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信息化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信息化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信息化发展

公司信息化发展范文1

关键词: 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

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信息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及趋势。证券行业是高度信息化行业,证券公司作为证券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信息化发展亦是如此。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是证券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本文对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与重点。

90 年代初,以沪、深两个交易所成立作为标志,中国证券业开始了实质性的起步。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技术手段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成功建立了全国性的交易网络系统,1990 年深交所证券市场完成了柜台交易向场内集中交易的转变,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年时间经历了柜台交易所集中交易和无形化网上交易阶段。到2003 年我国证券市场市价总值42457 亿元,但是与国外相比较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与决策系统、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证券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进行的,目前国内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总部管理,在中国,证券业内许多券商的总部是发展相对较弱,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技术的局限。总部管理就是总部对各营业部进行有效经营监督,有效地避免风险。第二个重点是虚拟化,经营的虚拟化是指证券交易系列流程可通过信息终端远程进行。虚拟化的远程证券经营体系带来的更直接的一面是营运成本的大幅下降和现有的证券交易模式的改变。另外还有灵活多变的资产管理系统也是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和控制的有效工具,日渐成为大资金投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发展趋势。风险控制系统也是未来证券公司生存的根本。

二、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就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来说,首先是信息化系统管理水平无法保障安全性、重复建设,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和系统效率低,业务创新能力差,信息比较分散,很难提高服务水平。传统交易系统的过度竞争和新业务系统的极度缺乏,中国的证券信息化发展中某些证券IT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存在缺陷,以目前数据仓库产品为例,目前的数据仓库仍然带有强烈的技术色彩,集中于现有状况的诊断,作为技术部门进行应用分析,无法与经营机构需求相适应,而在仅有技术特征情况下只能成为电子化的报表系统,所以该类信息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信息化发展对证券公司的业务优势没有足够的保护,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交易的中介主体在面对客户时变得电子化,反而忽视自身业务优势的保留,陷入价格战。围绕客户端的创新使得证券公司与合作有关的关联方对客户的影响力增大,证券公司没有对单个券商的业务优势予以保护,客观上对任何有优势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状况下,对证券公司而言,技术创新的时间优势短暂,业务优势丧失;对客户而言参与意愿减弱。最终结果只能是证券公司削价,客户自然流动。同时证券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客户服务所存在的业务上的需求被技术开发商遗忘。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进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与技术的结合,增强总部的集中控制力,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证券业中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己经成为证券业关注的焦点。就证券公司的发展中策略来说,首先要建立集中交易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整合公司的资源,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下,证券公司信息化整合不可避免,证券公司集中交易即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应用系统的整合。证券公司集中交易系统其组成主要是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讯平台和集中经纪业务系统客户端等四部分组成,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交易成本和总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更有利于创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另外证券公司应在业务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转贴于

其次是进一步发展网上证券,着眼于充分发挥网上交易的低成本优势,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要进一步完善网上证券,侧重于服务的深度,着眼挖掘现有服务手段、业务内容及信息系统的潜力,强调个性化服务,通过对客户个体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信息指导业务,基于因特网的自动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友好及时的交易服务,进一步完善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技术,网上证券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网上服务为中心的综合业务平台,对证券客户提供电话、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享用证券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

最后是进一步加强银证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银行和证券业迫切需要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促使银证合作得以迅速发展。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与银行储蓄系统相联接,客户通过证券公司或银行的证券交易系统进行委托买卖,并通过在银行完成资金清算。目前的银证合作模式分为总平台模式和分平台模式两大类。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与证券业务融合的趋势已不可避免,证券与银行的业务还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双方以各自优势为基础联合拓展新业务,形成银证业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局面。还要注意构建适合未来发展的证券公司广域网,满足高可靠、高智能、高性能、高安全性和管理性的要求,为集中交易、网上交易、银证合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

公司信息化发展范文2

认识财务公司及财务公司信息化

财务公司是为集团成员单位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产品销售提供金融服务,以中长期金融业瘴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国,财务公司一般由大型企业集团内部集资成立,受集团公司直接领导,具有财务管理功能的独立法人机构。其主要有促进企业集团资金的集约型管理和控制;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凝聚力,推动产业发展;弥补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服务的不足;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促进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等作用。

财务公司信息化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完成财务公司各项业务职能。财务公司信息化有如下特点:业务系统环境安全性要求特别高;实时性要求特别强;数据特别重要;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特别高等。

区别财务公司信息化与银行信息化

财务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一样,同时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因此财务公司信息化的监管要求,远高于普通生产企业。但由于财务公司资产规模及职能性质,信息化水平监管要求较银行稍低。

安全、数据和连续性上有相同点

信息化安全程度相同。近几年,信息网络高速发展,财务公司和银行借助新的网络技术,提高了业务处理灵活性。但是,网络安全问题却日益突出。业务数据是企业的核心机密,数据不容许一丝的泄露和篡改,信息化安全是重中之重。开展相关业务系统等保工作,是信息安全的必经之路。

数据重要程度相同。财务公司同银行一样,数据是其重要的生产资料。各项业务的处理,必须先进行业务数字化,如账务登记、银承查询、贴现记账等,尤其是每日记账凭证,需要编号后,统一扫描录入系统,以便后续查询。

业务连续性要求相同。财务公司管理着整个集团成员单位的对外付款。假设由于其信息系统故障,导致业务中断,哪怕只有一天,其损失也是巨大的。例如一个集团每年需要对外支付2000亿款项,其每天平均支付额大约有5.48亿。按照行业惯例,逾期滞纳金每日千分之一来算,每日滞纳金总额约55万元。可能这个数字对整个集团利润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对集团及其成员单位的信誉度和美誉度将产生极大影响。

面向人员、承载业务和交互顺序存在不同点

信息化面向人员不同。财务公司一般以母公司、成员单位或股东单位为服务对象,其服务对象相对单一,业务系统信息化使用人员也相对单一。而银行承接了更多的社会职能,其业务信息系统面对的人员更为宽泛。

信息化所承载业务数量不同。财务公司一般更多进行内部单位资金归集、贷款融资,其业务数量较之普通银行数量相对较小。系统业务处理压力,也小于普通银行。但是根据行业特性,有的财务公司业务数量虽小,但是每笔资金数额巨大,这就使得数据处理要更加谨慎。

信息交互顺序不同。由于财务公司自身没有现金业务和自己的“清算号”,这就决定了财务公司的部分业务必须借助银行业务系统去完成。财务公司更多的是将结算数据发送给银行,这就形成了信息流的先后。

以上总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造成了两者信息化建设既有相同之处,即注重信息安全、数据冗余稳定、业务连续可靠;又有不同之处,即信息化系统相对单一,数据处理能力不是财务公司信息化面临难点,不必花费巨资构建自己的结算系统,而可以将结算业务全部交由银行信息系统。

财务公司信息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财务信息数据使用效率不高。财务公司依其自身特点,服务于母公司、成员单位和股东单位,其每年积累海量经营业务数据。但现在大多数财务公司,只实现了数据的查询和汇总,并没有实现对数据的挖掘、分析,更不用说现在兴起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因此,有必要将信息数据采集、汇总、加工、挖掘,实现数据价值的提升。通过数据价值的提升,形成以数据为中心的推动力,去推动业务发展的转变。通过信息化决策资金价值的最大化。

人员编制较少。大多数财务公司由于业务相对单一,自身人员编制就相对较少,这就使得科技人才捉襟见肘。财务公司虽与银行业务、规模不同,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员匮乏是财务公司信息化面临的重要难题。为此,财务公司可以把繁琐的运维工作交由专业代维机构处理,最大限度地在现有人员编制下保障财务公司系统安全运行;同时可以通过较小的费用成本,实现银行系统级别的可靠运行。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也开始通过运维外包,来解决人员匮乏问题。

财务公司信息化发展不明确。目前来说,财务公司信息化多数滞后于其业务发展,信息人员多数充当了“救火员”的工作。“今天来了信息化需求,今天开始解决”成为惯例。没有提前预见性,也就难以使得信息化与业务同步,更难使信息化成为业务的推动力和创新力。通过制定财务公司信息化发展规划与财务公司业务发展规划,并使之有机结合,可以有效避免信息化盲目发展,有效地将信息与业务一体化,使得信息化成为业务新的推动点和创新点。

公司信息化发展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测绘 工程测量 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28-1

工程测量就是对一项建设工程的数据测量。其实,工程测量所包含的项目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采集,还包括项目前期的方案设计策划,中期的施工以及后期的工程管理。本文就信息化测绘时代的特点,工程测量在此新时代中存在的发展机遇及面临的挑战,对其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我国工程测量的全面发展。

1信息化测绘的特点

信息化测绘是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渠道,其建设目的一个是为了在建筑工程的测量方面,开发更为先进的测量技术与方法;二是为了提升测绘的保障服务能力。由于测绘行业的本质属于服务性行业的特殊性,根据测绘行业的两个终极目标,总结信息化测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信息化测绘的服务层次上看,信息化测绘在巩固测绘的支撑作用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测绘的提升作用。

(2)从信息化测绘的服务模式上看,我国以前的测绘技术属于被动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测绘技术已经发展为主动式服务。

(3)从信息化测绘的质量问题上看,信息化测绘作为现在新型的工程测量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工程测量的效果。信息化测绘在服务质量上,严格要求自己,不仅仅要高速高效的完成工程测量工作,还必须提升工程测量项目的价值。

(4)从信息化测绘的服务效果上看,信息化测绘行业的测绘在执行时,不仅仅要适宜相关的环境,还要在测绘的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对工作进行总结,提升信息化测绘的的工序标准。

2工程生命周期的管理

信息化测绘时代,给工程测量带来了全新的全面的管理方式――工程生命周期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仅仅给工程测量数据采集方面带来许多的方便,在对工程测量数据的分析、后期的管理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工程测量的发展机遇

信息化测绘时代的来临,给工程测量工作的运行和工程测量数据的管理上提供了更为方便有效的方式,促使工程测量再一次全面发展,这必定给工程测量带来了广阔的发展[1]空间。其存在的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表现在工程生命周期管理对工程测量提出的更多规范性的要求,使得工程测量越来越规范化和正式化,另一方面表现在信息化测绘以其发达的科技信息技术,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方法。

3.1工程生命周期管理对工程测量的规范性要求

由上文的介绍中可以发现,工程生命周期管理作为信息化测绘时代的生产元素,在对传统工程测量方法的总结分析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型技术方法,在工程测量上不断引进全新的有效的工程测量方式和方法,其方式方法对工程的设计策划、施工以及管理中都起到全面积极的作用。

与传统工程测量不同的是,在工程生命周期管理中,工程测量是集合工程的设计策划、工程施工、工程运营使用和工程的后期维护等工程的全方面提供直接的技术服务,更重要的是,工程测量在对工程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的同时,也对工程现场以及工程周边的信息做出了详细的采集。

3.2信息化测绘为工程测量提供更好的技术方法

信息化测绘作为科技信息时代的产品,其终极目标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way)服务于任何人(anybody)。信息化测绘为适应这四个“任何”,在对工程测量上,必须具备高技术要求。笔者总结如下:

(1)卫星定位技术:卫星定位信息是为工程项目的总体地理位置的标注,这项技术主要是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设计与工程周边环境的完美融合。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针对工程项目的高度值,对项目工程垂直空间中搞空间的卫星遥感技术,对工程目标高空间进行高空信息采集,设计项目工程高空部分的施工方案。

(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主要是针对项目工程的占地情况进行数据测量,并提供设计方案,完成施工技术指标。通过对地理位置数据的测量,可以对项目工程[2]作出标准的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效果图,为项目工程的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4工程测量面临的挑战

工程测量在信息化测绘时代具备良好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1)工程测量作为服务性行业的本质,其综合服务能力尚低,如在地形信息的采集上,工程测量现有技术并不能系统全面的采集地形数据。(2)工程测量的技术方法和技术经济价值有待提高,在对工程的测量方面,我国建设单位提倡的是速度快、数据准、信息全、成本廉,但是,目前工程测量技术不够成熟,对这一目标尚有一段距

5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测量在信息化测绘时代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的机遇,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契机之下,工程施工单位一定要好好把握,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要改善自身,面对工程测量所面临的挑战,从策划设计方案,到施工工艺工序,到工程完工维护上,建立现代化工程测量体系,并研发更好的工程测量新技术,提高工程测量的质量以及效率。如今,我国科学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信息化测绘时代已在不期中到来,在如此良好的发展环境中,相信工程测量的前景会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丁士昭等.建设工程信息化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公司信息化发展范文4

关键词: 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公立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公立医院科学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才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公立医院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但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的现状是大多数还停留在某方面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上,因此,会计信息化的建立和实际应用,已成为公立医院现代化建设中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1.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会计信息化是公立医院实现现代化管理,走“优质、高效、低耗”发展道路的最有效途径。会计信息系统在公立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其作用也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提高了公立医院的工作质量。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后,实现了会计信息采集储存与传输手段的自动化,信息综合分类与加工处理和方式的集约化。方便了全院的信息交流,加速了信息反馈的速度,从而达到了减少了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使公立医院的各种设施得到充分利用,也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益和社会效益。

1.2提高了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系统将管理科室、门诊、临床连成一体,医、教、研、人、财、物等各个环节的运作尽在系统控制中。公立医院领导、管理人员可实时动态地掌握各类信息,为管理调控各项工作和经济决策提供了详细的依据,将从根本上消除手段不敏感、反馈时间长等制约公立医院管理效率低的问题。

2.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讲,目前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初期阶段,信息化程度也比较低,管理不够完善,跟不上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相应专业人才缺乏,传统的观念与工作习惯让许多会计人员还停留在过去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上,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2.1公立医院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范围不够广泛,信息系统之间的会计信息资源不能实现共享。大部分公立医院只建立了会计核算、门诊住收费、药品管理、设备和耗材管理等相关核算业务的小局域网,这增加了不同管理信息系统录入核算数据的工作量,成本项目等会计核算对象在不同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不一致,造成了管理应用上的困惑和重复计算相关数据的工作量。

2.2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硬件设施落后。会计信息化系统服务器性等硬件设施能存在瓶颈,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不少会计人员用的终端电脑老化、性能差、内存不足,部分系统的终端使用环境要求高,使用难度大。

2.3公立公立医院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力度不够。 部分公立医院领导缺乏强烈的信息化意识,在管理思想上不能适应要求,习惯于旧的管理模式,对于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影响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建设和发展。

2.4在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方面也缺少精通信息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缺少高层次系统分析维护人员和跨专业复合型人才。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技术,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2.5公立医院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需强化。有些公立医院会计信息网络操作系统、开发平台、数据库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在数据备份管理上既无严格的操作记录,又无保存上的安全措施。在操作方面,口令和权限控制不规范,这些都不能满足安全要求。

3.加快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公立医院实现会计信息化是现代公立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应根据财政部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推进会计信息化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强化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工作,使得医院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向科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3.1公立医院领导要进一步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把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专项工作列入日常重要工作之一,并指派专人负责,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将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管理、与各科室、有关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要采取有效措施把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3.2统一规划,加大资金投入,规范会计信息化建设标准。既要考虑医院管理对会计信息管理的需要,又要兼顾会计核算工作上的便利,要站在公立医院整体信息化发展的高度编制会计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行业标准,对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从上到下进行统一的规范。要将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纳入年度预算,加大对会计信息化软硬件和网络建设的投入,以加快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3.3加快公立医院会计信息系统使用功能的开发,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建立医院统一的数据中心,充分利用各医疗业务系统的信息资源,从大量的业务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有潜在价值的会计信息,使医院的会计信息所反映出的数据质量更加真实和完整。

3.4做好信息化系统的管理与保护。由于公立医院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网络数据资源具有易传送、修改、复制、下载等特点,会计数据资源一旦被攻击或数据被窃,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做好会计信息网络系统安全是网络管理的重点工作,要普遍采用数据加密、身份认证、防火墙及防病毒等技术进行系统安全性管理,防止计算机黑客破坏和窃取网络信息资源,降低核心数据的安全风险。

3.5大力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优化配备会计信息化后的会计人员。要进一步加快会计队伍的技能转型和素质提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会计人员会计信息化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知识的培训工作。在目前会计与计算机复合型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下,在会计信息化开展前期要充分考虑会计信息化人员的配置要求,选择熟悉公立医院经济活动、具有一定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会计人员担任会计信息化管理人员,以保证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在公立医院新财务制度下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已成为公立医院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迫切要求。只要我们抓住当前发展契机,采取得力措施,就能促使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有一个较快的发展,以保证公立医院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公司信息化发展范文5

集团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随着业务范围及业务涉及地域性的不断扩张,能够利用设立分公司发展管理模式,很好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市场的占有及把握能力,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提升企业总部集中重点管理能力。分公司发展模式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综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集团公司直接控制业务管理,统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业务范围及业务地区性的扩张,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及综合持续发展能力。其次,可以促进集团公司经营战略的实现。由于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机构,在财务管理等方面受集团公司控制力较强,因此,分公司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实施及有效的战略执行能力,提高企业的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最后,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运营财务风险。分公司的运营发展有利于企业在税收管理方面的合理优化,有利于企业资金运作的灵活保障,有利于企业利税政策的有效落实,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财务风险。

2.分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2.1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仍需提高

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集团性企业而言,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对于支撑企业良好运营至关重要。然而,仍有很多集团公司预算体系相对比较简单,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预算及管控,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

2.2财务监管效率及管理一体化不足

目前,仍有许多集团企业不能够及时的、全面的掌握分公司企业的财务资金变化情况,简单的依据报表考核及财务分析,资金管理容易出现混乱及管理重复性工作,导致资金流向及资金控制出现一定的脱节。

2.3财务管理在总、分公司之间存在管理模式现象

集团公司往往追求企业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对分公司财务管理约束作用较强,总、分公司之间的资本纽带作用发挥的不够有效。分公司在企业发展财务支出方面的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分公司运营的高效性及积极性。

2.4财务信息的统计及时效性不足

大型的集团企业对于财务信息的披露及要求十分严格及时,然而由于企业财务信息涉及多个分公司及相关企业,内部信息量较大,信息的汇总、统计及整理工作量较大,影响了企业的外联交易信息及相关工作的开展。

3.分公司财务管理优化发展分析

3. 1 基于ERP系统实施的分公司财务资产优化管理

应用ERP系统建立分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科学的会计流程重组,有利于实现企业各项资产的全面管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建立财务、物资、销售集成的管理流程,有助于企业监控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实现ERP系统中的系统总体可靠及完整,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通过ERP系统的实施,优化财务资产管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活动的精确性及时效性,利用实时信息监督控制分公司经济业务,推动财务管理工作职能化的加强。

3.2 优化分公司业绩考核体系

由于分公司是集团企业直接管辖的下属机构,没有独立法人资格,但其经营管理业绩直接影响集团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财务业绩的考核上,分公司在自主管理上享受的自由度并不太大,相反带来了较大的管理压力。分公司业绩考核中出现了绩效考核与目标管理结合不够、缺乏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和运用、关键绩效指标不够突出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力分公司经营发展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因此,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分公司业绩考核优化管理:首先,应将经营考核与财务考核分开,明确经营考核的范畴;其次,应尽量考核基层单位能够控制的变量,有助于推动分公司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最后,应该尽量简化考核项目内容,突出重点考核内容与企业战略发展的有效结合。

3.3 构建健全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有效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能够很好地将分公司的经营目标进行合理的分析,突出责任

重心,推动分公司经营发展目标的明确及实现,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分公司绩效考核水平。全面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应该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手段,实现各项预算管理工作的程序化、系统化,促进管理流程的网络化、高效化,预算管理体系运作实现责、权、利的明确,有效激励分公司的总体运营能力。

3.4 优化分公司的财务审计监督管理

加强对分公司的财务审计监督管理是总公司对分公司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手段,针对分

公司出现的自主性经济活动、财务支出等现象,进行科学的管理分析,至关重要。总公司应建立有效的财务审计监督管理体系,既能够有效的实现财务管理与公司运营的统一监控,也要对特殊的管理活动进行科学的合理分析。重点关注分公司在资源优化配置、投资经济性提升、财务运营效率提高等方面的发展。分公司也要实现有规律的财务反馈与沟通,保障财务信息的流程与及时。

4.总结

本文系统的分析了我国分公司发展模式对企业运营发展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分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关键问题。针对分公司财务管理优化发展提出了利用ERP系统实施、优化业绩考核体系、构建全面的预算体系、优化财务审计监督管理工作等建议措施,为全面提升我国分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亮. 分公司财务管理研究[J]. 会计师,2010,09: 51-52

公司信息化发展范文6

图书馆在国家公共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和影响作用,同时这项工作的开展,不论是知识的传播还是对文化的发展上都将占据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已经逐渐向着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由于信息数量的剧增,信息的获取渠道也开始变得更为多样化,现代化的图书馆也开始由最初的传统工作模式逐渐向着创新的方向发展,在发展的环境上也逐步从封闭的模式向着信息共享的模式下进行[1]。公共图书馆在工作的过程中主要以基层受众为主,因此怎样走向发展和创新的道路,也是当前图书馆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将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图书馆的发展进行研究,希望对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一、公共文化服务中图书馆的重要性

1.图书馆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脚步的完善,政府的工作职能和服务理念也得到了更好的完善,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对社会提供有效的服务工作也是当前政府工作的必然要求。所以服务体系的确立,不仅是对我国文化改革下的有效定位,更是政府文化职能进行转变的重要方式。此外,在对文化服务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政府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发展方向,这将对图书馆建设工作中的理念契合提供十分必要的帮助[2]。

2.图书馆对于人类发展存在明显的教育作用

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中对文化和知识进行传播的重要平台,在我国社会整体的教育过程和领域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方式和载体,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全民阅读起到了极大的推进和促进作用。由于公共图书馆掌握着大量的、丰富的馆藏资源,因此也可以说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中具备十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氛围,在舒适的阅读环境影响的作用下,人们也在接受着更多知识和教育的熏陶,对读者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也起到了更大的提升和发展作用[3]。

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馆得到创新发展的相关对策

对于上文的论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图书馆对于公共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也可以说二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因此要想图书馆得到更大的发展,就要对以下环节引起重视:

1.展现自身发展优势,积极开展相应的读者活动,为其提供专业服务

现代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图书的产量也在大幅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图书整体的数量在上升,同时图书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因此,现在社会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图书在市场中流通和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对公共图书馆中图书资源进行完善和清理,适当开展一些教育意义的读者活动,将馆藏资源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才能更好的对现代社会中图书的质量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对市场起到相应调节作用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了解,根据实际需要对图书进行推荐和阅读的指导[4]。

同时在进行资源优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加强对公共图书馆或是文化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到阅读的重要性,帮助更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让其真正参与到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为实现全民阅读提供帮助。

2.注重对图书馆资源中硬件设施的完善,进一步对图书馆服务质量进行提升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图书馆要想良好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就应该适当加强对硬件设施的完善,进一步对图书馆中的管理水平或是人员工作标准进行完善,通过资源和设备的有效更新,对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才能提供更大的帮助。在实际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不仅要求图书馆强化自身的服务理念,同时还应该注重对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从而确保图书馆中的各项工作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展[5]。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具备专业化技术和良好的文化、道德水平,从而全面提升这项工作的服务标准,为实现图书馆稳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3.图书馆要注重对社会文化氛围的构建

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社会主义理念的重要平台,政府要对其引起必要的关注。因为对人类发展中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也是当前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职责,可以说图书馆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肩负着人类文化建设的重担。所以在进行公共文化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图书馆应该始终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上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实现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稳定进步。特别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对于全民参与阅读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这一工作的开展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只有将这社会文化氛围的构建进行强化,才能使这项工作对人们的影响更为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