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授课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授课技巧范文1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31-01
初中的历史教学与语文、数学、外语等教学不同,初中的历史教学具有明显的科目特点。学校一般都只注重语数外的重点教学,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都集中在主课教学上。因此,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既要让学生们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又要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技巧。初中的历史教学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们勤于动脑、多思考,因此,历史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比较适合历史教学的一种学习方式。
1 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出合理的小组规则
在新的教育改革体制中,都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在初中课堂学习中,要求学生们体现出合作能力的培养。新的精神宗旨,是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对于日常工作乃至一个企业而言,都有着相当大的作用。更何况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的娇生惯养使他们的自私性越来越强,因而,从中学开始加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并不是只为了应对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同时也是一种素质上的培养。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叛逆期,老师们不能采用压制手段强迫他们参与某种活动。老师要在课堂上讲解小组学习的目标、模式以及方法,积极鼓励学生们去参与这种小组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和传统的老师直接授课有所不同,老师们要规定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将和以后的成绩直接挂钩,制定出一套学习规则。小组的合作学习必须根据学生的自愿原则展开。当学习小组分组完成之后,根据学生推荐,选出一名学和学习委员。学习组的组长要负责和谐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而学习委员则要下达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监督小组成员执行。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完成任务。
2 要结合初中历史的特点,展开多模式的教学内容
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老师必须充分挖掘出其中的趣味性,把历史知识和趣味相结合。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把历史课程分成几个部分进行,每一堂课下来之后,留几个问题让学生们去探讨,并且要求学生们要认真完成,并且由老师和学习小组委员进行打分。具体实施方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可以进行一个历史演讲比赛,学习小组可以收集一个论题进行系统分析,让学生根据这个论题进行演讲。在历史课堂上,当老师下达任务之后,可以根据所提供的资料,给一些参考资料供大家参阅。除此之外,老师还要交给学生们演讲的技巧。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们提高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演讲技巧。
(2)根据历史故事,让学生们表演话剧,进行小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所讲的历史故事,渗入合理想象。给每一个学习小组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写剧本。老师根据提供的例子指导学生们表演。比如在讲到孔子的故事时,可以选春秋时期和孔子有关的故事,让学生们进行演出。如果条件允许,老师可以播放一些视频,让大家观看,给学生一个示范。
(3)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展开一个辩论会,根据某个历史故事或者事件展开正方和反方的辩论比赛。当老师讲完一堂历史课堂之后,可以根据学生观点的不同,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在课后收集资料,坚持自己的观点,然后展开辩论会。
3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要选择适当的选题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不见得是每堂课所必用的,想要提高它的有效性,应该将其贯穿于整个课堂内外。这就要求老师在选择题目的时候需要有针对性,达到一定的成效。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可以在以下教学内容中侧重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1)在具有活动探究性课程上,可以使用合作学习模式。
比如,在《探访丝绸之路》这章教学的准备过程中,可以把全班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指导每个学习小组确定好学习的主要任务。老师要为他们搭建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小组同学集思广益,这样不但帮助他们拓宽了思维、提高了探究能力,同时还帮助他们提高了整个初中历史的学习效率。
(2)在课堂上需要学生们动手获得最终结论,同样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这样创设情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加强分析、综合以及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4 在对初中历史课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需要老师进行引导
在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下,主要是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忽略老师的引导作用,同时还对老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老师们必须更加深入的了解教材、教法和学生。因为学生的知识有限,当他们在接受一个新知识的时候,要么就会出现各种困难,要么就只是停留在其表面,所以当学生们在预习、讨论的时候,老师要给予一定的点拔和引导,启发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把他们的自主学习引向更深的层面,最终达到突破教学困难和重点的目的。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通过每节课的积累,才可以走向成功。
5 要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上,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总是那么几位学生在与老师之间产生交流或互动,而其他大部分学生都埋头干自己的事。这主要是两种原因造成的:
(1)厌学,对初中的历史教学不感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部分学生并不是不想说,只是他们不会讨论,面对老师提出的各种提议不知从何开口。
对于以上这两种情况,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①在进行讨论时需要有明确的目标。
老师要明确告诉每位学生讨论的目标,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放矢。
②在进行讨论过程时,应该注重方式方法。
这是关系到整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老师们必须要求学生们做到:独立学习在前,合作学习在后。学生要在辩论前先进行独立学习,认真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在小组内相互议论、相互答辩,这样在讨论时就有话可说了。
参考文献
[1] 张宗美.初中历史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12):145.
初中历史授课技巧范文2
【关键词】初中历史 学习兴趣 培养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2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下,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历史是一门需要学生花大量时间记忆的学科,因此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重视。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本人深刻体会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方法与技巧,在文中与大家分享。
一、教师要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起重视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历史学科学习,因此,能否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与教师是否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起重视,有直接的影响。只有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起重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起重视,应该具备以下两个因素。
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师有较强的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意识。历史教师首先要有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意识,这样教师才能将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方法与技巧,切实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具备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能力。有些初中历史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没有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方法与技巧,也难以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因此,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师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意识与能力。
二、通过有效掌握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首先要能够从知识点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够产生较大的兴趣,而且对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点也有很大帮助。那么,在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该如何通过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历史学科学习,因此,在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与困难。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知识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在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学生在历史知识点学习的结果会变得更加高效。有效掌握知识点,无疑能够使学生很好的体会到历史学科学习的乐趣,自然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学习也逐渐进入良性循环。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兴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其中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如何进行设计,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在历史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不善于有效进行课堂设计,结果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对短暂的课堂教学的几十分钟进行有效设计,那么,就能够收到良好的历史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可以有效的进行课堂导入的设计,提升课堂导入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上课之始就对整个课堂充满了期待。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安排好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时间,而且要安排好师生进行互动的时间,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做相关的练习题目的时间等,学生不会再感觉历史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自然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更加浓厚。
四、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培养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就注重借助于多媒体。较之于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多媒体强大的声像功能,能够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锁定于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多媒体能便捷获取学习资源的功能,对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多媒体以一种更加直观的形式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能够使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切实发挥多媒体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兴趣的作用,要求教师能够有效的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通过课件,既要能够有效的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同时又要能够提升课件的趣味性,进而从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双重角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兴趣。
五、通过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授课技巧范文3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高效n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05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历史作为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学科,为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创造了条件,但是教师在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过程中,也要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有助于打造高效高中历史课堂的方法展开论述。
一、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历史学科学习
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在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过程中,应该从初中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特点出发,这样才能达到很好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由于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刚刚接触到历史学科学习,因此,想要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这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加有效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进入初中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历史学科,也没有进行过与之类似的学科学习,因此,学生没有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历史学科的学习与语、数、外的学习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引导学生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为学生高效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及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为了打造高效初中历史课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点,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自然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该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呢?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积极的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旦学生能够正确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及时给予学生表扬,那么学生自然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就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与成就感,自然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就更加高涨。当然,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的将多种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三、教师有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能否有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虽然不同的历史教师在课堂上都对学生进行相同知识点的讲解,但是却收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较高,而有些教师的却差强人意。导致该种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能否对学生进行有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呢?本人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升知识点讲解的针对性
为了通过知识点的讲解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提升知识点讲解的针对性。历史知识点较为繁多且零碎,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针对性不强,势必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较为迷茫。如果教师能够线条化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那么,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思路也十分清晰,自然更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二)语言生动有趣
教师有效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不仅体现在对知识点本身的布局,还体现在教师如何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从而也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总之新时期,历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进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积极思考
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只有学生能够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升。思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初中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思考的意识与能力都不强。因此,为了使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思考,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本人认为学生学习历史学科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开动脑筋,积极进行思考,这样不仅对学生掌握知识点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学生明白更多道理也有很大帮助。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设置一些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的开动脑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初中历史授课技巧范文4
关键词:初中历史;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新课程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几年的教学一线中,我就如何创新历史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分析学生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既关心“ 教” , 又关心“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到有效作用,所以对学生的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教师必须对每个班级的特点、每位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制定出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
二、研读课标,剖析、挖掘历史课本资源,将课标要求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课标是授课的依据,所以在编写教学设计之前必须认真研读,制定出本课的“三维”目标,把握重难点。对课标所要求而课本没有涉及或没有系统涉及到的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适当拓展或加以补充。
课本是教师授课的工具,该怎样利用好这一工具呢?
第一,善用单元主题,提纲挈领,建立知识框架。现在的教科书是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单元主题。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先渗透单元主题,使学生有个大体印象;在本单元内容学习完之后,师生共同进行单元小结,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单元内容。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分析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课题是课本的“黄金眼”,善用课题,把握重点。历史课本每一课都有一个课题,有不少老师简单认为课题只是在目录中为了把这一课与另一课区分开来,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在上课时只简单地把课题在黑板上板书一下,揭示一下本课的教学内容就行了。其实课题往往是用点睛之笔把课本的要点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在一堂课教学之前如能与学生共同解析课题,对于迅速把握本课的中心和要点具有很好的作用。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的创新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强调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要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拓展。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探究活动。如书让学生读、看法让学生讲、知识规律让学生找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少讲、精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理解的不讲。教师的讲应是引导、启发,指出思考的方向,不是直接告诉答案,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例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课时,在授完课我问了一个问题“你认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之后我给学生一点提示即启发他们从原因中找答案,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踊跃回答并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最后我加以点拨,师生共同解决了问题。而在另一班授这一课时,对这一问题由于没有W生回答,我就直接把答案给了学生。但在以后的做题和考试中,明显发现对直接给答案的班级中不如经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的班级的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透彻,会灵活运用知识。不同的教学效果让我知道老师一定要善于启发学生,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四、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善于创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教学中形象语言的使用。中学历史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叙述史实简略、概括,不可能象历史演义、小说那样生动、具体,教师若照本宣读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适当使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述手段,是教学效果充满感彩,效果就大不一样。
第二,教学中丰富情感的流露。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而目前历史教材限于篇幅,把原来生动的史实浓缩成抽象枯燥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学生讲授法。对历史课本中一些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课,如文化部分,我让学生来讲。以前对文化部分的内容,我的授课方式就是给学生把知识点勾画出来。但在讲宋元文化的时候,我尝试让学生来讲。我把宋元文化分为四部分即科技、史学、文学和艺术,并分派给四位学生,让他们准备、讲授。在学生讲授的时候,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思路开阔,而且学生查阅的内容也非常生动丰富,超出了我的想象。从课后的评估来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好。从课后调查来看,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初中历史授课技巧范文5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把握好教学方法与技巧,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在课堂中巧妙运用一些方法与技巧,向45分钟要质量,转变了教学手段,新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等手段,把丰富的历史再现于学生面前,使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主题鲜明,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也最大程度的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效率“飞”了.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充实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来提高教学技能。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素质的表现,运用新课改理念来进行教学活动。首先,在教学中自然的情感流露能够引导学生更投入学习中。历史事件有血有肉,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假若就拿着书照读一遍就完事了,学生哪有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郑和下西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激情高亢的语调,仿佛把学生带到郑和的航船上,和探索者一起在“西洋”航行,共享“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独特风土民情”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全部感情和思维就完全集中于教师教学之中了。其次,可以借助教学图片和课件的精心设计来丰富课堂内容。针对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多做一些直观生动的图片或课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一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用老子的这句名言来形容今日的新课程理念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获取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在《新教学论》中教育家赞可夫提出,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而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中外教育名家的论述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如何学。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初中课程增加了许多,学习的知识面更广,要想较快又好地掌握每堂课的学习内容,只能自己先作好预习,在听课时有针对性的听老师讲解,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努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经过预习,他们对老师今天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也带着困惑和本能的求知欲来到课堂。如在上“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时,由于准备充分,一上课就有学生举手问道:“为什么课文只重点介绍秦国而不全面讲解其他六国呢?”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能提出有如此深度的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预习的技巧。所以教师要在学生预习之前进行必要的启发,以明确预习的目的性。因此,预习和启发为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用问题来传授知识,授课中,设立许多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和老师的提示,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让课堂更活跃,将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无论是书本上的思考题或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要留有一定时间思考,让学生轮流回答或进行讨论,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在课堂教改革实践中,对学生的踊跃回答,我就经常加以赞赏、鼓励。 当学生的思维结果经常被肯定后,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课堂的口头交流也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事实证明,只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会使我们的课堂常常出现热烈、活泼的场面,也会使我们的教学目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讲练结合式教学,是一个不再新的提法,也存在很大可行性,但在许多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作用,原因可能主要是在具体操作上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讲练结合式教学的一个突出矛盾是:练习过程中容易冲淡教学体系,使整个教学显得支离破碎。
如何克服此问题呢?我想,从内容上讲,练习隐含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占一定地位;但从形式上说,练习又只是讲授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步骤。二者都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统筹安排,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就需要注意:①练习要依据所讲课题的知识结构体现出序列性、联系性,使讲和练在内容上能密切配套。不能见题就用,强加填塞。②在题型上可多选一些小型灵活的练习,如选择、简答、恰当的材料等,这些题针对性强,比较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安排。
讲练结合式教学由于容量大,紧抓教学中心,这有利于高效益实现目标。是我教学中一直摸索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学方式看似浪费时间,实际上,不仅能产生强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久远的印象。这恰恰也是与高考注重能力考查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接轨的,我也将继续把讲练结合式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加行之有效的贯穿在我以后的教学之中。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中我们力求教学的最优化,实现课堂的有效性,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法指导,力求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力求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于少数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要双管齐下,既要指导学法又要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使他们走出学习的低谷。教学方法实际上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学法指导不仅要完成已有的学习方法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去钻研、思考,提炼出适合自己习惯的一套学习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及创新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课堂的有效性要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卫星;;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3期
[2]李玉斐;;试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有价值性[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8年10期
初中历史授课技巧范文6
只有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现象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大体说来,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初高中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求差距较大
中考在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注重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对教材上所提及的人名要求记忆,但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的分析,总体上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考试要求较低。而高考不仅重视历史基础知识,更重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解题能力要求较高。笔者在课堂上也将新课改之后的历史笑称为“数学”,高考所考的知识点在书上,但你又不能在书上直接找到答案。由此,不难看出中高考的考查侧重点不同,造成教师教学侧重点的差距较大。
(二)课程编排内容的脱节现象
在课程内容上,初高中历史课程相互之间有所脱节。初中课程改革在“改变‘繁、难、偏、重’的现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方面取得了成绩,见到了效果。但在上课当中发现,讲到一些事件时,学生可能了解,但问他为什么这样、这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时,却答不上来,使得学生们就像从相对“低级”的初中课程进入比较“专业化”的高中历史课程。因此,新课程下高中世界历史教学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
从教材编排结构来看,初中为通史框架,而高中新教材“模块-专题”的编排方式宏观性强,便于对同类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忽视了历史的时序性,同时也导致很多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时间观念不强,难以反映历史的全貌,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重视学生的参与活动,结论也容易记忆;而高中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现象的解决对策
解决初高中历史脱节,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升入高中后,学生要实现学习方法的转换和历史观念的转变,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还有知识的结构化。笔者认为应该从下列方面来探求解决对策。
(一)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是单向性的,包括“传授知识”和“应付考试”。而新课程强调的是互动培育式的“发展能力”“端正态度”“教书育人”的教育观。教学观的转变,对实现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有现实意义。
(1)加强世界整体史观教学。由于初中教材不重视,导致高中生世界历史知识基础的贫乏也是不争的现实。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世界历史教学,要以世界为全局作综合安排,要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尽可能帮助学生拓视野、补基础,提高学习世界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转变历史授课观念。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这并不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放弃或否定。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从而影响、引导或决定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益。
(3)树立学习型、合作型的教学观。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要求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初中历史的教学现状,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了解。在有条件的学校,初高中历史老师应该相互间多听课、备课,以一种学习的态度、合作的意识开发课程资源,改变“孤军作战”的工作状态。这也是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二)让学生参与进来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主要体现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衔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在此过程中传授了知识。下面以“问题解决”模式为例来探讨初高中教学中的衔接。
例如,高中教材专题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的斗争”两课内容其实就是对初中教材“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一课内容的再现,主要强调知识和情感目标。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也没有太多的新意。但在授课中,教师也可以将本来平淡的课变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内容。
教师:近代首先入侵中国的国家是?
学生:英国。
教师:为什么是英国率先入侵我国?(此处应讲解英国工业革命)
学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是先进的工业国。
教师:为什么中国当时会被动挨打?(此处应介绍中国封建时代的小农经济)
学生:中国是落后的农业文明。
通过该模式,教师在课堂当中可以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使学生能更系统地掌握更多的信息,这对高中生应对所面临的高考是有莫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