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范文1

1.把握本质,准确定位

自我国2011年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以来,对语文教学本质给出明确界定: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并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即,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要帮助学生养成语言运用能力,锻炼学生文字运用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养成语文习惯,掌握语文方法,提升综合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现状,审视困境,着眼未来,秉持本位教学理念,全面执行《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正确处理教材、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之间的关系。结合语文教材,把握本质内容,着眼高中生特点,面向社会,以本位回归的教学理念,采取灵活教学方法,设计多样化教学内容,遵循语文教学定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语文内涵,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2.研究教材,立足课堂

教育学家叶圣陶曾指出教材仅仅是例子,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范本,教师应用教材例子引导学生学习,以深刻的教材文字向学生阐述并延伸丰富的内涵。自《语文课程标准》执行实施以来,教师应明白在教学中不应只是“教”,而应该是“用”,应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使用并理解教材,深刻研究教材内容,立足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理解,而应充分解读语文教材,将语文课文内容进行延伸,考察语文课文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基于写作背景,与课文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产生心灵相融共鸣,对语文课文进行独特感知、体验,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搭建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对话,丰富语文教学课堂内容,向学生展示生动的语文文本。

3.挖掘资源,返璞归真

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内动力,培养学生语文情感,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综合文化素养。高中语文教学应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以及高中生特点,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正确观念,突出语文文字能力,突破现有高中语文费时低效怪圈,以语文课堂活动为核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挖掘高中语文教学资源,实施本位回归教学,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对语文课文教学,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课文,要创设能够引起学生感官直观体验的场景,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味、体会、感知;第二,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创设表演、游戏的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自信,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竞争中快乐享受;第三,加强师生学习对话,针对具体的课文教学内容,充分展开讨论交流活动,创办语文文学沙龙,挖掘语文课文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学习中沟通,在学习中发现,在学习中进步;第四,结合语文教学资源,结合写作背景、写作实践以及生活现状,多元化教学课堂,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创造并感知语文本真,争做语文学习主人。

4.回归本位,彰显本色

高中语文教学应结合高中生特点及其学习规律,准确定位语文教学,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语文教学内容,加强语文教学点评。高中语文教学在异化教学理念影响下,逐渐脱离本位教学,应回归语文本位,彰显语文本色,重新转回至本位教学正确轨道,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语文教学回归本位,只有结合教材有效备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上好语文课程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在语文教学中,需要立足教学做好备课,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把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以教学目标为基准,设计每节课教学阶段目标,做到“少而精”的教学。第二,紧抓学生特点,设计灵活教学内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基本形成自我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基于语文教材,采用解读、游戏、体验等多样化教学形式,以语文素养作为教学核心,实现语文全方面教学。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范文2

语文素养的内涵很丰富,主要指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语文知识、语文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随着新课标的日益完善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活动面临着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科书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作用,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怎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切实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高高在上,占据着课堂主导地位,学生处于“听”与“记”的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感到无趣、疲劳,渐渐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师生观念、教学观念,“让位”给学生,坚持课堂主体是学生的原则,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及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气氛,使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他们语文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学必修四《奥林匹克精神》时,因为高中生对奥运会都不陌生,所以教师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主学习,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讨论、体会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品味诗化的语言和内容的和谐。学生的自主研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从而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立足于教科书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高中语文新课标倡导: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语文教科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祖国优秀的语文文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对家乡、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传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进而强化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比如,教学《汉字王国中的“人”》时,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用视频展播汉字演变的过程,让学生感知、领悟汉字的演变历史和现今世界各国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热潮,使学生懂得:汉字是美的、神圣的,我们要懂得欣赏,更要珍惜和爱护她,要自觉维护她的纯洁。这可以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他??的综合素质。

三、开展广泛的语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文思考能力

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基础。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更加活跃,使学生的情感得以丰富,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完善。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应有的作用,通过各种方法和形式组织学生阅读课文,使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和主题;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真感悟课文的经典和精妙之处,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素养。另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课外阅读材料。这样,能够使学生把课内学到的新知渐渐融入到课外材料或书籍的阅读、学习之中,实现课内外的知识互补,使课内阅读更加完善。从教学实践来看,这样的阅读方式,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并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极大的提升。

四、借助写作活动引导学生展示自我

写作活动长期以来就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最让学生头疼的事情。事实上,写作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写作记录或抒发自己情感的发展、对各种事情或事物的认识、看法等。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学生害怕写作呢?究其原因,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考官,教师出题,然后对题目进行审题,对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做讲解和布置,最后让学生动手写。学生在教师圈定的范围内没有任何自主权,所以他们常常感觉无从下笔,最后东拼西凑,胡写一通,草草了事。所以,写作教学应把写作的自由交给学生,激励他们认真、务实地自由写作,引导他们关注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身边发生的事情,并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同时积累写作素材,写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写作,有利于学生发挥写作积极性,使他们乐于表达,乐于展示自己,从而提升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范文3

“科学素养”可概括为三部分:一是对科学知识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二是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三是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科学素养”比“科学素质”和“修养内涵”意义更广、层次更深,它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等。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素养”的核心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高中阶段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在于使其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要使其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相关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将科学与人文巧妙融合,其既包含语文学科中的语言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学阅读知识及文史常用知识等,又包括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因此,通过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体现在培养多种能力方面,例如: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归纳和演绎的能力、类比和推理的能力及查阅资料和使用工具的能力等。由于“科学素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更要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能力和科学品质,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创造力。

三、培养“科学素养”的三个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和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包括辩证的思维方法、多种逻辑思维方式和具体的学习方法及其操作方法等。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三个培养“科学素养”的策略。

1.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师可通过论述类、人物传记类等文本的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教学《宇宙的边疆》《凤蝶外传》和《动物游戏之谜》等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认识科学的发展,畅想宇宙的秘密。又如,在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时,教师既可让学生感受“传承”和“探究”的意义,又能使学生体会逻辑严密的语言的魅力。另外,在教学《宇宙的未来》一课时,教师既可让学生憧憬宇宙的未来,又能使学生感受作者对科学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高中语文教学如果能准确把握学科中“科学素养”的主要方面——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就能使高三阶段的语文教学兼顾多种文体的个性阅读方法,体现学科思维的共性。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化繁为简,又可使学生迅速找到合理的思维路径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2.利用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议论文的写作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传授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将各种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包括:提炼论点、展开论点,对论据材料进行取舍、阐释、论证和评价等。系统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更能培养学生敏捷、灵活、深刻和独创的思维品质。例如,在教学“合理利用因果关系”(高三写作训练专题)这一内容时,教师既可通过对“溯因究本”的分析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仔细思考和深入分析的能力,又能启发学生结合以往所学,归纳审题立意、分析说理和谋篇布局的能力。又如,在一次作文课上,在出示《房祖名心怀感恩》这一例文后,学生立刻发现其论据未能围绕论点进行分析,导致道理没有阐明。此时,教师可让大家思考:为什么房祖名心怀感恩就能促其成长?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运用“溯因究本”的思维方法。于是,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找到原因,从而完成了这一例文的修改和补充。这样,学生掌握了“溯因究本”的思维方法。之后,在“课堂练笔”环节,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溯因究本”的思维方法将分析引向深入,最终达到仔细分析、深入思考的目的。

3.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的核心是批判的精神及创造意识,因此,教师可配合教材,设计适应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践、探索、质疑和创造。例如,教师可结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中的“儒道互补”和“佛理禅趣”两个单元,设计《试论“儒释道”三家对中国文人的影响》等论题,并组织学生撰写学术小论文,以探讨哲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鼓励学生在尊重史实、尊重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又如,教师可结合社会调查、演讲比赛、读书大赛和辩论赛等活动,既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认识自我,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务实、勇于质疑和积极创新的科学精神,最终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范文4

一、“高中语文感悟学习”的内涵

我们认为,语文中的“感悟”是指个体(学生)对载体(阅读文本)的感知(阅读)过程中,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有所感触(感)到有所领悟(悟)的过程。这是透过事物表象发现事物本质的过程,是从“深思”到“自知”的过程,是从理解到创新再造的过程,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同时伴随着愉悦的情感体验。

所谓感悟学习,就是学习个体揭示、体认知识背后蕴涵的主观价值的一个领会过程,它是形成理性与非理性整合统一的价值情感体系的过程,是以客观知识、理性情境认识在量上的积累为基础,达到直觉认识质变的过程。

二、高中语文感悟教学的特性

感悟式教学是顺应感悟学习的内涵特征而采取的教学方法。在感悟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个性特征等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通过指导和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知经验,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反复的揣摩、思索,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最后使得理解的以加深,想象得以展开,情感得以共鸣,才情得以展示,人格得以升华。

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法结合高中阶段特点,更加强调学生感悟的主体性、深刻性、人文性和语文阅读、表达和高考应试能力的培养。

具体表现出5个特征:

1.非理性思维。感悟学习,是主观与客观的合一,是自我体验、自我意会性的观念。殚思竭虑的理性分析不能收到良好效果。

2.不可重复性。由于每个学习个体的经验、视野、文化积淀不同,所以感悟的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整体性。感悟学习是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多方面的整体把握,它获得的更重要的是隐含意义和非语素意义、内部语境意义和外部语境意义的总和。

4.创造性。感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感知的事物、知识在头脑中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是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的内化。

5.情感性。情感是感悟的动力,也是语文感悟学习的起点。文本中的语言不仅只是单个的文字符号,也是一种情感符号。在与文本情感的交融共鸣中,才能感悟到文本的内涵。

三、构建高中语文感悟教学的新模式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是以“背诵”为基本模式的,“背诵”注重的是“记忆”;解放后的语文教育是以“讲读”为基本模式的,“讲读”追求的是“理解”;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应该以“感悟”为基本模式,“感悟”更为注重学习者心灵的活动。

高中语文教学总的特点是“时间紧,任务大”,为了赶进度,老师一方面把“讲读”和“问读”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统一代个性、以理性的分析取代心灵的感悟,把原本适宜意会的含蓄美妙的文学意境,肢解、剥离,压缩,学生成了教师思维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忽视了“人”,难以适应学生作为“人”的发展需要。

“讲读”为主的教学方式,也有教师的引导启发与学生的思维感悟,但教师牢牢控制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缺少深刻思维所需的时间,也缺少创新思危所需的空间,其思维时间短,空间少,步子小,浪费了学生深刻思维的时间,成为造成语文学习中“少、慢、差、费”的主要原因。

高中语文感悟教学,就是把平等、民主、和谐、高效引入语文课堂。我们的出发点是尊重语文学科的艺术性、人文性与社会性,尊重语文教学的情感渗透、自主感悟和厚积薄发的特点,以“感悟阅读”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研究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从尊重学生主体发展的角度,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文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写,读有所创。其范围包括以“感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自主阅读课、课外阅读三个方面。

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的课堂结构为解题、感悟、交流、结题、训练五个环节,分别是阅读过程中的准备、收获、分享、完善和补充阶段。以阅读创新的感悟阶段为核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让学生的深入思考独特感悟有时间上的保证。通过这种时间相对集中的阶段性自主感悟和交流,把语文教学从讲读和问读为主的“计划经济”式的教学方式转变到“市场经济”式的自读自晤、互启互助的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高度重视自主阅读课和课外阅读,认为这两个方面是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渠道,给予高度重视。学校建立“语文阅读室”,增加“语文阅读课”,给了学生开放学习的空间;语文课中教师讲读课时由每周六节间为四节,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依据魏书生的民主教学原理,设计学生语文课外学习自主管理小组,扩展了语文学习领域。

四、高中语文感悟教学的意义

1.建立起了学生自主学习机制

解题、感悟、交流、结题、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自主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尤其是交流环节,好的学生作品异彩纷呈,充分发挥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2.切实促进了语文教师思想转变

通过可行变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在学生主体参与实践、主动发展教育活动中,增强教师的改革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创造精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3.激发了学生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范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氛围;师生关系;生活;教学情境;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教学,是对高中生内在文化素养的一种培养,是对高中生外在表达能力的一种强化,是对高中生主体思维、意识、行为及情感的一种调剂。在以往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中,单一性、保守性等教学弊端是其所呈现出来的主要趋势,这种陈旧弊端造成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严重限制了学生主体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改进。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经过了如火如荼的推行,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与限制,开创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有效策略为支撑的教学新境界。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搭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氛围是调试剂,是调整师生教与学、态度与行为的良药,也是搭建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纽带。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对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积极向上心理的一种反映,是对师生高涨饱满参与情绪的一种体现,也是拉近师生之间距离的一种条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剖析教学的核心,认清教学的本质并非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以教师的内在人格和外在性情感化和塑造学生的过程,教师要注重以自身人格的直接影响力调节学生低落的学习情绪,要以自身的独特魅力唤起学生的拼搏精神,要以教师的内在优势潜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整体氛围。高中语文教师要严格抑制自身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冲动行为,要对自身的主体情绪、脾性、态度、行为等进行自我监督与控制,要注重教学矛盾调节与处理的理解化与宽容化,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品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调控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与意识,以此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增添艺术魅力。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实现学生的情感升华

语文知识,是在生活这个广阔的场所之中提炼出来的,也是在生活这个阵地中进行检验的,语文知识与生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高中语文知识的生活性为前提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素材整合为一个具体的情境,并向学生进行展现,将静态的语文知识以动态的生活内容进行展现,将单一枯燥的文本内容以优美的情景和实物进行转化,以此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情感的强化与升华,实现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实际提升。例如,在高中语文《飞向天空的航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同学们,你们对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都是很关心的吧。知道我国的航天飞船发射过几次了吗?你们都知道最近的发射时间和发射人员,但是你们知道我国第一艘航天飞船发射的具体时间吗?知道我国航天飞船发射的第一人是谁吗?等等。以此生活化的元素进行语文课文的包裹,让学生在生活化原料的引导中快速进入语文知识的学习状态,让语文知识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

三、创设科技化现代课堂,丰富知识的内在形式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优化力量的信息技术引领着课堂教学向科技化的道路上发展,其栩栩如生的图片形式和形象多彩的动画形式冲击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为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注入了活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文知识与信息技术进行优化整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直观化进行语文知识抽象化的转变,以信息技术的生动化进行语文知识静态化的转变,以此为语文知识的教学增添别样的乐趣。例如,在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宇宙整体示意图的展示,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视频把动态的宇宙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生动的图片和视频的引导中能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在含义。

总之,新时期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要建立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基础之上,要充分挖掘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与可塑性,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范文6

通过教学实践和认真研究,我们认为,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确实是一个人文素养资源的宝库,它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认识自我”、“体验情感”、“关注社会”、“走进经济”、“感悟自然”为主题,引导学生吸取其中的营养,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然而,这些资源大部分是隐性的,迄今为止,由于未得到系统开发,以至于不少语文教师身在宝山不识宝,更遑论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了,这样就直接制约着高中语文人文素养教学目标的实现。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必须着眼于语文教材,对教材中的人文素养资源分门别类,系统开发,变隐性为显性,以便教师在教学中信手拈来,灵活运用。为此,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悟,以人才学、教育学、素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为指导,以教材中的人文素养资源为研究对象,把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人文素养资源一一开发出来。

一、人文素养资源的内涵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也指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人文素养,是指人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底蕴,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染等,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在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格、气质、修养方面精神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资源,就是指用于教育领域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后备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一类教育资源。

二、人文素养资源的分类

为便于理解和掌握人文素养资源,根据人才学、教育学、素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我们将人文素养资源分为人文理想资源、人文精神资源、人文情感资源和人文哲理资源四类。

(一)人文理想资源

人文理想资源是指促使人具有人文理想的一类人文素养资源。人文理想是人们根据自身际遇和社会现实而确立的理想人格的奋斗目标。它反映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自我能力的期许,对他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对社会的崇高使命感。如变革社会的梦想,施展才华的憧憬,建功立业的愿望,对自由、幸福婚姻的追求,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二)人文精神资源

人文精神资源是指培养人的人文精神和品格的一类人文素养资源。它是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理想确立和得以实现的源泉和内在动力。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体现人的本质属性的精神,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的精神。其核心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以及责任意识。如善待万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甘于奉献、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团结互助、舍生取义、坚持不懈、保护生态以及人道主义、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

(三)人文情感资源

人文情感资源是指培养人的人文情感的一类人文素养资源。人文情感是认同人文精神的刃奶逖椋是人文精神得以形成、人文理想得以产生的基础,如离情别绪、羁旅愁思、怀乡思亲之情、悲天悯人之情、忧国忧民之情、壮怀激烈之情、杀敌报国之情、博爱宽容之情、挚爱生活之情、热爱自然之情等。

(四)人文哲理资源

人文哲理资源是培养人对宇宙和人生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使人懂得基本的人生哲理的一类人文素养资源。人文哲理是对自然、社会以及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方式的认识,涉及个体的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人生意义的透彻体悟,是为人处世智慧和经验的精辟总结,往往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快乐和辛福?人为什么活?应该怎样活?应当追求什么?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取得事业成功?怎样对待功名利禄?如何看待自我?如何看待别人?如何看待社会?如何与自然相处?个人命运与社会、时代有什么关系?

三、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人文素养资源

依据以上定义和分类标准,我们对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至必修5的基本篇目进行了详尽分析,深入挖掘蕴藏其中的人文素养资源,使之系统化,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四、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人文素养资源的利用

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素养资源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使之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有待于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制订人文素养培养计划,确定人文素养培养目标

如前所述,语文教材必修1至必修5中的人文素养资源极其丰富,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吃透。此外,由人文教育到人文精神的内化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的领悟和体验才能逐步实现。因此,我们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制订适合他们实际的、有可操作性的人文素养培养计划,确定明确的人文素养培养目标,分阶段、有目的、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必修1侧重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价值,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初步养成勤劳、刻苦、坚强、乐观等精神品格,懂得关照自我,善待自我。必修2侧重于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挖掘出作品人物或作者身上闪耀的优良品性,感受其伟大的人格力量,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爱人民、爱亲人、重友情等崇高情感,具有一颗仁爱善良之心,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必修3侧重于引导学生感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自然的生命,自然的活力,通过自然景物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初步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懂得关心自然,保护环境。必修4、必修5侧重于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思考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初步培养对亲人、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懂得关心社会,回报社会。

(二)努力创设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情境

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诱导,而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关心学生,信任学生,以真情感染学生,创设亲切和谐、宽容愉悦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活泼、友好融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与学生平等交流,合作探究。例如,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最能表现人文主旨的词句,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先由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悟,揭示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然后教师适当点拨,并鼓励学生进一步作出评价,谈谈自己的感想。再如,指导学生查找、搜集课文的有关资料,“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深入剖析人文理想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得到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注重审美体验,切忌生硬灌输

语文学科具有形象鲜明、情感真挚、意蕴丰富的特点,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即便是人文哲理,也大多是通过形象的生动描绘表现出来的,所以教师不能在语文课堂把人文素养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对教材中的人文素养资源进行适当整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在语文课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审美体验,获得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感染,进而化为自己的人格、气质、精神,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指导学生反复朗诵课文,然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构成一个画面,用心体味课文表达的人物崇高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从而引起情感共鸣,升华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