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范文1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1-0000-02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ei Lin

(Sichuan Provincial Economic Information Center,Chengdu610021,China)

Abstract: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rate gradually accelerating,China successfully held the Olympic Games and World Expo will have a role in promot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 enhance their own development divers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wer,the enterprises have created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model has certain advantages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system in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s are added to improved efficiency of the computer and artificial to carry out the modern mode of business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and form their own unique development model,in the market improve flexibility for scientific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Keywords: Enterprise information;Construction;Development model

一、前言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发展的模式逐渐向着国际化标准靠拢,从我国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角度考虑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仍然是需要迫切解决的企业发展问题。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将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如果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及产品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向企业全面渗透,运用于流程管理、支持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表明,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在空间上是一个由无到有、由点到面的过程;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质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隐含知识的挖掘和编码化,进行业务流程的管理。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随着国际化市场的竞争加剧我国信息化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试产的高度竞争也向着国际化水平靠拢,在国际化市场中虽然占被动地位,但还是迫切希望加以改革,从而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在外国品片中跨国公司的著名品牌IBM和DELL,其他的包括SONY,SEC等品牌都在商业化模式的管理与操控中占据着主动权,这些国际跨国品牌的营销模式都令中国企业值得学习,比如说它们的零库存竞争战略,零资金耗损战略等都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之上,它们的市场驾驭能力及商业经营策略切实地给我们补了一堂信息化管理的课。我国企业的发展也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速发现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是非常的大的,而且企业会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而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扩大是藏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企业信息化可以使企业的信息交换不受时空限制“它是目前最直接、最丰富和最快捷的联系方式"高效的信息沟通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种全新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企业在市场中的存在价值,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多种信息化渠道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加强企业的生存效应。

第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可以提高网上信息交流的速度,加强网上信息交易的便捷度,提高信息化交易的安全性,可以节省杂物费和路费的开支,通过信息化办公解决一切繁杂的问题。

第四、企业信息化可以让很多繁杂的工作和繁忙的工作看起来更加简单有效,让许多工作的发展和管理存在更多的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与方式,加强了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法与过程

(一)企业信息调研

企业信息调查与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强调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基础性收集的作用于意义,要强调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收集的能动性与作用。提高信息化规划的能力与作用,信息化规划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考虑到企业各项业务与管理的发展方向,避免陷入脱离企业发展目标只进行盲目建设的困境。只有与企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才能真正起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地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信息规划与开发需要准确度只有在建立了准确的信息化的基础环境下才有健康的信息调研结果,建立健康的信息化平台和管理模式。

(二)信息化需求分析

信息化需求分析的内容是强调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调查与研究采集过程中所提高的信息化的多样化信息技能的分析,要求详细分析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种类和功能,实现信息化的多元化发展和最终的发展目的。要为企业建立合适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与创新平台做出努力和探索,提高信息化管理的能力与目的,实现更多的信息化发展动力,提升信息化发展平台,实现信息化商务模式和信息化企业管理的能力转变,提高企业信息化运行模式。这种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需要实现的内部信息,要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去提高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的分析准确度,实现分析的根本目的,要充分了解企业的运行过程和所需要掌握的业务工作准确内容的安排,要掌握好软件需求目标的信息制作,对需求分析的标志和进度进行分类和管理,加强分析的准确度,更好的设计信息化企业管理程序。

(三)应用系统规划

应用系统规划分为应用架构规划和数据架构规划两部分。应用架构(EAA)的目的是建立企业的业务架构与具体的IT应用系统之间的关联。应用架构不是对某个系统的设计或者需求的分析。而是定义企业向业务部门提供的整体的Irr应用系统和功能。这里有4类需求分析,分别为:企业通用需求、共享的需求、共享的需求(数据分离)以及特殊需求。企业通用需求就是所有的业务线有的相同的需求;共享的需求是部分业务线有的相同的需求;共享的需求(数据分离)是部分业务线有相同的需求,但数据是相互独立的,与前面提到的不同点就在于数据分离;特殊需求即业务线的特殊需求。在此需要根据企业业务架构的“管理积木”,设计企业的信息平台应用架构的“系统积木”。数据结构是数据架构规划的基础,定义良好的数据模型可以反映业务模式的本质,确保数据架构为业务需求提供全面、一致、完整的高质量数据。只有理想的架构目标并不能确保数据环境真正得到改善,数据结构本身也需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程度不断调整。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这种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与建设模式就是要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可执行能力与可提高能力,转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功能与网络信息管理的科学性与人性化功能。信息化的管理需要考虑更多的前瞻性的问题,要考虑全面性的信息化管理风险,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结合,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真实发展与现实意义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要强调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避免出现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局面。对于企业惹眼最大化的降低风险,但同时也要考虑到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确保实现既定目标和满足未来5年左右业务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技术成熟、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不可盲目地追求最新技术,增加项目的实施风险。

(二)企业要加强与软件供应商的联系与配合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欠缺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能力和发展设备的掌握不足的能力,对于信息化管理中不断推陈出新的信息管理软件与平台的掌握存在障碍,而且由于长久失修的缘故信息化管理平台会出现一些弊端和问题引起企业信息化管理与发展的障碍,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企业的发展不顺利。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发展的能力就必须与软件供应商取得联系,加强软件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最新的维修信息和取得软件供应商最新的配置信息,了解软件供应商的软件和平台的操作特性,掌握软件的应用技巧。企业要在信息化过程中与软件提供商加紧合作,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进行诊断与创新维修,针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作出一些解决方案,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规范,同时企业也一定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制作一定的配套解决方案,实现经济发展的快速稳定模式。

五、结束语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变成了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成分,在重点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强调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于必要性,在前期要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和基础信息的收集与调查研究,这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到所建立的信息化基础平台与管理模式的作用,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可靠性与健康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能力和机制,加强信息化的管理能力,提高人员的办公效率,改善信息化建设的商务模式,开展网络商务办公模式,提高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加强信息管理创新性。

参考文献:

[1]李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4:67-68

[2]薛慧珍.浅谈企业信息化资源整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6:54-56

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范文2

Xiao Jiali; Gao Shufeng; Luo Huibin; Shao Ke; Qian Feng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珠海 519000)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uhai,Zhuhai 519000,China)

摘要:中小企业应用云计算模式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可以在信息化建设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信息化的需求分析;云计算信息化的选择策略;云计算模式的分析;云计算的实施和运行操作。这几个模块的规划和设计都应该是基于诺兰阶段模型分阶段进行的,不能逾越。

Abstract: The basic framework that SMEs use cloud computing model for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can be improved on the basis of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modules: needs analysis of informatization; selection strategy of the informatiz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cloud computing mode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modules should be based on Nolan's stage model, and can not crossed it.

关键词:云计算 中小企业 信息化建设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SMEs;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170-01

1中小企业应用公共云计算的必要性分析

云计算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在企业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文中分析的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云计算分为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本文主要研究的中小企业的云类型是公共云。现阶段公共云更适合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应用云计算更具有必要性,公共云将是未来云计算的发展趋势,私有云则是过渡阶段,大型企业未来也将应用公共云。

1.1 当前云计算环境的企业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很多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运用云计算的收益大于风险,相比大型企业而言风险较小,他们更倾向于云计算。

1.2 中小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较少,很多中小企业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软件和硬件基本为零,可以采用公共云的灵活部署模式,按需租赁使用和付费。

1.3 中小企业业务结构简单,业务流程没有大型企业复杂,对系统功能要求相对简单,利用公共云基本可以解决基本的需要。相比大型企业的业务流程繁多,系统要求较高,适合私有云。

1.4 数据的复杂性和安全性要求比大型企业低,很多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数据较少,对己有信息化数据的依赖性较差,向云计算转移较容易,而且这些数据多为日常办公的非核心数据,适合采用公共云平台。

1.5 公共云的个性化配置能够满足我国存在差异性的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有针对性的配置云服务应用。

总之,公共云的优点之一是,它们可以比一个企业的私有云大很多,因而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伸缩,并将基础设施风险从企业转移到云提供商。如果是临时需要的应用程序,可能最适合在公共云上部署,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为了临时的需要而购买额外设备的情况。

综上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采用公共云更符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相比大型企业从公共云中受益更多。尽管现阶段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公共云,但未来不管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应该是公共云模式的云计算。

2中小企业应用云计算的需求分析

2.1 总体需求分析企业要成功实施信息化首先必须制定信息化规划,而信息化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需求的分析。这涉及到未来企业长远发展以及能否顺利实施云计算信息化的问题。云计算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的系统化分析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战略层需求分析。云计算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从传统信息化模式迁移到云计算模式下,这需要一个长期的信息化战略规划,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尤为重要。②企业运作层需求分析。云计算模式的应用将在便捷性、共享性等方面极大改变业务运作方式,所以有必要对企业运作层面进行需求分析。③企业技术层需求分析。企业信息技术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环境,小型企业则需要根据发展现状和业务需求分析使用何种技术,特别是后续的系统维护、升级、整合等方面都要做系统的规划。

以上三个层次的需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信息化需求是信息化建设中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需要对各个层次的需求作综合的分析,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2.2 需求特征分析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因不同的企业类型而不同。从企业规模和信息化发展状况以及对信息要求的不同来分析,中小企业更适合云计算。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特征有针对性的采用云计算模式。

2.2.1 企业信息化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云计算的需求不同。对目前还处于手工管理阶段的企业是较适合采用云计算模式,采用软硬件租用模式后,可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享受信息化服务。

2.2.2 业务和销售区域的分布特点也是中小企业选择云计算的重要因素。如果中小企业的业务范围是多点分布和管理的,云计算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可低成本高效的实现异地信息的快速共享和使用。

2.2.3 企业内部IT管理能力是影响云计算选择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需要考虑自身的IT系统和IT管理人员的素质,结合内部系统的灵活性和完整性进行选择,对于IT管理能力较差的企业可以采用云计算,交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统一规范管理。

2.2.4 相互协作的工作性质。如果经常需要与他人在项目组上进行协作,那么采用云计算模式比较合适。在多个用户之间实时共享和编辑文档的能力是基于认飞b的应用的主要优势之一,应用云计算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2.省略等,还包括很多刚刚从事云计算的中小企业,同时在我国也出现了很多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像阿里巴巴,世纪互联、红帽、恩科等,还有一直推广SaaS模式的传统软件厂商等也在建设云计算。那么中小企业面对如此众多的云计算厂商,应该如何做出合适的选择呢,一个服务质量好的提供商带给企业的是长远的利益,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选择对中小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美)林西克姆著.云计算与SOA.人民邮电出版社.

[2](美)里斯著.云计算应用架构.电子工业出版社.

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 建设 系统开发 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系统开发的必要性

在经济飞速发展,环境纷繁复杂的今天,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带动企业各项创新能力的提高,各大型企业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一个高效可靠的信息化系统不但能够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把先进的管理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带来企业的组织结构创新、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固化企业规范,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大量的系统开发工作,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往往遇到开发进度与预算、系统应用与预期目标之间的矛盾问题。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对系统开发项目实施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风险管理在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中的应用分析

所谓风险管理即指如何在一个存在风险的环境里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和风险处理。风险管理就是不断地将可能引起风险的因素排队、优化,排除或降低风险因素,使其引起的损失最小,用最小的资源来化解最大的危机。文中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系统开发的四种风险管理进行分析。

2.1系统建设需求分析阶段的风险

系统开发是建立在需求部门的需求之上,需求分析是系统开发的基础,需求分析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系统上线后能否满足需求部门使用需要。为降低风险,需求分析阶段必须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是需求调研摸底的全面性,在此阶段要面向使用者特别是管理层了解其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在只言片语中寻找、总结、提炼出要素。第二是勤于交流,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拿出初步方案后,再与需求部门进行交流,改进流程和方案,此项工作要反复多次,直至达到认识上的统一。第三要注意需求的变化,因受固有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经常会遇到需求部门需求变化的情况,在需求调研的初期阶段往往会出现需求变化,甚至前期需求。因此为规避风险必须充分考虑需求变化的因素。

2.2企业流程再造的风险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打破了企业固有的观念和传统的管理方法。目前许多企业在观念上、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上,都有许多不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求的地方,成为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必然会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观念、管理方式进行改变,对流程进行再造,否则,信息化管理难以推进。在流程再造过程中必然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碍,所以在流程再造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企业决策层参与,流程再造必须得到管理层的认同,否则流程再造的风险极大,造成开发阶段出现系统大范围的修改和大量重复性工作产生,既影响项目开发的进度又浪费了资源。

2.3一体化平台建设的风险

大部分企业开始建设办公、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系统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期,由于受到当时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制约,一般来说上述系统都为独立运行的系统,各系统间无法实现横向的数据共享,导致产生许多“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的现象,数据难以实现集中管理。同时由于信息系统的分散及系统缺乏集成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自然而然地要遇到将诸多已经独立运行的系统进行整合即“一体化平台”建设的问题,门户系统建设是实现用户单点登录,通过门户系统实现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集成,使用户在查看其关注的数据和内容变为可能,并更加方便和快捷。由于涉及到多系统的整合并实现数据横向互通,就必然会为平台门户建设带来很大的开发风险,

为了减少开发风险,就要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发生的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充分了解已经运行的各系统的架构和数据结构,弄清用户数据现状,找出用户数据的“基准”,将其它系统的用户数据均由“基准”中同步,实现统一用户数据。其二,选用适合的开发工具,构建合理、科学的门户架构。其三,统一授权。一部分内容可以通过控制列表(ACL)策略进行授权。对于需要认证后才能访问的内容,首先对用户能够访问的Dortlet进行授权,访问权限相同的用户进行分组,避免大用户数的授权。不同的用户只能浏览和使用该权限的数据业务内容。

2.4数据中心建设的风险

数据中心是企业的业务系统与数据资源进行集中、集成、共享、分析的场地、工具等的有机组合。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初期不重视数据管理,没有对数据中心进行统筹规划,导致企业的数据都分布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中,海量数据难以整合,并生成合理的数据报表,难以对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因此,对数据中心建设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企业整体数据模型,实现统一数据元素标准和信息编码。通过对数据的规范化定义,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实效性,实现数据的共享共用,解决数据层面的孤岛问题。第二,完善数据体系。第三建设企业统一的开放数据模式(ODS),充分共享各系统软硬件资源。第四,管理并制定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标准,规范各子系统建设,第五,建立统一的安全防护体系,保证数据及子系统的访问安全。

3.总结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系统开发是一项存在风险的活动,如不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就会在进度、投资特别是应用上出现问题,严重时会造成系统上线后无法运行、造成系统瘫痪或系统应用无法推广,致使系统开发完后被闲置不用,造成投资的浪费和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的混乱局面。因此,在信息化建设系统开发过程中中引入风险管理是必要的。

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范文4

一、企业信息化与组织结构方面的冲突

1、系统分析失误导致与实际需要的冲突

现代信息系统蕴含了标准业务流程等经过验证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企业只有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做法并从中受益才能真正发挥自动化和信息化的价值。传统的中国企业通常都会忽视这一重要原则而强调它们现在的业务环境中的“独特”需求,系统和使用者的冲突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1)系统的目标原则制定得不明确或者不恰当

用户方对信息化需求分析的技术差距或需求分析不全面,经常修改,导致系统的使用者对系统乏信任。

2)信息来源不可靠,基础数据不符合要求。信息管理系统所需的信息来自企业内部也有外部的,信息的统计口径的不同,对指标理解的偏差,形成错误信息输入。关进是拉圾,输出的只能是垃圾。

这些是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开发上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解决办法在于重视项目需求分析、提高企业信息技术素质,改变重企业化轻工业务重IT的倾向性。

2、信息分布的结构、权限与实际需要的冲突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来改造本公司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的过程,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管理系统工程。由于用户领导对系统作用理解不足,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流程优化限于局部或表面等问题,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没有在组织上、机制上给予保障。

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尽可能充分的信息,而且需要信息尽可能合理的分布,也就是使相关人员获得相关信息。由于不合理的配置方式,也会出一方面在有环节与部有信息大量堆积、闲置,一方在却使生产环节部门处于信息饥渴之中的情况。信息配置的效率接影响了创新活动的效率,信息配置方式是信息模式的重要方面。合理的信息方式包括:(1)由单一信道到网状信道。信息分布不合理的原因之一,是信道狭窄并且单一,妨碍了信息的流通。创新的主体不能及时得到相关信息,就不能采取相应行抓住机遇。网状信道改变了单一信道的局面,从支术上解决了信道不畅的问题。同一信息可以从不同信道获取,打破了信息的垄断与人为的堵塞,这就为新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技术保障。(2)由等级分配到自动分布。在等级制组织中,信息是按权力等级分配的,掌握信息的多少与等级的高低成比例,信息更多地是用作权力的工具与等级的标志。创新的系统整合要求活动的同时性、同步性,等级性的传递自然造成了信息的迟滞、变形成不均等。

二、信息化与组织结构方面的障碍

1、信息化与企业中保守组织结构的冲突

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组织变革和管理内核,而这些变革大多数在信息持术之外的,也就是信息系统的成功应用越来越多的和非IT技术相关,IT技术的先进或成熟并不能决定信息系统的成败。管理的、人的、非技术原因在起着越业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公司战略层没有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和公司运作机制的锲合,没有从以司信息运作机制出发来规划IT和企业信息化进程,则不可避免的出现要么不上系统,要么一哄而上,造成IT重复投资、IT投资收益率低、IT系统闲置等重大失误。企业管理层没有专门人员协调分管信息技术。没有建立CIO制度来协调管理全公司目标与信息系统之间的效率。只有当企业完全网络技术。,没有核心组织单元的协调,才不完全依靠高层的社会进步,而是有它们之间的协商合作,由过去从高层向低层的管理联络,变为思路的网络联节。

2、信息化路径与产业供应链结构的不配套

供应链管理体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思想,将客户要求、企业内部资源以及上游供应商源整合在一起,基本思想也正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视为建立在企业价链上供应链,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多个相互协同作业的子系统,如:生产制造、财务、营销、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维护、财务、人事等进行有效管理。

企业实现信息化进要考虑业务合作伙伴的信息化。能够与业务合作伙伴通过电子化方式进行合作和交易。这种合作和交易方式可以采取很多形式,从简单的电子信息交换处理到通过工作流程的信息系统实现集成。就算两个企业之间的电子互动行为采用最简单的形式,也要求双方具备一定的IT实力和某种形式的业务门户网站,所有这些必要因素都应在本企业信息过程中一并考虑。否则即使有最先进的IT技术,难以达到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的对本企业的要求。

三、对策

针对上述企业信息化实现中的障碍,企业需要重视信息运作机制中的问题,即上升到优化运作机制的高度,根据功能设计结构要素,主要应考虑如下因素:

1、企业信息技术的优化

1)目标判断。经济发展趋势给制造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分销、成本、效益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国内市场或国际市场,制造业的外部环境已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客户要求更多选择、更高质量的产品,合作伙伴要求更短的交货提前期和更快的物流服服,竞争对手采用了更有效的分销体系。

企业应该在自身业务充分评估后,才能有效制定信息化策略。

2)价值链判断。在企业运营的不同环节,信息化应用带来的价值是不同的;同样在不同业发展阶段,不同信息化应用的投入和回报价值也不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争压力和多变的市场环境,易观客咨询认为企业应更多考虑信息的投入成本与商业价值,而非系统或方案所具有功能的强弱与广度。并随着员工变得更加熟练而逐渐升级。

2、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的优化。

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范文5

关键词:企业业务全球化;信息化建设;企业竞争力;现状;对策

企业业务全球化的背景使得我国企业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及时有效的为企业提供参考数据,从而增强企业的战术层、战略层以及决策层的指导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基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晚的现状,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许多困难。本文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进一步探讨企业业务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1~5]。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随着企业业务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常桂英通过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分析表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以下问题:缺乏主体意识、需求分析不够、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较高等[1]。吴定怡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表明,只有树立信息化的观念、构建信息化管理体制,才能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2]。霍吉林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存在重视程度差别较大、新旧企业信息化差别大等问题,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足、管理人才缺乏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3]。笔者认为企业业务全球化趋势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企业业务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家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逐渐增强,但由于电子网络容易受到病毒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电子网络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制约了在企业中的发展。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普及率不高的问题。企业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主要受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使得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些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周期较长,资金回收较慢,带来的利益不够弥补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资金,基于这些因素,使得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停留在初级阶段。最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合力度不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但在实际中,许多企业基于信息化的认识水平不够等因素影响,使得企业的信息化整合力度不够,不能达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企业业务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企业业务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普及率不高、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企业要想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就要坚持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坚持诚信,提升企业与政府、社会、内部的信息互动能力,提高信息整合的力度,进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首先,政府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建设。电子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导致企业信息化进程开展缓慢,针对这一重要制约因素,政府应加强网络的监管力度,出善的法律、法规保障电子网络市场的稳定发展。安全稳定的电子网络市场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企业坚持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坚持诚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包括企业定位、制度保障等环节。资金、技术等因素使得部分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够,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企业定位有助于企业认清企业发展的方向,加大投入,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企业信息化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有助于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此外,企业只有坚持诚信原则,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最后,企业要注意提升企业与政府、社会、内部的信息互动能力,有助于提高信息整合的水平,进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企业只有提升企业与政府、社会、内部的信息互动能力,才能充分把握市场发展的动向,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效果。企业增强内部信息互动,有助于增强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中的联系,进而提高信息整合的水平,防止信息孤岛的产生。例如,中兴、华为等企业的成功,一方面是企业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能够通过制度等措施和手段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完成,提高企业在业务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是企业能够坚持诚信经营的原则,增强企业内部和社会、政府间的信息互动能力,把握市场发展方向,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结语

企业业务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普及率不高、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表明政府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建设;企业坚持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坚持诚信,提升企业与政府、社会、内部的信息互动能力,提高信息整合的力度,进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常桂英.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8(6):38-39.

[2]吴定怡.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探[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27(10):40-43.

[3]霍吉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推进对策[J].现代农业,2009(10):76-77.

[4]刘全喜.湖南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探析[J].企业经济,2013(2):163-166.

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范文6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管理信息系统 架构

目前,我国企业正广泛地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研发、制造信息化,以实现管理科学化、向管理要效益,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系统,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在加入WTO之后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然而,在企业信息化的理论界,各种理论、各种模式互相交叉,错综复杂,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混乱现象,管理信息系统从理论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试图从企业信息化的理论、功能模块、技术基础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企业信息化的架构,进而为广大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基础

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基础包括两个部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网络

企业信息化的运作基础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很快,目前企业信息化的主流平台是以局域网为基础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并正朝着以Intranet为基础的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发展。

Intranet是Internet和局域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既不同于Internet复杂的结构,又不同于传统的集中式客户机/服务器的局域网模式。它集成了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提供了一套企业信息系统完整的、开放的、易于应用和开发的、廉价的构架。可广泛应用于企业信息化的所有领域,正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

数据库

数据库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没有数据库就谈不上企业信息化,近年来,大中型数据库在企业信息化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信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在线联机分析等新的数据库领域也会在企业信息化中得到应用。

计算机安全

在企业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安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出于供应链及电子商务等的需要,企业网络必然会从Intranet走向Extranet和Internet,因此,在构建企业信息化平台时,必须考虑信息安全,目前信息安全的手段从技术上讲主要是防火墙技术,身份验证手段、数字证书等。

企业信息化的理论指导

指导企业信息化开发的理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MIS)理论

我们首先分析企业信息化的理论基础之一的管理信息系统,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着不少局限,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将管理信息系统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经过多年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开发的方法、实施的步骤等,这些理论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并且仍然在指导着信息化的实践。许多高校也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并设置了相应的博士点和硕士点。

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囊括了企业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间,我国有大量企事业单位开发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所以习惯上我们也把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称为管理信息系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许多新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电子商务(EB)、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如果我们在笼统地将它们称为管理信息系统就不对了,为说明问题,举两个例子说明如下。

比如客户关系管理,它融合了当今最新的信息技术,包括:Internet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呼叫中心等等。作为一个解决方案的客户关系管理,凝聚了市场营销的管理思想。市场营销、销售管理、客户关怀、服务和支持构成了CRM软件的基石。CRM是围绕客户关怀的整个业务和信息系统的集成,如呼叫中心的建立,其范围已经超越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范畴,不能把客户关系管理笼统地称为管理信息系统。

再如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条件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实现商品与服务交易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是不同于传统交易方式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诚然,电子商务包含了很多管理信息,但是,从本质上讲,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本身,不能说电子商务是某个管理信息系统。

我们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也是为了搞清楚企业信息化的架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仍然指导着企业信息化的实践,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或者是管理信息系统模块的提法,在某种程度上讲,已经大大弱化,必须进行扬弃。

我们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也是为了搞清楚企业信息化的架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仍然指导着企业信息化的实践,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对于当代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其体现出来的现代管理思想,如ERP、CRM、SCM等,已经不能简单地称为“管理信息系统”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对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进行扬弃,保留并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理论,淘汰“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这个概念,而用ERP、CRM、SCM等取而代之。

指导企业信息化实施的重要手段――项目管理(PM)

项目管理是一种特别适用于那些责任重大、关系复杂、时间紧迫、资源有限的一次性任务的管理方法。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这类任务越来越多,人们对项目管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专业界的活动也日益频繁,项目管理也发展成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是典型的项目管理,

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化项目通常包括三大阶段:需求分析、系统选型和系统实施。在系统实施阶段又可细分为实施计划、业务模拟测试、系统开发确认、系统转换运行、运行后评估五个主要步骤。项目管理围绕整个项目的全过程,对项目的立项授权、需求分析、软硬件的评估选择,以及系统的实施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运用项目管理,可以保证质量、缩短工期、节省投资,因此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正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企业信息化实践中,项目管理是指导企业信息化实施的重要手段。

企业信息化的功能模块架构

我们将企业信息化模块架构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是核心业务系统,第二是人工智能系统,第三是制造信息系统。

企业核心业务系统

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的中心主要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包括办公自动化、准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敏捷制造、精益生产、产品数据管理、协同产品商务、企业资产管理、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等诸多方面,ERP更重要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体现的一种管理思想。

企业实施ERP之后,各个流程的不同环节,其人财物的权力与运转都是透明化的;各层级管理者的监管范围明确,企业内所有人员的全部活动都处在一种透明的环境中。做到了三个方面的管理达到统一:业务流程与管控流程的运作达到统一;业务与财务的集成达到统一;信息系统的优化升级与向外拓展达到统一。

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的前台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因为这两块都是直接面对客户的。

一般来讲,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包含销售、市场及服务三类模块。其中,销售模块有很多功能,从最初的需求生成,到自主销售,到最后的销售人员佣金管理都涵盖其中。市场模块则偏重于对市场计划和市场战役的策划与管理,让企业心中有数;服务模块涉及到服务的方方面面,例如服务合同管理和电话呼叫中心的管理等等,确保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中心思想是为了吸引客户,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很快,它是在ERP基础之上企业的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囊括了企业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了企业、政府、银行、认证中心、配送机构等诸多方面,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将电子商务与客户关系管理进行整合。

供应链管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产生的。当今世界企业市场竞争形态已经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跨国集团与跨国集团之间的竞争,发展演变为企业战略联盟间的竞争,也就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战略联盟将多层式供应链改造为扁平式供应链,可以整合企业内部人财物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核心业务系统侧重于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而具体的物质实现是物流系统,因此,必须站在现代物流的高度,全盘规划供应链上的物流管理,制定企业物流战略,构建企业物流管理业务系统,物流管理是当今企业第三大利润源泉,具有强大的声明力。

从广义的角度讲,企业资源计划更强调的是企业内部管理,而供应链管理侧重于对企业的上游厂商进行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电子商务更注重对企业的上帝――客户进行管理,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工智能系统

针对企业信息化的人工智能系统主要包括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

决策支持系统充分运用了决策理论、管理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的最新成果,开辟了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帮助决策者正确决策的新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决策的有效性、科学性和信息化程度。

决策支持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能为企业提供各种决策信息以及商业问题解决方案,从而减轻了管理者从事低层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负担,使得他们专注于最需要决策智慧和经验的工作,因此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近年来,决策支持系统向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和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发展。

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问题。也就是说,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的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某领域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便解决那些需要人类专家处理的复杂问题,简而言之,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专家系统在企业信息化中领域尚处于研究阶段。

制造信息系统

制造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核心的生产自动化系统。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制造业正在逐步向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向发展。CIMS把制造业的全部生产、经营和工程技术等各方面工作通过计算机连成一体,成为一个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最优化的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包括了一个制造型企业中设计、制造、经营管理、质量保证等主要方面的功能。一般来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包括三个部分:经营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组成,是一个集管理、设计和制造于一体的集成化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适应了当今世界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的潮流,因此,正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总结

企业信息化架构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指导企业信息化开发的理论基础是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企业信息化实施的重要手段是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