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如何就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商管理如何就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商管理如何就业

工商管理如何就业范文1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师资队伍

众所周知,目前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遭遇了种种尴尬。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走出校园之后“学不能用”,对职场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掌握较少。实际上,这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术型师资队伍有着极大的关联。不少教师是“没有游过泳的游泳教练”,面对工商管理这门具有实战性的专业,难以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基于强化学生管理技能培养质量的视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

鉴于目前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窘境,地方高校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应将培养面向地方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作为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1]。当然,这就需要既有深刻专业知识背景,又熟知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成管理技能的专业师资队伍作为支撑。第一,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改善工商管理专业师资知识与能力之间的配比,推动形成合理的师资人力资本结构,显著增加师资内涵。第二,师资队伍建设有助于扭转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重“知”轻“能”的倾向,突破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困境,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第三,师资队伍建设有益于学生依靠高质量师资,学会如何从概念、人际与技术三个方面分向构筑管理技能体系,努力打造就业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地方性高校要强化学生管理技能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第一步行动。

二、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

从强化学生管理技能培养质量的视角来看,不少地方性高校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上还难以跟上高质量工商管理教育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师资招聘力度不够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收费与其他理工科专业相当,所需固定投入相对较少,培养的边际成本较低,故而有些地方性高校考虑经济效益,一方面人为“创造条件”报批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却没有相应增加师资招聘力度,导致师资数量出现明显滞后。这种情况下,有些地方性高校容易忽视教学效果与培养质量,典型的表现是:第一,依据现有师资条件而不是工商管理专业特点制订培养计划和开设课程,一些涉及管理技能训练与开发的课程无从开设;第二,专业教学采用合班制,严重限制了小组讨论、课堂游戏、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有利于形成管理技能的教学手段的使用;第三,一个教师同时身兼数门课程,就连单纯地知识传授都难按质完成,更谈何去帮助学生完成管理知识向管理技能的转化。总之,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师资招聘力度不够,管理技能导向性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数量就难以得到保障。

(二)师资选聘忽视管理实践背景现实表明,由于某些机制障碍,选聘博士或者硕士毕业生直接任教是地方性高校选聘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最主要的途径。通过这种途径选聘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往往是刚走出学校又立即进入学校。他们虽然有硕士或者博士学位,但学科专业和工作背景单一;虽有较强管理理论知识,但实践经历和经验不足[2]。他们只是完成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被培养”到“培养”的简单角色转换,可能善于“研究”管理,而不是“从事”管理。不仅如此,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选聘过程也较简单,看重应聘人员的学历、毕业学校、科研成果以及试讲表现,等等,而在管理实践背景上把关不足。教师如果没有在管理实践中积累相关经验和技能,就难以深刻理解实际管理情境的权变性,就难以帮助学生完成管理知识的内省化,获取未来职业生涯高度依赖的管理技能。

(三)对师资参与组织管理实践的激励与支持不足目前,有些地方性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师资参与组织管理实践给予的激励与支持往往不足。其一,在职称评审制度中,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因为缺乏像科研成果那样的可视性与量化性而难以进入评价标准,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关注的是报课题、发论文、评奖项,而在参与企业管理实践以获取管理经验技能上动力普遍不足。其二,尽管目前部分地方性高校已经在推动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上做出尝试,但是整体上激励力度不大,覆盖面也不宽,尤其是在目标企业搜寻、牵线搭桥、交流协商、合同签订以及后续保障等方面给予的实质性支持较少。其三,在工商管理专业师资培养和继续教育方面,仍然以参加学术讲座与会议为主,给教师参与组织管理实践创造的机会还不多。总而言之,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即使有心参与组织管理实践,如果得不到学校在信息、资金、制度、资源等方面提供的正向激励与后台支持,这种个人意愿基本上难以实现。

三、地方高校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地方性高校可以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建立“引、聘、激”机制[3],以此不断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强化学生管理技能培养质量、构建管理技能导向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一)多途径充实工商管理师资队伍不论何种人才培养模式,良好的师资总是办学中的必要条件。目前由于毕业生就业逐渐困难,生源也开始吃紧,所以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也到了“强身健体”的关键时候。地方性高校应该树立长远目光,打破“教师编制”的传统禁限,基于学生诉求和市场需要,从强化学生管理技能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多途径充实工商管理师资队伍。要改变以往从高校招聘博士或者硕士毕业生的单一模式,纠正“唯学历”“唯学术”的人才选聘偏向、放宽视野,到企事业单位寻找有转行意愿的“知识+技能”型管理人才,或者到科研机构聘请那些大量接触和参与实践性课题的人员,或者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招聘有实训经验的培训师,加入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当中来。

(二)优化选聘标准工商管理师资队伍的扩充都要通过向社会招募新教师来实现。当然,为了避免增量性师资再现原有师资队伍的缺陷,应当注重对他们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双重考核。实际上,没有证据表明教师的科研论文与管理技能之间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可以发现,有些所谓的“高质量”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充斥着令人费解的数学模型,这些都与学生需要掌握的管理技能相去甚远。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需要的是告诉学生如何做好管理,而不是如何研究管理。所以,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改变传统的选聘标准,从“学术能力”和“管理技能”两方面同时进行考察,而不是单纯地盯住前者。当然,要在学历、学位、试讲等基本条件合格的前提下,重点考察是否受过正规的管理技能训练,是否从事过组织管理实践,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有企业工作经历和实际管理技能,而且擅长表述和培训的教师。

工商管理如何就业范文2

关键词:创业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教学策略

1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学生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而很多学生对自身的求职定位不明,尚未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遭遇的困难重重,上岗以后难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将实践教学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能够用端正的态度和严谨的思维来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人才。

2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近年来,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备受推崇,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育思想,创业教育遵循了为学生创业和就业服务的宗旨,通过对学生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此情况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将会更为符合企业的需求,那么无论是学生就业还是自主创业都会更加顺利。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管理类人才,而当前企业需要的管理人才既要善于管理,又要能于创新,这无疑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将创业教育融入实践教学中已然迫在眉睫,具体而言,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力举措。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系统的教育和培养,若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取得的效果也将更为显著,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增添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生明确职业定位,形成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协调发展。第二,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创业教育的开展转变了以往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创建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加快了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渗透,学生从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的大幅度提升,真正成了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管理型人才,达成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三,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虽然一直以来市场对管理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但是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情况不是十分理想,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要远远高于其他专业,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积极实施创业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和创业观念,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时期市场发展规律。

3创业教育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开展路径

3.1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涉及了多个领域,企业生产经营及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属于学生要学习的范畴,理论知识的驳杂容易给学生造成困扰,学生极有可能广为涉猎而缺乏专精,导致学生就业和创业失去先机。对此,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合创业教育的要点应为:首先,开发创业理论课程,专门讲授创业相关知识,增加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其次,在专业课中加入创业实践环节,比如在市场营销课中设置调研环节,让学生到人流量大的区域调查某项问题,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带给学生新奇的学习体验;最后,实践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综合实践法、一体化教学法等等,充分肯定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和支持,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强化创业实践教育的效果。

3.2创新实践教学形式

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是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为了在实践教学中有效融入创业教育,应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对教学设施进行完善和更新,并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进而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确保创业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始终。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特点与可利用资源情况,课外实践教学开展策略如下:第一,建立实训基地,将教学过程与学生创业实践相互植入,课堂教学为创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创业实践又可以在论证课程教学科学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转化能力。第二,组织和参与各类创业大赛,可以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项目设计大赛,也可以是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创业大赛,如ERP沙盘模拟竞赛、创业项目设计大赛等,激发学生创业潜能,促进创业教育水平提高。第三,加大学生日常拓展训练活动的开展,通过拓展训练,让学生参与到日常学习无法接触到的活动中,提高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加强团队间的合作意识,从而在训练中提高综合素质。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需要高校正确认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力度,加强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训练机会,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推动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爱霞,李秀荣.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11(3).

工商管理如何就业范文3

曲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类型

截止至2012年12月31日,曲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2届毕业班已经全部就业,学生的就业类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就业区域限制在学校所在省区曲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专业90%以上的毕业生主要是在云南省就业,部分外省生源的学生回生源地工作。根据相关的了解,大部分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区域限制在当地的省份,能够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的学生很少。由于就业区域的狭窄,导致工商管理专业正在逐渐失去对后续考生的吸引力,失去争夺优秀生源的能力,这也会导致工商管理专业进入由于没有优秀的生源又导致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恶性循环。2、就业水平较低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毕业生所在的公司少于100个员工,有的甚至只有十几个员工,就业公司的规模较小,基本没有毕业生进入有影响力的世界五百强公司。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的岗位是公司文员、内勤、推销员等。就业类型统计中在自家企业工作的四人当中,有一人是在自家的影楼工作,一人是在自家开的文具店工作。在自主创业的三个人当中,两人从事的是电脑零部件的销售,一人经营一家由父母出资开的小型奶茶门店。虽然村官看起来算是比较不错的工作,但是村官的工资是比较低的,一个在文山工作的村官的工资只有1500元,远远低于“全国2011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的3051元”③,而且村官三年工作期满了以后的去向也是不明朗的。所以,不管是从毕业生进入公司的规模和工作的岗位来看,还是毕业生的薪水及职业发展前景来看,就业水平普遍较低。3、企业认可度不高根据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毕业生的主管领导进行了面对面访谈或者电话访谈,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程度进行了调研。虽然被调研对象的措辞非常的婉转,但是还是表达出了对该届毕业生在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等方面不满;当然被调研的用人单位对于来自云南省其他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也基本一样。总之,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是特别认可。4、毕业生在公司中缺乏竞争力由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生源相对较差,所以在综合素质等方面基础薄弱,导致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后续发展乏力,在公司中缺乏竞争力。笔者曾在温州的一家民营企业做过营销管理工作,该公司驻外有140多名营销人员,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不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或者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其中的精英被提拔为主管,一共有21名主管,但是这些主管中没有一个是工商管理或者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

地方性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策略

为了提高地方性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结合曲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现状,提出以下策略。1、政府层面第一,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支持,不应该仅仅是发出几个文件,出台几项措施,在相关的文件中最好设置一定的考核标准,而且要加强对各级政府对于相关文件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要落到实处。第二,引导企业转变用人观念。受学历贬值的影响,现今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动不动就要求硕士博士,要求985、211的学校毕业,提出的就业条件非常高。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很多工作岗位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么高的学历。即使企业能够招聘到高学历的员工来承担比较低端岗位的工作,由于这些岗位不能给高学历的员工带来工作挑战,会导致员工流失或者员工怠工,而且对企业对社会来说这是一种浪费。政府部门要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引导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学历以够用为宜,不要盲目的追求高学历。2、学校层面第一,设置、调整符合社会用人需求的培养方案。社会在高速发展,时代在逐渐的变迁,人们的生存环境几年之内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个在当时看来非常完美的培养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的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学校要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实时的调整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不能做好一个方案后就用十几年。第二,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创业对于部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大学生创业鼓励和支持的力度,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给予大学生创业以“贷免扶补”的各项优惠政策,在融资、税收、创业指导培训、创业补贴方面给予支持,各级政府也设置了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设施,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学生进行创业引导,针对有创业需求的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当然这种教育要重视行动,创业是做出来的,不是理论出来的,所以要大力鼓励大学生大胆的尝试。第三,加强实践教学。地方性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根据麦可思2012年6月出版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认为母校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第一位是实习和实践环节。”④所以学校要采取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投入资金建设各种模拟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加强实践教学。3、学生层面第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用最通俗的语言就是: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以及如何通过你的学习与工作达到你的目标。”⑤大学生要一入学就要及早的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在老师、家长、朋友的帮助下认识自我,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爱好等特点,明确自己将来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样在大学四年才会有意识根据自己的目标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有意识的去锻炼需要的各种能力。第二,转变就业观念。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要摒弃那种一次择业定终身的就业观念,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根据麦可思2012年6月出版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三年内的平均雇主为2.1个,仅有38%的人为一个雇主工作过”⑥,也就是说72%的毕业生在三年内最少有一次跳槽的经历,所有人平均跳槽的次数是2.1次。这说明对于大部分毕业生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第一份工作很有可能只是个跳板,只是为了养活自己或者积累相关的经验而已。

作者:董志胜 柯昌平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

工商管理如何就业范文4

国外经历促使选择

国内选择先于兴趣

工商管理专业隶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也有院校称为企业管理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如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主要致力于培养通晓企业运营管理的人才,是造就未来职业经理人的“摇篮”。

工商管理专业的产生源自管理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的工商管理实践家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即通过对工作进行分析改善,提高工作效率。后经霍桑实验(20世纪20~30年代),梅奥等人提出了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工商管理进入人本管理时代,随后管理学进入大发展阶段,由此带来了工商管理专业在商学院的繁荣。哈佛大学最早开设了商学院,教授工商管理课程。但国外许多大学不倾向在本科开设工商管理课程,比较推崇的教育方式是本科学习某一门文、理专业,待工作约2年后,如果确实对管理岗位有兴趣,且也表现出一定的管理潜质,再报名读MBA(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用1~2年时间全面学习工商管理的知识。中国的院校大部分在本科阶段就设置了工商管理课程。目前在我国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有500余所,工商管理是工商管理学的重要分支,除此之外,技术经济与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等专业都属于工商管理类的分支,与工商管理专业也有不少交集。

工商管理与人力、

财管和营销如何取舍?

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围绕企业运作的内容展开,管理类课程主要有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企业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和物流管理,经济类课程有经济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金融理论与实务等。四年系统的专业学习,是让你对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内容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这是未来能够走上管理岗位的基础。

工商管理专业还分有三个方向,分别是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堪称企管专业的“三朵金花”。有许多院校将这三者独立出来,成为并列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工商管理类二级学科。有些同学会疑惑:是选择工商管理专业好,还是选择市场营销等这些学习内容更具体的专业呢?对此,有必要在此作简单的介绍:市场营销方向侧重学习营销,人力资源方向侧重培养人才招聘、选拔、培训、薪酬制定、考核等技能,财务管理方向重点培养财务管理、会计、金融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工商管理就上文提到的课程看来,可以说三者都有涉及。由于学习内容范畴广,专业性来说不如前三者。如果你能在上大学之前就确定学习方向和兴趣,那么可以直接选择具体专业,这样会学得更深入透彻,未来就业的针对性也更强;否则你也可以选择工商管理专业,待确定对哪方面感兴趣后再深入学习。

如果你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对某一方面产生了兴趣,比如市场营销,你可以在大学期间多看些这方面的书籍,多关注企业营销方面的新闻事例,多研究一些现实企业的营销策略,并参加一些专业资格考试,如营销员资格证书等,为将来的职业发展作积累。我有位本科学习企业管理专业的同学,大学期间他对会计这门课很感兴趣,通过努力学习,他在本科毕业后两年考取了注册会计师资格,后来他进入“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工作。所以说,事在人为,大学的专业教育只是一个基础的学习,具体的学习兴趣需要你在以后的过程中不断地挖掘、探索,在专业的积淀上不断地钻研、努力。

案例是活跃思维的

一剂良药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教学中会广泛地用到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原理课上,老师讲解组织结构时采用了乐百氏公司组织结构变迁的案例,使我们深入理解了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组织结构方式。再比如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招聘这一章的内容时,我们通过观看雅芳公司的现场招聘视频,总结分析人员选拔的方法。大家会针对某一个人的选择争得面红耳赤,老师则最后才给出具体的分析和理由。总之,课堂的活跃有趣离不开案例教学对思维的开发。

除案例教学外,实训内容也是工商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通常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中会安排一些实训内容,比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建”一家公司,为公司命名,确立行业和经营项目,选出领导班子和组织结构;或者调查一家公司、组织现场模拟面试、模拟谈判等。通过实训环节,学生学会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有时学生还能到实践基地进行考察,我曾参加过燕京啤酒和蒙牛公司的考察,得以参观生产工艺流程,切身体验企业的管理运作方式。

总之,无论是课内教学还是课外实习,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是鼓励学生参与。在学习中,你的兴趣将会被激发,好奇心被带动,对企业的真实考察会让你切身感受管理的学以致用,说不定还会激发你创业的热情,未来自立门户成为企业家。

市场营销门槛低

人力资源重名校

财务管理易留学

国内工商管理类专业就业情况一直比较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主任司益磊介绍,根据网络招聘信息的汇总,工商管理专业在职位需求专业排名中位居第一。总体而言,工商管理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职业经理人。目前在中国,职业经理人相对缺乏,中国急需一个健全发达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一般而言,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都要从基层做起,就算进入大型企业作为管理培训生,也要在各基层岗位轮岗2~3年,之后才有可能确定在某个部门作为中层的管理者。如果你在该领域做出优异成绩,也有机会成为高层的“左膀右臂”,担任如市场总监、销售总监、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等职位。

如果你已经选定了具体的发展方向,也可专攻这些行业。如市场营销,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发展处于初创或中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营销人才,就业门槛低,营销方向的毕业生一直比较受用人单位欢迎,而且总体的收入在企业中也是相对较高。

人力资源近些年比较热门,就业渠道也很广泛,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岗位。如果想进入外企或者大国企,名校的学习经历较为被看重。不过,我国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管理不够规范,人力资源的业务职能不够明确,很多与行政混杂,专业性不够突出。但中国的企业在不断地发展,可以预见今后人力资源岗位将会得到重视,未来的发展前景应该不错。

财务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当中技术性最强的一个方向,选择这个方向需要对数字敏感,如果你的个性沉稳安静内向,喜欢分析数据,不妨可以考虑做财务类的相关工作。企业理财师、会计、证券金融行业的财务分析师和财务策划师等,都是不错的职业。

工商管理如何就业范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

本文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成果;曲靖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的研究成果。

一、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技能是指学生实现就业所需掌握的技术、能力和素质的总和。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学生的自我探索技能、职业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以及在职业岗位上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职业知识、专业技术技能和各种通用技能,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一)职业技能培养是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应有之义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掌握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工商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各类高校中大量设置的专业,其学科和专业性质决定了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和学习必须重实践,必须从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管理。然而,国内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着“纸上谈兵”的倾向。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脱离人才市场现状和企业实际需要,理论教学比重越来越重,忽视、弱化实践教学环节,或者由于实践场地、实训基地不足,师资有限,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落后等原因,使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其后果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越来越难以适应和满足企业和社会需要。因此,加强职业技能培养,是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学习本身必须包括的、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

(二)职业技能培养是满足用人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力期望的有效路径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这就要求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背景,同时也需要拥有判断决策能力和管理经验,而后者往往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所欠缺的。企业所青睐的管理者应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迅速融入企业的环境,并且一专多能,对企业中各个岗位的运营流程都有一定的了解。工商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往往缺乏有效的管理技能方面的培训和锻炼,很难快速胜任企业的管理工作。

可见,开展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本科)职业技能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从事工商管理的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增强其就业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开展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是实现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工商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对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构成要素

工商管理职业技能训练的项目和标准根据我院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从知识结构要求上看,本专业学生应系统掌握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基本知识;熟悉经济学、心理学及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具备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方法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能力结构要求上看,本专业学生要具有坚实的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基础,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初步具备创造性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商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适应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相邻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工商管理软件,使用计算机从事业务工作,尤其是要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从素质结构要求上看,本专业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效益意识和革新精神,身心健康;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掌握现代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具有扎实的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以及初步的从事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和实际管理工作研究的能力。

三、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施办法和检测方式

(一)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施办法

职业技能训练是在课程教学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的综合强化训练和补充训练,重点在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职业技能训练应与课程教学和其它实践性教学一起共同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职业技能结构。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原则上安排在课外及短学期进行,以课外辅导、课外训练、实践教学为主。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采用多种检测方式。为确保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顺利实施,学院成立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工作指导小组,负责统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工作的计划与具体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必须获得职业技能训练和测试的相应学分方能毕业。未能获得规定学分的学生,则自动延迟毕业时间,直到取得规定的学分为止。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总学分原则上为8学分。

为确保顺利完成训练体系中的各项训练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根据训练体系内容分在各个学期进行。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院安排《专业导论》、《管理学》等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课外辅导,全面负责做好专业解读工作,让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习专业的基本情况、学习任务和重点、就业前景和学习要求,学习此专业应获得的相关资格证书和综合应用能力证书,引导学生做好专业学习规划,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工商管理职业道德和技能意识,开展管理决策技能训练。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结束后的短学期,结合《职业礼仪与形象训练》、《会计学》等课程,在专业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人际交往中的礼仪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财务报表的技能,并着手引导学生参加相应的专业任职资格考试和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院安排《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市场营销》等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课外辅导,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表达训练,以及市场营销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市场营销技能。继续引导学生参加相应的专业任职资格考试和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二学年第二学期,结合《统计学》、《经济应用文写作》、《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在专业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市场研究、求职技能的训练。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结合《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信息检索与利用》、《人事测评理论与技术》、《服务营销技巧》等课程,在专业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运营管理技能(ERP)、信息检索与利用技能、市场营销技能、服务营销技能、人事测评技能的训练。

第三学年第二学期,结合《企业战略管理》、《ERP沙盘实训》、《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分析与劳动定额》、《薪酬理论与绩效管理》、《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网络营销与实训》、《员工招聘与录用》、《员工培训与开发》等课程,在专业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管理决策技能、运营管理技能(ERP)、市场研究技能、工作分析技能、商务谈判与推销技能的训练。

第四学年第一学期,结合《运筹学》、《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训》、《销售渠道管理》等课程,在专业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训。

(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检测方式

基本技能训练的考核方式以参加和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为考核记入相应学分的依据。专业技能训练考核方式由专业任课教师根据训练内容、要求、目标完成情况,结合训练过程中学生对训练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最终完成的书面报告、口头报告、操作模拟结果给予评分。综合技能训练检测可根据综合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见习单位的评价、参与相关活动(比赛、参与校内外活动次数等)的情况、毕业综合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现以人际交往技能的检测方式为例进行说明。按照训练方案进行训练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检测:

1.职业礼仪

(1)职业化妆:学生在接受职业化妆师指导后训练一个月左右,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现场化妆后接受专业人员的检阅,评定该项成绩。

(2)礼仪操:分组进行礼仪操学习和训练,并在最后开展一次表演赛,邀请多位评委对每支参赛队伍进行成绩评定,每支参赛队伍的成绩即为所有成员的成绩。

(3)情景模拟:提供给学生10个左右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布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课外训练为主,训练结束后开展一次表演赛,由抽签决定模拟的情景,邀请多位评委对每支参赛队伍进行成绩评定,每支参赛队伍的成绩即为所有成员的成绩。

2.语言表达

(1)自我介绍(2分钟以内):学生撰写修改2分钟以内自我介绍书面材料工作结束后,提交申请分派到不同的场次进行脱稿介绍,由评委老师给出成绩。

(2)演讲(5分钟以内):提供给学生10个左右的话题,布置学生分组后在教师指导下以课外训练为主,小组成员要开展合作性学习和训练,训练结束后开展测评,由抽签决定演讲的话题,由评委老师给出成绩。

3.成绩构成

(1)总体成绩:职业礼仪和语言表达各占50%。

(2)职业礼仪成绩:女生:职业化妆占30%;礼仪操占30%;情景模拟占40%;

工商管理如何就业范文6

关键词:高校本科;工商管理学科;精英人才培养模式

1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招生规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2014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37.5%,已超过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基准线。我国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需要,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的根本原因,但高等教育大众化伴随的是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和精英教育的衰退,这在我国高等学校中已经不同程度地普遍发生了。由于认识的误区和浮躁的心态,本科工商管理学科是大学扩张最快的学科,教育质量和精英教育问题更为严重。但在实际中,很多企业依然对管理精英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如何面对精英教育衰落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丁º特罗认为,大众化教育阶段精英教育依然会以各种方式存在。

2精英教育培养模式影响因素

培养管理精英是许多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理想,但大学生并非一出校门就成为社会精英。历史地看,管理本科培养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社会观念的变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历史上形成的教育传统、教育机构的定位等,都会在教学内容、课程结构乃至整个培养模式中反映出来,且始终处在演化之中,以致管理本科培养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工商管理本科精英教育培养模式基本影响因素如下。

2.1企业因素

由于工商管理学科的本科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企业,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对管理精英的培养模式具有限定性作用。目前企业对管理精英的理解,往往使用的是“管理人才”,其外延比管理精英更为宽泛。

2.2高校招生与就业环节

与培养模式紧密相关的两个环节是招生和就业。学生的入学条件限定了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如果学生入学前学习成绩很差,就很难适应高水平的学习要求;学生的就业情况则是培养模式有效性的证明,如果一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都无法找到工作,这种培养模式也就难以为继。2.3国内工商管理教育形势国内工商管理教育形势在变化:第一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宽口径、厚基础、重通识的培养模式在高水平大学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而一般院校(包括大专层级的管理教育)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却更加强调专业化教育;第二是校际竞争日显激烈,一所大学欲在这种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必须努力在培养模式中树立起自己的特色,以此来赢得社会的认同;2.4本科生的学习特点培养模式必须符合本科生的学习特点,985大学招收的学生都是学习能力很强的高中毕业生,他们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而对纯粹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的知识则不感兴趣,更愿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

3基于985院校的本科工商管理精英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以上思考与研究,基于985的本科工商管理精英人才教育思考为“理想型”培养模式(见图1)。建立面向精英培育的本科工商管理学科培养模式,主要解决五个方面问题。

3.1坚持四年一贯制的学习体制

我国的大学学制为四年,但在一些学校中,出现了部分学生三年修满学分,然后以实习或其他名义变相离校的现象。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学习,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作为面向精英培育的大学本科培养模式,应该要求学生利用好在校的每一天,努力汲取知识养分,而不能以考托福、考研或找工作为由,随意离开学校。当然,这一问题也说明一些学校在教学和教学管理存在漏洞,如一些授课教师有“放水”倾向,对学生赶修学分的行为没有制度约束,等等。我们认为,有志于成为本科工商管理精英教育的机构,应该坚持四年递进式的培养方式,使大学生在四年时间内保持紧张、充实的学习状态。

3.2制定合理本科专业规划

3.2.1合理划分专业,明确培养口径对于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国内外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做法。一种是完全打破专业界限,或者把学生简单地分为文理科两大类,实行大类招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课,在高年级时再选择若干专业项目,如美国西北大学、哥伦比亚、耶鲁等学校,以及哈斯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等都采用这种模式,本科前两年以通识教育为主,第三年开始选择专业并进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然后学生还可以选择一些专业项目(类似我们的专业方向)。另一种模式则是学生在入学时就按专业分类,如日本一桥大学、法国的高等商业学校都属于此类。学生在学习一定的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后,在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或一些专门化课程进行深入学习。比较这两种模式,后者的培养口径比前者略窄一些,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大体相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管理学门类(12)下的工商管理类(1202)作为本科招生和培养的基本专业口径,在本科培养中不再进一步细分专业,而是更灵活的设置更多的专业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3.2.2理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在工商管理教育体系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通识教育不仅担负着培养健全人格的任务,更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管理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培养计划中,前述学科的一些基础课程应该被置于特殊的位置上。(1)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的学科中,选择出若干门基础课程作为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并为学生深入学习这些学科的知识创造条件。在世界一流大学中,学校通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通识课程,即使在同一领域中,学生也有充分的选择机会。但限于国内学校的条件,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通识课程,因此可将与工商管理关系密切的一些其他专业的课程单独列出,如同经济学科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学或数学可的运筹学一样,作为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如果学生有深入学习这些专业后续课程的要求,还可为学生创造跨院系选课的条件,使学生在一个方向上打下更深厚的基础。(2)注意通识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通性,教师在教授专业理论时,应该从理论脉络上,说明这些专业知识与通识知识的关系,使学生们理解专业知识的来源,以及为什么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领域有一定的应用。我们认为,在工商管理类各专业要实现“厚基础”,首先要注重这样的基础,如果学生们在一两个这样的学科领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他们未来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都会大大提高。这也正是工商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的特点所在。(3)确保通识教育的基本目标。通识教育可以服务于专业教育,但这并不是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通识教育的基本目标还是培养学生以理性思维认知世界的能力。可以学习复旦大学的经验,将通识教育由拓宽知识宽度转向方法论的教育(这里的方法论不是指科研方法论,而是一般意义上的方法论,比如如何认识某个领域的问题)。一些通识教育课程,如哲学类课程、逻辑学、生命科学类课程(如进化论),在通识教育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位置,应该作为本科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对这类课程的学习方式、课程目标和考核标准,都应该有严格的要求。3.2.3明确工商管理本科的培养目标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对“学生预期发展状态所做的规定”,也是对大学使命的一种反映。目前国内一些“985”大学的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中,最常见的词汇是“高级人才”、“复合型人才”,如“掌握某类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高级管理人才”;也有一些学校如北大光华使用“有现代管理知识,有较高外语水平和实际工作技能的(某某类)人才”这种朴素的说法。我们认为,前一类说法尽管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也会培养起学生的傲慢气质或如明茨伯格所说的“让思维停滞”。后一种说法的职业导向太过具体,过分局限于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陈述,不利于学生未来可能面对的多样化发展,也不利于引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建议将工商管理类本科的培养目标大致设定为:以理性思维认知世界,以整体意识分析企业,以创新精神和竞争气质面对未来的管理人才。不同的学校可以在这一基调上增加自己的特色化目标。这一培养目标强调了通识教育的基础地位。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向学生提供多学科的人文、科学知识,使学生领悟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通性,培养学生的完备人格,以理性思维的方式更好地认识复杂的世界。也就是说,通识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而理性思维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理性思维能力随着知识的积累而不断增强。失去这一基础,理性思维的批判性特征就会变成怀疑论,逻辑推理更无从谈起。3.2.4优化专业课程结构目前实施的工商管理类教学计划中,各学校的差别很大。有些学校的专业必修课达到70学分,专业选修课的学分要求达到30学分。有些学校的专业必修课只有50多学分,专业选修课的学分要求只有15学分。在一些学校中,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之间的关系不清,开设专业选修课的目的不明。一些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内容重复,而一些专业选修课并不是高度定向的深入学习课程,而更像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专业基础课程。改进课程结构,明确课程目的,理顺不同类别的课程关系,已成为完善工商管理培养模式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明确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目的。专业必修课的教学目的为学生理解企业内部活动及其外部环境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选修课应该是学生在某个方向上深入学习的系列化课程,一个方向可以由3到4门课程组成,这些课程以专业必修课为基础,又不与之重复。一个学生可以选择一到两个方向进行学习,但选定一个方向后,必须修完这个方向上的全部课程。(2)改进的学分结构,避免为充填学分设置选修课程的现象。(3)在高年级开设一至两门整合型课程,强化学生对企业的整体认识。所谓整合型课程,意指学生在选洗过程中,可能会综合运用各种专业课程知识,把企业作为一个研究对象。3.2.5改进实习课程企业实习是工商管理学科培养方案的一个关键环节。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一定时间的企业实习,可以为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可以使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到,如何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环境中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即使将来一些学生不在企业工作,实习的经历也可以使他们真实感受企业的环境,了解社会现实,丰富其阅历,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目前,工商管理学科学生的实多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校对学生实习缺少明确的计划和指导,对实习疏于管理,对实习成果无法进行评估。一些学生为找工作而实习,偏离了实习的学习目的。为了提高工商管理学科培养质量,需要对实习课程进行扎扎实实的改进。3.2.6大力建设研修式课程所谓研修式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某些问题,一边学习一边研究式的课程。研修式课程与吸收学生参加科研项目不同,每个科研项目都有自己的研究选题和研究内容,并且不同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有相同的主题。吸收本科生参加研究课题,固然可以增加学生体验科研活动,从中进行学习的机会,但科研课题时间期限不一,研究内容不同,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甚至容易影响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研修式课程有着大致稳定的方向和主题,学生可以在校内完成,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一些研究课题搭载在研修式课程之下,以求使学生取得更好的研修效果。

3.3建设有特色的教育方式

3.3.1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各具特色的大学并立是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走向繁荣的标志之一。工商管理类各专业作为学校办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反映出各校在长期办学历史中积淀而成的自身特色。一所大学的特色往往集中体现在:围绕办学理念形成的学校品格,学校的师生长期秉持的的学风和学校经长期培养而形成的优势学科群。这些特色应该在学校的本科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出来。3.3.2提升国际化的层级对工商管理类本科培养方式而言,国际化办学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中工作和沟通,能够胜任国际企业中管理工作的人才,增强学生在全球化趋势下的发展能力。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国际化办学项目,包括与一些海外大学的学生交换项目和“2+2”、“3+1”合作办学项目,已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机会。3.3.3完善本科生的导师制大学生在大学要经历起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从中学到大学,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变化,从以前过分依赖家长的生活方式转向集体生活、独立处事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大量接受教师指导转向主动学习、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方式。他们会受到家庭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品格在大学期间逐渐形成,并在大学开始寻找职业生涯的起点。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充满困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学教师必须承担起指导学生的责任。

3.4建设与高水平本科教育相匹配的就业平台

高水平的本科培养体系一定要有高水平的就业平台相匹配。所谓高水平的就业平台,是指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找到适合其个人发展机会的就业服务体系。现代大学包括国际知名大学在内,多数设有类似就业指导中心这样的机构,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各种招聘洽谈会,有些机构还有专业人士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我们对国内高水平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和一些在南开大学读博或读MBA的台湾学生作了简单对比,发现一些知名度远低于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台湾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时却可以进入很好的企业,获得比国内这些学校本科生更理想的工作机会。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固然与区域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和发展水平有关,但也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建设高水平的就业平台来缩小这种差距。

3.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最根本的因素是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即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有效地传授知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教师的品行对学生有着莫大的影响,其影响程度甚至不亚于课堂教学活动。许多学生在同教师交谈时总会涉及人生观的问题,而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防止学生把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因此,工商管理学科精英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的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精英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

参考文献:

[1]马丁•特罗.从精英到大众再到普及高等教育的反思[J].徐丹,等,译.大学教育科学,2009(3).

[2]明茨伯格.管理者,而非MBA[M].杨斌,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1.

[3]姜澎.复旦大学调整通识教育核心课程[N].文汇报,201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