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二历史重点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范文1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口模式
特
点
时代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原始社会
传统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初期
过渡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18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发展中国家20世纪中期-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森林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第三节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迁移原因
特
点
迁移路线
二战前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
1.
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
二战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
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
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
政治:政策。战争,政治中心变更,
社会:教育。家庭婚姻。宗教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1.计划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
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改革开放政策
自发迁移
1.
内地到沿海
2.
山区到平原
3.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区位因素
自然:地形
平原,高原,山谷
气候:中低纬(温度)。沿海(降水)
河流,供水,运输,军事
人文:矿产。交通。旅游。政治。宗教。科技。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近期速度慢,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快,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
生产协作联系:工序—协作(布)工业聚集
部件—生产(车)工业分散
商贸联系:区域贸易。国际贸易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量。
地形、土壤,河流
科技:劳动力,科技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
种植水稻区位条件:
①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②地形:平原地区,地势低平
③人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④科技
特点:
①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第三节工业区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
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工业布局:1.远离河流上游2.分布在盛行风下风向3.盛行风垂直郊外4.最小风频上风向
工业联系(1)投入——产出(工序)(2)轻,薄,短,小(部件)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生态破坏问题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物种的减少资源的枯竭、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部分资源短缺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古代
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合一
现代
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生态和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20世纪80s)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
控制人口规模
2.
转变发展模式
3.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范文2
一、引导学生端正复习态度,做好充分准备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并不受到理科班学生的重视。在他们看来会考只要过了就行,不追求优良率。比如有一次在上历史课时,一位理科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在做物理习题被发现后,笔者对他说:“要会考了,平常要抓紧点,不能顾此失彼。”哪里知道,他竟然冒出一句:“老师,我那刚考进大学的表哥已传授经验给我了,会考会考就是大家都会考,只要及格就万岁了。会考前两周再突击复习一下就行了。全省只有5%不过关,我不会这么悲惨的。”笔者一时无语,但也意识到在复习迎考阶段,能否端正态度和扎实准备是会考成败的关健。
师生是会考的主角,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复习主动性,笔者专门制作了课件,花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灌输会考很重要的信息。并针对学校历次考试的成绩,结合2010年的会考等级标准,鼓励每个学生写下一个目标第,要求目标明确,要“高能可攀”,而不是高不可攀。这是一个总的目标驱动,这样学生对每次测验考后分析很重视、很警觉,复习课堂能产生一种张力,营造了良好的复习氛围。
二、依据会考纲要,整合教学内容
在会考前,高二历史备课组三位教师都熟读会考纲要,把《会考标准》中的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大家一致认为应该重视条目解析,条目解析对于程度差的学生尤其重要,因为这部分人往往上课不动笔的,所以会考条目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2011学年历史会考取得突出成绩的一点重要原因就是:所有的会考条目解析都是三位教师自己编的,并且拿到备课组会上互相交流、研讨,不断修改,力求精益求精。编订会考条目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作,整整三本必修课的条目解析的编订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像笔者所负责的必修三条目解析,先后六次易稿,整整用了两周的时间。
此前,笔者通过泉州市会考交流得知有些中学的做法是抛开教材,仅用条目解析,教师上课的时候通过板书把知识点重新整理,让学生把整理出来的东西就记在条目解析里面。但是,笔者在反复琢磨之后,还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教学特点,选择了在复习阶段仍然使用教材上课,但不再把知识点通过板书梳理一遍,而是只写梗概。因为会考条目解析本身就是自己编的,要整理的知识点都在条目当中显示了。上课的时候做的是跨专题的整合,特别是到后期,把认为重要的热点知识通过专题串联的形式跟学生讲解。因为从历年的会考非选择题来看,都有跨专题整合的题目,而且考得基本上是重点知识。所以在复习课的时候如何把分散在各个专题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是必要的。
三、巧设情境,提高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
会考复习课的好坏决定了成败的关键。但是复习阶段又是学生最不愿意学的阶段,因为经过此前的反反复复之后,大部分学生都会觉得教师讲的东西在考试之前的默写中都有,特别是程度比较好的同学。所以,如果复习课是对知识点的简单提炼,是对新课知识梗概的重复的话,那么这样的复习课在学生中的“市场”就非常小。为了让学生感觉到我的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知识点的炒冷饭,而是有新的内容的,笔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备会考条目,二备会考题目。基于近年来会考越来越趋向情境化、越来越灵活的情况,笔者充分了挖掘了教材中可以挖掘的材料,把教材当成一本史料,通过阅读和讲解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和材料解题能力。
有些时候上课一开始就把材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依据原有的知识解决。比如,在复习《百家争鸣》一课的时候就直接把各个思想家的原话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辨是哪一位思想家讲的,这些话体现了思想家的什么思想。分析题目的时候笔者也会针对具体题目穿插相关的在新课过程中没有讲过的历史小故事,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复习课也是很有味道的。
四、讲练考结合,提高复习效率
会考要出好成绩靠默写是不行的,必须得有一定量的练习,而且要精选、精练、精讲,通过讲解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在复习阶段选择有典型性的材料讲解是非常必要的。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范文3
督导组成员:李公剑 程存见
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在王校长的指导下,高三、高二历史组在10月的第三周到高三年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督导工作。
按照教务处和高三年级的要求,本次督导工作的重点分别是集体备课会、听复习课和讲评课执行、上课内容和教案是否一致,以及学生学习常规检查情况。为此,我们参加了高三历史组的集体备课,详细了解了有关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练习有效性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检查了各位老师的备课笔记;抽查了部分学生的学习资料、学生练习,进行了学习常规的专项检查;走进了高三历史组所有教师的课堂,现场听课观摩。
为期一周的督导工作,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对高三历史组的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学习到了很多好的做法,现将具体督导情况逐项向大家做如下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多多谅解。
一、集体备课会:
(一)备课会情况
1.理论学习优先。高三历史组重视理论学习。备课会开始时,首先分享理论学习的心得,讨论核心素养在高三历史课堂的具体实践。旗帜鲜明,简明扼要。
2.工作安排精心谋划,群策群力。备课会集中讨论了高三一轮复习中的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并安排专人分课主备。其中,江燕老师主备《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罗雪老师主备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谷宗新主任主备了《启蒙运动》。各位主备人分别阐述了备课思路,分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困惑点,如“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的评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等,进行了详细预设。主备人准备充分,全体教师也积极参与讨论。
3.备课研讨立足考点,求真务实。各位主备人立足高考考纲,依托一轮复习资料,精心设计问题引领课堂复习;备课会不仅讨论了考点的背诵、考点的点拨,还着重讨论了课时作业等练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就练习的考查角度、材料的理解概括、学生可能的疑惑、解题思路和点拨策略,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练习的讨论紧扣考点,重在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知识点和解题能力等瓶颈问题,注重实效。
(二)集体备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
1.教学进度统一。除了李秀婉老师在星期一的课为《试卷讲评》以外,其他几位老师上的课均为本次备课会的主备内容。这体现了高三历史组有统一的规划和进度要求。
2.教学资料统一。几位老师统一使用一轮复习资料和配套练习,体现了备课组的统一要求和精心准备。
3.教学流程统一。候课、考点背诵、考点突破、课堂练习、练习讲评等环节,全组成员保持了高度一致。
4.点拨策略统一。高三历史组各位老师,严格执行集体备课的统一要求,把备课会上讨论后形成的具体要求,如背诵的时间、智者学派的背景、文艺复兴的矛头等,具体得落实到课堂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督导建议:
备课会不仅要讨论教什么,还要讨论怎么教。备课会侧重教学内容的探讨,对本课的重难点知识的分析比较到位,但是对这些重难点知识的呈现方式、时间分配、学生活动的设计等方面,涉及相对较少,建议适当侧重。
二、课堂教学(复习课、讲评课)执行、落实情况
(一)总体感受:
1.流程一致,规范统一。高三历史组重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执行,其复习课模式为:考点背诵——考点突破——巩固练习——练习讲评——板书小结。讲评课模式为:答题分析——教师讲评-----自主订正——问题反馈与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小结反思。复习课和讲评课的模式符合历史学科的课型要求,规范高效。高三五位教师均按照统一的教学流程开展教学,立足考纲,目标明确;注重基础知识巩固;讲练结合,注重实效。其中,候课环节的背诵、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和板书的设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具体操作有个性色彩,教师二次备课痕迹明显。在保持学模式的前提下,高三历史组五位教师勇于创新,各具特色。如李秀婉老师的小组讨论与交流展示,高频错题讲评与变式训练有机结合;江燕老师的板书设计和难点分析;林子涵老师对解题关键信息的强调和明快的课堂节奏;罗雪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及时地讲练结合,谷宗新主任的依托材料组织教学和学生进行板书,都让我们耳目一新。
3.关注学生素养,凸显学生主体。高三历史组紧扣考点设计问题,引领学生思考。主干知识教学实行先背后讲、先思后答、讲练结合,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对困惑点进行点拨。学生活动方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历史学科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等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得到了有效的渗透。
督导建议:
有选择地点拨拓展,优化时间分配。由于本单元每一课的容量都相对较多,导致课堂时间普遍较紧。建议针对学生的困惑点和重难点,有选择地点拨拓展,适当减少教师讲的时间。在白皮书对主干知识的总结已经比较全面具体的背景下,如何更高效地组织复习课?谷主任的材料教学方式,为我们探索了一条比较好的复习路径,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二)具体听课评价(按照听课的顺序)
李秀婉老师:课题:双周测历史试卷讲评 课型:试卷讲评课
1.学习目标和讲评目标明确,展台投影学习目标和选择题答题情况,教师进行详细解读学习目标,分析统计学生的正答率,针对高频错题进行讲评。
2.小组讨论正答率在60%—80%之间的试题,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气氛热烈充分,小组讨论后将仍然不会的问题上黑板呈现,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后没有解决的问题,讲解注重知识的解析与拓展,注重学生答题习惯和答题规范的培养渗透。
3.通过变式训练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固化试卷讲评成果,特别注重对后进生和边缘生学习效果的检查,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和解答分析。
4.本节课最大的特色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在试卷后面都呈现了答题错因的分析归类,指导学生按照错因自主归纳错题,自己查找错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
1.本节课基本环节符合历史讲评课的模式要求,但是整堂课老师高频错题讲评只讲了两个选择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仍有问题的讲了四个选择题,变式训练共四个选择题,没有讲评后面的材料题,课堂容量略小。
2.在小组讨论后,学生上黑板呈现仍然不会的题号,后面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环节,基本上提问的都是上黑板写题号本来就不会的学生,显得不够合理。
江燕老师:课题: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课型:复习课
1.四色笔板书令人耳目一新,板书详细,贯穿全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注重基础知识的背诵记忆,强调及时记录,固化学习成果。
3.通过对重要知识点的补充拓展,进行知识点之间的挖掘和拓展,有深度、有广度,帮助学生深度理解重难点知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得到了有效渗透。
4.当堂练习,既有一轮资料上的材料题,也有课时作业上的选择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概括材料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建议:
课堂容量可能略小,进度上可以适当加快;板书可以适当简化一些,以求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林子涵老师:课题: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课型:复习课
1.强化考点背诵,注重基础知识巩固;重视板书设计,构建知识体系。
2.注重引导,深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在讲题时,引导学生思考解题的关键信息,如“通过哪里看出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引导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得到了有效渗透。整节课容量较大,却能有条不紊步步推进。节奏明快,如行云流水。
3.学生活动方式多样,教师注重方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做题有规范强调,讲题有方法。学生答题时主动从材料中找到关键句证明自己的观点,显示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长期的良好训练。
建议:
知识点之间的挖掘和联系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如在讲智者运动的背景时,提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复习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的改革。在讲苏格拉底的观点时,可以适当挖掘4个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罗雪老师:课题:文艺复兴 课型:复习课
1.注重引导,循循善诱。在对文艺复兴背景的理解,对文艺复兴“借古讽今”的理解,尤其是把拉斐尔的圣母像和中世纪的圣母像作对比,引导学生体会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都体现了教师很好的引导作用。
2.追求实效,注重实战。及时背诵巩固,及时地讲练结合,讲评有选择,注重方法指导和做题习惯培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渗透。
3.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及时记录固化学习成果,史论结合意识较强。
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学三杰作品的具体内容中,反向理解其共同的思想主张,即反对教会的思想束缚,宣扬人文主义。
谷宗新主任:课题:启蒙运动 课型:复习课
1.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板书,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形式新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
2.备课充分精心设计,选取了大量的恰当的材料辅助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的同时,也渗透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3.注重知识点之间的新旧联系、中外对比,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和广度拓展,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深刻理解。联系时代热点,把握时代脉搏。
建议:
个别知识点的处理,可以进一步优化。如启蒙一词的含义过于复杂;启蒙运动的影响,只展示了图片,可以引导学生具体回忆相关知识,进行适当的总结归纳。
三、学生学习常规(三色笔、大声答、学案完成等)情况
1.三色笔。对于老师补充拓展的重难点知识,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红笔及时记录,固化学习成果。对于试卷和练习上的错题,都能用红笔订正,有明显的订正痕迹,对关键信息有圈划标注,部分学生对错题的解析思路有适当的文字分析。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思维,帮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2.大声答。各班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大声答情况。几乎所有学生的发言都能做到大声答,确保全班学生都能听得到。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自信心,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学生的学案完成度普遍较好。一轮复习资料作为学生的学案,使用频繁。学生有圈划痕迹;红笔记录补充重难点知识的梳理。一轮资料的练习部分,学生大都能圈划关键信息,做题部分完成度好,能把老师讲解的要点及时记录。
督导建议:
强化做题习惯。少数学生做题时的痕迹不够明显,对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的圈划和分析不到位。强化做题习惯,要求对问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圈划和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综上所述,高三历史组的优点很多,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对高三历史组的建议,也可能是我们在“吹毛求疵”。
本次对高三历史组的督导,让我们增进了对高三历史组的进一步的了解,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比如高三历史组注重实效的工作作风,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注重板书和讲练结合等等。这对我们新马的全体历史老师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收获。
我们相信,在高三历史组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高三历史组在期中考试中一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附:督导检查表及听课评价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教学专项调研督导检查表
学科:___ 历史______ 教师: 李秀婉__ 班级:_ 高三(4)班
学科
历史
上课内容
双周测历史试卷讲评
课型
讲评课
模式
答题分析——教师讲评——自主订正——问题反馈与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小结反思
教案(教学环节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落实)
1
答题分析
1
已落实
2
教师讲评
2
已落实
3
自主订正
3
已落实
4
问题反馈与交流展示
4
已落实
5
教师点拨
5
已落实
6
变式训练
6
已落实
7
小结反思
7
已落实
8
8
学习常规
1
草稿本规范使用
2
错题集规范整理
3
长尾夹规范使用
规范使用
4
学案、资料使用效率
效率较高
5
听课坐姿、听课状态
学生坐姿端正、状态较好
6
大声答情况
大声答很好
检查人: 程存见____ 2020 年 10月 27日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教学专项调研督导检查表
学科:___ 历史______ 教师: 江燕__ 班级:_ 高三(2)班
学科
历史
上课内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型
复习课
模式
考点背诵——考点突破——巩固练习——练习讲评——板书小结
教案(教学环节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落实)
1
考点背诵
1
已落实
2
考点突破
2
已落实
3
巩固练习
3
已落实
4
练习讲评
4
已落实
5
板书小结
5
已落实
6
6
7
7
8
8
学习常规
1
草稿本规范使用
2
错题集规范整理
3
长尾夹规范使用
规范使用
4
学案、资料使用效率
效率较高
5
听课坐姿、听课状态
学生坐姿端正、状态良好
6
大声答情况
大声答很好
检查人: 李公剑_______ 2020 年 10月 27日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教学专项调研督导检查表
学科:___历史____ 教师:__ 林子涵_ ___ 班级: 高三(1)班
学科
历史
上课内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型
复习课
模式
考点背诵——考点突破——巩固练习——练习讲评——板书小结
教案(教学环节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落实)
1
考点背诵
1
已落实
2
考点突破
2
已落实
3
巩固练习
3
已落实
4
练习讲评
4
已落实
5
板书小结
5
已落实
6
6
7
7
8
8
学习常规
1
草稿本规范使用
2
错题集规范整理
3
长尾夹规范使用
规范使用
4
学案、资料使用效率
效率较高
5
听课坐姿、听课状态
学生坐姿端正、状态很好
6
大声答情况
大声答很好
检查人:__李公剑___ 2020年10月 27日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教学专项调研督导检查表
学科:___历史______ 教师:____罗雪_____ 班级:__高三(5)班____
学科
历史
上课内容
文艺复兴
课型
复习课
模式
考点背诵——考点突破——巩固练习——练习讲评——板书小结
教案(教学环节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落实)
1
考点背诵
1
已落实
2
考点突破
2
已落实
3
巩固练习
3
已落实
4
练习讲评
4
已落实
5
板书小结
5
已落实
6
6
7
7
8
8
学习常规
1
草稿本规范使用
2
错题集规范整理
3
长尾夹规范使用
规范使用
4
学案、资料使用效率
效率较高
5
听课坐姿、听课状态
学生坐姿端正、状态良好
6
大声答情况
大声答很好
检查人:___李公剑_____ 2020年 10月 27日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教学专项调研督导检查表
学科:_ 历史__ _ 教师:____谷宗新___ 班级:__高三(4)班__
学科
历史
上课内容
启蒙运动
课型
复习课
模式
考点背诵——考点突破——巩固练习——练习讲评——板书小结
教案(教学环节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落实)
1
考点背诵
1
已落实
2
考点突破
2
已落实
3
巩固练习
3
已落实
4
练习讲评
4
已落实
5
板书小结
5
已落实
6
6
7
7
8
8
学习常规
1
草稿本规范使用
2
错题集规范整理
3
长尾夹规范使用
规范使用
4
学案、资料使用效率
效率较高
5
听课坐姿、听课状态
学生坐姿端正、状态很好
6
大声答情况
大声答很好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范文4
关键词:高一学生;历史;兴趣;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42-0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为兴趣总在鼓舞着你向未知世界挑战。"在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就对学习历史的兴趣而言,高三学生积极性相对较高,毕竟是文科生,历史又是主打学科;高二其次,可能因为有小高考的压力,很多学生课堂上也能全神贯注;高一学生兴趣最差,很多学生不喜欢上历史课。为什么会出现在高一就厌烦历史的现象?怎样调动高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是很多教师在高一历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本文欲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找出解决之道,以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1.造成高一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主要因素
1.1 n时因素:目前各校基本上按照新课程设置安排课时,高一年级历史每周开设二节课,这就要求一课时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实际上由于知识容量大、学生基础薄弱,一节课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常常要用一节半课或二节课完成一个课时的内容。
1.2 教材因素:初中历史教材知识容量小、内容较简单,高中历史教材在结构上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编写,知识容量多,时间跨度大,内容介绍精要,历史概念较抽象,对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要求更高,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更注重能力的培养。高一新生普遍对高中历史教材的体例不适应,学习起来感到吃力。教师为照顾大部分学生,在教学中不得不对初中学过的知识进行补充,因此感到非常耗时费劲。
1.3 学生因素:初中历史的考试试题比较简单,偏重于知识的识记,能力考查题所占比重小,中考又是开卷式考试,以致学生对基本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也不愿熟记。基础知识差甚至一问三不知是普遍现象。笔者带高一时就从未找到一位学生能准确说出中国历史朝代的先后顺序。而高中历史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初中基本知识一定程度的掌握的基础上的,没有初中通史知识作依托,学习起来自然很吃力,甚至学不进去。进入高中后许多学生在思想上又极不重视,认为史地生等是副科,一些高一新生对历史的闭卷考试形式和所应分值为100分感到非常惊讶。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只要考前背一下就行了,甚至一部分人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
1.4 教师因素。(1)对学生要求过高,操之过急,教学内容偏难。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味追求全、求广、求深,对历史事件左右比较、前后拓展,生怕遗漏一个知识点。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满堂灌",学生面对繁杂的知识点,无所适从,逐渐丧失学习兴趣。(2)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调。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讲到底,呆板沉闷,没有师生互动,没有情境创设,没有问题探究。有些教师没有深刻理解"三维教学目标",只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分析,不重视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运用,更不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以上是导致高一学生厌烦历史学习的一些主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这些因素,更要想办法克服并解决这些因素,让高一新生逐渐喜欢历史,喜欢上历史课。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是成功进行高一年新生教学的前提。
2.培养高一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对策
2.1 大胆取舍教材,灵活使用教材,为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挤出时间。高一年级课时吃紧,一课书的内容一节课讲不完,对此,必须根据新课标要求,考虑高一新生实际能力水平,控制好深度和广度,大胆取舍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抓主干知识,抓重难点知识。教学结果表明,一节课内,如果教学面面俱到,四处出击,则其结果是一面不到、处处游击,教学任务完不成,学生对教学要求领会不了。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抓大放小处理为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挤出时间。
2.2 抛开高考教学,重视基础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学史兴趣减少阻力。笔者听过很多市区级公开课,发现为数不少的老师把高一的历史新授课几乎上成了高考一轮复习课,拼命加大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理由很充分的认为是为高二文科班打基础。事实上,只要分析一下高一年级的学情与教情就会发现我们在做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的事。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问三不知、思想上又极不重视的学生和体例新、跨度大、跳跃性强的教材以及高一历史学科的尴尬地位。众多的不利因素决定我们高一的历史教学应以重视基础教学为定位,以提高学生的学史兴趣为目标。过早的忧虑高考于事无补,反而造成一团乱麻的局面,更何况还有大多数以后是要读理科的学生。学的没兴趣,即便为了高考也将成为负担。学的有兴趣,困难就变成乐趣了。
2.3 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新课程倡导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同时倡导教师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造必要的前提。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学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史兴趣,就要求我们应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单调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新学生的需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联系社会生活,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历史是与现实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照本宣科,勾画重点,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且认为学历史毫无用处,其结果也必然使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到厌烦而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把学习内容和当今的社会形势、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让历史照亮现实,甚至让学生讨论,发表见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也让学生感到学习历史有用,也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范文5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一学期结束了。我们应该好好的总结这一学撇第掸习和生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学生期末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高中学生期末个人总结范文1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体会: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上好课,我做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克服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高中学生期末个人总结范文2能进入--英才学校工作是我近几年的愿望,本学期我终于成功加盟,成为本校历史组的新成员。在学校领导和历史组同仁以及其他同事的关心与帮助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和学习,我逐渐熟悉并适应了英才的新环境,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首这一学期,我感受良多,受益匪浅,现对自己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一直以来,我都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情,踏入英才后我更是深深的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职位就是责任,进入英才就更要用心服务英才、积极贡献英才,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添砖加瓦,进献绵薄之力。
二、工作概况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2、3、4、6、7、8和高二6共七个班的教学任务和高一年历史备课组协调工作。本人认真贯彻和学习新课改精神,结合我校学情,圆满完成了高一历史必修一的教学和高二的历史会考工作。
三、教学方面
首先,走进学生了解学情。开学伊始,本人即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现状和想法,以便于以后的历史教学工作能够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以极大的爱心和平等的态度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旗帜的同时,让学生在心理上增加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好高中历史的第一步。
其次,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为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人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学习,每周坚持听一到两节课,从学习中努力积累和提高更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每周一下午第一节和马校长认真交流研讨,在备课环节当中,努力做到“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生”,二者同时进行,做到有效教学、推陈出新,从而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进行探索,适应新课改要求。
第三,在上课环节中努力贯彻“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角’,教师则成为课堂的‘导演’”总原则。引导学生创造与当堂课所学历史知识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欢乐中和体验中,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明晰知识体系,理清知识线索,落实基础和重点知识。并适当精选相关知识的习题,当堂检测,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把握,提高课堂实效。
课后注意巩固。对学生所做的练习进行仔细、及时的批改与讲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纠正。而教师自己则另外需要及时的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在反思中实现对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实现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的目标。
另外本学期高一年段进行了两次考试,成效基本满意,尤其在期末考试中和十中联考,两校总体成绩不相上下,我校竞赛班更是略胜一筹。
四、存在不足
自身重教轻研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理论基础相对缺乏。平时教学抓得紧,但教学研究仍不到位,对教学规律性的东西总结不够。现在已是高中新课改的第五年,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加上高考指挥棒的制约,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活动都相对被弱化,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还有待进一步研讨。
五、改进方向
本人将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真正实践理想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同时适当增加一些课外活动,包括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历史小论文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钻研和探究能力。
总之,本学期从各位前辈、同行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促进了自身的进步。以后的道路还很长,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求索之路,我将会继续虚心谨慎地学习,勤恳努力地工作,提升自身素养,为历史组的发展、为英才的明天进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高中学生期末个人总结范文3一学期转眼间就过去了,自己这学期到底做了什么,学了什么,又有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的,期末总结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期末总结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紧张的考前复习,压制神经的考试,下考场后的议论纷纷,有人欢喜有人忧。全县统考结束后顿时感觉轻松了很多,暂且不去说考试成绩的好坏,至少这种感觉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放纵’。随后而来的便是对考试成绩的焦急等待和新一轮学习的开始…也许以我这次的考试成绩并不能说成是“优异”,可以说算个中等吧。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也是一个进步,虽然有几科成绩“不尽人意”。下面就认真分析分析吧。
先说说英语和历史吧。总体来说进入高中以来我的英语成绩呈现直线下滑趋势,这次也毫不出意外的只考了87分。我很清楚的明白考低分的原因:平常老师让默写单词时不写,让记语法时不记。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开始发愁,特别是在做单项选择题的时候,单词不知道什么意思感觉哪个选项都对,语法不知道怎么运用感觉哪个选项都是答案,结果只有乱猜了,这次考试在这方面就吃了大亏了。历史这科自我感觉还是挺简单的,因为上次考试还得了80多分呢,我想的是这次至少可以考85分的,结果非常完美的验证了一个词语:眼高手低。成绩下来只考了66分。虽然说这次全校历史成绩都有所下滑,但是得高分的还是有的。这次历史成绩给了我不小的打击,更何况老班是就是由历史老师,的确有点不给他面子了。平常历史学的还挺卖劲的,对历史也是有浓厚的兴趣的,可考试毕竟是考试,后面的非选择题基本上都是只得了一半的分,以后可得注意了。再说说政治吧。说句实话《生活与哲学》这一册的知识比较难理解,平常的学习也只是死记,根本不太理解其中的含义,平常做练习题也不注意总结,结果考试的时候后面的问答题基本上是胡写的,想到哪一点就写哪一点,没有头绪没有要点。有因必有果:有两个大题不得分,有一大题只得了一分,在整张卷子上拉了将近30分,虽然选择题做的还可以,但分数也基本上定格了,只考了59分。看看分数再想想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睡觉,发呆…特别是老师讲练习题的时候基本上是不听的,以至于对张老师讲的问题分析、做题思路都毫无印象,考试的时候随心所欲,乱答一气。现在终于知道自己有多“笨”了,真后悔。
高中学生期末个人总结范文4岁月匆匆,转眼间高一就要结束了。
如今想起高一刚入学时的我和6班,一切都还历历在目。
时间,摧残人,也磨炼人。重要的是在经历过时间的洗炼和冲刷中,我们学会了什么,领悟了什么,铭记了什么。
学习,是要我们通过不断努力奋斗而得到其精华所在,从而转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学习靠自己,也为自己;生活,是要我们通过在自主自立成长中学会维系自己身边的人际关系和事物,从而使自己懂得朋友和团结的重要性。因此,学会理解生活比学会生活要重要;梦想,是连接现实与未来的纽带,有了梦想从而使我们朝着它不断走去,或许坎坷崎岖,但是坚定不移!
高一,是初中对高中转折的一年。告别了初中的幼稚青嫩,我们都要学会长大。在新的集体,认识了新的朋友和同学,感受了新的学习情景和氛围,自身也得到了新的感悟和发展。
学习上,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而却也越来越难。刚刚开始的无所谓造成了后来赶不上的后悔,因为高中的学习需要理解的很多,并不能像以往初中一样,到考试之前才来个临时抱佛脚,那是无用的。日常每天的课程,都必须牢牢巩固且温故而知新。“每节课,都要投入百分之百的认真,老师说的指示重点都要记住,或许老师的某句话就可能成为考试的重点。别人没有记住而你认真记住了,你就可能成为赢家。”这句话是我的一个成绩十分优异的朋友告诉我的,她告诉我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效应。除了课堂,课外也有大量的各科作业和习题。practicemakesperfect!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应用,才能把知识点消化并应用自如。
生活上,体验了许许多多人际交往的方法。高中是住校的,难免有时会与宿舍和周围的同学发生摩擦与争吵。每次都需要冷静处理,避免事情更加恶化。许多事情,都是初中的我不曾遇到过的,棘手得不知道如何处理。但是经历过各种问题之后,慢慢也学会以双赢的方式妥善处理了。这在未来踏入社会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经历过林林总总的各种事物,大到学生会带头组织活动,小到为身边的朋友和自己处理事情,我都在不断的锻炼与改进中。相信在以后两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能力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赞赏,我的人际关系可以不断完善,我的成绩可以越来越优异,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高中学生期末个人总结范文5高一的第一学期已经结束,心中会有很多感慨,会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有自己未能完成目标的遗憾……有时候会惊醒自己居然高一了,时间就是这样,无声无息、从指尖划过。虚度了时间,荒废了光阴,所以要学会珍惜他,抓住它。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范文6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后整理 补充 归纳 拓展
高三是冲刺高考关键性的一年,教师和学生都非常认真。英语教师更加重视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则争分夺秒,整天埋首于各类“真题”、“模考”中,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在高三这样一个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全面考查的阶段,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归纳和拓展,要求学生能切实有效地做好课后整理正是其有效载体之一。
我所说的课后整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选择的摘录、分析、归纳、概括和综合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将所学的知识吸收、消化并进行重新整合的一种创作性的学习活动。适时有效的课后整理对高三的英语教学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许多英语成绩不理想或者不拔尖的学生,我们不能对其一味地指责。事实上,他们学不好的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过多地依赖老师和参考书,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能力。对半知不解的重要知识没有认真地分析和理解,对一些块状的专题知识也没有梳理和重整,所以他们的英语学习是毫无体系可言的。通过整理,就能使分散的知识变得集中,使零碎的知识变得完整,是杂乱的知识变得有序,进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个人特有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当然,要求学生进行课后整理必然会冲击相应的坏习惯,所以教师要正确得引导和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课后整理并不是简单地将课堂笔记重抄一次或者是把练习中的错题“搬”到错题集中,而是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对各个知识模块进行分析、对比、取舍、归纳和拓展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必须摄取大量的知识信息,然后按一定的顺序分门别类 ,如词汇专题、语法专题、文化背景知识专题、书面表达专题等等。有些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将老师平时在课堂上零星提到的各种单词记忆法结合自己的摸索,归纳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又妙趣横生的方法来,如构词法、联想记忆法、反义近义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分类记忆法等。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不但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也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摸索其他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大大地促进了理解、记忆、推理等一系列思维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后整理呢?
2.1 课堂笔记的整理。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 “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不记下来,过些时候也会忘记。记笔记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是记忆的扩大和延伸,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课堂笔记,学生的思想必须高度集中,紧跟老师的思路,使自己处于动脑、动手、动耳的最佳学习状态。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和新观点。听课笔记可以记在课本上、练习上、卷子上、甚至是纸上,可以字迹潦草、杂乱无章。但是课后,学生必须对自己的笔记进行整理,以起到即时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的记忆遗忘规律指出,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其次,通过整理,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记录重难点知识并及时修改、补充、查阅和拓展相关知识。只要学生逐渐养成了整理笔记的好习惯,不但能对听课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而且通过及时地巩固、积累知识,对培养学生能力也大有好处。
2.2 练习错题的整理。做错题集是许多英语教师要求学生养成的一个号习惯。一般学生都只是把作业、练习、试卷中的错题摘录在一个特定的本子上,然后分析句子结构或选项,说明错误原因。开始的时候,许多学生会觉得这是浪费时间,还不如省下时间多做几道练习。这是,教师就要及时开展学法指导,首先要纠正一个误区――只做单项选择题。单项是很重要,但完型、阅读也应是做错题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阅读中的错误,更是要从整体思路及方法上找出原因。作单项也要讲究方法,如四个选项中能轻易排除的选项就不必抄上去;考查句子结构分析的,直接用括号、划线等标在题干上等。完形和阅读主要整理思路,在文中找出相关信息,理解为什么做错了即可,而其中的重要语言点和常用的课外词汇就必须摘录到整理笔记中。错题集的整理能促使学生再次反思和检查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明确问题存在的根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块状专题的整理。高中英语教学所要求的语法项目在高二时就已基本学完,高三是全面综合复习的阶段。许多学生在初学某个专题时,由于内容集中、训练时针对性强,所以能比较清楚地掌握该块知识。但是一到综合考查时,他们就往往思维混乱,抓不住考点。这和学生平时没有将专题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类、比较和强化有很大关系。比如说,从句就有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三大块。名词性从句有分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四大类;定语从句有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之分,又有只用that、只用which、关系词省略等各种情况;状语从句也有时间、地点、条件、原因、结果、目的、让步、比较、方式等各种类型。如果学生不把每一块专题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研究,比较区分,对各种语法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查缺补漏,以形成一个系统的语法概念的话,他们很难在高度综合的高考中通过这些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