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产安全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生产安全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生产安全的认识

对生产安全的认识范文1

1.1访谈对象

依据本研究的内容,访谈对象包括3类:(1)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户;(2)相关管理部门的负责人;(3)农资店主。调查者在湖北省荆州市M镇、枣阳市W镇和X镇、武汉市S乡结合问卷调查,共深入访谈32人,其中农业局干部1人、村干部3人、农资店主3人、农户25人。被访者中男性24名、女性8名,年龄最大70岁、最小20岁。

1.2研究方法

在资料的收集上,本研究采取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研究组成员预先设计好访谈提纲,在访谈过程中以访谈提纲为基础进行访谈问题的延伸与扩展,尽可能多地挖掘有用的访谈信息,并作录音和记录。访谈结束后,通过聆听录音和整理访谈记录形成书面文字材料,同时对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编码,编码采用四级编码,规则如下:第一级为个案的编号,An;第二级为个案的性别,其中M代表男,F代表女;第三级为个案的年龄,直接用数字显示;第四级为个案的身份类型,其中1代表水稻种植户,2代表村干部,3代表农业局干部,4代表农资店主。

2结果与分析

2.1农户态度对农户生产行为意向的影响

态度是指个人对该项行为所抱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一般而言,个人对于某项行为的态度愈正向时,则个人的行为意向愈强。态度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不同的认知和情感偏好对行为意向会产生不同的引导作用。

2.1.1认知差异导致农户对农产品安全的界定标准不同农户与消费者在安全生产的限度上存在认知差异,特别是对农药残留问题的认知差异,农户对安全标准要求相对较低,对农药残留问题有可能持忽视态度,而城镇消费者则对农产品安全标准要求较高,对农药残留问题比较敏感。“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这怎么可能啊?怎么会有收成呢?这在五六十年代还可能,现在不可能了,现在田里虫子太多了,不可能……现在打的农药、化肥都没什么毒,前几年虫子厉害的时候还用1605(一种烈性农药),现在不准卖了,买不到了。其实哪有那么多毒啊,不在潜伏期内打就好,一般收割前二十多天就不打药了,下雨天雨水一冲刷就没什么了,所以打药最忌雨天,雨天打药基本没什么效果。打药没什么问题,我们自己吃的不就是自家田里种的米嘛,这不健健康康的嘛。”

(A17-M-47-1)“荆州是鱼米之乡,水稻种植优势明显,产量居全省第一,农副特产很多,农产品丰富,荆州市高度重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直接或间接扶持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针对市场对健康、生态、无污染农产品的需求,荆州农业生产逐渐由数量向质量转变,你们应该都能感受到,现在老百姓的健康意识比较强,所以我们也要积极转变观念,不仅要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也要让老百姓吃得健康。”(A1-M-44-3)周培建等(2003)对城镇居民的调查发现,86.5%的居民关心农药残留,知道什么是农药残留及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会危害身体健康,39%的居民在购买农产品时首先考虑安全问题,59.4%的居民认为要加强蔬菜出场前检测,并要求政府部门积极教育和指导农民安全、合理使用农药。从作为农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A1深刻认识到,现代社会的消费者追求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观念,消费者的饮食心理已经由过去的“吃得好”逐渐向“吃得健康”转变,因此对安全问题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很敏感。但以A17为代表的传统农户却仍停留在传统的“吃得饱”、“吃得好”的观念层面上,他们感受不到消费者对农药残留的担心,而仅以自己的主观标准去判断农产品安全的限度。

2.1.2情感偏好差异导致安全生产行为的程度不一由于农户拥有的资源和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同,导致其在进行决策时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偏向,这种行为偏向的产生主要受个人小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情感偏好影响。“我家里的田挺多的,承包别人的,总共有二十多亩,田比较多,打什么药、施什么肥,我都自己琢磨。我家里有电脑,我儿子和你们一样在武汉上大学,电脑是他教我的,没事的时候,就在电脑上查一查水稻种植的一些知识,上面东西很全,时间长了,自己就琢磨出来了,其他人还来问我呢……我在网上也看到过食品安全问题,对绿色农业也有些了解,所以我在网上看农药的时候,会仔细看说明,网上也有许多专家会做解答,什么样的药不能用都写得很清楚,我一般会看那些比较安全的而且受专家推荐的农药,我家稻谷卖得多,安全问题还是很受重视的。”(A6-M-49-1)“我用的农药都是听别人说的,有时候卖药的人也会给我们讲,大家用什么好就跟着用了,主要是看杀虫的效果。有些年头虫子比较多,要换好几种农药,有时天天都要打药,不打药秧就完了。原来还用一些比较厉害的药,效果好,但是现在买不到了。现在买的这药还行,就是太贵。我这田少,产量当然很重要,这都是冷水田(灌溉水源来自堰塘而非河流),产的米比较好吃。”(A22-F-42-1)拥有资源的多寡和获取信息的便利与否,对一个人的决策会产生很大影响。由于A6拥有电脑资源,其获取信息的渠道与A22相比比较便利,获取的外界信息量也相对比较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见识广”,因此其在做决策时就会受外界观念的影响,而且也更容易采用高效生态的新技术、新农药去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而A22则由于缺乏外界的新信息,导致其在做决策时更容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且更容易采用传统的方法去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一般说来使用传统农药的危险性要高于最新推出的生态农药。由于A6的稻田规模比A22大,因此他在农药投入上的顾虑比A22要小(小规模农户更倾向于精打细算),即使新型生态农药的价格稍高,其购买的意愿也比A22强烈。笔者分析认为,这种差异表现为一种长期性的和持久的过程,就会自然内化为一种行动决策的情感偏好,影响其在水稻生产中的行为意向。

2.2信任关系的建立程度会影响农户的生产行为意向

主观规范指人们认为对其有重要影响的人希望自己使用新系统的感知程度,是由个体对他人认为应该如何做的信任程度以及自己对与他人意见保持一致的动机水平所决定。调查发现,在农产品市场中,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由于刚性的社会结构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而被割裂了,这种信任关系的割裂阻碍了农户从事安全生产的行为意向。

2.2.1农户与消费者之间信任关系的割裂由于农户(特别是农产品生产户,不参与销售环节)与消费者(排除农户自身作为消费者的情况)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且具有较强的异质性,这就决定了农户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的自我封闭的圈子,圈子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圈子中的人不能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和意见,这种刚性的社会结构使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被割裂,无法形成信任关系。“我们村也搞过很多方面的农业宣传,原来还发报纸什么的,但是农民没什么文化,对于我们所宣传的‘安全’没什么概念,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实用的农业技术方面的信息和粮食的价格,毕竟在农村,增产增收才是头等大事嘛!农村人没城里人那么讲究,不懂得城里人讲求的那一套健康环保概念,其实在电视和报纸上我们也看过很多,上面领导也强调这个问题,但是这不是农民能切身感受到的,从来没人会想到吃了打了农药的东西会怎么样的。我看到说残留农药会致癌什么的,但是农民不会过多地关注这些信息,总的来说,发展无公害农业离我们很遥远,这现实的基本环境根本不具备。”(A21-M-42-2)据秦庆等(2006)对武汉市居民食品安全的调查,80.6%的被调查者对食品安全表示担心,33.7%的城市居民认为食品最大的安全隐患环节在于食品原材料,37.2%的人认为在于加工环节。事实上,正是由于农户与农产品的消费者缺乏交流,所以尽管大部分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特别是食品原材料的安全表示担心,但是正如A21所讲的那样,农户感受不到城市的消费者对自己生产行为的不信任。而且由于不同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两者对于安全规则形成了不同的概念,因而农户不能感受到他的行为在消费者看来是具有威胁的,即农户不能感受到消费者的社会期待,从而割裂了这种双方均不能察觉的不信任关系。

2.2.2农产品的自身固有的需求与供给弹性特点导致信息不对称农产品市场是一个需求弹性小、供给弹性大的缺乏竞争的市场,这就造就了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从农户与农产品销售商的关系来看,由于销售商掌握信息的主动权,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他向农户传达的信息就是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并没有传达质量方面的信息,农户就会基于销售商传递的信息进行生产;而在销售商与消费者之间,销售商则会隐瞒农产品质量方面的信息,从而形成一种“柠檬市场”。“我们这儿每年都会有人开着车过来收购,差不多是定期的,谷子收割得差不多了,就会有人来,我们都是直接卖给他的……卖的时候一般他只检查有没有干,其他的都不管,其实都是装在麻袋里,他都不看的,只称有多少斤,其实大家都和他认识,也不会有人故意在里面掺石头,大家都明白那个理儿,所以也就不用看了……具体的他卖到那里去了,我们也不知道,可能卖到加工厂去了吧,有些搞粮食加工的也会过来收,谷子和米的价格差别很大呢!”“我们就是图省事,打米(稻谷加工)很麻烦,我们少量地打点米自己吃,有人来收,我们就卖了,只要价格不是太低。”(A24-M-54-1)何李花(2008)指出,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在进行交易时,他们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把握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消费者无法通过直观的观察去获取农产品质量方面的信息,而农产品,尤其是食用农产品,属于后验性物品,即只有通过食用才能较为准确地了解产品质量安全,甚至食用后也未必能够精确认定其产品质量安全,这就无疑造成了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根据“逆向选择”原理,由于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掌握较多信息的一方更可能形成一种单项选择,对于农产品市场特别是粮食市场而言,销售者总是在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关系而言,销售者掌握着市场价格、市场需求等信息,而农户则缺乏这种信息,因此在他们之间的交易中则是一种逆向选择。同样在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销售者掌握着农产品质量、市场供给等信息,也形成了一种逆向选择。而销售者则利用这一有利地位向农户和消费者传递不同的信息,销售者向农户传递的信息是市场需求的庞大,即农户要尽可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而没有向农户传达市场上消费者关于质量方面的要求,同时销售者也不向消费者传递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信息。在这种农产品市场向导中,由于农户不必考虑生产以后的任何销售环节,他们不需要接触消费者,也不需要向消费者作任何的承诺,他仅仅需要尽可能多地供应农产品就可以了,他们采取的是以追求高产为向导的生产方式而不必顾忌农产品的质量,同时销售者则利用农产品后验性的特点,以次充好,形成“柠檬市场”,进一步阻碍了生态农产品的流通。

2.2.3从众心理导致农户对主流方式的趋同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流”。在农业生产中,从众心理得到很好的表现。虽然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中表现了一定的独立性与分散性,但是由于中国农村“乡土社会”亲密的人际关系,在进行农业生产中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就比较便捷,同时由于农户获取外部信息的有限性,导致农户之间有限信息的交流而产生行动趋同行为。“我平时用农药都是看别人用什么,我也不知道那药叫啥名字,看到别人用的效果好,我也就跟着用了,这四周用的农药的牌子都差不多,大家都知根知底的,有时候去买农药,卖农药的也会跟我们推荐,他都推荐一种药,差不多大家都打一样的药,其实啥药无所谓,关键是杀虫效果好就行了。(A11-M-55-1)“农民买的农药的牌子都差不多,他们也会问我们,我们差不多都是推荐几款效果比较好的药,有新牌子也会推荐,其实最终大家买的药都差不多,有的人看到其他人用得好,就会来买了……我们的知识都是自学的,现在(政府部门)基本没做什么培训了,我们的推荐对他们(农户)当然很有影响,毕竟他们不懂嘛!”(A15-F-38-4)从农户个人的角度来看,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乡邻和农资店主,而大部分人获取农药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农资店主,农资店主自身信息的有限性决定了可供农户选择范围的狭窄性,从而导致了农户在用药过程中农药种类的高度趋同性,而且在多次受推荐使用某种农药且效果较好后,农户会形成一种内化的对此种农药的高度认可,这种高度认可就会成为指导自己生产行为的主观准则。在信息缺失的农村,农户重复使用某种其认可的农药的概率就会增加,而市场上农药产品的更新换代已难以直接改变他的选择,除非他再次被推荐且试用效果好,否则他不会轻易做出改变。

2.3感知行为控制的因素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

阿耶兹引入了感知行为控制变量,并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TPB)。该理论认为,行为意向除了由态度和主观准则决定之外,还会受到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感知行为控制是个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的容易程度,反映了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感知。当个体认为其具有执行某特定行为的能力,或拥有执行行为相关的资源,其感知控制行为水平越高,对执行该特定行为的行为意向越强。

2.3.1感知成本的高低会影响农户的决策成本是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成本的高低会影响农户的决策,当农户感觉到成本成为其进行安全生产的阻碍因素时,他就会放弃这种行为。“现在种田开支很大的,农资不断地涨,农药化肥一天一个价,但是这个粮食价格就是不涨,辛苦一年,几乎没什么赚头。政府补贴比较少,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买农药的时候就比较着,有些药是挺好,但是价格太贵、不划算,就不买了,只要效果好,就买便宜点的了”(A14-M-61-1)“现在的农资涨价很快,很多人来买农药、化肥的时候都抱怨价格太高,但是我们也没办法,市场上就这个价……涨价对销量一般没什么影响,因为这些大家都是必须要用的,价再高也得买”(A16-M-45-4)成本是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农户在进行种子、农药、化肥的选择时,更容易感知到成本的压力,因此农户就更容易选择价格较低而效果相对不是很差的农资,而一般的低毒、生态农药的价格因相对较高,用于安全生产的成本代价也较高,受感知成本的影响,农户不愿意付出更高的成本去采用相对安全的生产方式,成本就是农户感知安全行为的阻碍因素。

2.3.2感知预警机制的缺乏阻碍了农户的安全生产意向预警机制主要是指农村中的制度型的社会控制,传统的农村地区较多地受到伦理型社会控制的影响,制度型社会控制则相对比较弱势,制度型社会控制的缺乏和伦理型社会控制的不到位必然导致整个社会控制的失调。“政府部门基本不管,也没看到过什么人下来检查过,没听说过种田还有什么规范要求的,我们这祖辈都是种田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种的,也没看到过下发的什么规范性的文件,我们就是把田种好了,多提高产量,多增加收入就行,种田的哪还考虑到这么多啊?”(A4-M-52-1)“现在基本上没什么监管,但是上面的领导还是会强调的,以前也有上面的人下来,现在少了。其实,村委会也会张贴下发的文件要求,但是农民很少关心,在制度监管方面确实存在空白,说实话安全生产就是实行起来也很艰难,一个村这么大,大家住得比较分散,到底有没有按照规定来做,也不好监管。现在高毒农药是不准用了,基本上都买不到了,这个直接从农资销售上进行限制还可以,其他方面就很困难,当然了,太危险的东西,农民也不会用的,我们不像电视中的不良商贩,农民是很纯朴的。”(A7-M-49-2)正如我们从A4和A7所了解的信息那样,农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缺乏必要的预警机制,或者说已经存在的预警机制尚未得到有效传播,农户不能感受到这种预警机制的存在以及给其行为带来的压力,农民受到的仅仅是传统伦理、道德因素的影响,而这种伦理型的社会控制则与现实安全标准所要求的制度型的社会控制存在一定的差距,感受不到这种阻碍因素,提高了农户在生产行为中采取非安全生产措施的概率。

3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农户个体行为主要受行为意向影响,而行为意向主要受态度、主观准则、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由于受知识水平、环境因素、主观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户对于农产品安全的界定概念与农产品的消费者(去除农户自生作为消费者的情况)存在认知差异,同时农户作为独立个体,也存在自身的个人生产行为喜好,农户在自认为安全的界定标准内(这个标准与消费者的标准存在差异)以逐利为向导,主观认为没有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一种行为意向。而这种主观认知的差异正是由于农户与消费者之间信任关系的割裂造成的,农产品市场的刚性结构和农产品自身的特殊性(需求弹性小,供给弹性大)造成了市场上中介者的主导,形成了交易市场两端弱化的情况。同时由于农户感知到安全生产的高成本和农村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缺乏,削弱了农户执行安全生产的行为意向,再加上社会小环境中的从众心理对于农户行为意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生产安全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安全生产;思想政治;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5)22-0277-01

人们通过对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而要求也随之增加,将许多高精尖的手术运用于临床。这就需要医务人员,不但要拥有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有对安全意识很高的感觉,这就需要其跟上当代的发展形势,否则对于医院来说一切都是空谈[1]。如何把抽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变为触手可及的生产安全相互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成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起到重要作用,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开始分析:

一、从思想政治工作中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人们对生产安全的重视程度、对安全生产规矩的遵守程度,完全取决于其对安全生产观念的确立程度和拥有安全意识的多少。因此,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念过程中的主要内容,要以思想政治工作的贯彻以下的思想理念:确定以安全为大的政治思想理念,因为只有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相应的保障才能使员工更能发挥自身想稳定和对工作的创造性与生活的热情;抑制正大事故的发生,事故造成的影响、创伤得到相应的减少,才能使社会安定;要想有效的防范事故就需要,顺应客观规律,用科学的态度面对。以安全就是经济的思想观念。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安全但是这都是建立在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安全能给医院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通过有了生产安全,使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减少,以及一些负面影响,这也都是影响医院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的因素。

二、以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抓住安全生产

医院的安全主要以空间作业预计修缮的地方,抓住安全生产方面的其自身特点与重点。因为每个职工对工作安全的自身认识呈多元化的现状,造成这个原因主要是因为职工对安全的不懂理解能力、工作态度的不同以及文化水平的差异。所以,要在以医院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出发对安全上生产中的思想教育政治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发展。

1、人员的重点教育,需要层层把关。从医院领导的层次进行以安全生产意识为重点强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管理层次对安全生产水平提高,使领导层树立良好科学有效的发展观念,从而对安全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使他们通过将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管理进行推行,从而将医院的安全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共同进步。从医院安全管理人员的层次进行就要以增强责任感为重点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使其对安全生产措施、责任、设备设施等环节进行加强与监督。因而在他们的管理指导下,积极将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进行了优质运作,推动了医院安全生产。从安全岗位的职工层次出发就是要以抓住其工作特点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问题分析与展开以为重点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让职工对岗位安全进行充分的认识知道其重要性,通过预防,改善和加强控制等方式方法,从而使其对在遇到突发事件上的临时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进行提高。

2、以工作为中心,重点预防,以安全第一,提前重点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方针。什么是预防为重点就是在安全生产之前可能发生或者应该发生的做好预防,想在最前面,具有超强的预防思考,用科学的理论证明,组织,使实现在稳定的工作中,牢牢落实每一层的工作责任,坚持做好以工作为中心的预防重点,可以预防一切可能切实暴露之外的问题。因此,安全生产中的工作需要为前提,才能进行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增强预见能力和其主动性;要时常的对医务人员的思想进行分析,掌握其思想动态,将可能在生产中发生的情况进行准确的预测,将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直接虐杀在摇篮里,将不利的现象在安全生产之间的已解决;使之避免了哪里有危险就去哪里的被动工作处理现象,及时的进行预防工作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生产安全问题[2]。因此医院各层管理人员应该在当前认清形势与划分清自身的责任,以合理科学的安全管理技术为基础,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进行,在事故发生后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将这种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使其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用创新思想应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

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危害其生产安全的因素层出不穷,因此,想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积极有用的作用,就需要对医院当下的生产安全进行分析,通过不断的创新方式以适应发展中变化[3]。

1、由于每个职位的员工岗位职责、个人阅历、受教育水平、思想进步与认知水平的不同,其思想状况的变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与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都会截然不同,所以在对职工展开思想政治工作时,就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方法,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予以重视,拓展其开展工作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开展,多视角、全方位、灵活的思想工作。

2、思想政治工作在安全生产中,需要以讲事实、讲道理为工作中心。不仅仅要宣传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还要将实际工作与思想方面相互结合,在重视不安全的因素的同事将职工的思想问题解决,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生产技术相互结合,使其追求生产过正中的本质安全。总结:在切合实际的面对生产安全工作,又需要落实现在科学的发展观,这成为了必然的要求,也是以实现发展广大人民基本利益的要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生产安全中的作用,为医院发展和获得经济效益具有用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武栓元.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管理[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3,(04):86-87.

[2]吴莹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强化医院管理的有效途径[J].海南医学,2011,(01):140-142.

对生产安全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工民建筑;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 我国工民建建筑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但同时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也呈现上升趋势。相关部门通过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法分析和技术支持, 找出了建筑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风险和安全问题, 对事故发生后可能带来的危害和严重性进行一定预测,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减少事故白勺发生和控制事故产生的后果, 全方面监督控制建筑施下讨程中的安全问题, 提高工程效率, 保障企业利益。

1 工民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意识不强, 管理未落实

目前, 我国多数企业对安全管理在企业长远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上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 对国家出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习不深。就建筑施下企而言, 认为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很小, 就忽视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只是一味的杆讲磨促效益。当需要在短时间内赶工期或是生产成本不足时, 大部分的建筑施下企业就会将安全措施的投入进行缩减。企业在项目管理中的安全意识不强, 对生产安全重视不够会导致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完善, 管理人员的执行力也不够, 使得安全生产很难落实到位。只有建筑施下企业将安全问题重视起来,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使管理者能够有执行的标准, 并切实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及每个人, 做到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注重安全问题, 企业才能真正实现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而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提高企业的绍齐效益。

1.2 学习不够, 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模式仍显落后,尤其对于施工安全的管理方法仍然是依照经验进行, 还停留在等事故发生后被动的进行补刻犬态, 并未建立一种系统、有效、完善的管理模式。多数企业在进行建筑施工讨程中, 只是强调和依赖从前的安全施工经验, 并未建立一个完善、适应新型生产方式的安全管理方法, 导致工民建建筑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在发生安全事故后再采取补救措施, 并根据事故来完善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这使得企业在生产安全管理方面始终处在被动的位置。企业未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 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 并未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及时辨识并制定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就会无法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而损失大量的人力财力。

1.3教育欠缺, 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在工程建设施工中, 大部分的施工人员是农民工, 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建筑安全知识缺乏, 部分施下企业考虑到经济成本、施工工期等问题, 减少或不进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 三级教育” , 教育培训有时只是走过场, 安全资料也是“闭门造车” , 为了应付检查而已。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由于施工方管理不严, 施工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和安全意识淡薄,就很难杜绝“ 三违” 现象, 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因此, 施工单位必须做好相关的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保证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考虑经济效益的问题, 从根源上减少安全隐患。

2 工民建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建立严密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工民建建筑施工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 项目经理、安全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作业班组等组成了建设项目的管理主体, 要确保施工安全管理, 就需要建设项目的管理主体建立起一个严密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首先项目经理作为项目负责人, 要在施工中担负起主要责任, 要加强对安全施工的重视程度;其次, 安全负责部门要把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措施放在所有工作的重心上, 对于不安全因素要及时予以消除, 对施工作业人员的主观错误, 要及时发现, 及时解决第三, 作为技术负责部门, 要有重要的责任意识, 对施工过程中的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对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各种因素及时有效的解决, 将诱发建筑领域生产安全事故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下;最后, 作为建筑施工一线的生产班组, 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强化安全意识, 做好预防工作。这样从上至下, 在项目施工管理中, 建立起严密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2.2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了企业要负责人的职责, 其中就包括建立、健

全本单位安全责任制。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建设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在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中, 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

和个人, 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 增强安全责任意识, 使施工过程中的人、机、物、环的不安全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从而达到减少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2.3 强化日常的生产安全管理

日常的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对避免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要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安全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吸取教训, 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并有效控制和消除安全隐患, 施工进度的推进必须在隐患消除之后方可进行。同时,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要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 安全知识及管理制度的宣传等, 强化每个人的安全意识, 从思想上解决“ 人的不安全行为” 问题。

2.4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建筑施工领域的生产安全施工事故一旦发生, 如果缺乏完善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则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所以, 制定完善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就十分重要。首先, 要制定科学可行的应急救援方案, 成立应急处置领导机构, 建立起一支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其次, 要针对常见的安全事故配备适当的救援物资, 这样使安全事故发生时, 有必要的物质保障。此外, 要定期组织救援队伍的演练工作, 促进救援能力, 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充分发挥救援小组的作用, 从而使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对生产安全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使得政府部门、电力监管机构、媒体网络等高度重视电网的安全问题。作为电网安全的责任主体,电力企业承担着安全生产的责任,所以,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质量,保障电力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一、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问题

1.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

目前,在电力企业中,存在着部分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的现象,一些员工的工作能力较低,学习意识不强,经常进行违章操作,从而给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埋下安全隐患。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一些员工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稳定和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缺乏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2.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不规范工作人员习惯性的违章行为,不仅反映了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而且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习惯性违章是指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正规的方式处理工作,而是用习以为常的方式处理工作,使得工作的质量较低,主要表现为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和违章指挥等。例如,在临时性的作业中,配电工作人员未填写修理票就进行修理,导致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3.基层安全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基层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安全管理的措施没有能够落实到位[1]。很多电力企业只重视大型项目的操作管理,忽视了日常的管理工作,没有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管理效果较差。由于管理人员没有充分重视工作人员的习惯性违章,没有做好检查、督促工作,不了解具体的工作情况,导致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较差。

4.未能有效实行安全规章

虽然电力企业制定了很多的规章制度,来开展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有效地实施,从而导致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一些工作人员虽然知晓规章制度,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为了贪图方便,故意违反规章制度;部分工作人员没有能够充分理解规章制度,在操作的过程中,根据主观理解,随意操作,从而埋下了安全隐患。

5.设备管理方式不科学

电力工具和设备是供电的主要工具,其质量的好坏会给电力生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许多农村供电所,使用质量不过关的登高器具和小型器材,给农村的电力生产安全埋下隐患[2]。同时,由于没有定期检查安全器具,很多农村供电所存在着使用应该报废的器具、明显损坏的工器具等现象,从而降低了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质量。

二、解决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问题的措施

1.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电力企业的领导需要树立严谨的生产安全管理理念,具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生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工作,以确保安全生产管理的质量。同时,在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中,电力企业的领导应该认清工作的重点,建立安全的管理网络,明确工作职责,以提高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的监督体系,增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以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水平[3]。在监督检查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的职能,积极落实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规范标准,加强对生产第一线的管理,确保管理人员和一线的工作人员有效沟通和亲密合作,以提高整个生产的安全性。

3.提高生产安全管理的效果

岗位职责可以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确保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的各级监察管理部门,应该充分了解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积极落实岗位职责,明确分工,并且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以提高生产安全管理的效果。同时,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细化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切实落实岗位职责,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4.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一线员工是整个电力生产的主体,所以,在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作用,是提高管理效果的必要手段[4]。电力企业的领导应该以身作则,遵守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同时,电力企业的领导应该了解和关心一线员工的思想状态,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员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确保生产的安全性。

5.加强设备管理

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不规范的设备管理方式,是影响电力生产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管理设备,根据器具和设备报废制度,强制报废有问题的器具和设备,不断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以维护电网的安全运行。同时,电力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审查制度,定期维修和检测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性,以提高设备的质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积极落实规章制度,为电力生产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以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作者:吴非 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锦州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郭举富,陈乐,刘鹏.浅谈电力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6,(6):85.

[2]李鸿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低碳世界,2015,(34):24-25.

对生产安全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 林业采运安全 安全 防范 措施

林业采运是一种条件艰苦、危险性大、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行业。在美国、瑞典、芬兰、日本等林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木材采运的伤亡事故约占林业生产伤亡事故的60%~70%,有时甚至高达80%。在我国,木材采运企业的伤亡事故在林业生产中亦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如何加强采运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因此,充分认识目前林业采运安全意识淡薄、林业安全生产文化意识不高、劳动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低下的现实,采取措施,加强林业安全采运的管理,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指导方针,结合林业企业实际,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认识:

一目前林业采运存在的问题

1木材生产采运受季节影响。季节性和笨重性给安全管理造成困难由于生产区域广大,点多、线长、流动性强,作业条件受环境、气候的制约,作业场地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加之生产对象又极其笨重,本质安全性很差。近年来,随着可采资源锐减,单位面积出材率逐年减少,木材生产逐渐向山帽、陡山脚等安全生产的深入,作业条件日趋险恶,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难上加难。

2机械设备落后陈旧,安全性差木材采运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机械化水平偏低,机械设备普遍落后陈旧。还有一部分企业主要靠弯把锯伐木。随着经济和资源两危的加剧,设备带病运行、超期服役和安全装置不全的问题更加突出。

3管理粗放措施不力。部分企业“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屡见不鲜,安全生产没有真正放在“第一”位。因此,充分认识目前林业采运安全意识淡薄、林业安全生产文化意识不高、劳动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低下的现实,采取措施,加强林业安全采运的管理,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指导方针,结合林业企业实际,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认识:

二、实现林业采运安全生产的对策

1查找采伐的安全隐患。坚持对于季节性生产的木材采运单位和以木材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单位,主要采取以查安全隐患、反“三违”为主要内容的采运安全生产综合检查。近年来,木材采运单位生产作业条件越来越艰苦,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对此,安全生产职能部门循环往复深入基层林场,监督、检查、指导这些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同时从生产部门经常深入山场的特点出发,要求生产部门认真履行协助管理安全职责,解决了木材采运旺节安全监管部门人力不足的问题。

2加强人员管理是林业采运安全生产的关键

(1)要有安全意识。人是采运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及规章制度,只有通过人的行动才能得到落实和执行。人的安全意识如何,采运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如何,直接作用于采运安全生产工作,决定着林业采运安全生产工作的成败。因此,要实现林业采运的安全生产,就必须抓好“人”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要落实好这一方针的关键环节,就是要使每位职工都能牢固树立木材采运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

(2)以人为本的理念。细化任务分工,强化监管责任,完善防范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坚决克服麻痹大意、侥幸心理和厌倦思想,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加大安全投入,配足安全管理人员,配齐开展安全工作所必须的各种装备,在安全工作上要舍得投入。把安全当成第一政治,把安全当成第一要务,把安全当成第一效益,把安全当成第一福利,宁可少生产木材,也要确保生产安全。二是各生产单位要扎扎实实的做好生产前职工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安监局下发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和林业局《关于认真做好生产单位职工安全培训的通知》要求,以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操作技能、自我防护能力为重点,做到对全员的培训教育,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3制定相关的林业采运制度。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操作规程,提高操作技能,规范现场管理林业木材采运生产,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是为了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从而更合理、规范、有序的进行采运操作。针对不同的工种、岗位制定的要求、规定、注意事项或警示,都是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是预防各类木材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所必须严格执行的作业规范。而安全操作技能则是通过技术培训、学习和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积累经验所获得的。?

4林业企业的管理者要结合企业自身安全工作实际,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突出人性化、亲情化安全宣传教育,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林业采运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抓安全、处处闻警钟”的安全宣传氛围,全面提升采运安全文化水平。通过安全文化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职工的木材采运安全价值观,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达到提高采运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为实现林业采运长治久安、和谐、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5加大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监管,如:采伐作业必须配戴安全帽、运材车辆严禁超载超速等。要坚决杜绝和查处单人采伐、运材车不上捆木索、非生产人员进入伐区、运材车超员等违章现象。交警队要加强对运材车辆的监督管理,对运材车超员、超速、酒后驾车等违章行为要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四是在冬运木材生产期间严格执行木材生产单位劳动工资由安全主管部门参加的联审制度。生产单位劳动工资未经安全部门联审的,劳动部门将不予审批。

6安全监管部门要按行政执法的委托权限,加大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力度。违章作业是发生事故的根源,对违章作业行为一定要从严查处,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在对木材生产安全检查时,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加强技术指导和整改落实,要牢牢把握住对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和监控,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卢伟等.采伐方式对森林采运安全的影响[J].森林工程,2001,17(3):17-18.

2周新年等.不同采伐、集材方式对林业采运安全影响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8,34(3):18-25.

对生产安全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两票;危险点;安全措施;标准票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388-02

0 “两票”基本概念

“两票”是工作票、操作票的简称。工作票是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是准许在设备上工作的书面安全要求之一,包含编号、工作地点、工作内容、计划工作时间、工作许可时间、工作终结时间、停电范围和安全措施,以及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等内容;操作票是完成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围栏)等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的重要载体,包含编号、操作任务、操作顺序、操作时间,以及操作人、监护人等内容。

1 “两票”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两票”(即操作票和工作票)是电力行业一直以来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由于多数风电公司存在人员结构年轻化、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两票”制度的执行存在一些普遍的共性问题,现列举如下。

1.1 工作票危险点分析流于形式,安全措施缺乏针对性

虽然所有工作票都按要求开展了危险点分析并制定了预控措施,但多数分析属于泛泛而谈,没有针对具体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措施的针对性不强,对作业没有起到应有的安全防护作用。

1.2 工作票安全措施不全面

部分工作许可人对安全措施审核不到位,不清楚工作风险,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识别有限,负责人写什么,许可人就办什么,使得一些工作票安全措施不全。如风机工作票“已做安全措施”未到就地办理,开工前就将“已做安全措施”栏内全部划钩;电气一种票只在停电设备一侧刀闸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牌;必须断开的动力电源、操作电源开关上不挂牌等等。

1.3 工作票备注栏填写不符合要求

根据集团公司《工作票、操作票使用和管理标准》规定,工作票备注栏应填写内容为:运行人员根据工作票安全措施要求所使用电气倒闸操作票的票号,如:使用电气倒闸操作票票号为××××××;需要特殊注明以及仍需说明的交待事项,如该份工作票未执行以及电气第一种工作票中接地线未拆除的原因等;中途增加工作成员的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但多数风电场未按规定填写备注栏。

1.4 操作票重一次轻二次,保护投退及检查内容缺失

根据集团公司《电气倒闸操作票规范》规定―“投入保护压板前必须测量保护压板上下口间的电压值,若有电压应将其值写入操作票内,一般来说,保护投入压板和保护切换压板上下口间均应有电压,保护跳闸出口压板上下口间应无电压。投入保护时,应先投保护投入压板、后投保护跳闸出口压板,退出保护时与此相反;保护切换压板由电气一次系统运行方式来确定”。多数生产单位的变电所、线路预试或首次送电操作票都未涉及保护投退、状态核查等重要环节,为人身、设备安全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1.5 标准操作票不标准

虽然各单位都按要求建立了标准操作票库,保存了数量不等的所谓标准票,绝大部分常规操作都从票库内调标准票进行操作,从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运行人员完成常规操作任务。但标准操作票普遍存在标准票不标准的情况,操作票基本以一次设备操作为主,缺少关于保护、二次回路的相关项目;送电操作缺少对开关状态、接地刀闸状态的检查;线路停电前未检查潮流为0……等等,应该说,标准操作票缺少权威审核,盲目调用所谓的标准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1.6 危险点控制措施票和倒闸操作前、后标准检查项目表流于形式

倒闸操作前的危险点与控制措施分析不到位,没有针对操作任务进行具体分析进而确定潜在的危险点,而是罗列一些无关紧要的通用条目;操作后检查表基本是完全照搬照抄其它企业的内容,地线卡、模拟图、保护投退操作记录、向值长(机组长)汇报、保存录音文件……等等,许多内容完全不符合本单位实际,盲目划钩签字;控制措施票中绝大多数措施没有可操作性,没有针对性,对现场作业安全没有真正起到提醒、保障的作用。

1.7 其它问题

由于人员少、工作分散,部分单位“两票”执行时存在代签现象;多数单位对内部自查发现的问题没有进行考核,责任人所受教育有限,导致同类错误重复发生。

2 原因分析

“两票”作为保障现场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存在上述共性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生产培训不到位,人员技能水平整体偏低

由于风电公司生产人员多为近几年毕业的大中专院校学生,一线工作经验不足,这是导致“两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风电企业生产现场分散各地,难以组织长时间的集中培训,只能在实际工作中点滴积累经验,技能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有较大提升。所以,风电公司生产系统整体上呈现技能水平低、工作经验少的特点。

2.2 部分生产人员不清楚自身的岗位职责,对“两票”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重视

工作票中的“三种人”(签发人、许可人、负责人)和操作票中的“两种人”(操作人、监护人)虽然通过了考试并授权,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并不真正理解每个角色应该承担的职责,对执行“两票”的重要性没有清晰的认识,只是机械的认为能走软件流程,能把票打印出来就完成任务,导致“两票”执行过程中失去了层层把关的意义,“两票”执行流于形式。

2.3 对手车开关五种状态的具体含义认识不清

根据集团公司《电气倒闸操作票规范》规定,手车开关有五种状态,即运行状态、热备用状态、冷备用状态、试验状态、检修状态。其中,运行状态是指手车开关本体在“工作”位置,开关处于合闸状态,二次插头插好,开关操作电源、合闸电源均已投入,相应保护投入运行;热备用状态是指手车开关本体在“工作”位置,开关处于分闸状态,二次插头插好,开关操作电源、合闸电源均已投入,相应保护投入运行;试验状态是指手车开关本体在“试验”位置,开关处于分闸状态,二次插头插好,开关操作电源、合闸电源均已投入,保护投退不确定;冷备用状态是指手车开关本体在“试验”位置,开关处于分闸状态,二次插头拔下,开关操作电源、合闸电源均未投入,相应保护退出运行;检修状态是指手车开关本体在“检修”位置(在开关柜外),二次插头拔下,开关操作电源、合闸电源均未投入,相应保护退出运行,已做好安全措施。由于相当多的生产人员对手车开关的这五种状态认识不清,所以各类倒闸操作票的操作内容与要求不符。

3 强化“两票”的几点建议

为确保风电公司运行操作、现场施工、检修作业始终处于可控、在控、能控状态,生产现场必须严格执行“两票”,力争“两票”合格率达100%。结合现场实际,建议如下。

3.1 加强人员培训

组织所有生产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应该涵盖《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标版),集团公司《工作票、操作票使用和管理标准》和《电气倒闸操作票规范》,风电公司制定的“两票”管理办法及相应实施细则等相关标准、制度,切实提高生产人员对“两票”的认识,明确“两票”办理流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充分发挥“两票”对生产安全的保障作用。

3.2 尽快健全标准票库

各生产单位应按公司统一标准修改、补充本单位的标准票库,同时,严格履行入库审批手续,对修改后的标准票进行审批定稿。建议主管部门组织成立操作票审核专家小组,对各生产单位标准票进行逐一审核。同时,要联系五防系统厂家修改现有系统,实现审定的标准票在录入、执行过程中不可修改,确保现场执行票与标准票相一致。有条件时,在生产管理软件中加入标准票模块,将经审核的执行票转为标准工作票,不断丰富和完善标准工作票库。

3.3 切实做好危险点分析工作

生产单位负责人和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对“两票”的危险点控制措施票、操作票标准检查项目表内容逐项审核,对具体工作制定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危险点预控措施,真正发挥其安全保障作用。一份完整的电气倒闸操作票应该由《电气倒闸操作前标准检查项目表》、《危险点控制措施票》、《电气倒闸操作票》和《电气倒闸操作后应完成工作表》四部分组成,工作票和操作票都必须附带有《危险点控制措施票》。

3.4 严格按要求办理“两票”

集团公司《工作票、操作票使用和管理标准》要求“各单位要加强对“两票”执行过程的管理。任何作业人员除严重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紧急情况下都无权无票作业。现场作业必须做到100%开票,票面安全措施、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及两票执行环节必须100%落实”。所以,变电所开关跳闸后拉开两侧刀闸、临时地线安装、合接地刀闸等操作不属于事故处理,必须按要求填写操作票并严格执行。

3.5 避免“两票”执行中的常见错误

如电气工作票“工作终结”栏内:“接地线共组,已拆除组,未拆除组”应统计该工作票安全措施中所有的接地刀闸和接地线,不能只统计接地线;补充安全措施栏如无补充措施,应在该栏中填写“无补充”,不得空白;工作票结束时,如接地刀、接地线具备拆除条件,要恢复措施后再结束工作票,如不具备,需在备注栏内写明具体原因;工作票中需要检修作业人员执行的安全措施,由工作票填写人在相应的措施后注明“(检修自理)”字样;措施要明确具体地点,如“在此工作”牌要写明具体工作地点和挂牌位置。

3.6 手车开关合接地刀前必须履行验电程序

对于可以直接在电缆头处进行验电操作的手车开关,合接地刀闸前应直接验电;对于无法直接验电的手车开关,应通过间接验电的方式进行验电,即通过机械位置指示、电气指示、带电显示装置、仪表及各种遥测、遥信等信号的变化来判断,以上这些指示中有两个及以上同时发生对应变化的,可确认该设备已无电。总之,在合接地刀闸前必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验证确无电压后方可操作。

4 结语

“两票”是电力企业确保生产安全的基础,多数风电企业受限于人员素质、技术积淀、管理经验等因素,“两票”在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关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两票”工作,加强人员培训,深入学习“两票”知识,切实提格执行“两票”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严肃“两票”制度,充分发挥“两票”对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