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学的有关知识

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范文1

一、问题的提出

为加快打造苏州“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苏州国际旅游城市知名度,苏州在实施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中,着力打造以标准化服务为基础、高品质服务为特征的“苏式服务”品牌。我校五年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引入旅游标准化体系,通过实境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专业人才综合能力。

多年来,旅游职业教育遵循着“校内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校外顶岗实习――毕业就业”的模式,但人才质量常常难以满足企业要求。究其原因,在于没有解决好从学生到员工转变的关键一环――综合服务技能的培养,由于学校不具备真实的运营环境和条件,学生无法积累足够的职业体验,并提高综合职业技能。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职业标准

职业标准是根据职业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和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我校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餐厅服务员、展览讲解员、导游员等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课程设置,使职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相适应。

(二)实境教学

指的是在学校拥有教学自的、以追求教学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校办企业中,学生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下,以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在职业岗位上学习和体验如何进行对客服务。这样,化解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的矛盾,可以保证学生积累足够的对客服务经验,提高综合职业服务技能,适应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

三、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境教学的可行性

1.职业技能形成的科学规律决定了学生需要进行实境教学。学生经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样的多次反复过程,才能熟悉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2.旅游行业的特点需要进行实境教学模式。旅游业的服务对象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征。旅游企业本身也类型多样,如酒店、景区及旅行社等,同一旅游企业内部有不同的岗位,每一岗位的具体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些都需要学生积累丰富的对客服务体验,才更好的提升专业技能。

3.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实境教学模式来实现。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长,能够整体设计课程体系。学生具备了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进一步熟练运用,这也为考取更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打下基础,这在三年制中职和高中后高职都是难以实现的。

四、实境教学的实施

(一)以职业标准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评价方式的改革

实境教学由于在原有的教学环节中新增了教学环节,因而,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等都发生了变化。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滚动修订以后,依据苏州旅游标准化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强化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将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到专业教学中。

(二)以旅游标准化体系为参考进行实境教学基地建设

实境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以苏州市旅游标准化体系作为重要依据,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将我校原有的仿真实训场所进行改建,成为学校拥有自主经营权的运营实体,实现教学与经营兼顾;二是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新建经营实体,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还补充了原有实训教学的不足。如我校原有一家对外经营的旅游饭店,经过软硬件改造升级后,将原来的承包经营方式改为学校自主经营,总经理、部门经理、现场指导师傅全部由我校专业教师担任,员工、领班由学生担任,这就使酒店由原来的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追求教学效益为主,可以为学生提供酒店管理专业的实境教学环境;与文化国旅合作,成立独立经营的文化国旅旅游财经学校营业部,为导游与旅行社实境教学所用。

(三)开展实境教学

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分批在教学实体进行轮岗实训。通常是在学生进入三年级,开展为期4周的实境教学。学生每1-2周熟悉一个岗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岗位轮换。在实境教学期间,教师在现场进行指导,由学生以员工身份开展对客服务。每天学生在《实境教学手册》中记录工作情况,并进行客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等,教师负责对每天的学生表现进行点评,以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第二阶段是学生重回课堂后,教师进行提优补差。相关专业课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实境教学手册》记录内容,针对学生前阶段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示范和集中训练,并一对一进行个别指导,最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整体提升。

五、实境教学模式的成效

1.初步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能力要求零距离对接。实境教学突破了仿真实训的瓶颈,破解了困惑已久。事实证明,经过实境教学的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冠名班等形式进行订单式培养,他们看中的是具备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学生带来的多种优势。

2.学生职业成长加速,为创业打下了深厚基础。学生在实境教学过程中,看到了企业是如何经营成长的,也熟悉了各岗位要求,为学生积累企业工作经验提供了可能,极大地增强了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竞争力。同时,学生在教学实体中轮岗学习,对企业的整体运行模式非常熟悉,为学生的创业打下基础。我校旅游系2014届毕业生徐某强、谈某亮已于2015年1月开设文化国际旅行社门店,目前经营良好。

3.教师双师素质显著提高。专业教师在教学实体中进行现场管理和教学,熟悉企业运行与管理的规律,使自身的专业经验进一步丰富。经过这样的企业锻炼,专业教师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思考,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撰写并发表多篇论文,开发校本教材等。同时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取得优异成绩。

六、实境教学模式的反思

1.与实境教学模式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待予以配套。实境教学不仅带来的是对学校管理模式、教学体系的全面变革,还对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等都提出了更多的心要求。一方面,任课教师要兼顾原已安排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兼任实境教学企业的实训教学。从工作量来说,大大增加了,任课教师难以兼顾;从管理层面来说,教学任务安排和课程表编排等有时难以协调。如果只是满足实境教学的需要,那需要数量更多、素质更优的专业教师。然而,这在现实中,限于单位编制等客观原因,难以满足。与此同时,学校的教学管理、实训管理、后勤管理等部门也须为提供服务。

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范文2

【关键词】 Y型固定法;夹烟式拔针法;婴幼儿;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

随着目前医疗环境变化, 几乎每位住院的患儿都要进行采血化验, 且化验的项目较前明显增多, 采血量在5~10 ml的患儿较多, 而行四肢静脉采血量往往不足, 尤其是小婴儿及长期输液的患儿。因此, 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在儿科非常普遍, 但大多数患儿在采血过程中因哭闹、烦躁不安多无法配合[1-3]。如果整个过程中固定不妥, 不但使操作耗时, 且难一次穿刺成功, 同时易造成患儿组织损伤, 致使出现皮下出血、血肿或瘀斑。近年来, 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 在行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时使用Y型固定法及夹烟式拔针法, 结果一次采足血量的几率高, 并发症少, 安全可靠, 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270例行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35例。对照组:男72例, 女63例, 年龄1~36个月, 平均年龄(15.6±8.1)个月;观察组:男69例, 女66例, 年龄1~35个月, 平均年龄(15.4±8.3)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采血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固定法及拔针法行股静脉垂直穿刺, 操作者面向患儿头部, 站于患儿右侧, 协助患儿取仰卧位于操作台上, 助手站于患儿头端, 用大毛巾或中单将患儿躯干及上肢用木乃伊式法包裹好, 双上臂固定好躯干及上肢, 左前臂固定患儿左腿, 并使双大腿稍外展外旋, 小腿弯曲90°呈蛙状, 穿刺侧臀下垫一小枕, 充分暴露腹股沟区。用尿布遮盖会, 防止穿刺过程中排尿污染穿刺区。常规消毒腹股沟区, 范围为10 cm×10 cm, 然后用同样方法消毒操作者左手食指(包括指甲沟), 操作者左手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触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90°角在股动脉内侧0.3 cm垂直刺入1~3 cm, 然后逐渐提针, 边退边回抽, 见抽出暗红色血液, 提示已进入股静脉, 立即停止提针, 固定, 抽取所需血量后拔针, 穿刺点用无菌棉球压迫3~5 min。

1. 2. 2 观察组 采用与对照组同样及消毒方法、范围, 先翘起已消毒的左手食指, 将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并拢, 与大拇指分开呈Y型固定穿刺侧大腿, 用已消毒的左手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触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右手持注射器, 同样采用垂直方法刺入, 当抽足血量后松开左手中指合并食指用夹烟式方法夹住注射器针栓处拔出针头, 右手松开后迅速用消毒棉球按压穿刺点3~5 min, 直至不出血。

1. 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采血一次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采血一次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行股静脉穿刺时, 如果没有妥善的固定方法, 特别是当技术不够娴熟时, 容易因固定不善而难准确触及股动脉搏动点导致穿刺失败或损伤局部软组织。同时, 采用传统的拔针法, 在松开左手取棉球时因穿刺侧大腿暂时失去固定易使右手脱针, 而造成对穿刺部位的再次损伤, 增加患儿的痛苦, 易引起家长不满甚至导致纠纷。而采用Y型固定法, 可以更好的固定患儿, 能准确触及股动脉搏动点, 提高采血成功率。且采血后采用夹烟式拔针法, 在固定针头的同时, 加强了对患儿肢体的固定, 能更好地避免二次损伤, 减少患儿痛苦, 增加家长的满意度。

本文对270例行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的患儿进行相关研究, 效果满意。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采血一次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陈丽红. 新生儿两种静脉采血法的效果评价. 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12): 1579-1580.

[2] 刘金霞. 小儿股静脉穿刺定位方法的改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24): 100-101.

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范文3

1.1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比较差

经济学课程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在分析的时候要通过数学公式、图表和曲线等工具,而且部分理论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在分析的时候需要借助大量的数理实证和图形,这就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但实际上,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却恰恰相反,人文知识比较丰富,而数学的基础却很薄弱,导致了学生更倾向于学习经济学的定性分析,而对经济学的定量分析却不感冒,不愿意深入研究定量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不习惯利用数学公式、图表和曲线等工具来分析经济学课程中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以及理论。因此很多经济学学生在学习方面觉得有难度,认为经济学课程枯燥、抽象,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高。[1]

1.2因为国内外差别,学生学用脱节

经济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下产生以及发展的,因此经济学的理论和我国的历史背景相差很大,与我国的国情也有很大的差别,很多经济学理论以及观点如果站在中国,根据中国的国情去分析的话,很难理解透彻。因此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时候,常常出现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的现象,学习的经济学知识和理论无法运用到社会经济实践之中。往往都是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对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一些经济问题没有办法用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这即是所谓的学用脱节,也是目前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2]

1.3学生的经济学素养不足

高校本科的经济学课程一般都是在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开设,学生还处在本科的低年级,由于进入高校的时间并不长,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并未完全消除,因此在学习上还处在一个较被动的地位,而且高等院校的学生也没有工作经验,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也比较少,因此经济学的素养不足,对很多经济学知识点的理解都不透彻。即使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点,但是因为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也没有感性的认识,甚至存在一些经济学的学生,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不了解或者只是掌握一些皮毛。

2高校本科经济学课程进行创新教学的对策

2.1应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经济学老师应当对课堂教学方式不断进行创新,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经济学的教学效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如下几种:(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很多门学科都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经济学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来对学生进行教学。经济学老师根据经济法教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的,通过引用一些典型的经济案例,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案例中的材料和问题,然后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通过判断给出决策,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提高了运用教材知识或者所掌握知识点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讲经济学中某一个基本原理的时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加强了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3](2)讨论教学法。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尤其是高校本科的学生,更应该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作为课堂上的指导者,经济学老师也应当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坚持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在经济学课堂上开展经济学活动,并且不断鼓励学生参加和谈论,学生之间的观点不同,这些观点相互补充和修正,强化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且还能指导学生去发现和探讨经济学教材中知识的规律,深化研究的力度,思维得到了开发。在讨论交流活动的最后环节,经济学老师可以就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加强学生的理解以及加深学生的记忆。(3)综合案例讨论教学。知识点相互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因此经济学老师在经济学的讲学过程中,也不能只对某一个单一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可以通过巩固和复习前面的知识点,来引进新的知识点。

2.2良好把握课程教学的核心

高校的经济学课程包含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微观经济学,还有一个是宏观经济学。前者重视资源的配置问题,“价格理论”是主要的核心理论。而后者重视资源的利用问题,“国民收入”是主要的核心理论。很多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时候,分不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导致学习吃力。[4]针对这方面的问题,经济学老师应当为学生分别理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主线,让学生在掌握这两条主线的基础上再将全部的经济学内容串联起来,继而全面掌握经济学的课程内容。例如宏观经济学含有较多的理论派系,经济学老师可以根据经济学中的三大模型,给学生详细阐述各个模型的内涵,并且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模型内涵的基础上掌握模型与模型之间的联系。

2.3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也就有了巨大的学习动力,会全身心投入到经济学的学习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经济学老师首先要有课程意识,并且要有开放的课程资源观念和教材观念,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之中要充分考虑到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并将其完全结合起来。在学生的培养模式制定上,要根据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将其与学生的素养紧密结合起来,再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手段,经济学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积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经济学老师要通过多种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经济学产生创新欲望,情感得到培养,思维得到激活,在此基础上,经济学老师除了要有课程意识,还要有目标意识,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三个方面充分结合起来,缺一不可,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到教育效益,不能急功近利,要根据经济学专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条件,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经济学的主动能力。[5]

2.4全面结合我国国情

经济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下产生以及发展的,因此经济学的理论和我国的历史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相差很大,如果从中国的国情角度去分析的话,很难做到透彻理解,经济理论脱离了生活实际,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如今本科经济学的教材内容撰写背景都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为主,而我国的经济生活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经济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我国可以利用“洋为中用”这一方式,根据我国的国情,适当借鉴国外的经济学课程和案例,将中国的实际经济和系统教学有效结合起来。[6]例如经济学教材中在分析三大货币政策时,主要强调与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相比,法定的存款准备金率将会取得最佳的效果,一般来说使用较少。但是在中国,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次数就比较多,其目的是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的威胁以及抑制经济的过热现象,这样与国外的行情则大不相同,中国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时候也会产生很多疑问,经济学的老师在这个时候就应该根据中国的国情,结合当前开放的经济背景,从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金融环境以及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来给学生解释。

2.5落实技能培训

高校本科经济学课程是一门理论课程,并且是纯理论,除了介绍经济学的有关概念和原理,就是介绍经济学的理论知识点,但是经济学的教学则不一样,如果经济学老师仅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学生的专业化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也就没有办法将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对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也就没有办法进行解决,这样的经济学课程教学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因此,经济学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还要落实学生的技能培训,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应用到专业化能力,并且经济学老师要掌握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形态,了解到当前社会经济行业的规范和需求,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用技能,对感性认识进行深入研究,将感性知识转变为理性知识。[7]

3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本科的经济学课程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化需求,培养经济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当前高校本科经济学课程中还存在的诸多问题,经济学老师应当结合我国国情,运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并且在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复合型经济人才。

作者:唐丽君 单位:辽东学院经济学院贸易经济系

参考文献

[1]弓瑞琼,谷满意,胡德春.重思数学在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性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6):12-15.

[2]李明桥.关于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进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3(12):04-06.

[3]周科理.让经济学课程堪以实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9):06-09.

[4]刘晓静,刘京丽.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12):13-15.

[5]罗文花.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台州师专学报,1998(5):09-11.

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范文4

不过,说中国自1990年代以来是经济学的时代,并不准确。在此之前,中国社会的主流思考方式就是经济学的,虽然那是另外一种经济学。在经济学界内外,迄今仍能听到两个名词:“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1990年代后盛行的是后者,并在学术界大体上替代了前者,但前者在学术圈之外仍拥有自己广泛的世界。因此,中国早就处于经济学时代,且保持着连续性。

哪种经济学?

1950年代以来,中国建立了集中经济体制,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政府成为经济性活动之直接控制与经营者。这体现于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通常是国有制,即政府占有资源,占有生产资料,开办工厂,开办商业、金融等企业。第二,这些企业也是国营的,也即政府直接经营这些工厂、企业,企业负责人由政府任命,其身份是国家干部,员工则是国家的雇员。第三,这些工厂、企业全部按照政府自上而下的全面计划,组织生产、商业活动。

这样的体制是按照当时的官方经济学中的制度蓝图建立起来的。因此,那个时代就已经是一个经济学的时代。每个人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反复接受官方的政治经济学教育――迄今依然如此。因此,当时思考问题的主流方式基本上是经济学的。那个时代也自然形成了经济学帝国主义:历史学领域的“五朵金花”,几乎全部与经济有关;即便在文学评论领域,人们首先关注的是作者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

当然,那个时代是比较特别的。从一个侧面看,那是一个政治的时代,但彼时的政治却是使用经济学的术语进行的。用当时流行的话说:政治的背后是经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构成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则是由生产力状况决定的。官方经济学正是以此为建立和维持国有、国营、计划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彼时的政府就是一个庞大的公司:政府像公司管理层一样统一指挥人们进行生产、消费、积累等经济性活动。

因为官方经济学在公众、在政府、在教育体系中有那么深厚的基础,所以,1990年代以来出现的经济学热,也就不难理解。因为,人们早就已经熟悉了经济学的术语,也熟悉了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当然,此时流行的是西方经济学,因而,影响公众的经济学的内容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这个所谓的西方经济学,基本上是19世纪后期形成、在20世纪积累了深厚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罗宾斯曾经给这个经济学下过一个经典而简短的定义:经济学家研究如何有效率地配置稀缺手段。1950年代后盛行的官方经济学是论证政府控制、管理经济活动服务的信仰与知识体系,其理论框架中的经济活动主体是国家,或更准确地说是政府。西方经济学则实现了个人主义转向,将个体视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此个体透过理性选择实现其收益之最大化。这样的经济学或可称之为商人的经济学。在这个经济学理论体系里,只有相互竞争的个人,而没有政府,这一点与官方的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强烈对比。也因此,两种经济学体系之间曾经发生过不少观念、理论、政策建议上的冲突。

不过,在政府官员、公众的心智中,这两种经济学是混杂在一起的。官员、一般民众在学校学习的是官方经济学。在校外,比如在大众媒体上、在财经作者的著述中,接触的则基本上是西方经济学。如果说1990年代确实是经济学的时代,那也是两种经济学体系的混合。只不过在不同的人那里,两种体系的搭配比例不同而已。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依据不同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不同的经济学概念体系与思考方式,有时是无意识的,有时则是有意识的。

一个基本的搭配结构是这样的:人们用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处理私人事务,在公共事务领域则运用官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在1990年代流行的最大社会后果,也许是对“私利”的启蒙:它对斯密的体系进行了割裂,以一种过分简单化的逻辑论证了:私人利益并不可耻,增进私人利益反而是光荣的。经过经济学的这一启蒙,人们开始光明正大地普遍信奉收益最大化的信条。人其实总有自利之心,但在以前,人们对此还是遮遮掩掩的。通俗作家笔下的经济学则说:自利就是美德。于是,实现自己收益最大化,就被人们普遍作为人生的道德指南。这一点,商人自不用说,普通民众、官员亦然。

民众可能会用官方经济学的话语来批评自己不满意的社会现象,比如,人们会依据官方经济学来批评政府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官员们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更是本能地坚持官方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比如,他们仍然坚持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广泛、深入控制。今天人们看到的政府的公司化、商业化,不过是原有的政府直接控制资源、经营企业的体制的延续,而官方经济学对此是可以提供论证的。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可理解当下中国民众、尤其是各级政府官员的心智。毫无疑问,如果进行一番国际对比当会发现,当代中国人的心智之经济学色彩可能是最浓厚的。这是因为,中国人自小就接受了系统的经济学教育。这其中,官员的心智又是所有社会群体中最有经济学色彩的。他们自如地在两个经济学体系之间转换,让不同的知识为我所用。而中国当代社会的诸多严重问题,也恰恰渊源于此。

回归秩序的经济学

上述两种经济学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气质:物质主义。两者都强调对于物质利益的获取、占有、支配,并享有其好处。只不过,官方经济学里的主体是政府,强调政府对于资源、财产及其收益的占有,以增强国家的力量;西方经济学里的主体是所有的个人,其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个人实现物质利益最大化的策略,至少中国人是如此理解的。前者以政府为商人,后者则以个人为商人。

这样的观念体系,当然会导致严重的社会、文化问题。人不是商人,或者说,正常的人不应当只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计算机器。当经济学成为一种盛行的迷信,当利益最大化成为社会普遍的道德信条,把人们联结在一起的非经济性因素,就会被人们当作商业性质的问题来处理。比如,很多经济学通俗作家曾经用经济学分析爱情、婚姻、友情、孝道等等。此时,社会秩序必然趋向松动、扭曲以至解体。

同样,一个正常的政府也不能是商人。斯密在《国富论》中曾经说过:“论气质之不相容,无过于商人与君主。”商人可以以最大化收益、最大化财富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按照斯密的说法,在恰当的制度框架下,商人的这种努力将有助于公共利益。然而,政府如果也以最大化即时的收益和最大化资源占有、财富积累为目标,则必然使整个经济体系扭曲。或者是政府既为裁判员又

为运动员,而置非政府的商人以不利位置;或者是政府给予某些商人以特权,让其他商人处于不利位置;或者是政府让投资者、经营者作为一个整体处于特权地位,而令其他社会群体如劳工、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简而言之,一个按照经济学的逻辑行动的政府,一个物质主义的政府,极有可能让自己成为特殊利益群体,或者在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制造权利的不平等。当代中国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却面临种种问题,即是因为这种不平等。

当然,在现代工商社会,在政府必须承担大量公共品供应、因而需要充沛税源的社会,政府无法抛弃经济学。但是,明智的政府会远离形形的物质主义的经济学、商人的经济学,而坚守斯密所讨论的“治国者之经济学”。

斯密写作《国富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把政府从商人变回政府。斯密集中批评之对象是重商主义体系,这个经济学体系就是一种物质主义的经济学体系,它指导君主为了积累国家财富而对工商业进行控制、管制。斯密提出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则是反物质主义的。他在第四卷《论政治经济学之诸体系》卷首写道:“被当作国务活动家或立法者之科学之一分支的政治经济学,为两个不同的目标而运思:第一,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收入或必需品,或者更准确地说,让他们能够自己向自己提供那样的收入或必需品;其次,向国家或共同体提供足够公共服务之需的收入。政治经济学为使人民和国家同时富裕而运思。”

也就是说,治国者也是需要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乃是治国者所应当掌握的一门学科。这门经济学确实关注“国民财富之性质和源泉”,但斯密告诉治国者:创造财富是国民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向自己提供收入或必需品。因而,斯密眼里政府的三大职能,不包括资源之直接占有与财富之直接创造,仅限于提供公共品,维持秩序。换言之,斯密所设想的作为治国者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与财富无关,而与秩序有关,与正义有关,它是一种秩序或正义的经济学。它讨论的主题是:政府如何维系社会创造财富的秩序,此秩序本身是国民基于分散的知识自发地合作、交换而形成的。

斯密的治国者之经济学原理让我们联想到儒家的教诲。儒家关注财富问题,它提出政府要“富民、养民、教民”。但孔子又明确地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样的教诲曾遭到西方经济学的中国信徒的广泛讥讽。然而在当下,这一教诲的价值已然凸现出来。

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范文5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目的

1前言

教学模式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思想或者是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将教与学相结合的整体教学结构样式。工程经济学有其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以工程技术为研究对象,目的是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工程经济意识,使其能够深入理解有关工程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及方法,具备从事工程经济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总的来讲该门学科的实践性较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工程经济学的授课效率。

2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每一门学科有每一门学科的特点,相应的,授课所需要的材料以及教学的模式就会不同,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相比,笔者认为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要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2.1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仅仅是要完成教学的任务,还必须要注意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常常被忽略。而工程经济学由于其实践性较强,传统的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明显不能适应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活动时,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不断地参与教学活动中的各项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以不断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2.2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工程经济学中学习的知识点有很多都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教学的活动中,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不能照本宣科。另外,还应该要不断与其他的相关知识点相联系。例如,在分析“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时,应该要与银行存、贷款利率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将上课的内容与生活中的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相关知识点。

2.3专业性较强

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看,工程经济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专业性,这也是理工科学生的专业要求。所以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应该要结合学科的特点,把教学的精力集中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提高学生“硬”知识的储备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3工程经济学教学方法探究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模式有其自己的特点,针对以上特点,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工程经济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效率。

3.1采用游戏法,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

游戏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趣味性。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做一些游戏,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助于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所要学的知识点。在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活动中同样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法,例如,可以用猜词汇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对于在游戏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3.2引入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已经被证明在工程经济教学活动中十分有效,而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上课之前教师要精心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除了准备案例之外,还必须要设计相关的试题,以检测学生是否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而对于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案例题,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作准备,需要做市场调查的,教师应该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作业,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最后一定不要忘记让学生进行调查总结。案例分析法的作用明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3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许多的学科也开始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工程经济学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在辅助教学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一方面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握专业的知识,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增加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新的信息量,节约教学时间。因此在工程经济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4结语

工程经济学教学是一项综合的、专业性很强的活动,它旨在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经济意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科的特点采取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切勿照本宣科。

参考文献:

[1]唐艳娟,江煜.浅谈工程经济学的八种教学技巧[J].石河子大学学报,

2009,(06):149-151.

[2]江波.适应建筑行业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12,

38(02):279-280.

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范文6

关键字:学科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15-02

从中国知网,以“旅游经济学课程”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检索条数远远高于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检索数量,这说明旅游经济学这门学科因其重要性而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旅游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应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统一的。因此,想要提高《旅游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不应单纯地探讨教学内容,也不应单纯地探讨教学方法,而应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三者相互促进。

一、旅游经济学课程的学科作用

旅游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专业所接触的专业基础课,深刻地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术思想和思维方式。旅游经济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效果将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科认识、专业悟性和专业思维的形成[1]。旅游经济学是既可归为基础课程,也可归为核心课程,课程双重性质使其变的举足轻重。旅游经济学是必修的专业课之一,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对旅游管理专业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教学的实践经验来看,学生对此课程学习的优劣与否,不仅关系着是否对旅游管理专业是否感兴趣,同时也影响着其是否能学好其他专业课。旅游经济学这门课程是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石,是学好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感知、触摸,以及构建旅游管理学科知识框架的敲门砖。旅游经济学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不同于经济管理其他专业,其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都有所区别。而旅游经济学的学习则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经济学基础和旅游学基础。旅游经济学将以前所学的西方经济学和旅游学概论融会贯通。从主流的旅游经济学教材,可以看出课程内很多知识点是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课程的内容是相吻合的。旅游经济学是学生从基础课学习转入专业课学习必经的环节。

二、旅游经济学课程内容特征

1.研究内容的复杂性。改革开放之后,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但是跟国外相比,我国旅游经济学的研究还处于逐步探索中,尤其是对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3]。旅游经济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就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4]。更要研究旅游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5]。旅游经济学学科出现较晚,需要寻求理论的支撑,所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均可作为其理论基础。经济学的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理论,市场理论、竞争规律也运用到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中[6]。旅游经济学又要对具体的旅游经济现象、旅游经济规律进行阐述,因此旅游学概论的相关内容也出现在旅游经济学中,由此可见,本门课程是多学科的融会贯通。教材内容不仅是对其他课程理论的整理梳理,同时也辐射到旅游经济发展最新现象的特征,这表明了旅游经济学的课程内容来源广泛、内容复杂。

2.研究内容的应用性。旅游经济学虽然说是经济学分支之一,从学科属性来看,两门课程之间具有很大的区别。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而旅游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7]。旅游经济学作为一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尝试用经济学的视角看待旅游活动,理解旅游活动的经济属性及其基本规律[8]。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其核心理论,同时也要将其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旅游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不仅要给出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要能解决和处理问题。旅游经济学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专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有现象及矛盾,揭示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及其条件、范围和表现形式,从而指导旅游经济健康地发展,因而具有较强的应用型。

3.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旅游经济的发展性,要求旅游经济研究的内容跟上旅游经济时代的发展。从高校普遍使用的旅游经济学教材来看,教材内容滞后于现实旅游经济的发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教材要求理论性和实践性,旅游经济学通过吸纳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其理论性已具备一定的深度,但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较慢,并没有将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最新的经济现象引入课堂,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理论就是简单地学习理论,观察实践就是单一的经济现象,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并不能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除了讲授学生必须掌握传统理论,还要立足于实践性的教学特点,将旅游经济中鲜活的经济现象引入到课堂上来。比如,在讲旅游供给的时候,要着重讲旅游类的上市公司是。同时,一些专门提供旅游服务的网站以方便快捷的预定方式以及优惠,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群,成为主要的内容。因此,课堂讲授不能完全受教材内容的限制,要赋予教材一定的张力和辐射力,将旅游经济新发展和新现象纳入进来。

三、旅游经济学的课程创新

课堂的教学是老师讲授、学习接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讲授的知识通过老师口述、小组讨论等方式,慢慢地让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在教学内容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学生有效的学习,就要依赖教师讲课的技巧,这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除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之外,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因此,旅游经济学的课程创新,要从“三性”入手,这“三性”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三者之间互为影响、互为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

1.丰富教学内容。从教学的实践来看,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以及贴合现实的程度,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但从目前各高校《旅游经济学》的教学工作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反映现实不足,滞后于旅游经济实践[9]。因此,旅游经济学的课堂创新,应首先从教学内容上展开。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来进行课堂讲授,而应将学生的视野从教材中拉到现实,引导学生去关注旅游经济新闻、旅游政策法规变动、旅游企业产业调整、在线旅游网站发展、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等同旅游有关的各个方面。教师在讲授理论并阐述其如何运用时,应将当下发生的旅游现象作为案例来分析。针对现有教材内部不能完全反映现实的不足,教师可自编旅游经济学教材或讲义,在自编教材剔除脱离旅游发展现实的理论和例子,并加入能提供新知识、新内容的案例、习题等。但是,旅游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新的经济现象层出不穷,对于这些经济现象和当下发生的影响旅游经济大事,则可以用课堂讲义的形式对教材进行补充。课堂讲解引入新知识,教材更新增加新内容,课堂讲义跟踪旅游新发展,三者同步进行,这就使得课堂教学内容能够跟得上旅游经济的新发展。

2.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教学观察,发现旅游经济学的教学更多是采用单一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是主动的输出者。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将教材知识变得僵化,变得死板,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课堂知识丰富之后,要使学生能高效的接受新知识,并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最为关键的是找到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不同会转变师生的角色,应将教师的“主动输出”,变成学生的“积极探求”。师生角色转变的教学理念,使教师抛弃过去的“一言堂”的教学,进而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但不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但不是被灌输者。当今大学生已不仅仅满足单纯的教材学习,通过课堂的学习,他们想获得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创新教学方法应遵循三个“少一点”和五个“多一点”。这三个少一点是:教师讲话少一点,学生被动少一点和课本知识少一点。这五个多一点是:学生发言多一点;师生互动多一点;案例教学多一点;集体讨论多一点和研究学习多一点。

3.激发学习兴趣。想要激发学生学习旅游经济学的兴趣,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仅仅靠强调课程的重要性,而是要通过丰富的课堂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将最新的、当下发生的旅游经济现象引入到课堂中,学生会感觉到社会中鲜活的例子,课堂内容紧贴实际,从而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堂内容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其目的是让学生从被动的学,转变到我要学。教师采用新颖而独特、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高效率的接受知识,同时可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按“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不同案例、研究案例,得出结论,由学生就案例的内容和结论上台展示,并由其他小组学生进行点评”这样的一个程序来开展,既能起到启发学生学习的作用,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外,让学生走进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旅游交通企业以及在线旅游网站等,这使得有机会将理论运用到现实中,从而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更深刻的体验。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的选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为培养人才这个目的服务。旅游经济学教材内容丰富、理论多样,与其他学科衔接密切。要提高旅游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需要与同旅游经济学相关学科教师的通力合作,做好协调和规划,为社会培养更多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韦复生.优化知识结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对旅游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7,(04).

[2]钱林晓.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体系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S2).

[3]戴冬香.对我国旅游经济学学科研究的认识与思考[Z].旅游学研究,2010.

[4]刘耿大.论旅游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与定位[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8,(04).

[5]罗明义.论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J].旅游研究,2009,(02).

[6]甘永萍.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

[7]唐建兵.“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1).

[8]刘俊.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旅游经济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08).

[9]周生辉,李瑞甜.《旅游经济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北京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