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范文1

>> 林业信息化中电信运营商的机遇及应对策略 通信运营商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探究 中企动力: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运营商 浅谈通信运营商在物流行业信息化领域的发展机遇 高职院校与运营商合作建设校园网的探索与实践 运营商建设政务云平台的策略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发展战略分析 海外运营商的品牌体系与策略 运营商农业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研究 政企信息化竞争中,运营商如何以退为进? 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运营策略思考 试论通信运营商网格化运营策略 运营商的“管道化危机” 设备制造商与运营商互动式合作的发展新模式 电信运营商运营IPTV业务的几点思考 多运营商合作在学生公寓网络建设中的实践 电信运营商信息经营类产品策略研究 高校与通信运营商合作模式初探 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4-05-11].

[2]中国新闻网.央视曝光高校上网贵,网络共享限制赚学生费用[2014-5-11][EB/OL],http:///a/20140511/005626.htm. [2014-05-12].

[3]史彦奎,刘凯,常志鹏.高校无线网络建设与运营商合作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4):175.

[4]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1][EB/OL], http://.cn/hlwfzyj /hlwxzbg/ 201201/P020120709345264469680.pdf. [2014-05-12].

[5]电信业或重组,三大运营商外再设国家基站公司[2014-4-30][EB/OL], http:///20140430/n399005945.shtml?qq-pf-to=pcqq.group [2014-05-12].

[6]2013年三大运营商中报分析及趋势展望[2013-8-27][EB/OL], http:// /news/201308/27/271035470657.shtml[2014-05-12].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范文2

关 键 词 数据库;信息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1-068-01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大量的共享的数据信息的集合,是按照一定的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信息的仓库。信息资源是企业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一切资料、数据和图片等信息的总称。信息管理系统是指能提供企业管理所需的信息的人机交互系统。

1 数据库的结构与特点

1)数据库主要有三层基本结构:①物理数据层。即数据存储层,它是指在物理存贮设备上实际存储的数据,是最原始的数据,是用户需要加工的数据;②概念数据层。它是数据库管理员概念下的数据库,定义了每个数据的逻辑及数据间的逻辑联系;③逻辑数据层。即用户层,它是用户所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

2)数据库主要有七个特点:①数据的共享性。即所有用户可可通过各种方式同时使用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取,数据库也包含所有用户所需求的数据,从而实现了数据的共享;②数据的简洁性。数据共享的实现减少了文件系统中所必需的建立用户各自的应用文件,从而减少了数据的大量重复和冗余度;③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共享也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④数据的集中控制性。数据库避免了文件管理方式中的分散状态,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便于对数据丢失或泄露的及时处理;⑤数据的独立性。即数据库中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和数据物理结构和数据逻辑结构相互独立;⑥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丢失、错误更新和越权使用;⑦数据的可建设性。数据库功能强大,技术可升级,有良好的可建设性。

2 数据库在企业中的发展现状

1)企业对数据库的重视度不够。企业对数据库的发展建立不够重视,目前文件系统和文件管理还是企业信息管理的主要途径,企业没有将数据库当做一个企业的重要产业来建设,没有主要的职能部门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少,投入的资金也不够,导致了企业数据的丢失,企业信息资源供应不及时,企业内部能共享的信息重复占用资源等问题,造成了企业的巨大经济损失。很多企业只着重于眼前的利益,没有长远的经济目光,对数据库的开发建设程度不高。要想让一个企业能长远的立足和发展,就必须加大对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的开发力度。

2)企业对数据库的认识不够。数据库的建设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不仅是为了科研部门的相关研究工作,同时也是为经济、销售、政治等其他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的保证。数据库对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功能强大,在数据库中集中控制企业各个部门的数据,能快速地查找到数据的根源,能及时地处理数据的遗失和泄露。

3)企业对数据库的建设水平低。数据库技术在企业中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并没有完全成熟的和完善的数据库下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够成熟的计算机开发技术也还跟不上数据库建设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不够完整的数据库体系结构,不够成熟的数据库开发技术,不够充足的认识和不够重视的发展等,这些都是数据库在企业中的发展驻足不前的原因。

就现阶段而言,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拥有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企业要长足发展,信息的数量和管理力度必将加大,能解决这一系列信息相关问题的数据库技术就是瑰宝了。因此,加大加快发展企业中的数据库技术是想要长足发展和生存的企业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

3 数据库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

1)企业对数据库的需求增加。随着企业发展的逐步壮大,企业信息资源也将更加复杂,信息数据量更大。传统的文件系统和文件管理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现代化的需求。数据库在企业中的发展意味着数据处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的高效率,对企业来说,更高的效率意味着更大的利益和更广的竞争空间。

2)企业对数据库的技术要求加大。数据库在企业中的开发和建设技术不够完善,但同时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飞速发展的企业对数据库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这是数据库技术的机遇,也是企业的机遇。因此,努力开发企业数据库技术和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发展的必备筹码。

3)知识产权对数据库的保护。信息的高速发展让信息逐步成为了一项产业,信息也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知识产权协定》对数据库和信息资源进行保护,抑制了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安全的外部环境为数据库在企业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 结束语

数据库在企业中的发展就像新长的嫩叶,没有很完善的体系结构和技术,没有得到很大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它却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大的需求量,安全的环境也是它将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由数据库技术实现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必备条件之一。一个企业要想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发展自己的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新挑战,在继承传统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优势下,结合新兴的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努力实现、提高和改善对数据及信息资源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黄欣.数据库在企业中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6(2).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范文3

1.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内容分战略和战术两个层次。战略层次包括信息化前景和使命分析、战略的识别、指导原则的建立和具体目标的明确;战术层次则包括信息化架构的搭建以及技术标准的建立。

现有的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类:传统的以数据为中心的“底层数据”规划法,如企业系统规划(BSP)和战略系统规划(SSP)等;以支持企业战略决策信息为核心的“决策信息”规划法,如战略目标集转化(SST)和关键成功因素(CSF)等;以分析企业流程链及其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内部流程管理”规划法,如业务流程再造(BPR)和价值链分析(VCA)等;“内部流程管理”进一步向企业上、下游拓展的“供应链管理”规划法,如战略网格模型法(SGM)等。

2.纺织行业的发展特点

中国纺织企业中,99.4%为中小企业,95.0%为非公有制企业,中小民营制造企业是中国纺织业最大的也是最具活力的群体。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纺织产业的价格优势日益减弱,依靠数量增长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加快产业升级是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中国纺织产业约85%以上的工业产值在东部地区实现,而原材料和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生产要素与生产能力的配置不合理,加快纺织服装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十一五”期间,内需市场一直是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内销占比也逐年提高。“十二五”时期,中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居民消费潜力有效转化为消费行为,内需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产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3.纺织行业信息化特点

纺织行业信息化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其间经历了几个阶段,从2000年到现在,则被视为发展快速期,该阶段主要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重点,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两化融合是大方向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可以缩短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对于纺织企业而言,信息化的大方向即在于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到企业运营的各领域中,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管理精细度,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2)细分行业各具特色

纺织产业链冗长复杂,细分行业众多,信息化侧重也不尽相同,如化纤更加注重管控一体化,棉纺则深入到车间生产管理,毛纺更关注工艺与质量,印染要重点解决绿色化技术,服装致力于供应链管理,纺机的重点在设计与管理的集成等。

(3)行业ERP是应用重点

管理信息化一直是纺织企业的主要需求,针对各个细分行业的、适应企业规模与生产经营特点的行业ERP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信息化的共性需求与应用重点。

4.基于价值链的纺织企业信息化规划

对于纺织企业来说,由于整个行业处在转型升级期,组织结构极具易变性和多样性,如果在规划时偏重考虑现有的部门职能,则最终开发的信息系统很难适应企业变化。

上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中首次提出价值链概念,认为企业的活动主要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后勤、生产、销售、服务等;辅助活动由采购、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组成。

基于价值链的规划方法不是直接把部门作为规划对象,而是把业务流程转换为价值链上的基本活动,无论部门如何调整,价值链是相对固定的,这对于组织架构调整频繁的中小企业是更适宜的。另外,纺织企业多属制造业,虽细分行业众多,但价值链环节分工明确,均有相对应的IT应用系统。从价值链出发,通过需求与权重分析,可以对IT应用系统做出取舍,并确定开发顺序,从最能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环节上着手,这对于信息化投入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也是有利的。

综上考虑,本文提出基于价值链的纺织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共分为相互关联的四部分内容,通过十个操作步骤来完成。

4.1纺织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内容

第一,企业价值链分析,包括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完成现有业务流程向价值链的转换、找出企业运营的关键价值链环节;第二,价值链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包括优化企业活动流程、明确价值链各环节的信息化需求;第三,信息化平台体系搭建,包括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构建完整的信息系统架构;第四,完成信息化实施方案,包括排定系统的开发顺序与资金计划、明确网络与软硬件环境要求、对项目完成后的效益给出评估。

4.2纺织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操作步骤

第一,项目启动。要成立相应的项目组织和管理制度,咨询公司要成立项目团队,企业也要建立甲方团队直接参与项目,甲方人员组成应涵盖各个业务板块。联合团队建立后,要针对企业中高层进行用户培训,提高企业对待信息化的整体意识。

第二,形势分析。包括两部分:(1)企业外部环境,涉及整体纺织行业以及所在子行业的发展态势、政策导向、相关产品市场、技术进展等;(2)信息技术环境分析,涉及时下纺织行业信息化应用的特点、水准、相关软硬件的主流技术趋势、主要供应商等。

第三,企业调研。从三个方向展开:(1)生产经营情况,包括企业规模、主营业务、运营状况、竞争对手等;(2)企业管理情况,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备、业务流程等;(3)信息化现状,包括信息化投入、信息化管理制度、人员配置、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等。

第四,信息化战略识别。从三个方面着手:(1)对企业战略进行研究,做到对企业发展思路有全面深入的理解;(2)对企业现有信息化状况做整体评估;(3)在企业战略的指引下制定信息化战略,其关键是要让企业的战略思想在信息化愿景与目标中得到充分体现。

第五,价值链识别与优化。包括三个层面:(1)价值链识别,要从计划与控制、产品与服务、支持资源三个环节勾勒出企业完整的价值链活动,并识别出其中的关键环节;(2)价值链优化,要对现有价值链活动进行评估,并给出优化意见;(3)定义数据类,要以优化后的企业价值链为基础,给出支持每个价值链活动所必需的逻辑相关数据类别和要求。

第六,搭建信息系统整体架构。包括总体结构、应用层、数据层、开发层、技术层和操作层六部分内容。这部分的工作是整个信息化规划的核心,它以层次化的结构涉及到企业信息化的各个领域,每一层次由许多功能模块组成,每一功能模块又可分为更细的层次,其工作原则是根据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来划分子系统,并尽量把减少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第七,搭建信息化技术架构。信息平台架构搭建完成后,要对企业信息化的软件、硬件和网络环境等支撑技术进行规划,包括三部分内容:网络拓扑结构、系统布置策略、信息技术标准。

第八,搭建信息化治理架构。要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行评估,给出调整意见,然后规划出未来信息化治理的架构蓝图。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范文4

突如其来的地震给这些企业的运作习惯带来了冲击,在身边设置服务器,成为他们的稳妥考虑。

现在的中国IDC产业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不仅仅与地震相关。

继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之后,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在更加成熟的环境中再一次迎接资本的青睐,另一方面,国内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他们拓展新希望的重要途径。这些因素是否能够给IDC产业带来灿烂的未来?或者仅仅是又一个美丽的肥皂泡?

在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IDC产业的企业群内部也在发生嬗变。不同基因的企业在运作IDC业务时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优劣势,而不同的游戏规则也随之逐步产生――在这场博弈中,孰胜孰负?

在2006年下半年中国计算机报联合IT实验室展开的2006中国IDC产业调查中,IDC企业自荐、站长评价、公众票选、技术测试、专家分析等多种调查方式综合并行,历时2个半月,对国内IDC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本次调查旨在探讨中国IDC目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互联网经济复苏对IDC产业的机遇以及中国IDC产业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责任等IDC产业的相关问题。

在一些IDC厂商的回忆中,2000年是甜蜜的一年:“那时候感觉好像经常是同一天就有几家网站找上你要托管主机,而且往往是今天电话打过来,明天就办理。”这也是IDC厂商们当年的一个普遍感受。

但是,即便美国Exodus公司这样一个曾经风光一时的IDC厂商,也从2001年6月《商业周刊》颁布的年度信息技术100强的排名之中黯然退出,这一信号,给整个IDC行业敲响了警铃。

随着今天互联网环境的不断成熟,IDC似乎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情况果真如此?

互联网尖兵

就整个IDC行业而言,2000年95%以上的IDC客户都是.com公司。可以说是.com的泡沫把IDC行业喂大了。于是IDC也就逐渐成了泡沫。到2001年7月,全国IDC已经发展到150多家。据统计,当时在中国电信占据70%多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世纪互联、网通、吉通、263数据港、首创网络等大小厂商争夺着余下的30%左右的市场。业内人士分析,在电信资源垄断的挤压之下,中国的IDC市场其实已经成为一个泡沫市场,很像当年的ICP。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IDC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电信市场,所以大量的投资者利用政策上的灰色地带投资到这一市场,导致今天市场没有那么大的份额却被夸大了,其直接结果就是机房供过于求,市场还没有成形,各家就陷入价格战,行业规范因而被破坏。

彼时,人们对于IDC的远景认识惊人地一致,当.com的泡沫挤压之后,IDC们必将步其后尘。

然而,环境瞬息万变。

2006年上半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复苏,尤其是web2.0、P2P、网络视频业务引起的新一轮互联网投资热潮,使得IDC业务有了很大的回升。

目前IDC业务的主要收入仍以基础业务为主,其比重高达88.4% ,增值业务相对前两年虽有所增长,但份额仍然相对较少。

据预测,随着短信、语音、视频等多网融合的应用、电子商务的日益火爆以及企业内部应用外包业务的日益发展,业内对IDC服务的需求有了明显增加,2006年中国的IDC业务将有望突破20个亿,并将以30%的增长率高速发展,IDC未来市场竞争的焦点就在于如何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

预计在未来3年内,IDC增值业务将以带宽保证、代维服务和异地镜像为主,在未来5年内,数据存储和网络安全市场将开始迅速成长,而电子商务的应用也将受到持续关注。IDC的春天似乎就在眼前。

从危机转化的角度来看,即便是.com的缩水,在给IDC带来机房过剩的消极影响的同时,也蕴含了新的机会。

因为.com公司要想摆脱目前困境必须做两件事,一是压缩成本,二是尽快找到新的盈利点。成本包括人员成本和固定资产成本,大部分.com公司都在压缩人员,人员少了,设备维护量并没有少,这就意味着很多维护工作要外包,这对那些以服务见长的IDC来说就是新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必须抓住。”一位民营IDC负责人表示。由于很多.com公司在过去的发展中积累了相当成熟的应用技术,其中很大部分经过了实践检验,但还没有进入市场,有可能会成为.com的新盈利点。这种盈利点也构成了IDC的增值盈利点。“虽然我们不能决定一个.com公司的生死,但我们可以帮助它把握新的生机。”他认为这种盈利模式有市场前途。

传统诱惑

IDC毕竟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它的命运并非由.com来决定。从概念内涵上讲,IDC是伴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的需求而发展起来,其主要功能在于为ICP、企业、媒体和各类网站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专业化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网络批发带宽以及ASP、EC等业务。

从经营层面上讲,IDC是对入驻(Hosting)企业、商户或网站服务器群托管的场所;是各种模式电子商务赖以安全运作的基础设施,也是支持企业及其商业联盟(其分销商、供应商、客户等)实施价值链管理的平台。

“IDC产业作为互联网价值链的一部分,是和整个互联网的应用联系在一起的。”一位业内专家表示。这位专家对中国互联网的应用,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他认为,经济学界有个“2000万理论”,电视机、手机等都是这样,一旦突破2000万后,就开始进入普及期。推之于互联网应用,可以预见,中国将迎来一个互联网应用高峰期。这种形势,无疑为中国IDC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

“中国企业对网络的认识正在加深,正在由与互联网保持距离到主动介入互联网。” 企业的信息化,事实上已经成为IDC摆脱对.com的依赖、继续向前拓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比如,HP等大公司进驻民营IDC。吸引IT厂商、银行网站的进入,已经成为很多IDC企业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今年估计会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某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诸如零售业之类的信息化需求比较强烈的行业,也正在他们的战略考虑之中。

除了企业信息化和在线服务网站这两个增值点,数据管理和分发,将成为IDC又一个盈利点。

随着三网合一的推进,客户端对数据需求将逐渐不再具体区分语音、音频和视频等,社会对数据需求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数据拥有者对数据的开发和应用,也会有越来越大的市场。比如电影资料馆之类的数据拥有者,要将其数据传输到客户端,中间必须通过传输链路。在这个庞大数据传输链路市场上,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将主要由电信垄断,而数据管理和分发则将是IDC的长处。对数据进行集中摆放、分发,将是IDC一个新的定位。这一庞大市场为IDC下一步发展创造了相当大的增长空间。“这个市场会很快启动。”业内人士认为。

把触角伸到传统企业的圈子里,成为IDC企业的新的游戏规则。

能否把中小企业的IT服务业变得像传统的服务一样简单?能否帮助中小企业克服资金和人力上的局限?

调查显示,在我国,1000万家左右的中小企业创造了60%的GDP,但信息化不足导致的企业决策失误、市场反应速度缓慢等,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没有建立局域网的中小企业比例达到42.4%;建立了内部局域网的企业中,内部局域网联网终端数在5到20个的占31.8%。这说明中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有效利用水平还很低。在一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非常基础的阶段,甚至有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未启动。

在企业信息化初期,企业往往需要一个庞大的开发队伍完成对企业的定制化开发。他们要自己搭建服务器群,建立机房,配备专业的人员维护检修信息化的软件、硬件设备。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能力支付如此多的信息化投入,信息化的过程也变得缓慢了。很多中小企业主甚至认为这是一个原始积累后续的工作,信息化只有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有可能去实施。

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企业信息化的滞后,然而在这个网络盛行的时代,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出来,中小企业信息化成熟度低、需求导向性、系统结构精简、追求较高投资回报率、信息化服务保障能力弱等特点显得尤其突出。

如何解决这些燃眉之急呢?

IDC的出现为互联网基础设施提供了结构性变革的契机。对于企业而言,选择能为自己提供更完备的IT应用服务解决方案的IT应用服务运营商成为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新命题。

战国纷争的版图

全球范围内的IDC业务量正以40%的增长速率扩大。据相关研究显示,亚洲IDC市场2006年将超过50亿美元,其中中国的IDC市场将达到10亿美元左右,众多的电信企业、ISP甚至房地产企业等等都想来分一杯羹。

但对运营企业来说,IDC应更注重的是服务,包括做好基本服务(指带宽、空间、供电和空调等物理要素)、管理服务(指对客户托管服务器的监测、报告和安全管理等)和应用服务(为客户提供更高层次的解决方案,如网站建设和电子商务等),以特色服务谋求生存之道。其中要特别强调的是增值服务包括为客户提供安全性分析、数据流分析、资源占用分析等。

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市场,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在拉动这个市场?

中国的IDC运营商队伍目前仍然处于战国纷争的年代,市场上真正具有成熟实力的IDC屈指可数。国内各种类型的IDC运营商的优劣势不一而足。以清华万博为代表的系统集成型IDC运营商;以网通、联通、中国电信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型IDC;以世纪互联、首都在线、上海热线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商型IDC;以Exodus、PSInt为代表的外资公司类IDC;以ilink,iadvantage,DiYiXian为代表的港台资金类IDC,各有千秋。

新格局呼之欲出

在IDC市场,电信部门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电信到底占多大市场份额,你说多大我都相信。”大部分的IDC业内人士都承认,电信在IDC市场的地位确实极为强大。

不过,针对业界电信运营商是否会把其他非电信类的IDC厂商“大小通吃”的疑问,电信部门否认了这种说法。

中国电信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中国电信的IDC主要提供基础设施服务,比如主机托管、出租等,处于IDC价值链的底层。在一些应用性的增值服务方面,中国电信与其他IDC和ISP是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从IDC价值链的最底层开始,越往上走,伴随着应用级别的提高,利润空间和商业空间会越来越大,而中国电信还是围绕基础设施为其他IDC服务提供网络管理、流向分享、统计分析等电信级的服务,“这也符合国际上其他电信运营商的通行做法”,他说。

“其实,电信在服务方面,确实没什么优势,”某IDC运营商表示,“如果电信这方面做得好,其他IDC的压力会更大。”

因此,对于非电信类的IDC厂商而言,只有明确自身定位,根据市场需求调节服务方向,将IDC服务与网络增值服务融为一体才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这种态势下,走向专业化、走向服务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大部分IDC服务商已经意识到,必须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特色服务,才有可能立足市场。细分市场、强化服务、根据客户需求推出多元化、系统化的服务才是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目前IDC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目标锁定在行业市场,深入挖掘行业用户的需求,并推出一系列相应的量身定制式的服务。

随着一款《传奇》网络游戏的引进,网游在中国如今发展的如火如荼,而2004年成立的杭州新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为了迎合网游热潮而诞生的新一代IDC。

新华数码将“专门为网游运营商提供服务”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一目标,经过1年多的不懈努力,已为《梦幻国度》、《A3》、《天之炼狱》、《天之游侠》、《天骄2》、《天地画魂道》、《数码精灵》、《万王之王1》、《万王之王2》、《童话》、《NIDA(降魔)》等MMORPG提供完善的IDC服务,并树立了“专业网游IDC”的品牌概念。身负保障众多网游稳定运营的重任,新华数码为建造稳定的游戏服务平台颇费了一番心思。

专业网游IDC的出现,是IDC网络服务业务领域市场的细分,也是原有游戏运营业务的进一步细化分离,是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分工不断明细、价值链逐渐成熟后必然会出现的产物。

特别是2005年,在EQ2、WOW等欧美大型网络游戏压境的情况下,国内大多数网游运营商难以取得产品上的优势。因此,如何深化推广、加强服务应将摆是网络游戏运营商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网络游戏之争已从台前转到了幕后,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网游IDC承载着为国内游戏运营商解决后顾之忧的重任。

专业网游IDC企业的特点是,能够整合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一流网络资源形成覆盖全国的游戏网络;与服务器生产厂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组建游戏服务器供应基地;通过多种商业合作模式,为国内网络游戏运营商提供多样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网络应用服务。

除了专业网游IDC,其他IDC商业创新模式不一而足。

比如Unihub公司,虽然2000年下半年才进入IDC市场,但其一开始就专注于证券行业用户。目前,Unihub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证券业IDC和网络服务供应商,赢得了包括海通证券、三峡证券、飞虎公司、长城证券、南方证券等多家知名证券服务商的青睐。

Unihub在IDC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证券等行业用户的需求特点,推出了完整的网络服务解决方案,进一步延伸了IDC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了“IDC+NSP(Network Service Provider)”的运营新模式。目前Unihub为飞虎、海通等证券客户提供的服务都包括IDC和网络增值服务两部分。

263网络集团在整合其ISP/ICP/IDC三大业务后,则推出iBOS(internet Build+Operate+Share)“构建+运营+分享”这样一种互联网整合服务模式,在263网络集团宣布联合智冠电子等游戏网站搭建娱乐专网的计划中,263数据港就可以提供宽带资源、机房建设、7×24服务等IDC业务方面的支持,从而形成一个整合性的服务模式。“IDC业务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30%左右,这一块基本上不亏损了。”其负责人说。

民营IDC要生存首先要找准定位、立足优势:无论是电信级的IDC,还是以IT的系统平台和应用系统的供应来运营的IT级IDC,都应该做好自身市场定位,不盲目跟风,通过特色定位来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

其次开展增值服务寻求核心竞争力也是IDC生存的必由之路,从过去传统的主机托管到虚拟主机、搭建企业专线局域网,再到涉及网络安全的硬件防火墙、网络入侵检测、主机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业务品种不断出新。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范文5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1)

摘 要:结合基于专汽产业集群企业间业务协同技术和资源服务技术的研究,开发支持专汽产业集群业务协同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提升集群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所构建的平台功能涵盖专汽企业主要业务范围,为企业提品创新设计、协同供应链管理、科技资源共享、生产管理、订单及客户管理、商务平台及成果展示平台等共性业务资源服务,在集群内构建新型分工协作体系,支撑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关键词 :专用汽车;产业集群;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TG4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2.014

0 引言

在我国专用汽车行业产量日益增加并且需求总量巨大的情况下,行业整体由过去单一的专用汽车产品制造,延长到原材料零部件工业装备制造专用汽车制造销售贸易物流后市场等多个环节,专用汽车产品市场的发展带动产业链中各个节点的共同发展,需要建立上下游、产学研信息、知识产权等共性业务资源共享机制。因此,产业集群急需构建一个涵盖市场需求调查、产品技术研发、企业生产管理以及产品销售等多方面要素集成的共性业务资源交流共享平台。专用汽车产业集群的共性业务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开发,可以为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实现内生式发展提供创新源动力和服务保障。

1 平台开发的总体要求

1.1 基于创新设计的平台设计要求

基于创新设计的需求,所开发的共性业务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应立足于包容更广泛的中小型企业,为企业间、企业客户间提供快速、便捷的交流沟通渠道,支持企业群体的业务协作和资源服务,具体体现在:企业内部的技术交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分工协作交流;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业务协作与资源共享服务;企业与客户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平台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所开发的共性业务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具备网上技术资源库,整合各类资源,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技术资源库包括:科技期刊、标准专利、科技报告、法律法规、科技成果、国研数据、专汽行业专利/成果数据库、企业信息数据库、专汽产品数据库等。

(2)所开发的共性业务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应具备提供网上技术服务和创新设计服务的能力,能提供网上的企业信息化软件服务,支持个性化产品的快速设计:提供网上的技术、创新设计技术支持,基于专家库提供技术创新方面的技术支持及咨询服务;提供网上的企业信息化软件服务,支持企业间、企业内部技术交流、分工协作与创新设计方案的总结与论证,工艺设计的交流与共享;提供网上的企业与客户间创新设计的交流平台,基于客户的反馈进行产品的个性化、快速化创新设计。

(3)所开发的共性业务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能够对专汽产品数据进行管理,包括网上产品展示平台,实现企业产品个性化的配置、分类、检索和等。方便企业与客户对产品进行基于个性化配置的检索,进行产品的优化设计,降低企业间同类产品盲目无序竞争的风险,方便客户的选型,根据客户的反馈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及创新型研发。

(4)所开发的共性业务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基于知识与软件分离的原则,面向专汽制造企业,提供公共的产品创新知识服务及创新设计计算平台。一方面,构建符合多领域统一物理建模标准的开放式产品功能知识模型构件库,采用知识拥有者、使用者、运营者间技术与商务合作共赢的服务模式,形成支撑专汽制造的工业知识模型门户;另一方面,提供云环境下的创新设计与计算平台,支持广大中小企业通过WEB远程访问方式,重用知识模型构建自有的产品知识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实现创新设计。

1.2 基于协同供应链管理的平台设计要求

基于协同供应链管理的实际需求,平台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所开发的共性业务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应具备采购管理功能,在市场中拥有快速反应能力,成为协同供应链管理的有力支撑。平台可、查询订单,在平台上签订合同协议,并及时调整生产或库存,避免因缺料而降低生产效率,能有效加强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能力,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及集群内部产品、技术交易,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加强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互利、互赢、共谋发展。

(2)所开发的共性业务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具备协同供应管理的能力,将订单需求、合同/协议的、需求计划的(预测和排程需求)、需求计划与ERP的整合、看板补货需求的、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及其需求的有机的结合起来,流程简化、通畅;同时,将采购通知(ASN)、采购提醒、采购跟踪、包装管理、单据管理等流程整合,带动供应商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

(3)所开发的共性业务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具备供应商评价的能力,供应商质量问题和交付问题的跟踪、供应商绩效考评,这样可以约束供应商,督促供应商改善运作态度与服务质量。

(4)所开发的共性业务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创建集群内部的行业标准,使用统一的物料编码、条码。使各企业产品规格、参数都具有相互兼容的特性,提高集群的运作效率,减少因不兼容而引起的损耗。

1.3 基于生产管理的平台设计要求

制造业的核心是生产制造,所开发的共性业务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要能够在生产中拥有精细化、定量化的管理水平、规范化的工作体系、综合利用企业各类资源的能力,提高企业对产品加工制造流程的控制,对制造、交货时间节点的控制;当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完成后,可基于设计图纸、工艺路线表及材料清单进行相应的生产计划安排,对已出台生产计划的在制项目,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精细化控制,确保进度与产品质量。

共性业务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应对实际库存有所体现,当订单为生产计划安排的实际驱动时,库存管理功能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原材料准备、成品零部件储备,当订单完成时,库存管理应已最优库存为依据,来安排制订生产计划。

1.4 商务、产品展示的平台设计要求

所开发的共性业务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包括商务平台、产品成果展示平台,商务平台可统一管理企业对外所发生的一切商务行为,包括:原材料采购、成品采购、业务外包、承接订单等。产品成果展示平台能够对现有产品进行全方位展示,在使客户快速对产品进行查询,有利于市场开拓及企业宣传的同时,也使得行业内企业了解相互的产品,避免内部竞争、无序竞争。

此外,平台设计还应考虑企业与客户间的交流,交流信息会涉及并影响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促进企业创新设计、优化设计,在生产管理方面精细化、信息化,做到对生产节点的有效控制,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及最优化配置与利用。

2 平台体系结构设计

2.1 流程设计

专用汽车是一个高复杂高集成度的商品,按照日常生产运营的要求,所有的零部件、配件必须按流程及时完成或到货,才能有效地完成协同作业,因此,平台体系的流程设计需着重考虑协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所开发的共性业务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是基于第三方服务模式的服务平台。该平台要实现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与其供应商、物流商的网络化协同,为专用汽车产业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提供多用户一体化的业务协同环境,从而促进了制造业产业链的协同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创造了制造产业链新型的协同模式。

专用汽车共性业务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是以第三方模式进行运作,平台以制造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及服务商等协同工作为主。处于专用汽车产业链核心的专用汽车制造企业都可以通过专用汽车共性业务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与专用汽车供应链其他产业层次的众多的供应、销售、服务商进行协同合作,而其他产业层次的供应、销售、服务商也可以同时与多家专用汽车制造企业进行协同合作,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多对多的关系;对某一特定的专用汽车制造企业而言,可以同时与专用汽车产业链其他层次的供应商、销售商、服务商产生协同合作关系,这是一对多的关系。

为满足平台设计需求,特对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共性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与划分,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共性业务流程(见图1),该流程满足了平台的设计初衷,具备了对创新设计、协同供应链、日常生产进行管控的能力,涵盖了共性业务所需的几个主要方面。

2.2 体系结构设计

整个系统基于B/S模式,客户端统一采用Web浏览器,与客户平台无关,便于使用,可以方便的和其他业务系统连接。采用“组件+框架”的技术,可以灵活方便地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定制、添加新的应用模块。

平台主要包括:创新设计系统、协同供应系统、科技资源共享系统、产品/标准数据管理系统等,各系统之间均可自由组合,根据用户信息化需要进行个性定制。

3 平台功能与应用介绍

专用汽车共性业务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主要实现创新设计管理、协同供应链管理、产品及供应商管理、业务管理、订单管理、结算管理、特别事项管理、统计分析与报表、信息管理、会员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

通过产品及供应商管理模块为供应商提供自身产品编码体系与采购商产品编码关联对照功能;提供供应商考核、评价管理工具,预配置丰富的供应商评价指标库;并根据订单执行情况自动分析计算供应商考核评价的部分关键指标。

采购商通过订单功能可以根据业务策略和净物料需求计划自动批量生成采购订单发送给供应商,系统实时提醒供应商进行确认;并且采供双方及物流企业对订单状态、收发货信息进行实时跟踪管理。平台界面大体设置如下:

通过系统管理模块,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关键任务实时提醒,如供应商收到待确认的新订单、采购商收到发货通知等。

3.1 创新设计管理功能与应用

创新设计的实施需要从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这两方面入手。产品设计包括新产品开发、现有产品的优化与改进等方面,产品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质量的产品设计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满足客户需要、便于生产与管理、高效率、低成本等几个方面来为企业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企业有着强烈的技术创新需求,然而受限于自身的经济实力与历史积淀,很难凭借自有的知识积累及技术创新体系来支撑产品创新。依托先进的公共创新服务体系进行多学科协同开发是中小企业产品创新设计的发展方向。故本平台基于企业创新设计的需求,对具体的产品设计提供了企业内部各部门技术交流、集思广益的沟通交流渠道,企业间技术交流与技术转让等合作方式的渠道,专家库提供的技术支持以及构建的技术资源库支持(见图2)。

3.2 协同供应链管理功能与应用

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会影响到具体的生产计划的安排,生产计划会根据实际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考虑自身企业的实际能力,所处产业集群的实际情况与特点等方面综合考虑,对生产进行合理的计划与安排,这就需要对协同供应链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平台所提供的协同供应链管理功能会在生产计划出台后,快速筛选出生产计划安排中所需采购的或需外包的部分,其中成品采购可以联系供应商,快速下单;半成品采购、部分或整体外包业务可以通过订单的方式来联系供应商或承担外包业务的企业来完成生产任务;上述业务均通过平台来实施;平台能为成品及半成品的采购和生产任务外包工作提供订单查询、下单、货物物流追踪、供应商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将发货通知、发货跟踪、包装管理、单据管理等流程整合,提高管理水平。对供应商质量问题和交付问题的跟踪、供应商绩效考评,这样可以约束供应商,督促供应商改善运作态度与服务质量,版块设计(见图3)。

3.3 生产管理功能与应用

生产管理功能与应用有:①基于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作业,精细化管理,全程跟踪;②平衡产能,穿插作业的同时,合理分流生产任务—外包与承接订单;③控制节点与进度要求,有效控制整个生产流程;④基于库存管理的原材料采购、成品零部件储备、半成品加工全程监控以及基于最优库存的生产计划安排。生产管理功能版块设计。

3.4 内部商务平台、产品成果展示平台

内部商务平台、产品成果展示平台的构建,将满足企业与产业集群内部其他企业间业务共享与交流的需求。通过平台,企业可获得其他企业的技术资源转让、共享与支持,获得其他企业的订单,转包或承担部分产品的外包任务以满足平衡产能的需要。通过成果平台展示,可加强企业间互补性合作,避免产业集群的无序恶性竞争,更能满足潜在客户快速了解企业及产品的需求,为企业拓展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企业间可以通过内部商务平台、产品成果展示平台,可以查询或技术转让、订单、产品参数或型号,也可以将由于自身产能所限而无法承担的生产任务以订单的形式联系外包商、供应商,内部商务平台设计。

3.5 订单管理、客户管理功能与应用

订单管理、客户管理功能是内部商务平台、产品成果展示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及衍生,此功能的具备将加强企业与客户在涉及业务方面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订单管理功能可以详细了解项目目前所处的阶段,在掌控、调节进度的同时,管理好各供应商的供货速度与质量,把握好交货节点的要求。订单管理、客户管理为企业与客户的交流增添了一种渠道,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市场开拓与维护。

4 结语

总之,在平台上搭建“松散型”以及“紧密型”两种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松散型”的应用只处理企业内的数据,企业的数据不给其他的企业用,而“紧密型”应用则是在平台上给多个企业提供了一个建立增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场所,使得有共同利益的企业之间建立起虚拟企业联盟,企业间的数据可以根据达成的协议在平台上实现互联。应用系统之间的柔性结合使得异构的系统之间的数据可以按照既定的规则不经人为干涉的平滑的传递,真正实现应用系统在企业内以及企业之间的协同运营。并可以建立平台运营商、技术服务商及应用提供商之间的有效合作机制,形成成熟的平台商业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春泉.云制造设备资源组网接入技术研究[J].组合机床及自动化加工技术,2014(10)

2 黎晓东.制造产业集群信息化协同服务平台设计思想及运行模式分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2(11)

3 曹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ASP模式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

4 唐自力.二维码与移动互联技术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4)

5 王国乾.面向福建制造业产业集群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J].海峡科学,2010(7)

6 朱记伟,解建仓.面向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服务支撑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11(12)

7 黄燕芬,陈雪娟.基于二维条码技术的高校电教设备管理系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

8 章瑾,孙玉昕.基于物联网的仓储管理系统设计[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9 徐杰民,肖云.二维条码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12)

10 刘青云.浅谈手机二维码技术在移动电子商务时代的作用[J].计算机时代,2012(12)

11 刘佳宁,陈威,虞洁红,等.二维码技术卫生监督移动执法互动平台系统的开发[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3)

12 江雪,杜一华,周飚,等.二维码在医疗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2(7)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范文6

关键词:辽宁;服务业;电子商务;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033-03

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和现代流通方式。世界各国对电子商务都非常重视,认为电子商务在未来半个世纪内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发达国家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经验包括:(1)积极制定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带动电子商务发展;(2)政府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协调不同部门,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管理和引导;(3)重视电子商务环境建设和着力利用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4)加强教育与培训,积极培养IT人才和电子商务人才。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自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经过15年的发展,截至2009年6月,中国互联网人数已达3.38亿,互联网应用也渐由新闻娱乐应用为主向电子商务与生活服务应用为主转变。据商务部网站调研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交易额)已超过35 000亿元,同比增长48.5%,高于2008年的41.2%,前景一片光明

一、辽宁省服务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从1978到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超过10%,2009年更是有了显著突破。据媒体对2010年辽宁省服务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报道,2009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 829亿元,增长12.1%,是近10年来的最高增幅;实现地税收入占全省地方税收63.2%,成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新增社会就业占全省新增就业人数的53.8%,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载体;全年固定投资完成6 680亿元,增长37.4%,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利用外资79亿美元,增长27.6%,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51.1%,超过了第二产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早餐工程”等重点工程有力促进了消费和内需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 812.6亿元,增长18.2%,超出全国2.7个百分点;全省规划设计约100个服务业集聚区,包括沈阳金廊工程、大连黄金海岸、营口百里海岸十里商城在内的15个大规模、现代化的服务业集聚区正在加速建设当中,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虽然辽宁省服务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9年辽宁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8.7%,比全国低3.9个百分点。而北京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约为7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服务业较为发达的长三角16市,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45%,其中上海市接近60%。相比之下,尽管辽宁省服务业从总量规模到总体实力都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由于工业发展速度较快,辽宁的服务业比重仍与先进地区有较大差距。

(二)统计数据不够全面、深入,难以准确反映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服务业常规统计中统计单位不全、增加值核算低估等问题比较严重,各级统计部门必须尽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2010年4月26日,国家统计局成立了服务业统计司(服务业调查中心),目标是努力解决服务业统计中的难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重点攻克服务业统计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服务业统计工作。

(三)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层次较低,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发展不充分[1]

现代服务业是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新型服务业。它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软件和创意产业等一系列服务行业。

(四)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

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电子商务集中在沈阳、大连等较为发达的地区,其他地区发展相对不足,信息服务业、软件业、金融、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行业的地区差距相当明显。资源型城市的服务业的发展尤其缓慢,部分城市的服务业增加值是沈阳、大连的十几分之一。

二、辽宁省电子商务发展概况及特点

辽宁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特点[2]。

(一)信息化基础较为完善

到2008年末,辽宁省电信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24万公里,全省行政村100%实现固定电话网络、移动电话网络接通,电信网络自然村覆盖率超过99%,光纤乡镇通达率100%。辽宁省每百人有105部电话,平均每人拥有1部电话以上。在互联网领域,辽宁省属于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较好、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十个省份之一,网民规模位居第七,年增幅达到40.2%。

(二) 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对落后

尽管辽宁省的信息化基础较好,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增速也都处于全国前列,电子商务的发展却大大滞后。根据世界工厂网数据研究中心的《2009年第4季度中国网民电子商务行为研究报告》,辽宁省作为互联网最发达的前十个省份之一,却不属于电子商务行为最活跃的前十个省份。这说明辽宁省的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远远落后于互联网建设,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电子商务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

(三) 辽宁省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

1. 社会的电子商务意识正在增强,企业有发展电子商务的强烈愿望。辽宁省规模较大的企业大多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电子商务规划,正在筹划或正在开展电子商务,互联网和内部网络已融入企业的运营。

2. 投入资金不足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乏是制约辽宁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3. 制约辽宁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直接因素是企业领导意识、电子支付、安全、法律和物流现代化水平。而影响电子支付、安全、法律的关键因素是信用制度建设和企业信息化水平。

三、电子商务促进辽宁省服务业发展的作用、优势与障碍

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服务业具有从业人员素质较高、产业附加值高、产业整体技术含量高等特征。电子商务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属于生产和市场服务业的一部分。作为信息技术和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必然产物的电子商务,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并能够进一步深入并推动整个服务业“脱胎换骨”。 电子商务通过服务业企业的核心商务过程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使服务业企业与客户之间产生互动,密切了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联系,提升了客户服务的档次,加速了业务创新,减少了流通时间,降低了流通费用,为服务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机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引发了服务业领域里一系列的重大变革,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与其他产业之间以及服务业内部的产业融合趋势日渐突出。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加快辽宁省服务业发展的策略

要把辽宁省电子商务环境建设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升级传统服务业为主要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考虑,运用电子商务等现代组织经营与服务方式和信息化技术,提高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并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以及推动现代服务业向更高层次的为消费者提供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全方位体验的体验型服务延伸,加快发展文明健康的体验型服务产业,促进服务业的升级换代,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做好调研工作,全面掌握辽宁省服务业特别是电子商务的状况

要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保证统计信息的准确及时。考虑到服务业涉及面广、单位数量众多、规模相对较小、内容复杂和新兴服务项目不断涌现等诸多特点,要高度重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结合省情对具体困难深入研究,采取措施加以完善和解决。在具体方式上,行业主管部门可以采用省内行业调研、到中央部委和兄弟省份调研、委托咨询机构和行业协会调研等方式。

(二)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

服务业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都应该认识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是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趋势,早作准备,务实行动。在辽宁省服务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改善环境,为辽宁省服务业电子商务发展夯实坚定的基础。要尽快收集准确可靠的信息,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要鼓励行业内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电子商务提供商企业、研究机构、专业媒体、社会团体积极合作,形成合力,促进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服务业企业的主导作用,明确企业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实施主体、运营主体,是电子商务利益和风险承担者。各级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给予服务业企业积极的支持和引导,但不可越俎代庖,强行要求企业选择不切实际的经营策略。要充分发挥开展电子商务情况较好的企业、行业和地区的示范作用,通过试点,以点带面,不断展开,可以在全省电子商务基础较好的城市如沈阳市、大连市等,选择有条件的一些城区,开展“辽宁省服务业电子商务示范城区”试点工作,并及时将其成功经验作为典范向全省推广。

(三)既要积极应用现有的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又要积极打造地区和专业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在建设地区综合性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条件不成熟时,可以鼓励服务业企业充分开发和利用淘宝网等著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信息资源;而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鼓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牵头,支持一批服务业传统大中型企业整合资源,联合组建或自营电子商务平台,降低商品陈设成本和人员、库存、资金占用等运营成本,使经营模式更加灵活,为服务行业提供传统营销模式无法比拟的快捷、高效技术支撑。

(四)要加强服务业的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

要努力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加快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特别是要尽快研究制定认证机构的法规和管理办法;建立安全认证、网上支付和相关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在线支付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强电子商务市场监管,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护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合法利益,逐步建立以电子商务投诉服务、法律援助、争议调解、失信惩戒为核心的电子商务纠纷解决服务机制;建立科学、合理、权威、公正的信用服务机构,建设在线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使各部门间信用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从而确保消费者的交易在安全、诚信的环境下进行。

(五)要加快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要健全法规,对物流行业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要协助企业提高认识,通过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吸引社会上的物流资源,建设适合电子商务要求的物流信息系统;要进一步促进物流系统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积极引导辽宁省内物流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建立基于互联网、具有ERP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以优化物流流程,降低物流成本,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鼓励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体系的发展,以建成全省范围内的物联网为未来发展目标。

(六)要处理好传统渠道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服务业传统企业较多,已经拥有品牌、业务渠道、客户资源、服务能力等优势。在服务行业企业中开展电子商务,不能是传统服务业向互联网的简单移植,而是要以服务为生存基础,以传统渠道为企业特色,以电子商务为提供特色服务的最重要工具,使传统渠道和电子商务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切实增强现代服务企业的竞争力。

(七)要鼓励辽宁的服务业企业走出去,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服务业竞争

一方面要加强省际、国际合作,吸引外省和国外资本参与辽宁服务业电子商务的升级改造,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快产业培育与整体实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积极有序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通过网络和现实渠道“走出去”,以此来增强辽宁省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八)要着眼长远,大力培养服务业电子商务所需的各类人才

目前,辽宁本地的高等院校已经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电子商务人才,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项目开发人才和教学科研人才较多,行业管理人才和系统应用人才严重缺乏。为了尽快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需要采用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式,调动服务业企业、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以行业人才目录、健全职业资格制度等方式引导其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行业协会进行人才市场、信息库建设和人才服务机构的管理。

五、小结

电子商务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电子商务加快了现代服务产业结构的升级进程,催生出新型的服务业行业,提升了服务型企业的竞争力。现阶段,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正步入后工业化时代,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将会成为城区经济的主导行业。因此,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和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对辽宁新时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能否立足我国国情、辽宁省情和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服务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将决定未来5―10年的辽宁服务业发展走向,决定着电子商务能否成为辽宁省服务业发展助推器,是辽宁省服务业进一步迈向现代化,与国际接轨的关键。通过电子商务应用支撑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市场机制更加规范和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健全,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明显增强,企业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较强的电子商务服务业企业崛起,成为推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必锋,王海兰,张广军.辽宁省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