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调研报告范文1
一、学生综合素质调查
1、书写
⑴写字姿势不正确是各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与我们老师的要求有关系。
⑵书写整体来看比较整洁,但基本笔画书写不到位是通病,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课堂教学的书写指导。各年级虽然都有写字作业,但是淡化了对书写的指导与训练。学生的写字训练本,大部分是被当作课下作业布置的,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
2、课文朗读
检查课文的诵读情况,采用齐读、指名读和重点课文的背诵三种形式。
⑴学生的背诵和朗读都使用普通话,基本能达到课标“正确、流利”的要求,但学生的情感流露不充分,表现为朗读的节奏快,不注意停顿,唱读是个别现象)。
⑵多数学生的读书姿势正确,都能自觉地将课本端起,且有一定的斜度。
⑶重点课文很少有背不过的。
3、读书做记号
读书做记号是四上提出的习惯要求。4-6年级也是这一学习习惯的检点。
⑴多数学生课本上有标划,标有注音,字典上的词语解释。
⑵从学生的课本中很难看到学生对好词、好句、精彩片断的个性感悟和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的标注中应该能体现出学生对文本的品味。可是很遗憾,在学生的课本中,能看到的有价值个性感悟凤毛麟角。
4、古诗积累内化
前段时间,按课标要求联校统一印制了20首古诗。对古诗背诵,可以说时间短、进展快,很多学生都能背得出。
⑴各校对古诗的张贴缺乏统一规划,各班帖得比较凌乱。
⑵古诗积累要求层层深入:背诵—默写-品味-交流-运用。联校将按这一程序,循序渐进地检查积累效果。
⑶继续增加古诗积累量,实现稳步推进,逐步深化。
二、业务材料调查
这次调点关注了高年级的主题阅读和采蜜集。
1、主题阅读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积极认可。
2、采蜜集的使用从上学期至今效果都不好。
⑴现状:学生对阅读摘抄内容不加选择,教师对此也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要求。体现在摘抄的内容具有随意性和无目的性;学生对阅读内容不进行重复阅读;所摘抄内容的面太窄,多数是摘抄作文选内容;我的平台部分则是摘抄作文后的评语。
⑵措施:明确把课外阅读的目的当作获取新知识的手段。
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
②重视阅读质量和阅读深度,重视阅读的技巧。让学生学会品味经典,咀嚼经典。对作品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断反复品味欣赏,做到精、细、密。
③期中考试后,结合采蜜集,3-6年级全面推动“5+2”经典阅读模式。
确定可行的阅读指导方法——学生阅读采用四遍六步阅读法,加大对各班阅读成果的检查力度。
三、今后工作目标
1、加强对各中心校的教学视导
教学调研报告范文2
关键词:实训课时;自编实训教材;政校行企四方位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2-0059-02
一、引 言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指出,要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建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节目主持艺术》课程自2009年开课起,已历经8年,这期间不断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作为一门实用性强的课程,《节目主持艺术》的实践教学质量不仅影响活动主持的水平,对整个企业形象、宣传工作也会产生影响。从2014年1月始历经三年的时间,本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会议座谈、跟踪走访、电话采访、email、QQ、微博及微信等多种方式,对《节目主持艺术》课程的所有在校生、部分优秀毕业生、教师和业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调研。经过资料整理分析得出,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中有所改善,但是理论多于实践的教学模式仍是主流。
二、《节目主持艺术》课程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对这门课程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实践教学没有规范化、系统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理论课时多于实训课时的教学现状仍然存在
1.实训课时过少。围绕在校生和专兼职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尽管在不断调整,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节目主持艺术》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呈现出“理论课时多于实训课时”的特点,课时设置无法为实践教学起到指导作用。针对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的比例问题,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老师授课多理论少实践;而对于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调查中只有约37%的学生认为,老师授课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55%的优秀毕业生反映:他们的主持技能多是在实践教学中习得,应该增加实训练习的比重,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配套教材稀缺。关于“节目主持艺术课程的教材或实训指导手册使用情况”这一问题,大于75%的专职教师表示没有高职院校专用的实训教材或实训指导手册,目前为止仍然在沿用普通本科院校中较优秀的教材。32%的学生反映实训课时偏少,没有实训教材,实训流程不够规范。
(二)具备双师素质的师资力量不足
1.实训室设备有待完善。70%的专职教师认为,学校的播音主持实训室主要是专业老师带领学生社团在使用,而专业学生使用率反而很低。56%的学生认为,实训室设备陈旧,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正常使用。70%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设立专项资金投入及时更新实训室设备。有部分学生反映,一个班级有30名左右的学生,教学过程中每个组六七个人共用两只话筒和一台摄像机,而且大部分设备都已老旧或损坏,每次实训课都有半数学生只能旁观。还有个别学生反映,在学校很少使用甚至从未使用过实训设备。
2.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力量薄弱。据调查显示,超过30%的学生认为“学校有舞台主持经验又受过专业训练懂主持艺术的老师非常少。大部分学生们认为,专业老师进行课程实践教学的项目内容过于保守,场所过于局限,形式过于单调,实训练习有“走过场”的现象。这门课程的所有任课老师中,既有舞台主持经验,又有媒体实践技术运作的双师型教师不足20%。为弥补这一不足,学校定期聘请业界一线精英,如广东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孙愈等作为兼职教师开设专业讲座进行授课。但是,这样零碎的安排并不能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 12%的学生表示聘请业界兼职教师的措施有走形式之嫌。
(三)片面追求就业率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就业率,以此来扩大招生,提高学校声誉。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就业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被评为2013年“全国就业50强院校”,但是在创业就业的推广工作中,片面追求就业率,讲求市场化,淡化专业意识,没有重视专业的转型升级,没有营造专业学习氛围,使得部分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不明确,只顾埋头创业, 脱离了专业学习,有本末倒置之嫌。
(四)校企合作不系统不规范
学校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报业集团等当地媒体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如参加南方电视台的《舞林争霸》《全城热恋》等栏目的策划筹备工作,在多家媒体和企业设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职业化实践平台。但实训流程很不规范。
三、《节目主持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教改思路
据调研统计得出,超过半数的老师和学生都希望学校在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培育师资力量和拓宽实训渠道方面有所作为。在专业教学方面,大家普遍希望教师能够重视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革,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资源。
(一)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1.自编实训教材和指导手册。介于高职院校没有专用实训教材和实训指导手册的问题,学校应鼓励师资团队联合业界兼职教师自己着手进行实训教材和实训指导手册的编写,将集体备课中涉及的实践教学案例编进教材,结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练习,使得实训教材更具独特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理论课和实训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理论课是实训课程的前提和基础,而实训练习又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和提升,实训练习同时又为理论的总结和升华提供了依据。在人才培养体系的课时安排上,应加大实训课时的比重,国外许多著名的传媒院校实训课时至少是理论课时的3倍,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在质和量上保证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3.加强实践教学监管力度。完善实践教学的规章管理制度,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适当增加实践课时的比重和学分。学校为节目主持艺术课程的每一位学生都单独设立了实训档案,详细记录了学生课上课下主持实践的内容、表现、评价、提升途径,并跟踪记录后续教学成果,以此作为期末综合成绩的重要参考。
(二)通过校企合作和培训的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通过三种方式提升整体师资水平。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积极引进几位既懂理论知识受过专业训练又有一定舞台主持经验的具备双师素质的高水平人才,带动和激发师资队伍的内动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实践教学水平;其次要将教师顶岗实践的制度落到实处,通过一定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全职深入企业、媒体进行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实践教学资源的开拓;再次,学校应该制定规范的教师培训制度,加强本校师资和外界的沟通交流,着力提升师资理论与实践水平。除此之外,在新媒体已然成为主流媒体的今天,学校要与时俱进,聘请具备互联网与新媒体双重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为学生授课,提升学生的新媒体应用能力。对于外聘兼职教师,要将业界讲座等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应规范制度,要求他们定计划、定时、定点、定人到高校授课,使之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着力打造政校行企四方位合作的实训平台
要培养学生真正进行节目主持的实战能力,需要专业的实训场所做支撑。因此,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提供相应的设施、设备和资金支持,构建科学系统的实践体系,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1.对内加大实训室建设的投入。大力加强人财物力的投入进行实训室建设。设立专项资金对实训室的设备进行更新补充,尤其是二级学院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的补充和更新,并完善实训室的管理与使用制度,为学生实训练习提供保障。将学校的广播台、文艺社团设为实训基地,全员进驻并充分整合校内实训资源进行实践教学。
2.政校行企四方位合作打通实训渠道。产学研合作要基于互惠、互利、共赢的原则之下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与政府、媒体、企业、其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参与政府活动、媒体节目制作、企业宣传、校级竞赛等方式加强合作,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并规范实践制度,把学生的实训课堂搬到校外实践中去。
3.社会实践也是专业实践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社会实践月,以广泛的社会活动作为实践教学的拓展平台,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和社会实践月深入基层,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获取专业信息源,进行实践锻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新闻传播类竞赛或电视竞赛等,这些举措都是学生快速提升社会实践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教学调研报告范文3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教学 调研目的 调研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调研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实验教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办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我特地对普田乡五所小学实验教学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2. 调研方法
对学校采用调查实验开出率、抽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抽查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及召开交流会等形式进行调研。
2.1 调查实验开出率。深入班级与学生谈话、检查各班实验目录及进度调查实际实验开出情况。
2.2 抽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根据该校三至六年级班级数或学生人数确定被抽学生实验的组数,一般每年级2-4组,每组5人,被检查到的学生当场操作所指定的实验内容,后由参与老师按相关要求进行评分。
2.3 抽查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凡担任实验教学的教师都是此次检查的对象,具体形式是每年级抽取一名实验教师(担任科学课的行政领导必做)当场操作所指定的实验内容,后由参与老师按相关要求进行评分。
2.4 召开交流会。实验结束,分别组织全校实验教师和相关领导进行交流,反馈实验教学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谈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总体情况。
3.1.1 实验开出率:各校均能按课程计划开设科学课,但实验开出率较低,从拟定的实验目录来看,部分学校严重压缩学生分组实验,用演示实验代替或纯粹无实验。
3.1.2 实验完成情况:本次调研活动,共抽查学生80人,能独立完成实验的占60%,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的占35%,完全不会做的占5%;共抽查教师 18人,能按要求完成实验的占90%,不能完成实验的占10%。
3.1.3 操作技能情况:教师自身的实验操作水平严重影响学生操作技能的高低,部分学校教师相关学科的知识面窄,储备不足,极需提高。具体体现在:
(1)器材选用不当、不足。a《拓印树皮》实验,学生选用铅笔及油性笔效果不佳,换为蜡笔效果会更好;b《食盐、面粉、沙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三个烧杯大小不一,食盐、面粉和沙的取量不一,造成实验无法对比;c《观察蚂蚁的身体》实验,无器材控制蚂蚁的活动范围,造成蚂蚁到处乱跑,不便观察;d《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不能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光学实验盒”,自制教具不规范造成实验失败;e《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没准备投影绘图纸,直接在课桌上投影绘图,造成环境污染。
(2)操作不规范。a使用搅拌棒时,严重碰撞烧杯杯壁及杯底,并在没清洗的情况下在多杯混合物中混乱使用;b使用温度计时,不注意液柱是否断开,手心接触红色液泡造成读数不准确;c使用测力计时,对测力计上出现的两类刻度分辨不清,读数方法不正确(俯视或仰视);d使用酒精灯时,用火机点燃;e《溶解的快慢》实验,用凳子脚压碎糖果,不规范。
3.2 原因分析。
3.2.1 各校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重主轻副”思想的影响,多数领导和教师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意识到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教学调研报告范文4
1、主管教学领导业务能力不过硬,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指导不得力,不能用实力赢得教师的认可,同时工作安于现状,对教学常规工作督促检查落实不到位;缺乏创新,特别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教学质量的办法不实,举措不多;
2、制度不全面或者不切合学校实际,执行起来操作性不强、方向性不明;同时有的制度订的比较全面,但在落实上流于形式不够扎实,特别是对发现的问题主管领导不能或不敢直面教师,人情化严重,影响教师的成长及发展;
3、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只注重管,忽视"理",同时领导自身不注重学习,只忙于事务,欠缺对教师思想上的引领及方法上的指导;
4、欠缺工作领导艺术,不注意在工作中形成正导向。领导工作大多停留在布置的多督促检查的少,更谈不上总结反馈了,因此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扼杀了教师工作中的积极性及创造性,不能调动全体教师的争好、争优、向优秀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建议每项工作都要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奖惩分明,从而让教师把心思全部集中到工作上。
5、教师队伍从结构上呈现出"三多一少"的局面:即接班民办转正教师多、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多、中师生拔高使用多,中青年骨干教师少("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基本没有)且因地方偏僻,教师流动比较大,每当通过多年培养,能做为教学骨干使用的时候就从学区调离了,近几年来先后就有20多人从学区调离,然而上级又不能及时的补充或者调走的及退体的人多而补充的人少,导致教师数量紧张,有的学校没有音体美信专职教师,均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音体美信课不能保证,且导致所有人员工作量大,因此投入学习进行能力提高的时间及空间明显不足且中老年教师人数偏多,特别是小学,老龄化严重,跟不上现代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快节奏、新要求。另外就这一部分教师从思想上分析,家在城里的多为年轻教师,大部分教师不能一门心思扎根农村搞教学,而是削尖了脑袋,托人情想办法要进城;家在本地农村的多为年龄大的老师,这些人又大多得过且过,吃老本,不思进取,不谋发展;还有一部分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已远远达不到素质教育应有的要求,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缺乏新的教育理念、驾驭课堂及从事教育教学所必备的新技能。
6、教师自身素质欠缺,课堂上没有激情,职业倦怠感明显,对学生没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表现出明显的教学盲目性、随意性。教师在课堂上观念落后,课堂教学能力缺少强有力的理论依托,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不感兴趣。
7、教育理念落后,教学目的不明确。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更好应用到实践中。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很好的履行"引领者"、"组织者"、"指导者"的职责,常常居高临下,总以一个讲师的姿态,用单一的问答方式讲解知识,严重忽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抹杀,丧失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的低效,教学质量不高。
8、不注重学习,为完成任务迎接检查而完成各项教学工作。备课时对课标的要求不明确,吃不透教材,没有很好的思考钻研如何使用巧妙、多变、实用的教法和学法而让学生学会、会学,而更多采用的是备课抄教案、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呆板、落后、单一,违背新教材的要求;同时上课图省事,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应付着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手段单一,现有的多媒体设备不会、不能充分利用,使学生听课没有新鲜感,经常产生厌烦的心理,学习无兴趣,学习动机得不到激活。
9、课堂无激励或激励评价功能运用不当。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然而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一个样,不能很好的运用教学评价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学生答错了,教师不是鼓励和引导,而是一味的批评。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很累。
10、学校教研氛围不浓,只是常规性的听听课评评课,甚至还有只有听听课而已的,教学工作缺少主动反思及实心真意的交流,课题研究等一系专家型教研工作,缺乏长久有力的指导,老虎吃天无法下手。
11、优秀生源大量流失、留守儿童日益渐多,爷奶辈只管吃穿,不管学习;在家的家长忙于生计或者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对学生学习不闻不问等现象极其严重,导致农村教师既要抓教学,又要抓学生教育的孤军作战现象也是制约学校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A、专业不精型
原因:(1)专业不对口。所学专业没能在教学中发挥作用,而是因学校工作需要改教了其他学科。
(2)教学经验少。教学时间短,对教材不熟悉,教材理解不透彻,重难点抓不准,缺乏系统的学科知识。驾驭课堂能力不强,不能随机应变,预设有余,生成不足。
(3)专业底子不足。由于多数教师是普通班出身,业务知识不精,底子薄,缺乏过硬的教学本领,自身所拥有的一桶水的容量本身就少,给予学生的一杯水就微乎其微了。
(4)适应不了新课改。部分老教师对新教材、新教法持质疑态度,不肯接收新的教育理念,不愿及时充电学习。素质教育倡导至今依然我行我素,因而形成了"业不精新群体".
B、素质欠缺型
原因:(1)先天因素。有些教师自身素质存在着某些问题,如:语言啰嗦;语速过快或过慢;动作慢,反应慢,工作效率低;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考虑问题不全面,办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走哪儿歇哪儿,无目标,方向性不强。
(2)后天因素。不注重学习专业知识;不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升,没有把学生当成大人那样给予足够的尊重;不能面向全体,特别是后进生,缺乏耐心、细心和爱心;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处理问题的方法简单、粗暴;不能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影响了教师形象。
C、安于现状型
原因:(1)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工作不积极主动,不求上进,能拖则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真正以校为家,没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缺乏责任感,只是为糊口而工作。
(2)前途无望。觉着岁数大了,上不了优质课、公开课等,学校评优选先于自己无缘,于是心灰意冷,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只凭老本混日子。
(3)自以为是。尽管自己的教育教学存在着问题,却不肯正视,甚至误解领导、老师、学生的意见、建议,自认为"无论我怎样,学校都不能把我怎么样",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D、忙于应付型
原因:教师身兼数职,临时性的工作多,影响了教师工作的自主性。很多教师疲于应付检查,缺乏个性的做法,也缺乏深入思考的时间,成天盲目、被动地跟着上级的指挥棒转,身心疲惫,影响了工作效果。
二、整改措施及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整改措施及建议:
(1)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在多才能优中选优;其次,拟定并出台《教师流动管理办法》,让所有的教师知道自己在这个地方应最少服务多少年、怎样做可以到什么地方,如此以来才能心稳,才能一门心思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来。
(2)加强培训。针对所有领导及教师专业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全员培训、学科培训、专题培训、专项培训等方式,实施持证合格上岗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及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3)开放课堂。课堂随时开放,学生家长、领导推门听课。教师才有认真准备每一节课的紧迫感与动力,才会在舆论与监督下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中心教研组赛教采用限时备课讲课的方式,以常态化教学水平论高低。倡导教师间相互观课,每学期不少于25节,要求有全面的听课记录,学期末写出听课报告,从授课教师、听课教师两个层面总结反思,共同改进,实现双赢。
(4)加强学习交流。埋头苦干,不如高人指路;用耳朵听一千次,不如用眼看、真实感受一次。进一步加强与名师及名校的交流力度,开展系列活动,寻找学校间的差异,将找到差异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加大对交流教师的奖励力度,激发其积极上进的一面,学年末评出优秀交流教师。
(5)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已有学习水平来整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用教学方法、选取教学组织形式。要坚决贯彻落实教师课堂讲授限时规定,着力解决讲与练、教与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教程推进与方法融合等关系问题,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要敢于突破教育教学传统,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改革与继承之间的关系,按照"构建——实践——反思"的思路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
教学调研报告范文5
一、本片学前儿童教育现状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劳务输出等多种经济形态的出现,不但改变了旧有的生产经营模式、思维意识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儿童的教育状况,相比较城镇同龄儿童的学前教育情况而言,当前我片农村学前儿童的教育状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家庭指导落后,学前教育意识差
本片农村xxxx多人口中,初中文化普及率达xx%,高中文化普及率达xx%,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中夫妻二人文化水平均达不到九年义务教育程度。这种文化水平现状直接影响并制约着他们对下一代的学前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削夺了学前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权利,使农村儿童的教育输在了整个教育体系的赛程起跑线上。
2、师资力量薄弱,学前教育普及率低
经调研统计,当前我片农村儿童的学龄前教育场所大部分是各种私立小型托儿所、幼儿班,师资力量较为匮乏,大部分都是30岁的农村家庭妇女;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有正规的,也有十分简陋的,一个农家小院、十几张小桌、几个塑料玩具、几本小人书就是农村孩子们对童年时光的全部回忆,而卫生、安全设备就更无法达到应有的标准水平,这样的师资教育资源对正在成长发育、迫切渴求感知外界事物的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对家长而言,也是不能够让孩子放心入托的重要原因之一。
3、社会关注缺失,学前教育提升速度慢
随着全社会对《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逐步贯彻、实施,更多的人开始关心、关注妇女儿童发展事业,但相对贫困儿童就学、弱势妇女维权等较为热点的话题,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还没有受到其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从而在农村中无法营造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导致学前教育十几年如一日,进展缓慢。
4、制度建设松散,学前教育缺乏统一标准 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主要指3—6岁未达到上学年龄的儿童,这样的儿童应该在什么时候进入学前教育、接受何种科目的学前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应分几个阶段在当前都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也缺乏一定的指导参考,对于生活条件较为坚苦的农村而言,难免使家长产生受不受学前教育都行,接受好的教育和一般的没有差别的想法。
二、形成当前现状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掌握材料的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另人堪忧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多因素的,既有个体思想认识上的,也有经济发展环境诱因产生的,就我县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教学调研报告范文6
关键词: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导学策略
一、“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背景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关键”,“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和核心工程。目前,教师在接纳课改的思想观念上有了较大转变,但在课改科学有效实施学与导有机结合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急需改变之处。为深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规范课改课堂教学行为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由校内语、数、英、科和思品社会五门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同伴问诊小组,深入七年级课堂调研,了解掌握第一手教学动态,通过传承经验、反思不足来促进教学常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校课改的稳步发展与提升。
二、“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实施步骤
1.学校制订课堂调研具体方案。明确调研的学科、调研的主要内容、时间及方式,成立学科校内“同伴问诊”小组。
2.“同伴问诊”小组召开碰头会,组员分工明确在课堂诊断时关注的不同角度,随后在规定时间内听七年级的相应课程,要求听遍七年级备课组所有任课教师的课,每人不少于4节课。
3.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评估量表》(见附表),“同伴问诊”小组成员就自己课堂观察的重点角度撰写课堂诊断报告,由组长汇总后梳理本学科七年级教师在课改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存在的问题、建议等形成综合性诊断报告。
附表:《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评估量表》
■
4.召开调研总结会,由各“同伴问诊”组组长分析七年级课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5.各备课组举行课改课堂过关展示课。
三、“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分析结论
对各学科“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报告加以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值得肯定之处
1.所有教师均在努力地改变教学理念,尽力理解导学课堂的真正意义并付诸实践;
2.课堂流程基本完整,学生对每个环节的操作比较熟悉。
3.班级学生精神面貌较好,学生学习兴致较浓,对学群学初显成形,学生的表达、板书较好,部分班级学生敢于提出变式问题来抽考他组同学,已初具质疑的成效;
4.老师都在思考怎样操作课堂才更有实效,每个人都明白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探究,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合作导学课堂的很多疑问及想法。
(二)存在的问题
1.导学案编制与使用方面。
(1)导学案设计不精细。导学目标不明确,编排上没有体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不能体现导学的有效导向性。有时存在着题目量过大、题型不够典型的问题。
(2)导学案编制习题化。类似于练习卷,模块不够完整,未能体现六步三查的原则。
(3)导学案预习缺指导。导学案下发给学生后,部分教师只告知要完成的内容,缺少对学生预习做有效学法指导。比如,哪些需要先看书,划找概念,做好例题。
(4)课后导学案少“二批”。课后没有回收导学案,二次批改导学案订正及检查当堂检测的完成力度不够,导致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及知识巩固情况。
2.课堂教学组织方面。
(1)课堂教学流程不完整。教师剥夺了学生展示、质疑、点评的权利。在学生展示中出现错误教师急于纠正,展示完就急于点评,视整个学生展示形式为自动化的PPT;课堂评价表中打展示分、点评分未成为一种习惯。
(2)学生展示能力不均衡。小展示效率不高,主持人调控能力不够,时间比较拖拉;在大展示环节中,学生的点评应该基于该题的本位知识或知识延伸、补充、质疑等,不能把点评环节变成抽查展示组内学生,这样使得展示组的学生提心吊胆,最终失去展示动力;个别班级学生在展示时(尤其是理科)以说为主,板书较少,缺少示范。
(3)教师有效调控不到位。教师巡视不够,没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小展示时内容分配、对学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环节拖沓;小组准备大展示群学时,同组代表上黑板书写时,其余学生组织不是很有秩序,此时教师应要求其余学生继续小展示,鼓励C层学生讲解;教师在大展示环节很少指出学生展示姿态、声音不到位这类表达交流仪态上的问题;学生点评过程中遇到相互纠缠时,教师未适时介入或点评随意,补充讲解超前知识过多,人为制造难点。
(4)同伴导师作用未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徒弟方式单一,小展示的一帮一或小组群学时出现学困生无法融入,部分班级以说为主,但没有面对题目,而是隔桌人对人地教,直接导致B、C层学生跟不上甚至听不懂、不想听;交流过程成为听写或抄答案的过程。
四、课改课堂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有集体备课机制,但备课活动开展不够深入。集体备课过分关注题目的选用,而缺乏对教学源点的定位,只讨论例题或习题的好坏,缺乏关注通过何种活动形式、提供何种辅助资料帮助学生最有效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从而出现了导学案编写习题化倾向、使用可操作性差等问题。
2.教师对课改理念的理解出现偏差,以致在以合作导学为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传统课堂以老师讲为主的“全收”型到现在全部扔给小组或学生的“全放”型,忽视了老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出现了预习指导不到位、课堂教师点评介入不及时等情况。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打分比较浪费时间,从而忽视课堂评价表的实际作用与价值,造成评价的激励作用打折,不能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对学生骨干学习技能的培训指导不够系统。行政组长、学习主持人、学科小助手、同伴导师在课堂中如何各司其职,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给予必要的指导规范。学校有对学生骨干的通识培训,但缺乏序列化的细致指导,从而造成课堂展示环节节奏拖沓、无法流程自动化等问题。
五、基于“同伴问诊”的教学管理改进策略
1.加强集体备课,凝聚智慧,达成共识。完善“三线四化”的导学案编制原则,真正使学生能学、善学、乐学。“三线”即导学案编制中从课堂调控上要考虑知识线、活动线、时间线;传统课堂中主要关注知识的线性展开,即知识线的流向问题,在先学后教的导学课堂中更要关注活动线与时间线的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光要思考问题的有效性,同时还要思考如何组织学生活动进行这个知识的教学以及学生活动的时间预设。“四化”即导学案编制中从技术层面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程序化、程序能力化、能力潜移化。知识问题化是目前导学案编制的主流形式,但对于问题程序化缺乏足够的探索与研究;问程序化指的是对同一类型的问题(比如概念教学),要形成模式化、流程化、程式化的问题探究形式,让学生在不断的强化学习中使程序化的概念学习程序变成自身的一种能力,看到概念问题,就知道如何操作、如何预习了;最终是这种能力能潜移转化为自身的多元技能。为确保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由中层及校级领导担任各学科集体备课责任人(包科行政)。
2.通过讲座、同伴诊断交流,不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让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试错中成长,不要苛求学生展示一定完美,个个导学案做得理想。学生的展示是为了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质疑是为了纠正错误,教师引领是为了提升思维总结方法和规律。一个错误的展示有时候比一个完美的展示更精彩、更有价值。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
3.研究课堂各环节的有效性,完善课堂教学行为,提升课堂学习效益。在课堂普适性教学模式已经初步建立的基础上,开展学科不同课型的范式研究。实质上,模式不仅仅是课堂流程,从“策略”上讲,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变方法而改变教师的思维习惯,完成从“教师”到“导师”的转变。这种“导师”行为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就是在以下流程中研究如何有效地“导”。预习环节: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预习,针对不同课型形成不同的预习指导操作流程;小展示环节:指导如何合作,组内组建设,同伴导师引领以及组内组发展评价、同伴导师有效行为评价的指导等等;大展示环节:关注展示技巧、每组展示学生分布、小组成果形式、教师点评技巧、教师追问的时机把握等等;课堂小结环节:指导小结形式,如思维导图或者是课后落实等。
具体而言,每节课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完成展示,放手让学生进行点评,要学会放手。放手不是放任,放手是有效组织学生活动,教师适时适当地介入引领、有效点评等。教师何时分配大展示任务与各小组如何进行小展示环节两者之间该如何调控,应视课型和内容合理安排。在小展示时,教师要指导行政组长有效进行分工、关注C层学生的参与度和A层学生对B、C层学生的辅导。小展示交流和大展示准备,起初时老师必须亲自示范和指导,小组内的展示,需要教师一对一地教怎么样去讲题给学生听。在大展示环节,若黑板上出现错误答案、展示工具准备不够、学生展姿不对或大展示准备不充分时,教师要及时指出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一个小组的任务分工出现问题,小组的凝聚力也势必受到影响,出现在黑板上的答案应该是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不要个人单打独斗。这样的课堂效果的出现需要时间的积累,应该是个不断会出现新问题、不断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点评能力?教师在发现问题时,必须叫停、及时纠正,必须在课堂上及时进行示范和引导,使学生的点评逐步向深度和高度的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相互成长的过程,老师应讲出学生讲不出的话,同时老师要通过不断的铺垫和引导,让学生讲出自己想说的话。教师个人点评小结时,板书应写在学生大展示时题目所在的板块旁边,便于学生课堂中及时归纳总结。
4.研究课堂评价表的教育价值,挖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课堂评价表是一堂小组合作课堂必备的评价“武器”,也是反映小组合作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参考指标。课堂评价表的分值中隐藏真的教育智慧。比如,预习分数低――意味着小组独学出问题,教师要介入指导;小展示得分不高――意味着小组的合作不到位,可能是组内组建设出问题或是小组的组内分工存在问题或是小组组规不具约束力,要对症下药,继续深入开展小组成员分层培训;大展示得分不高――意味着展示不到位,存在着非知识性因素与知识性因素,也可能是小展示不到位等,需要进一步开展同伴导师培养工作;点评分集中或3分点评分出现――通过研究1分点评的分布图可以找到原因,通过分析3分点评产生原因可以帮助教师改进导学案编制以及课堂活动线的组织等。在课堂评价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打分机制,及时加分或扣分,并及时给予评价反馈,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要关注C层学生的小展示表现,教师应有效利用合作打分这一环节来有效评价,使学生明白自己个人行为的对与错。教师要非常耐心地给学生讲解每个环节的分数,并说出扣分和加分的理由,长此以往,学生便会非常清楚评价标准,课堂的评价便可以更加规范和有序,学生也会更加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虽然短期来看确实会影响教学进度,但是教育毕竟是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舍得花时间在小细节上,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绩。研究课堂评价表中分值的分布以及产生原因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活动的组织,让课堂评价表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为课堂评价而疯狂,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问题。
5.改变传统的主题教研形式,形成特色的问诊式观课研究模式,促进导学课堂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从原有的“坐听、静看”观课形式转变为现有的“走听、与上课教师即时互动、介入学生合作学习”等形式。通过教研组根据学科特性而构建的主题观课方式可以大大促进课改向深度发展,如观课的形式、教师课堂追问的时机与技巧、观课中教师介入学生合作对学习小组建设的价值等。
6.进一步完善小组建设。通过对行政组长和学科小助手的系列主题培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执行率,提高课堂流程的规范性。开展同伴导师的说题大赛活动,健全同伴导师培养工程。
对课改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团队力量的支撑。“同伴问诊”式课堂教学调研模式,充分发挥了学校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深入教学一线,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更接地气,成效显著。课改需要结伴而行,“同伴问诊”助推课堂教学的力量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