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学科的魅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学科的魅力范文1
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但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犯相同的错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的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使一个学生的错误让全班学生都吸取了教训,并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极为显著的。
如何对待和利用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呢?
1.允许出错,保护自尊心;正确引导,增强自信心。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作为教师,我在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这几个“允许”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的保护,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师生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教师应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想想,想想学生此时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因此,我告诉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学习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克服了错误,就会获得胜利和成功。”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在错误面前敢于正视错误,锤炼自我,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2.暴露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教学四年级上册“画角”时,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形成画角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尝试独立画角。在巡视学生练习时,我发现有学生把100°的角,画成了80°,看来“量角器上如何读刻度”还是学生的一大难点,我想既然学生有了这样的错误,何不把它当成“诱饵”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呢?于是,我把这位学生画的80°的角展示了出来,让学生判断画的对不对。学生马上都说:“错了。”我故作生气地说:“你还没用量角器检验一下,就说人家画错了。”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100°的角应该是个钝角,而他画的明明是个锐角,所以肯定不对。”我笑着说:“同学们认为有道理吗?那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会画成这样的角呢?”于是我就请这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画角的过程,接着问:“在刚才这位同学画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有同学说:“他画错了,因为他在量角器上数刻度时数反了”。我马上接着问:“那么怎样正确地读出角的度数呢?”学生再一次认识到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的0刻度线在外圈就要看外圈,反之就要看内圈,深刻地意识到看0刻度线的重要性。接着我又问;“这位同学的错误对你有没有什么启发呢?”学生说:“以后量角、画角的时候,要先估计一下,判断一下是什么角,不能把锐角画成钝角,钝角画成锐角。”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上面的例子中,我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
抓住学生看似粗心的错误,把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发现别人错误原因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强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3.巧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敢于创新,就必须采用变异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或教师在教学中产生的错误,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审视这些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错误,突破原有条件和问题锁定的框框,进行将错就错修正条件或问题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一年级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鸭有9只,鹅有7只,鸡有8只,鸭和鸡共有几只?”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题型(有多余条件),在学生的解答中生成了下列五种情况:①9+7=16(只)②9+8=17(只)③8+7=15(只)④9+7+8=24(只),接着我引导学生积极地来进行评判,并说出对、错理由,在大家交流评判中得到了验证,一致认为9+8=17(只)是正确的。到这儿教学似乎完成了,但是转念一想何不利用一下这四个错误的算式呢?于是我又启发道:“那另外的四个算式是求什么的呢?你能把问题改一改,让错的算式变成对的吗?”这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很高,纷纷给原本错误的算式配上了正确的问题:①9+7=16(只)是求鸭和鹅共有多少只?③8+7=15(只)是求鸡和鹅共有多少只?④9+7+8=24(只)是求鸡、鸭、鹅一共有多少只?面对错误我不是一带而过,而是巧用学生的错误讲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生物学科的魅力范文2
细胞生物学在大学生物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也是我校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因此,在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中,我们要兼顾其基础性和前沿性,使学生在掌握细胞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关注细胞生物学最新发展动态,这样及时将基础知识与科技发展前沿相接轨。教学计划的改革,学时数的减少,需要更高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使用大大解决了这方面的矛盾,但实际多媒体授课有利也有弊。
一、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优点
(一)图文并茂的课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把看上去枯燥的纯理论知识放在一个比较活泼且生动的情境中,将会更易激起学生学习细胞生物学的兴趣。现代化的多媒体正是创设情境的有力工具之一。在形、声、画、光作用下,图文声像并茂,多媒体课件将抽象变为具体,化理性为感性,可营造出科学性、知识性、形象性三者为之一体的教学情境,强烈感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细胞生物学的积极性。
(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汇聚大量知识
我校近年对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细胞生物学教学时数被压缩,总课时数减少。每个专业所设课程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生物学专业也不例外。细胞生物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面临严重不够的学时,我们考虑研究了很多改善方法,比如删减部分内容。但又不能删减太多,因为生物科学专业的整个知识链是相互联系的,删减太多的教学内容必然会导致整个知识链的不完整,更会导致本科学生在后来开设的细胞工程、微生物等课程上学习吃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极大地压缩传统教学中板书以及学生记笔记的时间,而其屏幕的快速播放,在较短时间内可以传递给学生较大量信息,提高了教学效率,并且解决了学时矛盾。
(三)易突破重点并分散难点
细胞生物学侧重于从形态学的角度研究。在整个授课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机制是细胞生物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辅助教学工具――多媒体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可以进行大量精美图片的演示。在细胞生物学教学课堂上,不管教师多么善于表达,绘画功底多么强,都难以表现一些抽象的、绘出逼真的图画,但这些有关细胞结构的知识内容又往往是细胞生物学大纲中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可以实现过程再现等操作,重复演示细胞的相关功能机制。比如,“细胞质膜的物质转运”这一知识要点,我们通过改革把该内容做成动画模式并配上讲解,让学生把课本中的书面理论和静态图片变成看得见的动态图像,授课效果显示学生们更快更易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二、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不足
(一)容易忽视情感交流,降低师生互动
教学实际是一门综合艺术,在过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以丰富的肢体语言、生动有趣的讲解以及丰富的面部表情调动学生。而这些学生也正是通过老师的语言、动作或表情得到激发,更加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对于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是教学中不应缺少的,也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手段与工具所不能媲美的。多媒体教学往往缺乏这样的表达方式。比如教师如果只知道一味点击鼠标,照着电脑讲授,而学生们眼睛不离屏幕,虽然多了声像俱全的有趣画面,但却缺少了人与人即师生间的互动。即师之授业,还应有学生的反馈。
(二)课件固定化,降低了主体性
多数多媒体课件都是授课教师备课时设计好的,而老师的整个课堂教学思路要按已有课件设计来进行。那么每一届学生只能遵循固定课件固定的教学思路来学习细胞生物学知识和思考相关问题。表面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以及图文并茂的课件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多媒体教学课件像计算机一样程序化、格式化,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生物学科的魅力范文3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教学
1.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识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早是由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在以后又经过多位心理学家和科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不断深入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第一,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知识经验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第二,这种建构过程是双向性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已有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越所提供的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已有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重新建构。由于要进行这种双向建构,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学习,时刻保持认知的灵活性。
第三,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情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已有知识经验存在特殊性,所以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
由于多媒体教学网络所具有的许多特点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也就是说,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应用于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2.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多媒体教学网络下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目前,我国的中学生物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所以研究多媒体教学网络下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学生物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标。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要素的作用是:
教师――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学生――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材――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媒体――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习者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
2.2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多媒体教学网络下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具体程序概括如下:
3.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多媒体教学网络下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能为学生们提供各种学习素材,激发他们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有助于他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他们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网络化教育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3.1影响身心发展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展现给学生们的世界更多是模拟的世界,虚幻的世界,学生们从网上所获取的情感体验往往是“失真的”,这容易引起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淡漠,减少他们体验生活和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从而给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带来种种不良的影响。
3.2导致主体丧失
应当看到,网络具有能即时把信息传递给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但它的基础是建立在技术复制的基础上。技术复制替代了独一无二的原创物,使“真品”和“摹本”的区分丧失意义。使学生们在学习中丧失现实感,对事物的认识是立在非真实化的基础上,从而形成对事物认识的非真实化。网络化教育教学所依赖的技术复制,将使事物的“本源丧失”,使现实隐退导致主体丧失。
3.3削弱辨别能力
虽然网络化教育使学生们能更多获得数量庞大的信息,但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同步带来质量的精粹。所以在信息泛滥的情况下,学生们容易受虚假信息的迷感,削弱去伪存真的能力。
多媒体网络教学只是许多种教学形式中的一种,不能也不可能取代其他的教学形式。不同的教学形式有着不同的特征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玮.多媒体网络下的生物课堂教学.生物学教学,2000,3
[2]刘亚中.中学生物学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生物学教学,2000,11
[3]刘建华.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谈”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学生物教学,1999,5
生物学科的魅力范文4
[关键词] 阿奇霉素颗粒剂;药动学;生物等效性
[中图分类号] R96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c)-064-04
Pharmacokinetics and bioequivalence of Azithromycin Granules in healthy volunteers
FENG Mo1, LI Jianhe2, CAO Junhua2, YANG Qiaofeng2, ZENG Xiaohui2, LUO Xia2, WAN Xiaomin2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Second People Hospital of Yueyang, Yueyang 414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bioequivalence of Azithromycin Granules in healthy volunteers. Methods: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azithromycin in 20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were determined by LC/MS/MS methods after being orally administered with single dose of 0.5 g Azithromycin Granules by randomized crossover way;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and the relative bioequivalence of the two preparations of azithromycin were calculated by DAS Ver 2.0 software. Results: The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azithromycin were as follows: Cmax were (537.4±168.2)ng/ml and (540.6±169.0) ng/ml;tmax were (2.0±0.7) h and (1.9±0.7) h;t1/2 were (31.3±11.6) h and (32.6±16.3) h;AUC072 were (4 736.7±2 408.9) ng・h/ml and(4 779.2±2 405.2) ng・h/ml; AUC0∞ were (5 578.6±2 796.3) ng・h/ml and (5 635.6±2 594.1) ng・h/ml for test preparation and reference preparation respectively. The 90% confindential interval of AUC072, AUC0∞ and Cmax of test preparation were 93.2%-104.4%, 91.8%-103.0% and 96.5%-102.2%, respectively. The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azithromycin was (100.5±13.1)%.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atistic analysis showes that Azithromycin Granules test preparation and reference preparation were bioequivalent.
[Key words] Azithromycin Granules; Pharmacokinetics; Bioequivalence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属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红霉素相比,其化学性质更稳定,对革兰阴性菌作用扩大,尤其对流感杆菌作用加强,抗菌谱更广,抗菌作用更强,半衰期显著延长,分布广泛[1],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血浆中阿奇霉素的测定方法大多为微生物法[2-6],近年来陆续有质谱检测方法的报道[7-13]。本实验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检测血浆中阿奇霉素浓度的方法,研究阿奇霉素颗粒剂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生物等效性,以期用于评价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和招标药品制剂,为临床用药提供药动学依据和质量保证。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岛津LCMS2010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10AD VP低压四元梯度泵,CTO-10A VP柱温箱,SCL-10AD VP系统控制器,LC-MS solution工作站;WH-2微量旋涡混合仪(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ER-182A型电子天平 (日本AND公司);TGL-16C台式高速离心机(湖南星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S60 电热三用水箱(北京市医疗设备总厂)。
1.2 试药
试验制剂(T):阿奇霉素颗粒剂(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90306,含量:99.8%);参比制剂(R):阿奇霉素颗粒剂(山东罗欣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90430,含量:99.7%);规格:0.25 g/包。
罗红霉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含量:948 U/mg);阿奇霉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含量:946 U/mg);乙腈(色谱纯,Caledon Company);甲醇(色谱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厂);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水为双重蒸馏水(自制)。
1.2 受试者选择
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2.5±1.1)岁,体重(63.8±4.3)kg,身高(173.8±3.5)cm;受试前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受试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吸烟、嗜酒及经常用药史。试验前两周内未服用任何可能影响本品吸收、代谢的药物。受试期间统一清淡饮食,不使用除试验(参比)制剂以外的任何药物,不接受烟、酒及含咖啡的饮料,避免剧烈运动。受试者试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本试验方案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3 给药方法与样品采集
采用双周期自身随机交叉试验设计。20名受试者随机等分为A、B两组,每组受试者每次试验时分别服用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受试者于试验前一日晚餐后,禁食不禁水12 h,次日清晨将阿奇霉素颗粒剂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两包倒入杯中,加适量纯净水溶解、摇匀后口服,并用总量约200 ml纯净水分次冲洗杯中残留药物并空腹口服,确保药物的摄入,并做记录。服药2 h后可自由饮水,4 h后进统一标准餐。试验期间由医护人员进行监护。分别于服药前(0 min)和服药后0.5、1.0、1.5、2.0、3.0、4.0、6.0、8.0、12.0、24.0、48.0、72.0 h由前臂肘静脉取血5 ml。20名受试者经14 d洗脱后交叉给药,同时间点取血。血样置含有肝素的离心管中,立即离心(3 000 r/min)5 min,分离出血浆,置-20℃冰箱中保存,备测。
1.4 血浆样品处理与血药浓度测定
1.4.1 色谱条件色谱柱:Thermo Hypersil-Hy purity C18色谱柱(2.1 μm×150 mm,5 μm);流动相:20 mmol醋酸铵(pH=5.2,乙酸):甲醇-乙腈-水(39∶15∶46);流速:0.2 ml/min;进样量:5 μl;柱温:45℃。
1.4.2 质谱条件电喷雾电离源(ESI),电离源电压4.5 kV,喷雾气氮气(N2),流速为1.5 L/min,干燥气体氮气流速为10 L/min。脱溶剂温度为250℃,检测器电压1.7 kV。选择性正离子监测(SIM)质荷比(m/z)为406(阿奇霉素,M+H+)和349(罗红霉素,M+H+)的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峰。
1.4.3 血浆样品的处理精密吸取离心后的血浆0.20 ml,置2 ml离心管中,加入内标液80 μl(600 ng/ml罗红霉素),饱和碳酸钠100 μl,加入1 ml二氯甲烷,漩涡混匀萃取3 min,离心(3 500 r/min)3 min,吸取下层有机相于50 ℃水浴中挥干,残渣用100 μl流动相溶解,离心(3 500 r/min)3 min,取上清液5 μl,进样。记录色谱图,内标法以峰面积比定量。
1.5 血浆标准曲线的制备与定量下限的测定
1.5.1 标准溶液与内标溶液的配制①阿奇霉素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阿奇霉素12.2 mg,置于100 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即得标准贮备液(122.0 μg/ml),使用时稀释至所需浓度。②内标罗红霉素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罗红霉素11.6 mg,置于100 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即得内标贮备液(116.0 μg/ml),使用时用甲醇稀释至所需浓度,作为内标。
1.5.2 线性范围与定量下限用空白血浆将标准贮备液配制成含阿奇霉素1 600 ng/ml的标准血浆样品,再用空白血浆将此标准血浆样品系列稀释成1 600.00、800.00、400.00、200.00、100.00、50.00、25.00、12.50、6.25 ng/ml的系列浓度标准血浆溶液,按照“1.4.3”项下方法操作并测定。记录色谱图,以阿奇霉素与罗红霉素的峰面积比值(Y)对血药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Y=0.004 2C+0.023 6(r=0.998 9);表明血浆中阿奇霉素在6.25~1 600.00 ng/ml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血浆中阿奇霉素定量下限为6.25 ng/ml。
1.6 方法学考察与评价
1.6.1 特异性经LC/MS/MS分析测定得到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的质谱扫描图谱见图1,标准液、空白血样、空白血样中加入标准品和受试者服药后血浆的总离子流图分别见图2。阿奇霉素的保留时间约为 1.86 min,内标的保留时间约为 3.23 min,血浆内源性物质及其他杂质不干扰样品的分离测定。
图 1 阿奇霉素(A)和罗红霉素(B)质谱扫描谱图
Fig.1 MS chromatograms of azithromycin (A) and roxithromycin (B)
1.6.2 准确度与精密度取空白血浆0.2 ml,按“1.4.3”项下方法配制阿奇霉素低、中、高3个浓度(12.50、100.00、800.00 ng/ml)的质控(QC)样本,每一浓度制备5个样品,当天进样分析,连续测定3 d,根据当日的标准曲线计算QC样本的测得浓度,并与理论浓度对比,计算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及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结果在阿奇霉素血浆浓度为12.50、100.00、800.00 ng/ml时测得的日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8%、99.86%、99.22%,日内RSD分别为9.36%、5.15%、4.17%,日间RSD分别为10.25%、8.22%、4.70%,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方法学要求。
1.6.3 稳定性试验用空白血浆配制相当于阿奇霉素浓度为12.50、100.00、800.00 ng/ml的样品,分别在室温条件下放置0、2、4、6、12 h,在-20℃冰箱中冷冻后取出,室温融化,重复操作4次,在-20℃冰箱中放置0、5、10、20、30 d,然后在上述考察条件下取样,并按上述方法测定,计算阿奇霉素的浓度,结果样品在室温放置12 h内、4次冻融过程中、冷冻条件下放置30 d内均稳定。
1.6.5 萃取回收率配制含阿奇霉素浓度分别为低、中、高3个浓度(12.50、100.00、800.00 ng/ml)标准系列血样,各5份;按“1.4.3”项下方法操作,记录阿奇霉素和内标峰面积。另配制含阿奇霉素浓度分别25.00、200.00、1 600.00 ng/ml,内标浓度为480 ng/ml的流动相溶液,各1 ml(相当于处理血样的最后浓度),直接进样5 μl,记录阿奇霉素和内标峰面积。比较血浆样品和流动相样品的峰面积,分别计算阿奇霉素和内标的萃取回收率。结果在阿奇霉素血浆浓度为12.50、100.00、800.00 ng/ml时测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7.51%、73.41%、72.99%,RSD分别为5.34%、6.10%、7.14%;内标的平均回收率为79.31%,RSD为8.47%。
1.7 方法学质控
用空白血浆配制浓度12.50、100.00、800.00 ng/ml的质控样品,每次测定时每个浓度取3份样品,按“1.4.3”项下方法操作(每次质控样品的测定安排在每天测定的中间时段),计算浓度,结果测定值均落在靶值的±15%范围内。
1.8 数据处理
利用DAS Ver 2.0统计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Cmax和tmax均以实测值表示。AUC0t以梯形法计算;AUC0∞按公式计算:AUC0∞=AUC0t+Ct/λZ(t为最后一次可实测血药浓度的采样时间;Ct 为末次可测样本药物浓度;λZ为对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末端直线部份求得的末端消除速率常数);t1/2用公式t1/2=0.693/λZ计算。以各个受试者服用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AUC0t按下式分别计算其相对生物利用度(F)值:F= AUCT/AUCR×100%。Cmax、AUC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和(1-2α)置信区间考察。
2 结果
2.1 药动学参数
20名健康受试者单次交叉口服0.5 g阿奇霉素颗粒剂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后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图3。主要药动学参数见表1。
图 3 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阿奇霉素颗粒剂试验和参比制剂后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Fig.3 Mean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s of azithromycin after
a single oral dose of test formulation and reference formulation
in 20 healthy volunteers
2.2 生物等效性评价
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max、AUC 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并进一步采用双单侧t检验和(1-2α)置信区间法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tmax采用非参数检验法。结果表明,阿奇霉素的AUC0t、AUC 0∞和Cmax均拒绝生物不等效假设(P>0.05);试验制剂的AUC0t、AUC0∞、Cmax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参比制剂相应参数的93.2%~104.4%、91.8%~103.0%和96.5%~102.2%。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两制剂的t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以上结果,判定两制剂生物等效。
2.3 安全性评价
整个试验过程由经GCP培训的临床医师和护士进行观察, 20 名受试者在服用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后均无不适主诉或亦未观察到不良事件,且均按要求完成试验。
3 讨论
阿奇霉素由于其结构中无共轭体系,只有在接近200 nm有较弱的紫外吸收,一般难以用高效液相色谱的紫外检测器进行生物样品的检测。有关阿奇霉素的体内分析,多数报道采用微生物方法测定人血清和血浆中阿奇霉素浓度,但由于在此法中原形药物和代谢物都有活性,专属性不高,准确性较差,并且样品预处理复杂,灵敏度较低;文献[14]采用HPLC-电化学检测法,灵敏度较低,最低检测限为10 μg/L,并且所需血浆量大,样品预处理较为麻烦;更重要的是由于阿奇霉素为二室模型药物,其分布较快,但t1/2却很长,达30~50 h,故采用本法无法测定给药3个t1/2后血浆中阿奇霉素的浓度。李东等[15]采用HPLC-紫外检测法,由于阿奇霉素无紫外吸收,只能采用末端吸收法,故灵敏度低,最低检测限仅为50 μg/L;本研究采用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阿奇霉素的浓度,该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回收率高,稳定性好,且简化了样品的处理过程,适合阿奇霉素血药浓度的测定。
试验的两种阿奇霉素颗粒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经方差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主要药动学参数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AUC0t、AUC0∞和Cmax经对数转换后,进行药物间、周期间、个体间的3因素方差分析,再以双单侧t检验进行等效性判断。结果表明,两者在不同制剂间和不同周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ax、AUC0t和AUC0∞、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均thigh和tlow>单侧t0.05。试验制剂AUC0t和AUC0∞的90%可信区间均未超出参比制剂相应AUC0t和AUC0∞的80%~125%的范围;试验制剂的Cmax的90%可信区间,也未超出参比制剂Cmax 的70%~143%的范围,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试验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5±13.1)%。
[参考文献]
[1]Peter DH, Friedel HA, Mctwsh D. Azithromycin, a review of it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and clinical efficiency [J]. Drugs,1992, 44(5):750-799.
[2]贾琳静,乔海灵,张莉蓉,等.阿奇霉素颗粒剂的健康人体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36(6):712-715.
[3]张士洋.阿奇霉素片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安徽医药,2003,7(3):172-174.
[4]陈炜,来彩霞,刘党生,等.阿奇霉素分散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0,17(5):316-318.
[5]唐欣,钱平利,温泉,等.阿奇霉素片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2(2):50-52.
[6]唐世新,李珍,计一平,等.阿奇霉素片人体药动学研究及生物等效性评价[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7,7(5):364-366.
[7]李晓哲,庞来祥,陈笑艳,等.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J].药学学报,2005,21(5):342-345.
[8]吴慧哲,魏敏杰,赵海山,等.阿奇霉素软胶囊在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7,23(6):442-445.
[9]胡万群,许毓,刘飞,等.液质联用检测人体血浆中的阿奇霉素[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28(11):2046-2050.
[10]郭智,张姝,于福贤,等.HP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的阿奇霉素及其人体药动学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7,16(23):1986-1989.
[11]刘世坤,裴奇,李佐军,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体内血浆中的阿奇霉素[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7):552-554.
[12]陈玟,居文政,刘芳,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人体内阿奇霉素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1):58-61.
[13]陶炜兴,黄平,陈钧,等.阿奇霉素片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7,16(1):37-40.
[14]Najib NM, Idkaidek N, Ghanem IE, et al. Bioequivalence assessment of azomycin (Julphar UAE) as compared to aithromax (Pfizer USA) two brands of azithromycin in healthy human volunteers [J]. Biopharm Drug Dispos, 2001,22(1):15-21.
生物学科的魅力范文5
关键词:探究热情;教师情感;电子白板;探究实验;巧妙提问
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快乐探究的基础上,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互相作用的结果。现代教学更加重视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新课改提出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倡导快乐教学、趣味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也要摆正素质教育下生物学科的地位与关系,改变机械而单调的理论灌输,要善于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的快乐课堂,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与动力,让学生信心满满、快乐满满。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饱满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呢?
一、用教师的热情换来学生的热情
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想让学生对生物学科充满激情,首先就要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学生只有喜爱教师,才能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生物学科的学习上来。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树立,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对生物倾注热情,以对学生之爱,对学科之爱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对学科的热爱。
(一)对学生要面带微笑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要将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而不是机械而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只有尊重学生不同的心理、情感与学习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尊重与热爱,才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学生才能愿意接近教师,他们会将更多的注意力与目光集中到生物学科上来。
(二)对学科要充满感情
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必须要热爱生命科学,要有一颗不断钻研、不断进取的心。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在线培训等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要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小天地来带领学生走进生物学科的大世界。教师只有对生物学科充满感情,热爱学科,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现生物学科的魅力,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这样才能换来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爱。
二、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吸引学生注意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科技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不同于单调而枯燥的传统黑板教学,也不同于高度程序化的传统课件教学,而是继承了传统黑板教学与课件教学的双重优势,更具互动性与有效性,是推动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将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于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利用其讲解标注功能、绘图功能、遮屏功能、聚光灯功能、放大功能、录音录屏功能以及实物投影功能等,可以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教学界面,带学生走进奇妙而丰富的生命殿堂,可以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更加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这正是新课改下推动生物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一内容时,为了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事物上,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将呼吸系统结构图直观而形象地展现于白板之上,带给学生一个全面而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依次显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这样逐一显示,就可以让学生对呼吸系统结构的认识更为直观、更为深刻。而这正是传统的挂图教学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三、用生动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与研究方法,可以说实验让生物探究变得更加精彩、更加生动。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无视实验,认为实验在整个生物教学中是可有可无的,教师以讲实验代替了做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都很少,更不要说学生的动手实验,这样的教学只会陷入机械的灌输中,教学枯燥无味,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而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也只能处于肤浅而机械的记忆层次,一知半解。初中生只有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实验才会更感兴趣。为此教师要重视实验,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以直观的实验操作、生动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然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也不能无序展开、放任自流,而是要突出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性,注重实验方法的传授,这样才能发挥实验的桥梁功效,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刻理解与掌握抽象深奥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这一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打开生命科学的大门,走进生物科学的殿堂。
四、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正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以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我们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选准问题的切入点,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这样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制造悬念,引发冲突,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涟漪,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进而使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
(一)问得好
即问题本身要具有探索价值,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处,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激情与动力。问题本身的设计除了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更为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可以摘到果子。
(二)问得巧
即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如果不分主次、轻重地随意提问,只能让问题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疲于应付,怠于思考,这样就失去了提问的功效,甚至会让学生对生物学科失去兴趣,更谈不上探究热情。教师要在学生思维困惑时、理解肤浅时巧妙地提出问题,以问题来打开思维的闸门,启迪学生思维,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三)问得奇
即要注重问题的呈现方式,如果只是单一的提问形式,教学枯燥,无法激起学生探究的激情。教师要注重提问形式的多样化,如可以寓问题于生动故事、趣味游戏中,可以以学生所喜爱的多媒体来呈现,这样的问题更加丰富,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作者:孙一芬 单位:河北省青县流河中学
参考文献:
[1]郭秀芝.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
生物学科的魅力范文6
关键词 高中生 核心素养 生物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即中心,主要部分。
素养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认为,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地满足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并能顺利地执行生活任务的内在先决条件,是知识、能力、态度之整合与情境间的互动体系。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OECD认为一个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必须满足3个要件:(1) 能够产生对社会和个体有价值的结果;(2) 帮助个体在多样化情境中满足重要需求;(3) 不仅对学科专家重要,而且对所有人重要。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其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
2 关于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
2.1 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学科观念、方法、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学科与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共同素养,是通过学科教育而习得的,它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2.2 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
由于学校课程的学科之间拥有共性、个性与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在“核心素养”牵引下,界定“学科素养”需要有三点认识:① 独特性,即体现学科自身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学科的固有性。② 层级化,即学科教学目标按其权重形成如下序列: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观察技能、实验技能等;知识及其背后的价值观。这种序列表明,学科教学的根本诉求是学科的素养或能力,而不是单纯知识点的堆积。③ 学科群,即语文、外语学科或文史哲学科,数学与理化生等学科,音体美或艺术、戏剧类学科,它们之间承担着相同或相似的学力诉求,如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自然体验与科学体验,动作的、图像的、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可以构成各自的学科群。
3 高中生物学科素养的内容
3.1 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在高中,学生会学习关于生命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的代谢、遗传与变异、稳态与调节、适应与进化等。通过学习,学生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复杂、神奇、高效、协调等特性,一定会领悟到生命活动和生物世界的博大精深,由此产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物的情感。
3.2 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
通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学习,学生会了解到“和谐”的重要性,会对生物生活的环境(无机的和有机的)更加敬畏,适者能生存、不适者即淘汰是自然选择,只有珍爱自然、保护环境,才能让生物和环境和谐“相处”,社会也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3.3 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
生物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光合作用发现的历史、探索遗传物质的实验、生长素的发现等例证的分析,以及微生物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构建、克隆羊多莉的培育等过程的了解,梳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领悟科技发展的神奇魅力。在感叹生物科学迅猛发展和生物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发展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的问题,试管婴儿技术带来的性别歧视问题、转基因技术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基因芯片带来的个人隐私问题、生物武器带来的莫大危害等。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离不开科学实验,高中生只有动手实践,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才能为将来的创新努力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实践,也会加深对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认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潜能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4 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学生会了解许多健康知识、饮食常识、遗传原理、环保知识等,不仅对个人和家庭成员有益,还要对社会有所担当并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如积极传播生物学知识(如宣传防传染病特别是防艾知识、环保理念、遗传病的预防、食品安全、营养全面均衡理念、吸烟的危害、对转基因食品的正确认识等),争当环保的宣传员、执行员和监督员,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学知识,让生物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以上4个方面,“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从生物学的知识出发应该是生物学科独有的学科素养,其他学科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也可能会有这样的内容;“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其他学科素养也会涉及,但这里强调的是基于生物学视角的核心素养。每一点都是知识、技能、情感的融合,兼具个人和社会价值,都是基于生物、是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建议
4.1 要体现生命性
生命科学要体现生命性。① 课堂要成为生命与生命对话、交流的地方,成为生命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团结合作的地方,成为生命主动学习、提炼感悟的地方。② 作为生命体本身,学习者要联系自身实际、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活学、活用。③ 大自然中到处都是鲜活的生物,所以生物学的学习不能局限于书本、课堂、实验室,要把课堂延伸到大自然中、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4.2 要体现实践性
生物科学的特性之一就是实验性很强,许多重大发现都来源于科学实验,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要特别重视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上应知应会的实验,还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书本上的一些探究活动和课题研究,重视校园外的社会调查实践和野外考察学习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对学科思想的领悟。
4.3 要体现科学性
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一大分支之一,要体现科学性。除了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之外,学生要学会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并通过对一些科学发现史、数学模型的建立、物理模型的建立等内容的学习,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思考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从而学会理性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还要积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历程,分享探究成功的喜悦;并且通过学习,领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质疑创新的科学精神,从而涵养自身的科学情怀。
4.4 要体现融合性
① 要将知识、技能、情感融为一体,这是作为素养的特点之一,也是在复杂情境中利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必然要求。② 要将所学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生物学与当代的许多重大问题都紧密相关,如人口、粮食、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健康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生物学的发展有关。③ 要把个体与社会融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个体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体组成整体,个体影响整体,整体也会影响个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尽力为社会多添一份力量。④ 要把生物学科和其他学科,特别是理科学科融合起来。生物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及技术,理科的思维和方法也有诸多的共性。只有把相关的学科素养融合起来,才能汇成个体的核心素养。⑤ 教师要将校内资源和校外教育资源融合起来,汇成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养成的沃土,为学生开阔视野、强化应用、联系社会提供丰富的营养。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今后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学科素养的研究与实践也会不断进行下去,期待有更多、更新的发现,一起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