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与园林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设计与园林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设计与园林设计

景观设计与园林设计范文1

关键字:古代园林 现代景观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古代园林设计手法对现代景观设计影响

古代园林设计以独具匠心的设计艺术构思、精湛的技术实现手法,富于环境寓意的审美思想展现于世人面前,其丰富的外在表现手法对园林整体美观有深远影响。

1.审美和形式结构的艺术与建筑功能并重

现代园林建筑景观设计将传统建筑完全功能型自发式的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概念化艺术,融入审美取向和形式结构,景观设计形式语言使现代园林建筑既含有古典园林某些特征,又要表现其创造性。现代园林设计更注重对古代园林的设计方法概括,解构,变体,重构等方式,完成空间转换。

例如: 苏州博物馆馆屋顶设计灵感自身来源于苏州传统坡顶景观飞檐翘角设计和细致入微的建筑内部呈现。然而,新的屋顶在包含古典园林设计灵感同时又被科技重新诠释,演变成一种奇妙的现代几何效果。

( 2) 园林意境与生态环境的统一

我国古代园林设计,都十分强调其园林意境塑造,中国古代园林的所有手法,都包含各种意境的传达;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在注重舒适开放和生

态环境的同时,更营造出浓厚的园林意境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与传承,以增强居住空间艺术感,提升整个园林景区民族文化特色。

例如: 毗邻上海国际博览中心的喜玛拉雅中心即是将山水园林的意境韵味结合现代建筑感充分融入到建筑本身中去。建筑设计和整体景观设计理念更加抽象化,仅灌输了山水园林精神,是用现代建筑艺术美诠释古代园林设计意境美,回归自然,表现自然,充分展示园林意境与生态环境完美统一;而柱体中的贯穿孔则传达天地之间的沟通,蕴含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宇宙观,充分融汇东方哲学与东方智慧的创意。

( 3) 设计手法的传承

古代园林的造景手法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现手法之一,园林景点设计提供给游人一个美的环境,创造一种独特意境,中国古代园林造景设计常用手法包括: 主景、配景、夹景、分景、隔景、漏景、填景、借景等。

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在北京共设计两幢实体建筑,其一:北京香山饭店将中国传统的江南园林与现代建筑设计进行完美嫁接。此外中国银行总部大厦设计,仍然以古代江南园林为设计思想,表现出对江南园林的独特厚爱,总部大厦大堂中央,明净的水池里金鱼游动,顽石戏水,厅内圆洞式大门采用园林手法,使其感到特有的东方韵味。

(4) 古代园林独特创作思维运用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代造园以自然山水田园为创作摹本,设计者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建筑中,成就无数美景名园,因此,深入大自然、洞察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是古代园林创作设计思想源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释放自然的过程就是园林景观设计者将自己对自然美的切身体验加以浓缩囊括后再用自然元素表现呈现的过程。

二: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人作为城市空间活动主体,任何空间环境设计应以人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体现出基本人文情怀。根据各阶段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创造出满足各人群需要空间。人类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应随着需求变化发生相应改变,因此,现代景观设计应适应时代变化需求。

2 尊重自然原则

自然环境与人工塑造设计,是贯穿景观设计的对立统一体。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是通过人类改造自然,还是顺应自然,这是景观设计形式、设计风格、设计类型的衡量标准,亦是现代景观设计因地制宜所应必备要素。

3 凸显地域文化特征原则

任一城市发展过程中,均有自身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特征。如何凸显城市园林地域文化特征,表达城市发展特性,这是设计首要原则。因此,不能盲目把巴黎景观搬至北京,上海,会对城市地域性和民族文化造成不同程度冲击。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根据需要从各地域民族文化实际出发,尊重环境特性,在造型、材质、色调以及整体景观规划上进行城市特征的处理,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关键之处。

三: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和呈现方法

1. 景观设计与建筑环境设计相协调

在进行实际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景观应与建筑环境达到统一效果,从建筑设计阶段开始紧密配合,特别是建筑设计早期阶段。设计过程中注重景观与周边建筑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完美融合,使建筑与周边景观密切结合,同时,让景观充满新意、这是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设计要素。

2 对园林种植物进行优化配置设计

园林除以建筑特点展示自身意境美同时,种植物更是充分呈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途径。

在对园林进行合理优化配置过程中,应实现乔、灌、草等作物相结合的复层结构,进一步强调绿量和生态环境效益,设计方案上草、灌、乔的种植比例尽量保持在1:3:6左右。 而以往的实践过程也表明,在耗水量方面草远远高于乔和灌木供水需求量,在生态效益上则是草低于乔和灌木。因此,园林宜根据草,灌,乔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

3 运用科学手段管护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中,除在园林环境,种植物优化配置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外,还得运用科学手段对园林进行管护。因此,加强养护人员节水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节水知识技能;明确种植物习性和灌水次数,达到节约用水,减少资源浪费目的;并且掌握各种病虫害生活习性,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沛林等《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地理研究》1998 年第1 期。

[2]周志.浅析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艺术-功能、人文与自然的和谐[D].武汉理工大学.2007.

景观设计与园林设计范文2

关键词:植物配置;园林设计;植物的保护;植物的栽植密度

1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的观赏艺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对园林植物的配置与选择。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习性不同的植物通过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合理的品种搭配,使之发挥园林绿色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植物多样性的配置,减少植物病害、虫害的发病率,更好地提升园林植物在景观效果中优美舒适的生态园林环境。1.1植物配置设计配置园林植物时,为了长时间的景观效果应考虑诸多的客观因素。以草本植物花卉补充乔本植株的先天不足,以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景观效果。园林植物的配置位置应在色泽、树形及植株的高度、植物的寿命和生长势等方面相互的协调。还应考虑每个植物的组团比例构成整个园林工程的景观效果。植物的层次搭配也是在园林设计中常见手法,不同种类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之色彩更加丰富和层次立体感。不同花期的种类进行配置栽植,使花期延长,有更好的景观效果。配置的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避免植物色彩单调、雷同。在树木配置中,常绿植物在景观工程中的比例为25%~30%较为合理。树势的密度要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种比针叶树种的效果好;乔木植物和灌木植物的搭配比单独种植乔木、灌木植物的效果要好;有地被植物比没有地被植物的效果要好。通过植物的配置栽植对植物病害、虫害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园林设计者对于植物习性,生态习性了解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了解植物本身具有的相克、相生的关系。从而在设计过程中将两种或几种相克的植物配置在一起,植物间相互抑制生长,严重的直接导致植物病害、虫害的发生,因为植株配置的不合理,使得对植物病害、虫害的防治较为困难。从而导致植株的病害、虫害常年发生,影响整体的景观效果。1.2植物的生态群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从水边的地衣、苔藓、芦苇到无限的大草原;从沼泽中的草甸到山地的林缘;从沙丘到起伏的山地都有种类繁多的神奇植物。把特色的、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的植物景观通过人为的设计,将原有的风格植入到现代化的大都市中,不破坏人与自然的融合这是个很大的工程。

2园林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发展体系,它具有相当丰富的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观念和思想的汇聚,是汇聚各个时期人们的奇思构想与能工巧匠的天才造物。景观设计融合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对于传统风格的中式园林如何将其融入,是对现代园林设计者的重要课题。景观设计离不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材料的质感、肌理、色泽和拼接的工艺是园林景观设计进行造型和创造的物质手段,不同材料的运用,创造的景观环境效果、氛围都各具特色。声、光、电等新型技术的运用发展,使人对景观环境的追求不仅限于传统的静态园林景观,而是多方面、全方位的观感需求。在设计中道德标准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两个方面,坚持真善美的统一,是景观设计基本的审美立场和审美态度。对景观设计的审美要求主要包括:自然性、和谐性、多彩性、空间上开放,随着城市空间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色彩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因为色彩是人们感知形式美的最直接的因素。2.1富有精神文化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传统的中式景观园林里面汇聚着中华的精神文明沉淀。在古代景观园林相对于服务的对象是少数人的享受。现代的景观设计强调面向群体的观念,面向群众,这是现代景观最大的特点,使用问题作为开放的空间,景观场所是共用的,不是私人的领地,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景观园林创造了一个优雅的环境,除了“点、线、面”的视觉效果,还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反映。2.2景观设计的环境规划和谐的景观系统是优美和谐的栖息之地,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共生的系统。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片湖水、一个城市里面都是物质、能量及物种的流动,是有功能和结构的。自然生态区景观规划设计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以区域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优化为目标,以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土地利用、自然保护控制引导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构筑景观生态优化和利用的空间形态及结构,提出地域生态景观环境的优化对策和建议,形成自然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案。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侧重于物质空间和城市形态的设计。属于应用性的多学科综合设计,涉及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规划、环境心理学、环境美学及社会科学等相关的学科内容,它是社会文化,物质环境和人类行为的综合性设计。

3植物的保护

城市景观的植物保护对于园林工作者也是一个深远的课题。植物的驯化是对景观植物的一种再生适应的训练,往往在景观施工过程中,盲目引进新的品种,对植物的生态习性也不了解,造成在新的环境中植株无法顺利地生长或长势不好,表现出新环境的不适应。容易感染植株病害、植株病虫害等园林植保问题。城市病是现代园林景观的一种通病,为了迅速达到景观效果,而违背生态系统树木的正常生长习性,盲目地对高大的野生乔木进行移栽,不仅成活率低,难以恢复原有的树貌,也造成植物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绿地景观的效果。注重乡土树种的利用,尽可能地选取本地树种和苗木,严格地控制对跨地区、野生植株的栽植,建立完善的本土树种档案,更好地为植物景观保护服务。建立节约型的植物景观,即对植物资源进行再利用或者循环利用,体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长远效果的景观考虑,营造符合本地树种景观格局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有针对地解析不同特点本地树种的环境问题。通过模拟本地自然群落,恢复地被植被,运用耐旱植物等方式,构建起结构稳定,生态保护功能强,养护成本低,自我更新能力强的植物群落。植物生态的保护关系着众多的学科,涵盖了江河、湖泊、岸坡、平原、山地、草原等众多的内容,是对湖泊淤泥、岸线整治或恢复、水生植物沼泽的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地被植物、乔木、花卉、草坪、微生物的联合作用,结合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的技术手段,以实现对植物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4植物的栽植密度

丰富的植物种类需要科学的配比栽植,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植物成活率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景观效果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合理栽植是利用乔、灌、草、地被植物形成丰富的层次,横向、纵向、水平、垂直绿植系统。形成了“点、线、面”的生态景观系统。水平和垂直两个系统丰富了植物景观,极大地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和习性等进行构图,形成错落有致的立体效果。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长周期变化,构成动态的空间效果。植物栽植密度过大是导致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了盲目地达到景观效果,加大栽植密度,违背了植物的生长规律,使植物生长的空间狭小,得不到充足的养分,相互间争水、争肥、争光却不能进行有效地根治,缩短了植物的更新期,导致植物“时装化”的不利结果。因此,合理的栽植密度是植物生长的良好条件,也是达到景观效果理想化的条件之一。

5结语

随着城市景观建设的日益扩大,景观效果需要以植物的生态为理论指导,遵循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植保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地合理配置园林植物,构建起一个有地域特色的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闫立杰.北方居住区绿化配置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5(1):83-84.

[2]王晓晓,谭峰,黎章程.北京居住区植物造景初探[J].四川林程设计,2004(2):25-28.

[3]徐工天,杨志华.中国园林害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4]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北京林业出版社,1994.

[5]李效军,陈翔.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01(4):58-62.

景观设计与园林设计范文3

关键词:园林景观 收集资料施工图设计 成本与效益

Abstract: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s the harmony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people and culture. Landscape works, it is the use of garden plants as a carrier, through dynamic rhythm design configuration of plant sequences, give a person with dynamic visual beauty, city landscape design must b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local culture and history and landscape literature.

Keywords: landscape collection design cost and benefi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园林景观建设时应该以一种理智的方式对待自然和人文的环境,它不但能够确保我们拥有一个平衡、健康的生活环境,而且能够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一个正常、健康和完整的生活环境,一个能够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自然、人文环境。

园林景观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开始于接受项目设计任务书,至项目竣工验收。设计流程细分若干阶段,每阶段的工作都有其特殊性,每个环节都有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针对其特殊性,采用恰当的应对措施,是顺利开展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是提高设计新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保障。

1.收集资料

园林景观项目前期工作就绪后,设计方必须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总体规划师进行现场踏勘,并要求业主提供该地区的气候条件,水文、地质、周围环境,基地内环境,地形标高、走向等等,这都是园林景观设计前必须收集并掌握的原始资料。为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设计人员通常要对基地整体以及特殊地块进行现场拍摄.将影像资料带回,结合现状图充分理解掌握基地现状.设计构思时就可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地克服和避让不利因素,合理自用有利因素。

2.初步设计

2.1规划.形成文本

原始资料收集后,须及时进行整理归纳,形成文本。将业主的景观总体定位与抽象文化内涵及深层的寓意相结合,同时将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整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进行总体规划构思,初步确定规划轮廓,形成规划草图。将草图结合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完善,明确总图中的出人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元素的具置,使整个景观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视觉美观,舒适原则。

设计中坚决杜绝只顾进度,一味求快的设计思路,避免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图面粗糙,不符合任务书的要求。尽量避免过多的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要认真考察规划是否正确,立意是否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

最后,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估算等汇编成文字部分: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园鸟瞰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景观规划方案文本。

2.2文本方案调整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常会在短时间内提出调整意见,含修改、增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设计人员应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对一些较大的变动,或总体规划方向的大调整,也要设法在短时间进行方案调整,甚至推倒重做,这点往往最能考验设计人员的吃苦耐劳精神。对于业主的信息反馈,设计人员如能认真听取,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整方案,将会赢得业主的依赖,对今后工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设计人员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不按规定时间提交调整方案,会失去业主的信任,甚至失去这个项目的设计。调整方案的意义重大,接下来的方案评审会,及施工图设计等,都以它为基础进行。

2.3方案评审、修改

调整方案提交后,业主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评审。作为设计方项目负责人一定要结合总体设计情况,在有限的时间内,将项目概况、总体设计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预算等诸多内容,向领导和专家作全方位的汇报。汇报人须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因为自己了解的项目情况,专家们不一定都了解,所以在某些环节上,要尽量介绍透彻、直观化,并具有针对性。根据方案评审意见,着重介绍扩初文本中修改过的内容和措施,末能修改的,要充分说明理由,争取得到专家评委的理解。设计方应尽可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讲解,这样能使整个方案规划理念与精细的局部设计效果完美结合,使方案更具形象性和表现力。

3.施工图设计

扩初设计方案通过后,接着是施工图设计。再次踏勘是做好施工图设计必不可少的步骤。项目负责人组织包括建筑、结构、水、电等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对场地进行踏勘,掌握最新的场地现状,弄清对造景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找出对设计影响较大的变化因素,加以调整研究,随后进行施工图设计,如何把客观不利因素变成园中各处美景的地形背景,就需要设计师因地制宜,结合自然山水地形,加以合理规划设计,营造出“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景观效果。在大型园林景观绿地的施工图设计中,急需提交的图纸分别是总平面放样定位图,坚向设计图,主要的大剖面图、土方平衡表、给排水管网布置图和主要材料表,电力供应总平面布置图与系统图等。值得注意的是各专业图纸间要相互一致,每一专业图纸与今后陆续完成任务的图纸之间,需有准确的衔接和连续关系。

提交了以上施工图,工程已进入开工建造阶段,接着是做各个单体建筑、小品的设计,其中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供电照明等各专业施工图设计。项目设计负责人,同时承担总体定位、竖向设计、道路广场、水体,及绿化种植的施工图设计任务,不但要按时,甚至提早完成各项设计任务。

景观设计与园林设计范文4

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

源起于“圃“”囿“”台”的现代园林,融入了风景区、城市公园等多种形式与类型,日益成为了城市中不可缺少的公共开放空间;游玩城市公园与风景区也逐渐成为了现在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精神需求。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是万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也说明任何复杂、高级的物都是由简单、低级的物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组合而成的。但是,低级、简单的“物”的自然堆积,并不一定会产生高级、复杂的“物”。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整体性“”功能性”,即是否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了新的功能,形成了新的整体。从现象入手,以城市公园为例,可以发现,一般城市公园里面都有水体、园路(包括广场,铺装)、草坪与植物、建筑物、构筑物(桥梁等)以及山体、地形。通过比较,当把一块自然的土地建设成为城市公园时,反映在土地上的变化,大概有以下几点:地形的改造;除了建设园路,水体所做的地形改造外,还有为了植物种植、空间营造,视线控制等需要而进行的改造。营造水体。种植树木,花卉,草坪。修建园路以及桥梁。建设园林建筑以及小品。完善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设施等。很显然,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环境,城市公园的建设是必需的。不管怎样,包括城市公园在内的各种风景园林,是为了解决居民的户外休闲活动需要,而进行的环境建设。满足“安全入内游玩”是首要条件,其次才是观赏。当然,居民的这些活动形式背后,是他们内在的社会交往需求和对自然的依赖。“安全,舒适,有趣”是人们对环境建设的基本考量。“安全,舒适”是对硬质环境建设的定性评价;“有趣”是人们对软质环境建设的艺术性要求。形而上的分析上述问题,城市公园建设实质上要解决“玩什么”和“怎么玩”这两个方面问题;即设计中的“道”和“术”。设计与施工原本是融为一体的,随着社会职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设计与施工不得不实行分离。设计成为了施工的潜在过程,设计之于施工的意义更在于对设计之道的把握。设计之道,俗称“玩什么”的问题,要解决的是人与物的关系,是把人的需求从“抽象”逐步“具体化”的过程。设计之术,俗称“怎么玩”的问题,要解决的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把物与物的关系,场地与人的行为规律,逐步合理化以至最佳的过程。总之,城市公园的建设是自然人化的过程,即在自然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各自然要素,置入人工物的过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宜人、优美的自然环境。设计过程,便是基于场地,针对设计问题的求解过程。显然,设计答案不是唯一、绝对的。宜人优美的环境不存在固定的终极模式,这就指出了设计之中应该遵循“艺术性原则”,以“美学”原理寻求设计之道的来源。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设计环境总是人的环境,总是人使用的环境,而人是具有共性的,具有内在的、一致的行为规律,这就指出了设计之中应该遵循“理性原则”,以人“行为规律”寻求设计之道的来源。科学和艺术的统一,成为设计之道的来源,也是设计矛盾观的具体表现。从哲学高度看,设计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体现,人类主观改造世界,多数情况下都是以“设计”为中介进行的。设计的前瞻性,就是设计的计划性,说明了设计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设计构成要素的组织是以“合目的”性方式组织起来的。

二、景观是环境美的存在方式和本体

与设计不同,生活与环境总是被感知的。在游玩城市公园的同时,人们总是希望能够体验到“有趣”,游玩结束后,能够回味无穷,一切都基于“感知”。人们如何感知周围的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对此有所帮助。游玩在城市公园里,置身其中,一定是处在一定的空间中。因为,只有“空间”才能容纳“人与物”。处于空间中的人,感知周围的物时,并不是同等对待的,而是有选择的。人们总是关注对自己有用的“物”,这就是视觉的选择性;其实,并不是视觉进行了选择,而是人脑进行了选择。虽然,很多物通过光的反射进入了人的视网膜,但是,并没有形成有用的信息传递到“视觉信息中枢”,因此就没有形成“视知觉”。这样,环境中就有、也必须有一些这样的“眼”,能够形成刺激与“视知觉”。将环境中的这些“眼”称之为“景观”,所以景观就成为了人们认识环境的最小单位,从审美的角度可称之为环境美的本体。景点———景区———全园,便成为了景观组织的基本模式。这些都是从景观要素的物质层面上来说的。除此之外,景观还有功能、生态、文化等范畴。源于“物”的多样化属性,物的存在相对人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有不同的关系,因而会有不同的属性。不同的物,以相同的目的性被组织在一起,形成了景点;不同景点之间,因某些方面的共性,被组织在一起,形成了景区。这样,景区便有了空间属性。同时,景区因有了空间属性,便能容纳人,承载相应的活动能力,这被称之为“功能”。景区总是有一定空间形态,具有一定形式。这种形式的确定,一方面源于“空间功能”,另一方面源于“文化”。也就是说,形式追随功能。而满足功能的形式有很多“,文化语言”是选择和采用“功能空间”的具体形式。自然的形式如规则的方形或圆形等,进入人类社会系统后,便有了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形式组合便有不同的社会意义。人们总想通过环境中有意义的社会形式,去影响人的行为,增添游玩的趣味。归根结底,主要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的人,一个是文化的人。综上所述,可以确定,景观是环境美的本体;是风景资源的核心;也是城市公园空间的核心。

三、景观是一个开放的概念

为了交流与表征无时不在的诸多现象,人们创造了语言和文字,使用了一些“名词”,如苹果、马等;为了表征更大范围的同类现象,使用了“水果“”植物“”动物”等更加抽象的名词;此时这类名词已经没有具体的现象与之对应了。这类名词进入了人的思维、观念领域,被称之为“概念”。所以“概念”是思维范畴的术语,而“水果“”植物”等名词名称,只不过是用语言去固定思维的内容,而不是概念本身。正如中文的“水果“”植物”与英文的名称不同,而概念是一致的。如果把世界分成“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三个部分。依据概念名称的对象归属,风景园林与景观都是归属于人类社会的概念,它们是在自然界的基础上人工改造而成的,夹杂了诸多的人类意志。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相应现象也会更加丰富多样。因此,景观的含义是多义的,其概念也是不断发展的,它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很难确切的被“定义”。或许人们追求的共同本质,原本就不存在“,家族相似性”更加接近真相。人们可以用景观“家族相似性”的条件去判断景观的归属,只要现象符合相应的条件,都可以被称为“景观”。

四、结语

景观设计与园林设计范文5

关键词:生态景观学;园林规划;设计策略

景观生态学知识体系完备,对于当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较强的指导性。景观生态规划可以用于指导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全面提高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实现园林景观达到多样化发展目标。

1景观生态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影响

1.1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整体性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引入生态学基本理念,可以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整体性,有助于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对于促进城市园林快速发展、消除环境污染、优化环境有重要意义。在生态学的视角下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实现美化城市,构建和谐的城市景观体系,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长远需要。在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协调发展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更有优势,可以有效节约设计成本,保证园林景观更好地符合地方环境现实需求,这对于解决园林景观建设施工难题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学的园林景观,实现了园林工程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2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

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观赏需要,而且还要符合城市生态体系建设需要。只有在生态学的视角下,审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才能满足城市绿化内在需求,做到在满足审美需要的基础上,实现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运用生态学方法可以科学分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理性标准,有助于加强对园林景观规划的科学指导。同时,运用生态学方法,可以实现地方绿化元素的有效运用,做到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统筹,更好地发挥地方植物元素的应用价值。另外,在生态学视角下,可以进一步根据城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排放的有毒物质情况,发挥园林景观改善环境作用,对于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侵蚀问题有重要作用。

1.3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实用性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合理运用园林植物,发挥不同园林植物的应用价值。基于生态学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实现了从单一景观向综合性景观设计的转变,可以结合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生物学特征,实现树木的优化配置。首先,现代景观生态学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绘、全球定位技术,收集可以用于园林景观规划的数据,这对于解决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结构布局问题有重要意义。其次,园林景观规划在生态学的关注下,实现了由平面到立体设计的转变,园林景观规划更注重垂直结构的植物配置设计,对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营建符合长远需要的生态发展模式有重要价值。最后,生态学理论还可用来检测园林景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有利于对园林规划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指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不足,完善设计方案。

2景观生态学指导下园林设计规划原则

2.1自然优先原则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当遵循自然优先原则,注重实现自然条件与园林规划的有机结合,在充分保留自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发挥园林规划的实际价值。例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从地方自然环境气候与现有园林资源出发,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进行园林景观规划。从地方植物特点与土壤环境特征出发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实现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充分运用。只有充分尊重地方自然环境,从当地的河流湖泊、山地树木等条件出发,才能更好地发挥现有生态资源的应用价值,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符合生态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园林景观植物的美学价值。景观生态知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实现详细、合理、全面综合的设计目标。

2.2生态协调原则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园林规划设计应当实现人与环境的有机协调,做到人的审美需要与园林自然属性的有机结合。强调在满足人们园林使用需求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全面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综合性与有效性。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在人与自然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园林景观规划的多样性目标,能够结合不同的生态知识,满足人对园林景观的多样性需求。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应当注重自然景观与城市发展的平衡。只有做到既注重园林景观的社会效益,又注重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才能达到城市建设与园林景观协调发展的目标,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应在生态学知识的体系下,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成完善的园林景观设计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3融合发展原则

生态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应当注重整体平衡和满足园林发展持久需求。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当保持工业生产、城市交通、园林景观的整体协调。做到在了解城市生态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自然景观是由多种生态系统共同打造,需要提高各方面资源协调性,使整体效益得到最大化。与此同时,在生态效益的视角下,运用生态学知识,审视现有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漏洞,从而实现各种生态元素的有效融合。

3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美化园林景观

一方面,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美学设计上,应当结合人们的内在需求,科学合理的设计,满足人们美学需要;另一方面,运用理论标准衡量园林景观设计,从园林生态学角度审视设计中的不合理因素,从而更好地达到人文性与自然性的统一。例如,云南倘甸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全面借鉴了生态园林设计规划思想,主要结合转龙镇区位优势,借助转龙镇树木林立和水系纵横的特征,发挥东川红土地资源价值,以大山的情怀和红土的厚重为基本设计理念,重点营造以湿地漫步、休闲水岸为主题的景观设计。以保留原有植物为方法,搭配常绿树种,达到展示纸马古道观景的目标。

3.2优化景观要素

生态学原理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规划应当把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在合理利用自然材料的基础上,提高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质量。首先,应充分了解园林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复杂性。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当维护园林的多样性特征,凸显园林景观的个性,同时,合理运用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元素。其次,将多样性与其它非生物因素有机结合,在重构生态体系的基础上,满足地方生态系统发展需要。最后,在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方面进行有效的协调统一,在发挥生态效益最大潜能的基础上,使生态环境建设趋于全面合理化。例如,为了提高园林景观绿化的有效性,2015年昆明市公布了城市绿线,重点加强了对龟龙湖公园、洛龙公园、入城公园绿化植物的规划保护工作。

3.3完善绿化植物建设

生态学涉及动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观赏学等领域,这些具体的生态学知识都可以用于园林绿化植物建设。因此,在园林景观绿化过程中,应当合理运用不同生态学原理,全面提高生态工程建设的综合性效果,切实发挥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价值。例如,昆明“十三五”时期规划新建74个重点公园,围绕滇池草海环湖湿地、风景林地为设计主线,按照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现有格局,实现一心、二轴、三环、四横、五纵的综合布局规划思路。以“碧鸡秋色、金马朝辉、滇池夜月”为主题,重点种植常绿开花乔木,从而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

景观设计与园林设计范文6

关键词: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原则;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 F29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为了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房地产的园林景观设计。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房地产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的潮流,就应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完美转型和升级。基于此,以下笔者以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为切入点,从房地产生态不原理景观的平面、道路、景观以及植物造景四个方面,就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 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在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始终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并具有较强创新性的原则。从因地制宜来看,就是合理利用房地产所在地的条件,如地形地貌和植物结构等,以最大化的降低景观设计和改造造价,使园林景观设计融入浓厚的乡土气息,从而确保其健康成长的同时为人们的生活休息提供便利,体现人性化的关怀。从以人为本来看,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始终要围绕人都需要进行设计,要染发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的居民均能受益于所设计的景观之中,做到雅俗共赏让广大居民在所设计的景观中感到心情愉悦和便于人民的休闲娱乐,但需要注意是,切勿生搬硬套优秀的园林设计风格,才能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创新性来看,就是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不能千遍一律,而是以建筑风格为基础,着力体现自身设计的特色,才能给广大居民留下好印象,然而创新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设计人员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当地的文化民情民俗,尤其是应巧妙的应用生态环保的园林景观材料,才能更好的体现设计的创新性。

2. 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思路

2.1平面设计

由于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具有较强的规范性,但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则注重设计的自由、规则和组合等多种方式,因而在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于平面的设计一般采用自由的设计方式,才能确保园林景观布局的灵活性,通过蜿蜒而又曲折的园路合理的分割住宅室外的空间,并将植物生长在园路两侧,以给予居民一种亲近大自然和自由活泼的感觉。但有时也会采取规则的设计方式,例如对广场、水体、园路等设计应以规则的方式布置几何图案,并确保所设置的主轴线具有较强的明显性,才能为广大居民创造整齐而又明快的良好感觉。此外,为了设计的需要,还可以在设计中采取混合的方式,即将自由和规则的设计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也能体现设计的效果。但所采取的的方式必须基于如此目的:经过对建筑、道路、广场和绿化的设计,使房地产项目和绿色景观结为一体,从而将居民的文化生活与园林景观进行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柳暗花明、一步一景的效果。

2.2道路设计

对于道路的设计,是整个生态园林景观中容易不忽视而又实际较为重要的环节。因而在设计过程中,既要确保其适合人车的行走和进出,更好考虑人与车通行的安全,因而一般采取人车道分离的方式或环形道的方式进行设计,并与住宅小区道路的谁有一定的区别,尽可能的采取自然流畅或者迂回曲折的线条,以更加合理的分割绿地与空间兴建,并配合相应的园林景观,使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受到景随步移。

2.3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达到情景交融的同时将文化地域和人文主义关怀体现在园林设计之中,使居民在漫步的时候能放松心情、舒缓情绪,得以更好的休闲与放松,因而园林景观设计应确定一个主题,再由设计者自由发挥和创造具有较强人文性、独特性的景观形象,尤其是园林小品设计应突出简远、疏朗和雅致,以更好地体现设计思路,让景象的意境变得更加深远,使人在行走时产生美好的遐想。此外,还可以采取雕塑和植物结合的方式烘托主题,将生态园林的植物变得郁郁葱葱,体现出浓郁的园林气氛。

2.4植物造景

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植物造景也是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环节。因而为了注重其设计的生态型,在设计过程中,应避免传统的商业化趋势,房地产园林景观的设计,应该以乔木作为骨架,否则灌木的数量再多,也不能形成整个园林景观的骨架。灌木的分布可以位于树林的边缘,也可以散布在林间。草地应该根据园林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但是要注意集中,花卉的设置应该坚持量少质精的原则,切忌到处花团锦簇。其中的草本植物应该以地栽为主,发展多年生的湿生花卉、宿根花卉、岩生花卉和水生花卉。在设置上,园林植物应该与园林所在地的地形、建筑等因素进行统筹规划,达到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效果,让园林景观变得更加自然、生态、美观、活泼、优雅。

总之,对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分析与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应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始终紧跟时展的需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加强对房地产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平面、道路、景观以及植物造景设计,着力提高设计的水平,彰显设计的魅力,以最大化的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从而为广大居民创造更加和谐温馨的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胡丽英,杨桦. 园林景观工程及其对房地产的影响[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9)

[2] 董晓珊. 城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 绿色科技.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