接触,深层次地了解到当前规划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
一、我市城市规划监察工作现状
*****市城市规划区面积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6万,城市规划年审批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城市规划监察职能由市规划局监察科承担。监察科现有人员8人,按四个区域分区管理,人均监察面积合4平方公里。监察任务重、经费不足、群众不理解等原因使得城市规划监察执法困境重重。
(一)执法对象敏感,对抗情绪严重。城市规划监察执法,涉及的是开发商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就算他们明明知道自己的错误,但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也会使用一切手段阻挠执法人员的处理。加之部分违法建设者自身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以及对极少数执法腐败现象的不满和痛恨,造成思想上敏感,对抗情绪严重,甚至产生抗法行为。规划执法人员稍有不慎,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二)执法人员少,工作经费缺口大。正如前面所说,市规划局监察人员少,经费不足,造成规划监察执法管理到位有难度。
(三)矛盾多,利益关系复杂,规划监察执法难度大。城市规划监察执法的过程,每一个案件的处理,涉及的矛盾和利益关系都是非常的复杂,要处理和平衡这些千变万化的矛盾和利益,加大了规划监察执法的难度。
(四)司法保障力度不足,强制执行艰难。城市规划监察执法时,没有现场强制力度,通过教育说服无法制止时,只能通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申请法院需要履行的执法程序多,时间长,使违法者有了可乘之机,往往履行完程序后,违法建设已经建好使用。而且由于房屋自身的特殊性和利益的复杂性,尤其是违章拆除案件,法院执行往往也是不了了之。
(五)各执法部门缺少协调配合,执法局面混乱。城市的管理,仅仅靠规划部门一家的力量是很单薄的,它需要各个部门明确职责,通力协作,才能真正把城市管理好。对违法建设也一样,也需要城管、土地等部门的共同管理。比如在海南,对违法建设哪一类归城管部门管、哪一类归土地部门管、哪一类归规划监察部门管都分得相当清楚,责任分清楚了,就容易避免推诿扯皮的事情。可我市的情况却显得相对混乱,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只要是违法建设,理所当然是规划部门一家的事情。
二、改善城市规划监察管理工作现状的思路和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监察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城市规划监察管理的新理念,我们的规划执法要适应“人性化管理”的新要求。为此,首先要转变观念,变管理为服务。主动贴近人民群众,认真做好服务工作。要经常性的深入基层,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了解违法建设产生的根源原因,及时对群众做好思想说服工作,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在违法建设产生之前或萌芽阶段及时发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思想说服,避免违法建设的发生和扩大。其次要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力求更科学合理,根据城市的区域功能、交通条件、环境要求,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结合,让城市开发商有利可图,避免以牺牲城市环境,制造违法建设来换取商业利益,努力营造环境创造效益的理念。再者在规划审批时,要更多地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使建筑的使用功能更合理和更人性化,将会有效防止违法建设的产生。
(二)提高规划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
城市规划监察管理队伍是一支专业性很强的队伍,在执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类型的违法建设行为,这就要求规划执法人员,不仅要理解和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更要能熟练地应用法律法规处理各类违法建设行为。规划监察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办案的质量。所以,要更好地查处违法建设,必须不断地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
1、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城市规划法》及《河南省城市规划实施办法》的深入学习研究,并认真学习钻研与规划执法有关的《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努力提高监察人员的执法水平,对所需的法律条文、业务知识不但要掌握,更要会应用。
2、组织相互之间交流学习。通过队伍本身的业务交流学习和走出去交流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及经验交流等各种形式,互相交流学习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监察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规划监察队伍。
3、建立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要加强对执法队伍的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和培训考核,考核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任免、晋升、奖罚的依据。对一些执法素质较差,思想觉悟低,没有办案能力,“吃、拿、卡、要”不良行为严重,群众投诉多,屡教不改的,要调离监察岗位,强化培训学习,培训考核仍不合格的,要坚决清除出监察执法队伍。
(三)创新规划监察管理体系,营造规划监察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要真正从根源上避免违法建设的出现,单靠规划监察执法队伍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动员各级政府、社区组织及各单位和市民积极主动配合参与规划监察管理,关键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利用新闻媒体及其他形式宣传手段加大城市规划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及时向外公布和宣传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的情况,积极宣传城市规划监察执法中的好人好事,让市民加深对城市的规划情况的了解,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积极主动参与规划监察管理。拓宽规划监察与民众的沟通及违法建设举报的渠道。
(四)创新城市规划监察管理方法
1、继续完善规划监察网络管理制度,加强责任追究。监察网络管理,要加强与横向、纵向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力争求得工商、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监察网络管理制度上,要做到巡查制度、协管制度、举报制度和奖罚制度的完美结合,营造违法建设有如“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的良好局面。对每个片区内出现的违法建设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的,要相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在执法中弄虚作假、搞“人情”关系的执法人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利用规划巡查的上班时间去“办私事”或做一些与工作无关事情的行为,也要严格禁止,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城市调研报告范文3
随着我省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已成为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然而就在各地政府纷纷大张其鼓地要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旅游城市”等等时,他们往往却忽视了创建这些“城市名牌”的基础——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投入。
为了较准确地掌握我省环境卫生行业设施建设、设备配置的状况,以及各地财政对市容环卫的投入情况,我会对本会环卫会员单位所在市、县、镇环卫状况、环卫投入等进行了专项调研。
本次调研内容主要有(1)当地环卫基础设施、环卫装备情况;(2)财政对环卫投入情况以及卫生清洁服务费与垃圾处理费收缴情况;(3)环卫职工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情况;(4)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情况。
调研采取表格调查与走访调查相结合。在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环卫基本情况调查表》、《环卫经费情况调查表》、《环卫职工待遇情况调查表》和《垃圾处理设施调查表》四个调查表格,发放给各地环卫会员单位进行问卷调查。
实地调研走访了揭阳地区的揭阳市、普宁市、揭东县、揭西县和惠来县;茂名地区的茂名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和电白县;清远地区的清远市、英德市、连州市、佛冈县、清新县、连山县和连南县;以及珠三角的深圳市。并对126个环卫会员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调查表格113份,回收率89.7%。
调查结果按调查项目要求采用ecel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并按《“十一五”广东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出的广东省片区划分进行片区比较分析。
片区的划分按照各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规模、经济及人口规模,分为以下四个片区:珠江三角洲片区、粤北片区、粤西片区、粤东片区。
珠江三角洲片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等6个地级以上市整个行政区域以及江门、惠州、肇庆等3个地级市的市区及其周边地区,土地面积约5.45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30.62%.
粤北片区包括韶关、清远等2个地级市整个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约3.70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20.79%。
粤西地区包括茂名、湛江、阳江、云浮等4个地级市整个行政区域,江门市所辖的台山、开平、鹤山、恩平4个县级市和肇庆市所辖的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个县,土地面积面积约3.85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22.63%。
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河源、梅州、汕尾、潮州、揭阳等6个地级市整个行政区域和惠州市所辖的龙门县,占广东省面积的4.80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26.97%。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市容环卫现状
1、环卫管理体制
目前我省城市的市容环卫管理部门除广州市为政府行政部门外,地级市的多为政府行政部门属下的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21个地级市中只有广州、深圳、珠海、中山、肇庆、惠州、梅州、汕头、茂名、阳江和清远有全市的环卫专职管理部门,其余的由城市管理局(或市政局、建设局等)内设机构的一个部门负责(或兼管)。其它市(区)、县的环卫管理部门基本为事业单位,这些部门多数管干一手抓。
2、环卫运作模式
我省环卫现有的运作模式可分为几大类型,一种是管干分离的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求政府要有足够的财力投入城市环卫服务,同时管理部门有较强的管理和监督能力,这种模式以中山市为代表。一种是“一把扫”扫到底(包括内街)的模式,它适合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求管理部门有较强的内部管理统筹能力,这种模式以清远市为代表。还有一种就是分级管理模式,市(区)、县环卫管理部门负责道路、公厕清扫保洁以及生活垃圾运输处理,街道(镇)办事处负责街巷、居住区内道路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这种模式要求各级之间要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和环卫主管部门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但目前许多地方仍未能解决交界接壤区域相互扯皮、协调难的问题。这种模式在省内大多数地区普遍存在。
3、环卫行业服务现状
我省环卫行业服务现状可分为两部份:其中环卫设施建设、设备制造、物业清洁服务基本已企业化、市场化;但城市公共环境卫生维护仍以事业单位为主,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原因是以事业单位(或企业化管理)运作,比以企业方式运作费用相对要低些。
二、市容环卫经费
我省城市环卫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两部份,一是政府的财政投入,包括地方政府的日常投入和上级政府的补助;二是居民、单位交纳的清洁服务费、垃圾处理费等专项费用。
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也引入了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投资 的主要方向是建设并运营大型的垃圾处理设施。
1、政府对环卫经费的投入
环卫投入指的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市容环境卫生投入的经费。
调查显示对环卫投入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政府政策导向的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这些差异一方面体现在政府对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的投入,另一方面表现在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维护上的投入,主要在城市清扫保洁、垃圾收集清运方面。
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的投入,应该肯定珠三角片区比其它片区大,尤其是城市里的设施建设规格高,设备装备充足。其它片区地级市的环卫设施设备的建设装备也在逐步提高。随着“城市化”推进,出于“民心工程”的考量,对可作为其标志物的环卫设施如公厕等的建设正逐步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并尽其所能给予投入。但对于其它环卫设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关注则相对较差。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除珠三角片区已建成有规模的生活垃圾焚烧厂16座,其它片区暂时没有,我省的生活垃圾处理仍以填埋为主。珠三角片区建有符合国家卫生填埋标准的填埋场11个,但管理水平与其大手笔的投入相比则要逊色得多。本次调研珠三角片区填埋场只有5个达到、1个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粤北片区填埋场只有2个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粤东片区只有3个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粤西片区无一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根据建设部《关于全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检查情况的通报》建城[]32号)。
目前我省21个地级市中尚有个别城市没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云浮、珠海、韶关、阳江市的填埋场在内建成投入使用,在建中的梅州和河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预计可投入使用,茂名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已进入规划环评阶段,汕尾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暂时还没有起动。部分地级市的填埋场扩建工程也存在经费困难的问题,因此我省要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目标确实还需下大功夫。
一般地说,城市环境公共卫生维护主要包括的城市道路、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这是环卫日常工作的主要项目,占了日常经费支出的大部份。如果从环卫经费支出中删除设施、设备和生活垃圾处理费用,剩下的作为日常费用,按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其它费用开支的权重分别为0.45、0.4和0.15计算,可以发现各地投入清扫保洁的平均费用最高不超过7元/平方米&8226;年,最低仅为0.6元/平方米&8226;年,平均在2.1411.21元/平方米&8226;年的范围。珠三角片区的投入明显高于其它片区,其中以广州市的投入最大,这与广州市作为南方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实力较强、市容环境卫生要求高有关。在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费用方面,珠三角片区城市的生活垃圾清运费用显然比其它地区高,其中以佛山地区的平均费用最高,这些大概与珠三角的城市化扩大,运输距离远,可利用土地缺乏和生活垃圾处理理念的转变有关。见表1。
表1我省不同片区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清运单位费用比较
数据显示我省大多数城市在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方面的投入是不足的。建设部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清扫保洁管理办法》(城建[1994]238号)第四条规定“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把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所需经费纳入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使用计划,并根据需要,每年适当增加或调整。”一些城市市区范围扩大了几倍,人口增多,清扫保洁面积不断扩大,生活垃圾量不断增加,可相应的环卫投入却没有增加,使得城市日常的公共环境卫生状况维持在较低水平。
我省许多城市的政府并没有真正认识、或有意回避城市环境公共卫生维护是一项政府必须为市民提供的公益性、社会事业,没有实事求是地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起环卫成本核算管理、人力管理等制度,因而在环卫日常维护的投入上往往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以致谈到环卫体制改革,有的政府官员就盲目地认为环卫作业市场化可以减少政府的投入,而从没有分析过当这个公共服务产品市场化时,政府可能减少的是哪些投入,可能会增加什么费用,它们的平衡点在哪里。因此不少地方在环卫作业招标中无根据地采用“价低者得”,结果城市的市容环境卫生水平上不去,出现市民投诉多,环卫工人上访的尴尬现象。
2、环卫专项收费
环卫专项收费指的是城市环卫管理部门按规定程序,经物价部门批准对城市居民和单位收取的垃圾处理费和卫生清洁服务费。
我省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加快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环境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因财政收入欠佳,对城市环卫设施建设、日常维护费用的投入往往不足,靠环卫专项收费补充。由此可见,环卫专项收费在维护城市市容环卫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统计的结果表明:超过40%的城市,市容环卫支出的30%以上来自环卫收费(其中约19%的城市甚至超过50%)。这既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也有经济不太发达的城市。
虽然环卫专项收费有法律依据,并经各地物价管理部门批准收取,但环卫收费难,不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一直是困扰各地基层环卫部门的难题。
基层环卫部门费了很大的力气开展环卫专项收费工作:主动配合政府及物价管理部门调研,制定一个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收费标准;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环卫工作质量,以优质服务赢取市民对环卫收费的支持;加强与职能部门、媒体、社区、相关单位沟通,争取支持和配合,开展环卫专项收费宜传、收费等;聘请常年法律顾问指导依法收费,与法院做好沟通工作,将收取卫生清洁服务费的法律依据提交给法院,争取法院支持环卫部门通过法律途经解决个体工商户、居民住户、甚至个别单位恶意欠费问题。这方面南雄市和丰顺县曾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一是使市民懂得环卫收费是合理合法的,增强了缴费自觉性;二是给欠费的单位和个人,起到了警示作用,从而减少了拖欠缴费的现象;三是提高了收费率,保证了环卫工作顺利开展。各地环卫基层往往把法院作为是环卫专项收费依靠的最后一招。
然而11月2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五华县环卫所与曾雪泉城市卫生服务费纠纷一案的批复》指出“五华县环卫所依法取得《广东省经营服务性收费许可证》,根据县政府的规定和县物价局核发的收费标准,曾雪泉拒绝缴交垃圾服务费,五华县环卫所作为五华县市容和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单位,可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规定》的规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本案争议不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纠纷,不属民事案件受理范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这个批复已成为各地法院受理环卫专项收费纠纷的一个案例。这也提醒了我们的政府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环卫专项收费纠纷依法是可以通过行政处罚解决的。但正如南雄市环卫所的法律顾问指出的,行政处罚必须有详细的规定,如果只是根据国务院101号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规定》,根本无法执行。
尽管我国政策法令早有对污染物“谁产生,谁付费”的法定原则,但对环卫专项收费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带有强制性的规范性文件。纵观我省的环卫专项收费的相关法规,没有一个对拒交环卫专项收费作出行政处罚的详细规定。因此各地的收费操作基本上是缴费义务人自觉的就收,拒交的就不收,最后形成了收多少算多少的尴尬局面。这对自觉缴费主体来说,也是一种社会不公的反映。
三、市容环卫职工待遇
1、环卫职工待遇
调查数据显示,在环卫经费支出中,人员的费用占了很大的比例,见表2。
表2人员费用占环卫经费支出的比例
据统计80%的环卫部门,人员费用(指工资、社保)占日常经费支出的60%以上。而一般制造业,人员费用大约占制造成本的19~23%。由此可见:
(1)环卫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是市容环境卫生的维护方面。即使在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道路、公共场所的保洁仍旧是以人工为主。
(2)由于在环卫经费开支中人员经费占的比例过高,环卫经费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工人的收入。经费投入不足意味着工人劳动价格低于实际价值。
从全国范围看,环卫工人工资偏低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以我省各地政府颁布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基准,本项调查结果显示环卫一线临工、合同工的工资收入明显偏低,有约12%的地方临工、合同工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65%以上的地方临工、合同工收入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正式工工资平均约为临工、合同工的1-3倍。结果见表3。
表3一线环卫工人工资与最低工资标准的比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低工资规定》(第21号令)第十二条的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如果以此要求来衡量,那么约50%以上的地方临工、合同工收入是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与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各地级市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较,包括珠三角在内的大部分地区环卫一线临工、合同工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仅为当地平均水平的0.5-0.7倍,只有广州、深圳和珠海市区等少数城市达到0.8倍。
除工资收入低以外,各地未给环卫工人购买足额社会保险。调查数据显示,约有43%的基层环卫部门没有为一线环卫工人(含临工、合同工)购买任何保险,25%的为部分工人购买了社会保险(部分附加人身意外险),只有22%的为全部工人购买了社会保险(部分附加人身意外险),另有约10%的只为工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从表4可见,未买保险的主要集中在我省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珠三角未买社保的也是一些经济相对较差的县市。
表4一线环卫工人购买社保比例统计
据调查,各地未给环卫工人购买保险的主要原因有:
(1)地方财政较差,环卫资金投入不足,无力购买。这些地方从干部、正式工到临工都没有购买任何保险。
(2)大多数地方的财政拨款只能满足编制内人员(甚至少部分人员)购买社保,其余的必须由基层环卫部门自筹,这是导致大多数地方没有为临工购买社保的主要原因。
(3)由于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资低,人员流动性大,部分工人本身也不愿单位扣缴社保费,于是一些单位采取将单位应缴的社保费发给职工,由职工自行购买社保。
由上述可见,如果政府只注重扩大城市区域,却不同步增加对城市环境卫生维护的投入,那么最直接损害的就是环卫工人的利益。另一方面环卫经费的不足也直接影响了环卫作业的质量,市容环境质量下降,造成市民对公共环境卫生状况的不满,间接损害了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让人质疑政府的管理能力,同时也极易诱发市民拒付环卫专项收费的心理。
2、环卫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和技术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的标准。建设部颁发的《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统一劳动定额(试行)》(建人[1996]606号)提出道路人工清扫标准为:
本次调研的市(区)、县的环卫基层单位,道路清扫保洁区域均为所在地一、二级道路。根据各地城市规模、生活垃圾产量、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以及管理层的要求等因素,参照广州市清扫保洁工占环卫职工总数的平均值为63%,最大值为72.5%,地级市清扫保洁工比率按平均值63%计,市县街道按最大值72.5%计,测算清扫保洁工的工作定额,结果显示75%的城镇环卫工人人均清扫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其中有40%甚至达到了7000平方米以上,只有约25%的城镇人均清扫面积小于5000平方米,这些城镇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按片区统计珠三角清扫保洁工人均劳动定额是最高的(见表5)。我们在对数据分析时发现,总的来说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城市,环卫工人人均清扫面积一般都大于6000平方米/人日。创“名牌”多的城市环卫工人的人均清扫面积也大。
表5各片区人均清扫保洁面积(一、二级道路)比较
环卫工人这种超劳动定额的原因主要有:
(1)经费不足。城市扩大了,政府对环卫的投入不足,环卫部门无法增加人力,只能不断提高原有环卫工人的劳动定额。
(2)环卫招工难。环卫作业以露天为主,起早摸黑,日晒雨淋,面对的是又脏又臭的垃圾,劳动强度大,待遇差。随着我省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地区产业的升级换代和部分工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同等的收入在别的行业(如服务业)干比环卫轻松干净,同样的辛苦(如工厂)比环卫挣得多。因此目前无论珠三角或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都出现了环卫招工难的现象。
(3)各地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忽视劳动定额管理。劳动定额是控制环卫日常作业人工成本的关键,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它对保护工人利益、监管企业运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环卫行业使用的是1996年建设部颁发的《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统一劳动定额(试行)》,1997年1月1日开始执行,历时十年之久。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容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作业方式的变化等因素,原来的劳动定额应进行定额标准的调整。
四、建议
根据调研结果,建议省政府有关部门在严格贯彻执行政策、法令的同时,加强对各地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为我省市容环境卫生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市容环境卫生与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具体建议:
1、省建设厅督促尚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地级市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建设经费、用地等关键问题,按程序开展各项工作。针对部分城市政府财政对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堪重负”的问题,除了给予“治污保洁”资金的补助外,应建立一个鼓励、指导企业、社会、外资等多元投资主体进入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平台,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并切实落实,从而加快我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的步伐。
2、针对部分地方政府不重视(或不清楚)对城市建设维护资金中“城市环境卫生维护费用”的落实和根据需要每年适当增加的问题,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督促各地政府切实落实城建维护费中用于城市环境卫生维护经费的专款专用,而且随着城市扩大、要求提高而适当增加。
3、针对各地环卫专项收费难、收费率低的问题,建议省建设厅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环卫专项收费征收工作的意见,从费用收缴渠道、经费管理、使用等方面规范,指导各地环卫专项收费的工作。同时建议省人大、省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拒缴环卫专项收费的行政处罚法规,推动“谁污染,谁负责”的公民责任落实,解决国家财源流失的问题。
城市调研报告范文4
(一)关于“大北京”规划。“大北京”规划由我国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主持完成。该研究于2001年10月11日正式公布并通过建设部审定。“大北京”是指京津冀北,由北京、天津、*、保定、廊坊等城市所统辖的京津唐和京津保两个三角形地区,以及周边的承德、秦皇岛、张家口、沧州和石家庄等城市部分地区,中心区面积近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0万。这项研究确定了大北京地区规划的基本思路,提出以北京、天津“双核”为主轴,以*、保定为两翼,疏解大城市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中等城市,增加城市密度,构建大北京地区组合城市;京、津两大枢纽进行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交通运输网
从“单中心放射式”向“双中心网络式”的转变;城市将沿区域交通轴,呈葡萄串式分布发展,相互以生态绿地连结;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协调合作机制,在区域整体协调后的原则指导下,对这一地区原有城市总规划进行调整,共同推进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科学家们还提出了以磁悬浮交通联系京、津、*的设想,三地之间的交通仅需20至30分钟,实现城际交通的公交化;切实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北京西北郊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等。
(二)关于“中等城市”体系。目前,“一城两区”型中等城市、“两区带五镇”(现阶段是“两区带五镇”,未来将形成“两区带五个小城市”的格局)的中等城市城镇体系已经成为我市发展独具特色的既定模式。2003年,我市对“钢铁迁安、中等城市”未来发展作了深层次研究探讨,这就是《迁安市中等城市体系规划》。这一规划,
体出了“两区带五镇”的中等城市发展体系,“两区”指河东区、河西区;“五镇”指建昌营镇、马兰庄镇、沙河驿镇、野鸡坨镇、夏官营镇。这一规划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以河东区和河西区为轴,以建昌营镇、马兰庄镇为北翼,以沙河驿镇、野鸡坨镇为南翼,疏解和辐射城市功能,构建“中等城市”体系,实现河东区为生活区、河西区为工业区的分工与协作,区域交通运输网从“单中心放射式”向“双中心网络式”的转变,两区之间以城市快速路相连,形成“十分钟”经济圈,其间以生态林和滦河生态防洪工程连结,为建设园林城市和旅游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我市“十五”计划发展思路提出的“中等城市”目标,使“中等城市”格局进一步明晰化。
(三)构建“中等城市”格局的意义。无论从迁安自身发展来说,还是站在京津冀北的“大北京”地区发展来说,构建“中等城市”,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实现“多赢”。在当前社会经济急剧发展的过程中,大北京地区需要制定一个良好的战略发展规划和多种可能的发展模式,以满足建设世界城市的迫切需要。其主导思想是:核心城市“有机疏散”与区域范围内的“重新集中”相结合,实施“双核心、多中心”都市圈战略。具体来说:一是对核心城市无序的过度集中进行“有机疏散”,缓解空间压力;与此相配合,在区域范围内实行“重新集中”,努力使区域发展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形态转变,形成完善的城镇网络,在开拓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促进区域整体均衡发展。二是区域空间结构从“星形结构”,即只从一个中心城市向四周放射的模式,向“双核心/多中心”转变,在发展中谋求多方面动态的相对平衡。三是以京、津“双核”为主轴,以*、保定为两翼,根据需要与可能,疏解大城市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中等城市,增加城市密度,构建大北京地区组合城市,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根据需要,确定“葡萄珠”的大小和内容,并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在适当的地点,布置科技产业园区等新的城市功能区。将交通轴、“葡萄串”式的城镇走廊融入区域生态环境中,城镇走廊之间要有充足的绿地、阳光和新鲜空气,从城市美化走向区域美化。与此相对照,构建“中等城市”格局,推进城镇化,其突出的意义就在于疏解大城市功能,辐射小城市和城镇,传承上下,实现产业布局调整,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共赢,而且实现的是“1+1>2”的共赢的。由于该规划强调开放性,因此它所实现的共赢确切地说是“多赢”。
其次,有利于推进我市城镇化发展。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是我市已经确定的工作思路,而走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目前,我市东区仍是整个城市的主体,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完全依靠其自身集散和疏解功能。而事实是,相对于一个1996年刚刚设立的年轻县级市、特别是将要承担起重要传承作用的“中等城市”而言,这种功能和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它会制约城镇化的深层次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中等城市—小城市—城镇—文明生态村”四级体制发展的城镇化体系成为一种必然和必要,两区之间的“东西合璧”必然会相得益彰。从西区来说,首钢矿业基地的生活办公区—滨河村,在职职工约1.9万人,常住人口约4.3万人,各种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较为齐全。滨河村与迁安市杨店子镇在空间上仅距1.5公里,同在一个地域单元,但两居民点的建设却各自为政,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违背了城市发展的规律,不利于整体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因此,应制定统一的发展建设规划,指导全市的城镇化建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等城市”体系规划。
再者,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构建“中等城市”格局,关键在于构建“一城两区”型中等城市和“两区带五镇”的中等城镇体系。现实情况是,东区已经具备相当的基础和能力,相比之下,西区及更下一层的乡镇,还近乎一张白纸。因此,笔者认为,“合理建设东区,积极发展西区”将是未来一定时期的建设模式。多年来,钢铁工业一直是迁安市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大型钢铁企业相继建设。3—5年内,迁安将建成钢铁大市。而钢铁工业高能耗、运量大、污染重,要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避免重复建设,应符合现代化工业企业发展建设的要求,尽量做到集中发展,统一治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当地居民安居乐业,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坚持“依托首钢、服务首钢、发展迁安”方针前提下,迁安更需要一个总体的谋划。
最后,有利于城市远期的总体发展。现状市区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较肥沃,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今后一定的时期内,仍需在滦河东部发展,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滦河西部一些企业发展的需要,远期杨店子—滨河村一带将成为开发建设的热点。从远期来说,作为“中等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河西区,杨店子—滨河村一带与迁安现状市区只有一河之隔,距主城区约10公里,这段距离完全由高等级城市快速路相连,与东区共同形成了“十分钟经济圈”,无疑,西区将担负起第二辐射中心的重任,疏解城市功能。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城市远期发展的需要,构建“中等城市”格局意义尤为深远。
二、融入“大北京”规划,构建“中等城市”格局对策与措施
“大北京”规划,再次激发了大北京地区各级政府研究自身发展的热情,同时也使企业界在该地区寻求自身发展的一席之地。迁安虽为京津冀东北地区中的一个县级市,却是大北京地区核心产业向外疏散的直接受益者。从1959年首钢矿业公司在迁安建设到今天迁安首钢钢铁有限公司在迁安落户,迁安与首钢的关系从“输入”变为“输出”,产业链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需要,是大北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迁安在大北京地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它中小城市无法比拟的。尤其是这次首钢部分企业迁驻迁安,对迁安钢铁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更为构建“中等城市”格局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那么,迁安该如何融入“大北京”、构建“中等城市”格局,推进城镇化呢?
(一)更新思想观念。认识的深化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构建“中等城市”格局、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现实意义,应进一步理解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提升工业化。但从社会发展协调的角度讲,工业化注重利润;城市化更注重社会功能的完善。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带动乡镇企业连片集中发展;有利于带动农村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改善农民收入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此:一是要改变“离土不离乡”思维方式。传统思维办的乡镇工业企业,由于布局分散、信息滞后、人才缺乏、生产经营粗放,处于一种徘徊状态。因此要采取鼓励措施,支持乡镇企业既要离土又要离乡,要适度集中到城镇或城市开发区。二是要消除对“城市病”的担心。城市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设施不足,是长期计划经济、短缺经济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相对过剩经济时代的到来,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短缺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解决。
(二)改革规划管理体制。城市发展是百年大计,科学规划是建设好城镇化的前提,是指明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制订规划要有创新意识和发展眼光,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加快城镇建设的要求,立足高起点,编制出具有超前性、分阶段性和科学性的发展规划。当前,要以融入“大北京”为契机,努力构建“中等城市”格局,要注意城镇化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城市形态规划与产业规划相结合、静态规划与动态规划相结合,搞好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短期发展与中长期发展的有机衔接和协调。要广泛听取专家、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反复修改和完善城镇化规划。规划一经合法程序审查批准,已具有法律效应,坚持予以实施,杜绝长官意志、行政命令干预规划的现象,坚决杜绝一任一改的短期盲目行为。
具体来说,规划编制方面,要在抓好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进一步搞好各项专项规划,要放开大门,放开设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引进名院、名师,每项重点建筑都要聘请高水平的设计院,提供多套方案进行比选,从而使我们城市的建筑设计水平尽快上一个大的台阶,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观、更和谐。规划管理方面,要在坚持规划科学性的基础上,切实维护好规划的权威性,严格规范城市范围内的各种建设行为,杜绝不按规定要求设计、不按规划要求建设等现象,确保城市规划建设有序进行。同时,要大力推行规划公示制,建立规划管理委员会审批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公示制,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把城市建设得更具特色。
(三)更新建设理念。软硬件完善的城市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作为城市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次序是先地下后地上,各类管线一次铺设。近期难于大规模建设的供气、净水等管线,应做好预埋。建设过程中贯彻这一思想:一是建设精品理念要贯穿、深入城市建设全过程。发展方式上,要由铺摊子转到重塑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上来;投资效益上,要力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四种效益的高度统一;具体实施上,要在规划、设计、施工每一环节精雕细琢。二是精品建设应追求城市的艺术美,体现文化素养与品位。城市规划设计是高层次的创作,建设者必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挖掘城市文化底蕴。三是精品建设要形成精品效应,推动城市建设质的提高。不要只看到眼前的个别项目,应立足社会范围。
(四)调整行政区划。构建“中等城市”格局,行政区划调整势在必行。这一工作涉及面广,撤并工作必须依据规划、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一是人口范围及规模。要综合考虑乡镇性质、功能、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关于地区人口标准,合理确定现有和未来地区人口标准。二是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按照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综合考虑已经形成的经济结构、产业优势和区位条件,特别要注重潜在的发展优势。撤小并大,撤弱并强,从而实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区域协调发展。三是考虑空间“强强联合”,更有利于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四是考虑历史沿革。城市的发展都有其一定的历史承接性,撤并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原有历史文化习俗和社会的安定,从而结合实施城镇化战略和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行政区划调整目的在于实现规模效益,实现预定的城镇化体系。以现有城市为主,适当发展新型城市。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形成多层次、开放性、网络式、布局合理的现代城市体系,带动和促进全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五)改革乡镇级财政体制。理顺市、镇(乡)两级财政关系,完善小城镇的财政管理体制。规范乡镇财政预决算制度,将乡镇级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各种收费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统一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本着财政与事权相统一和调动县、镇两个积极性的原则,明确小城镇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建立与县(市)级分配关系明确的独立的乡镇财政,设立乡镇级国库,逐步建立稳定、规范、有利于小城镇长远发展的分税制。
(六)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受当前国家宏观土地政策的影响,“建设发展城市与少占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之点,在于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一是建立城市建设发展审批考核体系,保证城市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节约用地。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大量盘活土地存量,进行有序开发建设。二是实施旧城改造,对占地量大、人口密度低,用地结构不合理的区域按规划调整,对分散的、容积率低的居民点要集中建住宅小区,生活小区,以垂直空间开发利用取代平面利用,发展适度的多层与高层建筑,降低建筑密度,增加绿化与道路广场用地,改善生活环境与城镇面貌。三是制定政策,鼓励进城后的农民交出原来承包的土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居民;交出的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里,实现规模经营,提高产品的商品率,增加收入;同时,对不愿意交出承包土地的农民,可明确土地使用关系,与承租人确立合同关系,合理分配利益,保证土地有效利用。四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妥善处理进城农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使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失,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和制度制约。五是完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自觉运用市场机制调控用地,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彻底放开二级市场,回归土地的资本价值。
(七)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构建“中等城市”格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资源共享,进一步说就是农村和城市之间没有“门槛”。因此,要逐步放弃农村和城市户口分离的作法,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制度。进一步放开对农民进城落户的限制,相应确定按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按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登记制度,逐步用身份证制度代替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打破长期限制劳动力流动、影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根本约束,并要解决好新入城居民就业、求医、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问题。
(八)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将现有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延伸到小城镇,包括落户小城镇的农户。逐步建立起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为主体,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管理和服务社会化,覆盖包括进城农民在内的各类企事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的统一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只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顺利进展,才能使进城农民彻底割断对土地的依赖关系,放下包袱进城创业。
城市调研报告范文5
关键词:创意礼品;纪念品;市场调研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3
一、国内创意礼品市场基本现状调研及分析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需求的增加,礼品行业逐渐繁荣。中国创意礼品市场,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城市礼品的开发,具有其他品牌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丰富的礼品是城市的代言,是对外宣传的工具,是信息向外传递的有效途径,也是城市的一个附加产业,每一项纪念品的成功,会为城市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
中国城市创意礼品市场尚未得到重视和发展,大多礼品没有自己城市的特色,这个市场才刚刚起步,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发展潜力不容忽视。我们组成了调研小组,对江苏省的几个重要旅游城市、福建省福州市和上海市进行了深入调研。
1.江苏省礼品市场情况及分析
(1)南京市礼品市场情况
在南京市的调研主要集中在重要景点,如明孝陵、中山陵、雨花石加工厂、总统府、江宁织造博物馆、夫子庙风光带、雨花台等,景点和礼品情况调研见表1.1。
南京市明孝陵景点店内礼品以书籍为主,兼有一些南京文化类小礼品,从礼品到店内装修整体风格偏于正规与学术,店内几乎没有游客进入店内。中山陵礼品店内礼品不多,许多货架空置,与移动纪念篷相比,雨花石质量更佳。移动纪念篷内有卖许多纪念品及玩具,但多为假货,如雨花石均为树脂合成。紫金山风景区内的雨花石、貔貅等大部分确实为真品。材质以雨花石、虎眼石、翡翠为主,元素多以南京三宝貔貅为主。总统府里的先锋书店内除了书籍、明信片等外,还有出售与南京元素有关的礼品,如与云锦结合的首饰盒、与竹刻结合的杯垫、等,但性价比较低。纪念币现场制作2元钱一枚,6种款式可选,但质量很差。江宁织造博物馆主要是将丝绸及元素应用设计到生活中的事物,旗袍、棉衣、丝巾、围巾等,较为精致,价格也偏高。雨花台的雨花石40元一大把,质量差,色泽鲜艳均为树脂所造。夫子庙风光带内有大量的综合特产及纪念品店,但每家店从产品到价格,店面布局到风格几乎完全一致。另外在糕点方面发现,许多糕点产地竟为福建等其他省份,列为特产的桂花蜜等桂花制品也多产于广西。但由于风光带的地理与历史等有利因素,相较于其他景点,来此买纪念品的游客众多。另外风光带内有一家特色店,产品在提炼南京文化元素基础上加以设计包装,价格虽高于其他礼品店,但产品大多是市面所没有的,较有特色,顾客也偏向于35岁以下的游客。
(2)无锡市礼品市场情况
在无锡市的调研主要集中在重要景点,如惠山古镇、中国泥人博物馆、南长街、南禅寺等,景点和礼品情况调研见表1.2。
无锡市惠山古镇内纪念品与特产店众多,但太湖珍珠几乎都为假货,移动木车篷所卖的多标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惠山泥人、梨膏糖等。惠山泥人专卖店价格高于外面所卖的泥人许多,大部分价格在几百元左右,虽然做工是比外面小店精致一些,但由于博物馆位置较偏,游客较少,店内顾客也较少。南长街以古街翻修成商业街为主,在运河古街的基础上,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如各种酒吧等。旗袍服装多是经过改良设计,价格在两千元左右。对于十分具有当地特色的店并没有几家。南禅寺以古玩佛珠为主,也有许多特产、纪念品店,特产、纪念品大同小异,价格差异不大。
(3)苏州市礼品市场情况
在苏州市的调研主要集中在重要景点,如定园、观前街、山塘街、园林路、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等,景点和礼品情况调研见表1.3。作为园林景区,定园内礼品店数量较多,所卖礼品形式大同小异,较为廉价,礼品低端质量差且较为旧。观前街更偏向于购物街,丝绸店价格与品质差异较大,有几十元钱的劣质丝巾,也有几千元钱的专卖门店。另外,还有一两家老字号,如“采芝斋”,除了外地游客,还有许多当地人来此采购糕点贡糖等特产。被称为“姑苏第一名街”的七里山塘街,街内有几家有名的老字号特产店,比如开创于1870年的“采芝斋”等,不仅来此选购纪念特产的游客众多,来此购买的当地人也众多。在特产方面每家店差异不大。园林路所有店铺同一商品价格差异不大,价格易被游客接受,大部分纪念品在江浙沪各景区所出售的类似或相同。博物馆礼品店内礼品众多,大多为普通店面所没有的,礼品在保留苏州文化与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设计与创新,如自己动手做的宫灯、苏州园林模型、印章瓷杯、结合国宝莲花碗瓷器的糕点、木盒香囊等。在价格方面虽高于普通店铺,但还是可以被大部分游客所接受。拙政园的纪念品与大多数纪念品店内物品类似,但价格略高几元,几乎没有游客进店。
2.福州市礼品市场情况及分析
在福州市的调研主要集中在三坊七巷,景点和礼品情况调研见表1.4。三坊七巷是古街翻新整修而成,主干街道内有许多店铺,“百饼园”是福州很正宗的糕点店,出售各种闽式糕点,如芋泥酥、手工礼饼、云片糕板栗饼等,价格很亲民,主打老字号手工制作。不仅游客众多,也有许多当地人来此购买,尤其是在如春节端午中秋等的传统节日。由于是糕饼师傅手工制作,所以与市面上其他糕点从口感到包装都是有区别的。另外一个主要礼品是福州角梳,以牛角为材料制成的梳子,还有保健作用,是福州“三宝”之一。主干街道内有多家店专卖或兼售。
3.上海市礼品市场情况及分析
在上海市的调研主要集中在重要景点,如上海艺术礼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城隍庙等,景点和礼品情况调研见表1.5。
上海艺术礼品博物馆每期有不同主题,本次是与林徽因有关,礼品是由博物馆设计团队所出品,所以大部分在市面是买不到的。礼品将产品与林徽因的生平很好地结合了,如仿制当时林徽因与梁思成家中的茶杯、将徐志摩送的画作结合在紫砂壶身等等。顾客大部分是对那一代文化、对林徽因有所了解并喜爱的人群。礼品十分有针对性与独特性。城隍庙内各种礼品店众多,但重复类似率也十分高,许多礼品在其他旅游景区也有出售,大部分并不能代表上海。上海博物馆每层都有一个纪念品区,所出售的大部分是与本层展厅内容相关的纪念品,价格适宜,许多比城隍庙等旅游景点卖的便宜。博物馆内有两家纪念品店,价格偏贵。另一家相比起来更具有现代感,许多纪念品在保留中国文化、展品形态的基础上,加以设计,如有些纪念品套装融入了日本福袋的运用、文化教育类儿童书籍融入许多游戏互动成分等。
价格适宜,相较于另一家拥有更多顾客。
二、国内创意礼品市场发展方向
1.食品类创意礼品
目前国内市场上与食品有关的礼品主要有烟、酒、茶、当地特产、零食礼包等。食品类创意礼品迎合了现今美食文化,而且价格适中易于被大众接受,作为旅游归来赠送友人的礼品也体现了旅游地的特色。但是食品作为礼品要注意其保质期问题以及各地人群有不同的口味。
以福州有一种很有名的特产橄榄为例,过去是送人礼品很好的选择,但渐渐就没有新意,不被人们喜欢了。然而某创意园将橄榄重新包装,外盒是一个正方六面体,起到色子作用,每一面代表福州的一个旅游名胜地点,盒子内有一张手绘的简易福州名胜的地图,另外还有三颗橄榄,此创意礼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还有一例是福州传统古街旅游必玩的三坊七巷内的糕饼店,一种是福州人都知道的传统老字号,优点在于名声大,老师傅纯手工制作,送人有明显的旅游纪念意义,但缺点在于保质期不长,大部分不到半个月,这就很难作为大量购买的礼品送给远方的朋友。而另一种传统糕点的新式设计,这类大多来源于创意园区,从包装到店面设计注入了更多时代感,保质期会更长一些。
2.生活用品类创意礼品
如果创意礼品与生活用品相结合,在设计中能够融入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对收到礼品的人来说礼品更贴近生活、更实用,那么这些礼品就更更易于推广。但是在设计和生产时注意产品的质量问题,以及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以筷子创意礼品为例,一方面是作为不嫌多或可珍藏的生活必备品,另一方面拥有象征着成双成对的很好地寓意,因此也常被作为送给新婚夫妇或情人节等的礼物。现在的礼品筷子一类是以结合姓氏、生肖等中国文化为主,对于受礼者更有针对性。另一类走材质视觉风,或古朴原始,或高端奢华。
三、总结
本文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创意礼品市场有更深入地了解,今后进行创意礼品的设计时就更能展示地区或城市特色,本文通过对国内几个省份和城市进行创意礼品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调研分析,对创意礼品市场有更深入地了解,利用设计管理思维技术的框架,基于城市文化创意礼品调研、研究和实际设计工作,开发出一系列蕴含城市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的创意礼品设计。
组织大学生通过市场调研、设计、实际建模、初步市场检验、意见反馈、再设计完善礼品等步骤,最终不仅能设计出有城市特色的一系列创意礼品,而且能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为设计作品走向市场提供平台。而且学生们进行市场调研和实际设计过程中,能提高学生们的艺术设计能力,培养学生们具有市场眼光,使艺术设计与市场要求形成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Liang ZengRobert W. ProctorGavriel Salvendy.Creativity in Ergonomic Design: A Supplemental ValueAdding Source for Product and Service Development [J]. Human factors, 2010, 52(4).
[2] E. LANDERJ. K. LIKER.The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and art: making highly customized and creative products the Toyota wa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07, 45(16).
[3]Hao WangYukio OhsawaYoko Nishihara.Innovation support system for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based on chance discovery.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2012, 39(5).
[4]伍云秀.浅论现代礼品包装设计的文化观[J].商场现代化,2008(17).
[5]邬帆.时尚礼品包装[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薛冲.论高校品牌战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9).
[7]王瑾.浅谈高校纪念品[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
[8]魏鹏举.文化创意产品的属性与特征显示[J].文化月刊,2010(8).
城市调研报告范文6
随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城市管理体制的实施和逐步完善,城市管理重心逐步下移。“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改革对街道办事处内部组织结构与权力格局的地位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一级管理层面得到明确。“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组织创新,缓和了原有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矛盾。
近年来,我区各街道的经济、社会各方面快速协调发展,对街道功能的更好发挥起了支撑作用。街道办事处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成为社会许多工作的重要依托和落脚点。相对于如此多的任务,街道办事处被授予下列权限:部分城区规划的参与权、分级管理权、综合协调权、属地管理权等,其职能已完全涵盖了一个区域性政府的全部职能,除了没有人大政协外,已经俨然是一级“准政府”。据了解,当前我区街道具体工作已达多项,而且近两年随着城市迅速建设发展,又有更多、更重的任务下放到街道,如去年开始实行税收“属地征管”以及即将实行“在地统计”等。
当前,在强调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和加快“两个率先”步伐的新形势下,街道工作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亟待进一步改革。主要是街道日益重要、繁杂的功能、职责和街道被授予的权力、权限不相吻合,“责权”不统一,条块矛盾在新的基础上不断产生,虽为一级行政主体,也存在很多管不了但又不能不管的尴尬局面。建议市政府以加强城市管理为主题,继续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加大街道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确立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基础地位,把街道办事处建设成为责权统一、行为规范,能够有效履行辖区综合管理职能的行政主体,并以此带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的完善,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安全、整洁、方便、舒适的社会环境。
二、城市管理情况
(一)城市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近两年我区提出了“管好城内、提高城外、辐射社区”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权重心下移,建立并发挥执法分队、协管员、保洁员三支队伍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切实落实好长效管理措施,努力服务城区经济,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第二十八届世遗会在我区顺利召开作出了贡献,在去年多次检查考核中获得七个第一名,三个第二名,一个第三名。我区的两名执法队员还荣获了03年度苏州市“十佳城管队员”称号。
1、不断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考核工作。实行城市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与街道及有关部门签订《城市环境长效管理目标责任书》,把长效管理和创优活动结合起来,健全日常管理体系,加强长效管理网络。同时不断完善检查考核机制,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管理措施上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加大了新村及农贸市场和个体疏导点的整治力度,将环境管理的重点向社区内部延伸。在城管、街道、环卫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市容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2、积极推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权重心下移,建立并发挥“三支队伍”的重要作用。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要求,我区积极推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权重心下移,建立并发挥三支队伍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执法局和街道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城市市容环境长效管理水平。去年率先在全市开展了行政执法人员派驻到街道工作,真正落实了街道层面的执法队伍。目前街道层面的城市市容环境日常管理工作和行政执法工作已基本做到有机衔接和紧密结合,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工作的快速反应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同时加快组建协管员、保洁员队伍,探索保洁工作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关于苏州市市区城市环境长效管理的意见》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聘82名协管员。为主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加快城市保洁机制的改革步伐,推进街巷新村保洁市场化运作,按照“抓重点、勤探索、出经验”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街道城管科、协管员、保洁员、社区居委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相互督促、共同努力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保洁市场化的新路子。
(二)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1、体制机制不顺。城市管理局近两年才成立,工作中遇到了很多体制机制上的矛盾,责权不统一,有责无权,给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如卫生问题,属于大城管的概念,但城管局不负责具体工作。又如负责社区环境卫生的有多支队伍:清扫路面的黄马甲、清理绿化带的绿马甲,还有清理乱涂乱贴的队伍,虽然分工明确,但效率低下。建议成立一支综合队伍,承包路段,这样省钱也便于管理。我区也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探索,如最近要施行的“三位一体”的城管体制,即成立城市管理科(负责协调、敦促、检查)、城市管理执法中队(向街道派驻中队,以街道为块进行属地管理)、城市管理协管员中队(负责长效管理、店面管理)。
2、城市管理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如新村中的无证摊点、疏导点,一直是城管工作的难点问题。但又有其存在的理由,给予居民群众购物的方便。建议在规划新村时要加强配套设施,如借鉴“邻里中心”,建立新村小商品市场、小型超市等,既提升了档次,满足了群众需求,又解决了环境问题。
3、缺乏执法安全保障机制。在我们执法过程中,暴力抗法的事件屡有发生,城管工作人员的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建议市政府加快制定这方面的政策,如成立城管公安分局等,以切实保护城管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加大执法力度,稳定工作队伍。
4、城管经费不足。目前,城管经费市区各承担一半。但市里承担的只是按人头费计算的一半,其他如装备费、城市管理的各项费用等均不含在内,因此实际上市里下拨的经费不足一半,使原本就比较拮据的经费更显不足。
5、城管工作人员人数与承担的职责不相协调。目前,我区经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区域面积已达30平方公里,常驻人口和外来人口及流动人口达40万左右。区城管局机关有8人,在一线工作的16人,相对于所担负的众多职责而言,编制不够、人员缺乏。
6、媒体宣传教育不足、居民素质有待提高。建议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市各大媒体应多多正面开展相关的报道,杜绝不公正报道的现象,要让群众理解城管、支持城管,为城管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7、着装问题。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统一着装的通知》所列出的经批准统一着装的部门中,并没有城管部门。而统一着装,其实行目的是作为一种执法工作服饰,方便执法。同时,也是维护法律尊严的一种表现,体现了执法队伍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建议恢复统一着装。
三、市政建设情况
(一)我区市政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市政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努力打造一个最佳人居和创业的城区。仅去年我区在市政方面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有:投资30万元改造和清理了群众呼声较大的22条道路和106座化粪池;投资60多万元进行了区内道路维护和下水道养护;投资525万元对我区的防汛设施进行改造和维护;建设完成17个小游园,新增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实施完成了养蚕里新村一社区和37号街坊的老新村改造及我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线路上39块绿地的绿化工程。
在老新村改造方面,我们能充分考虑绿色生态、车位停放、健身活动、环境美化等多种因素,突出了以规划为龙头,“规划最优”的新概念,实现了景观与环境的协调。从改造效果来看,得到了居住地群众的认可。但受老新村改造条件所限,有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区还分散存在的低洼地面积达680万平方米,需改造户数达29000多户;无地队占地面积达66万多平方米,需改造户数达1500多户;城中村占地面积达7.7万多平方米,需改造户数近500户。同时我区共建成小游园24个,总面积达到29000多平方米,在建还有6个,均需要日常维护,任务还非常艰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资金问题。目前我区的市政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区内企事业单位征收的一部分费用得不到落实,仅从绿化费及义务植树统筹费的征收来看:2002年不足6万元,2003年更不足5万元,很难适应目前市政建设发展的步伐,资金存在很大的缺口。市、区两级政府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只保障了我区市政建设的基本费用,也就是日常开支,如年内因城市整体需要,突发产生的工程,其经费就很难得到保障。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就会影响到工程质量,拿绿化工作来讲,可能应为一级养护的就只能降为二级或三级了,对缺损的绿化也不能及时地补上。
对此,我们要努力实现资金链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尝试在市政建设过程中构建资金链,可以考虑“三个一点”,即政府出一点、社会筹一点、企业让一点。出、筹、让的形式上,我们还要不断地创新、实践、总结,建议重点可以推行公用事业民营化,这样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在具体操作上,政府可行合理地借助于市场效应,给予企业优惠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地吸引和筹集资金;在形式上可以引用竞争机制,采用社会公开招标。以此培育一批能够从事公用事业的民营企业,重点扶植原建设局系统下属的单位,帮助他们适应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我区逐步实现公用事业民营化。
2、技术问题。市政建设工作技术要求高,涉及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所以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应要高。目前从我区的市政建设队伍来看,除技术人员外,工程施工人员多数为外来民工,其技术水平低下,甚至出现野蛮施工等现象,人员的技术水平低下。
对此,我们将加强技术培训,倡导终生学习的新理念,要求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对专业技术培训,可以委托有关专业单位进行,以此全面提高我区市政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3、管理问题。市政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以往我们的管理基本以概念式管理和经验式管理为主,既要管理好日常工作,又要管理好突发事;既要顾及到完成政府的工作任务,又要照顾到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对此我们将逐步实现可持续的科学管理。市政建设的科学管理主要指的是区内市政建设的整体性、统筹性和依法性。第一步是要对全区的市政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数据处理,即通过对市政建设的工程项目,进行整理、汇总、存档,通过电子信息化处理进行科学地分析比较,建设一整套评估体系,再结合我区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可持续的整体发展的规划。第二步就是统筹协调。目前我区的市政建设中一个项目就可能涉及到城建、交通、通信、水利等好多家部门,如何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统筹协调是个难题,建议市政府建立工程协调的专门领导机构。第三步就是依法管理,保障科学规划的准确实施,不折不扣地完成规划中的要求和任务,保证体现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要求;通过依法管理,实现政府划拨资金、社会筹集资金、企业让利资金的落实到位,保障市政建设的适时开展。
四、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
(一)当前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区当前的劳动保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已成为制约劳动保障工作和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的瓶颈,亟待研究解决。
1、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持续加大
主要原因是: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下岗保障与失业保障并轨工作加快推进,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来的农村成为城镇,大量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存在着就业问题;苏州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员来苏就业,加剧了就业压力;每年有大量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城区就业岗位对劳动力素质技能的要求与劳动力供给的不匹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劳动者就业空间相对狭小,分流难度加大,给我们城区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和难度。
2、养老保险扩面难度大
养老保险扩面工作一直是劳动保障工作的难点之一,对于用人企业,我们一方面要做好经营者的工作,鼓励他们为员工参保,完成社保扩面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要从发展区域经济的大局出发,为企业加强服务,创造良好经营环境,保护经营者的积极性。从长期看,可以通过服务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以发展推动社保扩面工作,实现扩面工作和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互动。但短时期内,每年一定数量的社保扩面指标,完成任务的难度较大。
3、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制、体制建设滞后
目前,街道劳动保障工作岗位上一般2人,经费由街道支付,社区还没有劳动保障协管员,由于人手少,经费少,街道劳动保障工作难以深入。随着劳动保障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工作重心的不断下移,街道和社区劳动保障机构任务很重,工作量很大。因此,当前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制、体制建设已明显滞后于工作的需要,必须要有较大的改变。
(二)下阶段劳动保障工作的一些思考
我们认为必须实现以下四个方面转变:
1、工作重点转变
做好新形势下的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当前政府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城区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要从生活保障转到就业保障上来,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我区劳动保障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抓好就业岗位的开发。把发展服务业和私营个体经济作为今后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帮助困难弱势人群再就业。二是抓再就业优惠证的落实。三是抓就业培训和服务。
2、服务载体要转变
要由传统的封闭式、机械式服务转变为开放式信息化服务。建设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和工作平台,是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新发展的主要基础和载体。随着劳动者保障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劳动保障原有办公工作模式已明显不适应工作的需要。当前我市正在着力推进市、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网络平台建设,我区要努力推动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个到位”,建立开放式信息化服务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
(一)近两年综治工作主要成果与基本经验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综治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连续获得了省、市荣誉称号。
1、基层“创安”活动。已建安全文明小区115个(省级5个、市级40个),安全文明大院45个,小区内共有居民的45%。小区内呈现出案件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良好态势。在特色街区开展创建“平安街区”活动,在居民住宅区开展技防设施建设,认真落实电子防盗门实事工程。
2、群防群治活动。已建92支社区治安志愿者巡逻队、公民道德义务巡逻队共计2837人,34支社区义务消防队计973人,小区“四护”力量836人,治安信息员2700多人。
3、社区综治工作。推进社区警务战略,社区配备民警和外来人员协管员。社区“一组二会三室”工作网络健全,人员、经费、场所、制度落实。创“无毒社区”工作全面推开,社区法制教育机制不断健全,法律进社区、进家庭、进单位、进校园等活动开展正常,建立了68名优秀干警的社区法律顾问队伍。外来人员管理工作、境外人员及其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规范。“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正在启动,维护残疾人权益工作有力。
4、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健全了区、街道、社区和单位三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了区、街道调解中心,规范了民调和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对民调工作的培训和指导,使“维稳第一道防线”的效能进一步强化。以公安为主力,街道综治办、社区居委会、治安信息员、治安积极分子和居民骨干为基点,构建了全方位的信息网络,强化预警性信息的挖掘。
(二)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1、社会稳定工作。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大量的不稳定隐患产生和暴露出来。引发的原因主要是拆迁安置,当事人对补偿标准不满。当前的拆迁安置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能否出台一些补充政策适当提高补偿标准。还应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拆迁,同时要进一步增强拆迁规范、透明操作程序、提高拆迁队伍的素质。
2、外来人员管理工作。近年来,外来人员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每年要占违法犯罪案件总数的70%。在外来人员管理方面,手段以打击整治和登记管理为主,缺乏其它明显有效的手段。今年,根据市委政法委的部署,各地开展外来人员集宿管理工作,但在古城区实施有较高难度,市委市政府能否针对城区特点出台一些办法措施帮助古城区落实这项工作。
3、治安辅助力量配备。目前治安辅助力量主要有三支队伍:外来人员协管员、公安联防、治安辅警,在维护治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外来人员协管员、公安联防经费不足、待遇较低。特别是与治安辅警队伍在待遇上的明显差距造成了队伍的不稳定。目前,区委政法委与劳动部门协商,为符合“4048”条件的协管员享受一些公益性政策。市有关方面能否出台一些公益性政策,使他们尽可能多地享受公益性优惠。另外,建议对这三支队伍进行调整,按照类似于城管执法局的模式,在适当减少人数的基础上统一管理、统一待遇、统一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