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

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范文1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在企业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资源,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科学化程度,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生产自动化。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制定明确、合理的目标以及计划,每项内容之间不仅应该保持独立,也要有一种联系,使企业可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及时做出反应。

(二)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主要是指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确保特定的质量、成本预算以及时间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工具确保能顺利、高效完成任务的管理技术。项目管理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全面考虑到时间、成本以及范围等因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广大用户的实际需求,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目标。通常项目管理的流程包括项目的启动、策划、执行、监控以及完成等几个过程。

(三)项目管理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项目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依存,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项目管理作为支撑,而项目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基础。企业信息化建设和项目管理的目标基本一致,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改造项目管理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企业为了适应管理需求,一定要制定具体、详细的流程,同一个信息化系统中也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统一的组织架构,也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每一个流程之间都不能有盲点或者重复。换言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将项目管理进行细分的过程。而且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水平。总而言之,项目管理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项目管理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仅可以对企业各细分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进行有效控制,而且也可以有效协调、组织各项目的关系,保证能顺利实施项目。同时,实施项目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优化配置企业当前拥有的所有资源,针对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做出反应,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实施项目管理的最大作用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项目管理团队,使企业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时间成本。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项目管理的具体体现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

1.需求分析,确定目标项目的初始阶段应该深入、全面地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宏观市场,总结企业自身状况,认真、客观地分析新产品或者新系统的可行性,而且应该细分整个过程,基于效率、时间以及成本等各方面对每一个分阶段进程进行全面分析,最后得出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2.制定实施计划如果经过可行性分析得出结论该项目可行的话,应该组织专业的项目团队共同讨论,相互合作,一起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尽可能做到没有重复的项目,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应该结合企业宏观战略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不仅要求可执行性高,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灵活性。3.执行计划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计划后,应该具体细分整个项目,结合项目执行计划进行测试,并且分析、总结该计划项目的可行性。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并且制定一套科学的阶段性评估体制,客观评估项目实际运行结果和预期项目管理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且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修正,不断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以及项目价值。4.收尾阶段到了收尾阶段,团队领导者千万不能认为已经结束了,一定要持续保持严谨的态度,客观、科学的评估整个项目实际运营的情况,如果出现较大问题,应该及时修正,这样才可以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工作质量。

(二)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1.计划阶段项目计划阶段,项目管理团队应该全面分析客户的需求,并且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方案,同时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分析后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客户需求编制最终的项目计划。全面收集信息,并且进行数据调查分析,合理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2.组织阶段正式开始实施项目之前,应该准备好项目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整体分析项目策划后进一步细分,将每一个细分项目合理分配给不同的工作小组。同时应该做好团队成员的协调沟通工作,使团队成员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完成项目目标。3.领导阶段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领导阶段的持续时间最长,因此完成的工作量也非常大,必须将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严格控制每一个项目小组的实施进度,组织、协调好每个项目小组的工作,才可以确保能够高效、按时的完成项目。4.控制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具体细分整个过程,并且严格控制每个阶段,才可以确保能够顺利完成项目计划。因此企业应该制定一套严格的项目控制体系,及时对比实际实施和项目目标之间的差距,及时进行整改,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实施项目管理的步骤

(一)项目组织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该仔细分析企业的宏观环境以及企业当前发展现状,这些都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数据来源。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后,应该组织每一个细分项目,这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项目管理的第一阶段。具体而言,项目管理团队应该全面分析企业的需求,明确具体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目标以及大体的组织方向,这样可以使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任务,提高实际工作效率,也可以避免浪费不必要的资源,缩短项目实施时间。其次,应该做好项目团队的内部沟通,这样才可以促进资源共享,使员工之间、部门之间能高效协调、配合。

(二)项目计划

项目团队成员分析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战略需求后,应该制定一套可行性高的项目实施计划。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细化项目目标,合理分配项目目标,明确主次关系。对相同的问题应该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经过相互协商后筛选出最佳解决方案,尽可能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同时,应该制定一个工作流程图,全面分析每个项目,预估实施项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尽可能优化项目实施流程。

(三)项目实施以及控制

分解整个项目计划后,对每一个项目成本进行核算,明确每个分项目的先后实施次序,一步步实现项目目标。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主要是能充分利用企业当前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工作人员,组织工作人员有计划的开展每一个细分项目。签订合同后,企业就可以按照项目计划开始实施,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该由企业领导者带队,和专业团队一起实施项目。在实施项目的过程还需要进行有效地监控,每当完成一个细分项目后应该将实际完成结果和事先制定的项目计划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差距及时进行修正。有效的监控有利于确保项目实施质量。

(四)项目收尾阶段

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范文2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建设 变更需求

这些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调查显示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的有关数,信息化发达国家和一些较发达的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向纵深发展。中小企业虽然创造着60%的GDP,但是却面临着信息化不足,信息化的不足导致决策的失误,市场的信息反馈速度慢等,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掣肘。中小型企业要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国家信息化这一重要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所以本课题在帮助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发展这一道路上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1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相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往往决定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较为艰巨。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着信息化人才的培养p信息化咨询服务p方案设计p设备的采购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等等多个方面,我国的企业在企业规划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难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资金p技术p人才p和管理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较存在的差距较大,其面对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也是多样的。

2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近些年来,任何一个企业的项目都需要对客户进行需求分析,之后才是这个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项目的变更需要根据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需求变更即在需求的分析过程中已经确定的需求,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增添别的功能,或者是对其进行大的改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变更是企业发展的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再加上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的缺失,信息化知识的匮乏p所以大多采用外包的方式来建造发展信息化。且中小型企业无法负担高昂的信息化建设费用,并且在许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呈现出管理人的人为性与随意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往往出现需求变更的泛滥,让信息化建设相关人员无比烦恼。中型企业信息化建设难,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是无章可循,无法借鉴。

3 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一个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存在最重要的意义,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立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是展示一个企业的能力与独特之处,而建立企业的网站就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步,学习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做好信息化技术与企业实际情况的结合,完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改革,有助于提高中小型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企业工作效率的高效化和快捷化,为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1 信息化建设变更的需求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范围广,技术含量高,信息化建设周期长,项目繁多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变更也有着诸多的制约因素。所以有必要在认清相关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掌握信息化建设项目变更的掌控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3.1.1 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变更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对于项目变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信息化建设当中,加大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变更的重视性。系统化的进行项目变更,可以减少对项目投入估算的差值,合理的进行成本的投入与分配,做到成本的投入侧重化,从根源上认识项目变更的重要性,便于统筹解决企业所面临难题,同时拓展信息化建设项目方面的拓展,与企业的管理,发展相结合。提高企业发展的客观空性和工作效率。

3.1.2 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信息化人才的缺失是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员工的专业素质低下,受教育程度偏低,因此如何在短期内提高企业人才的专业素质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有必要对于企业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化的学习,通过考核来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例如:文化水平与岗业职责为考核标准,组织岗前培训,针对企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为目的。

3.1.3 信息化网络平台

相较于发达国家 ,我国的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利用水平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的获取的便利,工作效率的提高,这都离不开网络信息化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我们能够浏览大量自己需要的信息,企业能根据最新的信息改变经营项目或经营策略。有效的利用了信息化带给我们的便利。同时通过对网络信息化的合理利用。在项目变更的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的在变更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风险,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有效的降低了在信息化建设变更中存在的风险,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生产发展。

4 结语

通过了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可以看出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信息化建设项目变更的水平逐步走向成熟,综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提出了信息化建O项目变更,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以及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立,对中小型企业具有显著的价值。

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系统

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科学的数据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为业务人员和基础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运转状态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方式和手段。然而信息化建设投入之大、风险高,见效慢等特殊性,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发展缓慢。下面我通过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剖析信息系统的结构,分解信息系统的功能,通过的方法将现有成熟的信息系统功能,拓展到其他生产和管理中去,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推广和运用。

一、企业信息化现状

1.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问题。一个信息化项目从调研、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培训等到完全实现信息化项目的实际需求并运行正常,往往经历的时间很长,投入的资金较大,风险较高。所以很多企业虽然很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在实际投入上还是有一定的顾虑,不会轻易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投入信息化项目建设。

2.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问题。企业信息化建设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缺失问题,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员不明白企业的真实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懂得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的人员不太了解信息技术,不能完成信息系统建设。

3.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发风险问题。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由于企业和软件公司都缺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懂设计、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使得很难整理出一份详尽的项目调研报告,设计出符合企业实际的需求方案,即使信息化项目前期都符合要求,在开发过程中也有可能由于技术、应用或实现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信息化项目最终失败。

二、深入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分解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产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无法脱离信息技术的支撑,离开信息化技术,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都可能陷入困境,更谈不上健康快速发展了。所以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信息系统的管理也在逐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支撑之一。但由于信息化建设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的特点,使得很多企业只是在主要业务或特殊业务实施了信息系统管理。下面我将举例说明利用企业使用的信息系统,拓展信息系统使用范围,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深入分析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我们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比较成熟的项目材料进行从新捋顺,找出当时的调研报告,需求分析,业务流程、设计方案等相关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尽可能的捋出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共性问题和标准的业务和管理流程。开滦国际物流公司通过对综合物流信息系统的贸易子系统调研报告、需求分析、业务流程设计等相关材料的分析研究。总结和优化出系统的业务流程:

类似这样的业务流程将成为我们拓展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第一手资料。

2.分解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我们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架构进行分析,按照功能进行流程设计。我们还以开滦国际物流公司综合物流信息系统中贸易子系统为例,贸易子系统的业务和管理流程为:

我们通过分解开滦国际物流公司综合物流信息系统贸易子系统可以得到诸如:收货管理、发货管理、票据管理、收付款管理等模块功能。我们通过对这些模块的二次开发和修改,使其能够拥有独立的功能和衔接的接口。

3.按照新项目的功能要求和已有的功能模块,进行新项目的方案实施。我们通过分解信息系统功能可以得到充足的功能模块,将调试好的模块进行整理,作为我们用于开发和实施新项目的内在资源。新项目的需求确定以后,我们按照需求和已掌握的功能模块进行方案设计。一个新项目就像盖一座大楼,我们的各类功能模块就像是盖大楼用的砖和钢筋,我们通过自己的技术水平将砖和钢筋有效结合起来,盖好大楼。开滦国际物流公司就通过此方法引用贸易子系统中收货完成了库存的采购、利用发货完成了库存支领,利用票据管理完成了库存的结算,最终成功的完成了库存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4.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库知识完成特殊业务需求。一个项目从需求调研到最终的实施使用,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或多或少的都有些小遗憾,存在一些细节的功能没有实现,但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数据库知识,将所需要的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关联、计算,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三、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1.节约大量资金。让软件公司给定制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少说也得几十万,动辄上百万。即使项目成功实施运行,后期的维护和培训费用也是很大一笔开支。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开发实施的项目,成本很低,除了需要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学习费用外,其他几乎不产生费用。

2.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由于软件公司不了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情况,如果开发一个新项目,前期的需求调研,需求确认、方案讨论等涉及到很多部门和人员,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续的实施及培训也牵涉很大精力。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开发实施的项目,由于开发实施的人员就是企业的员工,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相当了解,没有必要大范围的调研,实施和培训也不会牵涉很大精力。

3.降低新项目的实施风险。由于新项目是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开发实施的项目,是企业内部人员编制完成的,对于企业的特点、员工的操作习惯,管理架构等都可以考虑的更全面。设计和开发出的系统更利用员工的使用和企业的管理。

4.有益于新项目的维护和数据安全。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开发实施的项目不涉及企业外部人员的介入,不仅降低了企业内部数据外泄的风险,保障了数据安全,也使得企业内部人员完全掌握了新项目的设计方案和程序代码,能够根据业务需求和功能要求随时进行维护,满足新需求。

5.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信息技术人才,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实力。利用信息化成果,成功拓展开发实施一个新项目,那就标志着企业拥有了一批高素质信息化建设人才。

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范文4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改进措施

我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财政、金融工商、税务、海关、外贸等政府管理部门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国有大型企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热情日益高涨,电子商务在各行业的生产经营、供应采购、产品销售和对外贸易等环节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各级政府和企业整合多种信息资源,积极开展面向“三农”的市场和科技信息服务。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定义

企业以企业流程(优化) 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十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将有很大发展,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有显著成效,全国27 个省市、46 个重点城市和近2000 企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基本完成。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过程控制及辅助管理在各类企业中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有显著成效,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过程控制及辅助管理在各类企业中进一步普及,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大部分实现初级企业信息化(CAD、CAM、DCS、MIS、ERP 普及率、覆盖率30- 50%);部分大型骨干企业向中级企业信息化发展(CAD、CAM、MIS、ERP、EC 普及率、覆盖率60- 80%);小部分培养成高级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CAD、CAM、ERP、EC 普及率、覆盖率80- 90%以上)。大部分中小企业推广单项信息技术,部分中小型骨干企业分期实现初级信息化,建立若干个中级信息化示范企业,为今后推广积累经验。

三、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

1) 更加精确;2) 更加简洁;3) 更加人性化;4) 提高企业工作的效率;5) 可以进行设计,并且预计出结果;6) 系统更加庞大,庞大的系统就说明分工越细。

四、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IT安全治理和风险管理缺位。目前大多数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对信息资产所面临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仅局限于IT方面的安全。2) 技术经济论证不足。信息化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高风险和告失败率就要求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决策之前,要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3) 资源利用不合理。信息资源的合理应用一直是企业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企业信息化取得实效的关键。4) 息的不透明和利益的冲突。由于任何企业的任务环境要考虑和关系的利益非常广泛,在任何一个IT战略决策中,都不可避免发生利益相关者包括部门利益之间的利益冲突。5) 多数企业缺乏自身的信息来源。一版企业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单一,无非是一些公开性的文献、一般性的技术交流资料或出差考察资料。专利信息及联机检索等现代化手段及设备较少,检出的资料不全。大量的兴起的企业自办的信息刊物的许多内容都是东拼西凑的结果,很少有通过技术分析获得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污染,也使得企业缺乏自身的、固定的信息来源。6) 信息处理手段落后。企业的信息机构都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许多企业的信息机构无力购买一些现代先进技术设备。7) 信息化建设成本不断增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种硬件设备、网络建设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软件越做越大,对硬件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导致硬件设备更新,原有设备的闲置浪费。企业在异地不断成立新的工厂或分支机构,而现有的信息系统在低带宽条件下无法应用,假如申请专线来支持企业原应用系统,就会大大增加网络成本。

五、企业选择信息化的措施及建议

1) 信息资源的价值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方面,提高信息识别度,充分收集相关信息。为提高信息的识别度,在信息资源分类、关键词确定、搜索途径选择方面需要下较大工夫。只要类型定位合理、关键词准确、选择路线科学,就可缩短检索时间,提高收集效率。在信息收集时必须根据收集类型和时间界限,选择合理的搜索途径、收集方案和整理汇总方法,才能最终获得企业最需要的信息资源。2) 充分挖掘信息价值,提高信息的开发度。信息管理就是对收集的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分析、分类、整理汇总,提炼其实用价值,并通过应用平台将信息传输到有关部门,达到使用的目的。为使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应用,企业应逐步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确保信息资源能及时分类入库,既方便查询,也可避免重复收集,还可以与相关单位实施网络联合,构建局域网络,扩大信息资源拥有量,采取联机检索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充分挖掘信息价值。3) 强化企业的信息化意识目前企业信息化不温不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企业对信息化认识模糊。广大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而企业领导层、决策层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4) 企业要合理使用有限资金作为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要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企业信息化建设绝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设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同时并重的原则。5) 企业信息化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国企业具有数量大、规模小、行业和地域分布广、经营状况参差不齐等特点,企业信息化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目前财务软件大多实现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且财务体系比较固定。建立企业网站可以向社会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销路,而且有助于加强与客户的相互沟通。6)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首先确立合理的信息系统结构,一般来说,一个合理的企业信息系统应包括一下几个子系统,即技术信息子系统、管理信息子系统、市场信息子系统、财务信息子系统和生产信息子系统。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范文5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规划 过程框架 规划方法

STUDY O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NING METHODOLOGY OF TELECOM OPERATORS

Tian Peng Luo Bangcai Guizhou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pac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was faster and faster. Information planning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booster and engine of improving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an effective information planning methodology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elecom operators as the main body in this paper, an framework of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process is proposed, the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s basic principle is expounded, several common methods of planning are carried on the analyses, the value of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is summarized, providing an useful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other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planning.

Key words: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Planning Process Framework Planning Methodology

一、引言

企业信息化规划以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导,结合先进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企业业务的最佳实践,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制定企业未来信息化蓝图以及实施保障计划,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总体指导,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依据[1]。

当下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成为了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化企业的核心内容之一[2]。对电信运营商而言,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电信市场的开放,竞争的焦点从网络竞争、规模竞争向客户竞争和管理竞争转移,同时在电信企业内部进行了组织架构重组和业务流程重组,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环境、现状、战略、业务和市场,电信运营商应从企业信息化规划入手,寻找一种有效的信息化规划方法,提出适合企业3~5年长期发展战略需要的信息化规划,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支撑企业的发展战略,强化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与原则

在国务院“两化融合”思想的指引下,随着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快速成长的业务需求对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服务标准,信息化规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使信息化建设能够敏捷地支撑电信运营商业务、服务、运营、管理以及创新发展,提出了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与基本原则。

2.1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

从电信运营商企业战略及业务发展需求出发,根据工作内容和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可将整个信息化规划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前期规划回顾,第二阶段进行现状、需求及驱动力分析,第三阶段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第四阶段提出具体建设项目,进行项目投资估算与设计实施,如图1所示。

在理解电信运营商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的前提下,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前期规划执行情况,找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差距与不足,评估上年度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分析电信行业发展环境,明确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业务需求,利用关键成功因素法,对发展需求及驱动力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企业未来信息化改进方向;在全面调研,充分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规划期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从技术架构演进规划、信息化组织和人员规划及信息化服务规划入手,勾画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结合企业规划思路和方法,提出必要的建设项目,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分析项目投资预算,对项目投资进行权衡,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2.2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基本原则

在电信运营商进行企业信息规划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信息化规划就难以有效指导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坚持战略驱动和业务导向。目标牵引力和业务驱动力是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的源头,信息化规划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信息化架构,推进企业的整体发展;同时,围绕业务发展需求,制定出具有业务价值和业务促进力的规划,提高规划的可接受度。

坚持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要整体规划,分步骤、分重点实施。从建设逻辑上,要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先从IT基础设施及底层数据建设,再发展核心业务系统,优先解决最紧迫、最重要的需求,并在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上有所倾斜[2]。

坚持循序渐进和注重实效。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并贯穿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过程,要把握核心和重点,由急至缓,循序前进;基于成本去设计规划,规划不宜太大,规划期不宜过长,一般3~5年为宜,同时要考虑规划的扩展性和可用性,这样更能提现规划的实效与价值。

坚持全员参与和加强培训。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人,必须要让每位员工都清楚,每一个人都积极地做好准备;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是根本,实行培训与引进并举,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和人才引进渠道,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所需的适用人才。

三、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探析

3.1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专家和企业界开始了对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并形成了一些比较典型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例如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价值链分析法等,经过对这些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提出了几种电信运营商常用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

3.1.1 GMTD方法论

GMTD方法论具体指的是:Guideline,“一个指导思想”,即企业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Methodology,“一个分析方法”,即以关键成功因素法为主要分析方法;Time step,“三个时间步骤”,即以规划回顾、需求及战略分析、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三大时间步骤为规划流程;Dimension,“四个维度”,即以战略、资源、产品、客户四大竞争力的提升体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企业价值提升。

GMTD方法论是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总体思路,将企业信息化规划分为“一思想、一方法、三步骤、四维度”四个方面,为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加合理、科学的支撑,有效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是目前电信运营商比较常用的规划方法。

3.1.2 问题追根溯源法

从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需求入手,聚焦客户业务要求,分析技术人员抱怨的原因、用户使用问题与客户感知以及端到端的业务流程,通过横向比较,找准企业管理、运营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以及业务需求与IT能力之间的矛盾。

对于业务部门来说,以业务为驱动,通过分析具体业务对应的具体IT功能实现,对IT规划提出要求。对信息化部门而言,业务驱动作为信息化的重要输入,信息化在能满足具体功能的同时,更需关注满足业务类及发展趋势的信息化能力是否具足、结构是否合理、需要哪些构成要素、是否可良性持续发展等,通过点上的汇集、分析和关联,进行自底向上、追根溯源,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明确IT能力,制定科学的IT规划,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3.1.3内涵变化分析法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建设面对的业务环境、战略要求相对过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电信业由“通信业”转向“信息服务业”,企业发展已由过去的“利润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通过分析全业务环境下企业战略和业务内涵,聚焦企业战略转型及信息化内涵的变化。从企业信息化角度来说,信息化以全流程为贯穿,针对业务发展策略和能力填充点,对新的变化和发展规律需要有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并对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商业模式下IT内涵变化进行重新审视。

从规划层面来说,基于战略内涵和业务需求,聚焦IT内涵变化和IT能力映射,采用MATRIX(矩阵)框架,梳理企业信息化能力建设同企业战略与业务需求驱动、客户体验驱动、持续性发展驱动的关系,进行多角度二维分析,将信息化能力建设转换为业务和服务能力,推进IT的技术、管控、服务体系方面的工作开展,创造IT价值。

3.1.4价值区间权衡法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传统的通信业已经由单一的利润驱动向多元的价值驱动转变,而竞争焦点集中在企业掌握价值链过程中面向客户的运营能力、应用提供与管理能力、服务聚合能力三个方面。电信运营商企业核心竞争力区间应由信息流的传播者向能力提供的管理者、服务应用的集成者以及客户渠道的聚合者改变,通过对产业链的引领与价值链掌控,最终成为标准与模式的引领者。

在深入推进转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提升企业价值的背景下,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应围绕企业运营价值、股东价值、产业链价值、员工价值、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展开,构建一套相对具有客观性、全面性的基于企业价值贡献作用比重加权的二维模型来衡量信息化的作用和价值,全面提升整体化企业信息化能力,实现IT支撑和业务发展的“有机融合、创造价值”。

3.1.5企业战略解码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工作应聚焦企业发展问题。电信运营商移动数据业务领域管道价值份额被进一步压缩,传统核心业务市场面临价值分流,流量增长与价值提升难以同步增长,抢占用户第一接触界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聚焦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本质。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吸引用户、聚合资源、价值链掌控,从上、下游客户角度,聚焦管道、平台、应用在商业模式中的作用,对IT内涵的进行重新审视,从新的角度去理解“新三者战略”:智能管道、综合平台和应用。管道是桥梁,是基于客户与电信、客户与客户之间发生关联或关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产生的作用角度。平台是容器,是基于面向内部运营与管理、面向外部合作接入与能力提供的实体系统和标准层面。应用是体验,是基于客户感知到的综合内容与体验层面。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除了IT支撑层面外,在其他方面应有更大的作为。

3.2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思考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展现的首先是内容,作为一个面向未来能力建设的可阅读物和传达思路思想的载体,应根据电信运营商自身具体情况,适当的将内容的思维模式过程有所体现,这种“做什么”、“为什么”有上下文的方式将有利于把问题和思路传达得更清晰和透彻。

规划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模式过程的体现方法经过总结、归纳和提炼后形成可模式化的形式,可以认为就是一种方法论。

所有的方法都是以内容为基石的,需要的只是把要阐述的内容和观点以合适的方式和逻辑结构展开,形式为内容服务,并成为内容重要的组成要素。方法论是基于内容的一种工具,可以选择工具、应用工具或创造工具,但不必为了方法论而方法论,法无定法,因时、因人、因事而定,量体裁衣,寻求一种适宜电信运营商自身发展,具有实效的信息化规划方法,将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四、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价值体现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工作的先导,对能力建设和工作重点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满足“二八法则”,即信息化规划花费20%的投资将为企业贡献80%的信息化成功率。

信息化规划是一项重要机制和组织形式,将信息化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管理等紧密衔接起来,系统性的调动IT专业资源来协同解决问题、开展能力谋划、明确工作思路。规划不等同于工作计划,规划聚焦在企业级的战略、业务、价值同IT的连接,由此使得IT各级人员明确在战略地图中的坐标定位、方向、路径、内容及方法。

信息化规划是下年度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先导,是IT专业下一年度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的重要来源,是企业发展战略在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服务与支持等方面的细化,促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IT从业人员以全局化和大局观的角度去看待、评估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和信息化工作的未来,对企业IT建设工作形成长期性指导体系,促进企业对现有问题和IT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诊断与梳理,能够针对当前问题和改进方向进行IT系统实施。

五、结束语

信息化是生产力,要高瞻远瞩,超前规划,发挥出对企业创新变革、精确管理、高效运营的引领性作用。信息化规划要结合电信运营商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需求,从整体上进行规划,注重重点,循序渐进。然而信息化规划方法很多,必须结合电信运营商自身特点分析,从多种适配方式中创建符合企业实际和未来要求的信息化规划方法框架[3],推进信息化规划工作实施,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范玉顺,胡耀光.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基本框架与方法[J]. 新材料新工艺, 2004(9):2-7

[2] 蒋桂艳.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研究[J]. 微型电脑应用, 2012(10)

[3] 龚至晖,李.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探讨[J]. 移动通信, 2012(11):134-137

[4] Thomas H D. Putting the Enterprise Into the Enterprise System[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ugust,1998:3-5

[5] 段延娥,戈连柱. 关于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应用的探讨[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S1)

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范文6

[关键词] 电网企业现状;智能电网;项目信息化系统;ERP建设;基建管理标准化运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8. 030

[中图分类号] F272.2;TM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8- 0052- 03

0 引言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电网建设必须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要求,是电网建设务须完成供电企业目标责任计划任务,并逐渐发展智能化电网,建设智能变电站。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起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目标,投资总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的长远计划。为实现这一重大宏伟目标,公司开始推广智能电网建设,发展低碳经济、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建立科学合理能源利用体系,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抉择,完成时代赋予中国电力企业的历史重任。由于电网企业的基建工程建设具有的客观复杂性、迫切性,需要进行电力基本建设,以实现电网建设计划任务的全面完成。而基建项目管理中ERP基建管控模块及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广泛采用,为电网企业建立了充足的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运用计算机与网络化技术手段的支持,严格运用基建项目管理标准化程序,是建设智能变电站,发展智能电网项目建设,改变以往传统的电力企业管理理念,奠定其坚强有力可靠的基础的唯一选择。 在对项目进行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加强基建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进行项目信息化在线可控管理,实现其全过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是这一过程的必然要求。

1 目前电力电网发展面临的环境及现状

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能源短缺,国民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电网安全及可靠运行问题日益突出,而电网企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具有亟需解决此问题的社会责任,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力企业发展的现实选择。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衔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重要支持。当前阶段,由于国家经济的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使经济增长因素对国家能源的依耐性越来越强,电力能源可靠、安全和稳定的供应,电网的坚强可靠,已成为地区性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电力能源的发展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电力是电能的生产、输出、分配和消费各环节组成的一个特殊的整体,而形成这一整体的不断发展扩大,被称作电力行业的基本建设活动。由于电能生产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及组成电力系统后出现的问题,决定了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过程与其他企业部门有着许多完全不同的特点。其表现为:①电能的生产和消费是在同一时间实现的。电能是不能储存的,每时每刻电力系统的发电量取决于同一时刻的用电量,这是电能生产的最大特点;②电能生产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表现在现代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交通运输业等部门都广泛地用电能作为动力来进行生产,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也还不断广泛地使用着各种电器用具;③电能过渡过程十分短暂,由于电是以光速传播的,所以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发生变化所引起的电磁方面和机械—电气方面的变化过程是十分迅速的,这就必须采用各种自动装置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各项调整和操作任务,这个特点给电力系统运行、操作带来许多复杂的课题;④电力系统是不断成长状大的系统,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现代化、电气化程度日益提高,电力系统的容量势必逐年增大,因此,在系统规划与运行管理时都必须充分注意并事先做出足够预测,否则将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求。

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电力需求将长期保持较快增长,国家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油气资源较为贫乏,目前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也较低,加快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和电力可靠供应、改善能源结构至关重要。同时,我国能源资源与生产力水平总体呈逆向分布,3/4以上的煤炭、水能以及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布在北部、西部和西南地区,而2/3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主要负荷中心与大型能源基地的距离一般都为800~3 000km。因此,我国的电网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电网在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坚强的网架结构和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为基础,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不仅电网安全得不到保证,煤电运输的紧张局面也难以从根源上解决。目前,新的能源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变革的焦点是新能源,核心是电力;变革的关键在于发展坚强智能电网,推动电网的创新发展,因此我国电力发展必须进行智能变电站的整体建设,务必发展智能化电力。

2 面对智能化电网建设中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从电力企业系统的特点出发,以及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显著地位和作用,对电网企业系统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是:①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为国民经济的各个生产部门提供足够的电力;②严格保证用电的可靠性;③积极提高供电的可靠性;④不断提高运行的经济性。电力建设正是实现这一重要目标过程的有效关键环节,也是国家基本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电力建设作为电力发展的基本点,其基本建设计划执行完成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发展格局。当前形势下,国民经济的不断迅速发展,其增长方式也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电网规模发展,这就必然对电网建设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实现低碳电力的基础与前提,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将智能电网的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纳入到能源发展规划之中,逐步加大了智能电网建设力度,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网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国家电网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辅以通信信息平台的支撑,不断发展了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括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覆盖了所有电压等级,实现了“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具有了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和友好互动内涵的现代电网结构。国家电网依靠自身电网近年来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成就,在电网建设中广泛深入应用,并结合传统电力技术与现有技术的有机融合,迅速地提升了电网智能化水平,并通过传感器技术与信息技术在电网发展中的应用结合、为电力系统状态分析和辅助决策提供起技术支持。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结合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特点,以及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实际国情,都提出了发展“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国家电网建设开始推广智能变电站建设。国家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在技术上体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在管理上体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而信息化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实施基础,通信信息化平台是以智能电网发展要求为导向,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自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实现手段,依靠先进的自动控制策略,全面提高电网运行控制自动化水平。互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内在要求,实现电源、电网和用户资源的友好互动和相互协调,才能全面满足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调度、信息等各环节的需求。计算机信息网路系统是建立在电网骨干通信网,按网络类型划分的传输网、业务网和支撑网之上,以传输网(传送网)包括电力光缆、光通信系统、电力微波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电力载波通信系统等为基础技术支撑,包括业务网、综合数据网、调度交换网、行政交换网、会议电视网、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等,支撑网包括时钟(时间)同步网、网管网等。加强提高骨干通信传输网承载能力,加快发展中低压通信网接入能力,构建技术先进、布局合理、传输顺畅、延伸到户的电力通信网接入能力,就能达到深化智能电网六个环节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利用,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业务处理互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战略决策科学化,就能增强通信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一体化管理能力,提高对各级通信资源的调配能力,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的抵御能力,并建立起符合坚强智能电网的通信网络平台,业已全面提供电网信息系统运行支持。计算机网路信息技术的支撑与作用贯穿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个环节,实现了电网运行与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营销与市场交易三大领域的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同时,以此为契机,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全面开展实施,并为电网企业信息化得以深入发展,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加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企业信息化系统在山西电网基建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发展

21世纪以来,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电网企业信息一体化在不断得到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电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运行支持平台保障。国家电网资源计划系统(SG-ERP)的建设,是以继承、完善SG186工程建设成果,不断深化应用、发展创新,打造起集约柔性的一体化信息平台。融合智能的业务应用,统一高效的保障体系,是提升国家电网公司科学发展质量和速度,支撑智能电网和实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展支持推进“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公司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在SG186工程建设发展基础上,建立信息高度共享、业务深度互动、覆盖面更广、集成度更高、实用性更强、安全性更高、国家领先的国家电网企业资源计划系统(SG-ERP)模式,是当前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与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技术特征。而现代电网的智能化建设离不开通信信息技术的广泛大力支持。积极发展电网信息化信息技术与电网生产技术的深度渗透,以及“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使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撑的范围和内容大大超出传统模式。国家电网SG-ERP是由一体化信息平台,包括信息网路、数据(容灾)中心、集成服务、信息展现、业务应用,包括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规划计划、项目管理、运行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协同办公、综合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管控、运行维护、安全防护、标准规范、技术研究、人才队伍等基本构成,并随其发展逐步扩大完善。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了微机技术与普及应用开始,在基于单机单项和局域网技术基础上的开发应用,基本都是面向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基本特征为基于广域网技术基础上的开发应用,开始有了面向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逐步成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流,如OA系统、综合统计管理系统、Internet互联网站和Intranet内联网站的推出等,提出了平台共用、系统互联、数据共享的建设要求。发展至今,对电网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基础有了较大的提升,企业信息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应该面向企业统一加以开发利用,应该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进行一体化建设,成为企业的共识,密切注重一体化建设和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注重信息化基础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归口管理,抓住机遇,才能迎接信息化发展期的到来。

山西电力公司ERP软件平台是由SAP AG 公司提供的SAP ECC 6.0,并涉及到SAP AG和其分销商所销售的某些软件产品包含有其他软件供应商版权所有的软件组件。山西电力ERP系统项目管理模块于2009年6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省公司本部和分公司4个试点单位按时开始正式使用ERP系统。2009年国家电网山西ERP项目的实施,以及国家电网《ERP辅助模块——基建管控》的试运行与正式上线,实现了国家电网公司“三横五纵”基建业务管理标准化管理模式,达到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网省公司、业主项目部以及相关协作单位业务流程纵向贯通和横向集成,满足了电网基本建设业务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和技术管理五大业务需求,发展引用了成熟套装软件与基建管控模块的紧密集成,建立了以基建管理的标准规范和工作流程为基础的,并满足精益化管理需求的基建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了基建管理运行标准化、规范化、实用化、高效化管理目标。

4 基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基本业务功能介绍与近期运用效果

《ERP辅助模块——基建管控》通用部分具有的内容包括:

(1)项目的立项及决策控制,其内容包括:项目的目的、范围、质量要求、时间要求等,主要进行项目管理策划、项目进度管理,操作内容包括:①维护项目标准模板,②项目定义,③项目概算,④项目物料采购,⑤项目服务采购,⑥项目里程碑及进度管理,⑦项目信息系统查询,⑧项目增强字段定义,⑨项目编码规则。

(2)基建业务主流程:基建项目管理总体流程(项目核准前期、项目工程前期、项目工程施工、项目竣工验收与评价);基建项目管理单项业务管理流程(项目管理策划流程、项目进度管理流程、合同管理流程、项目建设协调管理流程、资信情况统计与上报流程、项目竣工验收及启动管理流程)操作内容包括:①项目的成本计划,②项目预算的分配,③项目计划,④项目确定及任务分工,⑤项目决策与可研阶段,⑥初步设计与招标采购阶段,⑦建设施工阶段工作流程,⑧竣工验收与总结评价阶段。

(3)项目执行及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管理策划、进度管理、招标配合、合同管理、建设协调、信息与档案管理、资信情况统计与上报、项目管理综合评价、项目的物料管理、项目的预算管理、项目的费用管理、项目的信息管理、项目的审批管理;操作内容包括:①系统主界面,②工作平台,③项目管理,④质量管理,⑤安全管理,⑥技术管理,⑦综合管理。

(4)项目的整体管理及主要管理标准:包括项目管理策划、进度管理、招标配合、合同管理、建设协调、信息与档案管理、资信统计、项目管理综合评价;操作内容包括:①新建任务,②待办任务,③任务查询,④ 项目控制等等。

基建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现场部分,更加充分贯彻了现场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思想,建立了一线施工、监理、业主项目部业务数据网,以及报审的及时性、准确性平台,完成了公司对施工现场精益化管理要求。2009年国家电网ERP项目的实施,以及国家电网《ERP辅助模块——基建管控》的试运行及正式上线,实现电网公司“三横五纵”基建业务管理标准化管理模式,达到公司总部、网省公司、业主项目部以及相关协作单位业务流程的纵向贯通与横向集成,满足了电网基本建设业务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和技术管理五大需求,引用了成熟套装软件与基建管控模块的紧密集成,建立了以基建管理的标准规范和工作流程为基础的,并满足精益化管理需求的业务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项目管理运行标准化、规范化、实用化、高效化管理目标。当前,公司信息化已进入高级发展阶段,公司网络已迈入全程全网服务型网络发展阶段。企业以“十二五”信息化和通信网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服务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两中心”建设为重心,在系统信息深化融合基础上,“抓建设、重运行、促应用、保安全”,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在电网和企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推进信息化系统向更集约、更精益、更专业方向发展。

5 结 语

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基建项目管理的必要手段,是保障电网输变电基建项目按计划,高效、高质科学性完成建设任务,及时掌握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经营信息,进行企业信息标准化管理,建立企业建设的综合信息以及相关的市场变化信息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电网企业信息化就是要为电网企业及基建项目部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管理和市场信息,保障管理和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电网企业信息化实现基建项目管理标准化的前提。发展智能电网、进行智能化变电站建设,提升电网企业的竞争力,提供优质高效电力服务,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用电,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好务,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用电,促进社会和谐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保障的共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