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储能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储能调研报告范文1
能源市场洞察调研报告一
1、前言
在新余市,各种产业发展都是非常发达的,但主要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最好的。新能源作为新余市的新型产业,它的发展是非常好的趋势。新能源的产业主要有光伏产业、太阳能产业、太阳能电池产业、风电产业、节能减排设备制造业、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等等。而这些产业在目前发展都是挺好的。新余市新能源产业主要呈现发展速度快、产业规模大、发展后劲足、创新能力强的特点。
2、新能源产业的现状
2.1光伏产业
光伏产业是新余市新能源产业的起步产业、基础产业,更是新能源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目前,在新余市里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光伏产业在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光伏产业现在在企业发展形势稳定。现在有许多的光伏产业发展都是挺好的,很多的企业都在发展关于光伏产业方面的产业。例如赛维、华威、吉阳、华润等等企业。
2、集聚效应日益增加。到目前为止,在新余市注册的光伏产业就有20多家,而投资的有10多家。同时,光伏产业项目也有几十个,并且引进了总投资20亿元的强生光电集团非晶硅膜电池片等五个项目
3、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余市的光伏产业项目现在有20多个,总投资600多亿元。
4、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国家光伏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已经在新余市落户了,国家光伏质检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中。赛维公司现在也已经获得了组建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批准。瑞晶等企业也在筹建省级技术研发中心。
5、示范应用加快推进。新余市被列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并且在前几年已经争取到了金太阳示范工程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6个,总容量11.19兆瓦;另外,还有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6个,总容量11.2兆瓦。
6、科技优势明显。江西赛维LDK公司作为新余光伏产业发展的龙头,在技术方面起到了良好的领头作用,公司的太阳能多晶硅锭和太阳能多晶硅片两个产品已于去年10月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省重点新产品鉴定,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司200MW生产线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在设备和技术水平上超越了国际大厂商,并且200MW生产能力的形成将占国内多晶硅晶片产能的
65%以上,成为当前亚洲最大的多晶硅晶片生产企业,进入世界多晶硅晶片生产企业前列,被美国著名高科技风险杂志《红鲱鱼》授予亚洲创新百强企业。目前的几项浇铸与切片技术都已处于同行领先水平,并在积极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
7、人才资源丰富。新余现有职业教育机构53个,在校生7万多人,拥有全国最庞大的蓝领学校队伍。可以利用我市充分的职业教育资源,培养一批实干型的光伏人才。此外,赛维公司目前已经成功组建了一支国际化的技术、市场、管理团队,其中有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外专家人才和富士康、华为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并且与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等重点高校合作成立了太阳能实验室,实施产学研结合的理念,着力硅材料前沿课题的研究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推进太阳能这一重要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8、产业基础扎实。新余市已拥有江西赛维LDK、江西中材太阳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台湾科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太阳能光伏技术及生产能力的骨干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各种多晶硅铸锭、多晶硅片、石英坩埚、氮化硅粉底材料、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系列等。另外,市委、市政府还在积极洽谈,引进更多的相关光伏企业,以延伸产业链。江西赛维公司产品销售除无锡尚德、江苏林洋、宁波太阳能等国内主要太阳能电池公司外,还出口到世界主要电池公司如美国GE、德国Q-CELL、台湾MOTECH、荷兰SOLLAND等,市场前景非常好。中国中材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我国惟一从事非金属材料及制品的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也是中国先进陶瓷材料行业最大的集研发设计、产品制造、成套技术与装备和相关工程集成及进出口业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2008年底前形成年产6万只以上石英坩埚生产能力,项目达产达标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
9、发展潜力巨大。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持续旺盛需求和广阔应用前景,给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持中部地区建设四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政策措施的出台,使江西省成为新一轮投资和发展热点地区之一,而新余以建设成为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和赣西重要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自己的光伏基地显得尤为重要。据对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分析,到2008年、2011年该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可分别达到150亿元和45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25%以上,与新钢所实现的销售收入将不相上下,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强劲支柱产业。国际上,西方发达国家光伏产业开始向中国内地进行转移,而且一些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美国GTSOLAR公司、瑞士HCT等世界著名的光伏设备制造商以及日本的有关科研院所等,正在通过多种渠
道和方式与新余市加强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当然,相对于全国其他地方,新余市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及一些问题:一是光伏发电的生产成本高,特别是与火力发电相比电价过高,制约了光伏产业的市场化进程;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核心技术有待取得重大突破;三是企业总体规模小,产业链不够协调,缺少具有竞争力产业集群,科技优势、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四是政府相关激励、扶持政策还不够配套完善,有些政策的落实兑现力度不够。同时我市还面临省内其他太阳能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像近期上马的南昌高新开发区美国通用多晶硅、单晶硅项目,九江新时代公司高纯多晶硅料项目,萍乡市和国内知名专家合作,研发、建设的多晶硅原料基地等。
2.2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
另外,新余市现有企业和技术优势,举全市之力,大力发展动力与储能电池产。现在,电池级碳酸锂及锂盐能达到5万多吨、锂离子电池产能达到2亿多块,预计到2017年,建成世界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基地、国内最大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基地。目前,全市有锂电企业5家,其中投产企业3家,另有两家企业在建,全市锂产品种类有40多个,涵盖了动力和储能电池生产的多个环节。以碳酸锂为主的锂盐产能已达到1万吨,占全国总产能近30%,江锂公司和赣锋锂业两家企业去年电池级碳酸锂销售总量占了全国的近三分之一。江锂新材料公司是我国锂盐行业的先锋企业。赣锋锂业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供应商之一,上市在即。东鹏化工公司去年电池级专用氟化锂产量达400吨,居全国首位。
所以节能减排设备制造业和风电产业乘势而上、不甘落后。 江西华电电力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螺杆膨胀动力机,是世界上综合利用低品质热能的首创技术,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螺杆膨胀动力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目前,一期工程500台套项目到年底可全面完工并形成产能,二期工程新增3000台套项目也已全面启动建设。企业规划到2012年将形成年产1万台螺杆膨胀发电机组产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螺杆膨胀发电机产业化基地。力德风电公司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从事兆瓦级永磁风力发电机设计、生产的专业厂家。该公司计划投资8亿港元,目前公司一期500台(套)永磁风力发电机项目,年底可全面投产。该公司已设立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研究中心力德风电研究所,启动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等项目的申报工作。力德风电公司通过市场、技术和资本运作的有效整合,取得了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稳定供应渠道,拥有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稀土永磁磁钢生产基地。
3、新余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
为了加快发展新余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新余市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调优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有利于引导人们能源消费观念向绿色、清洁、环保的方向转变,促进节约型城市和绿色生态新余的建设;有利于扩大新余的知名度、增强影响、提升形象。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必将使新余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更强劲的突破,奠定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和赣西重要中心城市的坚实基础。所以市委、市政府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工业的一号工程来抓,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出台多个相关政策文件,对新能源企业在用地、电力、融资、进出口等生产要素给予政策优惠和重点支持。在用地保障上,高起点、高标准规划预留了光伏产业用地5万亩,在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宜工业园规划建设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园。全市各级政府先后累计投入30亿元以上用于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新能源产业在建项目建立了项目建设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支队伍常驻企业,进行全天候保姆式服务。全市组织了100支招商小分队,分赴沿海发达地区,重点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招商引资。
加强产业规划 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已列入新余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目前已有两个正式文件出台,这两个文件明确了对于扶持我市光伏产业做大做强的财税奖励、技术创新、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就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技术及其产业的措施来讲,文件的部分规划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而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政策,落实到位,缩短产业成长时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的初期,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如河北省以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提出了保定中国电谷的战略构想。通过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实施科技攻关计划、兑现优惠政策、成立新能源基地科技投资担保公司、协助骨干企业上市、积极申报国家各类计划等形式,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新能源重大产业化项目资金支持。江苏省则计划将南京江宁开发区、无锡高新区列为国家光伏产业基地,在政府部门的倡议和扶持下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光伏产业联盟,并加大科研投入,建造国家级光伏工程研究中心,加强光伏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市场开发研究,为尽快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主要设备、原料的国产化建造平台,将南京、无锡列为培养光伏人才的国家级实践基地。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组织领导,建立科技、产业、经贸、财金等有关部门相互协调、共同支持的产业发展机制,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列为新余市十一五重大科技计划专项,研究制定《新余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在产业布局上认真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超前规划,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避免
遍地开花、一哄而起,防止资源浪费
提高创新能力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技术含量要求高,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有相应的份额,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企业生产太阳能电池所用关键材料--高纯度多晶硅,95%左右依赖进口,技术基本上被国外垄断,这已成为我国发展光伏产业的主要瓶颈。同时,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低而成本高,特别是光伏应用成本高于火电成本近10倍,直接影响了太阳能产品进入应用市场。解决这些问题,都有赖于科技创新的突破。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光伏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着力推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建议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的科技研发力量,组建一个国家级光伏工程研究中心,重点攻克一批对光伏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人才培养 一流的光伏人才是发展光伏产业的第一战略资源。只有加速人才聚拢,形成庞大集群,才能更好地释放优质能量,担当好引领新型工业化、建设创新型新余的重要使命。建议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光伏人才战略:一是引进。有关部门应创造条件,加强对外光伏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际上顶尖光伏人才。目前,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吸引最为紧缺的硅原料提纯、硅切片技术、光电转换等方面人才。对于人才特别是相应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通过住房、安家、税收等方面给予充分优惠;二是培养。充分利用我市的教育资源,创办光伏学校或在高校现有专业基础上开设相关光伏专业,培养一批实干型的光伏技术人才;三是培训。对企业的技术工人开设定期培训班,不断充实完善他们的技术知识,补充国际上新的光伏信息知识,鼓励企业员工自主创新。
培育产业集群 加大产业集聚的力度,以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为主线,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努力把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成新余市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建议以江西赛维LDK为龙头,构建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为打造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服务。同时,加强光伏产业联盟和与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制造业的战略协作,延长光伏产业链。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把光伏产业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品牌,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骨干企业产业基地,精心打造具有新余特色的光伏产业集群,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全市仅光伏电池组件年生产能力便达到600兆瓦以上,使新余市成为国内几个重要光伏产业基地之一。
市场调研报告
一、 市场概述
苏州原称吴,又称姑苏,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现辖5县(市)7区,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古城区14.2平方公里。全市平原占54.8%,水面占42.5%,丘陵占3%,平均海拔4米左右。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贯通南北,望虞河、娄江、太浦河等连接东西,太湖、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镶嵌其间。
2003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90.9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8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50元。苏州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工艺之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加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二、 商家格局
苏州观前街是苏州经济文化中心,数百个中外商家毗邻而设,商品种类丰富,消费层次鲜明。老字号风光依然,新商家大批涌入。观前街日常人流量近12万人次,节假日高峰时竟达35万。这里的营业额以25%的增幅快速增长。
随着永乐、苏宁、五星等家电专营连锁店纷纷进驻苏州市场以来,苏州的家电销售格局也悄悄起了些变化,改变了传统大型百货商店长期以来在经营家电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局面,但苏州市人民商场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石路国际商城、苏州长发商厦、苏州泰华商城等凭借其良好的信誉、优美的环境、大而全的商品,仍是广大消费者的首选之地。另外一些小的家电商家,凭借其灵活的销售方式及相关渠道也占有相当的一些市场份额。
苏州空调市场调研报告
苏州经济在长三角一直是高居前列的,它不仅有姑苏园林、苏州乐园、太湖美景、观前街这些旅游景点作为支柱产业。而且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来,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5亿美元,苏州高新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4亿元,财政收入28.6亿元,区内有名列世界500强企业45家,也为苏州市的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发展。良好的市场背景,使得居民的消费成熟也理性。据统计数字表明,空调在苏州家庭的普及率为45%以上,今年苏州的空调市场容量近6亿多,可见苏州空调市场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苏州整个空调市场呈现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均衡态势,这和居民消费的理性化有很大关联。空调销售市场受到家电专营店的一些冲击,专营店中以苏宁、永乐和五星为三大巨头,百货商厦中又以苏州市人民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州市石路国际商城见长。苏宁空调的销量要略好于其它商家,总体来说连锁的家电专营店的份额较之百货商厦要高,基本上两者之间市场份额比为60%:40%。
与长三角整个地区的经济相适应,苏州消费者在选择空调上首先考虑的是品牌,一些高中档产品普遍受到欢迎,品牌意味着质量和售后服务。目前,在苏州市场上,空调销售占主要地位的是海尔、美的、新科、奥克斯、格力等国产品牌,这几个品牌占据了苏州空调市场的60%左右的份额。据各大专营店和商厦销售数据显示,海尔在苏州空调市场位列第一,占了约19%的市场份额。主要原因是在于其品牌认知度高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其次为美的,占了约16%的市场份额。新科和奥克斯在苏州市场上也有不俗的表现,各自抢占了约10%的市场份额,格力在苏州的销量尚可,占据了5%的市场份额。
另外,苏州本地品牌三星空调今年的表现也不错,但由于三星空调起步比较晚,所以全年总的份额相对较低。同时,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春兰在苏州市场上的销量平平,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可能与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知程度有关。
苏州热水器市场调研报告
热水器作为一种家庭耐用型消费品,使用寿命一般在5至6年以上,因其与人的安全相关,是消费者购买时关心度最高的一种家庭生活用品。
热水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故市场普及率达到了90%。由于使用方便和快捷,苏州城市居民家庭拥有的热水器仍以燃气热水器为主,约占热水器市场总量的58%。电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经历了多年发展,也具备了一定规模,其中电热水器的发展比较稳定,其市场占有率为35%。太阳能热水器虽然受气温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对安装场地也有所限制,但其发展仍很迅猛,购买群体不仅在农村,顶层住户也购买太阳能热水器,其市场份额也达到了7%,见图3。
电热水器市场的快速成长,吸引了众多民营资本和国外品牌加入,国内一些有影响力的家电品牌亦快速进入这一行业,提高了消费者对电热水器产品的信任度,消费者对电热水器的需求量也在逐渐上升。外资品牌中卖得最好的是A.O.史密斯和阿里斯顿,该两大品牌占据了近85%的市场份额,两大品牌的销售基本是平分天下。
海尔进入热水器市场比较晚,但海尔借助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热水器行业内奋起直追,已完全让消费者接受了其生产热水器的概念,在苏州电热水器市场上海尔也占得了8%的市场份额。
燃气热水器由于其发展时间较早,因而其品牌集中度不像电热水器那么高。樱花、光芒、万和、能率和创尔特是苏州市场上主要的燃气热水器品牌,该几大品牌占据了市场75%的份额。
据商家统计,今年苏州热水器市场容量为3万台左右,其中苏州市人民商场股份有限公司以其长久的影响力和信誉占据了约28%的份额,其次为专营店苏宁、永乐、五星共占了65%的份额,其余由其它大型商场分食。
苏州油烟机、灶具和消毒柜市场调研报告
油烟机、灶具的普及率在苏州市区基本上占到了92%。但随着苏州市区的整体改造,大批老城区的居民住进了新房,这也迎来了一次新房装修的大潮,厨房是一个家庭装修的重点,油烟机、灶具作为家庭必备器具,消费者在其购买上也比较舍得花钱,不仅要求产品质量好,而且对款式也有不小的偏好。越来越多的人青睐整体厨房的时尚和美观,且趋向欧式风格,并且比较看重品牌。
目前苏州油烟机、灶具市场上品牌也相对较集中,商家普遍反映方太和帅康两者由于进入油烟机领域时间早,市场占有的份额较大,两者占据了约43%的市场份额,而且两者不分仲伯。老板和樱花的表现也相当出色,各自占据了16%和11%的市场份额,华帝在进军整体厨房后,其市场定位更加明显,突显其品味和时尚,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占据了约14%的市场份额。其次太太、光芒和普田等也是油烟机、灶具市场的强劲之师,这几大品牌共同占据了15%的市场。
由于整体厨房的现代、整洁、舒适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海尔整体厨房在苏州市场也很受消费者青睐。
消毒柜是进入家庭厨房较晚的一个现代产品,普及率较低大约只有35%的市场普及率。但随着人们对家居健康和卫生的重视,消毒柜也成为厨房装修的一个必添物件。也是各大厂家争食的一块蛋糕。近来消毒柜的发展趋势是嵌入式取代立式和挂壁式。
储能调研报告范文2
作为中国首家获得世界杯足球赛全球赞助权的企业,当“中国英利”四个大字出现在南非世界杯的球场上时,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唯一具有垂直一体化产业模式的光伏企业。集团建立了从多晶硅生产、硅锭铸造、硅片切割、光伏电池生产、光伏组件制造到应用系统和储能的全球最完整光伏产业链,并于2007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最早上市的光伏企业之一。
过去几年,中国的光伏产业经历了一拥而上的高速发展阶段,如今正迈入欧美反垄断的寒冬。企业要想顺利过冬,必须牢牢把控生产、运输、管理的各个环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将成本降至最低。与其他光伏企业相比,英利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具有明显质量的控制与成本控制优势,但同时,全产业链也对英利内部的多工厂协同、柔性化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成生产过程难以控制的问题。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很好地帮助协调、解决这些问题。
自己动手 开发程序
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是光伏企业的最大特点,无论是企业自身的成长还是市场环境都可用瞬息万变来形容。企业信息化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却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参考,全靠CIO们自己摸索前进。较之电力部门等实力雄厚、发展稳健的传统能源企业,光伏能源的信息化之路可谓异常坎坷。
英利公司从1987年成立,到如今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之一,其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被看做是光伏企业乃至大部分新能源企业信息化历程的一个缩影,在行业范围都很具代表性。
英利的信息化发展可以追溯到2004年。英利信息管理部经理边疆在接受《计算机世界》采访时介绍:“从2004年开始,公司业务每年都是成倍地增长,那时,软件生产商都只关注煤炭、化工等一些大型的能源企业,对新能源还是一种观望的态度。于是我们就自己开发程序,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条码系统,以跟踪出口到海外的产品质量。”自此,条码系统延伸到上游电池和硅片的生产环节,英利的信息化系统初步形成。
在英利产业园区的大广告牌上,赫然写着“制造老百姓用得起的太阳能产品”,通过不断创新来降低成本是英利做光伏的产品的基本理念。“所以我们的信息化一直是跟这个创新去做的,信息系统帮助我们获取所有的技术参数、工业指标,让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从生产各个领域获取到这些信息,然后通过技术人员的分析,用最快的时间来达到快速优化整合的一个过程。”边疆告诉记者。
2006年,英利准备上市,就将财务部门也融入了供应链系统。至此,英利真正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企业信息化系统。
融合多个系统模块
随着集团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下属子公司的数量也逐渐增多。面对频繁的组织机构调整,使得集中化管理模式成为必然,这也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0年6月,英利一份调研报告指出了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生产采购等计划都由人工进行编制,各部门协同效率差,在销量急增的情况下,不能满足订单及时货要求;由于物流和资金流在不同的系统中管理,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特别是在计划协同、生产管理、研发管理、采购管理和销售管理等方面有待提高,这也导致管理层无法及时地获得智能化信息,及时作出分析和决策。
为此,2009年,英利进行了信息系统的大规模整改升级,引入先进的ERP系统。边疆透露,在选择ERP时主要有遵循四个原则:“首先要求厂商能够深入理解光伏行业,拥有行业应用实践,能适应公司快速变革要求;其次是要有长期持续的服务能力,像我们这样高速发展的企业,需要贴身的信息化服务;再就是要有可靠的技术研发队伍和合理成本。”
“我们最大的担心就是由于我们信息化的步伐过慢对公司的发展产生影响;第二个就是如何更快地将最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模式融入到企业运营当中来。”边疆说。
边疆告诉记者,现阶段,英利信息化的目标就是将原有的生产系统和现在的ERP系统融合对接,联动上下游数据,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系统。“对接不是简单的对接,一是要到数据的安全性,另外在对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数据,如何进行数据优化,也非常繁琐和棘手。”
ERP的实施让英利真切感受到了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过去建立一个子公司的初期时间很长,可能需要超过一年的时间,现在通过信息化应用,两周就能实现供应链体系的搭建,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复制;ERP可以对实验指标进行监控,让研发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到研发进度和数据,满足了快速研发的需要,降低了光伏建站成本;通过系统对能源使用进行分析和控制,从节能低碳的角度提升公司效益。
在未来,英利还将持续关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模式,边疆告诉记者,英利将基于现有信息的平台发力云计算,搭建企业私有云来作为集团公司及上下游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服务平台。届时,信息化建设将在英利的全球化战略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记者手札:
储能调研报告范文3
据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的一份全球CIO调研报告显示,全球超过3000名受访CIO(首席信息官)中,有83%的CIO认为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是未来三到五年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要将业务数据转化为高效的决策支撑信息,企业需要强大的软件工具与服务支持。
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国外不少企业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软件工具,这些数据并没有进一步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商业智能应用恰好能解决这一难题,位于企业管理软件高端的商业智能软件能够有效地收集、管理和分析大量业务数据和信息,改善提升企业反应能力和决策水平。
产业链与市场规模
商业智能软件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格局并趋向成熟。从产业链构成看,商业智能软件领域由硬件平台提供商、软件产品与服务提供商、商业智能咨询服务商、商业智能外包服务商以及终端用户组成。
2010年至2011年,全球商业智能软件市场持续增长,2011年收入突破122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16.4%。SAP以23.6%的市场份额处于领跑地位,Oracle以15.6%份额位居其次,SAS则以12.6%位列第三。
五大企业中,只有SAS是专注于商业智能软件的企业,其他几家巨头大都是通过收购等方式开展商业智能软件业务,其中Oracle和IBM最为突出。在商业智能平台方面,SAP公司处于领导位置;在企业绩效管理(CPM)领域,收购Hyperion、GoldenGate的Oracle处于优势地位;SAS仍在分析应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IBM在收购Cognos、SPSS后,在上述三个领域皆有所布局,结合自身IT服务上的优势,向商业智能软件第一位置发起挑战;微软则在自己的IT架构中进一步强化商业智能功能。
2010~2011年全球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资料来源:Gartner)
竞争格局日趋激烈
商业智能软件市场争夺愈发激烈,SAP、Oracle、SAS、IBM和微软作为该领域五大巨头,凭借整体优势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而处于第二梯队的专业型企业QlikTech、Information Builders、Microstrategy、Tableau等在细分领域各有优势,不断挑战巨头企业的领导地位。
国外商业智能软件企业竞争状况(资料来源:Gartner)
SAP把内存计算、移动商务、云计算这三大技术融合到商业智能产品中,在数据仓库、企业信息管理、分析应用、绩效管理等方面形成特色。SAP推出的基于内存计算的高性能分析技术“SAP HANA”,解决了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分析难题。通过该技术,用户能够实时分析来自几乎任何数据源的庞大数据量。2012年,SAP基于HANA推出了BusinessObjects预测分析软件,使企业管理者可以实时模拟相关业务场景,快速分析复杂数据关系及业务结构调整对企业业务产生的影响。
Oracle针对市场对于商业分析应用越来越多的需求,围绕全面、集成、开放的策略把软件和硬件集成在一起,开发商业智能整体解决方案。2012年OracleOracle Exalytics商务智能云服务器,这是业界首款提供高性能业务分析、建模和计划的整合型商业智能系统,具备高速性、可视性和可扩展性等特征,集成了Oracle商务智能基础套件和面向Exalytics的Oracle TimesTen内存数据库等商业智能软件,支持需求预测、定价优化、滚动预测、收益管理和虚拟结算等新型智能应用,实现了跨大型数据集的瞬时响应,满足企业的多元化需求。
SAS作为全球领先的商业分析软件与服务供应商,也是商业智能市场最大的独立企业,50%以上的业务集中在业务分析,推出了300多种应用软件包和应用解决方案。其中较为典型的产品是SAS高性能分析(High Performance Analytics)平台,用来协助企业从日益庞大的大数据(Big Data)中汲取有价值的商业信息。目前,SAS高性能分析平台有四部分组成: SAS Visual Analytics(可视化分析)实现大数据业务可视化;SAS Grid Computing(网格计算)在数据处理上获得高度并行计算能力的同时,具备动态的负载均衡的特性;SAS In-Database(库内分析)能够有效利用各种主流的高性能数据库来实现库内运算;SAS In-Memory Analytics(内存分析)将多台数据的内存,有效连接成一个高速容器来存放数据视图,凭借内存高速I/O使得前台数据分析、展现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IBM在业务分析和优化市场持续加大投入,通过组织创新和外部并购等方式提升商业智能分析能力。在过去5年里,IBM投资超过140亿美元用于收购24家和数据分析相关的公司,通过整合并购Cognos、SPSS、Clarity、OpenPages、Algorithmics等公司,在商业智能、绩效管理、预测优化、风险管控等领域打下坚实基础。近两年,IBM创造性地将社交网络融入到商业智能产品之中,2010年IBM了Cognos10,将Lotus Connections软件的社交协作及业务分析能力结合在一起,这种带分析的集成社交网络功能使用户直接与社区、维基和博客进行实时互动,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在线方式、移动设备获得实时信息和预测性假设分析功能,这也是IBM首次将移动办公方式与社交网络协作技术结合嵌入到产品中。作为集软硬件产品于一身的公司,IBM以BladeCenter技术为基础,在2012年推出了Netezza Customer Intelligence Appliance分析软件,针对性地满足大型商贸企业对于业务和数据分析的需求,打造智慧商务分析系统。
微软商业智能的解决方案则基于经整合的硬件、软件和服务支持而设计,2011年推出商业智能实验室(BI Labs),类似微软的adCenterLabs,Office Labs和DevLabs,该商业智能实验室旨在为新型的商业智能技术提供研发和展示平台。此外,微软积极与硬件企业进行合作发展智能商业系统,如与惠普联手打造了自助服务式商业智能与数据仓库应用系统,与企业级数据仓库企业Teradata推出针对电信行业的智能业务系统。
专业型商业智能软件企业发展现状
融合引领创新
展望商业智能软件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商业智能软件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融合将带动该领域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步伐。
云计算与商业智能的结合,进一步增强商业智能软件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云计算将运算及存储能力通过网络迁移到云端,完成计算机无法应付的大批量数据处理任务,促进商业智能系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即时数据,执行更强的数据分析功能,充分发挥商业智能的实时优势,也使企业以较少的价格得到灵活且有弹性的商业智能服务。
储能调研报告范文4
安全,舒适与节能高效,这是汽车工业不断的追求,更是电子产品在汽车中应用的最大推动力,可以说,未来汽车在这三方面技术上的提升,绝大多数都会依赖于电子技术的进步与应用。
蓬勃发展的车用半导体
虽然经过前几年的经济危机之后,全球汽车总产量并没有太明显的增长,但并不影响汽车电子市场的蓬勃发展,这主要得益于电子产品在整车中所采用的数量越来越多,所占有的价值越来越高的原因。以整体市场规模来看,汽车用半导体2012年的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24亿美元,并且还会快速增长。据估计,2011年-2019年间,单车半导体用量的价值将从267美元增加到330美元,这促使车用半导体的总体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3%,不仅远高于汽车产业的增长,也高于半导体市场的平均增长率,这也让众多半导体厂商纷纷将汽车电子作为自己非常重要的业务之一。
在技术方面,半导体的应用让汽车电子有了完全不同的含义。汽车电子技术在经历了零部件层次的汽车电器时代、子系统层次的单片机(汽车电脑)控制时代之后,已经开始进入汽车网络化时代,并向汽车信息化时代迈进,这是未来汽车电子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未来汽车行业的革新变化必然是汽车电子的发展变化,现在的汽车都会有几十个电子控制单元(ECU),ECU从安全性、稳定性到娱乐系统,管理着汽车中的各项功能,这将对复杂的定时和信号完整性问题提出挑战。另外,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车载网络技术将会获得广泛的应用,车上会具备分布式、网络化的电子控制系统,整车电气系统被连成一个多ECU、多节点的有机的整体,同时具备更加完善的性能。
在未来几年里,如下领域预计将推动汽车电子的增长和技术创新,这些领域包括:减少排放和提高发动机效率:传统的机械系统向电子控制过渡以提高安全性和减少功耗:增强个性化功能,如导航和通信系统:方便性和舒适性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新兴国家对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也会促进汽车电子市场的增长。为满足这些需求,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也应运而生,比如线控技术、汽车巡航控制系统、成员感知系统、移动多媒体系统和电气系统电压升级等。在安全性方面的主动安全系统如TPMS,ADAS等应用:动力性方面的启动一停止系统和混动电动市场:舒适性方面的AFS,LED,PDc等应用系统推广;以及在经济性方面的节油减排技术如驱动部件电子化,电机驱动等应用都是的主流应用和技术趋势,正在和将要推动市场和产业的发展。
在动力系统方面,由于人们需要能耗低、效率更高的汽车,动力系统变得更加复杂。所以混合汽车的研制、更高效的传动系统和电动转向(EPS)等新技术也会被广泛应用。
TPMS和RFID系统在汽车内部安全和防盗系统、车联网中的采用,提出了开发和测量实时RF系统的需求,而更多汽车网络总线如MosT的应用,又丰富了汽车的功能和新技术的体验。在汽车总线、网络、新能源动力系统、数字射频及分析等方面都将是汽车电子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中国作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这个市场已经成为汽车电子竞争的最关键战场,2012年到2017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0.67%,考虑到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这个数字是极为惊人的。未来几年中国汽车电子的主要增长点来源于三大领域。
首先,重点领域是绿色节能。随着不断出台的激励政策,混合动力和电动车会得到社会以及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的锂电池技术必然有所突破,这时如何有效地监控锂电池使用情况,并保护汽车的运行系统就变得非常重要。针对这一应用ADI开发了相应的锂电池管理和隔离芯片。另外,在各项政策和规范的推动下,整个汽车产业链必将提高对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排放的重视和投入。ADI在动力总成中的传感器和传感器接口产品以及方案将大有用武之地。
同时,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汽车的安全应用是我们的另一个重点发展领域,比如安全气囊和电子车身稳定系统,以及对于基于雷达、视觉信号处理的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更精确的MEMS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需求不断升级。
最后,消费者对汽车的娱乐性和舒适性也越来越重视,汽车不仅要有强大的动力和安全性,还需要有如同家庭影院般的音视频享受,因此会带动为汽车音频系统提供单芯片高保真音频解码、均衡和滤波的高性能转换器(ADC、DAC)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汽车电子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车厢主动降噪技术正在被各大车厂关注和开发。
动力总成与安全
动力系统和安全,是传统汽车一直强调的地方,也是汽车电子最早期应用的重点市场,近年来,汽车的动力系统要求燃油效率越来越高,而安全方面,辅助驾驶系统以及主动安全系统都是汽车电子在汽车中应用的热点应用。
消费者从最初对汽车的基本代步功能需求已经逐渐转向对安全等更高层次的需求。第三方公司的调研报告显示,安全类汽车半导体部件的增长速度在汽车电子里是位于前列的。主动安全系统方面,目前已广泛采用的汽车电子主动安全技术主要有自动防抱死刹车系统(ABS)、电子刹车辅助系统(EBA)、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EBD)、驱动防滑系统(ASR)、电子稳定控制(ESC)、防翻滚以及翻滚检测(Rollover/RollStability)、自适应巡航控制装置(ACC)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
已经发生的趋势是,TPMs和ESC系统的装车率在快速上升,同时标配Esc系统的车型也在不断增多。由此带来的电子系统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充,尤其需要更多的MEMS传感器来感测碰撞的不同部位以及车身姿态。同时,多种传感器的融合,来降低系统复杂度和系统成本,也是另一个趋势。在辅助驾驶领域,ENCAP已经引入了相应系统的加分项,国内标准也在快速跟上。这个领域将带来雷达、视觉信号处理芯片的又一增长驱动。而着眼于未来的话,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将会是未来两三年汽车电子市场的开发热点,将带来高性能DSP、视频转换器、视频放大器等芯片的需求增长。随着平台和解决方案成本的下降,ADAS系统的配备已经从高端车型向中端甚至入门级车型中快速渗透。
飞思卡尔汽车电子高级市场经理康晓敦认为,在动力总成方面,汽油机直喷会有更多车厂所采用:同时采用起停系统的发动机也会进一步增多。这样会使发动机在进一步减少废气排放的同时,兼顾节能的要求。动力总成系统对MCU定时器方面的要求非常高。我们会在加强飞思卡尔传统eTPU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定时器系统种类,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另外,除了MCU之外,针对一些先进的控制技术,飞思卡尔也会有相应的智能模拟器件和传感器不断推出,比如用于汽油机直喷系统的控制芯片等。在安全性方面,基于77GHz雷达的主动安全系统及基于汽车以太网技术的ADAS系统(如前视、后视及360度环视系统等)将逐渐为汽车电子业界带来更先进的汽车安全性能,再加上与其配套的32位多核Mcu,可以极大地提高主动安全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车身电子方面,分布式控制的进一步发展会提升整车的舒适性能,当然网络节点的增加也势必要求集成化程度更高的产品和网络处理能力更高的MCU。
英飞凌微处理器在全球汽车动力总成的应用中应用极为广泛,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中国区市场部总监杜曦介绍,应对未来市场对发动机控制系统的严格要求,对于微处理器的运算能力、实时能力、存储空间及功能安全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主动安全无疑汽车安全的发展主流方向,其中会包含如图像,雷达波信号输入及处理,从2D或3D等等,诸如此类的技术层次不穷,百花斗艳。从半导体和电子系统来看,要进一步提升主动安全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首先要有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包括多核架构微处理器。比如一个核处理系统正常运作,一个核处理图像或雷达扫描的信号,还得有一个核随时监控系统状态等。英飞凌新一代的32位多核架构微处理器,为客户的汽车电子应用包括发动机的准确,精确和安全控制提供必要率器件上也会推出功能强大的系统芯片、电机预驱芯片等一系列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应用需求。
ADI公司汽车电子行业中国区市场经理许智斌则总结,在主动安全领域,侧翻与稳定性控制(ESC)是对当今主流安全系统的全新改进。需要MEMS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来感测车身姿态。同时,由于这样的传感器往往安装在振动比较恶劣的位置,所以需要传感器具有很高的振动冲击抵御性。这是对MEMS传感器的一个挑战。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核心,是通过视觉或者雷达技术检测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经DSP处理,然后采取相应的预警或干预措施。由于主动安全的核心是信号的采集和处理,所以这对半导体厂商在模拟技术、高频技术以及数字处理方面有很高的要求。ADI可以提供基于视觉的的基础部件支持。配合动力总成的应用,在功智能辅助驾驶方案,这一方案采用了我们的DSP、视频转换器、视频放大器等芯片。
IHS Automotive资深分析师刘凌青认为,与安全与信息娱乐系统相关的汽车电子领域会有最大的增长潜力,比如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导航,车载智能显示等。这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消费者和车厂现在都越来越关注这些方面。第二,随着技术进步和持续扩大的生产规模,产品的成本也在稳步下降。许多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都会用到摄像头,比如主动定速巡航系统,远近光灯自动切换系统,车道偏离警示系统,360度全景倒车系统等。这些系统都会在中国市场上获得快速的发展。此外,行车记录仪在后装市场上也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展望未来,汽车制造商正在高度关注MPG数据。为实现此目标,需要强调改进或尝试新的动力传动技术,比如混合动力、涡轮增压、直接喷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爱特梅尔汽车电子亚太区市场总监吴彦翔表示,必须同时进行电子控制和机械改进,因而需要更大的微控制器处理能力,并且部署大量的电子传感器。关键的挑战就是要使用较少的功耗来实现此目标,而这正是汽车OEM厂商和一级供应商开始考虑用于汽车的更好、更新的半导体解决方案的时候。爱特梅尔作为一家汽车半导体供应商,一直在寻找减少我们解决方案的功耗,同时增加功能数目的方法。例如,我们拥有瞄准无刷直流马达驱动的独特解决方案,由于具备更高的效率,因此其使用将会增加。
传感器的舞台
相比于前面的传统技术,传感器的应用则是汽车电子众多革命性创新的最大动力所在,借助各种传感器,电子技术将汽车从简单的交通工具变成了真正的智能化移动交通工具。汽车的动力,安全及车身应用功能越来越全面和深入,对传感器的需求量及功能也越来越多,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比如在动力总成方面的速度、压力、空气流量温度等信号检测,车身应用里的光线、压力、空气质量、温度等,在安全应用领域就更多中要求了,包括用于胎压检测,高敏感度压力传感器去触发气囊,车体状态的惯性,角度检测,用于测距的超声波,雷达及图像检测等。对传感器的要求将会越来越智能,功能越集成,接线少,可靠安全。
IHS Electronics&Media微机电&传感器首席分析师Richard Dixon介绍,MEMS压力感应器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运用于汽车进行引擎管理,随后许多硅器件被相继采用,最著名的也许是安全气囊感应器。现在在高端汽车中有多达50个MEMS感应器(4种主要型号,总共至少10种类型)。至少18种应用是为压力传感器,还有多种其他,如用于夜视系统的微测辐射热计型微机电系统,探测空气质量的气体传感器,和用于防碰撞感应的声音传感器等。IHS认为在未来的5~10年中,传感器应用不会有任何放缓的趋向,特别是传感器和电子器件将延伸至成熟市场中的低价车辆,或是新兴市场中那些电子器件数量低于平均水平的汽车中。
在前面提及的汽车主动安全方面,需要更多的MEMS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来感测碰撞的不同部位以及车身姿态。同时,多种传感器的融合,来降低系统复杂度和系统成本。由于这样的传感器往往安装在振动比较恶劣的位置,所以需要传感器具有很高的振动冲击抵御性。对于发动机和动力总成的应用,需要诸多传感器,以及传感器后端的接口和信号调理芯片。以满足对压力,电流,位置,速度,液位,和温度的参数的精确传感和信号处理。
作为承担信息捕获的元器件,传感器是车内很多获取外部信息功能的关键。Aptina公司汽车、工业和医疗(AIM)事业部高级策略市场经理Narayan Purohit介绍,由于汽车的功能要求增加,从基本的后视摄像头到行人360度视角检测和交通信号识别等多项其它功能,每辆汽车中基于CMOS传感器的摄像头数目有望增加。这可能加快融合摄像头系统的发展,在这样系统中,单一传感器将不仅仅是发挥类似机器视觉的作用,如车道偏离报警、碰撞报警等,还能够实现后视摄像头、360度视角摄像头或其它观测功能。第二个主要发展趋势是“车室内”应用,比如驾驶员监控,乘客监控和/或带有手势识别功能的信息娱乐控制。此类要求可能加快如“全局快门”传感器和手势识别等相关技术的部署和应用。第三,主动安全性应用增多可能推动符合ISO26262标准,以及未来与ASIL B和ASIL C系统的符合。
安森美半导体全球汽车电子方案总监贺宝康(Herve Branquart)谈及关于电子稳定程序(ESP)及避免碰撞功能,认为半导体技术的挑战就是掌控汽车中的信号。这些系统透过长线缆连接并将信号传输回至互连的计算单元。然后中央控制器将设定要激活的致动器优先顺序。该技术挑战之一就是转向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用于这些陀螺仪应用。市场上将出现能够在单芯片中集成MEMS与智能电路的半导体技术,带动更大的半导体需求。半导体公司面临的挑战就是与传感器公司竞争,取得他们的原有客户。且专门技能须下传移到供应链。
另一方面,视频采集应用将带来大量的应用机会,因为CMOS图像传感器的大小受分辨率主导,而非最小技术设计特征主导。半导体公司将设计更大裸片尺寸的CMOS图像传感器。另一方面,必须片上处理图像传感信息,以简化及加速决策过程。因此,结合CMOs图像传感器及智能电路的技术将获从视频采集应用获益众多。当今的雷达、超声、激光雷达等都是与CMOS图像传感器竞争的技术。但成本仍然是个问题。
电动与混动的障碍
电动与混合动力汽车代表着汽车节能技术的未来,但两种新动力的汽车虽然前景被一致看好,实际的市场接受速度却并不快,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中国区市场部总监杜曦认为,主要还是要针对目前的用户体验上,如何使用户从驾驶内燃机汽车到混动或电动的体验无缝衔接。首先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比如续航里程短的问题,对电池及电池管理技术等会有很高的期待。另外从实现的技术路线及系统拓扑结构上,也要考虑系统的性价比,如何要能被市场所接受及容易推广,例如欧洲近两年来所提倡的48V启停(微混)系统,就以其较高的性价比得到全球许多车厂的支持,在现有内燃机基础上,最少的部件改动和添加,就能达到较高的能源节省目标,并且不会减低用户的驾驶体验。
新的EV和HEV汽车需要两项基本的技术:大容量蓄电池和高效的电动马达。这些技术需要使用高于到目前为止汽车一直使用的标准12V电压,现在汽车中具有48V或120V,或288V甚至更高的电压。这推动业界开发经优化在这些电压下工作的功率半导体器件。飞兆半导体全球汽车销售及应用副总裁Joseph Notaro认为该公司拥有应对这一挑战的有利条件,提供最广泛、最全面的功率产品组合(功率MOSFET、IGBT和功率二极管),涵盖从30v直到1200V的整个电压范围。功率半导体和封装技术的新发展可以减少功耗和重量,从而推动减少CO2排放,并且提升燃料经济效益。功率半导体技术的新发展是电动马达使用增加的核心(不仅驱动辅助负载,并且驱动主要的牵引逆变器)。
同时,成本也需要进一步降低。特别是电池成本很重要,关乎行驶距离问题。如今缺少的是良好的电池充电基础设施。安森美半导体全球汽车电子方案总监贺宝康(Herve Branquart)看到,行业转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也不会太顺利,因为政府征收传统汽车的燃油税,如果想令电动汽车获更广泛的使用,还须顾及如何转报成电力/费的问题。混合动力汽车的未来则更明朗,尤其是在微混合技术方面,将会使用更小的电池、更小的电动发动机及热动发动机来为电池充电。电能的本地化生产也很重要。混合动力也是非常适合于市区驾驶的技术。如果电池与交流主电源之间有低阻抗连接,而且使用相对慢的充电过程,那么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的能效就能提升至最高。如果摒弃这两项主要限制条件,能效将始终降低。高能效的感应充电方案及快速电池充电技术的改进还需做更多的工作,但这些汽车中的功率电子电路的能效并非主要障碍。通过汽车行业合格认证的大功率电子的供应商数量未来几年将需扩大,新的进展将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同样提高的能效。在电池监测方面,相当多的竞争硅方案几乎无法配合系统要求的不断变化。IC供应商与广泛的客户群需要有效的关乎安全的设计衔接沟通。最后,电池组的能效与其系统成本将会靠主动式平衡等技术获改进。
由串联、高能量密度、高峰值功率锂聚合物或锂铁磷酸(LiFeP04)电池组成的大型电池组被普遍用于全电动(EV或BEV)和混合燃气/电动汽车(HEV和插电式混合电动汽车或PHEV)、储能系统(ESS)等各种应用。据预测,电动汽车市场对大规模串联/并联电池组将有很强的需求。PEV和EV销售在2012~2020年度的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37.4%。凌力尔特公司电源产品市场总监TonyArmstrong看到,对大容量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电池价格一直非常高,是EV或PHEV价格最高的组件。对于能行驶几十公里范围的电池,其价格通常就要超过10,000美元。高成本可以通过使用低成本/翻新电池来减轻成本压力,但这类电池会有较大的容量不匹配问题,这会缩短可使用时间和一次充电后的行驶距离。即使是成本较高、质量较好的电池也会老化,不断重复使用会导致电池失配。要提高不匹配电池的电池组容量,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开始时采用较大的电池,但这样做非常不符合成本效益:或采用主动平衡技术,这一新技术能够恢复电池组的电池容量,有快速上升的势头。
当一个电池组中的每节电池具备相同的电荷状态(soc)时,这些电池就是“平衡”的。SOC指的是每一电池随着它的充电和放电,相对于其最大容量的剩余容量。在电动型汽车和电网存储系统中,这些数值是典型的SOC限制,电动型汽车和电网存储系统使用非常大和非常昂贵的电池,更换费用极高。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主要作用是,仔细监视电池组中的所有电池,确保每一节电池的充电或放电都不超出该应用充电状态限制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测试的挑战
汽车电子测试系统越来越需要突破性的解决方案,来降低测试成本,为厂商提供更强的竞争优势。汽车电子的系统及部件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最为突出的就是成本的降低。汽车电子作为智能嵌入,式系统的典型应用,是当前汽车设计中新的推动力量。每秒做出数千个决策的各种复杂嵌入式设备的采用,使最新的安全和效率技术成为可能。不管是设计简单地调节镜子的系统,还是设计监控并行混合动力装置的系统,都离不开嵌入式系统技术。嵌入式设备的使用及在整个车辆中传送关键信息,使得设计、调试和检验汽车的这些设计所需的测试过程的复杂程度都提高了。而更低成本的嵌入式系统测量测试技术来使汽车生产商获得更多竞争优势,并使其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
泛华恒兴ATE方向技术主管阚宏伟介绍,为了减少开发周期、降低测试成本,仿测一体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尤其在汽车发动机电控单元开发过程中。通过这种技术,在设计阶段就可以通过各种模型仿真实际汽车使用工况,测试硬件输出状态,使问题暴露在设计开发阶段。对汽车电子零部件来说,复杂性越来越高,例如汽车点火线圈越来越多的采用多点点火技术,即在一个气缸做功行程,多次点火使油气混合物能够更充分的燃烧,提高发动机效率并能有效的降低排放。点火线圈测试中点火波形参数是非常重要的判据,点火波形频率的提高对测量系统波形的捕获能力和计算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泛华PXI总线设备,保证硬件高速采集,然后通过软件对波形分析处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汽车传感器是汽车的鼻子、耳朵和眼睛,是汽车智能化和电子化的基础,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汽车传感器测试最大的挑战是物理环境的创建,比如氧传感器测试需要有不同配比的气体介质模拟汽车尾气成分,爆震传感器需要提供振动源模拟汽车发动机体的振动状态……并且汽车上的电磁环境、温度环境是多样和复杂的,这些往往都需要在测试系统中能够模拟,进行复合测试。泛华汽车传感器验证平台针对整车厂家和零部件厂的应用需求,可以对汽车上常用的传感器,如轮速、曲轴、凸轮轴、压力、温度、油位等,进行胜能测试和高低温环境下的耐久性测试,且可以达到汽车上极限使用状态,如模拟发动机转速到10000RPM,使用环境温度-40℃。
随着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更高效的逆变技术、传动系统和电动转向(EPS)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需要完善的测试工具,以迅速简便地对动力进行系统测试。这将对汽车电子的测量项目提出新的挑战,例如:功率器件、磁性器件的能耗、效率、安全工作条件及系统对负荷变化和RF瞬态信号的响应,当然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所以完善的系统、器件分析测试工具是解决这些挑战的方案之一。泰克公司中国区行业渠道电力电子开发经理王跃伟认为,该公司的汽车电子测试方案如示波器、高压/电流探头、功率测量软件和参数测试以及最新的功率分析仪可以很好地应对这方面的测试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