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术室护理核心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术室护理核心制度范文1
手术室是涵盖妇科、产科以及五官科、外科为一体者,属于医院内的核心,而控制感染更是各科的重点。手术室护理质量高低将决定手术的成功率,故手术室需创立合理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病患的安全。PDCA循环法[1]又称之为质量管理工作循环法,其于20世纪50年代而问世,分为4个阶段,即P(计划)、D(执行、)C(检查)、A(总结)等阶段,该管理模式更适用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本院自2013年将PDCA循环法使用在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中,取得显效效果,现将内容阐述如下。
1.PDCA循环法
1.1 计划阶段内容(P)
(1)收集全面临床资料:待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相应的巡回护士应全面了解手术病患的年龄、床号、性别以及手术时间、术式、麻醉方法等,做好术准备工作;后与病房护士交接,经病房护士同意后可对病患探访,了解病患的病情、是否有运动障碍、有无义齿和隐形眼镜,女性有无例假;而病史主要包含既往病史、现病况以及以往手术史;同时掌握病患的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经济状况等。(2)依据资料,拟定护理计划:参照病患的收集资料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用以护理干预指导。围手期护理应详细分为术前、术中、术后等干预计划。由巡回护理人员将整理的临床资料和本次手术的器械护理人员以及护理小组共同商讨、分析,依据不同病患的病情以及术式的差异性制定对应的护理方案。护理干预计划可涉及到术前的心理干预,对其胃肠道、口腔以及膀胱等准备工作;术中病患的心理变化、手术、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呼吸道、伤口疼痛干预等方面。
1.2 实施阶段(D)
1.2.1 术前干预 全部病患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随着临床护理理念的转变,为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故手术护理模式应体现人文化,以病患为中心。在对病患做相应的护理干预同时,向其讲解术前常规检查必要性、准备工作、注意事项以及留置管道的重要性等,消除病患心理的顾虑和疑问。如术前应嘱咐病患禁食,主要为避免麻醉和术后出现呕吐和反流现象;留置导尿管可避免出现尿潴留。针对术前的特殊措施,需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原因;像腹腔镜术前的饮食告知,嘱咐病患术前3d要食用低脂食品,防止食用全脂类奶粉、煎鸡蛋等能刺激胆囊收缩的物品,禁忌饱食。因而,每台手术护理人员都应根据护理计划行PIO记录。在与患者交流时,需做自我介绍、对病患行心理疏导等工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2.2 顺利完成手术 病患进入手术室内,因陌生的环境以及手术器械的撞击声、检测仪器的声音均能使其产生不安感;对此,护士需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的方法;介绍麻醉师以及手术师的资历。同时多给予患者鼓励,多与其沟通,回答其问题。如在更换时,需了解患者的舒服度,避免并发症出现。翻身动作需轻慢,禁止实施超过患者忍受限度的;麻醉中的头晕、嗜睡、疼痛和牵拉痛需向其解说。在获得病患信任后,可与其聊家常,使其生理、心理均处于最佳的状态中,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巡回护士需有序协助术者、手术师手术的开展,快速正确提供器械和药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理变化保证手术顺利开展。
1.2.3 术后无缝护理干预 完成手术需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送病人回到病房,向病房护士交代手术方法、麻醉方式、术中用药情况和术中病患麻醉的情况,麻醉后的注意事项。及时通知患者和家属手术完成;对于术后疼痛者给予合理干预,指导病患尽早下床运动;预防潜在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1.3 检查环节(C) 术后重在检查计划和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弊端,并总结护理经验。故手术室护士长应随即开展随访工作,采用问卷调查法或者和科护士长共同查房;同时对巡回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合理评价,总结本台手术的不足。在实施质控管理中应根据本院护理综合量化管理标准,对工作人员手术规章制度落实、核心制度实施、输血流程以及管道标识落实、手术访视等工作予以量化考核;最终参照评分结果给予合理的绩效奖励,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1.4 处理阶段(A) 在手术结束后,手术室护士长需根据检查结果及时开展相关的讨论,总结护理经验,重新审视规定;对于复杂型手术像开颅、开胸等之类术式要求护士定期查房,并实施相关的专题报道。
2.结果
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可将护理职责、人员合理分配、奖惩制度等合理化,使制度更加的人性化,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同时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增加护理人员的凝聚力,使手术任务有序开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更有助于建设良好的医患关系。
3.体会
手术室象征着医院医疗技术的水平,是救治病人的核心场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每位手术室护士必须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护理能力,是干预行为更加可续化。而PDCA循环法更能保证医院的护理质量,其主要围绕4个环节[2]紧密展开,其以质量目标为核心;于每次循环护理质量管理中,都会使护理水准有所提高,在持续不断地的循环中将护理质量管理的内容不断丰富化。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核心制度范文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防范措施;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29-02
1 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的因素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由于工作范围广、繁琐复杂、工作强度大、专业性强、技术难度高,且急诊手术多病情危重、复杂多变,连续手术和经常加班会会产生心情压抑、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导致护理人员的流失率比较高。手术室对护理人员的条件要求也较高,经常更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必将影响到手术室的工作质量。
1.2 护理技术因素 目前各专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增多,手术室护理工作复杂,技术要求日益增多,然而护理人员的知识和专业技术更新的能力缺乏,没有创新的思维。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出现临时故障,电直接接触,造成电灼伤,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3 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术中谈笑风生、打手机、讨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造成接错手术患者、手术部位错误、体内遗留异物、病理标本遗失、患者摆放不当、患者坠床摔伤、手术护理记录不及时、不认真、均有可能发生医疗事故、而引起纠纷。
1.4 安全管理因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来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难以适应现代手术室的管理需求,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不严格执行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致患者摔伤、碰伤。违反物品和设备管理制度及使用不当,会严重影响手术质量。
2 防范措施
2.1 手术人员的配置: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该科学配制、相对固定。选择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最好是正式的在编护士,具备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吃苦耐劳、动作灵活、思维敏捷的合适人选。管理者应合理配置手术护士,根据每日手术量及时调配人员,实行弹性排班,避免忙闲不均、人力浪费现象,以老带新,有资历的护士要有责任带教新护士,做好传、帮、教的带教工作。
手术室存在人员少、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的问题。为确保护理工作安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改善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条件和环境,鼓励护士参加各种社交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关心、理解和尊重护士,减轻心理负担。同时,护士应多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学会自我减压,避免和改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以提高心理应对能力,从容面对压力,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2.2 加强业务学习 为适应现代手术室护理的要求,适应新医学领域,新技术、新业务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室护士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快速掌握新的精密仪器的使用,不断提高业务技能。通过岗前,岗位培训,学习,强化和弥补专科业务的不足,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者根据护士责任心、年资、能力、悟性与岗位要求,实行分级培训,针对不同的专科,将人员进行分组,定期轮换,每年必须派出技术骨干外出进行短期培训和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护士配合手术的能力。开展新项目必须要通过预先培训学习,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新项目顺利实施。
2.3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及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全面理解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容,加强护理文书的管理。手术室护理记录单是跟随病历的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填写。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严密观察病情,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主动提供手术台上所需物品,使患者安全、手术者满意。培养严谨慎独的工作作风,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强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
2.4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手术室护士安全培训,树立护理安全意识,护士长每月组织科里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卫生部下发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中明确规定,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对手术室的核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查对,对手术取下的病理标本、术中输血、用药等都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发生。完善科室的规章制度,如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仪器物品管理制度、术前访视制度及手术室应急预案。严格规范操作,加强各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力度,使每一项制度执行到位,监管到位,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对护理风险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保证患者安全。
3 体会
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手术室工作中存在各种不安全隐患,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 分析及找出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医护患三方面的利益和安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观念,有自我保护意识,落实防范措施,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手术室护理工作各项指标才会有明显改善, 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高效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核心制度范文3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结论:将护理查对制度应用于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有效减少或避免了护理差错发生,保障了患者手术安全,对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提高护理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9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81-0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室已经成为外科抢救、治疗患者重要场所,但手术室也是医院高风险、高责任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优与劣直接关系着医院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为了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及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手术患者治疗安全,本文选取手术患者10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查对干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手术患者216例,其中:男114例;女102例;年龄在18―82岁,平均年龄为47.9±12.4岁。患者手术类型分为:妇科手术52例;产科手术45例;普外科手术37例;骨科手术32例;泌尿外科手术29例;神经外科手术21例。排除标准:急诊入院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患者;合并有意识障碍患者。将216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8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较好的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按传统查对方法进行手术信息核查:①术前1天,病房责任护士核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位号、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手腕带等,给予术野区进行皮肤准备,手术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识。②手术室护士去接患者时,与病房责任护士按手术患者准备单上内容逐项核对患者信息,另外,手术室护士还要检查患者是否按医嘱在术前一天禁食、禁水;是否排空膀胱;皮肤是否完整;皮肤准备是否符合要求;患者是否处于月经期;患者体内是否置入金属物等,当确认患者可进行手术后,双方在手术患者交接单签字,由手术室护士将患者护送至手术室。③麻醉开始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共同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手术治疗。④手术完成后,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及手术医生共同清点器械及敷料无误后,患者方可离开手术室。
观察组按护理查对制度进行手术信息核查:①术前核对同对照组。②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对患者信息进行确认,当确认时,要求患者本人说出自己性别、姓名、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信息,当确认其与手腕带及病例相符后,填腕带查对表 [1],由巡回护士将患者护送至手术间内。③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生主持,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生共同参加,通过查对病例、手腕带、询问患者、手术标识等,再次确认患者身份及手术方式,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中逐项填写签字,完成后方可实施麻醉。④手术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对手术器械、敷料等进行仔细清点与检查,并予以登记,对于数目不符或存有问题的器械包或敷料包要及时更换。⑤手术过程中:在应用抗菌素时,两名护士同时核对药物的使用剂量、有效期等;在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用药前必须对医生医嘱复述一遍,得到医生确认并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用药,并对药物名称、给药事件、使用剂量等准确记录;若是特殊用药,必须两位医生共同确认后,方可用药;若患者需要输血时,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共同核对患者信息、血型结果、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确认无输血禁忌证、血液质量合格后,给予输注,血袋需保留,以备检验时使用。⑥关闭体腔前:由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共同按登记本上器械与物品数量进行清点,无误后,才可关闭体腔,并在手术物品清点单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签字。(7)患者离开手术室前: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再次确认手术方式、用药、术中监测、物品清点、引流管固定、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尿量、手术标本、患者去向、皮肤完整性等信息后,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与手术室巡回护士共同将患者送至病房。
1.3 评价指标。将两组患者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将数据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百分率表示,将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对比表(例/%)
手术室护理核心制度范文4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统计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护理部手术室和非手术室查对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同时统计出院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量表评价标准对以上调查评分。结果: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较好,患者满意率较高。结论: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护理查对;护理纠纷;手术室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69-02手术室是对患者手术和抢救的主要场所,护理工作格外重要。而手术室的工作紧张繁重节奏快,对护理质量要求高,护理安全是保障手术安全的根本。护理安全是在护理实施的过程中,患者没有法定规章制度和法律允许范围外的机体机构、功能或心理上的损伤、缺陷、障碍或死亡[1]。因此手术室的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和质量。查对制度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必须执行的[2]在我院与护理相关的查对制度有14项,这其中主要有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医嘱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饮食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现对手术室查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统计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护理部手术室和非手术室查对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同时统计出院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方法:调查医嘱查对制度;患者查对制度;饮食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服药、输液、注射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量表评价。统计手术科室护理查对下患者的满意度和非手术科室患者的满意度。量表评价标准:对以上5项执行情况采用3级评价标准,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90分为良好;80分以下为一般。在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各随机抽取20名出院患者,调查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数据处理:对各项检查结果的评分进行汇总、复核、百分率处理。2.结果
2.1查对制度落实情况: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手术室和非手术科室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具体数据,(见表1)。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具体数据,(见表2)。可见手术室查对制度落实和执行效果优于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出院患者满意率高于非手术科室,而不满意率低于非手术科室。
表1手术室与非手术科室查对制度落实情况(优秀率)
查对制度手术室非手术科室医嘱查对制度99%80%患者查对制度100%90%饮食查对制度70%80%输血查对制度90%85%服药、输液、注射查对制度95%90%表2手术室与非手术科室出院患者满意率
患者满意率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满意70%65%不满意10%20%3.讨论
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推进,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法律知识普及,医院实施举证倒置后,对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医疗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防范和避免医患纠纷。
本年度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可见,手术室查对制度落实和执行效果优于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出院患者满意率高于非手术科室,而不满意率低于非手术科室。而作为一线科室中的重点科室手术室而言,查对制度依然没有100%的执行和落实到位,分析原因如下:①手术室工作压力较大,手术室的工作需要脑力和体力工作相结合,护理工作繁琐、量大,工作时间长且不固定,容易给护理人员造成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②工作不够细致,电极板灼伤患者,按错吸引器、术体摆放不当、坠床等。③违反操作规程,忽视术中清点制度,对术中物品心中无数,没有及时回收等。④业务水平局限,常见于工作时间较短的护士,业务能力不强,出现问题慌张。⑤查对不够细致,术中物品不及时登记造成遗漏等。⑥查对制度在特殊情况下受到限制,一些特殊患者如麻醉、昏迷、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婴幼儿患者等没有自主行为能力,在特殊的场所受特殊检查时治疗身份正确的识别缺少依据,也给查对工作带来困难[3]。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患者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患者对医疗单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除了做好常规的护理工作外,同时应加强相关医疗法律的学习,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也要懂得在法律的约束下开展工作,迅速及时的处理和防范手术室中出现的可能引起医患纠纷的情况,使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
加强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很多医院都面临着护理人员资源的短缺,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现象普遍,很多护理人员忙于执行医嘱,疏忽了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存在着护理上的安全隐患[4]。但就本年度查对制度实施和落实的情况来看,手术室的满意率要高于其他科室,查对工作执行和落实的情况要好于其他科室。但仍需加强。
首先要加强查对制度里薄弱环节的培训,本年度查对制度执行和落实工作中,手术室的饮食查对制度执行的相对较弱,应加大该环节的培训,使护理各项查对制度全面进行,同时提醒各级护理人员重视护理查对制度的全面贯彻与落实。年轻护士岗前培训要进行不同护理单元的轮转,以确保护理人员掌握更为全面的临床护理知识。其次健全护理质量的管理组织构架,使护理查对制度得到监督和落实。明确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组织构架,使其职权协调统一,在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中能进行全面重点的监控,同时能定时对护理的各项制度进行检查和指导。继续完善查对制度,在部分医院有安全标识手腕带,该措施也将在本院实行,实行过程中药确保查对制度准确无误的执行,强调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一起核对确认,更加完善了查对制度,使该制度更加有效的执行与落实,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杜绝了重大医疗事故发生,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针对目前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可开展弹性排班,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开展APN护理的双班制,进行成组护理,针对查对制度的薄弱环节开展护理流程再造[5]。通过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的实施和落实,提高了护理质量的同时,也使本院的医患纠纷有效减少,患者满意率提高。参考文献
[1]陈艳.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探讨及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09,4(6):252-253.
[2]李嫦珍,陈秀卿,陈爱双.临床科室护理管理核心制度执行情况分析与讨论.当代医学,2008(11):16-17.
[3]邓娟,谢蓉芝,吴华颖.完善身份标识手腕带,落实护理查对制度.中国实用医药,2009,2(4):252-253.
手术室护理核心制度范文5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21-01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部门。随着手术学科分工的日益精细,各种疑难、高危、微创手术的开展,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日益增高,优质的手术室护理能减少不安全因素及隐患,确保手术治疗和护理的安全,有效防止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1.手术室常见不安全因素
1.1 接错病人。因查对错误、病人紧张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易发生接错病人或将病人错放手术间。
1.2 手术部位错误。因医生填术通知单时未仔细标明,术前未做手术部位标识,安置前未仔细查看病历及x线片等检查资料。
1.3 用药错误、输血错误。因不正确地执行口头医嘱,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1.4 病人摔伤、碰伤和坠床。因未仔细检查平车损坏,神志不清、昏迷着未加看护。
1.5 器械、缝针遗留在体腔或伤口。因器械、物品清点有误,忽略检查校对,导致异物遗留[1]
1.6 皮肤损伤或电刀灼伤。因使用电刀时未完全按照操作规程,电极板粘贴不牢或位置不正确,电极板潮湿,皮肤接触手术台金属部分造成皮肤损伤。
1.7 标本处理不当。术中未妥善保管,造成遗失、错放或错送。
1.8 导管滑脱。因术中固定不妥、术后护送不当造成管道滑脱。
2.防范措施
2.1 完善并落实好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手术室各项工作流程进行操作,如接送病人流程、器械清点流程、执行口头医嘱流程、术中输血流程等。
2.2 强化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在维护患者权利的同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确保护理安全。
2.3 安全管理。严格把握手术室的各项查对制度,包括接病人时的查对、执行口头医嘱时的查对、器械清点时的查对、皮肤完整性的查对等。
2.4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鼓励外出学习和进修。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2],严格执行护理技能操作常规,加强风险意识。
2.5 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缓解超负荷工作状态。护士长应该合理排班、弹性排班,关心护士生活,使其精神饱满的投入工作中去。
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核心,只有针对手术室不安全因素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重视高危环节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除此之外,还要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加强培训和带教工作,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杜绝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核心制度范文6
45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60-01
手术室是患者接受手术的重要场所,其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危。手术室的工作需要不同层次的护士完成,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较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使整个护理工作程序化、整体化、规范化,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综合质量一直都是护理管理者研究的热点。质量控制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我院手术室自2013年以来对护理工作采用质量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手术室护士共10名,其中女性8名,男性2名,年龄20-43岁,平均32.4±7.6岁。在职称方面: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6人;未婚2名,已婚8名。在学历分布上:中专2例,大专7例,本科及以上1例。工作时间2-12年,平均6.5±2.8年。质量控制前后我手术室护理人员并未发生明显变动。
1.2质量监控的实施方法
1.2.1计划科室成员成立由护士长、组长和责任护士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检查和完善制度、流程及管理等内容,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指引,建立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组织学习培训(手术室护理配合、护理技能操作、消毒隔离、术前访视等),制定了各级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将手术室护理工作层层分解,做到责任到人。
1.2.2制定手术护理流程术前对仪器、设备、器械进行彻底检查,确保仪器、设备、器械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术前1d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介绍手术内容及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帮助患者缓解术前焦虑情绪,提高手术治疗的信心手术日在手术室门口迎接交接患者进行手术(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按照事先制定的工作内容进行手术配合)手术结束时,配合医生为患者包扎伤口,用温生理盐水擦拭干净患者身上的消毒液、血迹,妥善固定引流管送患者到病房详细交班补充手术间物品、清洁灭菌。
1.2.3质量持续改进由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对护理工作的实施进行质量监控。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对考核中表现突出的护士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措施,建立一个个性化、全方位、主动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3观察指标①护理质量:包括护理文书、消毒隔离、护士行为规范、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安全管理、手术室护理配合、护理技能操作、环境管理共9项指标,每项指标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护理工作质量越好。②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患者对护理过程、护士的服务及治疗环境的评价,满分100分。实施前后各调查20例患者。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质量控制实施后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文书、消毒隔离、护理技能操作、手术配合等护理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